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时间:2019-05-15 06: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第一篇:加快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高优生态茶园建设调研报告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7-02 姓名:杨晓坤

2010年1月

-1-2009

整合资源 优化布局

加快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县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茶叶消费时尚,切实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不断开发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有效占领无公害茶叶市场,茶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与目前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总体需求相比较,我县茶叶在品质上、规模上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合理的整合改造现有低产茶园资源,突出重点优化茶园布局结构,打造高产、质优、园林化生态茶园基地是壮大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必然之路。温泉是昌宁县的茶叶大乡,同时茶叶也是温泉乡主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根据我到温泉一个月的调查研究,结合近年茶叶市场供求情况,就我乡茶叶产业的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温泉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温泉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温泉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尼诺绿茶的主要产地。全乡现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种植、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红茶、绿茶、普洱茶等多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其中尼诺绿茶曾获“陆羽杯”奖、金钟奖、马来西亚国际工商展机构金奖和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金奖。目前,全乡共有茶园面积26433.5亩,投采面积达25388.5亩,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86个,精制茶厂4个,茶叶精制生产线4条,初精制生产能力170万公斤以上,初具茶叶产业化经营企业3个。

(二)茶叶是促进温泉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温泉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168个村民小组的99%以上农户,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近千人,占全乡总人口4%,全乡农业人口中近三分之二为茶农。茶叶发展集中在光山村、联席村、温泉村、下六甲村、尼诺村、松山村、鹿塘村,这些村村民的人均收入有近80%为茶叶收入。

(三)温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

全乡茶叶面积不断增加,茶农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茶叶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基本培植成功,并且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15000多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2007年计

划发展3500亩高优生态茶园,5700亩低产老茶园改造正在进行当中。有2家茶叶企业取得了茶叶生产市场准入“QS”认证。普洱茶及以生产普洱茶为原料的晒青绿茶数量不断增加,温泉乡有普洱茶生产企业5家,产量近百吨。茶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借“千年茶乡”系列活动之机,大力宣扬了温泉茶品牌,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了温泉茶品牌对外的知名度,同时引进了新的普洱茶生产企业,提升了温泉茶文化底蕴。茶叶价格迅猛增长,茶农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户从事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二、温泉茶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温泉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与农户对茶叶作为产业长远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今年温泉乡春茶收鲜均价达15.29元/公斤,销售干茶均价达63.9元/公斤。仅春茶期间,全乡户均茶叶收入就达9446元,人均收入达2233元,人均茶叶收入比上年同期499元增1734元,增合347.4%,收入在2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农户有1539户,就目前温泉农村经济而言,茶叶产业是任何产业无法替代的。

(二)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

在温泉26433.5亩茶园中,有11000多亩茶园因管理不善,产量、质量较差,茶园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之茶农对鲜叶的采摘质量不高,导致部分茶园单产低,综合效益相对较低。

(三)投入不足,管理滞后,“温泉茶”品牌效应不高

外地茶叶流入我乡掺充温泉茶出售的情况突出,管理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措施不到位,有面积规模而没有规模效益,发展层次较低,制茶企业多而小,品牌多而杂,茶叶资源没有得到较好整合。

(四)观念落后,外资引进困难,牵动力不强

部分干部群众的观念落后,存在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思想,投资环境还不够理想,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商对茶叶产业的投资开发。产品结构不合理,还有大量低档次的晒青毛茶,群众发展茶叶的效益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三、加快温泉乡茶叶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抓好种植加工,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

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使茶叶进一步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新植茶园建设,对新植的茶园按生态、无公害的技术要求进行发展。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实施整合改造。五是努力推进茶叶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基础好、规模大的加工企业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六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查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开发。

(二)弘扬茶文化,促进茶叶贸易

温泉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要充分挖掘我乡茶历史、文化遗存,向外推介我乡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温泉茶文化底蕴和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茶叶销售,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三要继续发挥茶叶协会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全乡茶叶交易市场。

(三)建设高优园林化示范样板,带动温泉茶叶深入发展

2008年,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在“云保线”习谦桥至大桥洼子段的公路两侧常耕地内(涉及温泉村湾塘、红土、里睦、山田、王家寨、中寨、五石美、徐家寨、赵家寨、陈家寨、杨家寨、街子、澡塘、大领岗、西山、何家寨等村民小组)建设1500以上的高优生态园林化样板茶园,在提高温泉茶叶对外知名度的同时,打造昌宁县南大门的优势,叫响名符其实的“茶乡温泉”,带动温泉茶叶产业深入发展。

(四)打造“温泉茶叶”品牌,扩大温泉茶叶市场影响力

一是整合温泉乡茶叶品牌。对温泉乡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温泉乡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温泉乡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

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温泉乡茶叶销售。通过开展温泉乡古茶树资源保护、温泉乡茶文化挖掘与温泉乡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温泉乡茶叶,促进温泉乡茶业发展。

至2009年,全乡共有茶园面积26433.5亩,投采面积25388.5亩:其中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仅10000多亩,常规、低产茶园近20000亩。

第二篇: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力促生态示范县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力促生态示范县建设为确保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任务目标的顺利实施,入春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县实际,以绿色通道、农田林网、苗木花卉、经济林、丰产林、村镇绿化林业六大工程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责任,广泛宣传,强化措施,集中精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林业生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绿色通道省道枣曹线25.6 公里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经济林基地完成3800亩;速生丰产林完成用材林7400亩;纸浆林4000亩;种苗花卉基地落实面积3700亩;农田林网新建4万亩,完善6万亩;林权制度改革有了较大进展,已发放林权证8000余份。总结前段时间的活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行政推动力度大。春季过后,县委、县政府就把林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县成立了春季林业生产指挥部,主要领导任指挥,县各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指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了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订了林业生产规划,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路段、地块,责任落实到机关干部、村干部,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局面。全县上下全党动员、全民参战,掀起了植树造林的新高潮。

(二)活化机制,推动了工程项目的落实。在工程项目建设上,我们坚持“政府得绿,群众得利,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对全县已绿化和未绿化的林地、沟路渠、河堤和规划造林地段落实承包,签订了承包合同,发放了林权证书,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兴隆乡对新铺的4条共16公里的乡村公路,以100米为一个单位落实承包,签订合同,发放林权证,调动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全乡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目前,乡村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已完成38公里。

(三)宣传发动广泛,舆论氛围浓厚。入春以来,县委、县政府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县电视台把林业生产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采取林业新闻、专题报导、林业技术讲座等形式,宣传林业进度和林业先进典型,对全县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县妇联组织全县妇女在肖云镇东鱼河堤开展了“三八绿色工程”;团县委、县教委、县林业局联合在鸡黍镇开展了“青春、绿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意识,带动了全县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四)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好。肖云镇在丰产林建设上大力推广了林药间作,在速生杨下种植白芍,以短养长,提高了亩产效益。司马镇以高标准建设万亩农田林网为总抓手,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了30多人的专业队,吃住在工地,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的标准进行挖沟铺路,打点定线,所植苗木均选用二年生4米以上大苗,确保了造林质量。在造林过程中,县林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深入村庄、道路、河堤、地块,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坚持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要求,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检查评比。坚持“三大一实”的造林方法,严把栽植技术关,较好地保证了栽植质量。

(五)强化管理,确保了造林质量。建立健全了管护队伍,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1300余人,并明确责任,落实奖惩措施。继续实行了属地化管理,各乡镇派出所负责查处本乡镇的毁林案件,并与农户签订了管护合同,对毁林者严厉进行处罚。3月17日,我县林业公安科与化雨乡派出所联合查破了化雨乡耿楼村村民耿登山故意毁坏河堤树木案,对其做出了治安拘留13日的处罚,并及时在电视上公开曝光,有力地震慑了毁坏树木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了植树造林的成果。我县林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措施,全力打好农田林网攻坚战,加快苗木花卉基地、经济林基地和丰产林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完成各项林业生产任务,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林业局

第三篇:生态茶园项目建设书

巴南区双河口镇 太坪村生态茶园建设

项目建设地点:巴南区双河口镇太坪村项目建设时间:二○二年四月九日

项 目 建 议 书

一、项目背景 1.自然条件

双河口镇太坪村位于巴南区东北部,属三峡移民村和麻柳沿江开发区范畴村。地处北纬29°09′与29°47′,东经106°20′与107°00′之间,属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市区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东与巴南麻柳嘴镇、长寿江南镇比邻,南与涪陵区新妙镇相连,西与木洞镇为邻,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东西宽2.9km,南北长2.3km,总幅员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下辖6个合作社,耕地面积3187亩,其中农田面积1850亩,土地面积1337亩,林地面积1500亩。平均海拔约5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均日照1134.0小时,高低海拔175—650米,平均气温摄氏18.6度。

项目拟建设在太坪村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两个合作社森林覆盖率高达60%,绿化率达96%。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平均气温18.6度,年降水量1100mm,相对湿度80-95%,无霜期308天,土壤PH值5.5,有机质含量高。云雾多,湿度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工业等污染始种植优质茶叶的理想生态环境。

2.基础条件

太坪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南涪路横穿该村,正在修建的沿江高速公路在该村有一个出口,十二五期间拟修建的涪陵至机场的快速干道也将横穿该村,并规划有1个出口在该村。据重庆市27公里,据长寿14公里,据涪陵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该村还修建有农村公路、人行便道等10余公里,基本达到集中三户以上通人行便道,集中10户以上通公路的标准。在供电方面,双河口有35KV变电站一座,可覆盖全镇的基本用电。在通信上,无线、有线和宽带网络覆盖全村。

3.政策条件

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种植生态茶叶也符合三峡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同时在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兴建生态茶园也符合双河口镇现代工贸旅游生态镇的打造要求,更符合巴南区的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1.项目是适应市场要求,壮大茶叶茶叶的需要 茶叶系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我国每年出口茶叶20多万吨,创汇4亿多美元。全国茶叶消费约40多万吨,消费量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茶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效保健成分被人民共识,各种茶饮料、茶食品应运而生。茶叶已被公认为现代最佳保健饮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项目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双河口镇产茶历史悠久,我镇生产的茶叶曾是明朝贡茶,有600多年历史。但由于缺乏开发资金,优质良种茶叶栽培面积小,茶叶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差,村民管理较为懒散,茶叶产出较低。另一方面,茶叶加工落后,设备、工艺较低,产业组织程度低,制约了当地茶叶产业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太坪村得资源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茶叶产业,同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我镇迫切需要新建生产茶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二)有利条件

1.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得力

早在2005年,区农委(原重庆市巴南区农牧渔业局)出台的《巴南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提出,要培育壮大了花椒、花卉、茶叶、干果四大产业,同时区旅游局也出台了《巴南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打造茶文化旅游产业。

为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茶叶产业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恢复,改建原有的茶园,茶叶产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镇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2.综合环境好,项目实施优势明显

从自然环境上看,项目建设地属亚热带东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6ºC,年降充沛,土壤富硒而有机质含量丰富,根据历年种茶实践来看,适合多种茶树苗木生长。

从政策环境上看,双河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以此作为全镇农业产业调整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加大茶叶等产业支持。

3.市场前景广阔

从市场需求来看,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以其保健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二十一世纪,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的消费量将会迅猛增长,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可为茶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给予。从双河口地域优势来看,区位优势明显,借着区委、区政府努力推进“巴南银针”等茶系列品牌打造政策,急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茶叶产业发展。

(三)必要性

1.有利于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

双河口拥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仅千秋磅、姜家嘴社现有茶园面积500余亩。目前,千秋磅社、姜家嘴社多处荒地、山地空缺,无人开发。如果建设生态茶园,可借原有的茶园扩大规模,充分利用闲置的荒地、山地,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若该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更多的附加产业发展如茶文化观光旅游等,这对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第三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双河口为农业大镇,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主体为传统农业,主要农产品为粮食作物,经营方式粗放,经济结构老化单一,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双河口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茶叶生长的良好条件,长期以来,茶叶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茶叶产业发展滞后。而茶叶产业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调整,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3.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需要

双河口镇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镇,生态屏障建设是后续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生态茶园,可以很好的将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调整完美结合,暨增加了群众收入,又保护了生态。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开发有机产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是农业生产朝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发生态茶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新建生态茶叶基地2500亩; 2.改建原茶园500亩; 3.引进茶叶加工坊1个。

四、资金概算

(一)新建有机茶叶基地2500亩,拟投资950万元 1.茶苗。每亩补助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株×0.3元/株=1500元,合计450万元;

2.开垦,种植费。300元/亩,合计75万元; 3.有机肥等。400元/亩,合计100万元;

4.茶园区水池等建设,按照50亩/个,每个5万元标准,共计250万元;

5.管理费,三年每亩约300元,共计75万元;

(二)改建有机茶基地500亩,拟投资130万元 1.茶苗,每亩补栽3000株,共计45万元; 2.开垦,种植费。共计15万元; 3.有机肥等,共计20万元; 4.水池等基础设施,共计50万元。

(三)茶叶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200万元 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200万元

(四)叶加工设备引进70万元;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500万元,拟申请三峡后续项目补助资金85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正式投产后亩年产名优茶鲜叶60公斤,可加工名优茶20公斤;产普通茶鲜叶100公斤,可加工大众茶25公斤;名优茶按150元/公斤计算,大众茶按20元/公斤计算;亩茶叶产值可达3500元,3000亩有机茶园年产值可达1050万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000余人再就业,带动当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又可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并能依托丰富的茶园基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双河口镇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三)风险评价

本项目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对于产值、价格、投资额、工期、经营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均不敏感,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九、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本项目建设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高。

(二)建议:恳请上级将本项目建设立项,列入三峡后续建设项目,并解决建设资金850万元。

第四篇: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同志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村,实现“三农”新跨越的战略部署要求,后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全面小康村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区委、区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我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借此机会,我就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有关情况作几点介绍。

一、全面小康村建设的内涵和具体标准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什么是全面小康村?它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我们大家必须理解掌握。

1、全面小康村的内涵是指村强民富(集体经济更有实力,农民生活更加殷实,家庭住房更加宽敞)、村容整洁(道路更化,村庄绿化,水源净化,庭园美化)、村务民主(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产村民管)、村风文明(邻里和睦,敬老爱幼,崇尚科学,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小康村”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村强民富”。不仅要求农民群众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高,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而且还要求村级集体要有足够多的可支配收入,以发展村级社会事业之需。二是“村容整洁”。要求对农村环境进行

综合治理,空气鲜、河道清、庭园美,还要做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更加协调,“全面小康村”之路应当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三是“村务民主”。村民自治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做到村里的干部村民选、村里的大事村民议、村里的财产村民管。四是“村风文明”。要求广大村民做到邻里和睦、敬老爱幼、崇尚科学,社会和谐安定,村风纯朴。

2、“全面小康村”具体指标。“全面小康村”具体标准包括六个方面、19项指标:第一个方面——经济发展,包括3项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基本达到1000美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00元,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第二个方面——社会发展,包括4项指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贫困人口控制在2以内,低保农户应保率100,计划生育率达100。第三方面——

人口素质,包括3项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75岁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两生”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率超过90。第四个方面——生活质量,包括3项指标: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超过90,农户享有卫生厕所超过75,农户室外道路硬质化比重超过80。第五个方面——民主法制,包括3项指标:农民对村务公开、村组织建设和社会安定满意度均超过90。第六个方面——资源环境,包括3项指标:村森林覆盖率超过25,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率100,河道(水塘、水库)疏浚清洁合格率超过90。

二、我区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情况

建设“全面小康村”必须坚持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分层展开、分批达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区村村达标,其中今年5个村达标,明年5个村达标,后年8个村达标。被确定为今年首批达标的村有堡城村、黄金村、平山村、朱塘村、司徒村,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这5个村能够依据自身实际开展各项创

建活动,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各全面小康先行村结合本村产业优势,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把抓好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解决产业板块不够大、经济总量不够高、特色不够特的问题,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堡城村利用原汽配厂的厂房,引进大小项目9个,引资1800万元,集体增收近125万元;黄金村引进了6个项目已全面投产,这些项目的引进,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了集体、农民双增收。二是加大实事建设投入,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上半年5个全面小康村在农村道路、改水、改厕等实事建设上舍得投入,5个村累计投入60多万元,兴建和改建了公里水泥石子路,投入55万元改水320户,使自来水卫生普及率达100,兴建了50座垃圾房、300多只垃圾箱,村村明确专职保洁员。三是围绕全面小康村创建要求,着力解决一些农民群众迫切关心的

热点难点问题,各村认真调研分析村情,找出影响全面小康村创建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堡城村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万元对考上大学、大专的学生家庭进行奖励,全村18个家庭受到不同档次的奖励;平山村对大部分劳动力进行了安置,就业率达99,对达到退休年龄无处领取退休金的老龄村民,统一发放每月150元的生活费,村还对所有村民每年发放定额补贴;朱塘村投资400多万元兴建为民服务中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第五篇:7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亮点7

加快城镇化进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乌恰乡党委、政府把统筹乡村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发展乡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乡村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乡情,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乌恰乡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乡,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为了有效的推动全乡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乌恰乡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乡情,确立了“兴林强农、生态旅游、产业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百姓”的发展思路,突出小城镇建设拉动的主导地位,强化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对乡政府周围三个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同时,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的乌恰特色基调。

二、产业支撑,特色带动

乌恰乡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在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是加大精品园建设力度,2012年已经完成1万亩的精品杏园建设,力争三年内完成全乡4万亩精品杏园建设任务。二是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乌恰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已修建大拱棚200余座。政府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找市场,改变以往

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力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三是调整畜牧业发展结构,在继续走“以小换大”发展路子的同时,挖掘市场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的家禽养殖业,发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大力发展养殖专业村。四是努力提升劳务经济,通过大规模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达到出去一人富裕一户的目标。五是结合各村的特点,不断挖掘内在潜力,以专业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业制作为牵引,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目前,50%的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1村的养殖专业村、9村的杏产品加工专业村、15村的豌豆种植专业村、16村辣皮生产专业村、17村的小木勺等民族传统工艺品生产专业村、22村的芦苇编织专业村等。今后将进一步开发特色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农产品推介力度,引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发展以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同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精品杏园为主的生态旅游、特色手工艺旅游产品、绿色畜禽为主的民俗餐饮的“农家乐”旅游,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体现城镇化新风貌

乌恰乡把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天然地结合起来,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围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乌恰乡切实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一是道路亮化工程,在对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在道路两旁建人行道和花池,并装上了铁艺闸栏。二是抓好社会公用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商店、市场、文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布局合理而不凌乱,建筑集中而不分散。同时,购买了1000棵柳树和1000棵梧桐树,对道路进行了绿化,使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已经形成“一纵一横”的发展格局,现有街面商业用楼4座,各类商业店铺

达400多间、900多平方米。三是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城镇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四是结合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发展庭院经济1100户,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逐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五是利用独特的色买提杏优势资源,举办“杏花节”、“赛杏会”等活动大力宣传乌恰,打造“绿色乌恰、人文乌恰”,在提升乌恰乡的知名度的同时使全乡人民逐步树立起了“乌恰镇”意识。积极开展“文明乡”、“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农民确立现代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沼气池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力争三年内创建自治区级“文明乡镇”和地县级文明村。

四、富民安居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推进试点工程工作

2012年我乡计划修建安居富民850户,按照原址重建,集中连片、沿路规划的原则,坚持“三高四不落后七配套”的要求,向群众发放“建房明白卡”和“公示牌”。认真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试点带动、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和“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的标准抓好试点工作。户均住房面积按照不低于5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每户补助1万元,对口援建省市每户补助1万元,自治区4400元,全乡合计:2079万元;其余资金由农民申请银行贴息贷款和自筹。把能够整合使用的各类专项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全力做好服务。力求做到“四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四个不落后”(住房面积不落后、功能不落后、质量不落后、产业不落后)、“七项功能齐全”(水、电、路、气、厨、厕、浴)。在庭院的布局上严格按照“三区”分离(住宅区、养殖区、种植区)的要求和配套“一池三改”(沼气、改厨、改厕、改圈)的标准,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切实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日常监督力度。乡党委政府利用建材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建房户到建材市场、砖厂购买建筑材料,搞好备料。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综合协调部门的作用,认真总结2011年至2012年集中连片建房成功案例8村、9、12村、22、23村等好的经验做法即:协调村民置换土地,对建房工作组织村民召开统一工程招标,让群众全程参与施工和门窗建材采购等事项,最终选择了价格低廉、工程质量精、口碑好的工程队施工。目前全乡富民安居工程建设集中连片分别在8个村217户,原建分散户728户,组织培训建房户和泥瓦匠275次,补助资金1100万元已到位,开工动工945户、主体完工233户,竣工712户,竣工率达到75%,目前23村37户集中连片式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已全部竣工,并于8月上旬完成入住仪式。

今后我乡将大力弘扬“包孜洪”精神,将此作为乌恰人民建设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链接、延伸、辐射小城镇功能,带动农业产业化,为乌恰乡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加快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步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步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城乡......

    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力促生态示范县建设[5篇模版]

    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力促生态示范县建设为确保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任务目标的顺利实施,入春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

    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力促生态示范县建设5则范文

    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力促生态示范县建设为确保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任务目标的顺利实施,入春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

    国家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示范区

    国家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1996年,普洱市时木茶厂的茶叶科技人员肖时英(研究员)和张木兰(高级农艺师)在垦建新茶园时,针对现在普遍存在的云南大叶种茶树进行平行修剪形成......

    创新社区工作思路 加快社区建设步伐

    创新社区工作思路 加快社区建设步伐 努力构建一流和谐宜居社区 中共太原市杏花岭区委书记 魏民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区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盖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

    为加快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

    为加快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台州实际,特制订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