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课程纲要
成员: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设计:
◆课程名称: 八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时间:7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下学期)◆课程目标:
1、了解不等式并探究其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够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3、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4、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黄金分割。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相似比。探索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6、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打理推理论证的必要性,并能灵活性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与计算。
7、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容与标准:
(1)同学生一起分享本学期的课程纲要,让学生对本册书的知识从整体层面有所了解(1课时)(2)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够根据提供的条件列出不等式(1课时)
(3)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2课时)
(4)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够正确将其表示在数轴上(3课时)
(5)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并能够正确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
(6)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并能把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时)
(7)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体会并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各种情况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步骤(4课时)
(8)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2课时)
(9)了解公因式的意义,并能够正确的对多项式进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2课时)。(10)了解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4课时)
(11)了解分式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整式与分式的区别,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符号感。(2课时)
(12)理解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1课时)(13)能够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同分母分式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3课时)
(14)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2课时)
(15)掌握解分式方程一般步骤,理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3课时)
(16)知道线段的比的定义并能够理解计算线段的比,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其应用(2课时)
(17)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及黄金分割点的做法,并能进行黄金分割的相关计算(2课时)(18)使学生经历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2课时)
(19)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3课时)
(20)探索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别方法,并能用此来进行证明和相关计算(4课时)(21)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课时)(22)利用位似图形的知识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2课时)
(23)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3课时)(24)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并能据此来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4课时)(25)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计算和判断数据的稳定性(3课时)
(26)通过讨论以及搜集材料,让学生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让孩子们远离香烟(1课时)
(27)理解定义和命题的含义,体会生活中定义和命题的额作用及必要性(4课时)(28)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公理,以及判定定理和公理(3课时)(29)关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定理的理解和证明(3课时)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教材:根据校情、学情对教材进行二次重组,形成适合本学段学生学习的教材;(2)练习:依据课程标准及学情作业分层,以课后练习与学校印制的导学稿为主,兼顾学生为了自主提高而自行购买的相关数学资料。
(3)资源:网络资源,班班通资源,学生日常的错题收集等等,用来辅助教学;
2、实施手段
(1)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2)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3)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4)保证基本运算能力,避免复杂的题型训练;(5)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6)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3、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学案上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并独立完成学案上所设计的预习题,初步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并发现疑难问题。(2)合作讨论法:学习小组探讨;班内探讨。
(3)训练法: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习题,针对易错点进行适量训练,并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数学思想,对数学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他们做一些拓展试题,以培养这部分学生更高的数学素养。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来评价,主要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来评价。
(2)作业分析:通过对学生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情况的记录以及作业质量好差的分析,加强对作业的监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3)考试成绩:通过对章节知识的测试,阶段性知识的测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来进行阶段性评价。
(4)学生学科成长记录袋: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用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是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
2、评价标准
(1)课堂评价:由个人,小组和老师的评价相结合,给出A、B、C级别;
(2)作业评价:每天的作业由老师给出A、B、C级别不同的评价;并适时的给予文字批语;
(3)阶段性评价:利用章节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进行百分制评价。
第二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所任八年级(3)班的数学科教学,从上学年期末考试 的总体来看,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形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作为老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通过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观察,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本章主要学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三、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相关知识,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会进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及因式分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要再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在发现知识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5、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及自身业务素养。
6、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 注
一 11.1全等三角形;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4
二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3+2
三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四 12.1轴对称 5
五 12.2作轴对称图形 5
六 国庆长假 国庆放假
七 12.3等腰三角形 5
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九 13.1平方根;13.2立方根 3+2
十 13.3实数;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2+3
十一 14.1变量与函数 5
十二 14.2一次函数 5
十三 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3+2
十四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五 15.1整式的乘法 5
十六 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 3+2
十七 15.4因式分解 5
十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九 期末复习5
二十 期末复习考试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20__全年级人数为121人,__年年下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__分,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前一学期鼓动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参考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初二,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更多的希望他们能买买有趣的课外读物。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前一学期由于在实验不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课外的活动多了,孩子们长得更结实了,是令人高兴的,这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就是来自老师的任务少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前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与不布置作业有一定的关系,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懒惰,给自己的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是在进行实验,自己是在探索而进行开脱,实际上上期比以前更忙碌了,是没有偷懒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实验与探索而让孩子一生的成长而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本学期务必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本章主要学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比如由一次函数解析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的图像,以及由函数图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解析式,或者不能看到函数解析式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这个图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十八章 图形的相似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进入这一章之后,很多时候要涉及到四条线段间的相互制约与和谐的关系,其证明题的难度显著增加,随着知识前进到圆后,其很多知识要都依赖于相似的基本理论,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相似是关键。本章的重点是相似图形的性质与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直角坐标系研究图表变换。难点是比例线段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其应用。要通过观察、测量、画图与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合情推理,给学生注入对称的思想(这里的对称非几何中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注重特征图形的使用,对知识的记忆注重图形的位置记忆,而非字母的记忆,这样能极大限度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对比例式的变换要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这些工作要在课堂中解决。
第十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是三角函数的基础,本章知识更直观的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二十章 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理性分析机会大小。难点对选择好的图形准确的画出图形,方差的计算,机会大小的分析。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4 第一周四~第二周三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25 第二周四~第五周一
第十三章 图形的相似 28 第五周二~第十周一
半期考试
第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 第十周四~第十五周一
第十五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14 第十五周二~第十七周二
第三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所任八年级(3)班的数学科教学,从上学年期末考试 的总体来看,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形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作为老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通过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观察,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本章主要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三、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相关知识,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会进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及因式分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要再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在发现知识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5、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及自身业务素养。
6、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 注
一 11.1全等三角形;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4
二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3+2
三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四 12.1轴对称 5
五 12.2作轴对称图形 5
六 国庆长假 国庆放假
七 12.3等腰三角形 5
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九 13.1平方根;13.2立方根 3+2
十 13.3实数;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2+3
十一 14.1变量与函数 5
十二 14.2一次函数 5
十三 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3+2
十四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五 15.1整式的乘法 5
十六 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 3+2
十七 15.4因式分解 5
十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九 期末复习5
二十 期末复习考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北师大版八上数学教学计划
2.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
3.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4.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5.北师大版3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6.人教八册上数学教学计划
7.八上数学教学计划
8.2017八下数学教学计划
9.八年数学上教学计划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课时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 校:新郑市轩辕中学
设计教师:郑福生
课 时:66课时
对 象:八年级1-8班学生
时 间: 2011年8月24日
课程目标:
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章目标定位如下:
第一章 声现象
1.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记住15℃空气中的声速,知道声音的反射,尝试计算简单的回声测距的问题;在活动中体验人是如何利用空气、骨传导听到声音的,简述双耳效应、立体声; 2.观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的实验,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经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体验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知道响度与振幅有关,体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在声现象的事例中会识别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初步了解超声波、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简述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分别是如何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噪声来源的事例,会辨别乐音、噪声的事例,知道噪声强弱的等级,列举噪声的危害,会区分控制噪声三种途径的事例。会列举或者识别声传递信息、能量的事例,举例说明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第二章 光现象
1.在事例中会识别光源和非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观察“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画简单的光线;能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尝试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记住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年是距离单位;
2.认识的反射现象,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活动,会背诵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的反射光路图,会区分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体会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替代法,会描述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体会平面镜成虚像的形成原因,会画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观察实验,认识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凹面镜的会聚作用,会列举凸面镜、凹面镜应用的事例;
3.观察折射现象,体验折射现象的美妙;观察“光的折射”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折射光路图;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的例子,尝试用光的折射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观察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七种色光组成的;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通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决定;列举红外线、紫外线的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了解光的散射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会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观察演示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尝试利用太阳光粗略测定凸透镜的焦距;会画出特殊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会描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远处、近处物体的成像特点,提出有关的探究问题,经历探究实验,体会设计实验的思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牢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了解眼睛的构造,简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矫正方法,了解眼睛的近点、远点、明视距离、眼镜的度数等知识,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会说出光学显微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尝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的成像特点,知道视角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尝试用凸透镜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观察自制温度计,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单位、符号、读法及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记住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会说出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的温度;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列举常见的物质中晶体、非晶体,参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海波、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简述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区分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知道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经历“探究水的沸腾”,知道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记住常见液体的沸点;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参与探究活动,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会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判断吸热、放热;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观察实验现象,记住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记住电荷量及其单位;会用图形、文字或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知道元电荷,会简述摩擦起电的实质;知道电荷的移动和自由电子,会列举或者区分常见的导体、绝缘体;
2.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及电流方向的规定,会在电路中标出电流的方向;知道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在实验中感知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会画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简单的电路图,会正确连接简单的电路;简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或者区分生活、生产中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3.记住电流的单位、符号、换算,记住生活中常见的电流值;记住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结构、量程、分度值,熟记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的不同位置;尝试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4.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根据电路图,大胆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能独自正确画出测量串联电路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能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测量、记录串联电路A、B、C三点的电流值以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根据电路图,大胆猜想并联电路中干路和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能独自正确画出测量并联电路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能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测量记录并联电路A、B、C三点的电流值以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牢记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对实验评估,记录交流的内容。
课程内容:
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的课程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有五个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光、热、电等几方面的内容。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章 声现象
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3.声音的特性;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5.声的利用。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
难点: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第二章 光现象
内容:1.透镜;2.生活中的透镜;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4.眼睛和眼镜;5.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和折射的规律的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内容: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6.看不见的光。
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内容: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
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内容:1.电荷;2.电流和电路;3.串联和并联;4.电流的强弱;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重点:电路、电路图;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难点:画电路图,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时安排
总66课时,其中新授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讲评课(13课时),复习课(14课时),检测(5课时),考试(2课时)。
科学之旅 1课时
第一章 声现象 10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课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3.声音的特性(3课时);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5.声的利用(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第二章 光现象 11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光的传播(2课时);2.光的反射(1课时);3.平面镜成像(2课时);4.光的折射(2课时);5.光的色散(1课时);6.看不见的光(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课时分配:1.透镜(1课时);2.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3课时);4.眼睛和眼镜(1课时);5.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4课时 第四章 物态变化 9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温度计(2课时);2.熔化和凝固(3课时);3.汽化和液化(3课时);4.升华和凝华(1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2课时
具体课时分配:1.电荷(1课时);2.电流和电路(2课时);3.串联和并联(2课时);4.电流的强弱(2课时);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3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课时)
总复习、期终考试 8课时
(二)实施手段:
1、构建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做好导学案编写、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及时反馈,做好习题讲评和培优补差工作,有效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科学探究,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好探究活动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期初,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逐步增加探究的环节,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方式:
1、教法:
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学法:
利用导学案,成立四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的形式,“自学——探究——展示——提高”模式自主学习。
(四)课外延伸: 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课程评价:
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努力促进物理教学的两个转化——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转化为物理课程的实践,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真实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充分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全面性、科学性原则.强化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过程的表现的评价.
一、学生学习评价
(一)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内容
由学习过程、卷面测试成绩和实验探究三项构成。
1、学习过程。
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两项构成。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①预习情况(预习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充分发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的监督评价功能,让学生对参与合作学习、交流协作情况进行互评。
学习态度的评定等次: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2)作业情况。
作业的构成要素: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错题纠正;④是否有测试分析报告。进行两次作业展评,学生对完成作业情况,进行互评。
作业的评定等第: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2、卷面测试成绩。
卷面测试成绩的形式:单元测试,自主命题;期末测试,教研室命题。
卷面测试成绩的评定等第:①年级前50%者,优秀;②年级前51%—70%者,良好;③年级前71%—95%者,合格;④年级后5%且不及格者,需努力。
3、实验探究。
评定等第:①凡完成探究任务为合格。②课外多做一项或一个实验探究为良好③能将课外探究发表到网络或征文获奖者为优秀。让学生对参与探究、动手操作、交流协作情况进行互评。
(二)学生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
1、学生成绩认定。
学生期末物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测试成绩×60﹪。
2、实验技能测评。
实验技能测评形式: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试,按市教研室规定的测试要求测试。实验技能测评等次:①P等(通过);②E等(未通过)。实验技能测评等次为E者,补考,通过者获P等。
3、总评成绩:物理成绩+实验技能测评成绩。
合格:物理成绩合格等次以上且实验技能测评成绩P等。
不合格:物理成绩不合格,或者实验技能测评成绩E等。
总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二、教师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10分)、教学内容(15分)、教学方法(20分)、学习状态(25分)、教学效果(20分)、教师素养(10分)、教学特色(10分)等七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
是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内容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知识性错误;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是否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重点、难点处理是否适当,教师是否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3、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导课方式是否新颖、引人入胜,引发和保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是否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教师的指导语言是否有启发性,是否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是否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是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和总结,是否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教学环节是否科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媒体和实验器材的利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课堂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即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各个层面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是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能不能进行评价。
5、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否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是否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收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是否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6、教师素养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符合教学要求。教学语言清晰流畅、严谨、生动、准确,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板书工整简练,中心突出、概括性强。板书板画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实验操作规范,器材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7、教学特色
教师自行设计效果更好地演示实验;制作科学性与实用性强的课件;设计与众不同而且和谐高效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与科学方法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引入课题、概念和探索规律而创设的有特色的物理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优化设计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典型例题和练习等。
(二)教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1、八年级物理备课组组内听课评课。
2、校内优质课达标评优听课评课活动。
3、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验收活动。所需条件:
1、成立四人合作学习小组。
2、班班通教学系统、交互式白板、实物展示台。
3、物理仪器室,包含展示台、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物理实验室。
4、用于教学的笔记本电脑。
5、物理兴趣小组活动室。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设计者:八年级语文组
学校:
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使用校本课程)
适用年级:八年级
授课课时:85课时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字迹潦草、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等,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平时学习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非常吃力,导致练习、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在教学中,通常注重了基础知识落实,教会学生一些做题方法,但在审题方面,还须有意识的进行专项训练。由于学生人多,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不够,差生转化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教材分析
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 内容并加上教师丰富的思想,能让处在青春期少年的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邃幽远的意境,感悟作者博大精深的内心思想、精神,感悟作者对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能培养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丰富浓厚的情感、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树立远大理想,并结合社会生活现实,进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生活。因此我校在参照了人教版,北
师大版,苏教版等众多教材的基础上,及历年的中考题型,整合出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校本教材。
课程目标
1.积累并默写生字新词,能复述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名篇名段。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并说出对生活,对自然,对民俗,对社会的看法。
3.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4.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让作出简单的赏析和评价。
5.每周至少两次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课程内容
整合后的教材包括六个主题单元:
生命无价、咏物抒怀、挚爱亲情、事理说明、风俗人情、人与环境。
第一单元:生命无价(共12课时)
1、《每天诞生一次》(1课时)
2、《日历》(1课时)
3、《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1课时)
4、《与朱元思书》(3课时)
5、《五柳先生转》(3课时)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2课时)
作文:以“珍爱生命”为话题的文章(1课时)
第二单元:咏物抒怀(共12课时)
6、《海燕》(1课时)
7、《心田上的百合花开》(1课时)
8、《咏竹》(1课时)
9、《马说》(3课时)
10、《送东阳马生序》(3课时)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2课时)
作文:走进春的怀抱(1课时)
第三单元:挚爱亲情(共12课时)
11、《父母的心》(1课时)
12、《一辈子的秘密》(1课时)
13、《把笑脸带回家》(1课时)
14、《小石潭记》(3课时)
15、《岳阳楼记》(3课时)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2课时)
作文:心灵深处的笑声(1课时)
第四单元:事理说明(共12课时)
16、《今天你¡°低碳¡±了吗》(1课时)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课时)
18、《雨林的毁灭¡ª¡ª世界性灾难》(1课时)
19、《醉翁亭记》(3课时)
20、《满井游记》(3课时)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2课时)
作文:美就在身边(1课时)
第五单元:风俗人情(共9课时)
21、《开封斗鸡》(1课时)
22、《云南的歌会》(1课时)
23、《端午的鸭蛋》(1课时)
24、《诗词曲五首》(3课时)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2课时)
作文:人在旅途(1课时)
第六单元:人与环境(共9课时)
25、《都市精灵》(1课时)
26、《幽径悲剧》(1课时)
27、《青海湖,梦幻般的湖》(1课时)
28、《诗五首》(3课时)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2课时)
作文:与环境有关的话题作文(1课时)
课程实施
1.通过朗读、速读、默读学生能迅速抓住课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梗概。
2.开展各项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进而爱上学习。
4.开展作文指导课,让学生在写作中有素材可写,有方法可循。
5.每周至少两次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6.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7.文言文单元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对于经典名篇要熟读成诵。
8.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让作出简单的赏析和评价。
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当堂进行评价,可通过提问次数,背书卡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2.在学校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校信通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状况。
3.认真组织综合性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
4.结合“周目标导航”内容和要求,记录、评价学习过程。利用小组长进行过程评比。
(二)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检测,通过月考等阶段性抽测,以获得生知识的储备。基础字词,诗词背诵,语段分析,写作训练等。
2.进行至少一次基本功展示,如我是小小书法家,硬笔书法比赛。
3.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笔记展评。
4.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即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