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收获和小结
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收获和小结 做好社会网络学习和知识管理
作为微电子专业的学生,使用网络和各种技术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如何改进用网行为,以及使用网络和各种技术来最大化地促进学习,一直是我比较苦恼的事情。很高兴,庄老师的“基于WEB2.0个人学习环境PLE的设计与实施”课程,给了我们这样一扇明亮的窗。一学期的课程,真的是收获颇丰。从使用gmail邮箱来实现邮件的分类管理并构建自己的网络知识管理,到初步接触diigo、delicious等社会化书签来管理和共享网上优秀资源,通过twitter记录点滴的思考和相关资源,再到利用wiki页来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网上信息,体验豆瓣、土豆、饭否、utube等新的web2.0技术带给我们的新体验,再到利用slideshare、diigo、twitter等工具进行资料检索以及有效搜索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的方法,等等一系列过程和学习,真的对最初只是遇到问题就baidu一下,遇到好的资源就点“收藏夹”然后过了很久就忘掉的我,触动不小。我想就这一学期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1、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
我想社会化网络学习这门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使用网络的习惯。而且,这种收益必将让我受益终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人们对优质资源的共享意识,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好的信息和资源呈现,吸引你的眼球,引起你的关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被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资源吸引而偏离了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由此导致了时间和精力的分散和低效。也正因此,我们常常抱着尽量少用网的心态,让自己埋头在相对系统的书堆中,以此来缓解用网低效的问题。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大学生、研究生,甚至今后继续深造学习中,网络必然是我们获取资源和信息至关重要的途径,如何有效地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就成为我们必须要攻克的一道槛。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在庄老师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在用网上的习惯基本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和帮助:
1)利用gmail收发邮件,并通过“标签”对邮件进行归类整理,对一些常规性邮件,通过设置“过滤器”来自动管理。在新邮件多的情况下,每天通过is:unread搜索,来集中处理未读邮件,浏览标题,重点关注对自己有价值的主题,进行回复或标注为“重要消息”待今后进一步关注,如果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帖子,需要自己深思后再回复,则标注为“待回帖邮件”,利用周末的时间集中回复。对于其他帖子,在浏览标题后,则“全选”,“标注为已读”。
2)通过Blog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生活,我是一个有写日记习惯的人,一般情况下会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录自己的收获。有空的时候再整理丰富,写到电脑记事本或者blog上。每每有空的时候,回阅自己以前的博客日记,都会有累累硕果的丰收喜悦。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稳定的Blog服务平台,使用过“敏思博客”(后来因为数据库问题而崩溃)、msn(但其不利于交流和分享,私人化空间感比较强,而且间断性地也会出现打不开、运转不正常的情况)、bokee(有一段时间,也因为数据库问题而出现异常)、新浪博客(没有家的感觉,像商业网站)、QQ空间博客(从读研开始,一直用它来记生活日记,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可以和熟悉的朋友亲人交流、问候,很有生活化的感觉)、中小学教师博客网(比较稳定,但管理太严,每篇日志都必须通过管理员审核才能发布)、blogspot(google收购的博客服务,优点在于可以和gmail邮箱连接,且便于中英文融合,进行国际性的交流,但是,它的设置不便于不同blog群体间的交流共享,至少给我以很孤单的感觉。从web2.0这门课以来,一直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希望积少成多,作为自己学习的成果展示,但是,这一段时间内此平台的服务也出问题了,打不开、不能编辑。由此,导致了我Blog学习记录的又一次中断。)、blogbus(博客大巴,和Blogspot是同时注册的,本打算用它来记录生活的,但不知为什么,它的运行速度特别的慢,上一段时间也出现了只能浏览,不能编辑的状态)、wordpress.com(当前,国外提供的比较全面的blog服务平台,兼容web2.0相关的各项技术,便于编写音频、视频、图片、文字融于一体的日志,但是,对于中国用户,尤其是师大的学生而言,网速太慢,常常打不开)。综合以上体验,个人认为,当前国内的Blog服务还需进一步改进,很细微的因素:比如网络运行速度、数据服务的稳定性、界面的编排风格、用户可编辑的程度等等,对用户的使用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往往决定了服务平台在用户心中的信誉度。
一直在苦恼该选择哪个blog平台,才能带给我“稳定性”(我对这一点要求很高,因为希望一直坚持写下去),毕竟每天记录在电脑记事本中的东西,如果不发布,就没有共享和交流的空间。在无意中,发现最初用的“敏思博客”重新开张了,而且我原本以为已经丢掉的日志还完好无损的被保存着,而且增加了数据备份的功能。敏思创办者的坚持和不断改进让我看到了希望。所以,打算从今以后在这里安家,坚持使用。也推荐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它的运行速度很快,后台编辑管理的模式比较全面和稳定。这是我的博客地址:
3)通过twitter来记录自己零星的思考和看到的优质资源链接。我常常用博客来记录完整的思考,而用twitter来及时记录自己对一些事物和生活的点滴感受。只是,twitter对于我,也常常会出现打不开的状态,和其他人交流、互动的也还不够。但是,个人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好工具,你零星的思想碎片集中起来会让你发现很多东西,同时,twitter会把很多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联系起来,共享好的资源和idea。所以,以后我会坚持使用,并不断拓展。
4)建立个人wiki页,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相关信息和网络积累。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用网习惯,但是,目前我只加入了个人信息的相关连接和资源积累,其他的内容丰实的不多。
5)通过googlegroup对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建立学习社区,这必然是未来学习和研究的一个趋势。合作、交流、共享,对于现代学习和现代社会中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庄老师的带动下,我加入了“教育大发现”“edu2.0”等学习社区,每天看到大家在讨论交流各种问题,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学习原本是孤独的,在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学习社区中,可以摒除这种孤独,遇到各种不懂、不会的问题可以寻求帮助,遇到好的资源和信息与大家分享。无形中就在提升你的用网和学习效率。
另外,我也创办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社区,“英语教学论坛esl-teaching”,来深化自己的兴趣,汇集感兴趣的同志,共同探讨了学习,只是经历和阅历有限,社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们加入进来,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6)利用diigo或delicious等社会化书签,来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网上资源,尤其是与自己的兴趣点相关的内容。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贵在坚持。你会发现自己的积蓄越来越多,圈子和视野也越来越大。同时,定期要对自己的积累做以整理,以备需要查找的时候,方便、快捷。7)关于资料查找:
a.可以综合使用cnki(国内全文期刊)、jstor(国外文献数据库)、springer进行学术性资料的全文查找;
b.使用www.xiexiebang.com 做视频材料的检索,c.同时,可以通过diigo、twitter检索相关的网络资源。
8)通过diigo、twitter,进行兴趣内容的深入跟踪,重点关注那些和你要搜集的材料很相似的人,跟踪与你有相似关注点的人,利用群体去学习,不断建立联系。这一点我还没有深入做到,待改进。
总之,用网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过程,每天都有所获,每天都在为你的长远的目标积淀些什么,而不仅仅是随意的浏览和观看。对于研究生学习阶段,日积月累,注重积累的好的用网习惯,尤其重要。
2、拓展视野,形成共享、交流的学习意识
一个人的视野和经历原本就是很狭窄的。Web2.0共创、共享的学习环境,恰恰是我们打开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良好途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有机会接触这样的技术和网络环境,让自己的人生视野真的豁然开朗了不少。带着一个共创、共享、交流的心,人生才会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大气。
这一学期中所经历的,与Purdue大学的INSITE合作项目,让我体验了一种基于wiki的共创式国际合作方式,领略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差异性以及另一个国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gmail进行的群体交流,会让你有一种很强的学习群体归属感,督促着你不断参与、不断向前。也包括教育大发现社区所进行的座谈会,让你有机会去接触和认识对教育感兴趣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他们基于不同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认识。这些经历和视野拓展,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想,web2.0下的社会化学习这门课,所带给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意识的转变,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高效用网、高效学习的奠基石,今后的拓展之路还有很长很长,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挖掘。感谢庄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一个基石!
第二篇:《网络技术应用》理论知识点小结
《网络技术应用》理论知识点小结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计算机网络的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控制与分布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②通信协议;③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可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即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即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即WAN);
4、网络的传输介质:①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其中双绞线的一般应用长度为100米;电话线也是一种双绞线;RJ-45是双绞线连接器,俗称“水晶头”;②无线传输介质有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波、激光等。微波属于无线电波中的一种传输方式。
5、比特率是度量网络传输速率高低的单位,记作:比特/秒,b/s或者bps(即bit per second)。
6、网络中的连接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它们在网络中的功能分别是:①中继器:接收网络传输介质中的数据信号,复制再生这些信号,确保信号能够正确地传输;②集线器:是一种共享传输介质设备,所有传到集线器的数据均被广播到所有端口;它通常用作局域网的连接设备。③交换机:接受与存储端口上的数据包,经处理后,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而不是广播到所有端口;③路由器:将数据从源网络“路由”到目的网络,即为数据指明从源网络到目的网络的一条该走的道路。
7、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网状形结构等。
8、调制解调器,即Modem,俗称“猫”。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计算机中能够处理的信号是数字信号,电话线中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光缆中传输的信号是光信号。如下是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波形图:
9、网络中信息交换方式有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他们的特点是:
线路交换:通信期间,整条线路被通信双方共同独占,其他用户不能使用这条线路。分组交换:要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一段段编有序号的较小的单元(即分组),然后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将每个分组独立地在网络中传输。各分组被分别传送到目的地后,再按分组序号顺序装配成完整的数据信息。生活中的IP电话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语音通信的。分组交换是目前因特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交换分式。
10、网络协议: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时,共同遵守的一些规则和约定。TCP/IP协议,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我们时常接触到的协议有: 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SMTP/POP协议:电子邮件服务协议,其中发送邮件使用SMTP协议,接收邮件使用POP协议;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协议:远程登录协议。
11、端口号:端口是通信协议与应用程序打交道的访问点。如80端口是www.xiexiebang.com----中国.hk----中国香港
5、域名解析的过程:
第三章 因特网的应用
1、万维网(world wide web,缩写为www):是因特网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服务。万维网通过web站点(网站)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一个web站点有它自己的ip地址。我们通过该站点的域名或者ip地址来获取信息。一个web站点是由很多网页文件和文件夹构成。一个网页就是一个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的文本文件。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配对的标记描述语言,称
2、统一资源定位器,即URL。基本格式为: 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文件名 http是万维网的通用协议。
3、搜索引擎的分类:①目录式搜索引擎(如“雅虎”);这类搜索的数据库是人工整理,按资源主题分类;②全文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③元搜索引擎。这类搜索没有自己的数据库。
4、c/s与b/s模式:C/S模式,即客户机 / 服务器模式(Client / Server);B/S模式,即浏览器 / 服务器模式(Browser / Server);
5、流媒体技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流媒体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才能观看的技术。特点: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
第四章 网站的开发
1、开发网站的基本过程:
网站的规划-----网站的设计----网页的制作—网站的发布与管理----网站的评价 网站的规划从选择网站的主题开始。
2、网页制作工具的选择:
网页设计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等;
图片处理工具:PhotoShop、FireWorks、PaintShop等; 动画设计工具:Ulead Gif Animator、Flash等。
3、首页(或主页)文件:是作为一个网站的入口文件。一个网站必须且只有一个主页,文件名称通常为default.html、Index.html或者default.asp、default.php等。
4、级联样式表,简称CSS,是一种网页美化技术。在网页中的标记是。内部样式表定义:样式定义放到网页HTML代码首部,所定义的样式将影响到页面上所有相应标记。在网页中的标记是。外部样式表定义:把样式在一个单独的文本文件中编码,然后在实际网页文件中通过链接样式表引用的方法。外部样式表存储格式为.CSS; 链接方法为
第五章 动态网页的制作
第三篇: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1.1认识计算机网络
类型:技术培训
加入时间:2008年6月16日9:37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极大的方便,也可以让书生不足不出门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教师活动】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支持下,将多台可以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用于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①服务器:在网络上提供资源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②工作站:在网络上使用资源的计算机称为工作站。
③网络设备: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实物展示)
④网络协议:网络中为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常用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等。
⑤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2000、UNIX、Linux等。
【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 室。
③协同工作(分布处理)。如:办公自动化 电子数据交换
远程教育、电子银行、电子商务
【网络的分类】
①按网络覆盖范围来分类: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②按交换方式来分类: Ethernet(以太网)、分组交换网,ATM(异步传输模式)网,帧中继网等等(电路交换网络)一般的电话线路采用的就是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Ip电话采用的也是分组交换技术
③ 按拓扑结构来分类:总线网,环形网,星型网、树型、混合型等(总线网):优点:节点的插入和拆卸非常方便,易于网络的扩充;缺点:容易引起信号的冲突和竞争环形网):优点:结构坚固、负载能力强且均衡、无信号冲突;缺点:技术较为复杂(星型网):优点:增加站点容易,成本低;缺点:是中央节点出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可靠性欠佳
④通信媒体类型:有线网,无线网,陆地网,卫星网等等
【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一卡通系统(售饭、用水)
学生管理系统(学籍、成绩、德育、健康)
2.办公自动化:OA、电子办公平台(文件、邮件、留言、视频会议)
3.信息检索系统:图书管理中检索书籍借阅情况、公安网中检索某指纹信息
4.电子收款系统
【作业】画出本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1.2 不同的连接策略(下)(第2课时)
类型:技术培训
加入时间:2008年6月16日9:38
1.2 不同的连接策略(下)(第2课时)
【涉及课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能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各自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设计网络的连接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学会“选择”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体现。
【教学重点】
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难点】
组成方案的完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各类网络设备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引入:如果要将同一房间中的两台计算机连成网络,可以简单地用点到点的对等网连接,如果两台计算机分散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可以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连接。如果要实现三台或三台以上的计算机组网,那要用一些网络连接设备把它们连接起来。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网络连接设备。
学生观看
新课解讲
教师:
一、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提出问题:如果李明和张军家的邻居要加入他们的局域网,你为他们选择一种连接设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回到案例分析,并回答相应问题。
二、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称之为网络拓扑(network topology)。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形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树结构、网状形结构等。
1、总线型结构:
2、星形结构:
3、环形结构:
通过学习,掌握几种拓扑结构图的画法。
学生实践活动
(1)继续完成组网方案
(2)并完成小节综合练习。
学生打开“组网方案.doc”,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提交作业
上传作业的地址:ftp://192.168.0.250 学生先将作业保存在自己本机的文件夹中,然后关闭文件,在“我的电脑”中提交作业。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类型:技术培训
加入时间:2008年6月16日9:39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知识
2. 知道信息交换方式
3. 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IP电话的特点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加深对信息技术的感情
重点 信息交换方式
难点 数字信号、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
教学过程
一. 展示目标
引入:从课文案例(贝尔发明电话)入手,引出本课主题。
展示目标:
1、了解网络中的数据通讯方法;
2、了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3、知道IP电话通话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
阅读提纲:
1、在通讯与信息处理中,数据用什么表示?
2、调制解调器起什么作用?
3、IP电话使用的是什么交换技术?
学习要求:全面阅读课文内容,思考回答阅读提纲。
三、交流与反馈
1、交流:
(1)讨论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异同;
(2)交流IP电话使用的心得。
2、分析点评:
用模拟与数字波图比较两种信号
以传统打电话为例子,分析传统电话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异同。
即分组交换中将数据信息划分为“一系列”的“组”(包)
四、实践与探究
任务:
(1)利用搜索引擎查找ADSL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查找关于信息交换的技术资料。
二人为一组,查找上述内容知识并归纳。
五、评价
你现在对网络通信有较深入的了解了吗?
你能说出IP电话便宜的原因否?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1.4网络协议
类型:技术培训
加入时间:2008年6月16日9:39
1.4网络协议
【教材分析】
“第四节 网络协议”内容是讲述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任务驱动和学生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物理上的连接不足以让网络能相互通信交流,让学生动手安装网络协议,更好地把网络协议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解释如何把复杂问题分层分解的思想与方法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寄信的过程,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认识分层思想的好处。OSI层次模型的内容设计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逐一介绍其各层的功能,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分层及分层的好处是什么。通过OSI/RM与TCP/IP协议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涉及课标】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4、能描述OSI模型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网络的定义,学习了网络由三个组成部分?下面我找个同学回答一下网络的组成部分?
网络由计算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网络软件(主要是指网络协议),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网络协议。
一、网络协议
打电话的过程,拿起电话听一下有没有拨号音,可果有再拨号。当听到对方的铃声后,等候对方拿起话机。双方开始通话,双方都会约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都得服从这样的一个通话规则,否则双方无法通话。
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同样,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也要有一些规定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和网络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局域网中一般采取NETBEUI,IPX/SPX和TCP/IP三种协议。这三种协议的特点详见课本P21表1-6
二、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现在网络教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络协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活动任务:
任务一:检查安装的硬件
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通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打开“系统属性”窗口中的“设备管理器”选项卡,可以检查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任务二:安装NetBEUI网络协议。
任务三:让同学们观察,如果把教师机上TCP/IP协议卸掉,只保留NETBEUI,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演示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安装一下NETBEUI(5分钟)
讨论归纳:
(1)安装网络协议的过程如何,期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网络协议为什么不与网卡驱动程序、网络应用软件都集成到一起,这样不是更简单吗?为什么要单独安装网络协议软件呢?(为后面讲述分层思想时作一个铺垫)
总结:
(1)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一个网络协议,首先要安装好网卡,然后安装好网卡对应的驱动程序,最后安装网络协议。
(2)因为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如果把以上的软件都打成一个包,只要硬件设备或应用软件稍作改动,整个软件包都要重新设计。
三、网络协议OSI模型
1、分层体系结构
对一复杂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在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设计中,就采用了这种分层设计的思想。前面所述的三种协议都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不同协议的分层结构是不同的,每种协议都会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是由各自的生产厂商自行定义的。
2、OSI层次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与数量都得到了迅猛增长,但是许多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这使得它们之间不兼容,而且很难在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为了解决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研究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层次模型)。分层情况如下:
用Flash动画演示一下(osi.swf)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等
表示层:数据转换、压缩与解压缩、加密与解密
会话层:建立传输规则,传输内容
传输层:分组、流量控制、查错与错误处理
网络层:确定传送地址、选择传输路径。——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信号同步、差错校验、流向控制——交换机
物理层:传输信息的介质、将数据以实体呈现并传输的规格、接插件的规格。——中继器、集线器
OSI层次模型的优点:
(1)分层中的每一模块便于研发,更易于理解(2)网络部件能够标准化
(3)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4)各层功能相对独立,易于维护
(5)各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接口,同时也为它的上层提供接口
同学们,网络模型“为什么分层”、“分层设计有什么好处”?
采用分层的原因:网络通信的涉及因素多而复杂,包括:通信线路、传输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业务、安全等。
分层的优点:将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解为多个可在不同层次上处理的部分;提供了模块化的设计,对部分层的修改、增加不影响其它层。
四、TCP/IP协议简介
TCP/IP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网络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OSI参考模型出现前10年就存在了,实际上是许多协议的总称,包括TCP和IP协议及其他100多个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用Flash动画(tcp/ip.swf)演示一下与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定义了面向应用的协议,网络应用都要依赖于这些不同的应用协议。如FTP,TELNET。
传输层:有两个并列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协议负责保证数据按次序、安全、无重复地传递,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一次传输交换大量报文的情况,如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UDP提供的是高效率服务,用于一次传输交换少量报文,如ICQ,OICQ。
端口是TCP和UDP与应用程序打交道的访问点,就像通道两端的门一样,进行通讯时门必须是打开的。80是www.xiexiebang.comnic.net/,了解一下cnnic负责开展的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等多项公益性网络统计调查工作。
了解学生实践探究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五、小结评价
学生自主评价:
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有:
;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本节课对我最大的启发:
;
我学会了:
;
我还想学:。
自我评价学习结果:
练习:
(1)阅读一份CNIC在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
(2)阅读P42《共享ADSL拨号上网接入方案》,并提出自己的共享方案
作业 设计一个家庭接入互联网方案
第四篇:网络技术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 级:安工一班 姓 名:李冲 学 号:201140469109 课程论文题目: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学 生:李冲
(资源环境学院安工一班,学号201140469109)
摘 要: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线局域网 技术,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摘要 介绍了相关的知识。
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 应用,以快捷 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 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 多址信 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 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通常 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 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 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 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 塞。无线局域网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一、无线局域网的历史
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人们的还要早。无线网络的初步应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科技,并且采 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当初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这项技术。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灵感,在1971年时,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可以算是相当早期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这最 早的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
(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Oahu Island)上。从这时开始,无线网络可说是正式诞生了。虽然目前几乎所有的局域网络(LAN)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不过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主要应用在学术界(像是大学校园)、医疗界、制造业和仓 储业等,而且相关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对企业而言要转换到无线网络也更加容易、更加便宜了。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无线局域网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它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二、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以下优点: 安装便捷
一般在网络建设中,施 工周期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布线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而无线局域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 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Access Point)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使用灵活
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 接入网络。
经济节约
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 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易于扩展
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这样,无线局域网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 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
“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发展十分迅速。在最近几年里,无线局 域网已经在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不适合网络布线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技术
1).IEEE 802.11标准
IEEE 802.11是在1997年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IEEE 802.11规定了无线局域网在2.4GHz波段进行操作,这一波段被全球无线电法规实体定义为扩频使用波段。
1999年8 月,802.11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包括用一个基于SNMP的MIB来取代原来基于OSI协议的MIB。另外还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 802.11a,它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频带为5GHz,采用QFSK调制方式,传输速率为6Mb/s-54Mb/s。它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 独特扩频技术,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并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这样的速率完全能满足室内、室外 的各种应用场合。但是,采用该标准的产品目前还没有进入市场。另一种是802.11b标准,在2.4GHz频带,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和补偿 编码键控(CCK)调制方式。该标准可提供11Mb/s的数据速率,还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之间自动切换。它从根本上改变无线局域网设计和应用现状,扩大了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现在,大多数厂商生产的无线局域网产品都基于 802.11b标准。2).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概念
在一个典型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中,有一些进行数据发送和接 收的设备,称为接入点(AP)。通常,一个AP能够在几十至上百米的范围内连接多个无线用户。在同时具有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AP可以通过标准的 Ethernet电缆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联,作为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连接点。无线局域网的终端用户可通过无线网卡等访问网络。
跳频的高低直接反 映跳频系统的性能,跳频越高,抗干扰的性能越好,军用的跳频系统可以达到每秒上万跳。实际上移动通信GSM系统也是跳频系统。出于成本的考虑,商用跳频系 统跳速都较慢,一般在50跳/秒以下。由于慢跳跳频系统实现简单,因此低速无线局域网常常采用这种技术。
四、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基于无线局域网具有的诸多优点,它可广泛应用于下列领域: 1.接入网络信息系统: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
2.难以布线的环境:老建筑、布线困难或昂贵的露天区域、城市建筑群、校园和工厂。
3.频繁变化的环境:频繁更换工作地点和改变 位置的零售商、生产商,以及野外勘测、试验、军事、公安和银行等。
4.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等可移动设备进行快速网络连接。
5.用于远距离信息的传输:如在林区进行火灾、病虫害等信息的传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理等。
6.专门工程或高峰时间所需 的暂时局域网:学校、商业展览、建设地点等人员流动较强的地方;利用无线局域网进行信息的交流;零售商、空运和航运公司高峰时间所需的额外工作站等。
7.流动工作者可得到信息的区域:需要在医院、零售商店或办公室区域流动时得到信息的医生、护士、零售商、白领工作者。
8.办公 室和家庭办公室(SOHO)用户,以及需要方便快捷地安装小型网络的用户。
五、无线局域网的结构
根据不同局域网的 应用环境与需求的不同,无线局域网可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联。常用的具体有如下几种:
1、网桥连接型:不同的局域网之间互联 时,由于物理上的原因,若采取有线方式不方便,则可利用无线网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点对点连接,无线网桥不仅提供二者之间的物理与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还为两 个网的用户提供较高层的路由与协议转换。
2、基站接入型:当采用移动蜂窝通信网接入方式组建无线局域网时,各站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 基站接入、数据交换方式来实现互联的。各移动站不仅可以通过交换中心自行组网,还可以通过广域网与远地站点组建自己的工作网络。
3、HUB接入型:利用无线Hub可以组建星型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具有与有
线Hub组网方式相类似的优点。在该结构基础上的WLAN,可采用类似于交换型 以太网的工作方式,要求Hub具有简单的网内交换功能。
4、无中心结构:要求网中任意两个站点均可直接通信。此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一 般使用公用广播信道,MAC层采用CSMA类型的多址接入协议。
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其中以无线网卡最为普遍,使用最多。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除了红外传输技术、扩频技术、网同步 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如:调制技术、加解扰技术、无线分集接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
五、结束语
无线网络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虽然无线网络有诸多优势,但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也有很多不足。无线 网络速率较慢、价格较高,因而它主要面向有特定需求的用户。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目前还 只是有线网络的补充,而不是替换。但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价格正逐渐下降,相应软件也逐渐成熟。此外,无线局域网已能够通过与 广域网相结合的形式提供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业务。相信在未来,无线局域网将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 《CASIO网络技术》 《网络工程师》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小结
1、主板的分类---CPU芯片、CPU插座、主板规格、芯片级、即插即用、系统总线、数据
端口、扩展槽
2、软件的分类、开发的3个阶段(计划、开发、运行)
3、语言的划分(3个)
4、CISC、RISC和VLIW(EPIC)、SATA/SAS/RAID、MIPS/MFLOPS、MTTR/MTBF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PCI、VESA)
6、多媒体压缩分类方法及种类及常见的3个压缩标准、编码方法(信息、预测、变换)
7、流媒体模式、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超文本
8、计算机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
9、IEEE 802.XX(3、11、15、16)定义了无线局域网
10、以太网的核心技术及过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重发)(16
重发次数
11、$ 以太网的帧结构组成及格式
12、快速以太网(100BASE-T)、千兆以太网(1000BASE-T/1000BASE-CX/LX/SX))、万兆以太网
13、交换式局域网(3个特点)、虚拟局域网(MAC、IP、网络层地址)、无线局域网
14、存储转发的2类及其细分、电路交换的3个阶段(1500B)
15、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16、各种程序运行的OSI层或TCP层有哪些
17、操作系统(网络NOS)(DOS、FAT/WINDOWS、VFAT/OS/
2、HPFS)、4类组件、NOS的分类(专用型、通用型)
18、Windows NT(域)、windows 2000(活动目录管理(目录和目录服务))、netware4级
安全保密机制和优缺点(无法直接共享、管理比较复杂)、三级容错机制、IP与IPX、UNIX(SUN Solaris/IBM AIX/HP HP-UX)、LINUXDE 4个组成(内核、外盒、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 NOVELL SUSE LINUX/red Hat LINUX)
19、INTERNET的4个连接方式(DDN、ATM、帧中继)
20、IP的3种服务、网络号、主机号、直接广播地址、有效广播地址、回送地址、本
地地址、子网掩码、ARP21、IP数据报的格式、封装、分片、重组
22、ICMP、MTU、RIP、OSPF23、IPV6(128)、地址分类
24、TCP、UDP25、标准路由算法、路由表的分类
26、Internet域名解析方式、分划模式、NVT、FTP(两种传输方式)、POP3、SMTP、RFC822、MIME、WWW服务
27、网络管理及其功能、信息安全、OSI安全框架(安全攻击、安全机制)
28、加密技术(三重DES、AES、Blowfish算法、RC5)、RSA、ElGamal、消息认证的模式的2类方法、安全技术的应用(安全电子邮件(PGP(SHA)、S/MIME)、网络层安全(IPSEC的两个主要协议AH、ESP)
29、组播路由协议及其细分/DCMRP/MOSPE/PIM/MBGP/MSDP30、美国国防部安全准则及其相应的条件
31、被动攻击
32、即时通信的通信协议(SIP、SINPLE、XMPP)
33、IPTV的组成部分、搜索引擎的4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