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中共双胜镇委员会双胜镇人民政府 双胜镇基本情况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充分利用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以建设沿边强镇、实现农村城市化为目标,走农业富镇、工业立镇、商业兴镇、城建树镇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繁荣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09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1400万元,增长9%;镇区人均纯收入达到4260元,增长5%,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理清发展小城镇的思路
为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领导,镇成立了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对小城镇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镇直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城镇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把城建工作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年度考核目标。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镇村干部、镇直所站负责人、工商企业界代表到外地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去掉了“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树立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经多方征求意见,理出了“立足镇域特色,发挥沿边优势,以工立镇,以商兴镇,工贸结合,基础牵动,扩大框架,膨胀人口,努力把双胜镇建成沿边强镇”的城镇建设总体思路。
二、科学规划,用活政策,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新途径
按照城镇建设总体思路,2000年我们委托华地方圆设计院专家来我镇实地调查,分析论证,根据双胜镇镇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技术条件等,制定了《双胜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并通过市级评审和批准。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注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道令,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大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双胜镇镇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依法规范征用土地程序;坚持地改与城建同步进行,镇政府对镇区土地依法垄断,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政策;对国有土地由县土地管理部门、物价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商评估后,依值竞价出让。为解决发展小城镇的资金不足问题,我镇坚持“以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有偿集资、合股投资、个人投资、吸引外资、争取上级扶持等多种渠道累计筹集建设资金?亿元,仅争取到上级小城镇项目资金就达?元,全部用于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条、长?公里,新开环镇大道?公里,铺设方砖?平方米,绿化街道?平方米,改造高低压线路?公里,打深水井?眼,发展自来水用户?户,修建下水道?公里,安装路灯?盏,建高标准专业市场?个,建标准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建镇机关办公楼1栋,住宅楼?栋,建教学楼?栋、宿舍楼?栋。目前镇区基本上达到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
三、多渠道,全方位培植小城镇发展的产业依托
小城镇的兴起与繁荣,必须由相关产业来支撑,因此,我们把产业建设放到小城镇的重要位置来抓。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适应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典型引路。目前,全镇发展优质蔬菜
?林粮间作20000亩。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镇建综合养殖场3个。二是努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开辟占地300亩的工业区3个,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工业区硬件设施条件,达到了“四统一”,即统一架设高压线路,统一进行路面硬化,统一修建排水系统,统一进行污染治理。镇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乡镇企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收、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大批客商来镇经商办企业,目前,全镇乡镇企业达到62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个,2003年企业上交税收达500万元,皮革和化工已成为我镇的两大支柱产业。三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繁荣市场经济贸易。我们兴建了皮毛、服装、百货、农资、瓜果、清真,建材、牲畜等十大专业交易市场,完善了市场内的道路、排水、防雨设施,达到了上有架棚,下有交易台,路面硬化,排水通畅,每天吸引万余人次进入市场交易,年市场利润达400多万元,同时带领餐饮、运输、住宿、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安置闲散就业人员2000多人。目前,镇区90%以上的门店建成两层
四、建管并重,常抓不懈,努力树立小城镇新形象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城镇管理放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抓,从2006年1月份起,在全镇深入开展加强重点镇建设管理活动,把城镇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一是有人管事。成立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确定一名副镇长专抓,具体负责城镇的建设用地、建筑施工、环境卫生和市场管理。二是按章理事。镇先后出台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实施意见》《门前四包责任制》、《文明市民、文明商户守则》、《小城镇建设管理责任区划分》、《督查长、段长职责》等一系列文件,使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三是齐抓共管。镇直各单位都成立了创建办公室,镇城管办与各段长和各部门创建办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狠抓督查,形成了人人都有创建主体,人人都是双胜镇形象,人人争做文明居民的良好城管氛围。目前,镇区内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店外经营、违法经营、欺行霸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城镇意识、文明意识大大提高,树立了城镇崭新形象,我镇正积极申报省级文明乡镇。
回顾近年来的城建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省、市对重点镇、示范镇的优惠政策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加之镇财政财力有限,对城镇建设投入资金不足,致使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营投资环境改观不大,制约了城镇的发展,由于连续自然灾害发生,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购买力降低,导致市场贸易不够活跃,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培植税源加快城镇开发,拉大城镇框架造成不利影响等,这些困难和问题亟待上级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下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主题(抓城镇就是抓经济)突出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管理)实现三个突破(城镇规模、城镇环境、主导产业)达到四个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居民城市意识、城镇经济、城镇功能)。为此,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重干,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盖晶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明确发展目标,形成正确导向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有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目前小城镇建设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聚人口,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小城镇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所在的亚东镇来看,亚东镇辖区总面积1338.54平方公里,3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外驻单位(格尼河农场),6万多口人。2005年,亚东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们立足镇域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实际,聘请黑龙江省甘南规划处对原规划进行了修订,按照“一体带两翼”的整体发展思路,本着“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原则,确定了以亚东镇区为中心,以被合并的两处乡镇镇区为次中心的大城镇建设思路。这样一来,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二、突出城建重点,扶持强镇名镇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起来的。同样,现在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择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必要,又会造成巨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由于2005年刚刚进行了乡镇整合,从现实情况看,要在面上再通过“撤并乡镇”,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择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按照人口密度的大小确定相应的规模来布局。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对于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一定会大大加快。作为阿荣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那吉镇,近几年以“生态园林城”为目标,通过加强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加大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各项民心工程,“双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改革投资主体,促进良性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的。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都应该由企业来筹资建设。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可以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可以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形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建设中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正是这样的做法使那吉镇小城镇建设投资进入了良性循环,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四、做强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我们都知道,山东省中心镇的景芝镇,就是因为 “酒”为主导产业,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但是,从我旗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现在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并形成“名牌效应”。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
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五、完善政策配套,集聚农村人口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打破城乡分割,降低农民进城门槛,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灾后重建中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帮助农民向城镇流动。第二,要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建立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解除入镇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样,入镇农民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可以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积极性就会高涨,目前实行的有偿土地流转政策,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就是一种很好的改革。第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难的问题。第四,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六、高起点早谋划,避免重复建设
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应立足长远,高起点、高标准进行长期合理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资金、资源等的浪费。例如我旗城镇建设出现多处主体工程建成后,才开始污水处理、排水、供热供暖、光缆、通讯设施等的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对市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我相信,只要能在小城镇建设的热潮中正确把握方向,明确建设重点,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客观地分析问题,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有科学的认识,再加上扎实的工作作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步伐,小城建设的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定能顺利实现。作者单位:内蒙古阿荣旗亚东镇政府
第三篇: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适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与时俱进,树立城镇化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表明党中央明确地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战略摆到全党的面前,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要立足实际,找准位置,明确思路,制定城镇化总体战略,使经济要素得到有效聚集,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另外,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要确定一批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并从资金,政策上给以倾斜,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二、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城镇化市场投入机制
深化改革是搞好城镇建设的基本保证。一是要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既要严管节约,又要合理利用。今后要把土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创新土地经营权,应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分期征用,要建立土地储备中心,对储备土地搞好先期开发,通过配套水、电、路和排水、排污管线,增强土地的产业凝聚力和市场吸引力。对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公开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其充分增值。二是要建立城镇综合开发机制。对城镇主要地段、闲置土地、住宅小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转让、出租给进城务工经商者,为城镇建设积累资金。三是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对收益的准公共产品可以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放开城镇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拍卖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城镇建设。
三、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小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不是独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既涉及规划建设又涉及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还涉及领导和管理的水平。由于各乡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小城镇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遍地开花,也不可能“一刀切”。必须按照工业主导型、旅游开发型、综合发展型、商贸型等不同模式,抓试点,树典型,以期通过这些试点典型,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对原有的各级试点镇,要把重点放在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分步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有了好的规划,不加强建设管理和督促,规划就有可能走样,生态环境也可能遭到破坏。为此,我们要求市县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新建示范镇,则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实施规划指导,为乡镇建设提供不同的建设模式。
四、科学规划,有序操作,从根本上提高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
高起点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一切建设活动都应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一要前瞻未来,长远发展。小城镇规划深度达不到要求的要调整完善,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要重新编制。合理定位,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要科学安排住宅、商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方面建设,充分把握自然要素赋予城镇的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二要长远结合,分步实施。坚持阶段性工作和长期性工作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建一段成一段,建一片成一片”。县城建设要强化精品意识,增强城镇的集聚功能。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增强小城镇的人口、产业、人才、资金和信息的聚集功能。三要立足当前,尽力而为。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目前资金短缺、条件不成熟的项目,留待将来开发建设。
总之,在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择优扶强、集聚发展、生态优先、配套建设的原则,努力打造出一批规模适度、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三产”兴盛、工贸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集镇。(摘自网络)
第四篇:7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亮点7
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乌恰乡党委、政府把统筹乡村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发展乡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乡村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乡情,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乌恰乡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乡,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为了有效的推动全乡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乌恰乡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乡情,确立了“兴林强农、生态旅游、产业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百姓”的发展思路,突出小城镇建设拉动的主导地位,强化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对乡政府周围三个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同时,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的乌恰特色基调。
二、产业支撑,特色带动
乌恰乡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在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是加大精品园建设力度,2012年已经完成1万亩的精品杏园建设,力争三年内完成全乡4万亩精品杏园建设任务。二是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乌恰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已修建大拱棚200余座。政府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找市场,改变以往
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力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三是调整畜牧业发展结构,在继续走“以小换大”发展路子的同时,挖掘市场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的家禽养殖业,发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大力发展养殖专业村。四是努力提升劳务经济,通过大规模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达到出去一人富裕一户的目标。五是结合各村的特点,不断挖掘内在潜力,以专业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业制作为牵引,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目前,50%的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1村的养殖专业村、9村的杏产品加工专业村、15村的豌豆种植专业村、16村辣皮生产专业村、17村的小木勺等民族传统工艺品生产专业村、22村的芦苇编织专业村等。今后将进一步开发特色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农产品推介力度,引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发展以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同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精品杏园为主的生态旅游、特色手工艺旅游产品、绿色畜禽为主的民俗餐饮的“农家乐”旅游,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体现城镇化新风貌
乌恰乡把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天然地结合起来,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围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乌恰乡切实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一是道路亮化工程,在对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在道路两旁建人行道和花池,并装上了铁艺闸栏。二是抓好社会公用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商店、市场、文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布局合理而不凌乱,建筑集中而不分散。同时,购买了1000棵柳树和1000棵梧桐树,对道路进行了绿化,使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已经形成“一纵一横”的发展格局,现有街面商业用楼4座,各类商业店铺
达400多间、900多平方米。三是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城镇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四是结合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发展庭院经济1100户,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逐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五是利用独特的色买提杏优势资源,举办“杏花节”、“赛杏会”等活动大力宣传乌恰,打造“绿色乌恰、人文乌恰”,在提升乌恰乡的知名度的同时使全乡人民逐步树立起了“乌恰镇”意识。积极开展“文明乡”、“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农民确立现代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沼气池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力争三年内创建自治区级“文明乡镇”和地县级文明村。
四、富民安居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推进试点工程工作
2012年我乡计划修建安居富民850户,按照原址重建,集中连片、沿路规划的原则,坚持“三高四不落后七配套”的要求,向群众发放“建房明白卡”和“公示牌”。认真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试点带动、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和“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的标准抓好试点工作。户均住房面积按照不低于5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每户补助1万元,对口援建省市每户补助1万元,自治区4400元,全乡合计:2079万元;其余资金由农民申请银行贴息贷款和自筹。把能够整合使用的各类专项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全力做好服务。力求做到“四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四个不落后”(住房面积不落后、功能不落后、质量不落后、产业不落后)、“七项功能齐全”(水、电、路、气、厨、厕、浴)。在庭院的布局上严格按照“三区”分离(住宅区、养殖区、种植区)的要求和配套“一池三改”(沼气、改厨、改厕、改圈)的标准,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切实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日常监督力度。乡党委政府利用建材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建房户到建材市场、砖厂购买建筑材料,搞好备料。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综合协调部门的作用,认真总结2011年至2012年集中连片建房成功案例8村、9、12村、22、23村等好的经验做法即:协调村民置换土地,对建房工作组织村民召开统一工程招标,让群众全程参与施工和门窗建材采购等事项,最终选择了价格低廉、工程质量精、口碑好的工程队施工。目前全乡富民安居工程建设集中连片分别在8个村217户,原建分散户728户,组织培训建房户和泥瓦匠275次,补助资金1100万元已到位,开工动工945户、主体完工233户,竣工712户,竣工率达到75%,目前23村37户集中连片式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已全部竣工,并于8月上旬完成入住仪式。
今后我乡将大力弘扬“包孜洪”精神,将此作为乌恰人民建设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链接、延伸、辐射小城镇功能,带动农业产业化,为乌恰乡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关于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关于加快北留镇小城镇建设步伐的议案
自1997年以来,我县北留镇先后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列为全国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财税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国家园林城镇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相关配套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导致多年来未能真正发挥国家试点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应有的示范作用,小城镇人口集聚速度过慢,1997年镇区人口为5452人,2007年为6261人;重大项目给国家税收贡献大,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小;支柱产业单一,形不成产业群,后续产业、带动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乏力,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接续不上,排污不成体系,道路建设滞后等等,给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特色规划。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围绕国家重点镇和试点镇的总体要求,优先许可该镇特色规划,既要突出重点镇和试点镇的特点,又要体现地方特色,保证重点,兼顾地方,优先安排。
二、土地保障。在遵守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总量控制、存量置换、保持平衡、保护土地的原则,优先给予该镇土地使用权,解决该镇小城镇建设中土地使用的瓶颈问题,促进该镇小城镇建设正常发展。
三、税收分成。学习外地大项目带动小城镇发展的成功经验,在重点大项目上缴的税收中,以一定比例分成给地方财政,解决该镇在小城镇建设中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基础配套。在上大项目的同时,要保证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和地方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二者的有序衔接,建设统一、科学的排污排放体系,完善路、水、电、暖、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该镇小城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