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环保 促发展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
抓环保
促发展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
——二○○七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2007年探采厂按照“环保就是效益”、“抓环保也是抓生产”的发展理念,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总体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年度环保专项工作安排,层层细化分解《环保管理目标责任书》,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环保建设,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在巩固以往环保建设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矿山环保管理力度,不断强化职工环保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狠抓环保及绿化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通过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全年的各项环保指标,而且为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全面落实环保培训宣传工作,普遍提升全员环保 意识。
职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是顺利开展环保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今年,探采厂把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作为工作的首要来抓,通过培训、学习、宣传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使全员了解掌握《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标准》、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公司环保规章制度、环保常识等;全年组强环保专项培训及考核一次,组织环保学习会十二次,举办环保专题黑板报十一期,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每一位职工环保责任感和紧迫感,使职工明白“保护环境就是关爱生命、环保就是效益” “抓环保就是抓生产”的理念。职工支持环保工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厂内环保违章现象明显减少,营造了“爱厂如家”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落实年度环保计划,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我厂在维护好以往环保建设成果的同时,依照《2007年环保项目计划表》为工作目标,统筹安排、明确责任,加大探采厂生活及环保基础设施的维护、改造。年内配合公司生产科,对探采厂五徵窑1880车场边坡实施挡土墙加固工程1560M2;维修加宽FIV至IV中段道路150M;对厂区综合楼进行了修缮、粉刷,改造新增楼层卫生间三处,并对职工宿舍及办公区窗户统一改装为塑钢窗,使办公区及生活区面貌焕然一新;为彻底解决以往探采厂职工生活用水不足现状,年内在五徵窑新水源处实施新建一座200M3生活用水蓄水池,埋设生活用水管道460米。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使厂内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职工一致赞同。绿化方面年内1—11月份按照两次制定的春、秋季环保绿化计划,对1880双轨车场渣台完成了履土绿化,塔院厂边坡共计敷土2750m,栽植刺槐6000株,栽植绣球柏36株、各种花卉70多株,为建设绿色矿山打下了坚实基础。
层层落实分解环保管理目标责任书,努力执行《ISO——14000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使环保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年初成立的探采厂环境管理小组,以《探采厂环境保护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为工作指导,划分了责任区,形成由综合办公室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模式;继续建立健全环保绿化管理制度,使以往破坏的林地换上了绿装,生活环境大大改观。日常工作完全按照管理体系要求进入规范管理,从企业员工的每一件事做起,每一个人做起,使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真正做到深入仔细。
今年在探采厂环保管理小组的带领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按《探采厂能源、资源控制方案》中制定的各项举措,认真填制《能源、资源消耗月计划表、月报表》加大用水,用电、用煤管理,垃圾定点填埋或回收力度,使各项能源、资源指标都基本达标。今年秋季干旱,致使矿山生活用水水源储水量减少,职工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影响正常生活秩序,针对这一现状,在公司驻探采厂经理的重视下,在厂领导的亲自参与下,通过厂内各部门的合作,经多方实地堪查,进行了生活用水线
3路的改造,在进入冬季之前,新建成40M临时生活用水蓄水3池一处,4M过滤池一处,架、埋设管理700余米,同时保证了水源的卫生环境,使水质达到了理想饮用标准。有效地解决了矿山职工的生活用水困难。其次进一步加大了矿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坚持实行每周一次的环境卫生综合大检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严格兑现奖罚,年内共下发环保、整改通知书18份,对整改不彻底的施工单位实行经济处罚4起,使工作、生活环境中的脏、乱、差现象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搞好生活环境,只是调动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的一个方面,搞好生产环境,则是促进企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7年探采厂在抓好矿山生活环保工作的同时,对生产环保工作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继续层层落实分解环保管理目标责任书,努力实施《ISO——14000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年内为专职安全员配制了便携式坑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通过每日巡查时对采场、盲头巷道,运输巷道等区段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的实时检测,及时准确的掌握坑内有害气体浓度,对不合格的区段能够按要求整改,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一直以来,矿山坑道内牵引机车尾气排放成了重大环境污染源,年初经多次讨论,被列为探采厂重点整改项目,领导和员工都非常重视,增加了尾气排放过滤水箱,实现了对牵引机车尾气排放系统的成功改造,有效地控制了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浓度,减少了坑道内有害气体的污染。另外本着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的原则,通过增加风机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坑内二氧化碳浓度,确保坑道内施工的安全;对坑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采取定点排放,集中处理的措施,并建立督促管理机构,杜绝出现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8月份、突来的特大暴雨对矿山的环保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探采厂领导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恢复工作,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使遭受破坏的环保成果得以尽快修复。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当前生产的必须,如何很好地解决生产贡税问题,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论题,为此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为了防止废水污染,要求生产技术室在设计坑内工程时给严格设计坑内的排水工程,并认真落实,通过共同努力已形成了一套循环利系统,其利用率在80%以上,减少了水资源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进一步加大了矿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年内开展了两次环保专项整治活动,在活动中严格对生产现场各岗位及驻厂施工单位进行细致的检查,特别是死角处决不放过,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员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环保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2007年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环保任务,但在整体工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差距,主要有:
1、继续加强施工单位的环保管理,建立健全环保管理长效机制,为08年的管理工作做好保障;
2、对全厂的的检查和督促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3、继续加大环保培训力度,提高环保工作的主动性。二00七年已成为过去,面对新一年的环保工作,我们全体员工满怀信心,继续巩固治理成果,抓住机遇、为建设绿色矿山努力奋斗!
二○○七年十二月四日
第二篇:加快环保治理 建设绿色矿山
加快环保治理 建设绿色矿山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发展是第一要务,绿色、环保是发展的第一通道。要做到绿色、环保,就是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环保治理的质量,使之符合十九大和习总书记提出的各项要求。近年来,山西中煤华晋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认真做好环保治理各项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突出煤矸石治理重点,通过三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治理新成绩,树立了华晋能源的社会良好新形象。
一、用制度完善治理标准。为适应国家对于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规范矸石的处置工作,中煤华晋能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煤矿矸石山灾害防范与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等国家相关安全、环保法律法规的精神和技术规定,制定下发了《中煤华晋能源公司煤矸石排放、处置管理办法》、《中煤华晋能源公司煤矸石排放、处置技术规定》等,对煤矸石的排放、处置工作从技术工艺、管理层面提出了更明确、细致的要求。同时不断提高矸石山治理标准,矸山治理的目标也从最初无明火、无冒烟的要求提升到了绿化、美化和效益上来。为防止矸山内部矸石温度的积聚,降低矸石自燃几率,公司要求矸石需要分层碾压后用黄土间隔,矸石每排放至5m后间隔黄土0.5m。新排矸时坡面坡度不小于1∶2,并根据地形合理修建排水系统,真正实现“废弃一块,治理一块”的目标。这些制度的制定实施,明确了矸山生态恢复工作的施工标准,形成了从排矸到治理的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工作模式。
二、用考核验收治理成效。要保证矸石排放及矸山生态恢复工作的专业化,就必须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这样才能促使矸石排放及生态恢复工作更加有序、规范发展。为此,中煤华晋能源公司委托第三方单位公司,对煤矸石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建立了单位工程月度验收制度,要求基建处、经营管理部、选煤厂代表公司对矸山生态恢复工作情况组织月度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实体工程进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工期要求、工程报量是否符合批准的预算、上次验收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验收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对矸山生态恢复工作月度完成情况进行把关,并形成验收结论。通过定期、不定期的验收,确保矸山生态恢复工作每一个阶段的施工质量、完成进度都符合公司要求。
三、用工艺提高治理成效。煤矸石是煤炭采掘过程中的伴生产物,治理不当便会发生自燃,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给大气环境和周围生态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华晋公司在成立伊始就着重对煤矸石治理工作进行探索研究,减少对大气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由下向上、分层碾压、黄土覆盖、恢复植被”的治理方针,华晋公司一方面对标国内外先进治理成果和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形成了“对标-追标-创标”的闭环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在距公司五公里的老新盘荒沟内,沿自然山势,进行了清表处理,铺设了HDPE防渗土工膜,上方设淋滤液收集管道,管道沿沟心布置,最终煤矸石淋滤液通过塑钢排污管引出排矸场。这套治理工序杜绝了对下游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在矸石场低洼处铺设直径两米的防洪管,遏制了水量激增时淋滤液外泄的风险。另外公司根据每碾压5米煤矸石覆0.5米黄土的原则,直至累叠到设计标高,最上方覆盖不少于1米的土壤,便于种植刺槐、草灌进行绿化,边坡按照设计坡度顺势平整,用毛石错缝咬合砌筑而成,并每隔2m交错嵌入生态种植袋,提高了后期种植爬山虎的成活率。
近六年来,中煤华晋能源公司秉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煤田开发并重,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和生态再造,通过探索治理煤矸石生态,截止到2017年底,公司在矸山治理方面累计投资约8000万元,治理矸山面积约600余亩,先后完成615、655、680平台绿化,绿化面积达4.10万平方米。
公司借助国家环保政策的东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加大环保的投资和环保的治理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开展绿色经济和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达到低碳环保。让绿色成为利源的底色,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优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现在,随着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站在公司的矸石山上,曾经的荒沟变成了一层层错落有致的梯田,整齐划一的刺槐、密密麻麻的爬山虎、草灌在荒山中显得尤为夺目,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盈然的绿色景象。
未来,公司将深入推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环境重建、土地复垦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一体化区域经济新模式,探索一条能源行业“科技引领、绿色开采、低碳发展、综合利用、和谐共赢”的科学可持续工业化发展道路,力争成为国内煤炭企业绿色矿区建设的示范基地。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盖晶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明确发展目标,形成正确导向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有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目前小城镇建设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聚人口,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小城镇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所在的亚东镇来看,亚东镇辖区总面积1338.54平方公里,3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外驻单位(格尼河农场),6万多口人。2005年,亚东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们立足镇域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实际,聘请黑龙江省甘南规划处对原规划进行了修订,按照“一体带两翼”的整体发展思路,本着“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原则,确定了以亚东镇区为中心,以被合并的两处乡镇镇区为次中心的大城镇建设思路。这样一来,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二、突出城建重点,扶持强镇名镇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起来的。同样,现在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择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必要,又会造成巨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由于2005年刚刚进行了乡镇整合,从现实情况看,要在面上再通过“撤并乡镇”,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择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按照人口密度的大小确定相应的规模来布局。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对于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一定会大大加快。作为阿荣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那吉镇,近几年以“生态园林城”为目标,通过加强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加大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各项民心工程,“双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改革投资主体,促进良性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的。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都应该由企业来筹资建设。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可以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可以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形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建设中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正是这样的做法使那吉镇小城镇建设投资进入了良性循环,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四、做强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我们都知道,山东省中心镇的景芝镇,就是因为 “酒”为主导产业,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但是,从我旗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现在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并形成“名牌效应”。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
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五、完善政策配套,集聚农村人口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打破城乡分割,降低农民进城门槛,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灾后重建中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帮助农民向城镇流动。第二,要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建立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解除入镇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样,入镇农民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可以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积极性就会高涨,目前实行的有偿土地流转政策,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就是一种很好的改革。第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难的问题。第四,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六、高起点早谋划,避免重复建设
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应立足长远,高起点、高标准进行长期合理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资金、资源等的浪费。例如我旗城镇建设出现多处主体工程建成后,才开始污水处理、排水、供热供暖、光缆、通讯设施等的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对市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我相信,只要能在小城镇建设的热潮中正确把握方向,明确建设重点,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客观地分析问题,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有科学的认识,再加上扎实的工作作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步伐,小城建设的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定能顺利实现。作者单位:内蒙古阿荣旗亚东镇政府
第四篇: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适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与时俱进,树立城镇化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表明党中央明确地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战略摆到全党的面前,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要立足实际,找准位置,明确思路,制定城镇化总体战略,使经济要素得到有效聚集,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另外,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要确定一批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并从资金,政策上给以倾斜,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二、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城镇化市场投入机制
深化改革是搞好城镇建设的基本保证。一是要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既要严管节约,又要合理利用。今后要把土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创新土地经营权,应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分期征用,要建立土地储备中心,对储备土地搞好先期开发,通过配套水、电、路和排水、排污管线,增强土地的产业凝聚力和市场吸引力。对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公开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其充分增值。二是要建立城镇综合开发机制。对城镇主要地段、闲置土地、住宅小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转让、出租给进城务工经商者,为城镇建设积累资金。三是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对收益的准公共产品可以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放开城镇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拍卖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城镇建设。
三、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小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不是独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既涉及规划建设又涉及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还涉及领导和管理的水平。由于各乡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小城镇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遍地开花,也不可能“一刀切”。必须按照工业主导型、旅游开发型、综合发展型、商贸型等不同模式,抓试点,树典型,以期通过这些试点典型,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对原有的各级试点镇,要把重点放在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分步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有了好的规划,不加强建设管理和督促,规划就有可能走样,生态环境也可能遭到破坏。为此,我们要求市县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新建示范镇,则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实施规划指导,为乡镇建设提供不同的建设模式。
四、科学规划,有序操作,从根本上提高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
高起点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一切建设活动都应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一要前瞻未来,长远发展。小城镇规划深度达不到要求的要调整完善,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要重新编制。合理定位,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要科学安排住宅、商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方面建设,充分把握自然要素赋予城镇的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二要长远结合,分步实施。坚持阶段性工作和长期性工作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建一段成一段,建一片成一片”。县城建设要强化精品意识,增强城镇的集聚功能。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增强小城镇的人口、产业、人才、资金和信息的聚集功能。三要立足当前,尽力而为。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目前资金短缺、条件不成熟的项目,留待将来开发建设。
总之,在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择优扶强、集聚发展、生态优先、配套建设的原则,努力打造出一批规模适度、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三产”兴盛、工贸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集镇。(摘自网络)
第五篇:建设绿色矿山
建设绿色矿山,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摘要: 绿色矿山是在新形势下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矿业发展道路的全新思维。是促进矿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节能、低耗、环保和可循环是绿色矿山的基本内涵,而创新是搞好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保证。为了实现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绿
色矿山建设。
关键词: 矿业经济;绿色矿山;生态;可持续发展 前言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矿产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建设绿色矿山、走绿色矿业之路,是保障矿产资源的有效和长期供给的首要问题。
绿色矿山,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追求可循环经济为目标,将绿色生态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体现了对自然原生态的尊重、对矿产资源的珍惜、对景观生态的保护与重建。因此,绿色矿山由于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矿产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整治的因素,最终使以消耗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结果的传统意义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真正成为有质量、有效益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以预料绿色矿山的建设实施,必将促进我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业经济。传统矿山资源开发模式
传统的矿产资源“先开发后治理”模式,虽然较快速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但由此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突出表现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植被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采、选、冶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环境污染;缺少资金投入进行闭矿后生态环境恢复。如何解决矿产资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是矿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绿色矿山的内涵
绿色矿山必须依法设置和组织生产,也就是说矿山建设必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矿产资源法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依法取得采矿权,依法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和组织生产,依法交纳各项税金和治理准备金,确保安全生产。绿色矿山必须按科学、低耗和高效的原则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谓科学就是在资源开采中,对具有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必须综合开采,提出合理的利用方案。综合利用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所谓低耗就是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尽量减少对资源储量的消耗;所谓高效就是降低开采成本,综合利用各类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绿色矿山必须满足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矿山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经营理念之中,坚持以保护为方针,建立无污染、无废物、废气的生产系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及时恢复生态环境。在设计、开采、运输等过程推行全面“绿化”,使矿山生产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绿色矿山必须以资源的可持续和经济的可循环为发展方向,不断的降低矿石品位扩大储量和勘查新的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及早进行新的产业更替和更新,使矿山得到新生;对矿山闭坑后矿山建设用地的生态恢复与复垦技术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措施。
从绿色矿山的概念和绿色矿山建设的内涵出发,可以看出要搞好绿色矿山建设就是要营造一个资源开采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开发环境,使矿山建设从规划、立项、建矿到生产的全过程都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绿色矿山建设主要有四个环节。其一是矿产资源评价环节,地质勘查工作是保障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二是环境影响评价环节,通过区域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评价及矿山环境扰动量评价,建立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其三是优化生产工艺环节,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其四是生态恢复环节,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实现开发前后环境
扰动最小化和生态恢复最优化。4 建设绿色矿山的关键环节
建设绿色矿山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搞好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1)建立和完善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生态环境重建与环境保护标准,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体系及技术指标。
(2)加强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区域地球化学基线,研制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制定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开发研制急缺矿种绿色选冶工艺和设备,选择典型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新方法的试验和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绿色矿山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等,提高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科技水平。
(4)设立专项投入环境治理资金。通过提高矿产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利润留成率、征收矿业开发环境恢复费、提高矿产资源土地补偿费等方法筹措资金,保障生态环境的防护和恢复。
(5)加强对矿山替代资源和替代产业与预设矿地应用方向的研究,为资源危急矿山和闭坑
矿山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关政策法律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抓好矿山企业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训,树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
利用并重的新观念。
(7)实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手段。采矿权人在领取《采矿许可证》时,必须与国土资源部门签订矿山自然生态治理责任书,同时缴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治理备用金应不低于治理费用,备用金实行专户存储,专项管理,所有权属采矿权人。采矿权人在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自觉组织实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要依法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严把准入关。在矿山生产阶段要规范开采活动,及时实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后,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按方案组织验收组,实行严格的检查验收程序。验收合格的,治理备用金及其利息应当及时返还采矿权人。结束语
绿色矿山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矿产资源管理理念的一个飞跃。也表明矿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理智、更加具有
全局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崭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