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部支教及农村留守学生体质、心理健康调研活动方案
西部支教及农村留守学生体质、心理健康调研
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积极响应武汉团市委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决定,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理念,为西部山区的孩子带去山外的精彩,帮助农村留守学生、贫困家庭提高文化水平,为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服务;同时开展贫困地区教育调研工作,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建微机室,帮助他们打开一扇窗,传播新的知识,拓展新的视野。从而使他们能够清晰的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增强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本次活动旨在关注西部山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希望通过丰富的暑期生活,为他们带去知识与快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活动时间
2012年7月7日--7月28日
三、活动主题
红色关怀、爱心同行;科教下乡、体验生活
四、活动地点
湖北省恩施市崔坝民族中学及周围乡村
五、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号召,在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之际,秉承我校志愿精神传统,与爱同路,支教西部,献身教育;
2、红色传递,普及红色知识,加深对党史等知识了解;
3、加深对社会的认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认识;
4、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及服务意识,提高素质和修养,锻炼同学们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意志;
5、以支教中学为平台,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六、预期实践成果
1、主要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及当地教育现状;
3、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4、通过相关的考察调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收集相关数据为今后的课题和论文做支撑。
七、活动内容安排
队伍名称: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携手”支教队 队伍人数:10-15人
指导:钱建龙(教授)、郑李辉(团省委组织部)带队:李品林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与当地中学及教育局联系,寻求其支持;
2、了解当地风俗习惯以及学校需要的教育物资;
1).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查阅恩施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习惯,充分尊重少数民俗的各种习俗与禁忌。
2).与崔坝民族中学负责人取得联系,反馈学校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援,并分类整理。
3).与校团委、学院汇报情况,请求得到学校、学院的支持。
3、确定志愿者和负责人员名单。
1).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宣传此次支教活动,主要以各班级为单位(6月上旬),在班长处领表报名(6月底结束)。
2).支教人员筛选分为两步:一是通过报名表进行初步筛选,二是通过面试确定最终名单。
3).培训及分组
请学校相关教师及有志愿经历的学生做宣讲,对志愿者进行课程、礼仪、突
发事件的处理、宣传摄影等相关培训,选出队长及副队长各一名,并将志愿者分为教学组,生活组及活动组。
(二)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支教、下乡调研
1、崔坝民族中学支教活动(主要活动): 7月7日-7月28日
1)启程
出发时间:7月9日下午
乘车路线:去程(江汉大学——崔坝民族中学)
注意事项:出发前召集所有人员一起开会,强调途中纪律及安全等问题。2)到达目得地后(7月9日或者10日)
①基地揭牌仪式
A、下车后举旗前进,进入学校,亲切问好,并捐赠物品;
B、升旗仪式,由当地学校安排,展示学校精神风貌,与学生共同陶冶爱国情操;
C、“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D、钱教授讲座。
②捐建微机房
将捐赠的20台电脑设备安装,并调试正常运作
③支教团队成员与学生互动交流
安排支教成员演讲:主题包括我的学习生涯,我怎么学习?怎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的?(演讲结束后自由提问环节)
7月9日-27日:
A、按计划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如英语、计算机、课外作业等课程辅导。第一步:备课
首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的、授课内容、教学时间等,在制定时要注意根据目标对象的具体情况增加相应措施,使计划适应实际需要,根据计划需求对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教育心理学、心理调整方法等等。
其次,组织准备教学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中讲授具体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等)时,所需的课件和讲义要组织队员提前准备好,在需要时发给同学,以便于同学上课理解吸收所学内容。
第二步:授课
按照计划完成课程讲授,并进行相关心理辅导。
B、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如体育游戏,教武术,太极拳,健美操等,丰富和活跃学校文体氛围;
2、下乡调研:7月10日--7月27日周末及课余时间
①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及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为在校留守学生做身体健康测试,收集数据,并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发放以及现场填写回收问卷。
② 关于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走访部分中小学,发放并填写问卷。
③ 关于现代进程中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
A、走访崔坝镇滚龙坝民俗文化村并做相关记录; B、看望当地老人,听他们讲故事;
C、与村干部约谈,了解村庄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及文化风俗习惯。要求:提前准备访谈提纲、做好谈话记录
3、返程:7月28日
(三)后期总结工作
1、支教活动总结报告,详述支教活动内容、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取得的经验等;
2、实践心得体会感想,总结在支教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整理相关调查资料和问卷,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论文;
4、支教日志,包括小队日志和个人日志。同时将电子版上传至网站。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做书面总结:以电子稿的形式,图文并茂,对本次的经验与不足作详细分析;
5、各类资料汇编成册,将成果报学院、学校相关部门。
八、紧急情况解决方案
1、如遇到队员有水土不服,自行服药后症状并无减轻者,由队员陪同前往医院就医。若大部分队员出现水土不服,自行服药后症状并无减轻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停止支教活动,由其余队员陪同前往医院就医。若全队出现严重呕吐,怀疑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由领队向当地学校领导求助,辅助全队就医,并报警。
2、如出现有队员突发疾病重病,队中准备的药品无法解决时,应由一名副队长及一到两名队员陪同,前往就医。若在当地无法治疗,应由两名队员陪同返回武汉就医,并与该队员家长取得联系并告知情况。
3、若有队员外出与队伍失去联络超过8小时,队长组织队员分成小队,在当地居民得带领之下,外出寻找。若超过24小时,及时报警。
4、如发现团队成员有轻度中暑情况,后勤组应及时提供避暑药物。
5、如发现成员有轻度晕车情况,后勤组及时提供晕车药物及凉水等相关物品。
6、如遇打架或有人滋事情况则应及时报警,避免发生正面冲突。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团委
2012年5月28日
第二篇: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教育途径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后代的教育。”青少年是生命之花,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农村初中学生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应该是教师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不但要会教书,传授科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更要学会育人,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一、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农村初中学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1.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
2.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留守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孤僻、骄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有心里话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焦虑心理。
(3)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容易产生早恋行为。
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 1
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科学知识。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3、改变评价方式。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教师要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等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
4、培养竞争精神。
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惰性的社会,缺乏竞争精神的个人也只是消极的个体。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在中学教育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团结友爱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各种竞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会、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竞赛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2)实行班干部竞选制。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竞争时代。在班级中引用竞争机制选拔班干部,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就可进入班干部队伍,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方能脱颖而出。(3)创设竞争机会,开办“我之最”、“我的特长”活动。例如,在班级中开展书法、绘画、歌唱、剪纸、朗诵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智利诗人加伯列曾说:“我们犯有很多错误和过失,然而,我们最大的罪恶就是抛弃孩子,忽视生命的源泉。我们需要的许多东西都可以等待,可是孩子却不能等待。就在此时此刻,他的骨骼在形成,他的血液在生长、他的感官在发育。对孩子来说,我们的回答不能是‘明天’而只能是今天。”这一精辟分析告诫人们:要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育,不但孩子自身要努力,家长和教师每时每刻都负有教育的重任。
愿教师们把每个学生都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篇: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西部支教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学生间的文化交流,开拓思路,能对自己今后的大学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二、活动主要内容:
以本班每个同学对投身大西北的认识为其他同学讲述一些感悟和想法。
三、活动时间安排:
6月中旬左右: 晚6:30~~8:30时
四、交流会流程:
1、开场介绍-----由同学对大西北教师缺乏整体概况做出介绍(配ppt展示)。
2、由同学讲述自己对西北支教的理解和想法。(需配合ppt展示)
3、中场:节目小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4、同学讲述自己在西北支教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的一些技能和能力。
5、全体讲述对大西北各项事业的美好祝福。
6、诗歌朗诵:《相信未来》-----食指。
7、支教活动结束。
五、活动寄语:
希望2011级草业学子通过本次西北支教活动对祖国大西北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青少年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农村武功家庭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这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留守儿童心理的现状
以我市宿城区为例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少年儿童有4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9653人,特别是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身心不健康。受调查的1000多名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33%,有8.37%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两项指均高出全国,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忧郁、强迫等。躯体化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无故头晕、胸闷,精力下降,做小动作,全身不适等占20.5%;忧郁表现为自卑,做事、学习没兴趣等占18.5%;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恐怖等占10.3%;强迫表现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做无意义的动作等占9%。
2、成长多烦恼。调查中有23%的感到有烦恼,1%的学生有明显的消极现象。有43%的学生采用沟通的办法解决烦恼,而有21%的学生感到想沟通而没有合适的对象,以致压抑和回避。有54%的学生认为烦恼主要来自学习压力,还有51%的学生感到被排挤,同学间的沟通困难。调查中发现还有4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存在想结束生命的意识。
3、学习无目的。55%的学生选择“如父母所愿上大学有个好出路”,有2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有5.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4、心理有障碍。在调查中,被调查的社会各界人士认为,目前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理想,集中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嫉妒,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诱惑及影响;人际关系紧张,沟通能力差,还有性早熟、早恋等。有54%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育、难管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父母外出务工,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是从学校教育来看,学校教育措施缺位是重要原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等方面教育。调研中,皂河小学提到举办了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主要是期末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孩子,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一些品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儿童”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是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很多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针对这样的错误家教观念,要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进一步更新监护人的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制度,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性的认识,提高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是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环境。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职员工的作用,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帮助,手拉手共成长。二要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三要进一步深化德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关爱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
三是加强和完善社会呵护制度,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落到实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的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推动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由妇代会直接组织和开展家教服务工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他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有条件的村要充分发挥儿童快乐家园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集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有地方活动、娱乐,改变单调的生活。比如经济开发区黄河社区单独拿出一定的空间设计符合当地老百姓需求的活动中心,并专门出去学习外地经验;经济开发区城中居委会采取幼儿园与妇女儿童之家整合的方法,资源共享,也进一步满足了儿童的需求。宿豫区大兴镇新建的活动中心中,充分考虑了妇女儿童的需求,配备了5D放映室、网吧、健身房等娱乐设施,并对儿童免费开放。
总之,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五篇: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一、留守学生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普遍不守纪律,不遵守法规,常常惹是生非;行为习惯普遍比较差,不讲文明礼貌,好吃懒做;是非观念淡薄,心理发展畸形。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由于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变化;在家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无精力和体力,也无教育能力,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后来管不住、管不了,以致放任自流。
第二,家庭对“留守生”教育存在“误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文化照样过,子女没多少文化照样挣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在孩子用钱方面十分慷慨,使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坏习惯增多。
第三,学校对“留守生”教育存在“困区”。学校有理、有序、有度的教育与家长的溺爱或放纵产生强烈碰撞,致使学校教育难。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部分学生还有逆反心理。如果老师稍有过激行为,少数家长就会以此为难学校和教师。
第四,社会环境成了“留守生”教育的“雷区”。部分学生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穿着打扮怪异、早恋、赌博、酗酒、抽烟、盗窃、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二、“留守生”的教育对策
第一,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规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赚钱是我的事,孩子读书、成不成才是孩子的事”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好坏、是非等判断能力差,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成长。
第二,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制订“留守学生”教学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2、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既传授知识又要当好留守子女的“严父”和“慈母”,对其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对其生活、思想、感情多加关心、理解和帮助。
3、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关爱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关键。
4、学校要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学会洞察留守子女的心理,激活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教给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和经验。
5、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改变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乐园。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有效形式。
6、注重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也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老干部等,使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习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转变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另外,各级共青团、妇联、公安、文化、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同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彻底扫除各种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对青少年精神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