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宁思政培训总结
南宁思政培训总结
总结人:秦秀常
感谢学院安排,本人有幸参加了2015年1月28日至29日在南宁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及实践教学改革培训班》培训。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培训,但本人受益良多。
28日全天由刘社欣博士给我们让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刘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背景性、操作性、发展性阐述了他的观点。2014年我国还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归国潮,是中国近30年来最大一次“海归归国潮”,预计将突破30万人,“最难就业季”遭遇“最大归国潮”,使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存在: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按照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15%和您50%我国现在出于大众化教育。我们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备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发展本科高职,有两条路径论、三条路径论和四条路径论。结合我院,我们要更好的发展也要开设本科高职。一是自己独立设置,二是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设计社会实践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给学生第三只眼睛:
1、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感性。
2、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知性。
3、用自己的思想看世界:理性。人的理性,只有在个体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养成。
刘博士以其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幽默风趣的谈吐给我们作了一场的精彩报告,得到现场老师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尤其是将其本科植保专业中学习的植物与知识分子紧密联系起来,即其所谓的“植物人”,既让我们感到新奇,又深受启发;从潜力巨大的楚国的灭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秦国的兴盛提出的哲学思维,发人深省;还有深入分析文化人的有知识、有教养和有思想的特征,给我们一面鲜明的镜子;提出了做一个真正文化人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体,是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蕴的兼容体,是特立独行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体的结论,与大家共勉。虽然没有直接收获与我们专业相关的具体知识,但是从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上得到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新的启发,让我们终身受益。
29日上午由陈媛教授给我们上课。报告会上,陈教授主要从“人为什么要追求生活的意义”,“为什么生活意义的缺失成为时代的问题?”“怎么解决当代人的生活的意义”三个问题展开了论述。陈教授以“你幸福吗——一个时代的提问”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存在物,结合生活实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生活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的意义。接着她强调大学生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寻找人生的真、善、美,呼吁思想政治教育勇于担负起生活意义的解释者与传授者的重任。
关于“生活的意义”——一个高深而难解的问题,陈媛教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时而幽默,时而犀利,丰富的感情自然流露、独到的见解深刻展现。她讲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情感的统一,二是坚持思想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三是坚持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四是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最后陈教授以“投入真情,自信自强。研读原著,打牢基础,明确方向,教研相长”结束了她的报告。
29日下午由姜献生教授给我们上课。他是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思政教学巡视给专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华公共基础部主任。专题报告会中他回顾了2014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从顶层设计、队伍结构、理论实践、培养培训、技能竞赛、精彩一刻、名师指导、大事记等八个方面展开,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了过去一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亮点和丰硕成果。他接合自己工作实际谈了自己对高职思政课的做法。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总之两天的学习,自己收获颇多。在以后自己的专业教学中要充分地对学生做好德育工作。
2015年3月6日
第二篇:思政总结(范文模版)
2015年-2016年第一学期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随着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这些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工作的辅导员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的紧迫性。刚参加工作时,以为辅导员只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后才知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辅导员工作的应有之意。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做好。下面我就这一学期来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班级建设
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就给班级工作定下了工作重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掀起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气,营造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
组织了一支有能力,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能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
利用多种机会与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沟通,谈心,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针对班级中学习拔尖,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对于对专业没有兴趣的,打算换专业的学生,耐心疏导,讲明道理,帮助他认识到认真学习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1、政治理论学习
首先,我带领学生开展每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从实际行动上,结合理论知识,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帮他们分析,使他们了解到自己身边的小事也能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挂钩,从而使他们发现政治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2.关注贫困生 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较大的群体,我带了6个班,共212人,其中有40多名不同程度的贫困生。所以关注贫困生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心。在关心贫困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更为重要。
三、工作中的不足
1、理论知识素养还有待提高
虽然本人积极学习,并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但学无止境,理论水平还要提高,确定研究方向,研究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倍感自身知识积累的有限,需要自己继续严格要求,并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
2、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工作中,对一些刚接手的工作还完成的不到位,只能一步一步地摸索前进。在日常工作上,还有很多缺陷。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
以上是我对这一学期的工作进行的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进行踏实细致的工作,不断的积累经验,坚持学习与进步,进一步提高、锻炼、完善自己,从而更好的胜任工作。一个班集体只有齐心才能有好的结果,这是我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的一点。感谢学院和我系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我将倍加努力,取得更好成绩。
第三篇:思政培训心得
讲好思政课,做好引路人
范村中学
王娜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指出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要点。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好学子们的引路人。思政教师既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更要开设好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开展学科活动,全方位促进莘莘学子的认知、心理、道德的形成,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帮助学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习生涯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着力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开好思想政治课必须旗帜鲜明,正能量是总要求,主旋律是重头戏;做好思政工作,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与新时代同行,既要懂得接地气、又要突出育新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关于“铸魂育人”的论述,就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贯彻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将“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新思想,新动态,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自觉地做到,以学校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
其次要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
少年强,则中国强。办好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新一代接班人。
第四篇:思政培训学习心得
思政培训学习心得二篇
本文仅供参考
思政培训学习心得【篇一】
2020年9月4日和5日晚,我认真观看了线上直播讲座:xx副主任xx的《精心挖掘思政素材打磨课程思政好课》和北京师范大学xx教授的《有关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这是xx教务科本学期开展的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内容之一,讲座内容实操性强,为我未来课程思政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通过讲座内容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协同育人。通过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影响学生的行为。
英语教学本身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英语语言文化中的德育元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课程中包含的文化元素、文化价值、文化精神。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并不是要改变英语教学的本质,而是利用其语言形式渗透本土国学课程,实现思政教育,优化英语教育教学结构,改善教学内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需要结合英语语言素材,深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知识点,通过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政观念,如“Jobs、Travel、SocialEtiquette、Holidays、Shopping”等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政观念。其中常见的“SocialEtiquette”这一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社交礼仪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进入岗位工作后的发展,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讲座中熊教授例举的基础课程思政设计方案,更是启发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从公正、公平、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避免产生过于崇洋媚外的现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结合思政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实现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贯穿与实施,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职能,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思政培训学习心得【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那么这个信仰从哪里来,毫无疑问要从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来,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大家不知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欧美国家在对外时,往往能采取一致的行动,除了他们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化背景。再比如,今天的俄罗斯早就背弃社会主义道路,不再信奉共产主义了,但西方国家还是看着不顺眼,处处刁难,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信仰和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俄罗斯信奉的主要是东正教,在彼此眼里都是一些异教徒,怎么看都不会顺眼。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运似乎没有那么美妙,自从“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后,传统文化不说臭不可闻,至少也是灰头土脸,新中国建立后虽然没有进一步批倒批臭,也不过是放在一边,另起炉灶,可当我们已经逐渐适应和接受新的一套文化和信仰时,又提出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爹”。目前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缺乏、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文学名著、诗歌词赋、成语、毛笔字等没有兴趣,缺少教育,而对洋文、洋节日、洋快餐、日韩明星、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倍加热门、推崇。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情况如任其发展下去,将导致文化断层、精神缺氧、社会道德低下,后果非常严重。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就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谈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必须坚持必要的顶层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众多的物质载体和社会生活载体,超越这些载体和物质形式,中华传统文化真正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繁衍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价值体系。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有现代性意义,都有积极作用,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扬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现代解读。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用符合时代需要的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的阐释。换句话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而这一项工作显然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人所能完成,必须要有最顶层的规范,否则会影响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确立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青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无疑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当前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而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有赖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根本改观。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对于普通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他们不得不以升学为第一要务,根本无力顾及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的传统文化学习。而对于职业学校又往往片面和狭隘地理解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些学校开展了弘扬传统经典文化的活动,但结果也是倡导者芸芸,身体力行者寥寥,使这些活动大都流于形式。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从旧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中走出来。因此,国家应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将传统文化专业课程作为各类各级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列入教学大纲,并作为中考、高考等考试的必考科目,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彻底避免传统文化教育沦为形式的可能。
三、改革当前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
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到最不满意的地方之一就是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方式方法刻板。现实中,教师普遍采取教条式的灌输方法教授传统文化,照本宣科,无法展现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薪火传递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消化,同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报刊、影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理应成为青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许多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所传播的内容却严重阻碍了青年学生对真实历史文化的认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使一些青少年沉醉于虚拟世界,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在内的文化糟粕对青少年造成严重影响,也成为民族文化传递的障碍。因此,要重视现代传媒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增强它们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针对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媒体应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
四、重视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青年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历史的缘故,当前的师资队伍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涵养普遍不足,无法承担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建设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尤为迫在眉睫。况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业余研究者所能胜任。国家应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挑选出那些品学兼优、资质良好、有志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个体,从小施以专门培养,使之成为传统文化某一领域的专才或通晓各个领域的通才。
五、加强传统文化的教材开发。
目前教育界自今没有设计出一套融思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往往是各个地方,甚至是各个学校各自为政,自主开发,表面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往往缺乏权威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国家教育部门应集中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借鉴各地包括他国的经验,编写一套涵盖整个国民教育过程的,具有连贯性的权威传统文化教材,逐步促进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的繁荣健康发展。
六、努力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环境
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既是青年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其重要目的。由于历史惯性的影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传统成了落后、陈旧的代名词,历史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拖累与包袱。在这种意识的主导下,我们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直至衣食住行、婚丧礼仪、教育宣传等,都争先恐后地“与国际接轨”,似乎越洋化越时髦,越西化越现代,导致我们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趋于平庸低俗,文化品味越来越低。这种氛围加剧了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偏见与漠视。因此,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理论宣传,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纠正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可以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设专栏、办专刊、学校广播站等载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社区等文娱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青年学生学习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七、发挥本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
传统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塑造一个民族的风范和美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利用历史遗迹、博物馆、展览馆、公园等场所,建立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园,使其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和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活动中心。同时还要重视传统节日和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深入发掘它们的文化内涵,发挥它们在教育和移风易俗方面的功能,而不是仅仅把它们理解为一个休闲假日,从而让青年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八、充分调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
在当前学科壁垒森严、专业划分支离破碎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固有的经、史、子、集分科模式很难融入现行的文、史、哲等专业中。而相比较而言,传统的私塾、书院等教育形式则被证明是传习传统文化的较好方式。因此,应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办学形式,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创办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教研机构,让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接受专业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延续传统文化的脊梁。
九、发挥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父母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理应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以及西方“儿童中心”教育思想的影响,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逐步减少,亲子关系日渐疏远。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家庭则主要为孩子提供物质方面的满足。这其实是教育上的一个误区。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被称为教育的关键期或敏感期。因此,强化传统文化在家教中的作用,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于历史上多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在现在的父母中依然熟悉并热爱传统文化的已经是廖若星辰,更谈不上对下一代的教育了。即使有些家长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但也只能面对古代文献“望文兴叹”了。所以,只有通过广泛地宣传,开展类似“家长学校”、“家长传统文化培训班”等活动,在家长尤其是年轻家长中普及传统文化,使之对传统文化产生内心的认可与接纳,传统文化的家教价值才有可能实现。
总之,加强青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也受到了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大势所趋,但这也并不是学校、社会、家庭某个方面能够单独完成的。必须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继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第五篇: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科研发展规划,决定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以下简称“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为加强项目研究与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为校级科研专项项目,校科研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工作处配合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第三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资助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高校团学工作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高校资助工作研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等课题。
第二章 申报与立项
第四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为项目,每年受理申报一次。
第五条 我校在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任教师、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均可申报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作为主持人,每位申报人只能主持一个项目。作为参与者,最多只能参与两个项目。在研同类项目尚未结项者,不能申报新项目。
第六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着眼于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鼓励大胆探索。要紧密结合我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际,针对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力求原创性、开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第七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组织者,并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第八条 立项程序:
(一)校科研处每年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提供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相应的选题申报指南,发布立项通知,受理项目申报。
(二)申报者须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申报书》,经所在单位及学工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学校科研处。
(三)科研处组织项目评审,择优立项。
第九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重点项目是指对学生工作改革和发展能产生重大作用,或对解决全局性学生工作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的项目。一般项目是指对解决局部性学生工作问题有一定指导、参考作用的项目。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由学校统筹安排科研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 项目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款,包干使用,超支不补。项目经费分两次拨款:第一次与项目批准文件同时下达,额度为批准总经费的70%;第二次在项目完成并通过鉴定验收后下达。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严格执行《南宁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实施细则(试行)》和《南宁学院科研管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资料费;
(二)调研费;
(三)会议费;
(四)出版印刷费;
(五)专家咨询费;
(六)数据采集费。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为保证项目研究质量,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实行定期检查制度,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应向科研处提供项目进展情况及中期成果报告,由科研处负责对项目的研究进度进行评估。程序如下:
(一)项目负责人获得立项后,需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计划任务书》,科研处负责审核,合格后发放《南宁学院科研项目经费本》,开展项目研究。
(二)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期限一半时间的当月应向科研处提供项目进展情况及中期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项目申报以来的进展情况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经费的使用情况;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三)校科研处负责审查项目进度情况,对项目继续进行或者撤销做出结论。
第十五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经批准立项后不得擅自更改研究内容
和研究成员。如确须更改,应由项目负责人向科研处提出书面申请,报科研处批准及备案。
第十六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一般项目研究的期限为12个月,重点项目为24个月。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或延期结项的,须由项目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经科研处批准后确定结项时间。
第十七条 立项项目出现下列情形,撤销项目,并收回全部项目经费:
(一)中期检查时,无论何种原因,一直未开展研究工作;
(二)课题负责人长期因故不能正常进行研究工作;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研究成员;
(四)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或违反学术道德的;
(五)课题验收结项未被通过,且课题组重新申请验收仍不合格的。
第六章 结项验收
第十八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一般为论著、研究报告、论文等,并标注研究成果为:“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成果”。
(一)最终成果为论著的,供鉴定的成果不得少于5万字;
(二)最终成果为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的,供鉴定的成果不得少于0.6万字;
(三)最终成果为论文的,供鉴定的成果不得少于1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1篇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不限定是否发表)。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结项程序如下:
(一)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结项报告书》,与项目最终成果一并上报科研处;
(二)科研处组织相关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验收并最终公布评审验收结果。
第二十条 项目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延期结项申请书》,向科研处提出申请,经同意批准后生效。延期时间一般不能超过半年。
第二十一条 项目如提前完成,可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提前结项申请书》,并向科研处提出申请,经科研处组织评审,方可办理课题结项手续。
第二十二条 项目验收未被通过的,允许项目组在半年内对成果进行完善,并在规定期限内重新申请验收,验收仍不合格者,撤销项目,收回全部课题经费,课题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请思政专项科研项目。
第二十三条 以个人或部门名义申报立项并通过验收的项目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个人或部门所有,南宁学院享有项目成果的使用权,具体包括:用于教学培训、在学院刊物上发表、用于研究报告、出版论文集、成果应用与转化等。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试行,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南宁学院科研处 201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