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问题

时间:2019-05-12 11: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教育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教育问题》。

第一篇:浅谈中国教育问题

浅析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策略

小组成员:段念、丁晓燕(宁夏)、金晨、胡辉、刘林、魏博、杨涛、赵楠

一、目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规范,整体素质不高

在我国农村尤其是在西部,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很规范,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良莠并存。由于农村学校“普九”达标不合格现象严重,公办教师数量有限,只有聘请价格低廉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任教,造成这部分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多未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公办教师也有相当部分不合格,学历达标率低,一些教师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具备了相应学历,但所学非所教,教学基本功差。由于农村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学校条件差,新的人才引不来,就只能大量聘用民办、代课老师以维持正常的教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学历结构不合理,同时学科结构也不合理,有的学校缺少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就只能聘用代课教师来充当。另外,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在三十七八岁以上,而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短时期内还很难成为骨干教师。

(二)教育体制僵化,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规定了办教育的总目标。然而,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把升学与成才等同,把升学率的高低与办学质量的优劣等同。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等等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是高中,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是围绕着高考升学来进行。为了能提高升学率,学校不惜每天起早摸黑地给老师和学生加课加自习,为的就是能够有一个高的升学率。没有升学率就没有生源,学校也就失去了活力,也就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休息的时间,就连寒暑假也是给学生补课,高三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只能一个月休息一次,一次通常是一天。教师的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对课堂问题行为准确解读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研究发现,教师无法有效解决这些课堂问题行为,除了缺少策略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教学复杂的环境中,教师无法准确知觉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归因,因而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比较普遍的问题行为视而不见,对个别学生的退缩行为理解为学生性格问题,从而放弃解决的努力。准确地解读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需要有较强的知觉水平和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问题行为的危害性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家庭环境,找到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但是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模式由于一味的填鸭是教学,使得对课堂的理解从一个交流平台变为了填鸭教育的养殖场。

(四)、教师在教育中的职业怠倦

“职业倦怠症”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的机械作业中,渐渐会产生出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全无任何的主动性、创造性可言。患上这种“职业倦怠症”的人应该说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王蒙的早期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那位组织部长刘世吾先生便堪称是一位典型患者。他的那句口头禅“就那么回事”多少年来曾作为官僚主义的“经典”被我们批来评去,现在看来,说他患上了“职业倦怠症”倒似乎更为中肯。这位大半辈子的“老革命”,饱经风雨历尽沧桑,使他对待所有问题都是轻描淡写例行公事,完全丧失了热情与活力。

所以在初期对教师自身的教育中要正视“职业怠倦”这个问题,并对教师心理进行定期的疏导,让每一个进入教育一线的,老师都有一颗富有激情的心。

(五)、对教师教育的曲解

近几年,教师教育一直是教育界非常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实施中仍然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第一,认为教师教育不过是师范教育的一种变形,二者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虽然有一部分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但综合大学在其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二,师范院校按综合模式发展,而教师教育仅是其综合性的一部分,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将不被突出,教师教育将使未来的教师质量下滑; 第三,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认为教师职业本身不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教师仅是一个职业而已,是否专业化并不重要; 第四,专业学习和进修只是晋级、评优的阶梯,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专业学习上产生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倾向,从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所以我们培养出的教师素质,远远没有想想中的那么高

(六)、财政对教师教育尤其是再教育投入不足

在新形势下,教师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政策尚未很好落实。教师教育的问题和困难之一,就是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教师教育经费依旧投入不足,师范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成为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的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校教学资源的相对落后,以及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教师教育将出现恶性循环的态势。例如,基层学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各项费用不能保证,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

虽然在近几年国家财政对教育进行的很多支持,但这些支持还远远不够。免费师范生教育只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开始,当教师进入教育生涯之后的教育国家财政还要继续增加。而不是单纯以评优为标准让老师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活动。

现在国家要求教师要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越来越高,而且还存在地方教育部门乱收多收的现象。教师参加培训的名目繁多,有岗前培训、在岗职称晋升培训、计算机全员培训、新课程改革通识和学科培训等等。通常对于进修的课程,一次要花费上百元多则一千元。而且对于学过的课程,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年就过期,还要进行重新学习,重新考试。对于教师职称晋升情况,花的费用和所要学习的课程就更多了。有些学校晋升中教二级职称时,费用就花费了近1000元(是一个西部普通教师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尤其这对于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七)、职前、入职、职后教育严重分离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直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培养由师范院校承担,在职教师培训由地方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部分师范院校承担。多年以来,由于我国大多数省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缺口较大,因而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在承担教师职后培训的同时,也承担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的任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形成了教师教育中重视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使教育学院等教师培训机构成为职前学历教育场所,淡化了这些在职培训机构的正常职能。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工作基本完成,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开始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但由于培训者的科研能力和高校教师比较相对较低,培训大多是经验交流式的。他们对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论提升。虽然这几年高师院校也在不断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科研和师范教学又是偏重理论和策略性的,对课改教学实践研究比较淡漠,因此师范生对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兴趣也不十分强烈。目前学历教育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非学历教育之间缺乏联系,师范院校提供的职前教育与教师的职后发展没有统合。

为加快新教师的成长,许多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入职教育制度,但我国缺乏入职教育这个重要环节,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的入职教育制度。我国的《教育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都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为了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分离的状况,构建发展性的师范教育体系,必须建立入职教育制度,实现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运营机制。要想成为教师并非简单的考一个教师资格证便可以,让教师更具有专业性。

二、解决我国教师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确立发展性教师教育的思想和机制,走出教师专业发展认识的误区 第一,教师教育替代师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教育是发展性的,师范教育是终结性的,终结性与发展性是相互联系的;现代教师教育不仅由师范院校来承担,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高校也可以参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同时师范院校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教师教育,也同样可以参与其他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要使当代教师成为终生学习型教师。

第二,目前正在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一个以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众多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广泛参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已露端倪。开放的实质和目的是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应当是开放的,既可在师范院校完成,也可在其他高校完成,同时也可以在高校的指导下通过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完成。

第三,在目前高等教育综合化、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师范院校首先要按大学的规律和模式来办,大学的综合功能更有利于教师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可以作为师范院校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唯一的功能。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也可以相互交流身份。

第四,师范院校走向综合与保持教师教育特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师范院校在办学中,如果不加强综合性,教师教育的水平可能滑坡,教师培养的质量也难以提高;如果失去了教师教育特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师范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已在教师教育领域形成明显的特色,而且又面对着一个巨大的教育市场,因此,在走向综合的过程当中保持和加强已有的特色,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第五,教师职务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具有较深厚的某门基础学科知识只是当好教师的部分前提和基础,执业还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教学策略,执业还需掌握教师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师专业化是国际化潮流,不可阻挡。只有实现教师专业化,我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师自身才有辉煌的未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专业化与开放性是我国教师教育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教师是专门职业,必需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目前教师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调整,要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要求的专业,加强实践环节,只有延长学制,才能兼顾学科专业学习和教师职业训练。通过比较国外的教师教育,会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延长学制来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为使得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可以采取弹性学习、分流培养的方式,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有多次选择权,可以选择师范类本科毕业、非师范类本科毕业、师范类研究生毕业、专业类研究生毕业等。本科毕业学制应延长到5年,硕士毕业应该3年。学生参加高考升入大学,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到各个专业院系学习三年专业基础课和通识课,然后开始选择升入师范专业还是非师范专业。选择师范类的学生在第四年的前半年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类课程、学科教学法等实践课程,后半年时间到基层学校实习;第五年的前半年仍然进行师范类专业课程学习,最后半年写毕业论文,完成本科学习。选择非师范类的学生用两年时间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完成本科学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业和选择读硕士学位。非师范类和师范类本科毕业生都可以在本专业或跨专业考取硕士学位。拓宽教育投入来源渠道

第六、建议国家增大教育投入比例,在政策上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追加教育投资,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教师教育。

第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良性的中小学人才聘任机制

进入21世纪,国家正在逐步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教师教育新的内涵。

改革中小学的人事制度,形成流动的人才竞争机制。合理、妥善安置不称职的和富余的人员;扩大中小学校聘任教师的自主权;改革工资制度,将工资待遇同教师职称和教学质量联系起来;按照合适的师生比例配备一线教师的额度,择优录用教师;实行优秀教师和校长轮换、交流制度,提高教师工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重点综合大学的学生加入教师队伍,使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刘东敏,徐金明.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前瞻与对策——“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4).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和科技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09).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唐亚豪.农村教师队伍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5(3).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亟待突破两大难点[N].光明日报,2006-1-4.吕红梅.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2005(3).梁克荫.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双月刊),2005(4).

第二篇:中国的教育问题

中国的教育问题

1.人们渴望科学文化教育与较低升学率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矛盾。改革开发20多年来,中国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步入了小康社会。当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后,人们必然将视线关注到发展问题上。如何使自己获得很好的发展呢,只有接受教育。因此,受教育问题是基本解决物质需要后,首先摆在中国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之所以很多家长不惜花数万、十几万、几十万把孩子送到高升学率的初、高中,目的正在于此。然而较低的升学率根本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一方面,伴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希望得到科学、文化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另一方面,当前的较低升学率、相对教学规模较小。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由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其一,导致青少年犯罪。由于升学率较低,人们为子女在选择学校时,当然会尽可能选择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这也就客观上导致了一个标准的出现即升学率的高与低是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有了升学率,学校便有了名誉、地位、以及在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之下他们发展所急需的、家长所给予助学金(实际是买分费或借读费);没有升学率,学校便没名誉、没地位、在财政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家长助学金,他们日常的教学活动都难以维持。这更加造成了学校根本不是以教书育人、培育人才而是将提高升学率作为他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为了升学率,他们逼迫差生退学;为了升学率,他们诱使或强迫学生“分流”,剥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权利;为了升学率,他们大大延长学习时间。很多农村高中早5点起来开始一天的学习了,晚上到11点才能休息;为了升学率,老师打骂学生。任课老师是学生成绩的直接负责人,因此学校必然将老师的去留、福利与教学业绩挂钩。在较高的升学压力下,当老师看到总是某位或某些同学成绩较低以至于拖累全班成绩影响自己的饭碗的时候,便对学生大打出手了!很多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这种高强度受压抑甚至受殴打、受屈辱的环境下,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其脆弱且对社会充满排斥感加之青少年年幼无知,一旦发生矛盾极易导致暴力冲突而走向犯罪道路.在我国普通的刑事案件中,每10件中大约有7件为青少年所为。据调查,80%的高中生心理有问题。而我国每年都有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出现自杀的案件。此外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是逐年下降。青少年问题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脱离了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矛盾日益激化且迟迟得不到解决,使夹在两者之间的青少年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第三篇:中国的教育问题

论中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fficeffice"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涉及到人才、科技和创新等诸多战略问题,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教育改革事业历时多年,出现了自主招生等可喜成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成,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事业的瓶颈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没有明确的把官方的改革目的公诸于众。我认为改革目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制怪圈,消除教育不公和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一批可靠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德才兼备的急需人才队伍和人才储备队伍。

中国教育遇到的瓶颈,归根结底在于教育机构对于政府的过度依赖,这是一个根本性原因,造成了教育事业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单一性、浮躁性和行政化日益凸显。解决教育的关键在于解放教育,这是教育改革事业中的第一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做到无为而治(并非无为而不治),当然解放教育并不是把教育事业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管理(财政应该支持改革,政府投入只能提高,不应降低),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更是一种社会福利,必须保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解放教育的方式是把本不属于政府的权力移交给教育机构,使其独立健康地自主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用性人才。

教育机构过度依赖,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百害而无一利,造成了教育机构的行政化,校领导的官员化,教育机构的级别化,束缚了教育的自主发展,教育机构不再按照教育事业的客观需要主动发展,而是围绕政府的计划调配被动发展,出现了许多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中国教育的混乱局面。教育工作者也因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再是教育,而是行政,而是自己的政治前途,转移了注意力,造成了教育工作者的浮躁心态,无心关注教育,政治化凸显,教育问题被淡漠。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悲哀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解决的最好办法只有解放教育,回归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机构有自主发展权,让每一个教育机构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不包括特殊院校和特殊专业),政府和社会真正以理性的心态公平公正得对待每一个教育机构,明确指出教育机构没有级别之分,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兼任行政职务(当然我并不认为党团书记属于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有行政级别,应该做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事业的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调动学生党团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到教育改革大业中,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政府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引导,做好政治工作,保证教育机构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公益性,而不应该是过多的直接管理教育机构的内部问题和发展前途,任命校党委书记无可厚非,但是任命校长却造成了校长的行政身影,造成了校长的官员化,很难得到专家学者教授的信服,也很难证明其条件符合学校的自我发展需要,所以最科学最民主最公正的方式是由专家委员会自主选举,而不是政府任命,只有自主选举的才有群众基础,才能凝聚人心,真正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真正符合学校的客观发展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了教育工作者的纯粹性,才能使其把全部的心血和精神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课程和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和课本编纂与社会脱节,是中国教育的第二大瓶颈。我们现在的课程审核的不合理性,是教育机构过度依赖的又一明显缺憾。我们没有必要让中国的教育千篇一律,应该把课程的设置权和决定权下放给教育机构,由教育机构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自主选择,政府只审核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培养人才需要已经足够,只有权利下放,才能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政府每年出台课程设置和新增职业的认定等指导意见是完全有必要的,政府必须做到引导而不干预。课本是学生最重要的教材,必须符合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学生年龄段的承受能力,评判课本的好与坏的标准是一:是否符合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否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客观承受能力;三: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四:是否能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建设和发展人才;五:是否能为祖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创造性前瞻性人才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六:是否能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人文素养,使其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应试教育是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大瓶颈问题。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提倡题海战术,偏重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样忽略的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好”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差”学生的培养,反映了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性,也造成了部分“差生”荒废学业,流浪社会,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其实归根结底在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制约,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关键在于打破高考一统天下,一考定乾坤的评价体制怪圈。最好的办法的改变现在的高校录取方式,成熟公正的教育选拔体制应该是以自主招生为主,高考录取为辅的录取方式进行,而这样的方式仍然是政府放权予教育机构。评价一个中学优劣的标准应该看本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走进高校的学生比列,这不仅打破了应试教育,也打破了升学率代表学校优劣这一传统观念,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自由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环境,在这种教育的理念之下,理论上“差学生”是不复存在的。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必须理性客观的对待问题,规范改革,统一改革(政府每年组织一次中国教育高峰论坛,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未来,积极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大业,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探讨平台),不跟风、不冲动,不照抄照搬,不本本主义,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

用。以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高标准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概括起来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

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这个是体制所导致的)。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这到底是谁的错?父母?老师?都不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的产物!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的苛刻!过度的强求而不是理智的引导给自己的儿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物极必反,中国的父母要切记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却是讽刺。是谁把你们弄得那么疲惫?是孩子的不听话?是孩子不争气?也许是的!但是又是什么使他们不听话?不专心学习呢?是你们自己啊!我曾经也是一个坏孩子(当然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是好孩子),小学是跟着一群小混度过的。逃课、捣乱等等,基本上坏事都已经做完了。因为没有好好读书,结果连小学毕业考试都没有参加!后来因为自己的伯父是一个中学的校长,所以有幸继续读初中。初中的时候,刚开始我也是一个不读书的学生,尽管相比小学时候听话多了,已经不跟那些小混在一起了。到了初二我才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并专心读书。到了初三自己竟然成为那时候学校里面的尖子生,而且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我的伯父就更加开心了,到处给我做宣传,大会小会都提到我,叫那些读书差的学生向我学习!中考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使得我与重点高中失缘!而且进入一个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失落和沮丧是那时侯我家常便饭!但是我还是成功地克服了这些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后面进入了尖子班,到了高三我又一次感受到成为榜样的快感。最后我顺利地挤过了那条独木桥,跨进了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不幸中的万幸儿!小学时候那群小混,听说有很多都已经走进了监狱,那些曾经的佼佼者很多也都没有走完中学的读书之路;初中那些曾经我的榜样也没有几个有我这么幸运,很多只考上了大专;而高中那些竞争对手,也都落后于我!我感谢自己,更加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原谅、感谢他们的开明、感谢他们的鼓励、感谢他们教育我做人的道理!今年寒假的时候,在家里面没有什么事情做,就经常练习毛笔字和钢笔字还写写文章!母亲看见我那么买力,练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笑着说:假如小学时候如此用功,现在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我只是笑笑,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我并不后悔。那时候我没有用心学习,是因为我并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尽管经常听到大人们的唠叨。那个年龄的孩子,那里有能力思考得那么远。那个年纪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喜欢什么。而他们所喜欢却那么不幸,因为那些东西在大人看来都是无聊的没用的!就这样孩子们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被剥夺了,被强迫去做父母觉得好的东西!无可厚非,大人们觉得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有用。如果孩子能够用心学,他们以后一定可以少吃很多苦头!但是父母们,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还是

孩子啊!他们还不应该这么快就拥有老人们的思想!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吧,让他们在长大以后再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感觉童年是多彩的而不是灰色的!

下面就要说一下中国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桂冠荣誉很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已经可以说是专利了!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注目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在里面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多遗憾啊,多可悲啊!是谁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美国人把电脑打造的像人脑一样的灵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人之所谓为人,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是因为人类善于发明并利用工具。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所说的“善假于物”。可曾几何时,我们却把这教导给忘掉了。也许很多学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们是否又真的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存放东西的硬盘!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别人的工具!中国的学生那克服学习的精神以及他们所懂得的东西让很多外国人汗颜。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须学会的呢?有多少是垃圾?有多少是我们沉重的负担?世界没有垃圾只不过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者我们没有利用好罢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利用资源上呢?既然机器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我们那么辛苦去做呢?背了那么多,记了那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要期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才,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前阵子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物理学家的妻子写的。尽管她的丈夫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让不少人仰慕。但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根本就不懂得放松自己和享受生活。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比如说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奇才,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生活并全部都是物理。他酷爱艺术,尤其是音乐,而且还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荣誉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快活的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和朋友。

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

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

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

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

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凋谢了吧…………

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

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

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

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

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学生还上学干什么?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12、教学生做人,还是教学生做贼?学生有哪个不欺骗自己的父母,不欺骗他们的老师?往往学生幼稚的骗局被揭穿的时候,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会大动肝

火,你们怎么不仔细想想?学生为什么要骗你们,“人之初,性本善”,谁是生来就会骗人的,这责任到底在谁?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本来就幼稚无知的年龄,面对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隐瞒,让隐瞒把一切平息,没有了诚信的为人,在社会上怎么混啊!这责任到底在谁?到底在谁?!

第四篇:关于中国家庭教育问题

关于中国家庭教育问题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在“狼爸”萧百佑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道具——鸡毛掸,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

据萧百佑介绍,每当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必须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萧百佑当年参加高考,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他认为,自己学生阶段的成功主要受益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选择了延续家族传统。

萧百佑表示,他并非是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打孩子’不是像说得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学地打呢?我认为,是明家规、定尺度的家法。孩子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错的是新错还是重犯。错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时候不能有不良的反应。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萧百佑说。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我都是以打为主,”萧百佑说,“但孩子到了12岁,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此后,我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

而我认为,如何看待孩子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问题,它体现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自我感受与满足感。比如,一个工薪阶层人士,一生虽收入不丰,生活平淡,但衣食无忧、家庭和谐;而有人腰缠万贯,声名显赫,但人到中年却因经济犯罪而入狱。从这里看,谁是人生的成功者?比结果,是前者,比财富,是后者。又比如,一个博士应聘到某公司任高级研究人员,老板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企业主,他们两人相比,谁是人生的成功者?从文凭看,是前者;

从业绩看,是后者。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评论人生成功,恐怕难以明确界定。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立足于自身的生存环境,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并对家庭有供养能力,自食其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就是一个成功者。

社会的多彩决定了人生存状态的多样性。缺少了精英式的领导人物,社会发展建设要减缓。尽管这些人令人瞩目,但他们的个人幸福未必是完美的;但是,没有大量普通劳动者,社会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群体中,多数人是幸福充实的。文凭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但与将来的事业成功与否未必成正比。古今中外,成大器者,许多是学历不高但自强不息者。所以说,成熟的家庭教育是在把握社会发展大势中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准确定位,让孩子能自食其力,承担起他所建家庭的责任,而不依赖父母生活。这是一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参照系,更是考察他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

第五篇:中国教育问题论文

谈中国的教育

摘要:中国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改变中求索更好的改变。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优质的人才,同时,不可置疑的是,当今,中国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果再固步自封,不有所改革的话,中国的教育将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充分地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出优秀人才,国家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坚持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认识到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国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先进的、真正能够兴国的教育。

但是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的还有,中国的教育制度比起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许多弊端。这些教育制度上的漏洞如果不在未来进行有效的改革,必将造成专业化人才的流失,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

关键字:教育不足 保障 未来

一、中国教育现状

从对教育的GDP投入方面来看,中国作为国际上的人口大国,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比2006年的3%增加了0.3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专家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投入比例约为4%。美国、日本、韩国、印度,GDP投入是4.7%~7.4%,如果中国低于美国、日本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低于印度(7.1%),低于韩国,这就说不过去了。2003年中国委托联合国调查,我国教育经费占GDP2%,古巴为11%,人均教育经费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比古巴更差。中国人口基数大,原本不足的教育经费分摊下来,所以人均教育经费更是远低于其他国家。

中国在教育上的经费投入远远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偏低,造成部分地区教师的工资问题无法解决,教育基础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还

造成了我国存在教育负债的状况,除了债务是教育投入不足的一个表现形式外,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受教育人口的家庭教育负担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我们的总教育经费当中政府负担65%左右,但大多数国家,包括印度,总教育经费当中政府负担达75%以上,甚至接近80%。这说明,我国教育投入的水平远远无法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而且过多地依靠家庭的投入,使得家庭没有更多的能力去进行其他消费,甚至经济出现一定的压力。这将抑制消费,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而我国的现实却远非如此。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远远小于中等和初等教育的规模,普及义务教育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投入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比重略微高了一点,而初等教育相对来说低了一点。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生均公共教育经费之比为1:1:23,而美国为1:3:2。目前,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92%花在了高教上。用8%的资金去保证义务教育。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国家投入理应侧重于义务教育,正常的状态应该是:首先保证义务教育的需要,尽量做到免费教育,减少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国家投入比例。从近几年实际看,国家投入的政策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但经费的分配依然很不合理,大学的国家投入比例依然很高,义务教育的个人投入非但未减,反而越来越高。

由以上数据来看,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仅仅停留在口号而已,这口号是喊来听的,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从教育的投入来看,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少得可怜,人均教育经费不足,教育如果没有投入,又哪来科教,怎能兴国?从我国教育经费对各级教育的分配比例来看,,对各级教育的分配极不合理,各发达国家重初等教育,轻高等教育,而我国则反其道而行之,重高教轻低教,变为“头重脚轻根基浅”。作为一个学生来说,还没有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就要去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怎么能有好的效果呢?中国的大学教育又太过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所谓的扩招,也只是增加了大学生的数量,为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实质上并没有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专业化人才。

针对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可以有这样的几个对策:

(一)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

(二)调整教育经费分配,教育经费应向义务教育倾斜。

(三)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法制建设,教育经费应单独立法。

二、教育上存在的弊端

(一)教育理念的偏差

现在中国的授课方式大多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这样使得学生的思维很不活跃,也不利于学生开发自我想象力,进行自我思考创新。在课程设置上,多是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设计性课程设置过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偏重于强调记忆的扎实牢靠和解题方法的精妙,却对逻辑思维不够重视,这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与实践脱节,这会让很多人对呆板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

我们倡导的学习模式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自主学习的模式,而现在的学习模式慢慢的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使他们的思维慢慢的固定化,缺乏创新精神。

中国教育现在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多是知识的灌输,而很少有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对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基本要求以后,真正走到实践中去时,其实更看重的是这个人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育垄断化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够高,从体制上的原因来说就是官办教育处于垄断地位,以及教育的计划经济成分过重。这种情况使得教育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教育不是向学生负责,也不是向市场负责,而是向上级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花了十多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出现求职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教育发展不公平

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存在极大差异,不论是师资,还是基础设施,农村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上越来越大的落差。在公共教育经费不足、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又无法承受义务教育之重的困境中,农家子女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被淘汰出局,从而使80%左右的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造成农民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

大部分的学生被排斥在进一步教育之外,广大的乡村及欠发达地区青少年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可人口素质却不高,取得的成果也与我们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不相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执行中却大打折扣,社会公平严重缺失,少数人享受到了特殊照顾,大多数人却无法享受到,公平的严重缺失导致了效率的严重低下。

(四)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的,在一些省则无学可上。地区之间高考分数的不均,导致很多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这对于落后地区的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高考招生向学校所在地倾斜,造成高等学校偏少的西部落后地区及人口大省的高考升学率偏低、录取分数线偏高,使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就读的机会不均等。城市中考不对农民工子弟开放,使农民工子弟不能在其父母工作的城市就读高中和大学。再就是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重知识轻能力、重科技轻人文、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和评价,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和人口质量的提高。现行招生制度造成的机会不均等,考试评价制度的错误指引,既影响了教育公平,更影响

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亟待改革。

(五)教育上存在的腐败

教育消费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使得教育成为短缺资源,为控制教育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谋利机会。“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大多数的家长都舍得在孩子教育上花钱或投资,正是如此,一些单位专门利用教育资源谋取私.一些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对腐败危害认识不清,发案之后遮遮掩掩,甚至为腐败分子鸣冤叫屈,托关系说情,对查处工作产生了较大阻力。

三、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在政策上、制度上保障“以公平促效益,以公平促和谐”。

(二).建立公共政策、公共议程的启动机制,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意愿和需求真正能够影响教育变革。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建立统筹协调教育问题、整合教育资源的体制和机制。

(四).出台专门的教育方面的法律

(五).加强教育监察、审计工作,防止教育腐败。

(六).建立教育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教育上的社会保障的应用及改革对策

为了使贫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高校根据中央政策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确保广大贫困学生都能通过获取一项或多项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

目前,中国有2300万大学生,其中超过20%是贫困生。培养一个学生的基本成本在1.5万元左右,加上对贫困生的补助,国家每年要拿出4500亿元才能使高等教育正常发展。据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管理系主任毛祖桓介绍,中国目前社会资本总量很大,然而流向教育的渠道不畅通。这样,教育领域所需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

除了政府投入不足外,中国对中国对贫困大学生的保障机制不足,未能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很多问题。而且,资助结构设计不合理,资助理念亟须转变。当前,高校普遍重奖优秀学生,对扶贫的重视不够。由于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与城市大学生存在明显差距,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相对较小,致使奖学金的帮助效果有限。

当前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策宣传还不够,一些资

助政策和措施还没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有少数家住偏远地区的学生及其家长没有全面了解国家政策,不知道如何解决上大学所面临的经济方面的困难;二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少数地方和高校的主要领导对资助工作重视不够,有些政策尚未得到全面落实。

作为高校贫困生重要资助渠道的国家助学贷款,还不能满足贫困生需求。2006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20%,特别困难学生约占8%。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所占比例,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为14.6%,在地方高校仅为8%。贷款从申请到获得,也还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

政府资助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宣传、完善、落实,也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建立正规的捐助机构,让捐助能得到最大化的运用。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执行不力的现象予以曝光批评,用舆论监督的力量推动资助政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郑永年 《中国教育体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

2.杨东平《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制度原因》

3.洪岩璧 钱民辉 《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

4.陈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

5.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下载浅谈中国教育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教育问题之中国农村教育问题

    中国教育问题之中国农村教育问题教育是一个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的重大事情,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房展。在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一直是困扰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

    浅谈中国大学教育问题(共五篇)

    中国文化 期末论文 题 目:中国大学教育思考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学?系 别:文学与传媒系专 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张沁晓学 号:141011215 二〇一六 年 十二......

    谈中国教育问题英语作文

    What’s wrong with the education in China? Problems When I was a little kid,I was very interested in English,history and math.And I learnt a lot of things from......

    谈中国英语教育问题(5篇)

    谈中国的英语教育问题英语,想必大部分的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了吧,但是大部分的人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光是凭学校的教育而觉得自己英语水平很棒的会有几个呢,大部分人的口语还很初级,语......

    谈中国教育问题英语作文

    What’s wrong with the education in China? Problems When I was a little kid,I was very interested in English,history and math.And I learnt a lot of things from......

    教育问题专题材料

    教育问题专题材料 一、 事实材料 1.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2008年2月25日是安徽太湖县 晋熙镇 天台联合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也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章杨宇爸妈出门打工的第十天......

    浅谈教育问题若干大全

    浅谈教育问题若干——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曾经跟老师去幼儿园里听过一堂课,是关于秋天树叶的欣赏活动,老师拿起一片树叶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像什么,我也在观察,这像什么呢?......

    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问题仍然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家庭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个站点,也是永恒的站点。在这里,人们第一次开始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