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教育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9/05/30 点击数:475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成长规律。
情感态度观念:积极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运用: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做自信快乐的人。教学内容 1.成长中的我
(1)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目标。(2)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2.直面困难和挫折
(1)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
(2)懂得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作用,增强抗挫能力,培养自信、自强、自尊的心理品质。3.青春期性话题
(1)了解成长中性心理的发展特点,知道由性意识觉醒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科学知识。
(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4.情绪的调适
(1)了解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3)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三)和谐关系,快乐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拒绝不良诱惑。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提升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的成因,理解和谐人际关系、快乐生活的意义。情感态度观念:热爱生活,崇尚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平等、谦让、友善和宽容,反对自我中心、霸道和恶意报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用: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适应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教学内容
1.同伴交往助成长
(1)了解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学会与同学或同伴和谐相处,增强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2)区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掌握适度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了解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冲突和表现,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个人学习、成长的作用。
(2)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
(1)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2)掌握应对校园暴力、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1)尊重父母长辈,学会积极主动的沟通,知道亲情对健康成长的作用。
(2)体会感恩的态度和行为带来的变化,培养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学会有效学习。教学目标
了解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对考试焦虑。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实践中树立有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理解学习概念的新内涵。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树立终生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
运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克服考试焦虑。教学内容
1.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1)了解常见的学习障碍和表现,知道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掌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胜任力。2.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1)了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理解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的积极意义。(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3.积极应对学习压力
(1)了解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的原因,知道压力和焦虑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2)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的方法,端正学习和考试态度,自觉调节学习压力和焦虑。4.终身学习和实践学习
(1)了解新时期学习内涵的新变化,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2)理解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作用,养成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
(五)提升职业心理素质。教学目标
了解职业与生活、成长和学习的关系,懂得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成功的求职就业与创业奠定心理基础。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求职就业与创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情感态度观念:勇于面对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认同职业角色规范,不懈追求创业和创新。运用:掌握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的方法,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教学内容 1.认识职业
(1)了解心理素质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方法。(2)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形成符合自身心理特点的职业目标。2.职业角色
(1)了解职业角色的涵义,掌握调适职业角色冲突的方法。(2)了解职业角色规范和行为模式,正确履行自己的职业角色。3.职业压力
(1)了解职业压力与压力的来源,掌握调适职业压力的方法。(2)分析影响职业压力的因素,提高职业角色的实践能力。4.职业倦怠
(1)了解职业倦怠的内涵,掌握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2)知道职业倦怠的危害,培养正确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观。5.职业适应
(1)了解职业适应中需注意的问题,掌握应对求职就业中心理冲突的方法。(2)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心理准备,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6.创业与创新
(1)知道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心理原因,明确创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2)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本课程要依据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强调科学性;同时,要重视实践性,加强活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学生自我调适能力。
(2)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本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3)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协调发展。
(4)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动预防和矫治学生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5)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教师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同时,调动家长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适应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3.教学活动建议。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活动,同时,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安全、追求实效。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对学生活动给予及时引导。要通过讨论、总结和撰写活动报告等方式,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展示教学效果。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典型成长个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社会教学资源。
各地教学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实用;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30学时,综合评价2学时,机动2学时。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自己的成长,教学效果良好。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2.评价原则。
评价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要求,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要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予以评价,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评价方式。
本课程不允许进行知识性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状况的观察;通过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语言描述;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观察学生反应的情境测验。另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等。要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反馈、教师自我反思、专家和同行评定等方式。4.评价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成长、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不能简单的以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首先,评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以及利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从整个班级的心理气氛和心理环境的变化来考察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第三,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实际、有效。第四,评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第二篇:中职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 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 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 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 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成长规律。
情感态度观念:积极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运用: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做自信快乐的人。
教学内容
1.成长中的我
(1)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2)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2.直面困难和挫折
(1)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
(2)懂得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作用,增强抗挫能力,培养自信、自强、自尊的心理品质。
3.青春期性话题
(1)了解成长中性心理的发展特点,知道由性意识觉醒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科学知识。
(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4.情绪的调适
(1)了解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3)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三)和谐关系,快乐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拒绝不良诱惑。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提升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的成因,理解和谐人际关系、快乐生活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热爱生活,崇尚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平等、谦让、友善和宽容,反对自我中心、霸道和恶意报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用: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适应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教学内容
1.同伴交往助成长
(1)了解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学会与同学或同伴和谐相处,增强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2)区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掌握适度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了解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冲突和表现,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个人学习、成长的作用。
(2)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
(1)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2)掌握应对校园暴力、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1)尊重父母长辈,学会积极主动的沟通,知道亲情对健康成长的作用。
(2)体会感恩的态度和行为带来的变化,培养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学会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
了解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对考试焦虑。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实践中树立有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理解学习概念的新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树立终生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
运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克服考试焦虑。
教学内容
1.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1)了解常见的学习障碍和表现,知道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掌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胜任力。
2.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1)了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理解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的积极意义。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积极应对学习压力
(1)了解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的原因,知道压力和焦虑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2)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的方法,端正学习和考试态度,自觉调节学习压力和焦虑。
4.终身学习和实践学习
(1)了解新时期学习内涵的新变化,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2)理解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作用,养成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
(五)提升职业心理素质。
教学目标
了解职业与生活、成长和学习的关系,懂得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成功的求职就业与创业奠定心理基础。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求职就业与创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勇于面对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认同职业角色规范,不懈追求创业和创新。
运用:掌握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的方法,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
1.认识职业
(1)了解心理素质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方法。
(2)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形成符合自身心理特点的职业目标。
2.职业角色
(1)了解职业角色的涵义,掌握调适职业角色冲突的方法。
(2)了解职业角色规范和行为模式,正确履行自己的职业角色。
3.职业压力
(1)了解职业压力与压力的来源,掌握调适职业压力的方法。
(2)分析影响职业压力的因素,提高职业角色的实践能力。
4.职业倦怠
(1)了解职业倦怠的内涵,掌握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
(2)知道职业倦怠的危害,培养正确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观。
5.职业适应
(1)了解职业适应中需注意的问题,掌握应对求职就业中心理冲突的方法。
(2)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心理准备,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
6.创业与创新
(1)知道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心理原因,明确创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2)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本课程要依据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强调科学性;同时,要重视实践性,加强活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学生自我调适能力。
(2)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本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3)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协调发展。
(4)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动预防和矫治学生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5)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教师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同时,调动家长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适应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3.教学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活动,同时,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安全、追求实 效。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对学生活动给予及时引导。要通过讨论、总结和撰写活动报告等方式,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展示教学效果。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典型成长个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社会教学资源。
各地教学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实用;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30学时,综合评价2学时,机动2学时。
课程介绍 2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4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6
(三)和谐关系,快乐生活 6
(四)学会学习,有效学习6
(五)提升职业心理素质 6
综合评价——作业或报告形式 2
机动 2
合计 34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自己的成长,教学效果良好。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
2.评价原则。
评 价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要求,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要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予以评价,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 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评价方式。
本 课程不允许进行知识性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状况的观察;通过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语言描述;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观察学生反应的情境测验。另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等。要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反馈、教师自我反思、专家和同行评定等方式。
4.评价内容。
本 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成长、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不能简单的以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首先,评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以及利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从整个班级的心理气氛和心 理环境的变化来考察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第三,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实际、有效。第四,评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1]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部
江西理工大学校学生会心理健康教育部(简称心理健康部)是2007年年底在校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在学工部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新成立的一个部门,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学生会心理健康部是由校学生会主席团直接领导的职能部门。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指导下,部门工作主要是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统筹、协调和组织我校各学生分会心理部开展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各分会心理部进行工作考核,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以达到优化、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部门工作理念
工作目标: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优化、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
工作思路: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与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工作精神:奉献、服务、创新、求实、协作。
部门定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有效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意识深入学生中去。具体工作职责为:
1、进行全校范围的心理普查,了解、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思想状况;
2、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定期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
3、定期做好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定时督促和监督各分会心理部活动的开展情形,鼓励各学生分会心理部积极开展经典常规活动和有创意的特色活动。
4、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及“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
5、指导各学生分会心理部的工作,促进各学生分会心理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建全校心理部门交流QQ群,坚持每两周本部门会主持召开各学生分会心理部的部长联席会议,把心理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每个同学身上;检查各学生分会心理部的班级心理委员例会情况。
6、协助校学生会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完成领导、老师及主席团交办的其它任务。
7、每月组织和督促好各学生分会心理部对《心绿》报纸投稿和发放工作。
四年中,学生会心理部不断成长进步,机构逐步健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主题更加能体现自身特色、活动的质量显著提高,促进了自身发展,努力为广大师生服务。我们相信,《江西理工大学校学生会心理部工作指导手册》的诞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校学生会心理部必将在一批批成员的努力下做得更好。今后,她将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优化、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为我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贡献更大的力量!我们相信,心理部的明天会更辉煌!
欢迎大家对部门建设提出好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总纲拥抱青春,用青春的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明天,把尘封在心 底的灰暗扫出门去,让生活随着我们的脚步翩翩起舞。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理想和骄傲,因为我们的激情和骄傲,文学院 心育部成立以来,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在我们时间不长的发展与建设中,心育部的制度一步一步 趋于完善。我们的所有的成员带来的是集体的责任和荣誉感,也让我 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向往和激情。现在的我们,经过近一年的锻炼 和提高已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集体,成为一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队伍。各成员团结一致,紧密配合,在心育专干张茜老师 的带领下,向着明天,不断地冲锋。现在的文学院心育部以 “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 为工作的理念,本着“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原则。坚 持构建起了学生与学院、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使心育部的工作更 上了一个新台阶。鉴于对我系心育部工作成果的全面考虑,文学院心育部诚恳而坚 定的申请湖南商学院优秀心育部,我们将以这次评比为契机,认真总 结,文学院心育部的工作再上新台阶。3 第一部分 单位简介
一、我们的心育部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心育部是在院党委和文学院学生会领导,院团 委指导下的全院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全院学生心育建设的忠实代 表,其宗旨为:坚持正确思想指导,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关 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原则,结合自身 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 动。为广大同学打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同学提高自身综合素 质。保证工作高质量完成,促进分团委、学生会机构高效运行,扩大 分团委、学生会影响,树立分团委、学生会良的好形象。活跃校园文 化气氛。
二、我们的工作理念——“不倒翁”定律 我们的工作理念——“不倒翁” —— 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心育专干张茜老师一直向学生灌输“不倒 翁”定律,这一定律也是我院心育部做所有学生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 原则——从基层做起,使广大的同学支持,为广大同学服务,这样一 个组织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因为我们 是学生组织,学生群体就是我们的根,整个学生会都是建构在这个最 重要的根基之上的。一直以来,这一工作理念已经深深印入我们每一 个心育部成员的心底,贯彻到每一次哪怕是很小的活动中去。文学院是个小院,正因为如此,只有我们更为团结,更有凝聚力,才能拥有和其他大院同样甚至超过其他大院的力量。这张团结心和凝 聚力不单单是心育部内部的团结,更是整个本科生群体的团结,是全 院上下一条心。而学生会必须起到一个沟通和连接上下的作用,向上 为学院负责,向下为广大同学负责。心育部在 2010--2011 年的学生工作中也始终贯彻着这一理念,从而在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服好务,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支 持,从而在各项活动中成绩显著。4
三、部门成员及分工 部长:欧宗林、张天华 干事:徐晓娟、彭翔宇 部长职责:活动策划与组织,与学生老师紧密沟通,做好相关信 息采集与传递。干事职责: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观察学生心理变化趋势,与 学生和老师紧密沟通,做好相关信息采集与传递。要统计好哪些同学 心理有严重问题或近期情绪变化比较大,跟老师及时反馈。第二部分 组织建设
一、制度建设为本,秩序提高效率 制度建设为本,一个组织能否正常高效运转,是否具有凝聚力,组织建设是关键。组织建设的关键又是制度建设。而心育部的组织建设又依赖于健全的 体制和严明的纪律,所以在工作中,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完善修改我 们的不足之处,健全了我们的体制。在建设当中,我们特别注重心育成员的素质培养。一个部门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部的效率,影响到学生 会常规工作的最终落实。可以说,加强成员素质的培养,是我们成长 的关键。在这一学年当中,我部计划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委员素质:
1、集中培训
2、个别谈话
3、培养委员的团队精神
4、培养委员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活动将长期开展,以培养我部委员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意 识到只有首先服务社会、社会才可能接纳你,只有奉献、才有收获。5
二、常规工作落实,活力决定风格 常规工作落实,心育部的管理职能常常体现在常规工作中,常规工作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心育部的工作。同时,在我们的常规工作中,我们一致秉承着 “愉悦心情,快乐工作”的宗旨,充满活力的工作。
1、定期召开各班心育委员例会。总结上周工作,计划下周工作。
2、每周三上交各班心育报表,及时反应各班学生心理情绪变化状况。
3、定期下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三、班级心育建设——展示班级风貌 班级心育建设——展示班级风貌 —— 心育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所以班级的心育建设极为重要。001)(中编 1001)1001)(中英 1001)1021)(中编 1021)6 第三部分 活动情况
一、召开例会 定期召开各班心育委员会议,是学年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感恩生命,珍爱生命”
二、感恩生命,珍爱生命”征文活动 2010 年 10 月,文学院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校学生心理 健康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在阳光下沐浴心灵,在微笑中学会成长” 为理念,策划了“感恩生命,珍爱生命”的征文活动,旨在提高全校 学生的心理素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于生命本身的思考,重视我们所 拥有的一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感恩 生命,珍爱生命。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 活,让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征文时间为 11 月 15 日至 11 月 25 日,在全校学生之间开展,活 动的进行也得到了他们的热烈响应。在各学院的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共收集到 300 篇稿件(其中会计学院 139 篇、文学院 52 篇、设 计艺术 28 篇、旅管学院 18 篇、信息学院 17 篇、经贸学院 17 篇、财 经学院 14 篇、公共管理学院 4 篇、法学院 11 篇)。充分显示出了同 学们高涨的热情,此次活动是历届征文比赛参与学生最多的一次。活动照片: 征文活动历时近20 天,经过层层筛选,共评出学生年级获奖作 7 品 4 篇(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优秀作品 16 篇及 优秀组织奖。我们从中精选出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心育中心网站、文 学院网站、校报发表,给同学们提供平台,从同学们的征文中,我们 不仅看到了商院人对感恩生命、珍爱生命的感悟,同时也了解到当代 大学生对于积极健康心理的不懈追求,征文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书写 青春的舞台。“有爱无碍
三、有爱无碍”素质拓展训练营 我院心育团队经过精心挑选,参加了 2011 年 525 心理健康活动 月“有爱无碍”素质拓展训练营,在活动中,成员们团结一致,积极 进取,最终赢得了团队一等奖。“小人物、大责任”
四、小人物、大责任”心理话剧比赛 我院心育团队参加了 2011 年由会计学院、经贸学院、文学院共 同承办的“小人物、大责任”心理话剧比赛。最终话剧《众生--责任》 荣获一等奖,话剧《推销》荣获优胜奖。8 第四部分 经验教训分工明确,注重团队精神,是我院学生工作得以长盛不衰的两大 法宝,许多任务的出色完成都是因为全体学生干部的通力合作。我们 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 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拼搏,去弥补缺陷,使学生会不断完善。在此,提 出几点思考:
1、组织管理要明确,责任分工要清楚,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 从多数,实行领导负责制。
2、工作动机要端正,工作作风要扎实。要清楚记得服从心育部 整体工作大局,要时刻牢记心育部是为同学们服务的,要联系同学,讲实话,办实事。
3、团队精神要发扬,心育部荣誉要维护。心育成员必须团结协 作,不可搞小团体主义,鼓励在工作上有所创新,有所分歧,提出多 种方案,通过讨论民主解决。第五部分 未来畅想第一、开展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各院每学期至少为师生开 展两次心育讲座。开展心育主题班会课,进行心理健康的全面辅导。第二、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和宣传园地的作用,开设了“心育栏”、“心育角”等,同时充分利用“心育报”多方面,多角度宣传心理知 识。第三,各院可以以“丰富课余生活 塑造大学生形象”为主题,展现学生的个人风采,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举办以“我 最善言”为主题的辩论赛。9 第四、各院可举办“今天我为心理医师”的 PPT 演讲大赛。通 过让同学将自己设想为心理医师的方式,以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为案 例进行分析调解。可以充分的提高同学的思维应变能力,使同学们在 遇到问题时可以自我调解。第五、全校可开展心理漫画或展板征集活动。第六、各院可开展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心理剧比赛,届时各院 再推选一个节目至全校评比。这样既可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给学生们以启示,增进交流促进学习。第七、、完善心理委员交流制度。加大心理委员培训力度,以小 组为单位,展开心理知识讨论,同时以集中形式与其分享个案心得,交流经验,拓宽朋辈教育的实施途径。结束语 梦回往昔,还能看到当初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梦醒归来,才发现这似长非长的一年,原是白驹过隙!一年来,我们风雨同舟; 我们携手共进。时间见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或喜或悲;或甜或 苦——成绩当然让我们欣然,让我们发掘发现了自己的才华与能力,给我们以自信;失败也固然让我们郁闷,让我们苦恼,但却从未把我 们击倒,相反使我们更坚强,更激起我们的斗志,唤起我们的勇气,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坚忍不拔开拓创新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们 年轻的脸褪去了稚嫩的表情,扬起了阳光的色彩,因为生活让我们相 信:失败不是永远,成功没有终点!2011 年、2012 年...以后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心育部,会变得更 加强大!10
心协简介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我校各级领导、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的精英、时代的骄子,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然而随着青春期的逐渐成熟,随着我们跨进大学校门,随着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随着我们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在新的环境里,面临着新的一切一切,大学生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成长的烦恼、失败的苦痛等一系列问题却如影随形,时刻困扰着一颗颗年轻的心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我们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
为了利用同辈群体的优势,本着积极乐诚的心态去关注身边的同学及时发现问题,利用所接受的技能培训去帮忙缓解情绪压力,使这个机构健全起来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泉州经贸学院心理健康协会(简称“心协”)在院学生处的领导下、团委及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指导下处,现已发展成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校级社团。协会不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及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举行心理沙龙、讲座等活动,协会不定期举办大型室内外活动,如影片展播、心理剧表演、拓展训练、征文比赛、心理知识讲座、文艺晚会、游园晚会等。优秀的社团文化,良好的社团氛围,在同学当中形成一定的吸引力。
协会现设有组织部、宣传部、编辑部、外联部、信息部、秘书部;具体事宜见协会章程。我们本着“完善自我,服务同学”的宗旨 向有志于服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愿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作服务的同学加入我会。有意者请在报名时准备个人简历(姓名、班级、学号、爱好、特长、联系方式等)一份。
第四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摘要:时代在变化,:学生新的心理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因此,专业教师不仅要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研究,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生家庭学校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的职责。但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上:“不仅没有躯体残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但长期以来,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他们对学生的心理不完全了解,也不注重研究,一味地认为,只要自己能认真地备好课,并把自己所讲的内容讲述清楚就行了。至于学生是否在用心听、用心学、在想什么,一概不关心。殊不知,教学应是教和学的有效结合,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专业教师,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研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去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中职教师的职责。
一、中职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几种常见特征
中职生面临升学、就业、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多种压力,致使不少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1.1忧郁型心理。这种类型的学生常表现为孤独、忧虑、悲伤和精神痛苦。这类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表情冷淡缺乏热情,毫无进取心。
1.2强迫型心理。这种类型的学生常表现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和完美,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处事过于小心谨慎,常常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却忽略了全局,做事优柔寡断,情感多以紧张、焦虑为主,不能平易近人,难以热情待人。
1.3偏执型心理。这种类型的学生过分敏感,疑心重,嫉妒心强,认知能力差,不信任他人,主观性强,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缺乏自信心,但 1
往往较为固执,难以接受别人的劝导,遇到挫折后又习惯于责怪别人或从客观进行推诿,往往表现为多疑、警觉性高,难以与他人相处。
1.4人际关系敏感型心理。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与他人交往有不自在和自卑感,性格孤僻、怪异,对人、对事冷淡无情,喜欢独来独往,自我封闭,不喜欢与人交流和沟通。
二、造成中职生出现多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职学生出现多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的教育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才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2.1家庭影响。问题孩子的背后有问题家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如,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训斥打骂,使子女对父母见而生畏,不敢也不愿与父母交流,遇到困难难以得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他们有种“压抑感”。有的父母还沾染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热衷于打朴克、搓麻将等,对子女不管不闻不问。有的父母感情破裂、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学校教育不当。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采取保姆式的教育方式,把他们看成“小孩”,总想利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强制他们做事,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独立利白尊。如,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某些严重错误或过失,不留情面、不分场合当众训斥;不顾后果地责令学生进行公开检讨或暴露学生隐私的做法,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常常会让学生自感“身败名裂”而自暴自弃,这些都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惯性退缩反应”,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失去上进心。另外,在教学中,缺乏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心理活动没有适当的方式与教育者沟通,使他们心理上有压抑感。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严厉苛刻,片面强调师道尊严,整天板着面孔,与学生的距离拉大,让学生感到困惑,进而自我封闭,不喜欢与人交流和沟通。
2.3社会影响。当今社会止处在变革的时期,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更为复杂,某些不健康的思潮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面对错
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辩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常有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污染的内容注入心神,对其造成不良剌激和影响。如游戏机、网络等,都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少数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2.4 学生生理条件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青春期心理“过渡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心理发展错综复杂,追求成人感,只要求权利而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不懂得爱别人,产生了“明于知人,黯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不良倾向。一些学生过于自信、自责,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的驱使之卜,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而一些教育者也往往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这些学生渡过“过渡期”、“危险年龄”,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2.5就业压力的影响。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条件作用下,大学毕业生人数猛增,而社会需要有限,使职中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中职学生是很善于思考和追求进步的,尤其是对自己前途休戚相关的事情特别敏感。而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的心理压力骤增,影响很大。可以说双向选择的职业岗位竞争形成的就业难,是一部分学生产生忧心忡忡、思想郁闷等心理问题的根源。
2.6职业教育体制不完善的影响。由于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使社会和家长产生了一些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属于“低层次”教育,无法与普通教育相比,报考职业学校没有前途。因此,影响了学生的报考率,造成职校生源质量不高,中考未过线的占多数,“问题”学生数量较多。
三、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自卑者有之,逆反者有之,孤独者有之,自大者有之,厌学者有之。针对各种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应对,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工作。
3.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集中教育的主渠道。在课程学习中,学生能较为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把握心理健康和心理调节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心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阶段性和可能性和可调节性,学会排除内心的烦恼与困惑,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同时帮助学生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节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其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白己。
3.2课程渗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专业课教师应该用心研究心理教育在本课的渗透点,适应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的心理现象,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帅生关系和亲友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自觉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教育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不以自己不良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要知道,教师不经意的伤害会使学生心灵遭受极大的痛名。总之,每位教师都应该注意提高白己的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3.3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职校学生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据
《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教育方面的书”。可见,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为此,有学者呼吁:问题孩子的背后有问题家长,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家长!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主动沟通,让其了解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营造民主平等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主动配合学校梳导学生心理困惑,确保学生的心灵健康地发展。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差的原因,还是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3.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班集体关系和谐、融洽。
由于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立子女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了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如果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不可能使学
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应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通过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防止其产生不良心理倾向。如本校学生科就曾经举办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等专题讲座,深受学生的欢迎。
3.5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随着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难免有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精神污染内容流入学校和学生中。中职生正处于分辨能力较弱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影响。为确保中职生心灵健康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教育机构、社居居委会、影视报刊等媒体,需要紧密配合,尤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和有关部门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中职生目前面临的心理问题。如与中职生所居住的社区联系,通过社区开展旨在增强中职生法律意识的青少年普法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提高中职生对复杂社会的分辨能力,共同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温暖如春、友好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以此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空间,形成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心理育人、人人有责”真正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参考文献]:
1.杨传裔.中等职业学生就业指导.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1版.2、浅谈如何开展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广西梧州财经学校网站.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2.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1)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3.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1)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2)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悦纳自我对于健康成长的价值,了解悦纳自我、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成长规律。
情感态度观念:积极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运用: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做自信快乐的人。
教学内容 1.成长中的我
(1)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2)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2.直面困难和挫折
(1)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2)懂得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作用,增强抗挫能力,培养自信、自强、自尊的心理品质。3.青春期性话题
(1)了解成长中性心理的发展特点,知道由性意识觉醒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科学知识。
(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4.情绪的调适
(1)了解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3)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三)和谐关系,快乐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拒绝不良诱惑。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提升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的成因,理解和谐人际关系、快乐生活的意义。情感态度观念:热爱生活,崇尚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平等、谦让、友善和宽容,反对自我中心、霸道和恶意报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用: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适应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教学内容 1.同伴交往助成长
(1)了解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学会与同学或同伴和谐相处,增强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2)区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掌握适度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了解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冲突和表现,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个人学习、成长的作用。
(2)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抵制校园暴力,拒绝不良诱惑
(1)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2)掌握应对校园暴力、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1)尊重父母长辈,学会积极主动的沟通,知道亲情对健康成长的作用。
(2)体会感恩的态度和行为带来的变化,培养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学会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
了解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对考试焦虑。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实践中树立有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理解学习概念的新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树立终生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
运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克服考试焦虑。
教学内容
1.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1)了解常见的学习障碍和表现,知道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掌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胜任力。2.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1)了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理解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的积极意义。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3.积极应对学习压力
(1)了解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的原因,知道压力和焦虑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2)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的方法,端正学习和考试态度,自觉调节学习压力和焦虑。
4.终身学习和实践学习
(1)了解新时期学习内涵的新变化,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2)理解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作用,养成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
(五)提升职业心理素质。
教学目标
了解职业与生活、成长和学习的关系,懂得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成功的求职就业与创业奠定心理基础。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求职就业与创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勇于面对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认同职业角色规范,不懈追求创业和创新。
运用:掌握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的方法,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 1.认识职业
(1)了解心理素质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方法。
(2)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形成符合自身心理特点的职业目标。2.职业角色
(1)了解职业角色的涵义,掌握调适职业角色冲突的方法。
(2)了解职业角色规范和行为模式,正确履行自己的职业角色。3.职业压力
(1)了解职业压力与压力的来源,掌握调适职业压力的方法。
(2)分析影响职业压力的因素,提高职业角色的实践能力。4.职业倦怠
(1)了解职业倦怠的内涵,掌握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2)知道职业倦怠的危害,培养正确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观。5.职业适应
(1)了解职业适应中需注意的问题,掌握应对求职就业中心理冲突的方法。
(2)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心理准备,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6.创业与创新
(1)知道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心理原因,明确创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2)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本课程要依据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强调科学性;同时,要重视实践性,加强活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学生自我调适能力。
(2)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本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3)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协调发展。
(4)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动预防和矫治学生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5)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教师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同时,调动家长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适应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3.教学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活动,同时,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安全、追求实效。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对学生活动给予及时引导。要通过讨论、总结和撰写活动报告等方式,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展示教学效果。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典型成长个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社会教学资源。各地教学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实用;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30学时,综合评价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课程内容 学时
课程介绍 2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4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6
(三)和谐关系,快乐生活 6
(四)学会学习,有效学习6
(五)提升职业心理素质 6 综合评价——作业或报告形式 2 机动 2 合计 34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自己的成长,教学效果良好。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2.评价原则。
评价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要求,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要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予以评价,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评价方式。
本课程不允许进行知识性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状况的观察;通过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语言描述;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观察学生反应的情境测验。另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等。要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反馈、教师自我反思、专家和同行评定等方式。4.评价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成长、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不能简单的以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首先,评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以及利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从整个班级的心理气氛和心理环境的变化来考察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第三,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实际、有效。第四,评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