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怎样促进培智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浅谈怎样促进培智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摘要】培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回归主流社会,而人际交往能力是培智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必备条件。但是对于培智儿童而言,因为他们在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情感和个性方面的特点,使得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要比同龄儿童低,在受到这些心理特点的影响时,会使培智儿童易产生焦虑、压抑、自卑、恐惧,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由此就需要在他们心中有特殊地位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各种各样训练,增强他们交往的信心,培养他们主动积极的交往意识,促进培智儿童人际交往的能力。只有通过各种教学与社会活动,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培智儿童才能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走上自己幸福的人生之路,尽早的融入主流社会中。作为教师和家长,更要对培智儿童有信心,愿意陪他们一步一步成长,为他们能早日进入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 培智儿童 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特点 交流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培智儿童绝大多数是中度智力障碍或者是有多重障碍的,而依我们的观察,这些儿童在文化知识的掌握上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根据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业方面不大可能超过小学二年级的程度。[1]由此,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业发展不能寄过高的期望,不要把教学时间花在他们根本掌握不了的事情上,我们应尽可能的根据培智儿童的实际能力,能学多少就教多少。但是却应该对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加以训练。社会适应性行为是他们能够回归主流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社会适应能力,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核心是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而言,生活自理能力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时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
人际交往能力指与别人交往的能力。能主动与人交往,交往得体,能依据情况及时终止与他人的交往,能明了环境中的有关暗示,提示线索并作出正确反应,对感情的谅解,正向或负向的反馈,对个体行为的管理,对同伴及同伴接受信号的意识,规范与他人交际的次数和种类,帮助别人,建立、培育友谊和爱,对别人要求的合理应对,做选择,对真诚和公平的理解,冲动控制,遵纪守法,表现出适当的社会性别角色等。[2]人生活在社会中,难以离开社会,必须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而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生活基础。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对于培智儿童而言,因为他们在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情感和个性方面的特点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他们本身的发展已经不均衡了,如果再加上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只能是令他们的人生更加暗淡,所以提高培智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培智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
培智儿童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活中。培智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都体验着同样的心理和情绪问题,比如:来自父母的压力、同学间的冲突与竞争、学业上的紧张感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其它因素。当他们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在同样的情境中同样的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时,因为培智儿童的感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以及受其他的心理特点的影响使得培智儿童易产生焦虑、压抑、自卑、恐惧,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并且他们普遍存在礼貌举止不适当的现象,有些家长一般不愿将自己的子女带往公共场所及亲友家,因此,培智儿童一般只局限于家庭和学校活动中,生活环境狭窄,接触面小,除了与家人及老师、同学外,缺少与社会中其他人交往的机会。
同时,培智儿童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交往心理障碍,常表现为:(1)恐惧。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目光不能与他人对视,看到陌生人时甚至向后退缩,躲到家人或老师的怀里。(2)自卑。由于培智儿童大脑受损,使得他们成功的交往少,失败的体验多,因此,自信心低,缺乏交往的勇气。(3)害羞。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次数少,缺少人际交往的经验,所以在交往中感到难为情,阻碍了交往的正常进行。(4)过度积极。某些语言发展较好的培智儿童喜欢与人交往,看到陌生人甚至会主动打招呼,但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障碍,所以他们难以与他人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有时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因此,培智儿童要想将来能回归主流社会,被主流社会所平等的接纳,首要的问题是:他们需要与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建立或最大限度的接近正常的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能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而做好准备。
三.阻碍培智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原因 1.培智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1)感知觉特点。因为培智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差,同龄儿童一眼能看清的东西,培智儿童却不一定能看清。譬如语文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物体,当老师去举起卡片又放下的时候,同龄儿童可以看清绝大多数的事物,但培智儿童往往只看到了单件的物品,缺乏整体感知的能力,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看明白所有的内容。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还缺乏感知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常停留在对事物的一般了解上,不能主动的再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由此,必然导致培智儿童与同龄儿童难以顺畅的进行交流。
(2)记忆特点。培智儿童的记忆速度慢,再现困难或不准确。他们缺乏意义识记的能力,更多的是机械识记。因此他们有可能不能准确的记住自己或他人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
(3)语言特点。随着智力障碍程度的加重,语言的发展越迟缓,甚至只会说简单的字词。在教育教学中,作为多数的轻度和中度培智儿童在语言方面也表现出词汇量少,表达意思简单,句子缺少成分、错别字多等各种问题。而且许多的培智儿童伴有言语障碍,如发音不请、音调有问题。[3](4)思维特点。思维是智力当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培智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这一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难以与他人进行独立,有思想的交流。二是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他们在思考问题是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当遇到困难和其他或其他的新鲜事情,原先的想法就会停止下来。思维的不灵活性主要是指不能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方式。这一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难以与他人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常常会跳跃性很大,交流的内容之间有时不会存在必然的联系。三是思维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在不善于独立思考,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很少能主动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这一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当培智儿童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或说出了不尊重对方的话语的时候,往往自己难以能自觉的觉察到,只有当有人明确的指出的时候才能得到改正。
(5)情感和个性特点。培智儿童情感体验和分化程度简单,遇到自己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要么是有明确的情绪反应,要么是无动于衷缺少应有的情绪反应。
2.培智儿童的生理特点对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由于脑瘫而引起的智力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的儿童身上。他们因为自身的手脚存在问题,行动过于缓慢,导致不能随心所欲的运用,使得在与同龄儿童的相处中处于劣势,容易被同伴排挤甚至被欺负。日积月累之下,就导致了他们胆小,怯懦,不合群。他们得不到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只能跟父母,老师,长辈之间有亲密的接触。
3.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压力
因为他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是特殊的,经常性的被单独列入特殊的名单,由此他们的参与权受到限制,极少的受到肯定和赞扬,经常地被否定、批评,失败的次数多,成功的经验少。很少有机会进行平等的交流,经常的接受居高临下的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情感、压力就会通过一些异常的行为释放,更难以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
虽然每一个培智儿童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一个培智儿童的问题都有其独特性,但是他们都渴望与他人进行平等的、自由的交流,希望从交流中能得到情感的释放,能更多的融入社会生活,参与自己与他人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助、引导他们更好的与他人交流呢?
四.促进培智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1.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在培智儿童的学生时代,除了父母、亲戚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群外,剩下的就要数日日相伴他们的老师们了。在学校中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让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为他们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而做出努力。每一个教师在培智儿童的心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而我们教师应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可以快乐成长,争取早日融入主流社会。
(1)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培智学校中的培智儿童每天都要进行一定的学业知识的学习,我们教师控制整个课堂的进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教师是与他们进行交流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是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程度的重要渠道,更是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纠正指导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我们,肯定是希望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一个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其中的课堂。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能力参与进课堂的知识交流中,都可以随着教师的指令而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们对他们没有信心,就相信他们做不到,随之任之而不加以纠正指导,甚至有时只对他们进行批评,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的错误,那么这些培智儿童只会越来越自闭、自卑,那又怎么让培智儿童有信心和他人进行交流。相反的是,如果教师们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点头、甚至拍一下他们的肩膀,都会树立起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渐渐的感到自己是被他人所认可的,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能为平等的与他人进行交往打好基础,做好心理准备。
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因为每个班的人数少,所以每一堂课我们教师就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直接参与课堂的机会,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但是每一个培智儿童的能力是有所差别的,教师就应根据每个培智儿童的长、短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于能力差的培智儿童就把简单的问题给他解决,遇到特别难的就大家一起解决,不管回答的正确与否都不要给予直接的否定,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请他们再想一想,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答案。对待每一个培智儿童都要多给他们一次机会,促使更好的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更好的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培智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4]
(2)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要的参与者,但是学生是红花而教师成了绿叶,红花只有在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分外的鲜艳。在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唱歌、跳舞、诗朗诵等,有些培智儿童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他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抒发平时得不到宣泄的情感,在此我们应当积极的进行指导,教会他们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唱自己喜欢的歌,怎样用合适的姿势跳自己喜欢的舞蹈;但是还有些培智儿童他们有能力去学习却又不愿意参与,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进行积极地引导,分析他不参与活动的原因,有时教师要用奖励的机制来增强他们参加活动的欲望,甚至有时教师也要跟学生一同扮演表演者的角色在舞台上一起表演。通过共同参与活动,教师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还可以帮助培智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5]
对于一些自身能力实在达不到要求的培智儿童,也要想方法让他参与的到活动中来。例如一些肢体有障碍的脑瘫儿童,他们只能坐在轮椅上,不能跟着大家一起跳舞,可以给他一种打击乐器——铃鼓、沙锤等,让他随着音乐的节奏来给大家伴奏,甚至可以在轮椅上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配合大家。让他感到自己和别人是一样都参与了活动,只是方式不同。
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时刻注意培智儿童的表现,注意聆听他们的话语,因为他们不是能十分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只有对他们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才能够顺利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到什么才是培智儿童真正需要的,以便将来可以与他人进行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
2.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1)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比赛,这都是建立同伴之间良好关系的时刻。在这样的情境中,同一组的培智儿童不由得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协助,势必要为同一个目标而进行交流。不管他们交流的顺利与否,在这样的过程中,使他们慢慢学会相互协调,促进了交往意识的形成,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分组比赛的过程中,肯定有的组会领先,有的组落在下风,这时不妨让领先组的学生给落后组的学生加加油,鼓励他们快快赶上,以此来促进同班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在同组的学生中出现矛盾时,教师应出面调和,让两人都说说自己的见解,再让同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最后采取多数人的想法。以此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处理矛盾,友好的和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在学校的日常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课间以及活动课时学生们喜欢凑在一起玩游戏,此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们一起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培智儿童在进行感统训练时,教师可以让有的年龄大一些,能力强一些的学生辅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训练内容,以此学会帮助弱小。同时教师还需在旁边指导,教会这些大一些的学生怎样正确的帮助弱小,应该提供给弱小的学生什么样的帮助并且学习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以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同伴之间肯定会出现不一样的矛盾,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尽量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可让他们进行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发现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6]
3.家庭教育促进培智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庭环境对培智儿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培智儿童的多数时间都是呆在家中与父母在一起,因为他们自身的身心特点,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自然而然会模仿自己最爱的父母,从而耳濡目染,父母待人接物的样子就深深刻在培智儿童的心中。因此家庭教育对培智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1)多与孩子、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由于培智儿童语言和思维的特点,较难完整的叙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只能通过他们的几句话甚至是只言片语进行了解。但是家长毕竟是最了解他们的人,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也是可以了解孩子今天遇到的事到底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再经过耐心的询问后就一定可以知道今天自己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解了他们的情绪变化的原因,以便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其与人处事的能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存在问题的时候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了解孩子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改善这些问题。
在家中,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同一件事——看电视、读故事、择菜、洗碗等等,这样不光可以训练他们做事的能力还能与他们进行多样的交流,从电视中了解身边发生了什么,在择菜时认识了多种蔬菜,读故事时还丰富了孩子的情感,学会换角色思考,为他人着想。[7]
(2)多带他们进入公共场合,增加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培智儿童还应多走进社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和事,了解他们所生活的城市,了解城市中公共设施的使用,比如教会他们乘坐交通工具,学会看站牌。让他们知道在公共场合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能大声喧哗、买票等情况下要排队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必然会促进培智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慢慢的融入主流社会中。
五.小结
每一个培智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存在着不一样的问题,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只有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的通力合作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培智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作为特教的老师,我们都要相信每一个培智儿童都有光明的未来,都有幸福的明天,都要给他们充分的信心,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平等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盛永进编著.《特教导论》[M].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贾严宁.《弱智儿童适应行为研究》[J],2001.04.【3】顾定倩主编.《特殊教育导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张文京编著.《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5】欧彩珍.《让智障生扬起自信的风帆》[J].德育,2010.02 【6】王涛.《利用情绪分化训练促进中重度智障儿童人际交往》[J].2008.03 【7】汪直.《浅析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2009.
第二篇:培智儿童数学学习
浅谈培智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
培智儿童由于抽象思维、逻辑能力差,有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这就给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数学层次明显,逻辑性强,思维抽象、严密,导致培智儿童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培智儿童学习数学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是否对数学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根据培智儿童各自的特点,注重教育个别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形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培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 培智儿童、兴趣培养、数学学习、激发、灵活教学 引言: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培智儿童的学习,学习兴趣更是重要。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15—25分钟,培智儿童的注意力更不集中,自控力更差,那我们应该怎样吸引培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将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几个方面来谈如何激发培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生活中多关心学生
老师关心学生,是学生对学校生活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对于老师的关心,学生往往会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特别是培智儿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往往会感到不安,会感到恐惧,这时,来自老师的关心将会是学生在这陌生环境中的依赖,他们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爱,看到希望,会信任老师,从而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老师的关心和爱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2 学习中多鼓励表扬学生
小学生学习需要的是多鼓励、多表扬,而不需要以严厉的态度严格要求他们,给学生增加压力,而且培智学生情感比较敏感,情绪不稳定,最反感的就是别人说他不好,说他比别人差,说他成绩差,所以我们要尽力消除培智学生的自卑感,要经常以鼓励、表扬的语气跟他们进行交流,要鼓励他们多发言,当他们说完后要多多表扬。例如:“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讲的真好”“你讲得很不错”等等。在他们讲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给以一个微笑,以示他讲的不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表扬学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1.3 对学生多点耐心,多点宽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犯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不应该只是一个劲的严厉批评,批评是有必要的,但要适度,老师更多的是应该要对学生多点耐心,多点宽容。特别是对培智学生,他们在智力上比正常学生稍微要落后一些,反应比较迟钝,比较散漫,如果老师过度批评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会起反面作用,导致这些学生态度消极,甚至拒绝学习,所以在教学培智学生,当他们犯错的时候,老师应该更宽容,更有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以免下次再犯,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老师和谐相处,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1.4 老师走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在课后,不服培智学生由于先天的原因,造成了性格的内向,甚至偏激,对陌生的一切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这时,老师应主动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的困难,带着学生走出一个人的世界,走向大家。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教学游戏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培智儿童由于先天的智力缺陷,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多困难,所以在给培智学生讲授数学内容时,如果将课本内容游戏化,会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例如: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培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板一眼的讲解他们难以理解,如果将题目游戏化,选出十个学生玩老鹰捉小鸡,老鹰抓了两次、三次小鸡后,算算老鹰抓了多少只小鸡,主人还剩多少只小鸡。就这样,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理解了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不仅玩得快乐,还在玩中学得快乐,对于学习的内容记忆深刻,易于接受,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2 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培智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只有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地讲课。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数学棋谱、拼图、数卡接龙等传统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这些教学工具中寻找学习的兴趣,在这些工具中认识数字;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寻找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例如:木棍、豆子、瓶子盖等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制作一些简单小巧的玩具,利用这些工具学会数数,学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教学自主化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态度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老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很多小学生自控力都比较差,常常都是老师、父母要我学,而培智学生因先天缺陷,在智力上不占优势,老师在教授培智学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端正“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做到学习自主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4 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层次感较强的科学,而且很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想要学好数学,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培智学生虽然在智力上落后于其他正常学生,但是他本身仍然好动,对身边的一切仍然好奇,仍然想一探究竟。例如:当老师讲到圆、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内容的时候,就应该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具有这些图形的物体,像球、桌子、黑板、镜子等等物体,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生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充斥着数学的影子,渐渐培养培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 组建活动小组,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学生学习数学亦应该学以致用,不能只从课本中学习理论而不能加以应用,在教授培智学生时,老师更应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例如:当老师教学生认识时间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准备几块时间模型,每组一块,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及其功能,转动时间模型,告诉学生最短的时针转动一圈是一天,12个小时;而最长的秒针转动一分钟是一分钟,60秒;剩下的是分针,转动一圈是一小时,六十分钟。而且时间模型上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分成了五段等等,在讲课结束后,分别问问各组的学习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老师在讲授数学课时,应多多准备些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帮助培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2 开展数学比赛活动,在数学中寻找快乐
在学生的有趣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仅仅只是学习,未免有些枯燥,而想要教好培智学生,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在游戏中学习,所以可以偶尔的举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比赛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将学生带到一块空地上,在地上放一些带有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各种颜色的小球,老师说出某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在那些球中找出通过运算能得到这个数字的几个球,所用时间少的,找出运算式多的获胜,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4.1 排除学生的精神压力
对于培智学生,他们的情感是十分敏感的,由于智力的缺陷,在他们的心理上都是有自卑感,精神上也是有压力的,有些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老师要教好这些学生,首先就应该帮助学生排除这些心理、精神的压力,老师要轻声告诉他们,“错了没关系”,“慢慢来,你行的”,要尽量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对于他们的错误要表现出适当的宽容和谅解,不能给他们增加太多压力,要适时地关心爱护他们,鼓励表扬他们。
4.2 帮助培智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智学生由于先天的缺陷,导致他们思维能力及适应能力普遍较低,对任何事情的缺乏信心,遇到事情首先就会说“我不会”、“我不敢”等等,已经忘了其实很多事自己也会、也能,只是被自己的缺陷蒙蔽了,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老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学会自我欣赏。当学生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因为自己的缺陷,就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不会,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要求一定要学生做完才下课,那么所有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做题,那么,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那一道题,这时老师就应顺势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他们也一定行。所以,信心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应尽自己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3 教学时注意个别化
同属培智学生,但是他们的生理障碍可能也不尽相同,有的表现在注意力、有的是记忆力、有的是自控力、有的是语言能力,对这些不同障碍的培智学生,老师就应该进行个别化教育,针对这些学生各自的特点,在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弥补缺陷,根据学生智商、能力和性格的各不相同,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对他们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和劳动分配都因人而异,尽量做到对培智儿童的一对一教育和培养,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捕捉培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并鼓励,根据个体差异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结论:
数学是科学与人文的双重结合,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的思维,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培智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培智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这种积极性带到其它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中,还能促进国家教育计划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洪菊,《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11期,弱智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2】 赵一芳,《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7期,培智学校美术活动中精神环境的创设。
第三篇:怎样提高演讲和人际交往能力
怎样提高演讲和人际交往能力
(2009-08-09 17:26:23)
从这次演讲与口才夏令营中整理的笔记,希望能对有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1.成功信条
(1)当下和我在一起的人,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2)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3)缺点只是营养不良的优点,优点就是营养过剩的缺点。(4)年龄只是一种感觉,生活,更是一种状态。(5)如果别人骂我,我会觉得很局促,因为他们说得不对;如果别人夸我,我会觉得很别扭,因为他们夸得不够。
(6)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2.提升演讲效果的方法
(1)演讲者:禁止消极语言,我不行,我不能,太差了等,只说积极语言。(2)听众:只能鼓励,尽力配合。(3)点评:a.先讲优点,再说‘如果’怎样会更好。b.不能讲完优点后用‘但是或可是’,会让人感觉你说来说去就是为了批评他。
3.演讲5要素
(1)眼神:发光放电,平视中间观众,环视全场。(2)声音:音量比平时说话略大,有起伏。(3)节奏: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学会停顿,突出关健词。(4)表情:微笑为主旋律,丰富,跟内容同步。(5)身体语言:以手势为主:舒展,胸部以上;学会前倾。
4.演讲注意事项
(1)演讲要打动观众,让观众开心,与观众分享,因此讲自己最易引起共鸣。
(2)较短的演讲中:a.切忌说消极的话;b.演讲在高潮中结束;c.去掉过度铺饰语;d.砍掉演讲中所有的废话;e.不可以说大家错了,打击观众;f.演讲中不能起调太高,不要拖音;g.演讲过程中不讲话时话筒尽量往外拉。(3)目光语言:点视,巡视,扫视。不翻白眼,不斜眼看人,不闭上眼。态势语言:补充,渲染,强调作用。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4)讲故事:要有画面感,不能点太多,一个细节,刻画深刻。(5)演讲前心理暗示:这是我最后一次演讲了,我将拿出最佳的状态来,集中所有的精力,释放出最大的能量,现在的我是最优秀的自己。
5.沟通:
(1)a.不争论;b.不要轻易的批评,指点和抱怨;c.换位思考;d.表现出真诚的欣赏和赞美。(2)几个动作:点头,微笑,拇指,掌声;几个词:是的,那好,我同意,同时,如果;几句话:你觉得怎么样呢、就按你说的办、太好了、太棒了。
6.人际交往:
欣赏和赞美对方是赢得友谊的最好方法。“真诚永不为过”,赞美需要真诚,发现对方确实存在的优点,而后赞美之。
(1)赞美具体化。赞美时要用“非常”等褒义词,不用“比较”、“很”等中性词。(2)逐渐增强的评价。(3)似否定,实肯定。(4)给对方没有期待的评价(5)主动和别人打招呼(6)信任刺激(7)听到,见到别人讨论他自己得意的事要赞美(8)适度指出别人身上的变化,好的指出,坏的弥补。
(9)当一个捧人的角色(10)记住对方特别的日子和事情(11)了解别人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
7.选对师傅和教练
(1)a.学习:学习成功者b.偷师:给成功者工作 c.合作:与成功者合作 d.请成功者帮你工作
(2)a.人生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是出身,二是结婚,三是跟对师傅。b.自己走百步,不如贵人扶你一步。c.百分之九十的成功者都有教练,老师。
8.提升人脉
存钱不如存朋友。
成功= 30%的知识 + 70%的人脉
(1)建立诚实守信的形象(2)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3)乐于与别人分享(4)把握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5)保持好奇心(6)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9.演讲言之有序
黄金三点论: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者、最后。
10.站姿练习
(1)站如松,挺胸收腹。(2)双脚略向外分开,跟背齐平。(3)双臂自然下垂。(4)演讲时可走步,但不能后退。
11.练习呼吸
(1)用腹式呼吸代替胸式呼吸。(2)方法:用手放肚脐眼处,用力吸力,直到肚子向外突为止。(3)有空就练,每晚临睡前练习十五分钟。
12.演讲三步骤
(1)名词解释(2)举例说明(3)总结呼吁
13.即兴发言四个W法则:
(1)Where:在什么场合(2)Who:听众是哪些人,自己是什么角色
(3)What:听众关心什么、想听什么(4)When:我的发言在前还是在后,说多少时间为宜。
第四篇: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关系。表现为双方发生好感或恶感,对别人的行为容易接受或无动于衷、积极的交往或闭关自守、心理上与他人相容或不相容等。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
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1人际交往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2同时人际交往是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在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3人际交往也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人际交往也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二:如何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在校期间我要要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珍惜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见解的锻炼机会,临场经验多了,口才然会好起来。另外,同学们在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活动中,要踊跃发言,不放弃锻炼的机会,因为口头表达能力强,在交往中就会增强自信心,有利于人际交往,当然,口头表达能力强,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后盾,多学习各类知识。所以我要多去图书馆,多看书,多学习。同时在交往时要培养自己的举止大方、坦然自若,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幽默风趣的言行,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我们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增进个人的魅力。
通常在交往中,首先我们要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不论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同时还要有各种良好的交往品质。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真诚的交往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信任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而不是口是心非;克制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使许多事情可以避免,也能以大局为重;我们要培养自信,因为自信总是给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的感觉,便于人际交往;同时热情在人际交往中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往往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有关各个方面的良好品质。要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学会技巧,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赖于相互的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还要注意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交谈的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学会了解和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因此,我们要经常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应存大同,求小异。这样做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真心相处。还要学会交谈、学会赞扬、学会说谢谢。
培养交往能力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第五篇: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是指人际感受能力与人际反应能力的综合,前者是对他人及他人与自身关系的觉察能力,后者则是对他人及他人对自身影响的行为应对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表现
(1)与父母关系亲密并能与他人交往。(2)能建立并保持社会关系。
(3)能认识并使用各种方法与他人联系。
(4)能察觉别人的感情、思想、动机、行为与生活方式。
(5)能参与团队合作,在群体活动中能够承担下至组员上至领导者的各种适当角色。
(6)能影响他人的意见或想法。
(7)能以书面及非书面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沟通。
(8)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或团体及别人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g)能洞察各种社会或政治议题的不同观点。(10)能发展以下的技巧:调解、为特定目的组织他人或与不同年龄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等。
(11)对教学、社会工作、咨询、管理或政治等具有人际交往取向类型的职业表现出兴趣。
(12)能形成新的社会化的程序或模式。
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其他人所没有的某种东西;在任何人身上并不是每一条神经都比别人灵敏,而只有友谊的交往和相互的帮助才会使所有的人都能鲜明地、多方面地看清所看的对象。
—(俄)果戈理
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我认识的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很苦恼地说:“儿子小的时候身体不好,他爸爸又在外地工作,我感觉这孩子挺可怜的,事事我都依着他、顺着他,可他现在已经10岁了,身体也很好,但他不仅不知道心疼我,还经常给我惹事,不是跟同学打架了,就是顶撞老师了,弄得我不得安宁。”
这位母亲在培养孩子时,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主义”,也就是太过自我,自以为是,忽视他人的感受。儿童心理学家约兰达·乌达内塔指出:“并不是在所有的儿童身上都会出现独生子女综合征。但是,如果孩子身边有一位给他系鞋带,给他穿衣服,为他解决一切问题的细心母亲,那么孩子在感情方面很难成熟起来。父母应该爱孩子、保护孩子,但不能过度。应该让孩子知道,世界上并非只有他自己。”据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万人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聪明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则主要是由于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父母必须重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它有利于人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人克服困难、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实现人生价值。
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生存能力,这是父母很重要的一课。城里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身上普遍存在着高度自我、任性的特点。他们又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缺乏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尤其缺少和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感觉,感受不到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和快乐。他们集体感和团队精神弱些,会比农村的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加上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全都包办代替,这样一来将使许多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还有电视、DVD、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孩子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消磨时间。电视看得越多,就越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因为在看电视时,人总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人的想像力和主动性都受到很大限制。而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则需要与他人的视线接触,需要与他人的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需要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独特的形象,需要体验自己行动的效果。但是电视却把这些机会都给剥夺了。也就是说:体验触觉、行动、对话等的机会就减少了。
针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父母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
多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让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立场、观点与感觉,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通过与同龄人接触,孩子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即使孩子与伙伴们争吵起来,他还会通过辩解、说理和冲突,了解伙伴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了自己与别人在感受和处世方法上的差异。他不仅学会了进攻的勇气、让步的涵养,而且还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失败的教训等。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与亲戚、父母的朋友及同事、邻里之间的交往。这项活动要在孩子是婴幼儿时就加以引导和关注,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尊重、理解、宽容等优秀品格的同时,他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许多智能,提高自身的判断力、辨别力和灵活性及适应性。
父母应该避免自己的家庭变成一个不与外界接触的孤岛,而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个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在与他人相处中感受对方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学会避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乐于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父母要明白,孩子是需要在人群中生活、学习、工作的。父母要让他从小学会宽容、忍让,懂得理解和尊重,知道倾听和沟通的重要,明白合作和协商的分量,学会让大家认可、让大家接纳。这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
不过,若是孩子碰到人际关系冲突,要鼓励他独立面对与解决。
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厌恶”或干脆“抗拒”的消极态度。因此,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而不是回避或拖延,也不要让父母出面代为解决。若能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孩子体验到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感,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人是要生活在群体当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能,与别人合作和交往。父母要明白孩子必须有能力在人群中过生活,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社会技能,例如怎样让大家认可、获得友谊,怎样善于理解、宽容别人,这些将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这些能力与态度的养成,越早越好。
一个充满欲望、爱撒娇、做事任性的孩子,其未来发展是很难想像的。童年的幸福不仅仅是有玩具,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包括人际往来的归属感。
人每天都生活在社会关系当中,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
人际交往技巧:(1)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 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朋友 首先放正你的心态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1.不用讲别人的是非,因为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2.可以适当说别人的好话,不用担心没有人听到.3.不要吹牛,当朋友有事情来求你的时候,那你该怎么样呢.4.如果不是很漂亮,也没有什么气质,那么微笑是你最好的朋友.5.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门卫和扫地大妈等等.6.有时候不用高谈阔论,多些聆听,少说话.7.要有礼貌,礼让,这是表现你的良好修养基本条件之一.8.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每一个问题.9.做什么事情都好,抱着学习的心态,这样会使你事半功倍.10.不用什么时候以“我”来做主语.11.不要埋怨,多请教,不用太过张扬自己的个性.12.可以相信,但是不可以依赖
13.用心去对待 用心去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分析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诣在增强其心理健康,从而建立和谐、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可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就意味着相互尊重。寻求尊重是人们的一种需要。同学间交往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共同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这就规定了彼此应在人格上平等和学习上互助,并且主动了解、关心同事。苏霍姆林斯曾经指出,不要去挫伤别人心中最敏感的东西----自尊心。
二、相容原则
相容表现在对交往对象的理解、关怀和喜爱上。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发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水平不同,有的因性格脾气不同,也有的是因为习惯爱好不好等等,相互之间会造成一定的误会。双方如果能以容忍的态度对待别人,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三、互利原则
古人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互利原则要求我们在际交往中,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倾向,多关心、帮助他,并保持对方的得大于失,从而维持和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四、信用原则
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相欺、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在人际交往中,与守信用的人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与言而无信的人交往内心充满焦虑和怀疑。对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人学生来说,守信用使你的形象更添光彩。26句话让你的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1.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4.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5.不要向朋友借钱。
6.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7.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13.尊重不喜欢你的人。
14.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15.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6.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2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24.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25.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
26.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彩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别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由六方面构成:
1、人际感受能力。指对他人的感情、动机、需要、思想等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自己言行影响他人程度的感受能力。
2、人事记忆力。是记忆交往对象个体特征,以及交往情景、交往内容的能力。总之,是记忆与交往对象及其交往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的能力。
3、人际理解力。即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能力。
4、人际想像力。从对方的地位、处境、立场思考问题,评价对方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5、风度和表达力。这是人际交往的外在表现。指与人交际的举止、做派、谈吐、风度,以及真挚、友善、富于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是较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6、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这是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企业团队合作的必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