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时间:2019-05-12 11:4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篇: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4自主赏析1 庖丁解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中(zhōnɡ)音

肯綮(qìnɡ)

大车瓜(gū)..·B.更(ɡēnɡ)刀 发硎(xínɡ)怵(cù)然 ...C.讠桀(huî)然 踌躇(chú)庖(páo)丁 ..·D.折(zhē)也 有间(jiàn)大郤(xì)...【答案】 C(A中:zhîng;B怵:chù;D折:zhé)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B.善哉!技盖至此乎!C.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答案】 D(A向—响;B盖—盍;C善—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释刀对曰 “释”是放下的意思,与成语“爱不释手”的“释”意思相同。.B.良庖岁更刀 “良”是好的意思,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C.动刀甚微 “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D.得养生焉 “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答案】 A(B“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是很的意思;C“微言大义”的“微”是精深的意思;D“此言得之”的“得”是恰当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

..C.为之踌躇满志 ....【答案】 C 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B.道芷阳间行 .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时时而间进 .

用心 爱心 专心

B.视为止,行为迟 ..D.吾见其难为 ..

E.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答案】 DE(间或,断断续续地)6.下列加点的词,与“因其固然”的“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 .B.若听茶声然 .C.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D.吴广以为然 .【答案】 B(B与题干都当“„„的样子”讲)7.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文惠君解牛庖丁为.A.止,行为迟视为.立提刀而.B.藏之善刀而.

硎而刀刃若新发于.C.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其于.无厚入有间以.D.杏仁澄之每汲用,皆以.

【答案】 D(两个“以”都当“拿”讲)8.下面对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所触着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踏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 这四个短句排比,相同句式的紧密排列组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渲染了动作的娴熟,突出了技艺的高超。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这一句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提问,引起庖丁解牛的见解。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令人赞叹。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整头的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了。

由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现在,我只凭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庖丁解牛已达到很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触牛。

【答案】 B(“正面”应为“侧面”)

二、语段精读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所见无非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良庖岁更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没有不是 B.接触 C.每年 D.筋骨结合的地方 10.下列句子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3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 ③怵然为戒 ④视为止 ⑤行为迟 ⑥为之四顾

⑦为之踌躇满志 ⑧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答案】 B(①介词,替,②动词,做,③④⑤⑥⑦,因为,⑧动词,成为)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

B.“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一个阶段,所看见的都是一头头的活牛,要屠宰时不知如何下手。

C.“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二个阶段,所看见的不是一个个完整的牛,而是熟悉了牛的筋骨结构,把它看作可以拆卸的东西。这第二阶段,他仍停留在技术的层面。

D.“方今之时„„而神欲行”,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三个阶段,解牛时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答案】 B(所见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就是还不熟悉牛的筋骨结构)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庖丁达到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使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B.庖丁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庖丁达到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D.庖丁虽然达到了道境,但是每次解牛他仍没有把握,所以,“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生怕损坏了刀刃。

【答案】 D(那是讲他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资治通鉴·周记四》)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循: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害怕 .C.分魏师以略宋地 略:侵略 .D.齐王伐功矜能 矜:夸耀 .【答案】 D(A项“循”:安抚。B项“害”:苦于。C项“略”:强取,攻占。)1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乐毅“能而好贤”的一项是()①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②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③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④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 ⑤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⑥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 A.①②⑤

B.②③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C.①④⑥

D.③④⑤

【答案】 C(②⑤句都只叙述事实,没有说明乐毅是不是贤能;③句说的是秦军将领的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

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答案】 B(A项说乐毅反对攻齐错,乐毅反对的是燕国单独对齐作战。C项对王蠋自杀原因的表述不全面,“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只是王蠋自杀的次要原因,“亡国之痛”才是主要原因。D项歪曲了原文,原文是说无道之君等到形势极度恶化了,他即使想当一个普通百姓也做不到。)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之利。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6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于是燕王派乐毅同赵国约定,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②就让他留在齐国进攻还没有攻下的城市。③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如果有道义就会称王,有了诚信就会称霸,而玩弄权术就会灭亡。

四、高考热点

1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2)杜十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答案】(1)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反抗的英雄。(2)沦落风尘,但向往美好爱情、善良而刚烈的妇女。18.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

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②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意思对即可)19.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文字,要表达出对所描述对象的思考。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7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候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树立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关于偶像,你听到或见到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

偶像,原本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偶像”一词已不仅仅限于贬义了。许多人公开声明自己的偶像是谁,这时候的偶像只有“崇拜对像”的含义,而没有“盲目”这一附加的情感义了。弄清了偶像一词在内涵上的变化,就找准了思维的支点。现在在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中,偶像崇拜之风较盛,无论是自主的选择,还是情感的偏执,抑或是盲目的跟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未必都正确合理)。一方面,我们不能轻率地判定偶像崇拜的是非优劣,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他人的偶像崇拜自由,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明辨崇拜的雅俗,不区分偶像的层次。辩证的认识是写好本话题的前提,但具体行文时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佳作赏读】

偶像破坏论

“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实(十)是无用。”这则形容偶像的“十字令”,何等有趣!

偶像何以应该破坏,这几句话可算说得淋漓尽致了。但是世上受人尊重,其实是个无用的废物,又何只偶像一端?凡是无用而受人尊重的,都是废物,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

用心 爱心 专心 8 世界上真实而有用的东西,自然应该尊重,应该崇拜;倘若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人人尊重他,崇拜他,才算得有用,这般骗人的偶像倘不破坏,岂不教人永远上当么?

泥塑木雕的偶像,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有人尊重他,崇拜他,对他烧香磕头,盼他灵验,于是愚昧无知的人,迷信这人造的偶像真有赏善罚恶之权,有时便不敢作恶。似乎这偶像还很有用。但是偶像这种用处,不过是迷信的人自己骗自己,非是偶像自身真的有什么能力。这种偶像倘不破坏,人间永远只有自己骗自己的迷信,没有真实合理的信仰,岂不可怜!

天地间鬼神的存在,倘不能确实证明,一切宗教,都是一种骗人的偶像:阿弥陀佛是骗人的;耶和华上帝也是骗人的;玉皇大帝也是骗人的。一切宗教家所尊重的崇拜的神佛山鬼,都是无用的骗人的偶像,都应该破坏!

古代草昧初开的民族,迷信君主是天的儿子,是神的替身,尊重他,崇拜他,以为他的本领与众不同,他才能统一国土。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群众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清朝皇帝溥仪和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事到如今,这等不但骗人而且害人的偶像,已被我们看穿,还不应该破坏么?

也有人(如希特勒)把国家和民族化妆成偶像,以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拉大旗,作虎皮”。两次世界大战,杀人如麻,就是这种偶像在那里作怪。我想各国的人民如果渐渐都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与真正和平的幸福,这种偶像自然就毫无用处了。但世界上多数的人,若不明白它是一种偶像,不明白这种特殊偶像的害处,那大同和平的光明,恐怕不会照到我们眼里来!

世界上男子所受的一切勋位荣典,和我们中国女子的节孝牌坊,也算是一种偶像:因为功业无论大小,都有一个相当的纪念在人心目中。节孝必出自自身主观的自动的行为,方有价值,若出于客观的被动的虚荣心,便和崇拜偶像一样。虚荣心和伪道德的坏处,较之不道德尤甚;这种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却是真功业真道德的大障碍!

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我们的信仰,当以真实与合理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此等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我们心坎儿里彻底的信仰永远不能合一!

【名师点评】

本文议论风趣生动而又层次分明。以十字令形象地引入正题,由偶像之本义论及宗

用心 爱心 专心 9 教迷信这一偶像的直接引申义;然后论述君主之为偶像、国家民族被人化妆为偶像;再由实入虚,议及虚荣和伪道德之偶像,向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偶像发起猛烈的进攻;接着,在列举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破坏偶像”的口号,提倡“真实与合理”的信仰。通览全文,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很有现实针对性和历史纵深感。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第二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

情。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思想手法: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今昔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国家对力的感慨。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表现手法:白描、情景交融

思想手法: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比喻

思想内容:对生命伟大,胸襟的旷远的赞叹,对自身的渺小,前途的迷茫的感慨。

扬州慢

姜夔(kui)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

知为谁生。

表现手法:用典、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写对扬州昔日繁华和如今山河破碎的感伤。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表现手法:白描

思想内容:抒写了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

思想内容:对连年战伐,百姓穷苦的痛惜之情和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慨。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思想内容: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之情和满腹愁绪。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表现手法:想象,对景抒情

思想内容:表现出久居京城思念故乡的情怀。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将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表现手法:衬托

思想内容: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比兴、夸张

思想内容: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慷慨自信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怀才不遇的感慨。

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1、送者未及返。

,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

5、霾两轮兮絷四马。

,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6、,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7、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8、世味年来薄似纱,?小楼一夜听春

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11、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12、带长剑兮挟秦弓。诚既勇兮又以武。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

13、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西宫南苑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15、,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16、矮纸斜行闲作草。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7、,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

18、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

19、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20、,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1、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函谷举,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3、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24、,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5、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

26、我欲因之梦吴越。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

28、,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29、过春风十里。自胡马窥江

去后,犹厌言兵。渐黄昏,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30、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31、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犯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32、,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3、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4、,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35、,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6、,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37、,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38、春风桃李花开夜。(白居易《长恨歌》)

39、,清风吹我襟。

,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40、白日沦西河。

,荡荡空中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拟行路难》)

42、云中谁寄锦书来?

。(李清照《一剪梅》)

43、,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4、迟迟钟鼓初长夜。(白居易《长恨歌》)

45、欲言无予和。日月掷人去。(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6、,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47、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48、;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9、此时相望不相闻。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0、古亦有山

川。车舟载离别。(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51、峨嵋山下少人行。(白居易《长恨歌》)

52、鹿门月照开烟树。,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3、,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4、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长相思》)

55、,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6、上穷碧落下黄泉。(白居易《长恨歌》)

57、,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杜甫《登岳阳楼》)

58、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还乡顺断肠。(韦庄《菩萨蛮》)

59、漠漠水田飞白鹭。,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60、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61、世间行乐亦如此。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2、岭上晴云披絮帽。,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63、黄埃散漫风萧索。(白居易《长恨歌》)

64、,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杜甫《旅夜书怀》)65、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长相思》)66、,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

6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

进酒》)

68、昆山玉碎凤凰叫。十二门前融冷光。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69、,但愿长醉不愿醒。,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李白《将进酒》)

70、铁衣远戍辛勤久。少妇城南欲断肠。,绝域苍茫无所有!(高适《燕歌行》)

71、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生悲壮。(杜甫《阁夜》)72、,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3、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74、归来池苑皆依旧。(白居易《长恨歌》)

75、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76、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

77、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8、汉家烟尘在东北。男儿本自重横行。(高适《燕歌行》)

79、。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80、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杜甫《阁夜》)81、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82、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83、,密雨斜侵薜荔墙。

,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84、,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

85、,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

牧《阿房宫赋》)

86、,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87、帝子降兮北渚。(屈原《湘夫人》)88、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89、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90、,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91、杜郎俊赏。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92、,旌旆逶迤碣石间。

,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高适《燕歌行》)

93、群季俊秀,;

,独惭康乐。,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94、,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95、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96、吴酒一杯春竹叶。(白居易《忆江南(其三)》)

97、以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98、,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99、。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100、战士军前半死生,!

,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高适《燕歌行》)

第三篇:高中语文4.2《庖丁解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

《庖丁解牛》

一、教学目标

(一)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二)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文章结构思路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四个自然段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作者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人触、倚、履、牛体、牛的骨头就分离)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技术写得超凡入圣。这一节句式整齐,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写成了一支劳动交响曲,一支劳动赞歌。

第二部分(2~4段):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庖丁的话。此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层(3段):记叙了庖丁的经验之谈。第三层(4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出本文主题,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

(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 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庖丁解牛》,是一篇虚拟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手法和描述技巧上,有哪些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分析:本文的学习难点,就在于对其组织结构安排、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的灵活、生动方面的理解。

就全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来看,可以说,这是一篇精美的议论小品。

文章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写庖丁解牛的经验,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开始“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写出只有在长期实践的活动中,注意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最后,再拓开一层,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这样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透彻、完善。

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前后照应。文章首先以一系列动词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然后以文惠君之语从侧面烘托庖丁解牛的技艺确实非凡,同时又引出下文的对答;第3段通过对答,层层深入地阐明了庖丁解牛的经验,从而得出顺应自然

规律,不妄为,善藏敛的养生之道;最后,又以文惠君之语呼应开首,说明不但解决了“技盖至此乎”的疑问,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收益,这就是领悟养生之道。

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并且用夸张手法,比拟庖丁进刀《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写解牛结束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另外,出自本文的成语如“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流传至今,仍有活力。

(四)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 《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分析: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

(五)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六)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分析: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有益的启发。从两者的不同也许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才能掌握科学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自读。

自读作业。

1.正音正形。

踦 砉 騞 郤 窾 硎 謋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二)讨论以下问题。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3.讨论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第1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4.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5.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参考“难点、重点分析”第2题)

〖小资料〗

(一)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二)庄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庄子主张“天道无为”。“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齐物论》在谈到风的时候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是说风是自己在吹,是“自取”,并不是哪个外在的怒者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3.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无功),不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第四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 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独夫:①独身男子。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避讳的方法:

(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来代替。

(2)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3)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4)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音。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古代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勾者:立即被施刑的人。勾,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勾,批准立即行刑。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西市:清京城行刑的地方,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街上。上闻:上奏的文书。

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之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成为“舍利子”。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延伸]

古代文体

(一)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二)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辞藻华丽,因大多用于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三)散文:古代散文种类很多,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四)小说:小说是古文学体裁的一种,我国占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上古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 ┃ 朝代 ┃发展阶段 ┃ 体裁特点 ┃ ┣━━━━━━━━╋━━━━━╋━━━━━━━━━━━━┫ ┃上古到先秦两汉 ┃ 起源 ┃ 神话传说 ┃ ┣━━━━━━━━╋━━━━━╋━━━━━━━━━━━━┫ ┃ 魏晋南北朝 ┃ 发展 ┃ 志怪志人 ┃ ┣━━━━━━━━╋━━━━━╋━━━━━━━━━━━━┫ ┃ 唐 ┃ 成熟 ┃ 传奇小说 ┃ ┣━━━━━━━━╋━━━━━╋━━━━━━━━━━━━┫ ┃ 宋元 ┃继续发展 ┃ 话本小说 ┃ ┣━━━━━━━━╋━━━━━╋━━━━━━━━━━━━┫ ┃ 明清 ┃ 顶峰 ┃演义小说、创作小说 ┃ ┗━━━━━━━━┻━━━━━┻━━━━━━━━━━━━┛

(五)古籍注释体例

1.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2.注:本义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礼记注》。

3.笺:指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

4.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这种注释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作注释。例如:《诗经》有唐孔颖达疏,《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史记》有唐张守节正义。5.诠:解释字、词义。《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虚词的。

6.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辩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7.义训: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具体形式有:用同义词解释,如《尔雅·释言》:“逆,迎也。”用反义词加否定词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曰部:“旱,不雨也。”用下定义释词,如《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食言也。”用古今词语对照来释词,如《论语·子路》郑注:“古者曰名,今世曰定。”用指出事物的类属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木部:“杏,果也。”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貌来释词,如《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歌及朝庙乐章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 成就最高。

C.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东鲁的朋友,原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现题中的“吟”,即吟唱之意。

D.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和赋三类,汉代史传文作家最著名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其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B.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盛唐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孟郊。

C.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 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史记》对历史事件记叙详细,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庸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樾、姚鼐等。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 浓缩了《诗经》中最精 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二、名句名篇默写

1.《阿房宫赋》中说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句子是:。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阿房官蜮》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4.《阿房宫赋》中“,”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捕写宫女们梳妆时,宫里像明星闪烁的两句是:。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一历史事件写了出来。

7.杜牧《阿房宫赋》开篇用“,”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8.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9.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10.在《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11.《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12.《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蜀山兀,阿房出。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14.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物是人非、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的诗句是:。15.李煜《虞美人》中“,”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16.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18.屈原《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19.《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20.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的句子是:。2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 ,。22.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2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24.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25.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26.杜甫《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27.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是:。

28.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29.《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30.《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3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已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3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的诗句是:。34.《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3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36.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37.《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38.《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39.《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40.《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41.《旅夜抒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42.《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4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的诗句是。44.《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45.《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46.《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47.《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48.《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岂独伶人也哉?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答案

一、1.A(B.周邦彦为北宋末年词人,他的词富艳精工,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C.“吟”是一种诗体,乐府诗题。D.“均为纪传体通史”表述错误,班固的《汉书》是断代史。)

2.B(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盂郊不是边塞诗人。且孟郊为中唐诗人。)3.A(四明狂客是贺知章,六一居士是欧阳修。)4.D(归有光不属于桐城派。)

5.D(A.《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C.《荀子》是儒家经典非法家。)

二、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4.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5.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6.楚人一炬

可怜焦上 7.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8.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9.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10.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1.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12.六王毕

四海一

13.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5.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6.问君能有儿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8.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19.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0.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2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2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26.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27.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28.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英蓉泣露香兰笑

30.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3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3.未老未还乡

还乡须断肠

34.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35.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36.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37.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8.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4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4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7.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闲于所溺

第五篇:语文:3.1《将进酒》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教案

李白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三、讲解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1)正音正字

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ãn)烹(pēng)馔(zhuàn)恣欢谑(zì)(xuâ)径(jìng)裘(qiú)(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学生讨论)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悲 乐 愤 狂 愁(教师板书)

(二)解析诗句:

1.(1)先从黄河起“兴”(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插入:描写黄河的诗句还有:

A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壮)

B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悲)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极浓 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板书)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教师提示,学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板书)“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气、豪放)插入:《行路难》作于公元744年(赐金还山)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行路虽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那时即可扬名。

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将进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未受重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并未见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其实是诗人仕途失意的自慰之辞。3.“钟鼓 馔玉 不足贵”

(一种乐器)(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板书)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古来圣贤——寂寞 饮者——留其名

(陈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板书)

4.“主人何为言少钱?”(酒酣之辞)

反客为主,抒发狂放之辞,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这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最终发泄口。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 乐 愤 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诵,学生当堂背诵。

(六)小结

本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气势豪壮——“千金散尽”、“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2.结构繁复——情感大起大落;

3.语言活泼——以七言为主,三、五、十言句“破”之。

板书设计:

将进酒(情、愿)李白

时光易逝 人生如梦 蔑视权贵 反客为主

悲 乐 愤 狂

人生易老 及时行乐 自比陈王 酒酣意浓

愁(情感的落脚点)

下载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