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1:4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与思考》。

第一篇: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与思考

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与思考

一、前言

04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我市全面实施,一个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将以其具体的形态展现在各个学校和体育老师面前。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在课程功能、理念、目标、内涵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以前有很大的突破,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

但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传到我耳中的却是有些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缺乏体育教师而跟不上改革需要的感叹。起初我对此类情况不太在意,后来通过本校体育《课程标准》工作实践和对附近学校的一些了解,觉得问题确实存在而且不是一般。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时的增加,农村小学体育专职教师确实急需补充和提高。本人针对这一问题对一些乡镇中心小学作了调查,掌握了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一些基本情况,经过初步分析,现作如下汇报,是否能为上级教育部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时提供参考。

二、几所中心小学的基本情况

(一)师资情况。我片共有七所乡镇中心小学,《课程标准》实施以前各学校己配备了具有专业知识的体育专职教师25名,兼职教师4名,基本上能满足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有体育知识的专职教师只增加了三名,有一所学校反而从专职体育教师队伍里转其它学科一名。体育师资队伍没有多大变化,所不同的是兼职体育教师却增加了许多。

(二)课时情况。《课程标准》实施前小学体育教学课时数中高年级2课时,低年级3课时,我片七所学校班级总数是188个,总课时大约在450课时左右,人均上课在16课时左右。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同样的班级数,而课时数一下子增加到616课时,比原先增多了166课时,各校平均增多24课时左右,比原先课时提高了37%。

(三)目前情况。以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以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各校进入实施阶段。由于课时数的增加新的矛盾随之出现。新增的课时誰来教?怎么教?就那我们学校来说,32个班级106节体育课,现有四个专职体育教师,按照工作量和不同的条件四个人承担了67节体育课教学任务。任教最多的20节体育课,少的也有12节体育课,还余下的39节课誰来教,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只能有6位数学老师来分担,因为数学教师课时量少,要达到规定的工作量,只能有他们来兼职体育教学。这些教师说实话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些目标、要求是否能落实到课中就很难保证,他们平时的教研活动参加的是数学组的,体育老师要对他们进行辅导也就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就很不协调。

(四)反常情况。学校能安排兼职教师上体育课,不管效果如何,总算是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的一种积极办法。而有的学校将采取另一种办法。例如:一个班级四节体育课,由于体育师资力量不够,专职体育教师就上其中的二节课,还有二节课就开设围棋课、象棋课、健教课等,是由一般教师或有特长教师承担。这一对策虽然也解决了体育专职教师缺少的问题。但是,这样的现象上级教育部门是否允许存在呢?是否符合课改精神的要求呢?我想这种变相体育课和身体锻 炼的体育课是无法代替的。

三、这种种情况的出现原因

(一)是教育观念滞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巩固提高的攻坚阶段。如何促进改革健康地向更深层次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学校体育、改革学校体育的一个主旋律。然而我们有些学校的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还是较为突出,虽然在实施课改中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对策,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就显得不够,往往在工作的实际中体育和智育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还是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一谈智育质量就没有必要”的老套套,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还是不能摆正。

(二)是长期以来旧的一套教学内容和模式在一些学校中,或在学校领导中已根深蒂固所形成的。一些学校领导在看待体育教学工作时存在片面性,他们只看到各类体育竞赛获得的名次给学校带来多少荣誉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而忽略了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他们只看到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而不是整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能有少数体育教师就不错了。他们忽略了的东西,恰恰是现在《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东西。如今在《课程体系》实施下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缺少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必然性。

(三)是各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方政策的影响也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近年来,受地方人事制度的制约,专职体育老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农村镇、村级小学,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一般学校首选保证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程老师,每年新分配的年轻老师只要有这方面能力的,学校就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招聘进来,而体育教师就没有这种优先条件。当体育老师不能满足教学时,也只能安排一些兼职教师来上体育课,或把其它岗位上没人聘用的教师来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里来。其中有一所学校最年轻体育老师38岁,其余的都是大年龄,一个体育教研组竟没有一人是体育专业学校毕业的,试想如此的体育教学现象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能使之完善吗?

四、这些情况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得不到有效保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使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构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的配合。然而学校仍然重智轻体,学校体育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得以稳固确立,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那么,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目标就要落空。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制约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问题,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也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不断地去学习。教师水平高就促进其发展,水平低则会制约。当专职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够时,虽然配备了一些兼职教师,但这部分教师大多是年龄大,无体育知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对待体育教学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能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他们只能起到添齐体育课钟点的作用。大量兼职教师的出现,就是置广大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于无所谓的地位。

(三)体育教师繁重的课务对实施课程改革显得力不从心。当前国家赋于体育教师的天职是“利用现有的教育环境和体育设施,依托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新人。学校体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和愉快生活奠定基础,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新课改的需要。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却难做到锐意改革体育教学,因为课务太繁重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我们每个体育老师的任课大约平均在16节课,而实施新课改后,学校的体育总课时数突然增多,体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唯一的办法一方面配备兼职教师,另一种办法就是增加体育教师的任课时数。我片有些教师一周课时数达到二十节,有的甚至二十几节,名曰给年轻老师压压担子。他们平均每天要上4-5节课,其它的“六认真工作”、群体工作、训练工作等一样不能少。在现实中,况且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学科地位也远未能与其它学科功能相称,每天繁重的工作和压力必然使自己顾此失彼,也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科功能和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

五、探讨和建议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设想,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两个轮子一起滚动,启动时一个轮子大(大纲),一个轮子小(标准),经过3-4年的实践,最后二者并轨,全部实施《课程标准》。可见,《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位置及其目标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里,体育承担着使人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大任务,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标。然而,教育寄托于体育的不光是锻炼学生身体,而是要通过体育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在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它对人的思维、意志、性格、情感等都发生影响,是对道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由于体育事业的进步,体育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它的影响,都突破了学校的局限而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说体育是一个以发展身体为核心的教育过程,这就是学校体育的本质。以上所述,学校体育的提高是必然的,不管我们在实施《课程标准》中遇到何种困难,但有几点是可以做的。

1、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校体育的独特任务,如果丢掉了“健康第一”这一核心内容,它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处理好文化教育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我们要重视学校体育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基础作用,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

2、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不但承担着使人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任务;还能扩大和延伸到整个社会体育之中。因此,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好与坏,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任务、内容、方法和结果。如果不弄清,就很难把握住学校体育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如果在工作中还存在体育位置不能摆正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大力纠正。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抓少数、丢多数,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轻体质的现象。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首先应该重视体育课,要让他们懂得锻炼身体的目的与意义。对体育课的认识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好玩→健身→服务。就是说,我们要从培养兴趣开始,逐步认识锻炼身体的好处,最后才理解到体育锻炼为终身健康服务,我们教育者的职任就在于体育过程中。

(二)解决体育师资,提高教学水平

1、解决师资问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首先学校对体育专业毕业的新分配老师要积极争取,让他们在大、专院校学习的体育专业有一席用武之地。其次把一些有体育特长的老师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里来,通过定期、专业培训,自修、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

2、适当调整体育教师的课时标准。在农村乡镇基层中小学里,有些体育老师的课时数20节以上,其中不包括教师平时组织学校各类比赛、课间操以及运动队的训练等工作。按照现行的课时标准,学校不全面地去分析、考虑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特征、性质,贸然去推广普及《标准》目标要求,这和实际不相适应。我个人认为,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体育老师的课时标准要求,让体育老师从“起早摸黑”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点时间上的空间,精心去设计每一堂课,考虑安排每一个细节,提前准备好上课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这样更有利于实施《课程标准》。

六、结语

归纳起来,本文的主要观点:

1、体育《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都是全新的,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

2、要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转变。

3、要使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稳固确立,要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真正重视体育。

4、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体育老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另一方面适当降低体育老师的课时数,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改中去。

5、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秉承 “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辛勤的智慧,捕捉意念淡薄学生心灵火花,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农村 初中地理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存在的怪现象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 ” 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还有现在乡镇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些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知识越来越陌生了。

二、当前农村地理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城市与农村素质差异决定对地理等非会考学科的定位

由于城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城市或城镇人员普遍经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相对而言,对比学历普遍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学历的获得的层面的农村人员,他们对一些非会考学科的态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同步受到相关影响,城市的学校对非会考学科教学质量都有明确的富有激励的考核内容,但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农村学校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的不作为决定地理学科是游击队体制

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农村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再一次拉大与城镇的差距。有些乡镇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础,很多教师对一些地理问题不敢深究,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只讲分布不讲成因。还有现在农村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追求片面升学的恶果

当前社会、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最直接莫过于成绩排第几,省重点有多少,在种种不该有的原因下,家长、学校和学生都只学好会考学科,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是用心去学习地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识,出现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高中老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应试生。

三、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会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跟从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推动各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

除了主管部门的改革外,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从而盘活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也中提到: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盘活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在对身边的地方性资源进行考察后,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莲花山旅游区的教学资源丰富,于是,把课本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并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探究实践,用身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教授地质、岩层、交通、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莲花山旅游区内进行实地学习,对一些岩石的纹理进行解释,对风蚀效果进行说明等,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能够活用,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还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让学生不但学以致用,而且更热爱自然,增进爱国情感。地理教学的堂上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结语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因此,在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下,充分发掘区域性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有力支撑,盘活地理学习的实质,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芳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03)

[2] 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3] 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2)

[4] 李敏,蒋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02)

第三篇: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

本文在对农村家庭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并针对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提出了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家庭教育现状家长问题对策

一、引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所有父母亲的心愿,但真的要把子女培养成为知书达礼,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长大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目前,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在其家庭教育的期望水准、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家庭教育的内容价值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与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相违背的新的倾向和新的问题,这些倾向和问题直接与青少年的现实面貌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需求构成不同程度的矛盾。分析认识和切实解决这些矛盾,是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使家庭教育纳入科学化轨道的迫切需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很多的。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史典•愿体集》上有两句名言是:“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和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教育所能代替的。”

中国的家庭教育,城市比农村重视,城市比农村投入得多,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乡差别。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仅有城市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1、对于子女在学校活动的内容,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关心的,他们大多知道并且愿意参加活动,许多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家长都能够尽力地帮忙配合。但也有些家长由于工作比较忙,因此,在组织活动中能看到很多年纪一大把的爷爷奶奶。在现在的农村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可以说是文盲,他们虽然参加了活动,但对于孩子活动的内容、方法还是一知半解,有的甚 1

至不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跑到学校大哭小闹的屡见不鲜。

此外,农村的家长过分依赖学校,他们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他们自己出了钱把子女送到学校,教育子女就成了老师的责任,不与老师沟通,不来参加活动,缺少了家庭、学校的相互联系与交流,怎么能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

2、现代农村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了解,教育孩子主要有两大支队。第一种就是家长对孩子有一种保护心理,认为孩子还小多照顾一下,百般爱护,见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们常常替孩子找借口,说人还小不懂事,长大后自然会变好的等等,以此对孩子来加以宽容和迁就,把孩子安排在真空的、没有道德约束的环境中,这必然给孩子现在及以后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显形或隐性的伤害。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适当的表扬或批评还是必要的,不要刻意的给孩子建造防护墙。事实证明,农村家长特别是老一代的爷爷奶奶们,应更新存在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长大就好的教育,应建成先严后松、松严相辅的教育观。第二种就是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农村家庭成员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3、农村家长由于工作忙,既要上班又要到地里去干活,对子女学习的关心、辅导比城市家庭少的多,也没有时间陪孩子玩耍,更别说耐心进行教育了。而且在学习方面,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分数,不关心孩子的能力、习惯等其他方面。为了让家长明白学校的工作任务和孩子在园的学习内容,我们经常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目的就是提醒家长在孩子成长时期,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其他各方面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比较注重,平时能严格要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忙于赚钱、娱乐,根本无心教子,任其自由发展,或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稍不称心就要发脾气。另外,大部分家长不要求子女参加劳动,原因是老人们认为自己小时侯受够了苦,该让孩子舒舒服服了,因而包办代替;原因二是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试问这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怎能适应未来优胜劣汰的竞争呢?

三、应对措施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社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为了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提高家长素质,增强家长对幼儿的辅导能力。

现代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家教观念及方法还不了解,甚至有的还不会讲普通话,不会与孩子交流,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观察、思考。“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学校的任务是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

2、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在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共同生活而接触密切,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孩子进行不间断的细致 观察,发现孩子的特长、弱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要注意让

孩子了解、感知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赢得孩子的敬重,更加珍惜为他所做的一切,自觉接爱教育。

3、父母自我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虽然比较片面,但也从反面证实了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希望每个父母虽要重视自己的言行,真正实现自我教育,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教育孩子。但有许多家长意

识不到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会给孩子带来坏影响,所以可以在“家长学校”、“家长会”或者孩子对家长的提醒中,向他们提出意见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大多家长能采取克制的态度。马卡连柯特别强调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影响。他指出:父母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又怎样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甚至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子女都有很大的意义。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教育方法。

4、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梁实秋说过:一个家庭,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此外,还可以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生动的画面是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也了解不了的,这样,既增进了一家人的感情,也丰富了孩子的视野。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5、解放孩子的双手,在劳动中促进其全面发展。

从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爱农”观念和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促进孩子的学习。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生活所必须的劳动在由大人包办代替,大人想让孩子幸福,却没想到不劳动就会逐渐偷懒,更没想到劳动在孩子身心发展上的重要作用。适当的劳动不仅能锻炼、发展孩子的肌肉群,促使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开发人的智力,尤其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们必须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实际劳动中发展思维,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意识,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取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世纪的主力军。

6、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

家长应该通过激励等方法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借助于榜样、座佑铭、奖励的作用和力量,培养孩子力争上游的意识和愿望。

7、教育子女从点滴做起。

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家庭教育要从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处着眼,从一时一事的小处着手。列宁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因此,家庭教育既要注意大方向上的宏观把握也要注意微观上就事论事,要从平时一些看似琐碎平凡的小事发拙教育素材,要注意因事生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对孩子进行点拨和启发。

8、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因此学校和家庭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补充,相到配合,各尽其责,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经常与孩子的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学习状况,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四、结束语:

在家庭教育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家长的认识水平与其实践水平之间目前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和矛盾。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忙于农活或由于知识结构的欠缺,往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简单粗暴,要分析和认识此种矛盾,要求我们在对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时,不仅要加强宣传力度,向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而且要考虑这些科学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可操作性,要结合典型事例,解剖麻雀,指导广大家长自觉应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全面端正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当然,还必须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和指导,这不仅是克服家庭教育中一系列病理现象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促使家庭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燕、邢利娅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中心小学章光望

摘要:随着农村中小学各项信息化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现象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作了相应的调查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应用 现状 原因 措施

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随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等一系列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当部分的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已和很多城市小学不相上下,甚至某些农村小学由于某些特殊的政策而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它的信息化水平早已超过一般的城市小学。有的农村学校虽然信息化水平不如一般的城市小学,但因为它的学生数不多,其人均占有资源却大大超过城市的一些学校。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据笔者几个月来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很多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出现了如下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重建设,轻应用

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相当多的农村小学为了提升自己的办学条件,加上国家的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都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都极力争取各种由国家投入的信息化改造项目在自己的学校实施。有的学校甚至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各种工程在自己学校早日落实,能早一批就早一批,能早一年就早一年。然而一旦完成,却不重视发挥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作用,有的甚至把他们搁置不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重投入,轻管理

虽然国家实施的各种信息化改造工程项目由政府出资,可是还是有许多配套的设施需要学校和地方投入。我们很多农村小学虽然资金紧张,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十分重视这些配套资金的投入,他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甚至不惜动用有限的办公经费,以保证各项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然而,这些设备配置到位后,有的学校却疏于管理。一方面可能学校没有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能没有相应的后续保证资金,所以有有许多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出现故障后,就无人问津了,成了摆设。有少数学校甚至怕使用出现问题,竟然从不启用,以至于有的设备从没用过就没人管了。

三、重检查,轻研究

国家投入巨资实施各种信息化建设工程,其完工时肯定要对这些惠民工程进行检查验收,这一点毫无疑问,各项目学校也十分重视,丝毫不敢大意,所以他们会汇同各建设单位确保通过各种验收。项目完成后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项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校在面对这些检查时,自然万分重视,他们调集学校各路人员,起早贪黑,积极准备。有的甚至不惜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应付,造资料、补记录、拍图片、摄图像„„目的自然是为

1了顺利通过各种检查。而唯独对这些先进的设施怎样维护、怎样使用、怎样发挥它们的作用缺乏研究,又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加强管理,致使这些先进的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时,一些学校也只重视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只要教师有记录、有材料,使用次数符合要求就行了。至于是否真的用了,用的效果如何,用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就不管了。因此,有些教师提供假材料也能通过检查,这自然影响了其他教师对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积极性,加剧这些设备的搁置程度。

四、一边滥用,一边搁置

这种看似矛盾但又确实存在的现象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相当重视。例如:要求每位教师在校本研训活动以及各种教学比赛中必须使用多媒体,于是各种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观摩课等公开性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哪怕这节课根本不需要多媒体的支持也要加以运用,否则难以过关或换来好评。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多媒体的身影。于是出现各种公开教学活动热热闹闹,而平时教学冷冷清清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热衷于多媒体的使用,所以不管什么内容、不管什么课他都要使用多媒体。于是,上课时,教师的范读、板演用多媒体呈现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被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甚至一节课下来,不见教师一字板书、学生不曾翻过一页课本,一切都被多媒体取而代之。老师的提问课件呈现,学生的回答课件判断,有时连对学生的评价也交给了课件,仿佛多媒体成了万能的先师,教师只要敲敲键盘就可全部搞定一节课的教学。有的教师不擅长制作课件,便从互联网一下了之,只要是课件上有的,管他是否需要,管他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一概照章行事;有的教师干脆根据课件来设计教学,课件上安排了哪些内容,设计了哪些环节,一律照搬,从不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一来,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表面上看,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能课堂变热闹了,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却不见了。

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刚好相反,他们始终相信自己原来的一套,认为原来没有多媒体我照样教学成绩不差,加上对经常更换的教学设备缺乏掌控能力,所以平时的教学还是保持着原先“一支粉笔,一本书”姿态投入教学。尽管他们在所有公开教学活动中也使用多媒体,但其内心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缺乏认同,当然这些教师所在班级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是极低的,有的几乎等同于搁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这些现象呢?在笔者与许多老师的交流探讨中,我们分析出以下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重视不够,管理不力

如果说各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那是不公允的,关键是有些部门和有些学校重视力度不够,面不全。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让我们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让我们对教师和学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和积极性。

同样,由于有些农村小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还存在着技术力量不足、后续服务跟不上等原因,致使很多设备在使用上缺乏制度、维护上缺乏人才、资金上严

重不足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各种设施的正常使用。

二、认识不到位,研究不给力

由于不同的学校对自身办学宗旨的认识不一,有些农村小学把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其申请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基本动力,所以他们关心的是有没有这样的设施和条件,够不够吸引更多的生源,至于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不怎么引起他们的重视,何况他们还有许多其他诸如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所以他们对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只有充分应用才能发挥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因而产生上述“重建设,轻应用”“重投入,轻管理”的偏差。

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前些年国家对他们的信息化投入不足,所以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加上这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年轻的教师加入,原有的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直难以提升,所以在学校一下子发生这样大的改变后,许多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而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新方法开展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让广大师生享受到国家带来的信息化改造的成果。事实上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因为上述的原因,他们难以开展这样的研究或难以达到所需的水平。

三、检查走形式,后续跟不上

各级各部门和学校对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检查应当说是不少的,然而多数这样的检查却只是流于形式的“走走看看”,很难涉及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加上有些部门的领导本来就不怎么内行,所以让一小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产生了应付念头,这样本来是一种监督和促进的检查,就变成了一次次的做秀和表演,根本不能解决农村小学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另外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某些缺陷,所以很多农村小学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之后,新设施新设备的配套和启用出现严重的资金不足现象,甚至有的学校连正常的使用经费都出现问题,在这样的体制下,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自然存有后顾之忧。正因为这些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后续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所以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学校建设后不敢投入使用或限制使用的现象。

四、培训走过场,设备质量低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校的一些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由于教师操作不当而造成故障,也有一些设备没用几次就坏了。这当然与某些项目建设单位事后对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不足有关,许多培训过于简单,培训的内容也不适合需要,所以,当这样走过场的培训结束后,自然就出现上述操作失当的事,加上维修不及时,有的设备就从此搁置不用了。至于少数设备没用几次就不行了,我们怀疑是质量问题,但因无实据,只做推论。不过它也提醒我们在这样大的改造项目中出现一些腐败现象是有可能的。

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和许多有识之士进行过多次探讨,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巨大意义,要本着为民服务、为校分忧的理念,把这项惠民惠教工程做好,要从规划、招标、建设、监督、后续服务等方面全面落实各项改造工作,切莫走过场,更不可把它当作为自己或为部门谋利益的跳板,要努力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作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改造工程给学校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要组织全体师生通过学习、研究把这些新设施、新设备用好用足,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大作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和办学水平作贡献。作为教师要恰当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作用,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要利用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尽情享受和放大现代化教育成果,为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管理上,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把设备的维护、使用和升级改造有条不紊地的落实到位,做到制度、人员以及资金保障三位一体,努力使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以来,老百姓获得了很多实惠,农村小学的办学经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机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某些经费保障体制,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就拿这次信息化改造工程来说吧,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农村小学目前实行的这种经费保障体制,却不能满足学校进行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有的农村小学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些年在小学生数逐年减少,现有的办学经费难以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的农村小学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为继,这样要启用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就有后续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因而造成目前一部分农村小学“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因此,创新机制,特别是义保经费的保证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改造工程没有后顾之忧,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加强研究,改变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一种手段,自然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研究它应用于教学各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目前已有很多农村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信息技术在学校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他们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仔细分析当前多数农村小学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还普遍着眼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还没有把信息技术放在现代化教育的深层面上进行研究。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未来进行谋生手段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灵,如何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等一些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于广大教师进一步谋划。因此,着眼于学校、着眼于学生、着眼于未来应是今后农村小学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和深度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才能使我们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暂新的高度,才能使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大家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我们的农村小学的现代化教育变得更为精彩。

第五篇: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的现状与思考(模版)

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的现状与思考

一、家访背景

1、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三种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这三种教育虽然形式不同,但却目的一致,缺一不可。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补充的话,那家庭教育就是基础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家庭教育可谓作用重大。聂荣臻元帅指出:“从社会的各个教育环节来看,我以为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重任的人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那就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这个“基础”的作用,注重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因为“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2、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福罗倍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刻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指导家庭教育。

二、家 访 的 现 状

现状

1、告状出气。学生在校偶尔犯了错误或出现点问题时,班主任就急于找家长。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给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特别是当高年级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或者与班主任直接发生冲突后,班主任就控制不住自己,一气之下,去家访告学生状,出一口气。

现状

2、讽刺挖苦。大多被家访的学生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或班里的差生,家长本来对他们就“恨铁不成钢”。此时班主任去家访还连讽刺带挖苦,火上浇油,讲学生的缺点,把话说绝,挫伤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

现状

3、访后了事。有些班主任抱着应付差事,完成任务的态度访后了事,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家长。在工作材料上弄虚作假。

现状

4、班主任太忙,没有时间或学生家离学校太远,来回不方便。

以上现状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由于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家长忙于上班或到大城市打工,更本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班主任工作量增加或忙于自己的事务,导致你有时间他没空,他有时间你有事。现在乡镇区划调整,班级规模增加,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一个班,可见班主任的压力也加大了,不仅要教好自己所任学科,还要协助其他任课老师抓各科成绩;不仅要管课堂内的事,还要抓学生的课外活动、思想教育。单只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就会让班主任整日诚惶诚恐。当校长从教育局长那里签回了安全责任状之后,接着就跟班主任签,责任下放,落实到每一个班主任身上。千条线、万条线都系于班主任一身,此时,要班主任走东家串西家去家访,难怪班主任不乐意了。

三、家访方式多元化

由于信息时代的通讯联系现代化,使得班主任与家长的互访可以多元化,如⑴电话联系:现在农村电话基本普及,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这种快捷的方式与学生家长经常性地保持联系。⑵建立联系簿。班主任通过联系簿把最近一时期学生的表现,取得哪些进步,需克服哪些问题,家长配合做好哪些工作,及时由学生带传反馈给家长。⑶召开家长会,这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好机会。⑷登门拜访,对一些比较特殊个案,在电话里说不清的,班主任一定要抽出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沟通、协商。⑸家长访校。班主任要热情接待,不要以为这是一种负担,一种多余。

当然,家访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科学和艺术手段,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大有学问,一定要讲究策略

四、家 访 的 策 略

(一)、家访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了使家访取得满意的效果,家访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从身体到学习,从劳动到文娱,看似面面俱到,家长听了如过眼云烟,什么也没有明确。那么怎样订好家访的目标呢?如:对班级中的学生干部进行家访,可指导学生学习与社会工作两不误,进一步提高全面素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心理素质、不畏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对各方面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可鼓舞干劲,指导学习方法,要求注重能力培养,从题海中走出来;对纪律较差的学生,可以注重对意志、情感、兴趣、性恪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完善道德人格,等等。目的明确,学生家长必定以极大的热情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家访的效果就能体现出来了。

(二)、将普访、常访、重点访问结合起来

班主任的家访应该是普遍性的,尽管我们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如家庭贫困生、品德与学习双差生、父母离异生、身体残疾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等,可以作重点访问、经常访问,但千万不能将家访理解为只对“问题学生”进行,是“问题学生”的专利,更不能变成学生出了问题

之后的“上门告状”。要知道,“好学生”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去家访,实地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总结其成功的原因,便于我们积累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经验。

(三)、家访时要注意谈话的方式

介绍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校外情况,是家访中的必要环节。在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力求做到公正、客观,避免告状式家访。可重点介绍学生的自身优势及校内活动中的闪光点,并给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介绍学生在校的缺点和违纪情况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同家长一起制定帮助孩子改正的切实措施。切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更不能激起家长的火气,造成家长对孩子的体罚。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应认真听取家长对管理学生的意见及对学校的建议,尊重家长意见,并与家长一起制定出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保障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家访后,注意督导,巩固效果

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多数班主任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为了巩固家访效果,班主任老师可采用学生监督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定时采取谈心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弹

(五)、家访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随着班主任家访次数的增多,由家访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家访前,一定要把学生的一些情况考虑周全,以便教师能在家访途中注意力集中。同时还要检查好车铃和车闸是否有效,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综上所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这块阵地。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些表现,获得对学生情况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并且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和思想状况,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就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下载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石桥铺中学 张梁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需要大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为此,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从中......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

    某县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现状与思考

    某县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现状与思考作者:edu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使教育的境界有了一次新的飞跃,而对于成人教育来说,那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与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与思考 张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

    某县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现状与思考

    某县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现状与思考作者:edu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使教育的境界有了一次新的飞跃,而对于成人教育来说,那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地位与角色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而大多数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体育课和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不能及时......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怀 集 县 第 一 中 学 肖勇摘要: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初见端倪,新课程改革给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角色......

    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陈维源 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它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