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水稻提升总结
2011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 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来安县农业委员会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市农委关于做好2011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文件精神,坚持以推进“百亿粮仓”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强化推行“五统一”为工作重点,加速水稻品种调优步伐,加快高产配套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强力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1、稻谷产量进一步增长。今年我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继续安排在南部圩区的大英、水口、三城、汊河四乡镇及区内汪波荡、河西圩两个国营农场。实施面积20万亩。虽然在水稻生产中后期受到长期低温寡照、台风以及病虫害等多种灾害影响,但由于技术到位,措施有力,仍取得较好收成。据县科技局、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测产调查:项目区水稻平均亩产585公斤,比非项目区510公斤亩增75公斤,增产幅度为14.7%,比前三年全县平均单产479公斤,增长22.1%。其中县、乡镇主抓的5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85公斤。如县农委在水口镇渡口村建立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品种新两优6380和Y两优一号,经市农委专家组测产,平均亩产高达708公斤;汊河镇董青村3000 亩“两优0293”展示片平均亩产712公斤;大英镇五岔村2000亩“两优6326”示范片,平均亩产662公斤。
2、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县项目区确定选用的主导品种共有14个,比过去精减40多个。在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资金扶持下,县组织统一供种23.4万公斤,可栽插面积21多万亩,项目区主导品种实际种植面积比例达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种子多、乱、杂问题。项目区水稻品种优质率达100%。
3、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项目区全面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机械作业、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集成推广,技术入户率平均在9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水稻栽培水平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推行稻曲病和穗颈瘟统防统治,实施面积5万亩,带动周边防治20万亩,行动快速,适期高效,对战胜自然灾害,控制“两病”流行,夺取水稻高产,发挥了很大作用。
4、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区以金弘安米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组织订单生产,今年共落实水稻订单面积16.8万亩,占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80.4%,订单价平均高于市场价0.1元/公斤。增产和加价出售,共使项目区农民种稻亩收入提高140多元,项目区合计增收28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30元。
二、主要措施
1、组织领导到位。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是省政府组织的 一项重大科技项目,是强化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提升稻米产业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又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工程,工作任务繁重。省文件下达后,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安排部署,并成立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委、财政局、粮食局、科技局和示范区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技术指导组。核心示范区乡镇的分管农业领导和农技站长分别任本乡镇示范基地的行政和技术负责人。项目区乡镇和国营农场都制定严格的工作考核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2、示范引导到位。围绕水稻良种良法集成推广,我委积极增加科技投入,广泛开展试验示范和组织高产创建攻关。县农技部门集中力量在水口镇渡口村抓一个万亩攻关片,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在今年遭受长期低温寡照,多种病虫害并发的情况下,经田间测产,平均单产仍达708公斤。同时在粮食加工企业、供种企业配合参与下,在三城、汊河、大英等项目乡镇各抓1_2个千亩以上规模的高产创建示范片,项目区示范总面积达3.6万亩。这些攻关片都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销售。每个攻关片都有行政领导挂帅,有技术人员驻点,有农业企业参与,有技术实施方案,有苗情观察档案,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在农科所安排一处有23个水稻新品种参试的水稻引种区试,在大英镇广洋村花桥组安排21个新品种近100亩水稻新品种展示区。县农委领导对示范片和试验示范项目十分重视。由农委统一安排,免费提供农药1300公斤,肥料30吨,机动喷雾器40台,以及统防统治人工费用等。在水稻成熟期,县农委组织全县农技人员、种子经销户、加工企业进行现场观摩鉴定,筛选确定下年度水稻主推品种。
3、品种择优到位。选好主导品种既是落实示范区统一供种的前提,也是实现示范区建设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关键。我县根据省农委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品种推介文件精神,于二月中旬,专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走村串户,调查了解水稻品种使用现状和今年农民种植意向。并在充分征求加工企业和种子经营公司意见基础上,组织专家组会审。严格按照品种合法性,综合抗性,安全性,品质和丰产性,农民接受的广泛性以及种源条件等进行反复筛选把关,最终确定Y两优一号、两优0293、丰两优香一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两优6326等14个品种为我县2011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主导品种。主导品种确定后,县农委随即和供种企业签订统一供种协议书和种子质量承诺书,进一步明确种子质量、价格、种源、售种专用发票使用等具体要求,确保统一供种任务的完成。今年这些品种田间长势普遍较好,无一例种子质量投诉,农户普遍反映统一供种既省钱、又省心,保险又增收。
4、技术措施到位。根据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我县实际情况。核心示范区大力推广以高产配套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县制定优质水稻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项目区统一实行宽行窄株栽植,确保每亩1.5万基本苗,改变了稀植、大方棵习惯。示范推广轻简栽培,直播粳稻0.5万亩和机械育插秧5万亩,较好解决了种粮大户劳动力不足插秧难的问题,并每亩节本增收80元。针对稻曲病、穗颈瘟逐年加重发生情况,项目区强力推进统防统治,县农委为项目区农技站配备160台机动喷雾器,组建植保专业队6个,明显提高了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基本控制了“两病”流行。为提高施肥技术,县土肥站在项目区采集并分析土样、植样920个,分析1.1万项次,安排3414肥效试验16个,制作耕地土壤养分图、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分区图、印制施肥建议卡、年画、挂图等技术资料5.2万份,推广应用水稻专用配方肥6000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8万亩。
为加快水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宣传、科技培训、试验、示范等工作。共办培训班28多期,受训6500多人,组织28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联系32个种粮大户,为他们免费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组织编印发放技术实施方案等资料3.6万多份。发布《病虫情报》、《来安农技推广》,等简报13期,4000份。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和农时关键季节,利用中国移动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农情信息8期,220条。安排新品种对比试验 3个,展示片6个,面积500亩。建立“三情”监测点3个。从而使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达90%以上。
5、补贴落实到位。一是规范补贴资金操作方式。县农委统一印制《来安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良种销售专用票据》、并在示范区统一设立“来安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直销点共48个。农民购主导品种一律出具专用票据,并不准强迫农民选购品种。供种结束后,农委凭发票凭据登记造册,“一卡通”发放补贴,确保补贴资金直接补到良种上,不购主导品种不得补贴。二是加强供种质量、种源、价格管理,确保种子质优价廉,让利于民。县农业执法大队于3月初对各供种企业经销的主导品种,逐一进行抽检化验,共抽取12个批次36个样品,代表种子数量30万斤(占示范区总供种量75%)。通过对所抽取样品的净度、水分和发芽率三项指标室内检验所供品种的质量均合格,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三是加强督查,保障实施。县农委加强对示范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跟踪监管。严禁高毒高残农药销售,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第二篇:水稻用药总结资料
一、水稻版
(一)褐飞虱
1、噻嗪酮。使用剂量:112.5~18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褐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2、毒死蜱。使用剂量:低龄若虫期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高龄若虫和成虫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对准稻丛基部喷药;其他事项:特大发生时,可加入25%噻嗪酮WP 150~300克/公顷一同使用。
3、氟虫腈。使用剂量: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剂对甲壳类虾、蟹及蜜蜂高毒,使用时防止田水污染养殖池塘、河流及喷药污染蜜源植物。其他事项:该药剂对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均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几种虫害同时发生时可优先选择。
4、噻虫嗪。使用剂量:7.5~1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
5、异丙威。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
6、吡蚜酮。使用剂量:60~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喷雾要均匀。其他事项:该药剂的作用机理是成虫和若虫接触药剂后,产生口针阻塞效应,停止取食为害,饥饿致死,所以该药剂作用较慢,持效期长。
7、烯丁虫胺。使用剂量为7.5~1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此产品持效期长,抗性低,而且可杀灭各个虫态。
(二)白背飞虱
1、吡虫啉。使用剂量为15~3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
2、噻嗪酮。使用剂量为112.5~1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白背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使用,喷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对稻丛基部喷药,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杀虫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3、毒死蜱。使用剂量为36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
4、异丙威。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
5、烯丁虫胺。使用剂量为7.5~1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此产品持效期长,抗性低,而且可杀灭各个虫态。
(三)稻纵卷叶螟
1、毒死蜱。使用剂量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2、氟虫腈。使用剂量为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注意事项:该药剂对甲壳类虾、蟹及蜜蜂高毒,使用时防止田水污染养殖池塘、河流及喷药污染蜜源植物。
3.呋喃虫酰肼。使用剂量为150~18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
定要均匀。
4、丙溴磷。使用剂量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5、杀虫单或杀虫双。使用剂量为810~108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6、苏云金杆菌。使用剂量: 8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3750-4500克/公顷(16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1800-2250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于稻纵卷叶螟卵盛孵期喷雾使用。注意事项:(1)施用期一般比使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对害虫的低龄幼虫效果好。30℃以上施药效果最好;(2)不能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或杀菌剂混用;(3)Bt可湿性粉剂对蚕毒性高,在养蚕地区使用时,必须注意勿与蚕接触,养蚕区与施药区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7、苏云金杆菌与杀虫单或杀虫双混用。使用剂量: 8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3750-4500克/公顷(16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1800-2250克/公顷),杀虫单或杀虫双675~94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于稻纵卷叶螟卵盛孵期喷雾使用。
8、毒死蜱?三唑磷(25%EC)。使用剂量:300~4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9、阿维菌素。使用剂量为20~3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四)二化螟
1、三唑磷。使用剂量为300~4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2、氟虫腈。使用剂量为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3、毒死蜱。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4、杀虫单或杀虫双。使用剂量:675~94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五)三化螟
1、三唑磷。使用剂量为300~4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2、杀螟丹。使用剂量为600-7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
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3、杀虫单或杀虫双。使用剂量:杀虫单为675~945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4、氟虫腈。使用剂量为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二、水稻主要病害
(一)稻瘟病
1、三环唑。使用剂量:225-300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是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菌侵入以前或在发病5-7天前喷雾使用,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
2、稻瘟灵。使用剂量:600-800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注意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3、异稻瘟净。使用剂量:900-1200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注意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4、春雷霉素。使用剂量30-45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注意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二)纹枯病
1、井冈霉素。使用剂量为150-187.5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属于非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菌侵入以前喷雾使用。药剂喷施时要注意喷施到发病的水稻下中部,需要从分蘖末至蜡熟期间隔10天左右不断喷药,才能保持较好的效果。
2、三唑类杀菌剂-300克/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s:69]使用剂量:67.5-90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发病初期施药,均匀喷雾稻株中、下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2-3天,田水自然落干3-4天后重新上浅水层,这样效果比较理想。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
(三)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病和条斑病
1、叶枯唑。使用剂量为300-375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该药剂具有内吸性,但主要起保护作用,对侵染以后的病菌治疗效果较差,发病前使用。注意与其它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噻森铜。使用剂量为300-375克/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发病前使用。注意与其它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第三篇:县水稻生产总结
水稻是**县粮食生产主要作物之一,是我县农民主要口粮来源,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我们任把水稻生产作为科技兴粮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为保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年水稻生产中,我们坚持做到高产与优质并重、数量和效益统一,强化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关键环节,突出抓主推优质高产品种、主推技术培训和操作技术要领到位等工作,以全面提
高科技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率。现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生产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曾一度抛荒严重,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系列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我县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双增。全县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5万亩,实收面积5.5万亩,比上年实收面积5.3万亩增加0.2万亩;平均亩产417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407公斤增10公斤;总产实现2293.5万公斤,比上年总产2157.1万公斤增136.4万公斤,增6.3%。其中旱育秧2.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1055万公斤;其它育秧方式3万亩,平均亩产412.8公斤,总产1238.5万公斤。优质稻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实现1477万公斤。
二、狠抓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合理的布局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为此,根据不同的海拔位置及水源条件,合理布局品种。在海拔700米以下水源有保证的田块,主要选用金优117、金优188、川香优6号、t优300、国香5号等高产优质组合;海拔700-900米地区及相对缺水田块选用国丰1号、国丰2号等组合。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在我县水稻生长期间,前期低温阴雨,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伏旱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栽培上注重适时早播,强化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播期安排上,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结合不同的海拔位置,分类进行指导。采用温室两段育秧的播种时间为,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在三月底;600以上地区在四月上旬;旱育秧的播期比当地温室两段秧的适宜播期提早3--5天; 在水田进行旱育秧的强调苗床质量:一律做成标准式湿润苗床后才播种育苗。播种期始于3月底至4月10日,15日前结束。在育秧技术上,狠抓培育壮秧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种子播种前的晒种、药浸、催芽等事宜。二是做好秧床的选择与制作,认真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及调酸。三是严格掌握播种技术,旱育秧按照育中苗的要求,每平方米的苗床播露嘴谷种130—150克,分厢定量,均匀撒种,薄土盖种不露籽,盖双层膜保温保湿。四是加强苗床温度、水份、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的管理。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掌握适宜的秧龄和叶龄是进行适时早栽的基础。旱育秧35—40天,5—6叶栽插,今年水稻始栽于5月3日,集中栽插在5月10—20日。在栽插规格及方式上,采用宽窄行、等行栽插,每窝栽2粒谷秧苗。旱育秧一般田亩植1.8—2万蔸左右,较肥田亩植1.4—1.6万蔸,海拔较高及干磅田亩植2.0—2.1万蔸。秧苗栽入大田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喷)秧苗,防治苗期叶稻瘟的发生流行。
4、施足大田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大田施肥,采取“以底肥为主,农家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为主”的方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或氯化钾15公斤)150—200公斤、尿素(或相应含量的其它氮肥)15—20公斤,冷浸田增施0.5—1公斤锌肥。施肥方法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尿素作全层一次性施用,对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田,则留5—6公斤尿素在栽后7—10天追施促分蘖。在田间管理上,切实抓好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采取“浅水过
六、深水迎伏、干湿养谷”的原则。二是早施追肥及时除草,于栽后7—10天,亩施尿素5—6公斤加除草剂一包拌匀撒施,达到促分孽除杂草。三是对拔节期落黄过头的田块,亩用尿素3—4公斤酌情施用花粒肥。四是狠抓了对水稻分蘖期的螟虫、分蘖盛期的叶稻瘟,7月上旬的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8月上旬褐飞虱及穗颈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喷施“九二o”等结合根外追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为水稻增粒、增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科技到位工作
1、加强领导,部门重视。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今年水稻生产工作,提高到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
第四篇:水稻生产总结
水稻生产总结
2010年十一大队的水稻生产在农业中心和分场的精心安排下,在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现将一些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1大队种植水稻面积2553亩,机插面积占82.2%,人工移栽面积占17.8%。
11大队选择了优质高产品种以武育粳3号、9424、99-25为主,搭配淮稻5号3726.二、工作的体会
1、基本苗:结合往年情况,以前测产水稻存在有效穗不足,或是穗型偏小的问题,今年在落谷时根据栽插期、品种的特性,每亩比去年增加3-5个秧盘,从而增加有效穗,为今年的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2、栽插质量:
(1)速度:机插秧速度不可太快,如田长920米,一圈需30-33分钟,快了会有断垄,秧苗会歪。
(2)水层:坚持薄水移栽1-3cm,土表湿润,水不易放太早,控制好时间,提前4-5小时。(3)深度: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机插秧根深1cm左右。
(4)提高切块质量:剔除不好的秧盘,注意防止秧苗切断,根苗分离现象,不可有勾根秧现象存在。
3、植保:今年7月中旬高温有利于纹枯病发生,稍有疏忽,即有“昌穿现象”,特别要注意老病田块,今年稻纵卷叶螟发生重,时间长,由于能够贯彻上级植保部门病虫防治意见,能够及时对水稻实施病虫防治,防治及时到位,病虫得到有效控制。
4、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利润=收入-成本”,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应全方位多角度突破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在工作中肥料、农药不可按固定模式使用,要根据各田块具体土地肥力、苗情等情况来定,农药应根据各田虫情、草龄来确定用药量,工作应具有应变性。
5、新动态:今年机插秧田块杂草品种多,生长速度快,由于前期化除工作没到位,化除2-3天内只进不出排水,而机插前期以湿润灌溉为主,白天上跑马水,湿润土表,晚上脱水促根发苗,秧苗返青后5-10天,而化除时有的田块已有出草现象,如何解决化除和保苗之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重视和探索的新课题。
三、2011年水稻生产计划
1、做到播种量适宜,育好秧,适时移栽。
根据前期作物收割期和机插秧进度,要计划好每个条田的收割期、育秧期、移栽期,以确保不超秧龄为原则。
2、做好化除工作
每个条田都要提前做好计划,每个条田化除工作都做到位,把草控制在萌芽状态。
3、抓好机插秧质量
今年机插秧100%,机插秧不仅为我们解决了今年三夏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而且机插秧产量也比人工移栽高,成本低(人工90-110元/亩,机插秧50多元/亩),机插秧质量的好坏,与我们的利润息息相关,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总之,新的一轮工作即将开始,2011年的工作中我们要保持好的传统,决心做好各项工作,以“增产、节本再增效”为目标,为完成新的目标而奋斗。
第五篇:2010年XX市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总结
为把水稻品质调优、产量提高、产业做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和省政府18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优质稻米发展规划,结合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全面组织实施,成效显著。
一、实施成效
1、产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我市水稻生产,虽然遭遇了水稻高温热害和稻飞虱大发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仍取得了较好收成,这得益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得益于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有方,措施得力,防控效果显著。据统计,全市501.12万亩水稻,平均单产488.2公斤,比上年452.2公斤增产7.93%,比全市前五年平均单产446.6公斤增产9.31%;总产48.9亿斤,比上年43.5亿斤增产12.31%。其中107.67万亩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通过省专家组实地测产验收,平均单产593.2公斤,比全市均产增加105.1公斤,部分地方创7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如天长市33亩攻关田,通过国家粮食丰产工程专家组验收,现场实收称重亩产创761.4公斤新纪录。在产量提升的同时,品质也有所提高,全市种植以丰两优一号为主的优质品种面积达382.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以上,较上年扩大了8个百分点。尤其是丰两优一号,今年发展到13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这让我们看到了品种优质和主导品种形成的希望。
2、种植效益有了明显增加。全市107.67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593.2公斤,比非示范区增产105.1公斤。经测算,增产部分亩增收147元(按每公斤稻谷1.4元计算);订单加价部分增收30元(按每公斤稻谷加价0.06元计算);仅这两项项目区累计亩增收177元。如果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节本和龙头企业的二次结算返利,亩增收在200元左右。
3、产销衔接有了良好趋势。为解决种植与收购、加工“松散型”的问题,今年,我们在选用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生产,由大米加工企业(或中介组织)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按不同品种每斤加价3-6分钱收购。据统计,今年建成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20万亩,其中基本达到“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合组织、一片生产基地、一式订单合同”要求的核心示范区4万亩。市农委与南谯区农委、南谯区粮食局、金谯稻谷协会、绿一集团联合在黄圩乡建成万亩笑丰一号产业化示范基地,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单,农户向企业交售订单稻谷,企业按订单收购的稻谷每斤给农业部门2厘钱作为技术服务费,农技人员从良种供应开始,直接服务到户、到田,农户手中有个服务手册,科技人员每去服务一次由农户签字,买粮时由企业收回。这种企业、农民、农技部门“三赢”的模式,有人把它归纳为“三角产业链”,这种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省农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求不断完善、示范推广。
4、品牌开发有了良好开端。由于水稻核心示范区推行优质品种订单生产,推广保优栽培技术,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大米加工企业有了优质粮源,在品牌开发上有了良好的开端。2006年,xx市金成米业的“金同牌”大米,在上海非常热销,许多市民拿着他们的米袋子在找购,导致上海大米经营企业纷纷派车来厂现钱拉货,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给我们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树立了信心,品种和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是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最令人振奋的两个结果。
5、提升行动有了良好氛围。主要表现:一是成立了领导组织。就水稻这个作物,省、市政府专门印发了文件,成立领导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同志经常深入核心示范区指导工作,积极参加水稻提升行动的有关活动。二是加强了部门协作。尤其是农、粮两家由过去种与收“松散型”的状况,逐渐走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开发优质稻米产业。三是锻炼了一批农技推广队伍。在实施过程中,农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改变了过去机关作风,深入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尤其是在今年稻飞虱的防控过程中,可以说在广播上能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在电视上能经常看到他们的图像,所到之处深受农民欢迎。
二、主要做法
1、抓组织领导。为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我市成立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
2、抓产业规划。为加快我市稻米产业的发展,市政府以滁政办[2006]6号文件印发了《xx市“十一五”时期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片生产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一个优质品牌”的稻米生产、加工、销售格局。到2010年,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基地面积发展到200万亩,目标产量由现在的5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建成达到国标一级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开发出2-3个知名大米品牌。
3、抓政策落实。为把中央1号文件、省委5号文件和省政府18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滁发〔2006〕3号文件,加大了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全市扶持生产基地20个,每个基地补助2万元;对成绩突出的农民专合组织,每个补助2.5万元;对获得省级龙头企业,每个补助10万元;对获得市级龙头企业,每个补助5万元;安排30万元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同时,严格按照水稻良种补贴程序,落实水稻良种补助面积500多万亩。
4、抓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市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科技含量,各地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南谯区实行了农技人员联系科技示范户制度,全区农技人员共联系206户示范户,采取定期上门指导的方式,把技术送到田头。天长市农委分别在电视和广播上开办了农业《致富金桥》和《农村大视野》两个专栏,开通了农技“110”和专家咨询两个服务热线,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定远县除印发“明白纸”外,还组建了配方施肥公司、植保服务队、农机服务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深受农民的欢迎。同时,市、县还建立了水稻“三情”点9个,积极开展苗情监测和病虫情调查,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导农民田管。
5、抓基地建设。全市抓优质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107.67万亩,其中产业化示范基地20万亩,能基本达到“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合组织、一片生产基地、一式订单合同”要求的核心示范区4万亩。建立优新品种展示园处,其中市农委建立的“xx市优新水稻品种展示中心”,参试、参展品种达369个,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6、抓协会组织。为提高稻米产业组织化程度,2006年3月10日,在滁召开了“xx市稻米协会”成立大会。xx市稻米协会,下设7个分会,会员以种植大户为主,同时,还吸收了从事水稻种植、管理、收购、加工、科技、推广以及种子经营等方方面面的代表入会,进一步整合了我市水稻产业生产与开发的力量,为今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创造了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市共成立稻米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会员15865名。
7、抓考评管理。为了把皖政办[2006]18号和滁政办[2006]6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市政府又制定了《xx市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考评办法》,并以滁政办[2006]16号文件印发各地执行。对基地规模、品种品质、项目效益、产销衔接、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评。对考评达标的县市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对考评前三名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单位进行奖励。
8、抓观摩推介。为加大水稻优新品种的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展示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成效,8月31日,xx市农委、稻米协会联合召开了优质水稻品种观摩推介会。种子企业和大米加工企业代表、水稻种植大户、协会理事及有关单位领导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田间看品种长势长相,室内品尝米饭和品种推介,使农业、粮食、科技、财政、种子、加工、种植大户等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据统计,全市举办现场观摩会261场次,参加人数近4万人。
9、抓测产验收。一方面按照省农委〔2006〕15号通知要求,积极配合省专家组对我市各县(市、区)的水稻核心示范区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并及时上报测产验收报告。一方面按照滁政办[2006]16文件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对今年各地建设的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为市政府开展表彰奖励提供依据。
10、抓品种筛选。2006年10月16日,由市农委、市粮食局联合主办,市稻米协会、市粮食行业协会承办的首届粮油精品展示交易暨第三届优质稻米评选会在滁隆重举行。一方面为市民展示、销售了我市优质大米和知名品牌;一方面评选出了丰两优1号、皖稻119、辐香优98、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淮两优3号、丰两优四号等7个优质籼稻和天协一号、ⅲ优98等2个优质粳稻作为我市今后水稻生产上的主推品种;丰两优香1号、嘉禾218作为示范种植品种。
三、今后思路
在工作思路上:今后我市稻米产业的开发,着力点应定位在:抓两头,带中间。产前抓种子,开展优质品种评选活动,就是想解决种子多、乱、杂问题。每2-3年举办一次,每次结果由政府发布,发布之后由部门推介,开展一系列的展示、推介、评选活动,逐步筛选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主导品种。产后抓加工和品牌开发,开展优质大米展示展销活动,就是想让市民了解xx大米,促使加工企业建基地、签订单、改进加工工艺、开发知名品牌,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这样不仅能解决粮食部门的收购压力,而且能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开发出优质品牌,实现多赢。
在工作方式上:四个字内整、外联。内整:一是整合技术力量,共同抓点示范;二是整合加工资源,小船并大船,共创市场风险;三是整合大米品牌,努力打造几个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外联:加强与粮食部门联合,开展优质稻米的展示展销等活动;加强与科技部门联合,结合国家粮食科技增产工程项目,实施好水稻科技同时行动;加强与农财部门联合,结合黄淮海开发项目和小水利工程项目,改善和提高农田防御能力;加强与种子企业联合,开展优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展示、筛选等活动;加强与种植大户联系,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加强与加工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生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完善“三角产业链”的“三赢”模式,努力提升我市稻米产业水平,为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产区农民增收再做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