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精选)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高邮教委在我校举办的年青教师优秀课竞赛活动,听了10多位年青教师的公开课,感触很大,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还有的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我觉得这首先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而有些老师就很好,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老师讲的很少,主要是学生在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教材,大纲的无法定论,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不得法,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那么,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出的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基础层次不齐,任务的完成差异性很大,好的学生感觉完成任务后“吃不饱”,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很好而信息技术基础却很差,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无法完成;
2、学生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上缺乏主动性,高中学生在课堂教上不愿和老师配合,更不愿意和同学之间交流;
3、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有些学生容易偏离主题,教师需要如何把握“引导”的恰当程度问题。
4、当课堂教学依赖于学生的进程,部分学生因前面技能的没有掌握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个“旧技术”对“新技术”造成的瓶颈问题?
5、如何更有效地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6、部分学生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却不热忠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7、信息技术不是主课,学不学好不会影响升学问题观念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有少数学生还指望学生代考,老师帮忙等等。
以上所述问题处理得好,对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若处理得不好,将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熟悉学情,明确目标: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出现了“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学习EXCEL排序及建图表这一节课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力争让学生在原有的excel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从另一个高度学会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恰当得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挖掘出新的信息,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借鉴;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将表格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图表信息;难点是如何将EXCEL数据转换成图表。这时我们就会碰到学生会排序,但是排序后创建图表总是不正确。所以,我们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就考虑到这一点。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排序,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在班级里脱颖而出的成果,充满自豪,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2、了解基础,提高效率: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开展起来教师就胸有成竹,能够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二)创设学情境,提高效率: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了好的“电子报”、“床头画”,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这样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进教法、提高效率:
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教无定法,学法更加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熟悉的讲授法、演示法都可以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
2、合理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3、少讲多练。计算机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学生自己操作10分钟。所以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4、边讲边练
这种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新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做练习;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加强师生互动和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5、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建立一个功能强大集教学指导、作品发布、教学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栏目可以设置为:锦囊妙计、星级任务、教学指导、作品发表、资源素材、学习体会等。例如:“制作PPT”这一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在各个栏目放置相应的内容,如教学要求、学法指导、教学演示,以及学生的作品与体会等。网络学习的平台可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自学。使用网络平台,学生能自如的下载学习资源、开展网上交流、接受在线指导、发表学生作品„„总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学习兴致高涨。教学平台的建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课堂以外,在空间上延伸到了家庭,学习内容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增进了交流。总之,网络教学平台的创设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当前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五)加强课堂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星期为一至二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尽量不要把一些随堂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
2、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却只喜欢玩游戏、玩Q Q,而不热忠于学习。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了兴趣,或者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1)学生机安装还原卡并采用自动还原的方式;(2)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3)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4)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玩游戏,但前提是先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质量报告;留学逆差;高教座谈会;学科评估;直属大学 2016年04月,将深深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本月,高等教育方面的大事有:第一,多位政治局常委深入高校调研,预示着中国高水平大学将提速。第二,李克强召开会议,决定在我国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各重点建设一所大学,这或许是教育部直属大学的最后一次扩编。第三,第四次学科评估启动,中国认定的A刊产生,学科评价的中国标准引人关注。第四,本月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其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出台《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第五,广东、海南启动高校学费涨价。第六,交通大学迎来建120周年,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5周年。本月高等教育那人为天津大学原校长吴咏诗;那大学为上海交通大学;那事为政治局常委密集视察高校;那政策为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
“那人”:【天津大学原校长吴咏诗】
2016年4月23日,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开拓者、领航者、天津大学原校长吴咏诗走完了他89年的生命之旅。吴咏诗1927年12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5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后留校任教。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天津大学,1986年至1993年期间担任天大校长。1986年,他提出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的办学方针,后来又加上“国际化”,这12字方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重点高校都受到了影响。“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一时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追求“世界一流”的标杆。
“那大学”:【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经过了120年的风雨洗礼,却蜕变衍生出五所顶尖大学,其中两所顶尖985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顶尖211名校(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和一所台湾顶尖名校(新竹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和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得以建立。1909年,清末又在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同为交大之源。1895年,洋务官员盛宣怀(时任铁路公司督办,中国实业之父)在天津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又到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同年,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于1896年创办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为此后的发展为后来的交通大学奠定了基础。
今年,两岸五所交通大学首度同庆,并于8日共同发布《交通大学赋》。此外,由五校共同打造的“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邮票8日由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邮票面值1.2元人民币,是12个为纪念120周年校庆所举办的共同项目之一。五所大学具体校庆日期不尽相同。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校庆活动8日举办,台湾新竹交大校庆活动则于9日举行。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的校庆日分别为5月15日和9月10日。在5所交通大学迎来120周年华诞之际,将合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交通大学文化”。5所交通大学还将陆续开展学分互认,学生联合培养等后续合作。
“那事”:【政治局常委密集视察高校】
全国两会后,政治局常委们密集赴各地视察。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多月以来,清华、北大、中科大、西安交大、长安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国防大学等先后迎来常委们的足迹。3月23日,习近平视察国防大学;4月26日,习近平在中科大考察;4月15日,李克强在清华、北大考察;4月25日,李克强在四川大学考察;4月23日,刘云山在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考察;4月1日,张高丽在中南大学考察。常委视察高校,除了看望师生和学校建设、发展情况,常委们视察高校时,关注点也各有侧重。创新、就业、文化、党建、高校改革等话题是常委们考察的重点。
不仅总书记、总理谈及高校改革,2015年11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围绕“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建言献策。在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也谈及高校的转型发展。但具体怎么改,是否有顶层设计?
“那事”:【院为实体】
学院强,则大学强。建设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院作基础。中国大学改革的起点是学院,中国大学未开发的生命之源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院为实体”的综合预算管理和权力下放,让学校成为一列发展动力十足的“动车组”。这是我看到最为份量的、最深入、最有生命的一个大学的学院制改革方案。
“那政策”:【高校对外开放】
本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通过完善“选、派、管、回、用”工作机制,规范留学服务市场,完善全链条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准入制度,改革审批制度,开展评估认证,强化退出机制;通过支持高等学校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通过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聚集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爱国能量;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完善金砖国家教育合作机制,拓展有关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空间,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其它的要闻题目摘录如下: 本月中央领导及教育部新策:
习近平致信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习近平考察中科大: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指出要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李克强在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李克强总理考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李克强嘱北大本科生改论文选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李克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发展。14无部属高校省份将各重点支持建一所高校。袁贵仁:推进教育现代化 提升全民教育水平。国务院批准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教育部公布部门预算预算单位包括75所高校。中国正式启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6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启动。科技部中宣部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中科院连续四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章制度体系基本建成。中国将办生命科学大会 13名诺奖得主参加。教育部:拟对高校学术不端严重者开除或解聘。教育部要求高校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教育部将与首批七省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十余省公布高考改革方案,高考不分文理科、录取批次合并为共同点。科技部:再建一批国家自创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南》出版发行出。我国火炬创新园区落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5报告发布。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开幕。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启动。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33个学科进展研究报告。中科院设立5亿专项资金,促重点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中国是唯一完全掌握微堆研究建造技术的国家。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同比增长12%。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启动。
本月新颁法律法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创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教育出台《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150项具体措施促进中西部教育发展。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EMBA2017年起开始全国统考。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见》,为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划“红线”。教育部发布《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不得单纯将论文数量作为考核的刚性指标。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的通知》,高校可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岗位。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展科研管理中权力寻租治理工作。《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直属高校开展科研管理中权力寻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直属高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若干事项的通知》发布。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整治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
本月教育厅新闻:
浙江:计划到2020年建成10所左右国际化特色高校。广东:“人头费”可占项目经费40%到60%。粤高校学费听证两套方案:涨801、1216元。海南听证公办大学涨学费 办学水平能否相应提升。浙江:独立学院将获单独“户口” 享同等财政补助。上海市首批高校创业指导站成立。山东省财政每年支持5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山东:2020年前,所有普通本科将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陕西高等教育启动大数据服务高校信息化建设引关注。山东:定期发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四川: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取酬。重庆出中国最牛科研新政:不用编预算,人头费60%。海南省启动特色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甘肃:将在省属高校试行财务总监派出制度。新疆在高校探索建立二级学院纪委。
本月大学动态:
120周年校庆,两岸五所交通大学首度同庆。“2016世界一流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主要观点:上海交大校长张杰率先亮出观点:“研究型大学”要实现自身的再一次变革,就要转型成为极具创新活力与创新资源整合力的“创新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大学还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南京大学陈骏:探索了“5+4+3”模式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能消除校园和实业之间的壁垒,打出自己的品牌;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秘书长Kurt Deketelaere:大学不能只看创新的经济产出,更要重视是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及对国际产生的影响;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并非所有创新都是正面的,那么,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是每一个人要考虑的。两岸5所交通大学共创文化发展基金。上海交大:推进院为实体综合预算改革促学校发展。西安交大发布21世纪自科社科24项重大问题。西安交大与企业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北大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再发力:设荣誉学士学位,学部内自由转专业。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校长致辞。发改委保监会等发起成立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搜狗捐清华1.8亿打造“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清华大学联手社会资本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清华大学建成世界首个幸福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清华大学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正式启动科研体制改革。清华大学高招政策干货:新雅书院首次招生。清华大学:开设创新创业辅修专业。英诺-泰有100万美元支持清华全球创新人才培养。“大学·创新·中美关系”2016复旦发展论坛举行。浙江大学:让宿舍成为温暖的“家”。浙江大学与法国三所大学合作共建工程师学院(浙江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正式成立。全国21所涉海高校海洋课程联盟成立。南京大学与两所以色列高校签署合作共建“中以犹太研究院”协议。南京大学成立“互联网+”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喊校友评教毕业5年内均可给好评差评。山东大学:全面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西工大联手西咸新区打造国内最大无人机基地。北外与诺大成立国际研究生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加入全球学术无线网络。两千余名港生免试就读内地高校综合大学受欢迎。武汉理工大学:4项专利1元“转”给学生公司。
本月媒体和名家言论:
人民日报:学位授权点被“亮牌”将成常态。人民日报:引才用才,得有国际竞争力。人民日报:怎样当好大学校长。光明日报:防“近亲繁殖”更要反“学术特权”。中国教育报:2030新愿景--建成职教发达大国。中国教育报:大学是时候研制个性化招生方案了。中国青年报:大学学分制改革为何陷入困境。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对待教育少一些干预,多一点爱护、敬畏。华中科大校长丁烈云:大学要做社会发展引领者。伦敦国王学院校长:忽视在线教育非常危险。英国国家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发展部主任西蒙·布朗:32学时只是创业教育的第一步。中科院院士胡海岩:当今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比上西南联大办学水平。
本月职业与继续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召开工作会。清华大学成立终身学习实验室。广东职业教育有了现代标准体系。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高职专业708个,专业点50512个。2016年新设239个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点。百度教育发布《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2017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2805亿人民币。浙江旅游职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国际人才职业发展研究院成立。全国百所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大会在河北邢台举行。
本月港澳台及国际高教要闻
2015年675名外籍人员来华做博士后。美政府办假大学钓鱼执法数百中国学生或被遣返。斯坦福重金全球招揽顶尖学生,每年100名学生。康奈尔大学调整奖学金政策。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中国顾问理事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错发5000多份录取通知。美高校发布增材制造材料路线图。托福官方慕课正式开放注册。美国研究院论文显示:慕课教学质量仍待提高。2016欧洲科研基础设施战略论坛路线图发布。欧盟敦促到2020年免费获取所有科学论文。德国继续打造名牌大学。英美留学领先地位受挑战,领先地位将可能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取代。《2016英国慕课报告》发布,调查显示英国慕课新课程数量增长减缓。中法千人实习生计划启动。佛罗里达大学推出师资培训平台,帮助受训新老师在虚拟环境中克服教学恐惧。新西兰出台新国际教育机构行为准则。近500所境内外高校将以新媒体方式打造创业孵化、展示平台。台湾博硕士失业率升至近三年新高。
本月河南高教新闻
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第一届峰会举办 华水成为合作典范。河南大学与北京大学共建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洛阳师院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河南科技大学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教育数字博物馆河南省项目成果顺利通过评审验收。武书连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郑大
37、河大68,河师大、河科大、河理工大、河农大进入200名。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举行。今年起自学考试将采集考生笔迹信息。河南省教育厅成立河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河南9高校开招千名师范生 签订协议免费上学。
但综合讲来,本月以下五个词汇作为五月高等教育关键词:质量报告;留学逆差;高教座谈会;学科评估;直属大学。
质量报告:教育部发布首份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
4日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介绍“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有关情况。
系列质量报告由四本报告组成,即1本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分别是《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
四本质量报告的内容,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高等教育“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四大主要任务,即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大标准维度,力图全面回答、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大视角,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以“两突出”(突出学校办学定位的地方性、突出人才培养类型的应用型)为标准,全面客观深度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过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人才培养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基础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在学总规模364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
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井喷式增长,各级各类高校面貌焕然一新。与2003年相比,2013年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倍。从2010年到2014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2倍多,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总体上看,全国高校的学生院校满意度分值为4.09(5分制)。579所普通高校的抽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总体认可,高校学生评教的“优占比”达7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表示认可,对院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系列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跃升世界中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系列质量报告同时指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问题依然不少。主要表现为“四不够、一不高”。即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等问题。评论与谏言:
系列质量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评价,它积极回应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战略部署;积极回应了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主题。研制发布系列质量报告的目的和意图,就是“存史、资政、预警、导研”。但客观上也可以发现,这份评价具有很强的官方性,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比较、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比较,缺乏更为系统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是自说自话。特别是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价尚不太符合实际,对一般地方大学指导性也略显不足。
留学逆差: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与来华留学人数比较 教育部近日分别公布了《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和《2015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两类数字比较,还是看出不少教育背后的较量。教育的竞争是最为主要的国家竞争,它是人才的竞争,它是面向未来的竞争,它是文化的竞争。
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分别为240,154、66,746、49,792、34,934、6,009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
2015年来华留学生规模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接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比2014年的775个增加36个;2015年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84,799人,比2014年的164,394人增加20,405人,同比增长12.41%,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速的态势;2015年学历生人数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46.47%,其中研究生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13.47%,两项比例均较2014年有所上升,学历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与2014年的203个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国格局稳中有变,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法国;2015年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持续扩大,统计显示,2015年有来自182个国家的40,600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占来华生总数的10.21%,比2014年的36,943人增加3,657人,增幅为9.9%。学历生比例为89.38%,比2014年增加1.38%;研究生比例为68.01%,比2014年增加5.01%。
2015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显示:2015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59万人,单位公派1.60万人,自费留学48.18万人。201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1万人,单位公派1.42万人,自费留学37.38万人。2015与2014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6.39万人,增长了13.9%;留学回国人数增加4.43万人,增长了12.1%。随着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的增长,两者之间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出国/回国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了2015年的1.28:1。
根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美国2010年起派遣10万名学生来华留学的“十万强”计划已实现。目前,中国每年有20余万学生赴美留学,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的主要生源国。
两组数字有巨大的教育逆差:总人数逆差,出国人数高于留学人数12.61万人;出国人员呈现年龄小、追求学历、甚至移民之倾向,而来华留学呈现年龄大、追求语言之特征;出国人员以自费出国为主,而来学留学特别是学历留学则大多有奖学金。评论与谏言: 国与国之间最大逆差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这不仅是文化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留学人员学到的不仅是识,更是文化和价值观。当一国完全依靠出国人员时,这个国家也很可能被文化殖民化。
高教座谈会: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53所在京的部属、市属、民办高校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主要负责人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就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发了言。李克强作了重要讲话。第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第二,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技创新。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注重推动教育公平,继续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实行倾斜,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能够受到良好教育,在平等竞争中拥有上升通道、释放创造潜能。第三,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国家确定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鼓励公办民办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分类发展。第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结合高校特点,简除烦苛,给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凡高校能够依法自主管理的,相关行政审批权该下放的下放,要抓紧修改或废止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合理束缚。第五,建设高水平大学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学、科研人员包括兼任行政职务的专家教授,实行符合智力劳动特点和规律的政策,不能简单套用针对行政人员的规定和经费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要求,给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更好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部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考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五方面要求。一是切实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二是着力建设创新型高校。三是积极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四是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五是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评论与谏言:
在中国影响高校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政府,特别是政府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本月,政治局常委深入高校调研,预示着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这些政策将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学科评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正式启动
本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印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邀请全国学位授予单位参加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全国学科评估工作于2002年。第一轮评估于2002-2004年分3次进行(每次评估部分学科),共有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申请参评。第二轮评估于2006-2008年分2次进行,共有331个单位的2369个学科申请参评。第三轮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中进行(不含军事学门类),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比第二轮增长79%。本次启动的是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相信有更多的单位和学科参与评估。
第四轮评估有以下变化:第一,大类拓展: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分别设置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由第三轮时的7类拓展到9类。第二,分类评估:第三轮评估的指标设置突出“质量、成效、特色”的原则。第四轮评估的指标设置在保持“质量、成效、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分类”原则,将第三轮评估的一张表指标扩展成为九张表指标。分别针对人文(哲学、文学、历史学门类)、社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门类)、理工门类(不含统计学学科)、农学门类、医学门类、管理学门类(含统计学学科)、艺术学门类、体育学学科、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学科)设计了9类指标体系。第三,指标优化:从第三轮评估的二级指标体系变为三级指标体系。第一级指标有四个,分别是:“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第二级指标则依学科门类不同而不同,大致在11个左右。其中“生师比”被淡化,在第四轮评估指标体系中并未出现。第三级有24项指标,各类学科均使用到的第三级指标项共9项,分别为学位论文质量、授予学位数、优秀毕业生、学术论文质量、出版教材、科研获奖、科研项目(含人均)、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学科声誉。第四,质量优先:首创“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三维度评价模式。首次引入在校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方法,更加关注学生在学质量和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优化。第五,中国A刊:科学研究水平评价中完善学术论文评价。改进“ESI高被引论文”,打造“中国版ESI高被引论文”品牌。将“ESI学科分类”与“中国学科目录”相对应;将ESI的前1%统计范围扩展到前3%。为学术论文质量的定量评价注入中国元素。在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等学科采用“A类期刊”指标,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评论与谏言:
学科评价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用中国标准评价学科,而不是直接依靠ESI评价学科,体现着中国学科评价的理论自信、实践自信。相信随着这项评价的常规化,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就有了自己的路线、转变、轨迹和模式。中国A刊影响巨大。
直属大学:我国将对14个无部属高校省份重点支持建一所高校 4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补“短板”,在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扩大中西部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这对无教育部部属高校的省份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针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相对较弱的格局,国家对此颇为重视并扶持不断。本世纪初,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于此同时,教育部在2001年6月决定,在“ 十五” 期间,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重点建设西部地区14所高等学校。即: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大学(青海省)、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云南大学(云南省)、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大学(陕西省)、贵州大学(贵州省)、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延边大学(吉林省)。当时提出,“迅速地提高这14所高等学校整体水平和西部大学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这14所高校后来也均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其中的很多高校更是跻身最后一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的这14所高校只有4所未能进入211工程,不过这14所高校除了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和国家林业局共建外,其余的13所高校全部获得了教育部的共建。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1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是国家为支持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而研究制订的计划,实施周期为2012-2020年。该计划针对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整合政策资源,出台实施一系列工程(项目),重点加强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在中西部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与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计划将从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建设、人才培养、区域均衡等10个方面,力争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到2020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整个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最被人关注的则是被称为“小985工程”的“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即“一省一校”)和被称为“小211工程”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其中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率先启动,入选100所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专项资金支持是100亿,其中中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6∶4的比例安排;西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8∶2的比例安排。西藏自治区所需建设资金由中央专项资金安排。入围的高校基本是中西部各省的省属重点大学,其中的很多的大学也都进入到了省部共建的行列。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启动后,国家紧接着就启动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该工程计划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专项支持一所本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有区域优势的高水平大学。这14所高校是: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是60亿。进入到中西部14所的高校,基本都是各省的省属大学领头羊,其中12所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只有山西大学和河北大学例外。14所大学都获得了教育部的重点共建,其中个别大学还获得了其他部委的共建。
本次14所重点高校,实际上是教育将吸纳它们为教育部直属。对于国家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的14高校代表了各省的最强大学,这“两个14”将会高度一致。惟有的悬念是山西省的太原理工大学和河北省的河北工业大学,这两所省属211高校当时遗憾未能进入到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由此,河北大学、山西大学有被替换的可能,其余12所高校入选无疑。评论与谏言:
增加国家重点大学(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一直是中西部省份的一个最大期盼。对这些省份来讲,自身财力有限,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就不可能与重点大学相提并论。此次,由总理布置支持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重点建设14所高校,对14所高校来讲,将是一个福音。这14所大学或将会比照教育部直属大学的模式进入支持。可以改善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是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大尝试。
第三篇: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当前,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我市实现“三先”目标的要求,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的重要举措,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站在加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市的职业教育起步于八十年代初,现建有职业高级中学两所----市职教中心和**职中,均为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一所民办新世纪学校;另外还有广播电视大学、建筑学校、供销学校、卫校等四所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的部门学校。
市职教中心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9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8人,实习指导教师2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84人;校园占地14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家电多功能实验室、财会模拟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工艺美术室、家电实习操作车间、汽车维修操作间、钳工、焊接车间、烹饪操作间、缝纫车间等实验实习场所。现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修、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烹饪、电子电器、保安、焊接、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等十余个专业,共33个教学班,在校生1299人。其中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被评定为徐州市示范专业。
2004年该校毕业生有89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本科录取9人,专科录取72人,除此以外,其它350名毕业生全部安置就业,就业率100%。
**职中建于1982年,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3人;校园占地137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有OEH多媒体教学网络、闭路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电工拖动实验室、家电七合一实验室、高速缝纫机实习室、烹饪操作室等实训场所。学校现开设服装工艺、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电子电器、电子技术、烹饪、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共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580人。其中服装工艺、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定为**市示范专业。
2004年该校毕业共有130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本科录取11人,专科录取112人,剩余100名毕业生全部安排在上海、苏州等地就业。
**市新世纪学校作为一所开展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两年培养和输送出电子技术专业学生400余人,就业率达到100%。
目前,我市普通高中在校生约36000人,职业学校在校生仅3000余人,与上级要求的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人数比例大体相当差距很大,比例严重失调。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富民强市,争创“三先”,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化步伐逐渐加快,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增,而目前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数量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尽可能多的培养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才能不断满足我市工业化进程对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市作为人口大市,每年都要新增10000余名劳动力,这些人没有经过技能培训就走上社会,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差,制约了我市的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2、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我市现有的两所职业中学---市职教中心和**职中均为省合格职教中心,但两所学校在校生总数不足3000人,且硬件设施不足,设备简陋,师资薄弱,经费匮乏,难以担负我市经济发展对大批技术工人需求的重任,因此,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和转移剩余劳动力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是:紧紧抓住高中阶段生源进入高峰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职业学校的校园建设,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力争在“十五”期间,使我市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1、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重申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努力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我市的实际也要求合理划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范围,抓住高中阶段生源进入高峰期的有利时机,加大普教、职教统筹力度,积极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提高职、普比例,2005年,全面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要达到3000人左右,市职教中心和**职中要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中;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要达到4000人;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要达到5000人,职、普比大体相当,每校要建设2-3个省级重点专业,3-5个**市级示范专业。
2、积极推进示范专业建设。职业学校要根据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3-5个相对稳定、师资较强、设施齐全的专业作为学校的骨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对照教育部《关于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本校的示范专业建设方案,以专业建设的现代化带动职业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今年,市职教中心的焊接专业和车辐职中的服装专业要通过省级示范专业验收。针对国家启动紧缺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市职教中心积极创造条件,计划投入400万元创建板材加工技术培训基地,逐步形成木材加工的专业群,目前论证报告已经报到省教育厅。
3、强化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农村新增剩余劳动力10万人,致富带头人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到20%,城镇在职职工年培训率达到50%,下岗人员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
4、合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步推进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将在使现有的两所职中上规模上档次的基础上,选择**五中、**高中、**中学等三所普通高中设立职教专业班,把一些需要实验实习设施较少的专业如工艺美术、计算机等专业设在这些学校,普中班、职教班同时开设。同时在各镇办好一所职成教中心校,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规模。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每年至少选派20名教师参加省“四新”培训及到企业锻炼;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上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08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90%以上的专任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10%以上的专任教师要具有研究生学历,名师、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比例20%以上。
6、深化职业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行教师全员责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职务聘任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核定编制下的工资总额包干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人员能进能出,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盘活学校人力资源。
四、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加强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设置,保证毕业生适销对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讲、练同步,教、学结合。选择一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的需要,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实行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实践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3、抓好就业指导工作。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标尺,必须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建设和扩大就业网络,确保毕业生全部妥善安置就业,以畅通的“出口”拉动“入口”。
4、多渠道筹集资金,抓好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努力搞好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场地建设。要对所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高标准制定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方案,以满足和保证教学计划、大纲的全面实施。职业学校要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为受教育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供条件。
5、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联系的综合课程教育实验。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或业余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就业、升学准备和增强技能、更新知识等多种需要。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筹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职业教育拨款和成本分担机制,努力改变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职业高中收费低,学校规模小,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政府部门必须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职业学校课程教材开发、师资培训、骨干学校建设和扶持农村职业学校发展。应落实市政府规定的“农村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主要用于职业学校更新实验实习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人均0.25元提高到0.5元以上,由市政府筹措和统筹安排”。
认真执行国家对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办好实验实习基地、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实现产教结合,增强职业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政策提高收费标准。
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本着“你投入,我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资职业学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关于职中教师编制的有关规定配齐职中教师,在教师调配和大学生分配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学校予以扶持,并将每年从社会上择优招录一批专业、文化课教师,充实到两所职中,以解决师资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加大普教、职教统筹力度,严格执行普高死档线,控制普高规模,提高普、职比例。继续坚持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制度,今年春季中等职业学校共计划招生3120人,必须严格制定并落实相关措施,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对招生的指导工作,针对各职业学校的特点,错位设置专业,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办学思路。职业学校要拓宽办学思路,通过联合办学、股份合作等形式,上挂科研院所,横联大中型企业,积极展开合作,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层次,激发学校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4、依法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大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评估,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的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职业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努力把职业教育事业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培养合格人才,为富民强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推荐]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制度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创建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和谐校园为主要目标,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促进我校的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化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的良好形象,努力创建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和谐校园。
三、重点内容
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针对我校教育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㈠加强思想建设,切实增强现代教育管理意识和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切实增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结合实际,分析寻找面临的新机遇,以“拼、抢、赶、超”的精神
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是竞争意识。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要正视各种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积极参与,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是危机意识。树立“不进则是退,小进也是退”的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确立更高的目标,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四是创新意识。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在管理机制、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实施改革和创新,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加强制度和机制体系建设,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制度和机制建设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加强民主管理、深化实施“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工作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涵盖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进一步细化对各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流程管理,并建立详实的数据资料,以此作为奖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制度的严肃性,约束、引导教职工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由法制约束跨入到精神上自制、行动上自觉的新境界,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做到管理有制度,运行有秩序。
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于教师的发展。继续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巩固和深化“师德建设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教师以德立教、依法治教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师个体评价标准,完善实施教师职务职级制,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开展。积极创建教师发展的各种机制,搭建平台,让教师展示与交流。狠抓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
科研能力。狠抓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树立榜样与典型,形成队伍的核心力量。
㈣加强教学教研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要继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和推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发挥科研兴教作用。提高科研工作质量,注重课题过程研究,使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落实教学常规,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四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㈤加强学校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开展安全稳定工作检查。进一步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健全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学生管理。健全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力开展校容校貌集中整治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改进和完善校报校刊,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四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加强财务管理,建立教育收费公示制和财务监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依法办学意识,规范办学行为。杜绝乱办班、乱招生、乱收费、乱发资料的“四乱现象”发生。五是加强校务公开和信息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和新经验、新做
法、新成绩;积极推行公开公示制,对晋级晋职、考核奖惩、重大项目建设等,严格按照公开程序运作,自觉接受广大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从而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方法步骤
㈠学习发动阶段(2007年1月30日-3月31日)。
1、成立学校“教育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责任人。
2、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措施,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3、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区有关学校管理的各种规定办法等,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4、利用宣传栏、学习园地、校园网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㈡自查自纠阶段(4月1日-7月31日)。
1、各责任处室在深入研讨学习的基础上,立足工作实际,深入查找梳理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于4月中旬交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4月下旬撰写学校总的整改方案。
2、按照边查边改的原则,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
㈢整改提高阶段(8月1日-10月31日)。
1、各责任处室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逐项整改落实,突出解决学校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2、各责任处室针对自身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行的规章制度、工作秩序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等。进而修订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形成管理制度汇编。
3、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班级工作经验交流、听评课活动月活动、思想讨论、教育论坛、名优教师示范等,增强“教育管理年”活动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㈣总结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1、结合我校“教育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情况,各责任处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评估,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
2、各责任处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整理活动材料,迎接区教育局的检查和考核。
3、对在“教育管理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处室给予表彰和奖励,并推荐为上一级表彰和奖励的人选;对组织不得力、活动开展不积极的处室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教育管理年”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决定成立“教育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
河口一中“教育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宋卫忠
副组长:马永祥宋加月李清玲曹秀林
成员:李传山崔兴岭王新宝李若华黄汶民
崔利国张顺河何炳银裴泽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调度和检查考核等工作。李传山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分工、责任人见附件1。具体工作安排由分管领导及责任人另行细化到人。
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文件、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管理年”活动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决心。积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对“教育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并在校园网上开辟“教育管理年”专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五篇: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当前,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我市实现“三先”目标的要求,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的重要举措,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站在加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市的职业教育起步于八十年代初,现建有职业高级中学两所----市职教中心和××职中,均为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一所民办新世纪学校;另外还有广播电视大学、建筑学校、供销学校、卫校等四所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的部门学校。
市职教中心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9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8人,实习指导教师2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84人;校园占地14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家电多功能实验室、财会模拟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工艺美术室、家电实习操作车间、汽车维修操作间、钳工、焊接车间、烹饪操作间、缝纫车间等实验实习场所。现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修、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烹饪、电子电器、保安、焊接、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等十余个专业,共33个教学班,在校生1299人。其中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被评定为徐州市示范专业。
2004年该校毕业生有89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本科录取9人,专科录取72人,除此以外,其它350名毕业生全部安置就业,就业率100%。
××职中建于1982年,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3人;校园占地137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有oeh多媒体教学网络、闭路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电工拖动实验室、家电七合一实验室、高速缝纫机实习室、烹饪操作室等实训场所。学校现开设服装工艺、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电子电器、电子技术、烹饪、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共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580人。其中服装工艺、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定为××市示范专业。
2004年该校毕业共有130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本科录取11人,专科录取112人,剩余100名毕业生全部安排在上海、苏州等地就业。
××市新世纪学校作为一所开展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两年培养和输送出电子技术专业学生400余人,就业率达到100%。
目前,我市普通高中在校生约36000人,职业学校在校生仅3000余人,与上级要求的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人数比例大体相当差距很大,比例严重失调。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富民强市,争创“三先”,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化步伐逐渐加快,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增,而目前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数量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尽可能多的培养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才能不断满足我市工业化进程对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市作为人口大市,每年都要新增10000余名劳动力,这些人没有经过技能培训就走上社会,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差,制约了我市的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2、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我市现有的两所职业中学---市职教中心和××职中均为省合格职教中心,但两所学校在校生总数不足3000人,且硬件设施不足,设备简陋,师资薄弱,经费匮乏,难以担负我市经济发展对大批技术工人需求的重任,因此,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