第一篇:教师道德修养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道德修养对于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教师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新形势下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认证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提升我自身的职业道德,强化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非常有用的。
这门课程分述为十章,分别是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等。通过对上述各章内容的学习,我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第一章 伦理与教育伦理
本章从《孟子》中对伦理的定义着手,引出伦理的定义——伦理就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理的准则。那么教育伦理就是我们老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的理则。伦理及教育伦理在教育工作中有其特有的内涵和作用。教育伦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礼”,“为师之道”,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只有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才能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自觉遵守教育伦理关系对于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也存在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俗话说“德者,得也”,可见只有施行道义者,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作为我们正确引导学生的基本准则,是作为高校教师所必须遵守的。总之,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我们的行业规范,要求我们要从把握职业伦理的关系出发,切实领悟应当遵守哪些行为和道德并使之形成良好的德行。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本章节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基本特点及其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高等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是职业分工发展的产物,但同时也具有它特有的职业特征,因此使得教师的职业劳动与其他物征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目的的又重性、对象的特殊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效果的滞后性。这些区别必将使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道德人格高尚、道德目的明确、道德行为示范、道德功能多样以及影响深远广泛的特点。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提高全名族道德素养的手段,为了能更好的推动精神建设和发展及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功能,能更好的为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服务。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本章节从教师职业道德重要意义、从业教师的内在要求展开论述。我们劳动的对象是大学生,这就要求职业道德必将成为衡量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教师能否维持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决定了教师追求的境界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灵魂的根本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遵德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的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高校教师职业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高校工作具有创新性、复杂性、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和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等独有特点。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规定了其职业特点就是平等对待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以及热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作为高校教师,就应高充分了解自身职业特点及其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修养,为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
第五章 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教育管理与教育本身是相伴始终的,它是教育追求高效率的要求。高等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协调”,协调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包括个人与个人之见的矛盾、个人与整体之间的矛盾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管理除了能协调矛盾外还能解决冲突,包括认知冲突的解决、利益冲突的解决以及感情冲突的解决。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高校教育管理也极具特殊性,这种特殊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管理要素、管理活动及管理功能上。高校教育管理贯彻实施于每一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概括来说就是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以及对高校教育事物活动的管理。
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还是对高校教育事物活动的管理,实施者依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因此,如何在教育管理中规范道德是保证教育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发挥好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者的作用,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知识能力的修养、性格修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正确导向学生。高等院校具有政治服务的性质,因此,高校工作者在行政事务过程中的道德行为是否规范,也会影响着人们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印象,因此高校行政人员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只有在大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道德,才能更好的做好高校教育工作。
第六章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在这章内容中,明确指出了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除了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应兼具科学研究的责任,并且最终服务社会。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有教无类亲徒爱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始终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术道德可以使学术研究活动健康进行,从而造就学术的繁荣昌盛,最终服务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学术道德作为衡量我们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在研究过程中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为创造良好学术氛围做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是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如何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把握和选择自身职业行为的实践活动。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做主观臆断。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渗透性等方面。在职业道德的选择中我们要注意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做到动机具有向善性,目的合乎道德,正确认识职业行为手段,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好学生的同时服务好自己服务好社会。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要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就必须懂得教师从教的“为教之礼”和“为师之道”。本章就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形成和发展及形成的基本特征入手,阐述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实现人格的冲突。从本章内容的学习,告诉我们仅仅懂得“为教之礼”“为师之道”的理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自我意识是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的。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人格定位高于一般职业,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特点,不断加强自我人格的修养,才能有效解决人格定位和人格之间的冲突。只有在执业过程中努力塑造自我高尚的人格,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第十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最后一章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分别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这三个基本途径进行介绍。教师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主要依附于职业道德的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高校教师灌输职业道德观念,培养高校教师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方向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而道德修养则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恪守底线,注重私德,有境界追求,努力实现人格高度的提升,不断通过自我的师德修养,从而实现自我人格由突然到应然的超越。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品性形成的基本途径。我们应该遵循专业领域刻苦专研精益求精,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教育学生孜孜不倦充满爱心,社会生活严于律己平等待人的要求,努力在实践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对如何让自己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进行阐述。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兴亡、民族振兴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要把这种意识转化到日常的行动中,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其次,热爱学生。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培养好学生,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要和学生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学生才能尊敬教师,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再次,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教师不辞辛劳、辛勤耕耘,时时刻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等所动摇。第四,要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作斗争。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教师事业的尊严,一切危害教师,危害学生、有损师德的行为,必须予以坚决的斗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人,必须具备扎实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只有拥有高尚人格及道德修养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做出更好的贡献。
第二篇: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教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体会
落冲小学:郭江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完善制度,以考核促进提高。学校修订的《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明确了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细化了学生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评价老师的具体内容。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绩效考核、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促进广大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二是创新机制,以活动促进提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合力,努力形成学校各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一章,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是,到底尊重学生到何种程度,而且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应当如何对待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我认为不大和谐的问题。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流行称“学生是上帝”,并把它写在横幅上,悬挂在学校最繁华的场所。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坦言“学生是上帝嘛”,其他学生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群起响应。学生是上帝吗?学生可以自认为是上帝吗?我认为不然。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从现实情况看,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害处不少。首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犯点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其次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一切迎合学生,取悦学生。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从根本上背离教育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校不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反而会误导学生,葬送学生的前途。再次,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悖。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能克服陋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锻炼顽强意志和毅力,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请学校帮助他们培养专横霸道、自私自利、不学无术、压滤机滤布厂家唯我独尊的上帝。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四是践行“标准”,以学习促进提高。
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年初,综合学校实际,家长、社会需求修订形成《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充分体现了全体教师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加压,争做新时期合格教师的愿望。《办法》中的评价内容是教师检查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标准”。同时,学校大力宣传学习优秀教师代表霍懋征老师的高尚情操和典型事迹,学习本校“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以此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主观自律,提高师德修养。当然,师德建设要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岗位实践、榜样示范到行为养成结合而成还需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建设完整的师德建设系统才能不断把师德水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进一步带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高等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高等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学校:贵州财经大学姓名:李黎学号:
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备“授业解惑”,还要进行“道”的传授。现代的观点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作为一名教师,既然身兼育人的重任,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怎人和义务。
当我踏上高校教师的工作岗位,我便认真阅读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感觉受益颇深。
第一章主要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教育伦理所阐发的就是一个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理”,“为教之理”就是我们在从业过程中的“为师之道”。我们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一位教师如果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富有成效,那么就应该就尽己所能五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伦理关系,尤其是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只有在和谐的教育伦理关系中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效果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客观上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必须通过自觉地遵守教育伦理关系,通过努力为自己建构这样的和谐。
第二章主要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高校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确保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主要表现在对几哦啊是主体的促进作用,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的建设作用。
第三章讨论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独立人格、丰富情感、自我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所以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而且是教师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等的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教师境界追求的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教师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教育教学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主要是在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的。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多,从我们所承担的职责和职业特点来看,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只是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在驾驭时间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以调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解决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任何原则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依据职业自身的特点而确定的。高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自己的职业特点,所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也就必须依据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来确立。高校教师工作具有以下特点: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根据高校教师的特点,其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平、诚信、社会主义原则与人道主义原则。
第五章主要讨论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承担着双重职责: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这一活动中,高校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道德观念。同时,社会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一些道德要求,在高校教师自身观念及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高校教师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有如下几点:
1、有教无类,亲徒爱生;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3、因材施教,务求实效;
4、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5、热爱真理,勇于探索;
6、知困图强,学而不厌;
7、行正度大,心虚气静;
8、衣冠端正,仪容庄肃;
9、教学相长,出蓝胜蓝;
10、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第六章重点讲述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是高等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要使学术研究活动得以健康地进行,造就学术的繁荣昌盛,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师就必须要懂得并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几哦啊是遵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是“以求真为目标,以求善为原则”,把探索真理、寻求知识上的增量作为教学学术研究的基本目标,把有利于社会和人类进步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
原则。具体体现为这样几个主要道德规范: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要做到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就必须做到: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奋勇前进、关于寂寞,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必要要做到:尊重客观事实、禁止弄虚作假、客观、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要做到:学术自由,民主平等,就要做到: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由表达学术观点,平等参与学术活动,享受学术资源,合理开展学术批评。要做到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就要在一下方面努力: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做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必须做到:学术研究不能损害社会利益,节约资源,提高研究效率,不垄断学术成果。
学术是神圣而崇高的,但是当今高校的学术研究现实是:高校教师一方面真诚劳动,辛勤耕耘,为中国学术研究视野的法阵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却在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学术腐败已经在学术领域内产生了。在论文以及著作撰写发表出版中存在腐败,在学术资源分配中存在腐败,咋学术成果的申报鉴定评奖过程中存在腐败,在职称评定中存在腐败,甚至在学术批评和学术惩罚中也存在福报行为。学术腐败败坏学术界的声誉,阻碍学术的发展,学术腐败贻误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务必坚决抵制学术腐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以上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内容等,那么我们如何尽己所能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作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呢?答案是“得道化德”。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化”字。这个“化”指的是“内化”,即将外在的东西转化文内在的东西。对于我们每一个新教师而言,新的职业给我们提出了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新要求。而“化”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道理内化为我们为己的内在品性。一个教师之友实现了这种内化,才能在视野上变被动为主动,依靠自身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主动地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的学习。之友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深切的领悟到为教之理,并使自己悟道得道。另一方面,教师个体所作出的化德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每一个教师的境界也不同,并最终导致“为教之理虽同,为师之道大异。”我们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
化德、成德,作一名职业素质过硬,师德品性高尚的优秀高校教师。“学深为师,品正为范”,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其一必须要做到“慎独”,《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个人要真正做到“慎独”是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自我锻炼,需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在最隐蔽、最细小的地方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其二要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认真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并且要市场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其三要做到虚心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最后,还有用语实践,不断磨练。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篇: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心得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古达初级中学
陶仁芬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通过对《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到了新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道德修养,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反省,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
这次培训的《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那些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热情主动。
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
二、端庄大方。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的衣着等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三、规范得体。
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四、宽容公正。
学会爱每一个学生,严是一种爱,但宽容的爱更为博大精深。
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此外,本次培训还针对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代表性、针
对性的安排。教学中只要我们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教育界不断有名师名教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修身养性,努力做新时期需要的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人名教师!
第五篇:《教师道德修养》.读后感doc
我的心永远属于孩子
——读《教师道德修养》有感
泮境中心小学廖其兴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教师道德修养》一书。书中优秀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敲了一个警钟,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最感人的是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从教60个春秋的小学老师——沈晓宏老师的事迹,使我感动不已。她对爱的教育的理念——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她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我会把此话铭记在心里,以促进我以后工作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具有爱心,我们应给学生以母亲般的爱抚,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亲切可近,从而把老师当成最可敬的人,还要做到与学生“知心”。我们要与每个孩子交朋友,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我们,让我们与他同享自己的快乐。作为一个好老师爱孩子是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聪明伶俐、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那就要一颗真正的爱心。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博爱”。我们对某些孩子的偏爱,会使其他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感到沮丧、无助,从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在集体生活中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偏爱和教师狭隘的审美需要与价值取向以及私心、偏见、错误认识等直接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低级、非道德的不健康情感。
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教育力量,要能够发挥任何教育手段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在教育中利用爱。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要爱丑陋的孩子;不仅要爱聪明的爱,也要爱迟钝的孩子;不仅要爱听话的孩子,也要爱淘气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我们的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体会到,最多的过错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孩子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教师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示,而这微笑来自于我们心灵对孩子爱的呼唤,来自于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
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是繁杂的,它充当着孩子生活中的父母,学习中的老
师,游戏中的伙伴。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能够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开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细腻而富有内涵的心。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可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作为我们教育者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从而为孩子树立做人的自信和尊严。总之我们在一日生活中要细心处理点滴小事,要有悉心爱护孩子的心。
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我要以一个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情绪变化都要去捕捉,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潜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如果说“爱”使我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改变,那么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更大的触动,知道了爱心是水,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就让我带着这样一颗细腻的心,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承诺:在新时代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