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弱智儿童适应集体生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弱智儿童适应集体生活能力
弱智儿童是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培养他们适应社会,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做一个自强自立残而不废的人是我们培智老师的主要职责。
弱智儿童由于高级神经系统的损伤,因而造成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种种缺陷,在行为方面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孤廦,多动。幼稚,无法进行正常语言交流,不辨是非,自控能力差更是弱智儿童一大特点。我们本着要把他们培养成能立足于社会做一个自其其力社会劳动者的最终教育目的。我认为应从培养弱智儿童适应集体生活能力方面着手,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实施教育。一努力建立弱智儿童与教师情感联系使他们乐于走出小家庭,买入学校大家庭适应新集体学习生活。
弱智儿童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前,都是由父母或爷爷或奶奶带在身边,极少有进幼儿园的,因此他们刚进学校都比较恋家,恋父母,常常啼哭,行为怪癖,极不适应学校集体生活。作为教师要热心对待他们,语言温和,态度和蔼,要有耐心,用一些形体语言表达出老师对他们的友好情感,拉拉手,老师一个微妙动作,都会在他们心田里荡起情感涟漪。我刚入特教时我们班新入学的吴永栋和现在的王斯力同学。刚入校时,就像怕人的猴子见人就躲,吃饭时把饭放好,老师要离得远远的,他才抢着吃。上课时他跟本不进教室,我当时想要把这样一个学生训练遵守纪律,按时上下课好像比登天还难。尽管想法如此,但是我还是不放弃希望。平时我就主动接近他,关心她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经过一段时间耐心教育,还是改掉了不少坏毛病能和同学一起玩,并能按时上下课,还能自己打饭吃。他爸爸惊奇的说永栋简直变了一个样。
二老师还要根据弱智儿童不同特点尽可能有针对性进行一些简单对话,要参与他们活动游戏,在游戏户外活动中老师近可能与他们呆在一起,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建立起弱智儿童与教师间的情感非常重要的。
像吴永栋这样的学生,培智班是大有人在。为了培养他们适应集体生活能力,老师接触学生时,首先要给予他们十二分的关心和爱护,通个交心谈心和班会课来体现,通过每周主题班会课给他们讲故事,树榜样,使他们人人争做热爱班集体的小主人。通过劳动课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课外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帮他们解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集体温暖。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班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课上课下不能离老师。到现在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持续的爱汇成的交响出在不停的回荡,促进班级的成长。眼前的进步啊,却凝聚着我们日日夜夜多少心血啊。
第二篇:关于新兵适应军队生活能力的研究
关于新兵适应军队生活能力的研究
新兵作为部队的一个特殊群体,能否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新的工作环境,完成角色转变,关系着部队着长远建设。关于新兵适应军队生活能力的研究属于新兵心理状况研究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活动的增多,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增大使遭受心理刺激的数量增多和强度增大,这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和心理问题。例如新兵入伍后对于陌生环境的人际关系的处理,针对高强度训练身心承受能力的训练,入伍前与入伍后生活环境变化的接受程度都属于新兵适应军队生活能力的研究范畴。
1、新兵军队生活现状
1.1军队环境不适应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是生物因素,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诱发心理应激的因素更多的是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关。新兵入伍后即面临严格的军事管理、单调的生活节奏和新的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挑战。按时起床,准时训练,一切服从军队安排,没有往日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彩的生活娱乐,使新兵在进入部队后心理产生不平衡感,对军队枯燥的生活产生抵触心理,许多新兵不能够很快转变角色,适应军队管理,承担保卫国家,服务人民的重任。
1.2人际关系紧张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军队要求每位军人要有较强的命令意识,有些新兵面临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和矛盾冲突。军队生活相对比较封闭,新兵之间产生摩擦在所难免,也容易造成不满和消极情绪,影响新兵的正常生活和训练。
1.3挫折认识淡薄
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的,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新兵入伍后挫折心理表现在生活、工作、训练等很多方面。新兵在遇到困难和高强度的训练时,因自身原因达不到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怕被别人耻笑,导致情绪低落,逐渐形成“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新兵的心理状态,造成心理问题。
1.4生活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由于某一明显生活变化或应激的生活事件引起的、以情绪障碍为主、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以至明显影响社会功能的一种反应。新兵入伍后, 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强烈改变,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容易诱发各种精神及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烦恼焦虑、胆小害怕、接触被动、不愿与人交往、睡眠障碍, 少数出现突发暴力行为, 给新兵训练造成很大影响, 应引起重视。
2、新兵适应生活影响因素
2.1生活环境变化
新战士来自全国各地, 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有气候宜人的江南水乡, 还有人口稀少的雪域高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语音方言、饮食习惯等差别很大, 入伍初期往往难以适应。
2.2生活方式改变
新兵离开了父母, 离开了熟悉的人群, 进入陌生环境, 从自由天地到纪律严谨有序的军营生活, 从一名普通社会青年转变成合格军人, 对某些新兵可能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诱发适 应障碍。
2.3新兵自身心理素质:
首先, 生活自理能力差,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例如独生子女发病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其次是部分新兵入伍动机不纯(把学技术、考军校、找出路、转士官当作入伍目标), 入伍后发现现实与愿望有很大差异, 失落感重。
2.4部队规定管理严格
首先,从部队管理教育的角度来看,新兵要完成强度极高的训练、较重的学业任务,新兵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其心理不能得到经常的反思和休息。其次,部队严格的纪律管理极其严格,有些部队还存在各种额外的训练,则可能更挫伤新兵积极性,导致新兵的逆反心理。最后,婚恋问题也是影响新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军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在婚恋问题上,无法回避国圆家不圆的矛盾,心理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3、新兵适应军队生活能力的对策
通过研究了解到影响新兵适应军队生活能力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因此要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解决对策。
3.1军队管理对策
3.1.1严把入伍关:
将心理卫生健康状况调查融入新兵体检工作中,对接兵干部进行短期心理卫生常识培训, 把好走访关, 掌握应征青年家庭成员背景、遗传病史、精神病史。体检机构增设精神心理检查项目, 防止易感素质和适应能力不强者进入部队。
3.1.2加强心理卫生教育:
在新兵营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健康讲座, 培养基层心理卫生干部, 提高基层带兵骨干心理素质, 使他们掌握新兵心理活动的特点。活跃军营文化生活, 合理安排训练、学习, 逐渐增强训练强度和难度, 给新兵一个适应部队生活的空间, 降低军事生活事件对新兵应激的强度。同时, 依据每个新兵的人格特点进行入伍教育及行政管理。对个性内向的新兵, 由于他们承受力、容忍度小, 又不轻易暴露内心想法, 故应多关心照顾, 批评要适度。
3.1.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现代国防教育、我军光荣传统教育、战史教育, 增强新兵的责任感、使命感, 激发其爱国、爱军热情, 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及吃苦奉献精神, 使新兵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军营生 活节奏。
3.1.4调整新兵对挫折的认识:
在新战士入伍时, 要如实把部队实际情况说明, 使他们对艰苦环境有一定心理准备, 可减弱失落感。加强挫折的预先教育, 告诉新战士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练人坚强的意志, 挫折和困难能促人成长。
3.1.5理顺人际关系:
通过开展各式各样互助活动, 帮助新战士融合兵兵关系、官兵关系, 使他们尽快从小家庭适应大家庭, 由家庭亲情变为同志友情。作为基层带兵骨干, 应以稳重的心态去看待新兵言行,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过激言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引导,这对调动新兵潜能有积极作用。另外, 做好新战士的家庭社会工作, 让新兵的父母、亲友共同帮助新兵度过适应期。
3.2 新兵自身调整
新兵适应训练是指提高新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新兵心理承受能力即提高新兵对心理应激的承受和抵抗能力。新兵在训练中要经常完成超强度的体能任务,对这些应激情境,新兵应当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铁”的纪律是军队的重要特点,新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军人应有的纪律性,这就需要新兵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综上所述,新兵在入伍后会面临很多心理问题,只有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看待这些问题,进而尽快适应军队生活,调整自身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疏导和教育,配合军队的训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培养成为思想、军事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过硬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第三篇: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
浅谈弱智儿童的口语交际
哈尔滨市曙光学校 冯亚欣
弱智儿童一般指大脑受损而智力发展的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速度缓慢。那么他们是否就没有学习能力呢?实践证明运用有组织的教育、训练,他们还是具有发展的可能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的学习能力,努力促使他们发展。弱智儿童大都不善言谈,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弱智儿童中进行语言训练呢?
首先、要建立融洽师生情感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学校环境里,老师在弱智儿童心目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弱智儿童教育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个孩子。对待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对待那些内向、胆小、自闭和交往能力较弱的孩子要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语言环境。这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弱智儿童都存在着词汇贫乏的情况,他们所使用的大都是表示物体名称的名词或表示动作的动词,但数量有限。他们很少使用形容词、连词。对于前者,我就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学生说上些物体的名称,如: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学习用品、劳动工具等。对于后者我就教他们进行词组的补充练习,学习使用一些形容词,如:()的花朵、()的祖国等。
第三、选择恰当的语训材料 弱智儿童思维具体直观,概括能力差,我们选择语训材料时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孩子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一些交往的情境,让孩子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也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并有意识地提供些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玩的环境。如棋类、角色游戏、表演剧等材料,教师引导孩子自由组合,自选活动内容,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与小伙伴友好交往的技能。
也可以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如,每周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次,带孩子外出购物或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来访的客人,鼓励孩子购买日常用品,买门票,问路等,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教孩子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与熟悉的人进行交往。
第四、选择好的训练方式。对弱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去实现的。
(一)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课进行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目前,我们的做法是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时间,作为口语交际训练课,对弱智学生进行按计划、定内容、多形式的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这也是学生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知识、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我认为,口语交际训练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好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同时也要利用好所创设的情境。我主要的做法如下。
1、运用好教学语言创设情境:一切教学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施者,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关键是要做到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和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如,我在主题为“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的训练中,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妈妈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家庭,养育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非常辛苦。我们要爱妈妈,要做妈妈的好帮手。同学们都来谈一谈你是怎样做妈妈的好帮手的?谈的时候要注意把你是怎样帮妈妈的过程说清楚、具体,声音要响亮。而且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家务用品,你可以从中选一种边做边与同学交流。”学生在这种能产生共鸣的话语中,非常自然地就进入了交际说话的情境。
2、利用现实环境创设情境::弱智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尽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下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感受真切、记忆深刻。(1)要利用好校园综合环境,如,我在主题为“校园小导游”的训练中,带学生亲自到校园每个地方边走边学向人介绍校园情况;在“让我来转告”的训练中,带学生来到具有家庭氛围的家政室,让他们学习怎样接待客人,怎样向家人转告事情。(2)要利用好实物环境,如,在主题为“打电话”的训练中,经初步训练之后给学生用真的电话打给父母谈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电话”这个实物得到了活用。(3)可选好主题到校外的社会环境中实践训练。
3、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现实中的交际情境丰富而多样,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可有效地把丰富的现实情境生动饱满地创设出来。
4、开展活动,利用好活动情境:在班级内开展小型的各种表演、实验、竞赛、游戏、主题会等活动,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除参加这些活动内容本身之外,并合作参与整个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经历讨论、协商、借物、请教、邀请、主持、鼓励、评论等一种或多种交际行为,因此这种训练方法可让弱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多方位、立体式的锻炼。
(二)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 训练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好语文学科蕴含着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对弱智学生渗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在课文分析、阅读教学中,多提一些具趣味性、可从不同角度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看图写话等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参与评议和修改;对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式、自由发挥式的交际对话。这种“多管”齐下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快一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说,我的班共有十二名弱智儿童,智商在40~59之间,是中度和轻度的弱智儿童。其中明明、越越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好些,宸宸、沙沙、静静、芳芳、强强迟缓,文文、彬彬、欣欣、娜娜、阳阳都有不同程度口吃,吐字不清,语言表达能力查。我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对他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语言训练。
1、听话训练:在听话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当听老师讲课时保持安静、专心、耐心地听老师讲话。另外要求学生能理解自己所听到的内容,也就是明白别人讲话内容,抓住重点,边听边想,认真思考。如我在教《我是中国人》一课时,让学生说出、找出谁是吉鸿昌,主要人物是谁。只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抓住重点边听边想,就会知道胸前佩带一块木牌的那个人是吉鸿昌,并且知道他是主要人物.2、语言训练个别进行:智力落后儿童语言缺陷表现不同,程度不同,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训练。如明明和越越语言表达能力强些,我就要求他们在回答问题和讲话时要讲完整,吐字要清楚。欣欣讲话吐字不清楚、不连贯,我就要求他讲慢些,一句一句讲完整,反复练习。彬彬不但口吃而且一次只能说出五、六个字的话。我就先用小步子训练从字到词到短句子,要求他们看老师的口型讲,尽量把话讲到最清楚。
3、进行词汇、句子、篇的趣味性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比较单调的,要正确地掌握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较多词汇、句子、篇章需要多次重复、反复练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其感兴趣,自觉地参与,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激发他们认真地训练。如《课间活动》一课最后结尾一句话是“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首先引导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这句话,然后在课外活动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体会,有的班级打篮球,有的班级打羽毛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丰富多彩”这一词语。在“国庆节文艺演出时让同学们说说我们学校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在秋游我们都搞了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是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的活动,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容易说出:“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学校的趣味运动会丰富多彩。”等句子。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表演,我抓住同学们的这一兴趣爱好,鼓励他们把整篇文章读好。读好了文章,读熟了文章,表演才能成功。我们这一册书共有22篇文章,宸宸、沙沙、静静、芳芳、强强都能流利地读出每一篇文章。彬彬由于语言有些障碍读得慢些,但基本上能读出每篇文章。
四、对弱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及时指导,矫正言语障碍弱智学生的言语障碍问题比较突出,在实际口语交际表达中,常出现发音不清、用词不当、语流不畅、语句重复颠倒、语意缺失等情况,需要教师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示范表达。
2、激励为主,在教学语言上,除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赞扬外,还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过程和信息、情感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使用“你讲的理由很充分”、“你的意见很有创意”、“你讲得有礼貌”、“你很善于倾听”、“你积极参与的精神老师很欣赏”、“你讲的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等评价语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信心和热情。
3、启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在训练中让学生把思维能力表现出来,培养他们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如果劝阻别人,就要想一定的方法才更有效;向人借物,就要讲礼貌、与人商量才行;被人误解,就要会有理有据地辩解等。
总之,实践证明,对弱智儿童进行语文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对弱智儿童语言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可以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弱智儿童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和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只要训练者能树立学生的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指导、方法恰当,他们最终能与普通人正常交谈。
第四篇: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署假期间,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些感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确确实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老师们的日常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教师们有章可依。然而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的作用不可小看,尤其在读到第一块健康内容中的第三部分,关于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部分。指南中既有大目标,又有分年龄段的具体指导,真是细之又细,我读后就想,这样的讲述对我们家长的指导应该也是很有用的,而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我应该让我们家长也和我们教师一样来学习这份指南。从而家园合作、共同努力,对孩子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训练和培养。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首先要家园齐心,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严格执行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在家,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里吃、睡、玩等。其次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每餐前可以听听音乐,聊聊饭菜,先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心情,愉快的情绪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胃口;鼓励幼儿每样食品都要吃,因为每种食品都有其独特的营养,逐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在园外不吃或者少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夏天少吃冷饮,平时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多喝开水等等。第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无牙刷、牙膏时可用盐水代替。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第四,合理组织幼儿的体育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为幼儿准备一些体育活动材料,如皮球、跳绳、毽子等。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日,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同时支持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2.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为幼儿创造一切有利时机,给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尤其是在家里,父母与祖辈们要统一意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孩子完成得怎么样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更不要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其次,利用趣味的方法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利用儿歌、故事等,教给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第三,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比如,给孩子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提供一些纸箱、抽屉,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3.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幼儿园和家庭都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幼儿园要经常检查幼儿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检查幼儿玩具和学习用品等;家中,家长更要注意不把一些危险性的物品放置在幼儿拿得到的地方,如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要妥善安置,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其次,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幼儿园结合主题给幼儿每月的安全主题教育和每周安全一话的安全教育活动,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幼儿园都要及时提醒家长朋友注意安全事项,并下发安全告家长书。作为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提醒,尤其是外出时要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遵守交通规则等。第三,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带危险物品到幼儿园,尤其是一些小颗粒东西,在家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第四,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在幼儿园的栏杆、阳台等处挂上警示牌,并经常让幼儿观察认识这些标记。另外,作为家长和老师,也要教会幼儿一些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记住家长电话,学会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等。
只有家园合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否则事倍功半还不要紧,真正耽误的我们的孩子,未来的希望。
第五篇: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学反思
《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学反思
《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四年级下册小学健康教育第36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教学难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我用图片导入,出示一张鸟妈妈喂小鸟的图片,提出一个小问题“小鸟能不能一直依靠妈妈”,小鸟要学飞,自己去找食物,从而揭示课题。课件再出示一张图片,小朋友穿衣穿袜穿鞋,使他们对哪些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明确,通过介绍一个小朋友,一天中做了很多事,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所以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紧接着让小朋友讨论为什么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为了说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我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懒惰的毛迪》,使学生知道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做,又不学,总依赖别人,一旦离开别人就没法生活。不仅自己要吃苦头,别人也不喜欢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会就学,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再请两个同学上来表演小品《明明的早晨》,对懒惰的明明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一项是整理书包,全班参与,一项是穿衣服比赛,每组选一个,其他学生做裁判。比赛结束后我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劳动卡,让学生对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评估。最后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整节课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课堂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自主发展。教学设计中通过观察、讨论、谈话、听故事、比赛等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实际体会了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