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发言
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动物(食品)科技学院的辅导员×××,很荣幸能够作为新进辅导员代表在此发言,我是今年3月份正式加入辅导员的队伍,通过半年的辅导员工作,对这个职位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即摆正一种心态,牢记两项职责,处好三类关系。
一、摆正一种心态,即我们要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心态决定了工作状态,要想做一个豁达的辅导员,我们就要注意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在学生面前要展现出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时刻给学生传达着正能量,去带动和感化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学校的学生层次不同,有普高、有单招,他们受到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素质高低不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犯下各种错误,而我们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会让我们今后遇事更加镇定,更加从容不迫,而学生也会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成长进步,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的工作意义。
二、牢记两项职责,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
教育部43号令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我认为归纳起来主要还是两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课堂、融入生活,渗透到学风建设、班级管理、评奖评优、勤工俭学、党员发展、心理咨询、就业创业等每一个环节。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新一代,为了让空洞的思想教育不那么枯燥,也为了让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变得多样化,我们要创新工作路径,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我们也能通过QQ空间、微博、朋友圈及时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此外,还可以通过QQ群匿名投票选班委,微信面对面建群查考勤,网上在线填表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三、处好三类关系,即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关系。
辅导员是联系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纽带。对于学生,我们希望自己既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因此,首先我们要融入学生,这样做起学生工作才能入脑入心,事半功倍。其次,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来发现他们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对于那些违规违纪的学生,我们要在批评教育的同时,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们既要站在学校的立场思考问题,贯彻学校的各项要求,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解决问题,维护他们的权益,要及时向学校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心声,提出改进学生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辅导员工作是一份需要经验与热情并重的工作,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兵,我将带着热情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生导师!
第二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总结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在全党全国热烈庆祝党的95周年华诞之际,为扎实推动我校学工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学校特举办了2016年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学生工作者,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专题培训班。
培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以《架起心灵的桥梁》为题的专题讲座,曲建武教授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与学生交往交流的亲身经历,提出辅导员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做到的三点内容,即要坚定理想理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党的教育信仰,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勤奋工作;听取了郑州大学辅导员张珂作了题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评判与分析》的辅导报告和河南农业大学辅导员朱瑞萍作了题为《为青春,奋力一搏》的辅导报告。学习了我校团委书记梁朗作了题为《从“一体两翼”到“一心双圆”:高校团学系统的第二次重构》的辅导报告和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张宝强作了题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十项修炼》的辅导报告,并同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蒋笃君、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红军、土木建筑学院团委书记王萌、2016年新入职辅导员赵明交流了做一名优秀辅导员的心得、体会与愿景。专家的教诲,与同仁的讨论,使我对学生工作者这份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要正确认识学生工作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职责 无论是书记还是辅导员,他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守护者,是党的亲兵卫队,是学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学校行政事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大学的辅导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桥梁。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比较琐碎,可以说工作的范围涉及到学生衣、食、住、行、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所以,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二、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必须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并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
加强对学生心理、法制、学习、就业的指导。辅导员老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朝着目标自觉地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要指导学生组织和班级的工作。学校的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及班委等组织实体,这些组织在学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凝聚力和精神的核心,核心力量决定了整体的组织文化,因此要做好学生组织和班委的工作。
三、学生工作要讲究方法
学生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工作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将巡警变为服务员、引导者。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但自律性差,用过去的像巡警一样训斥的方法显然学生有逆反心理,不会收到良好的育人目标。辅导员要转变角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用鼓励、鞭策的话语积极的引导学生,除一些不能姑息迁就的恶性事件外,要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把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教师处理一些学生问题要有理有据,并且要用真心诚意去打动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老师具备一定的素质,言行一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会使他的学生敬佩他,尊敬他。
通过这次培训,我获益匪浅,也使我更加热爱学生工作。我深深地认识到,辅导员为代表的学生工作者不仅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在政治上是旗帜,学业上是导师,品行上是典范,情感上是朋友,做人上是偶像,我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创新,不断学习,与学生一起逐步成长。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敬业的精神投身到学生工作的事业中去。
第三篇:加强辅导员能力建设 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招生就业处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辅导员培训班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能力素养训练,是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最直接管理者与服务者,肩负着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就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与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保证我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也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障。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领域加深理论修养,拓宽信息和视野,将有力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人生规划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学生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和个人管理能力,招生就业处于2011年4月14日特组织各系党总支书记与全体专职辅导员,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培训班。
本次培训邀请了我院法学与公共管理系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林子老师和李芝山老师授课。两位老师都曾接受过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的专业培训,均获取国家职业指导师的资格,多年在我院一直从事着大学生就业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
林子老师首先主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部分。一开始她就抛出了两个问题给辅导员老师:
1、辅导员为什么来参加此次培训?
2、大家对本次培训的期望是什么?在明确了培训目的之后,她通过自己成功辅导了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帮她找寻到符合其兴趣的职业发展方向的案例向辅导员们介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她还结合自己的“体验式职业生涯教学法”,将传统案例教学法与现代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给辅导员老师系统而生动地讲解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林子老师用“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的公式来形象地描述职业生涯规划,并指出职业规划应该以“探索自我内在世界(即自我认知)→探索工作世界(即职业认知)→职业生涯策略与目标设定→求职行动→职业生涯管理与评估”为系统化的规划流程。在讲到如何运用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来辅导学生时,她特别还提醒辅导员老师,应结合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给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通过林子老师的授课,辅导员老师知道了如何借助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职业兴趣的探索,通过有趣的性格探索小练习帮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MBTI性格类型,借助价值观市场拍卖游戏去帮助学生发现职业价值观,在培训中辅导员老师还第一次了解到技能分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与可迁移技能三种,而后两种技能却在学生生涯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辅导学生探索工作世界时,林子老师给辅导员们传授如何教学生用宏观眼、中观眼与微观眼“三只眼”去看职场,帮助学生全面去了解一个职业需了解其十二大要素;还有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寻找潜在的工作机会,辅导学生如何去构建自己的职场人脉;指导学生如何判别自己的决策风格,应掌握计划性决策方法,利用CASVE决策模型和决策平衡单等工具来帮自己合理决策;辅导学生如何运用SMART法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辅导学生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虽然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辅导员们要接受如此多的信息,但由于这种新视角、新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技能培训,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参与互动的体验,且专业有效,辅导员们丝毫没有感觉到枯燥乏味,反而越学越精神抖擞起来。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由李芝山老师主讲“大学生创业教育”。李芝山老师首先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顺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趋势,开展创业培训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接着,他解读了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实质内涵,特别指出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训中,李芝山老师为辅导员们重点介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告诉辅导员老师应树立“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既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就业型人才,又注重培养富有开创精神的创业型人才;同时我院的创业教育应以财经专业课程为依托,结合财经类学科专业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最终落实到课程设置中,而不是在财经专业教育之外创立一种全新的教育,将我院的创业教育办出独具特色的财经类高校创业模式来。
李芝山老师还详细具体地向辅导员们介绍如何去帮助学生去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具体流程,大学生创业的组织形式有几种,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经验、技术、资金和能力四大硬件,大学生创业的四大方向,大学生创业应避免的三大雷区;还包括如何辅导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建议大学生创业准备流程的五个步骤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最后,他还向辅导员们介绍了长沙市大学生创业现状与长沙市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
通过李芝山老师的授课,辅导员们纷纷表示增长了见识,开拓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思路,希望政府、学校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在我院培育出更多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型人才。有的辅导员还在培训结束时还就大学生创业实践应怎样进行、高校在创业方面工作的现状及其不足等相关问题与授课老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此次培训通过集中授课更新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学习了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掌握了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辅导员们均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应用这次培训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学生特点,更加科学、更加专业地去指导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和创业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必将对广大学生培养就业意识,提升就业技能,破解就业难题,在促进我院的就业工作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如何提升职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升职业能力
主讲人: 常美
地点:第四教学楼学术厅
参加人员:09级全体学生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115、145、212、280、338和413万人。到2010年670多万毕业生。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万学教育职业能力事业部一次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要求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是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同意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能力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
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
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0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万学教育职业能力事业部调查,我国2009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10年全国共有67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的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如何提升你的职业能力?
一、要勇于承担个人责任
1、要敢于对事情的结果负起责任,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现:
A、努力地表现自我;
B、不停地为自我辩解、开脱。
3、要内求——观察自我,别只是观察市场——管区——办公室——别人。
二、自主管理是调动别人的积极性
1、无论你在和不在,你的员工都会积极主动的工作。
2、你不能觉得离开你不行,你要让你的下级感觉处处少不了他们。
3、不要处处贪功,要训练员工,提升他们的绩效。
4、要保证即使天灾人祸,也要让公司正常运作。
三、好观念就要出好结果
1、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
2、观念要服务于结果-思想在于启发,不在于教条。
四、内部团结是最重要的1、公司的代名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
2、公司内部没有你们和他们,因为那会造成疏离感,破坏团结。
3、任何一个员工都是公司的形象。接电话或被询问者就是能解决问题者。
五、平等的管理方式
1、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种技巧也可能只对一个人有效。
2、尊重每一个人,尤其要尊重下级-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自主本性。
六、利润是公司的命脉
1、最佳产品、最高形象、最好员工,最关键是取得最大的利润。
2、自主创新管理模式主要目的:企业存活下去-持续发展。
3、自主创新-不断折腾-不断更新-让企业活起来。
七、放眼目标,忽视困难
1、自主创新-创造力,源于忽视困难,勇往直前。
2、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跨越上,别耗费在排除障碍上-激发生产力。
3、馒头要一口一口的吃-短、中、长期目标要一个一个的达到。
4、遇到障碍是你提升的最佳机会。
八、上下级关系要严明
1、尊重下级不等于称兄道弟,更不等于职责、赏罚不明。
2、在员工面前言行要慎重,要尊重他们,不尊重他们就是作贱自己。
3、切记,跟下级的交往就是专业,就是工作。
九、要设定标准
1、要完善你的公司,要有可行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2、标准是一种誓约、一种品质要求,它能引发员工的自尊。
3、追求标准,最后变成一种原动力——积极主动的工作。
十、要严格要求能力不足的人
1、管理不是做老好人,不是比赛谁最受欢迎。
2、要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并对积极主动学习的员工给予肯定。
3、不要怕别人超越自己,不要包庇不良行为。
4、工作标准不等于爱,要敢于面对他人。
十一、眼中要有每一个员工
1、公司要依靠全体员工——底层——中层——高层。
2、不能只依靠能人,因为他们互相排挤,既不容易驯服,也不会感恩。
3、要让每个员工都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激发自主本能!
第五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的提升
摘 要:因定位不明、发展受限、事务冗繁、突发事件等多种因素造成高职院校辅导员比普通本科院校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心理压力。对于缓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心理压力,高层管理者可以从选拔制度、明确职责、薪酬待遇、心理疏导多个维度去思考;辅导员自身可以从理想境界、知识体系、人格特质、心灵世界四个方面来提升职业心理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35-02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条例,其中将辅导员的业务定位从之前的三方面(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拓展为九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更详细和具体地确立了新时期辅导员的职责与功能。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工作任务与心理压力。如何将心理压力变为动力,使自己的职业心理能力提升,是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职业心理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在职过程中所体现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状态。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提升,关乎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关乎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职业心理能力内涵的阐释
心理能力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包括感知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情绪情感调控力、意志力等。职业心理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具体职业的活动中所需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总和,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能力(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积极的心态、广泛的兴趣、良好的情感情绪、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清晰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鉴别力、获取知识和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化育能力、思辨的能力)、自我调节力、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职业心理困惑
(一)定位不明造成的左右摇摆心理
作为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往往存在着教学与行政管理双肩挑的现象。实际上,辅导员更多被日常的琐碎事务缠身,对自己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所淡化,比如在谈心方面,绝大部分没有明确的书面计划,只是局限于少数几个违纪或存在心理疾病与困惑的学生。另外,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迫于现实生活吃紧的状况下,往往会申请更多的教学任务与带班学生人数,以缓解自己的生活压力。虽如此,大多辅导员仍然存在着自己身份定位的困惑,到底是行政人员还是教学人员。这种定位不明的困惑会直接影响到辅导员的职业心理、职业状态等,更会影响到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发展受限造成的困惑迷失心理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政策与文件,但因社会环境的舆论、经济条件的约束,绝大多数年轻辅导员都会考虑自己长久的职业道路。比如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科的应用技能型较强,专业具有实用性特征。很大部分作为文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往往难以胜任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只能担任公共课、选修课之类的辅助课程。故很多辅导员存在着迷失的心理,只能被动将就地做着眼下的工作,等待更多更好的机遇。
(三)事务冗繁造成的无所适从心理
作为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状况。除了面对学生事无巨细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面对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及相关领导的工作安排。事情纷繁冗杂,往往给人疲于应付、无所适从的心理感受。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于班级的管理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若再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在某些事情上难免存在疏漏与敷衍的状况。
(四)突发事件造成的紧张焦虑心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最不愿意看到处理起来也是最棘手的就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多因酗酒打架、失恋报复、心理疾病等,造成有损于自己或他人生命健康的较严重后果。我们往往关注该如何对这些事发人的心理进行指导与教育,而忽视了到一线事发地处理的辅导员的心理承受情况。很多年轻的辅导员,面临突发事件很难做到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事后可能还会因现场的惨烈画面而刻于脑海,形成心理阴影。因此,面临突发事件,辅导员的紧张焦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亟须引导和调节的。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提升的途径
提升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高层管理者可以从选拔制度、明确职责、薪酬待遇、心理疏导等着手考虑。辅导员自身也可以从理想境界、知识体系、人格特质、心灵世界四个方面来改善和提升职业心理能力。
(一)高层管理者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
1.严格选拔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目前学术界也已达成共识:要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准入,要求越来越严格。主要从高层次的学历、年龄的限制、学生工作经历、专业对口或接近、辅导员职业化倾向等因素予以考量。此外,辅导员还要求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能力水平、较强的人际沟通技巧、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等。选拔辅导员,还要考虑辅导员职业的外倾性格与职业化辅导员的内倾性格的有机结合等。
2.明确工作职责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班级管理、团学工作、就业工作、学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大方面的内容,涵盖内容非常丰富,同时也给辅导员增添了不少身心上的压力。笔者以为,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班导师制度,由专职老师担任,在学生的班级管理、学业指导、就业指导、日常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班导师和辅导员共同管理,从而减轻辅导员的部分压力。
3.提高薪酬待遇
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也能够吸引更多人加入辅导员队伍,从而有利于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据调查,高校辅导员的待遇普遍偏低,与辅导员工作的繁重程度不太匹配。辅导员队伍大多比较年轻,担负着成家立业与事业发展的双重压力,对收入的期望值较大。因此,提高薪酬待遇,对满足辅导员的物质需求,增强工作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是不无裨益的。
4.加强心理疏导
辅导员与高校里的专职教师、行政人员相比较,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与自己的工作计划存在冲突;与工作对象学生之间发生言语冲突;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屡次违纪学生的教育效果不明显;生活上的压力;与同事相处不融洽等等都可能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增大。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应安排专门的教师有计划、针对性的对辅导员这一群体做心理调查,并对有心理困惑的辅导员加强心理疏导,使之能够调整心态,积极快乐的面对工作与生活。
(二)辅导员自身对职业化的追求
1.确立崇高的理想境界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角色。“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材”是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也是价值追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辅导员同样如此,承担着培育人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因此,辅导员自身要有崇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不能逐小利而失大体,不能只看眼前而不顾长远。身正而示范,风清而气正。人没有理想,正如渐渐失去养分的枯木,终究是成长不起来,更是散不开枝叶的。
2.丰富科学的知识体系
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可以看出,辅导员应该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体系。然而实际上,很多辅导员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过这些知识,只是简单地凭经验办事。学无止境,辅导员应该主动争取研修与培训的机会,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当一个人虚心学习的时候,便会沉下心来,理顺情绪与思路,用心思考自己的职业;也会讷于言、敏于行,用实际行动诠释辅导员工作的真正价值。
3.发掘优秀的人格特质
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对于管理者来说,人格往往渗透到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优秀的人格特质有很多种类,比如敬业乐群、正直善良、乐观自信、自律自强、勤劳上进、宽容仁爱、明礼诚信、刚强柔韧等。辅导员应该充分挖掘自己优异的人格特质,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充分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实现自己更深层次的成就感。
4.追求和谐的心灵世界
追求内部心灵的和谐,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也渐渐显露出来。极端个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社会日益浮躁,人心日益任性。经济社会越是发展,人际关系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呼唤人心的简单与安宁。我们应该,少一些攀比,多一些修己;少一些计较,多一些成效。经常交流,讨论人生幸福的真谛;偶尔慎独,思考自己快乐的源泉。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幸福,远比以钱权论英雄来得更为亲近、更为持久。当我们总是抱怨自己的伞柄破旧不堪时,却忽视了伞面淡雅的花纹。换一种视角看世界,或许会发现别样的美丽。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应该如此。
参考文献:
[1]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2]神彦飞,赵健.职业化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特质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3]汪清,戴涵莘.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的新视角[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徐波,范军峰,易凡.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优化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4).[5]张芳芳.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调查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6]黄夏青.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及对策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