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课时课程纲要[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1: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课时课程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课时课程纲要》。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课时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 校:新郑市轩辕中学

设计教师:郑福生

课 时:66课时

对 象:八年级1-8班学生

时 间: 2011年8月24日

课程目标:

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章目标定位如下:

第一章 声现象

1.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记住15℃空气中的声速,知道声音的反射,尝试计算简单的回声测距的问题;在活动中体验人是如何利用空气、骨传导听到声音的,简述双耳效应、立体声; 2.观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的实验,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经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体验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知道响度与振幅有关,体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在声现象的事例中会识别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初步了解超声波、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简述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分别是如何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噪声来源的事例,会辨别乐音、噪声的事例,知道噪声强弱的等级,列举噪声的危害,会区分控制噪声三种途径的事例。会列举或者识别声传递信息、能量的事例,举例说明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第二章 光现象

1.在事例中会识别光源和非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观察“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画简单的光线;能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尝试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记住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年是距离单位;

2.认识的反射现象,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活动,会背诵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的反射光路图,会区分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体会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替代法,会描述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体会平面镜成虚像的形成原因,会画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观察实验,认识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凹面镜的会聚作用,会列举凸面镜、凹面镜应用的事例;

3.观察折射现象,体验折射现象的美妙;观察“光的折射”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折射光路图;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的例子,尝试用光的折射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观察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七种色光组成的;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通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决定;列举红外线、紫外线的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了解光的散射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会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观察演示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尝试利用太阳光粗略测定凸透镜的焦距;会画出特殊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会描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远处、近处物体的成像特点,提出有关的探究问题,经历探究实验,体会设计实验的思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牢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了解眼睛的构造,简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矫正方法,了解眼睛的近点、远点、明视距离、眼镜的度数等知识,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会说出光学显微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尝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的成像特点,知道视角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尝试用凸透镜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观察自制温度计,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单位、符号、读法及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记住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会说出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的温度;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列举常见的物质中晶体、非晶体,参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海波、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简述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区分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知道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经历“探究水的沸腾”,知道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记住常见液体的沸点;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参与探究活动,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会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判断吸热、放热;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观察实验现象,记住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记住电荷量及其单位;会用图形、文字或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知道元电荷,会简述摩擦起电的实质;知道电荷的移动和自由电子,会列举或者区分常见的导体、绝缘体;

2.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及电流方向的规定,会在电路中标出电流的方向;知道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在实验中感知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会画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简单的电路图,会正确连接简单的电路;简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或者区分生活、生产中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3.记住电流的单位、符号、换算,记住生活中常见的电流值;记住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结构、量程、分度值,熟记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的不同位置;尝试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4.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根据电路图,大胆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能独自正确画出测量串联电路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能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测量、记录串联电路A、B、C三点的电流值以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根据电路图,大胆猜想并联电路中干路和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能独自正确画出测量并联电路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能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测量记录并联电路A、B、C三点的电流值以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牢记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对实验评估,记录交流的内容。

课程内容:

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的课程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有五个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光、热、电等几方面的内容。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章 声现象

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3.声音的特性;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5.声的利用。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

难点: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第二章 光现象

内容:1.透镜;2.生活中的透镜;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4.眼睛和眼镜;5.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和折射的规律的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内容: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6.看不见的光。

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内容: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

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内容:1.电荷;2.电流和电路;3.串联和并联;4.电流的强弱;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重点:电路、电路图;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难点:画电路图,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时安排

总66课时,其中新授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讲评课(13课时),复习课(14课时),检测(5课时),考试(2课时)。

科学之旅 1课时

第一章 声现象 10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课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3.声音的特性(3课时);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5.声的利用(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第二章 光现象 11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光的传播(2课时);2.光的反射(1课时);3.平面镜成像(2课时);4.光的折射(2课时);5.光的色散(1课时);6.看不见的光(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课时分配:1.透镜(1课时);2.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3课时);4.眼睛和眼镜(1课时);5.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4课时 第四章 物态变化 9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温度计(2课时);2.熔化和凝固(3课时);3.汽化和液化(3课时);4.升华和凝华(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2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电荷(1课时);2.电流和电路(2课时);3.串联和并联(2课时);4.电流的强弱(2课时);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3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总复习、期终考试 8课时

(二)实施手段:

1、构建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做好导学案编写、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及时反馈,做好习题讲评和培优补差工作,有效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科学探究,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好探究活动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期初,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逐步增加探究的环节,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方式:

1、教法:

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学法:

利用导学案,成立四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的形式,“自学——探究——展示——提高”模式自主学习。

(四)课外延伸: 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课程评价:

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努力促进物理教学的两个转化——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转化为物理课程的实践,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真实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充分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全面性、科学性原则.强化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过程的表现的评价.

一、学生学习评价

(一)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内容

由学习过程、卷面测试成绩和实验探究三项构成。

1、学习过程。

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两项构成。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①预习情况(预习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充分发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的监督评价功能,让学生对参与合作学习、交流协作情况进行互评。

学习态度的评定等次: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2)作业情况。

作业的构成要素: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错题纠正;④是否有测试分析报告。进行两次作业展评,学生对完成作业情况,进行互评。

作业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2、卷面测试成绩。

卷面测试成绩的形式:单元测试,自主命题;期末测试,教研室命题。

卷面测试成绩的评定等第:①年级前50%者,优秀;②年级前51%—70%者,良好;③年级前71%—95%者,合格;④年级后5%且不及格者,需努力。

3、实验探究。

评定等第:①凡完成探究任务为合格。②课外多做一项或一个实验探究为良好③能将课外探究发表到网络或征文获奖者为优秀。让学生对参与探究、动手操作、交流协作情况进行互评。

(二)学生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

1、学生成绩认定。

学生期末物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测试成绩×60﹪。

2、实验技能测评。

实验技能测评形式: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试,按市教研室规定的测试要求测试。实验技能测评等次:①P等(通过);②E等(未通过)。实验技能测评等次为E者,补考,通过者获P等。

3、总评成绩:物理成绩+实验技能测评成绩。

合格:物理成绩合格等次以上且实验技能测评成绩P等。

不合格:物理成绩不合格,或者实验技能测评成绩E等。

总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二、教师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10分)、教学内容(15分)、教学方法(20分)、学习状态(25分)、教学效果(20分)、教师素养(10分)、教学特色(10分)等七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

是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内容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知识性错误;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是否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重点、难点处理是否适当,教师是否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3、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导课方式是否新颖、引人入胜,引发和保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是否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教师的指导语言是否有启发性,是否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是否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是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和总结,是否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教学环节是否科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媒体和实验器材的利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课堂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即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各个层面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是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能不能进行评价。

5、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否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是否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收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是否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6、教师素养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符合教学要求。教学语言清晰流畅、严谨、生动、准确,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板书工整简练,中心突出、概括性强。板书板画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实验操作规范,器材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7、教学特色

教师自行设计效果更好地演示实验;制作科学性与实用性强的课件;设计与众不同而且和谐高效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与科学方法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引入课题、概念和探索规律而创设的有特色的物理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优化设计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典型例题和练习等。

(二)教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1、八年级物理备课组组内听课评课。

2、校内优质课达标评优听课评课活动。

3、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验收活动。所需条件:

1、成立四人合作学习小组。

2、班班通教学系统、交互式白板、实物展示台。

3、物理仪器室,包含展示台、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物理实验室。

4、用于教学的笔记本电脑。

5、物理兴趣小组活动室。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人教版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课程纲要(上)

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

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

校:

计:物理教研组 课

时:52课时

象:八年级1-4班学生 时

间: 2017年8月28日 课程目标:

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章目标定位如下: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第一章 机械运动

1.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第二章 声现象

1.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记住15℃空气中的声速,知道声音的反射,尝试计算简单的回声测距的问题;在活动中体验人是如何利用空气、骨传导听到声音的,简述双耳效应、立体声;

2.观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的实验,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经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体验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知道响度与振幅有关,体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在声现象的事例中会识别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初步了解超声波、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简述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分别是如何改变音调和响度的。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噪声来源的事例,会辨别乐音、噪声的事例,知道噪声强弱的等级,列举噪声的危害,会区分控制噪声三种途径的事例。会列举或者识别声传递信息、能量的事例,举例说明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第三章 物态变化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观察自制温度计,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单位、符号、读法及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记住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会说出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的温度;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列举常见的物质中晶体、非晶体,参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海波、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简述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区分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知道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经历“探究水的沸腾”,知道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记住常见液体的沸点;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参与探究活动,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会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判断吸热、放热;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第四章 光现象

1.在事例中会识别光源和非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观察“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画简单的光线;能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尝试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记住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年是距离单位;

2.认识的反射现象,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活动,会背诵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的反射光路图,会区分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体会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替代法,会描述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体会平面镜成虚像的形成原因,会画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观察实验,认识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凹面镜的会聚作用,会列举凸面镜、凹面镜应用的事例;

3.观察折射现象,体验折射现象的美妙;观察“光的折射”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折射光路图;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的例子,尝试用光的折射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观察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七种色光组成的;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通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决定;列举红外线、紫外线的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了解光的散射的有关知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会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观察演示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尝试利用太阳光粗略测定凸透镜的焦距;会画出特殊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会描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远处、近处物体的成像特点,提出有关的探究问题,经历探究实验,体会设计实验的思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牢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了解眼睛的构造,简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矫正方法,了解眼睛的近点、远点、明视距离、眼镜的度数等知识,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会说出光学显微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尝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的成像特点,知道视角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尝试用凸透镜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1.知道质量的含义;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课程内容:

根据人教版物理的课程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有6个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光、热、等几方面的内容。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内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快慢; 4.测量平均速度。

重点:刻度尺测量长度。难点:误差的意义;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

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特性;3.声的利用;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

难点: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第三章

物态变化

内容: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第四章

光现象

内容:1.透镜;2.生活中的透镜;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4.眼睛和眼镜;5.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和折射的规律的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内容: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6.看不见的光。

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内容:1.质量;2密度;3测量物质的密度; 4密度与社会生活 重点: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课程实施建议(一)

课时安排

总52课时,其中新授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讲评课(13课时),检测(5课时),考试(2课时)。科学之旅

1课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6课时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

2.运动的描述(1课时)

3.运动的快慢(1课时)4.测量平均速度(2课时)

第二章 声现象

8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课时);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 3.声音的特性(3课时);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5.声的利用(1课时);

第三章 物态变化

7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 1.温度计(2课时); 2.熔化和凝固(3课时); 3.汽化和液化(3课时); 4.升华和凝华(1课时);

第四章 光现象

具体课时分配: 1.光的传播(2课时); 2.光的反射(1课时); 3.平面镜成像(2课时); 4.光的折射(2课时); 5.光的色散(1课时);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课时分配:

1.透镜(1课时); 2.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3课时);4.眼睛和眼镜(1课时);

8课时 7课时

5.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7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

1质量(2课时); 2密度(2课时);

3测量物质的密度(2课时); 4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

(二)实施手段:

1、构建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做好导学案编写、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及时反馈,做好习题讲评和培优补差工作,有效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科学探究,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好探究活动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期初,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逐步增加探究的环节,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方式:

1、教法:

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学法:

利用导学案,成立四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的形式,“自学——探究——展示——提高”模式自主学习。

(四)课外延伸:

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课程评价:

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努力促进物理教学的两个转化——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转化为物理课程的实践,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真实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充分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全面性、科学性原则.强化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过程的表现的评价.

一、学生学习评价

(一)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内容

由学习过程、卷面测试成绩和实验探究三项构成。

1、学习过程。

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两项构成。(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①预习情况(预习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充分发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的监督评价功能,让学生对参与合作学习、交流协作情况进行互评。

学习态度的评定等次: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2)作业情况。

作业的构成要素: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错题纠正;④是否有测试分析报告。进行两次作业展评,学生对完成作业情况,进行互评。

作业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2、卷面测试成绩。

卷面测试成绩的形式:单元测试,自主命题;期末测试,教研室命题。卷面测试成绩的评定等第:①年级前50%者,优秀;②年级前51%—70%者,良好;③年级前71%—95%者,合格;④年级后5%且不及格者,需努力。

3、实验探究。

评定等第:①凡完成探究任务为合格。②课外多做一项或一个实验探究为良好③能将课外探究发表到网络或征文获奖者为优秀。让学生对参与探究、动手操作、交流协作情况进行互评。

(二)学生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

1、学生成绩认定。

学生期末物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测试成绩×60﹪。

2、实验技能测评。

实验技能测评形式: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试,按市教研室规定的测试要求测试。实验技能测评等次:①P等(通过);②E等(未通过)。实验技能测评等次为E者,补考,通过者获P等。

3、总评成绩:物理成绩+实验技能测评成绩。

合格:物理成绩合格等次以上且实验技能测评成绩P等。不合格:物理成绩不合格,或者实验技能测评成绩E等。总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二、教师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10分)、教学内容(15分)、教学方法(20分)、学习状态(25分)、教学效果(20分)、教师素养(10分)、教学特色(10分)等七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

是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内容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知识性错误;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是否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重点、难点处理是否适当,教师是否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3、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导课方式是否新颖、引人入胜,引发和保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是否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教师的指导语言是否有启发性,是否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是否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是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和总结,是否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教学环节是否科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媒体和实验器材的利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课堂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即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各个层面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是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能不能进行评价。

5、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否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是否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收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是否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6、教师素养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符合教学要求。教学语言清晰流畅、严谨、生动、准确,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板书工整简练,中心突出、概括性强。板书板画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实验操作规范,器材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7、教学特色

教师自行设计效果更好地演示实验;制作科学性与实用性强的课件;设计与众不同而且和谐高效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与科学方法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引入课题、概念和探索规律而创设的有特色的物理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优化设计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典型例题和练习等。

(二)教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1、八年级物理备课组组内听课评课。

2、校内优质课达标评优听课评课活动。

3、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验收活动。所需条件:

1、成立四人合作学习小组。

2、班班通教学系统、交互式白板、实物展示台。

3、物理仪器室,包含展示台、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物理实验室。

4、用于教学的笔记本电脑。

5、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室。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计划课时为16周48个课时,根据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课程的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特点,课程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4个)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课时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2课时

活动:降落伞比赛1课时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5个)

认识运动1课时

运动的描述1课时

运动的速度1课时

能量1课时

第一,二章测试1课时

第三章 声(6个)

什么是声音1课时

乐音的三个特征1课时

奇异的声现象1课时

噪声1课时

声与现代技术1课时

章末测试1课时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11个)

光的传播1课时

光的发射定律1课时

特学探究:平面镜成像1课时

期中测试3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课时

神奇的眼睛1课时

透过透镜看世界1课时

走进彩色世界1课时

章末测试1课时

第五章物态变化(5个)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1课时

熔化与凝固1课时

汽化与液化1课时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1课时

章末测试1课时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5个)

质量1课时

物体的密度2课时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1课时

章末测试1课时

期末考试(3个)

共计39个课时,根据课程变化另外9个课时机动。

第四篇:普通物理课程教学纲要

《普通物理》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403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开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总学时:68学时 [理论课56学时(包括习题课6学时),实验课12学时] 周学时:4学时

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

普通物理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通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和物质世界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是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是理工、师范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三)教学目的1、科学地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质组成的概貌和多种运动形式的转化及其相互联系。

2、正确认识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思想,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掌握应用物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物理实验的技能。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大学普通物理是在中学物理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提高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高中物理的知识基础。

2、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矢量运算、微积分及简单的微分方程。建议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先学完高等数学。

3、本课程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数学理论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质点力学16学时(其中2学时习题课)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确切理解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基本物理量;

2、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性质;

3、掌握质点运动学两类问题,即用微分方法由已知的运动学方程求速度、加速度;用积分方法由已知质点的速度或加速度求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4、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实质,明确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5、理解功的概念,会计算变力的功;明确动能、势能的定义及功和能的联系与区别;

6、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并能熟练应用;

7、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二)钢体力学8学时(其中1学时习题课)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握转动定理、转动惯量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功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

3、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三)静电场10学时(其中1学时习题课)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库仑定律及电场强度;

2、掌握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及环路定理;

3、理解电势及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四)恒定磁场12学时(其中1学时习题课)

学习目的与要求

1、解磁场和磁场强度,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

2、握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及环路定理;

3、握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及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

(五)电磁感应电磁场10学时(其中1学时习题课)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握电磁场感应现象与感应电动势;

2、解动生电动势和感应电动势;

3、掌握自感和互感及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

4、掌握磁场的能量;

5、理解位移电流,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理论教学:

针对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采用模块组合式组织教材内容。教学中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对物理概念发现、发展过程的叙述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物理理论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物理概念和理论在技术上的应用;注意与中学物理学的衔接和后续课程接口的妥善处理,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经验,使教学具有启发性、生动性、连贯性、表述准确性;引导学生避免过于钻概念解难题,把教育教学目的重点转移到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世界、面对社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启发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要求:教师系统而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了解物理学史。

(二)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让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技能培训、培养其科研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物理实验有它自身的一套实验理论、方法和技术,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学习和操作训练,才能逐步掌握其知识和思想,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1、实验内容:

(1)长度、密度的测量

(2)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密立根油滴实验

(4)牛顿环测气体折射率

2、实验要求:

(1)实验前进行预习,写出预习报告;

(2)实验操作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如实纪录相关的实验数据;

(3)实验后要对数据及时进行处理,撰写实验报告。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平时考核(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占10﹪;实验考核(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20﹪;期中理论考试(随堂测验),占10﹪;期末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占60﹪(卷面100分,折成60分)。

五、课程纲要制定程序

本纲要参照师范学院数学系制定的教学计划,经基础部理化教研室全体同事共同研究决定,由刘春惠副教授撰写,经基础部主任和师范学院领导审批后执行。

六、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大学物理教程》上、下册作者:夏兆阳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资料

1、《大学物理学》上册,作者:黄祝明吴锋化学工业出版社

2、《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作者:邓法金科学出版社

3、《基础物理学》作者:梁绍荣管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201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

2014—201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课程纲要

君召初中九年级物理组

2014年8月

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九年级物理全册 ◆课程类型:九年级物理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九年级物理》 ◆授课时间:95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席艳丽 邹婷婷

◆授课对象:君召初中 九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精神,狠抓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切实保证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尽管已在八年级接触到了物理,但八年级物理以易观察到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较容易从生活中认识。但九年级物理则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特点:从抽象的内能到理性的电、信息、能源,知识逞现出抽象与形象相结合到完全的抽象,建立在学生对原有物理现象认识理解的基础上。

二、教学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4、成绩目标:

在各类竞赛中力争上游,应使各班总平均成绩处于优势地位,争取全市前15名。使各班好、中、差比例达到5:3:2。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单元目标】 第十三章 内能 内容要求

1、通过对热现象的认识,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了解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内容要求

1、通过实物演示,说出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能说出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4、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例l 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实验时注意安全),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了橡胶塞的机械能。

活动建议

1、讨论大阳能在地球上是怎样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的。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活动建议

(1)讨论和分析简单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2)查阅资料或访问农机、汽车维修等专业人员,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

(3)调查当地几种炉灶的能量利用效率,写出调查报告。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课程标准要求:

1.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

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内容标准: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压表。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5)☆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活动设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内容标准:

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3)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4)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5)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活动设想:

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2)调查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应用、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十八章 电功率 内容标准: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4)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6)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7)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8)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活动设想:

1)调查常见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2)学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3)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4)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5)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十九章 电与磁 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2)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电磁继电器。

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5)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6)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探究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科学探究实例及活动设想:

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它学习活动等。

☆影响电磁铁磁强弱的因素

第二十章 信息的传递 内容标准: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想:

1)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内容与教学安排

开学第一课时: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及作业考评等情况。

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十一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要求

1、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3、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建议

(1)收集资料,举办小型报告会,讨论能源的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如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探讨应采取的对策。

(2)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的状况,调查、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3)了解有关提倡低碳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调查当地使用的主要能源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开发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建议。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后的“思考与练习”,“目标达标检测”。

3、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实用教具,以提高实验和探究性教学的效率。

4、其它资源:

网络:如校信通、师库网、班班通等。

期刊:《课程·教材·教法》,《物理导学报》等。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录像、实验模型等。

二、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表现性学习目标、学习建议、课前准备区、课中学习区、课后互助区,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实验:完成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6个必做实验。

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因课时限制,该教法用于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实验等。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3、模型方法:以模型来表征概念、判断、推理过程,对核心的概念、原理、规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构建实物模型、具象模型和思想模型加以解决。

4、讲授和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炼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和笔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校本作业/报告/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

以核心概念、原理、物理过程为核心,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评价】

一、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由学习过程和单元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1、学习过程。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外实验探究三项构成。(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①预习情况(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学习态度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2)作业情况。作业的构成要素: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错题纠正;④是否有测试分析报告。作业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3)课外实验探究。评定等第:①凡完成课外探究任务为合格。②多做一项或一个实验探究为良好③能将课外探究发表到网络或征文获奖者为优秀

2、单元测试成绩。

单元测试成绩的形式:卷面测试,自主命题。

二、学生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

1、学生成绩认定。

2、总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三、实验技能测评及结果处理

1、实验技能测评形式: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试,按市教研室规定的测试要求测试。

2、实验技能测评定:由市教研室组织进行测试,记入中招考试成绩。

下载八年级物理课时课程纲要[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课时课程纲要[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设计者:八年级语文组学校: 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使用校本课程) 适用年级:八年级 授课课时:85课时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程纲要》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程纲要》学科名称:八年级语文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总课时:7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王莹授课对象:八年级◆课程目标: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2015-03-04)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八年级 ◆总课时:80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八年级3班、4班学生 ◆设计教......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美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美术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美版美术教材十五册 授课时间:19课时 每班每周一节 40分钟 授课教师:侯寨二中 美术组 郑路 李静 授课对象:......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课程纲要 成员: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设计: ◆课程名称: 八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时间:7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案例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适用年级:八年级 总课时:75课时左右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 1、积累并默写生字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5篇模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惠济一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 设计教师:董飞王圆楚佳丽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72课时 一、 课程目标 通过......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教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英语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