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宾区陶邓乡2011年创建来宾市科学发展
兴宾区陶邓乡2011年创建来宾市科学发展
十佳乡镇情况汇报
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在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府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按照乡党委、政府制定的‚1345‛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党带动全民创先争优,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当年价计算达43764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实现农业总产值43765万元,增速9.71%;乡属工业总产值4703万元,增速207.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49万元,增速107.28%;形成固定资产的招商引资额为4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368元,增速24.56%;个体工商户达294户,增速6.14;新农合参合率达参合率95.1%,增速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54%,增速6%;森林覆盖率38.8%,增速5%。现将我乡创建来宾市科学发展十佳乡镇情况及取得成效汇报如下:
一、班子团结有力。
我乡紧扣发展实际,合理调整党政班子分工,大力加强班子的理论、能力、作风、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同时,围绕‚五好‛的要求检查自身不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增强了班子整体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联系群众,亲民为民,努力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巩固原有基础,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效益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实现新跨越。2011年全乡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同
步推进、和谐发展。
一是工业经济保持高速高效。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商招商‛等形式,实现了招商工作‚两条腿走路‛的新局面,农业招商和工业招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2个,引进到位资金4000万元,完成区委下达任务。
二是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着力引导经济林木种植、种桑养蚕、甘蔗生产和畜禽养殖,取得显著成效,种下早稻21000亩,产量达8160吨,玉米9480亩,产量达2726吨,完成蔬菜种植面积9450亩,蔬菜产量达3750吨。甘蔗面积达7.1万亩,进厂原料蔗量21.8万吨。2011年牛出栏0.73万头,猪出栏6.94万头,羊出栏0.55万只,禽出栏23.25万羽;水产品产量1235吨,肉类总产量17506吨。新建养猪场(小区)10个,完成小型水利渠道建设10.1公里,完成集体林地确权勘界面积13.5万亩。
三是农民收入增长卓有成效。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不断增加,进行新房建设的农户不断增加,仅2011年,陶邓乡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就有150多户,进行万户农民建新型房的农户就达到80户,这给原本在外市、外县甚至外省进行建筑事业的劳务输出人员和本乡的农民建筑队提供了机会,此项的增收加上其他在本乡辖区内的劳动所得收入,实现增收245元。此外,农业增收,产业增效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2011/2012年榨季全乡的甘蔗产量比上年略有增长,达到25万吨,仅此一项就可实现人均增收近1023元。全乡作为来宾市主要的生猪饲养基地,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仅100头以上的养场场就增加了10家,畜牧生产方面群众人均可增收300元以上。
(二)新农村建设在统筹推进中取得新突破。一是城乡建设展新风貌。全年全乡居民建房共计4.2万平方米,城乡化率提高了二个百分点以上。完成引导农民新型房建设80户,旧房改造80户,危房改造(包括残疾人危房改造)166户。完成陶邓和六会村五宝新村建设任务,全乡‚清洁工程‛投入人力达350人次,清除垃圾150多吨,13个行政村建了16座公共厕所,全年‚陶邓清洁工程‛工作没有被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二是新农村建设有力推进。按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引导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各村屯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黄绿村新农村示范点打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实施陶邓巷道硬化,通过多渠道筹措巷道硬化资金,加快推进农村巷道硬化工作,2011年全乡15个自然村巷道硬化达36.5公里。
(三)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呈现新面貌。一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年为教育办实事超过9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54%,增速6%。采取捐资助学、生活补贴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开展辖区内中小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案,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井然。二是文体事业日益发展繁荣。新建乡文化综合楼1栋,完成5个村的文化综合楼项目建设。积极组织文艺队到各村进行文艺汇演,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乡村图书馆、村文化室图书量不断增多,村文化户不断涌现。三是卫生事业加速发展。实施‚母亲安全工程‛,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7%,无重大疫情暴发流行。全年按人口总数每人每年下拨0.1元计免经费。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改水、改厕任务,全乡沼气池建设完成任务106.8%,增长6%。全乡新农合参合率达95.10%,增速6个百分点。
(四)计生工作在创新思维中达到新水平。我乡以‚三为主‛工作方针为导向,以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法,明确目标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机制,通过大力开展‚诚信计生‛活动,实现了由‚突击活动‛向常态化工作的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推进。同时通过组织全乡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学习等方法,促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观念由‚要我做计生‛向‚我要做计生‛转变。通过收取社会抚养费、动员结扎、放环等有效措施,全乡人口出生率为11.29‰,计生率达91.7%,多孩率控制在0.89%,统计合格率达到98%,人口出生数、性别比、多孩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指标都在来宾市下达的责任指标以内。
(五)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新成效。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
生产工作,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全乡经济的全面发展。2011年以来,全乡共开展非法煤矿专项整治73次,制定了隔天巡查制度;开展对加油站、学校食堂和校舍、各种经营店(特别是燃气店)、交通运输等安全隐患排查31次。一年来,全乡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六)狠抓信访维稳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乡党委、政府把信访稳定工作放在突出位臵来抓,严格落实上级信访稳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部署信访稳定工作。一是大力宣传信访条例,严格依法处理非正常访违法犯罪行为,运用宣传车、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乡初中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增加师生安全感;三是推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发挥群众调解、评议作用,化解矛盾、解决难题。截至目前,全乡综合调处各类纠纷20余起,有效保障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陶邓乡荣获来宾市维稳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七)党建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乡党委严格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狠抓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一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全员承诺、认真践诺、群众评诺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采取党员结对帮扶,计生工作干部包户等措施,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为民意识。二是以‚学文件、强素质、增效率、促发展‛活动为契机,进驻各村宣讲创先争优、‚四议两公开‛工作做法、自治区郭声琨书记讲话及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提高干部为民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年初与各村支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范畴。四是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选举风清气正,截止8月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我乡13个村委圆满完成了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全年,乡党政班子团结,无违纪现象发生。
(八)亮点频现彰显科学发展新成就。2011年我乡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亮点。突出表现在总体实力增长迅猛、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有效、农民增收渠道面广路活等多个方面。
一是维护社会稳定,筑牢发展之基。我乡针对地处边远,面对矛
盾纠纷多和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精心编织了完善的治安管理网、安全生产网、社会保障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在通过群众工作站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时,还利用推进‚农事村办‛的良好机遇,将群众工作服务站点前移到村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的实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每名班子成员负责挂点村屯的矛盾排查和调处,通过抓源头,着力减少矛盾,抓疏导,着力缓解矛盾,抓结果,着力解决矛盾,打造出立体的防控和纠纷调处体系,多数矛盾都被消除在萌芽状态,林改、计生、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都得到了有效推进。二是搞活产业结构,提升总体实力。我乡继续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政府主导、以人为本、联合协作,整合资源、优化配臵、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战略方针,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途径,鼓励农民重点发展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做大做强蔗糖、无公害蔬菜、特色养殖三大产业,形成‚多点开花‛的格局。以大邓、三育、韦里等村为重点,充分利用利用业泉公司生态养殖的技术辐射,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川山、兴高、九合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肉鸡、肉鸭、肉兔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大罗利用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水资源丰富优势,大量种植无公害蔬菜,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另一条新渠道。
针对当前的产业发展现状,依靠上级惠农政策,全乡正重点对第一、二期进行的九合、韦里、三育、陶邓、茶枭、六会、大邓等8个村进行土地整治,届时将实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三是是组建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在陶邓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该乡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陶邓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员150户,辐射带动陶邓乡7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发展蔬菜生产1500多亩。截止目前,农民通过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仅此一项收益就达70万元,同时新增务工收入20 多万元,周边父老乡亲也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奔小康之路。陶邓乡农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绩更加喜人。陶
邓乡农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发展,实现了共赢:一是合作社发展较快。成员由原来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72个养殖大户和500多家中小养殖户,同时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家庭,2011年合作社总资产增加到3000万元;二是成员户收入增加。社员们都感受到与以前单干时不一样,社员覃必勇在入社前没有技术,不敢多养,家庭一年的各项收入不到7000元,2010年入社后,养殖母猪10头,公猪1头,出栏商品猪100多头,光养猪收入就达16万元,获纯利5万元,成为靠养猪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三是社会效益明显。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引导农户发展生猪生产,推动生猪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合作社通过将产、供、销诸环节有机衔接,实行统一生产标准,有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层次。
三、加强领导,群策群力,全乡形成争创‚十佳乡镇‛共识。要实现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前提是解放思想、学用政策、用好政策,关键在优化环境、狠抓落实。我乡以创建‚十佳乡镇‛为抓手,把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作为富民强乡的第一要务,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争创‚十佳乡镇‛的实际过程中,我乡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争创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发展争创十佳乡镇的强大合力,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乡、村两级换届后,乡党委、政府继续总结本地经验,学习外地做法,加强对乡情的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在原有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责任落实到人。通过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十佳乡镇的创建负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切实负起了帮扶的责任,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和争创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机关效能。我乡以争创‚十佳乡镇‛为契机,统筹兼顾,通过建章立制,实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注意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到趋利避害与扬长补短相结合,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来宾市的有关规定和各项政策,选准突破口,打好攻坚战,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在各项工作推动上,坚持分层次、分步骤地组织、落实好各项任务,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如积极培育完善和发掘农村市场,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渠道。对农村致富能人的贷款、融资需求,前方百计创造有利条件。对有需求的企业,想尽办法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营造‚富商、稳商‛的良好氛围。通过资金上扶持、政策上帮扶,我乡三大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四)优化发展环境。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从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以硬措施整治软环境,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成本较低的经营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创业环境,为‚十佳乡镇‛的创建提供必要的准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公开和规范办事程序,加快农事村办等便民服务站建设步伐。健全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各项制度,积极改进行政管理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塑造诚信形象,形成了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严格督促检查。为了在全乡开展好‚十佳‛乡镇的评比表彰活动,全乡上下形成争相工作上你追我赶、竞相努力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工作激励机制,对促进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以创建‚十佳乡镇‛工作作为干部和乡直单位干部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在年度考评对落实不力、工作没有起色的部门和责任人要给予处罚,做到奖惩分明,保护和调动好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争创活动中需要定期上报或临时上报的材料和数据,我乡组织人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督查的形式,确保了材料和数据整理上报准确、及时。通过强化工作督 7
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对齐聚民心、汇聚人心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感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佳‛争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民转移就业与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农民生活出路问题较为突出,新农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二是安全生产、制止违法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三是政府研究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部分干部群众观念转变慢,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我乡将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学用政策、力行‘六戒’、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调动起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继续深入开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要在继续加快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干部群众发展意识上多下功夫,为实现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准备和人才储备。
中共兴宾区陶邓乡委员会
兴宾区陶邓乡人民政府 2012年6月15日
第二篇:来宾市兴宾区教育局范文
来宾市兴宾区教育局 关于转发《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
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广西壮族 自治区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兴政办发[2010]29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
有空编且紧缺学科专业教师,2010年秋季学期需要增加教师的学校,请与人事股联系,按《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做好用人用编计划,于本月十八日前报给我局审核,以便统一上送区人社局、区编委办审定。
以上通知请贯彻执行。
来宾市兴宾区教育局
二0一0年七月七日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
办 公 室 文 件
兴政办发〔2010〕29号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
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已经区二届人民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
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干部调配工作规定》(桂人计〔1993〕0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桂人发〔2006〕22号)和《来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来政人发〔2006〕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区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和事业单位中除区委管理的干部以外的工作人员调控。
第三条 机关和事业单位调进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在编制(岗位)空缺内,按空缺岗位类别、等级和任职资格条件进人,满编或者超编的单位除指令性安排和政策性安置以外一律不得进人。
第四条 机关和事业单位调进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要有利于调整人才结构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第五条 调控工作应坚持以工作需要为主,适当
照顾夫妻关系(夫妻双方同在区内单位工作除外,下同)和家庭特殊困难需要。
第六条 人事调控工作严格执行有关干部回避制度。
第七条 人事调控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务员流向同类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事业单位;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流向同类单位、事业单位;
(三)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流向其他事业单位;
(四)按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五)经公开考试的录(聘)用人员;
(六)符合我区引进各类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人才规定条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及确需随调安置的配偶;
(七)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指令性、政策性安置的人员。
第八条 机关事业单位有空编的应优先考虑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考大专以上毕业生、安置军转干部及夫妻两地分居三年以上的人员。
第九条 区外调进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调进人员年龄一般控制在35周岁以下,岗位急需紧缺人才、业务骨干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二)调进人员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调进专业技术岗位的应同时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第十条 引进紧缺人才、业务骨干及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随调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可适当放宽,但放宽条件按调入人员比例控制在总人数的10%之内。
第十一条 工勤人员原则上不从区外调入。
第十二条 人事调控一般采取公开考试和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公开考试分为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和面向在职在编人员考试两种。面向社会公开考试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共同组织实施;面向在职在编人员考试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直接考核由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三条 下列人事调控采取面向社会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
(一)事业单位九级以下职员岗位、十一级以下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统称为初级岗位)需要进人的;
(二)需要向社会公考的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
职务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下同)。
第十四条 下列人事调控采取面向在职在编人员考试的方式进行。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流向差额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十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以下简称为中级岗位)的;
(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流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级岗位的;
(三)区外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流向城区事业单位(不含教育系统)中级岗位的;
(四)区外和乡(镇)中小学教师流向城区中小学校和城厢、良江、凤凰、桥巩、迁江、石陵等中小学校中级岗位的;
(五)因机构改革需要分流安置的人员。
第十五条 下列人事调控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
(一)符合我区引进各类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人才规定条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及确需随调安置的配偶;
(二)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指令性、政策性安置的人员;
(三)从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或参照公务员法管
理的单位流向事业单位的;
(四)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因工作需要进行轮岗交流的;
(五)乡(镇)之间流向同级同类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含需要公开考试的乡镇中小学校)中级岗位的;
(六)确需特殊照顾的夫妻关系和困难家庭的;
(七)按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调配。
第十六条 调动人员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得调动:
(一)见习(试用)及服务期未满的;
(二)未具备岗位所需任职资格条件的;
(三)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处理期间。
第十七条 人事调控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用人单位于每年10月15日前申报下一的用人用编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区人社局、区编委办审定;
(二)属公开考试的按有关规定和《简章》要求办理;
(三)属调动的由用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拟定调动对象;
(四)用人单位对拟调对象按照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察,查阅个人档案,核实个人身份和任职资格条件,形成综合考察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
(五)用人单位填写《编制使用审批表》, 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区机构编制部门审签;
(六)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将调控对象综合考察材料、体检表、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相关证件及其复印件、商调人员流动登记表等材料报区人社局;
(七)区人社局调取拟调控对象个人档案,经审查符合调控条件的,在《编制使用审批表》签署意见;
(八)区机构编制部门按管理权限将《编制使用审批表》送交区编委会讨论,编委主任签字后由区人社局办理调配手续。
第十八条 调出区外单位的人员,由区人社局负责办理调出手续。
第十九条 人事调控手续完成后用人单位应及时到区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编制增减手续。
第二十条 人事调控实行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人事调控部门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和调控规定,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依法办事,为政清廉,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调配、安置、交流的人员应服从组织安排,按规定时间办理行政关系和工资转移等手续,不服从调配的或不按期报到的或虽已报到但不去上班的,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和上级机关下达的调配指令和任务。对指令性调配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不接收。
第二十三条 人事调控工作中,涉及职务、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时,分别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从下发之日起实行,之前我区有关规定与本暂行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区人社局商区编委办解释。
主题词:人事
调控
规定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4月1日印发
(网络传输)
第三篇:来宾市兴宾区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规划
来宾市兴宾区“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种植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计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种植业发展有了较大的跨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了种植业生产效益的较快增长。
1、粮油种植面积和总产都稳中有升
粮油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维持在99.8—100.6万亩之间,产量由2006年的26.7万吨递增到2009年的28.37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7.5—7.9万亩之间,总产由2006年的1.09万吨递增到2009年的1.15万吨。“十一五”规划的前四年,蔬菜、水果生产稳中有升,蔬菜年均产量31.5万吨,水果年均产量10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2、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得到优化。
一是突出发展良种良法,稻谷良种覆盖率达到98.66%,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9.03%;二是经济作物得到长足发展,粮经比重由2006年的37.4:62.6变为2009年的33.7:66.3,种植业结构以粮为主的特征逐步向效益型转化。
3、特色产业稳步推进。
蔬菜产业板块发展形势较好,良塘四季豆生产基地、良江青椒生产基地和城厢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得到稳步发展,四季豆面积由2006年8000亩扩大到2010年20000亩,青椒由2006年的5000亩扩大到2010年的15000万亩,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50%和200%。
4、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基地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优化布局,优势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全区已经形成了四个特色商品化生产基地,即:良塘四季豆生产基地2万亩;良江、寺山青椒生产基地2.5万亩;城厢、凤凰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三
五、大湾、陶邓优质谷生产基地 3万亩。
5、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生产技术含量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区继续加大力度推广良种良法,适宜我区种植的新品种超级稻、玉米正大619、太平阳98、迪卡007、玉美头168等高产优良新品种在我区得到普遍推广,粮油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粮油单产分别达到282.1公斤和145.2公斤,分别 比2006的提高13.2公斤和11.5公斤,年均增加3.3公斤和2.87公斤。
(二)“十一五”种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种植业生产正在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产量型生产向精细化、效益化生产转变,生产对新科技的要求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区农民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农业比
较效益低,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增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不高,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难度增大,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在桑蚕发展上,受国际市场影响,蚕茧价格波动大,再加上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劳力矛盾突出,桑蚕生产起色不大。
(三)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搞好引导与服务,是种植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把农业工作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通过落实一系列的优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规划与引导,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品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通过搞好服务工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水平,推进市场农业和发展,使种植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增加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是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服务体系,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技术推广项目的投入,极大的提高了种植业生产水平,通过重点农业技术推广,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粮食单产和油料单产平均每年保持较好的增长幅度。
3、抓好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加大示范片的示范效应,是快速推进种植业新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
“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以下农业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东桑西移”桑蚕基地建设项目、甘蔗“双高”产业化项目、桑枝栽培食用菌示范项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项目、粮油高产创建实施项目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粮、油、菜、蔗等各种示范基地等50多个。示范片点多面广,技术含量高,通过以点带面,拉动我区农业生产和各种科技的推广,极大的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步伐。
回顾“十一五”种植业的发展,成就与困难同在,展望“十二五”,挑战和机遇并存。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十二五”种植业发展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空前;二是通过“十一五”种植业的发展,我区种植业生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积累了发展的宝贵经验;三是农业新技术储备丰富,广大农民效益观念深入人心,对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有所提高,这些将对“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够使我区种植业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三、“十二五”种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生产目标
(一)指导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生产效益;完善市场机制,加强产销联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工作职能,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总的方向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稳粮、提质、扩桑、增菜,上名新特,实现特色产业多元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产业,提升农民基本素质,实现生活基本保障,扎扎实实
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发展目标——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十二五”期间在继续做强做优粮油、糖料蔗、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桑蚕、水果、食用菌等新兴优势产业,以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形成各具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
1、粮食——稳定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优质稻比例要稳定在75%以上。通过高产优质品种和超级稻以及高效配套栽培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确保粮食单产年均递增1.5%以上,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33万吨以上。
2、蔬菜——稳定种植面积34万亩,年均增长10%,预计产量达到38万吨。重点发展秋冬菜、夏秋反季节蔬菜、城区菜篮子、城效特色无公害蔬菜、外向型创汇蔬菜。
3、桑蚕茧——计划桑园面积10万亩,预计年产鲜茧 1.5 万吨。
4、食用菌——规划期末发展食用菌 250万平方米,食用菌产量达到 2.5 万吨,年均增长20 %,重点发展双孢蘑菇、香菇等大宗食用菌优势品种,适当发展珍稀和药用菌类品种。
5、油料—面积稳定在12万亩,重点抓好花生、芝麻油葵等油料作物生产,加大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到“十二五”期末,使我区油料总产达到 2.1万吨左右。
6、水果—发展优质水果5万亩,力争全区水果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其中柑桔类8万亩、葡萄2万亩、柿子3万亩、桃2万亩、李2万亩、杨梅1万亩、板栗2万亩、其它水果5万亩)。产量达15万吨。
二、重点产业发展战略
(一)高产优质粮食产业
兴宾区是全自治区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区重点发展的高产优质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规划发展则以高产优质的水稻和玉米为主。
1、产业定位——水稻和玉米是我区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全区消费群体稳定。近年来,我区水稻和玉米的高产优质品种得到迅速发展,面积逐年扩大。目前优质稻播种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5%左右,高产优质玉米种植面积已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0%以上。并且水稻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不断提高,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2、重点项目——继续抓好无公害高产优质稻(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稻(玉米)新品种和高产节本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二)蔬菜
1、产业定位——近年来,蔬菜产业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区蔬菜生产自然和
社会资源丰富,生产技术集成比较完善,具有较好的蔬菜生产基础。
2、重点项目——(1)建设2个区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特色产品,按照统一规范的技术规程,搞好专业化技术服务,提高蔬菜产品质量;(2)调整排灌条件较好的3万亩耕地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产值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种植蔬菜品种以青椒、西红柿、美国甜豌豆、四季豆、食用菌、马铃薯、叶菜类、瓜类等品种为主。
(三)桑蚕
(1)产业定位——我区桑蚕生产区域优势比较明显,种桑投产快,蚕茧上市早、收市迟,亩桑产茧量高,劳动力丰富,成本低,有相当的竞争优势。依靠资源、科技和比较优势,“十二五”把桑蚕产业发展成为继糖料蔗产业之后农民增收的新兴支柱产业。
(2)重点项目——优质桑蚕基地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桑蚕产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引导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整体推进蚕茧质量,增强竞争力。
(四)食用菌
(1)产业定位——我区有适宜食用菌栽培的气候,有丰富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突出,潜力大,效益好,前景广阔。
(2)重点项目——(1)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区域代表性、技术先进性、模式指导性、运作可操作性、发展可持续性和为基本要求,建设2—3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食用菌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的开发工作;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现代食用菌技术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积极引进项目,加大农业投入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勤跑项目,善跑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我区农业。一是要积极向农业部、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科技厅争取项目,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农业重点项目申报、争取和衔接工作。二是加强在建项目管理,严格督办,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确保项目争得来、放得下、建得好、收效高,真正能促进农民增收。
(2)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途径、新领域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增加对农业的投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
首先要抓好高产优质水稻和玉米、精细蔬菜、薯类等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使大宗农产品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其次,要加快优质高产生产技术的推广,重点推广配方施肥、模式栽培、机械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综合技术,努力提高优势作物的单产和效益;第三,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实用技术覆盖率,逐步提高科技在种植业中的贡献率。
(三)构建农资市场监管机制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加大关键农时季节农资打假力度,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重点抓好区、乡农资市场整顿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深入开展农药残留专项治理,坚决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强化三大体系建设,切实为农服务农技推广体系:深化农技推广模式改革,稳定乡镇农技队伍,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改革用人制度,放活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企业、村场承包,为农业科技人员投身第一线服务“三农”营造环境。
农业信息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信息预测和分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上联农业厅、区委、区政府、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下联各主要乡镇农技站、的广域网络系统。基本形成队伍健全、手段先进、制度规范的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信息闭塞问题,为引导农产品产销、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政策、市场、价格、新品种、新技术等服务。
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法制和综合执法机构,选配一批政治素质好、法律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实、敢于碰硬的人员进入执法队伍,认真贯彻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和假冒伪劣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坑农害农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依法治农的步伐。
第四篇:来宾市兴宾区河西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
来宾市兴宾区河西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
我校少先队在区少工委、区团委、区教育局的关怀,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少先队工作以“争当小公民,做合格小公民”活动为基本导向,以“新世纪,我能行”实践体验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在全体辅导员老师和少先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少先队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取得可喜成绩。
一、常规工作求实效,让队员在活动中成长。
常规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定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保障。每周二各中队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每周五各中队以多种形式上一堂“少先队活动课”并把少先队活动课列入课表;每年“六·一”大队部都精心策划一台与时俱进的文艺晚会和符合学生年龄的游园活动,使学生心声愉悦、团结、奋进。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少先队员进行祭扫烈士墓活动,使学生直接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珍惜生活、奋发学习。此外,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美德在行动”、“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七彩童声广播站”、“少年宫、大课间活动”、“课前两分钟活动”、“国旗下德育教育系列活动”等等。其中,“啄木鸟在行动”、“课前两分钟活动”、“美德在行动” 彰显我校特色:
(一)“啄木鸟在行动”让每个少先队员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受益其中。我校85%学生是农民进城务工子弟,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相对比较差,从社会、家庭带入很多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比如:说粗口话、打架、乱吐痰、随手扔垃圾、随意踩踏花圃等等。针对这一特殊的难题,大队部组织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活动,每学期学校发给每个队员一本《陋习矫正记录簿》、一本《良好习惯记录簿》,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发现,如有发现本班或别班的同学讲粗口话、打架、吐痰等陋习,及时向中队辅导员汇报,辅导员和同学便能及时帮其矫正陋习;如有发现了同学的良好习惯的闪光点,辅导员便能在中队里进行表扬,并号召所有同学向其学习,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受益其中。自从开展“啄木鸟在行动”以来,我校学生的陋习有了明显的减少、而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增加。
(二)形式多样的“课前两分钟”,给课堂注入了“兴奋剂”。各班利用课前两分钟为课前做准备,如:“课前一支歌”、“课前小故事”、“课前小表演”、“英语打节奏练口语”、“一句话新闻”、“良好习惯三句半”等等,让课前充满激情、让学生轻松快乐走进课堂。
(三)“美德在行动”记录成长中的美德故事。学校专门为每一个少先队员设计了一本《美德日记》,让队员每天把自己做的好事、善事记在美德日记中,比如:自己主动捡了垃圾、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同学鞋带掉了提醒同学、帮助同学纠正不良的行为、向老师问好了、对同学微笑了、鼓励同学了等等。让队员争做好事、乐于做好事、记得做好事;让队
员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美德的足迹。
二、教育实践活动彰显特色
我校是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而留守儿童占全校的百分之十,为了能让孩子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学习、健康成长,学校大队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六个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护绿行动”。有以班级为单位设计护绿提示语、认养树木、绿地,仪式上各中队辅导员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植树节”教育,不同形式的宣誓汇集成同一个信心和决心:行动起来,人人争当护绿小使者;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人人为护绿增添一份力量!浩荡的宣誓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此外,各班级还收集了“为绿地添色彩”捐盆栽花的相关资料,增加护绿知识,定期护理。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环保意识。
(二)学校组织各年级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在节假日里为父母送祝福、表演节目、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并利用队会时间与同学互相交流,共同感受,表彰成绩突出的个别同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还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让老师们捐自己一天的工资,学生们捐自己的零花钱,由学校安排专人将善款送到最需要帮助的人手中。活动体现了我校师生回报社会,会用一颗博爱的心对待人和事,是我校师生思想觉悟的体现,也是具有较高道德风尚的体现。
(三)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农民工子弟和留守儿童较多,学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在班级里由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与这些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同时,通过学校多方协调争取,得到“康达威仪器有限公司”资助7名特困留守儿童每学期的学杂费;另外还有幸得到兴宾区团委的关注,多次到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微愿望”资助活动。此外,兴宾区妇联、河西社区也非常关心我校的留守儿童,利用假期组织我校留守儿童到社区文化中心开展“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让留守儿童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帮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四)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净化他们的心灵。如重阳节,组织部分农民工子女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送祝福等,把“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五)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墙的打造已成为我校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校门两侧的文化墙到浮雕、到校标、宣传长廊、教学楼道墙、到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的打造,都是由师生们集体的智慧设计制作面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校门浮雕内容涉及师生校园生活;校门东面墙的五彩柱子上《河西小学》藏头诗及河西小学学校标志在五彩柱子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经过精心打造的文化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的领域广,进一美化了校园文化,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知识,还组织学生对这些文化墙内容进行定期学习与交流,切实做到了让校园每面墙都会说话,很好地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同学们学习、成长、张扬个性、发展特
长的乐园。
三、完善一套少先队活动评价机制
本校为了进一步促进少先队队员管理工作,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了“争章夺奖,共同提高”的评比机制。以“实事求事,积极主动,谦虚谨慎,互相学习,宽容忍让”为工作原则,对学生个人表现突出的设立“星光少年”、“美德少年”、“藏书大王”、“文明小卫士”等荣誉称号,以及每学期获得年级前15名、单科奖、参加兴宾区级以上各项比赛获奖的同学,均荣获“康达威奖励基金奖”;对表现出色的优秀班级设立“先进班级”、“文明班级”、“学习班级”、“爱护公物班级”、“书香班级”等奖项。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本校各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组建一种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做到“两个明确,一个到位”。一个到位是指合作学习评比台进行量化考核,每班利用“学习园地”作一个展示窗口,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及良性竞争结果,让大家看到本小组所得的分数,以及与其他小组的差距,产生危机感并想办法迎头赶上。另一方面是对小组进行“宣传报道”,让先进小组学生代表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利用学校广播和板报对优秀学习小组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宣传,良好的精神鼓励或者奖励可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精神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从而更能增加学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我校少先队取得的成绩与上级领导的关心、老师的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这两年来,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进城务工子女,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进城务工者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学校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我校先后被评为 “全国零犯罪学校”、“兴宾区中小学养成教育十佳学校”、“兴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兴宾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先进集体。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同一片蓝天下流动的花朵”,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将继续把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工作纳入到少先队工作的服务范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深知我们现在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搞好“雏鹰争章活动”,尽量利用有利时机对少先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让队员得到全方位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采用多种途径让队员们有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让队员们感受到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并尽量配合上级开展相关的活动,丰富队员的学习生活,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来宾市兴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工作总结
来宾市兴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工作总结
中共来宾市兴宾区委组织部
2011年5月30日
2010年10月份,我区党建工作组织员正式到位上班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城区、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10名。按照
上级要求,到岗8个月来主要围绕我区“两新”组织党建、创先争优活动、“党旗映校园”工程开展工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果显著。
二、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党建组织员机构,多种模式,科学设置和建
立街道社区党组织联络站。为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我区于2010年5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来宾市兴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即“两新”组织党工委),总部设2名新聘的城区、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并以4个街道党工委为依托,建立了4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络站,每个街道配备了2名选聘的城区、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将城区、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全部纳入区“两新”组织党工委管理,1
初步形成了街道辖区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2、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街道社区党建队伍建设后不断巩固和提高我区严格按照自治区《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区、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对我区城区、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实施管理与考核。切实加强对城区、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的管理和服务,确保街道社区党建队伍建设后不断巩固和提高。
3、加强宣传,提高街道社区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员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宣传抓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抓“两新”党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开路,不断把街道社区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员的工作引向深入。
4、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我们深入到基层,了解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活动进展情况,及时交流做法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考核评价,明确努力方向,及时提出意见,使组织员的党建工作得到落实,有序推进。
三、取得成效
(一)“两新”基层党组织遍地开花。今年我区已经组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有9家(广西来宾九龙淀粉有限公司、来宾市宏业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来宾市森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来宾市红太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来宾市中兴商贸
有限责任公司、来宾市泰富砂石公司、来宾市兴宾区那棚山生词采石场、广西皇氏奶业来宾分公司、来宾裕达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前3家为市下达给我区任务,后6家为市下达给我区任务之外的企业。成立的非公企业党支部中“红太阳党支部”活动丰富,成果显著,是我区乃至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
(二)党旗映校园工程,成效显著。
今年,我区城区街道党建组织员积极配合区委组织组织
部、区直工委在二中、三中、四中开展“党旗映校园”工程。由于新增了城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参与党旗映校园的宣传工作,我区参加高中入党积极分子报名人数达450人。这些学生均经校方推荐,且其年龄等各项条件符合入党积极分子标准,特此进入该培训班接受学习。这显示了我区青年学生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加入党组织的执著追求,说明我们党生机勃勃,后继有人。这也是我区党建工作组织员为增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实施“党旗映校园”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通过党建组织员的创先争优工作,拉近企业、工厂、居民区和党组织的关系。一方面街道、居民区党组织积极为落户在本地区的单位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还经常面对面地与党员沟通交流,关心党员经营户的经营和生活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两新”组织的业主、党员、职工
也积极参加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参与街道、社区党建和街道、社区公益事业,服务了街道、社区的群众,奉献了爱心,从而形成了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共驻共建、共促双赢的工作局面,构建了社区大党建的工作格局。
四、存在问题
(一)党建组织员在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还不能有效发挥。一是企业党组织保障监督作用被弱化,党建组织员和党员对企业重大事项无从知晓,无权过问;二是部分企业观念落后,对党的宗旨观念和先进性认识概念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组织员到岗后,由于经费不足,得到的学习培训少,且角色不明确,经常被基层单位另做他用。加之疏于管理,关怀不到位,造成队伍流失。
五、下一步打算
(一)多关心城区、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机会,让他们在基层的大熔炉中努力锻炼,大胆创新,不断成长。
(二)积极探索城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工作、创新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规范对党建组织员的制度化管理,使之形成队伍,真正成为我党在基层党务工作的中坚力量。
(四)进一步加大城区、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的培养与教育,为党培养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