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春侠 家访案例分析
千名教师进万家
家访案例分析
北安八中 高春侠
家访案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高春侠
教育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成功的教育要靠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协调配合才行。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它可以让老师跟家长更好地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变化。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了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家庭访问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困生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作重点家
家访地点:铁西区李庆新家。
家访目的:该生缺少母爱,在一段时间内经常违纪,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为了深入了解他家的具体情况和孩子的在家表现,特对他进行家访。
家访情况:12月中旬的一个周六,我乘车到李庆新家中进行家访,走到他家的大门口,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我马上意识到这个老人就是他的爷爷。(他爸曾给我简单提起过他家的状况)他爷爷见到我马上招呼我们到院里去(因为已经约定好家访的),并喊着李庆新爸爸的名字,可是没人应声。孩子爸爸昨晚上夜班,我到时他才睡一会儿。孩子正在写作业,走
到孩子写作业的屋里,发现家里除了一些简易的摆设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屋墙上挂着孩子、爸爸、妈妈三个人合照的放相片。此时,我想到,他妈妈在走之前,这个家庭也还算得上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们走到屋外和他爷爷交流一会儿孩子的在校表现,他爷爷觉得他爸爸不招呼我不好意思,就让李庆新把爸爸从床上拉起来,孩子的父亲走出屋里,我们明显感到他真的不容易。孩子的爸爸很随和的和我们谈起他家的情况,“几年前法院正式判决离婚,孩子都归我。自从孩子他妈和我闹矛盾,孩子的思想情绪明显有波动。有时候他不听话我很想打他,但又我想到孩子没妈已经够可怜的了,于是就纵容了他。了解了孩子的许多坏习惯,我只是对他进行了批评,但没和老师好好交流过。我知道我当爸爸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我很失职。但有时确实无奈。希望能在你们的教育下,是他尽快转变思想,不去想家里的事,安心学习。”于是,我想到,孩子的违纪与家长的不关心有关系。再加上孩子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于是就放任自流。
我说:“孩子虽然得不到母爱,但我会尽力让他感到班集体就是他的家,同学就是他的兄弟姐妹,任课教师就是他的父母。让所有的人都去关心和呵护他。
随后我们一起对李庆新进行鼓励,安慰,教育,让他学会体谅大人,放下自己不该去想的事情努力学习,要再出现违纪的现象。树立远大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在周一的班会上,我对李庆新的家访情况告诉了班里的孩子,别看孩子们小,他们也都争先恐后表态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去帮助他
家访效果:从家访过的这段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脸上有了幸福的笑容,没再出现违纪现象。同学们对他特别友好,时时刻刻帮助他,老师们对他也是格外关注,思想包袱逐渐放下,融入到温暖的集体中。
家访体会:随身社会离婚率的攀升,单亲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教育这些孩子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难点,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每个特殊家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心理历程,破碎的家庭,残缺的爱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面对家庭的缺陷而忍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无辜的孩子,无私的关爱是我们教育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的前提;教育者耐心的教育工作,体现在一朝一夕,方方面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于行的做法,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第二篇:家访案例分析
家访案例分析
共享阳光 快乐成长
湖北省当阳市东门小学
黄 婧
刘琦,是我们班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男孩。他个头不高,平时言语又少,说话声音轻轻的,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把他的名字叫错。还记得上学期时,因为他上课发言声音太小,我多次提醒他、鼓励他,都不见效,一时让我很头疼。到后来我点他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少。
新学期开始了,刘琦的变化却不大。不久,我在班上公布了本学期第一批家访名单,并把刘琦列在其中。中午放学后,我几经周折,在北门市场找到了正准备来上学的刘琦和他的妈妈。孩子在一旁玩耍,我们就地聊了起来。这是一个组合家庭。报名时,为了保护孩子,家长刻意隐瞒了这个事实。孩子心里有伤,这也许就是他平时少言寡语的原因吧!在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一家人对孩子幼小心灵的小心呵护。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孩子,妈妈辞掉了宜昌的工作,把自己读六年级的儿子交给外公外婆,心甘情愿地来到当阳。她把刘琦视如己出,照顾他的生活,也关心他的成长。听着这位妈妈的讲述,我替孩子高兴,因为他身边有爱。同时,也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 如果我早一点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早一点帮他解开心结,孩子就会早一天露出笑容啊!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在享受家庭的关爱的同时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快乐的享受童年时光。
刘琦是幸运的。因为他还能享受父母没有缺憾的爱。而在这个班级中还有三个孩子没这么幸运——他们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们还小,懵懂的他们并不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但是,生活中那份残缺的爱确确实实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烙痕。他们少言寡语,从不主动与别人交流。他们小心谨慎,对自己缺乏自信。在家里,或许他们得到的并不比别的孩子少,可是在学校里,他们的心理又比别的孩子更敏感,更脆弱。作为老师,我想,我能给予他们的,而且首先要给予他们的是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关爱。在学校里,他们应该像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同样温暖的阳光,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家访案例分析
家访案例分析
平时虽常跟学生在一起,我们只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就会为学生犯错误而感到生气和不解。但走进学生的家庭去探访,我们就会找到学生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
解读了贾老师家访的案例,让我体会到家访中应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就能促进学生的转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家访意识,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作为班主任的贾老师便开始了家访工作。及时的、适时的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并提早与学生家长联系,在赢得了家长的同意后开始家访工作。
二、讲究谈话方法,提高家访工作的效率
家访进行中,贾老师和小明家长之间的谈话很有方向性、针对性。进了小明家后,在简短的闲聊(如“你们家的装修挺有格调的,整理得很干净;小明的书房听真漂亮”)后,贾老师自然而然地提及了小明在书房读书写字的问题,然后介绍了一下教师自身的情况(如“一直带毕业班、年年考第一”等),让家长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得以信服。
当然,贾老师的甲方过程中,也有一些欠缺的地方。在家长提出给小明换位子的时候,贾老师爽快的告知家长应该没问题,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已经同意的家长提出的要求。这种当机拍板的事情欠考虑,贾老师没有考虑到其他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做法见谨慎。
总之,家访是教学过程中的环节之一,也是做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家访后的感觉很丰富,思考也更多,让我们教师感觉到自己的言行举动无不对孩子产生着影响,甚至也会感染到家长。
第四篇:家访案例分析
家访案例分析
发布者:袁小芽 发布时间: 2011-12-6 17:30:25
案例:初二(5)班上午第三节英语课,卢老师正在讲课,一个女孩突然大骂一声,卢老师停课询问,原来是她后面的邓同学故意用透明胶把女同学的头发粘在桌子上。卢老师把邓叫到办公室,向班主任讲明情况,班主任教训了一顿邓之后,考虑到灯一惯表现很差,打电话叫他家长来学校,电话无人接听,想想他家就在农贸市场,班主任带邓一同去见他的家长。
他的父母在店里看到班主任带儿子来,儿子低头不说话,知道儿子又惹事了,父亲上前就是一巴掌。班主任告诉他父母,邓上课总不听讲,拖欠作业,成绩很差,还经常和周围的同学闹纠纷,影响班级纪律和上课纪律„„父母气得大打大骂一顿。其时街上小摊小贩生意都淡下来了,都停下手中的活来看。
邓在家挨打挨骂后,回到学校,并没有好转,不久又在教室里的墙上写侮辱班主任老师的话。
就这件事而言,首先上课老师批评邓的同时,也应该说说那个女同学,不能大声骂人,有老师在场,应该站起来向老师反映情况。这次家访,是一次失败的家访。家长学生最忌讳的是到家里“告状”“揭短”,对学生家长都会伤害到自尊心,效果会适得其反。第二,家访应该有目的,有准备。即使是突发事件,在心里也应该有一个规划。第三,家访重要的是感情沟通,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优化。双方共同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第四,家访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就这件事而言,也可以冷处理。既然知道他的父母在街上开店,上午又很忙,可以要一个晚上的有空时间谈。第五,谈话的语言态度要诚恳。老师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通知家长的目的,是为了使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让学生思想上受到震动,认识上有所提高,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受皮肉之苦,这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
第五篇:家访案例分析
家访案例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所以,我家访的原则是:一定舍得给学生机会。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学困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有一个学生是从外地转来的,学习很差,可是性格却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家访手记:学生:高山
1、学生信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2、家访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家访时间:2013年1月15日下午 6:00--6:30
家访情况:经过傍晚的家访,我了解到,高山家中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生活。但据了解,高山在小学的时候也是一个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成绩不稳定,有偏科现象。但他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小学时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进入中学,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他也想积极要求进步,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失败以后,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不专心,又屡犯自习课的不安分的老毛病,所以成绩总不见起色。高山在家经常和妈妈交流,他其实也很想进步,就是觉得总是管不住自己。考试也经常会犯,为此,他很苦恼,不知如何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因此想请求老师的帮助。高山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态,以后做到:遵守校规班规;上课认真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自习课提高效率,不讲话。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5个名次。结果:学生学习认真了,基本做到自己的保证内容,现在学习颇见起色。家访手记:学生许杨昆
1、学生信息:沉默寡语,有时还忘掉当天的作业。
数学成绩较好,对英语一点兴趣也没有。
2、家访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初三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时间:2013年1月30日
家访情况:这个学生,家访之前我已经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刚开学时,因为孩子上课总坐不住,也坐不正。我每次上课几乎都要提醒好几次,而且每次都是慢慢走到他身边,或敲一敲他的背,或敲一敲他的桌子。这样做效果还不错,可是没过几天,这着居然不顶用了。我知道如果孩子不意识到坐不住的危害的话,光有老师的督促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找到他,与他谈了关于坐姿的问题以及他需要改正的一些缺点,谈话时间不长,但他当时的态度却出乎我的意料:他认真听了我的谈话后,他说老师我会改的,请您相信我。说完将头深深的埋下了,当时的我几乎是呆住了。几秒钟后,我说:我相信你,我一直都相信你。我们的谈话在一分钟的沉默后结束了。他回了教室。之后的几天里,我上课几乎再没有提醒过他,我就在心里琢磨了,这孩子难道真的改过了?能不能就着这个机会鼓励鼓励他,调动一下他的学习积极性呢?带着期待我走进了他的家门。那天是周日,我去的有些早,他妈妈正在做早饭。一听说我的来意,立刻将我拉进屋,让我坐下,然后有连忙叫起还在睡觉的孩子。孩子见了我,又是惊喜又是紧张。我一见这情形,我说:“杨昆,你放心,老师不是来告状的。”这时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妈妈听我这么一说,她倒有些急了说:“老师,这么早不知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该不是他犯错了吧?”我让他们都坐下。我说:“孩子这段时间进步可大了。”接着我一五一十地将孩子在校的好表现说了一遍。可以想象他妈妈心里一定美滋滋,因为整个谈话过程她就给我斟了五杯茶。谈话终于告一段落,问了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说,这段时间他挺高兴的,因为他真的感受到了进步的滋味。看着孩子快乐的笑容,妈妈说:“老师,今天孩子能说出这番话,还真要感谢您了,„„之后的谈话,大都是对我的感激了。其实我这次去家访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汇报孩子近期的进步来激励他一下,就在妈妈高兴的时候,我想开口给孩子提提要求,可还没有等我开口,孩子倒先说了,他说:“老师,我知道您今天来了目的,您是想让我加强英语科的学习,争取让成绩有较大进步。”听孩子这么一说,我还说什么呢,什么也不必说了。只有不住的点头了„„当天,他和家长硬是留我吃饭,不过我没有。孩子后来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更可贵的是他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收效很大,至少孩子们知道了,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都是有期望的,都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努力,去发挥。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式。十一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让更多的孩子在我给的机会的天空下不断进步,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