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鄂组建
2009年第7期 ——党的建设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源源不断地把符合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保证。
近些年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共发展党员64万多名。全省党员数量保持适度增长,新发展党员质量明显提高,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强化领导,促进发展党员工作有序开展
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明确提出:要通过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省委主要领导对发展党员工作高度关注,每年要求省委常委和党员副省长带队深入基层就全省党的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点调研内容,反复强调,抓好督办。省委组织部分别于2004年、2005年召开发展党员工作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每年坚持对发展党员工作下发文件进行通报和指导,对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等工作进行专题试点和课题研究,并建立了4个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以此指导和推动工作。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来抓,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考核,奖惩兑现,保证了发展党员各项工作的落实。襄樊、十堰等地逐级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考核办法,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各级党委还通过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对发展党员工作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宏观控制,有效防止和避免了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
加强培养,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全省各级党组织加强宣传引导,主动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采取开展“七一”纪念活动,举行报告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典型,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增进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同时,通过民主推优、群团推优、公开选优等方式,进一步拓宽视野、畅通渠道,引导更多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各级党组织结合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灵活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坚持培养联系人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经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坚持理论提升与业务提高相结合,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业务技能、文化素质等培训,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
突出重点,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整体结构
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青年、妇女、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促使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在农村,优先发展政治素质好,具有一技之长和“双带”本领的村干部等优秀青年入党;在企业,优先发展投身企业改革、在重要艰苦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生产和技术骨干入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优先发展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入党。各级党组织联合妇联组织,采取系统培训、开展活动、备案管理等措施,将发展党员计划适当向妇女倾斜,使女党员比例保持逐年升高的势头。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全省党员数量实现了均衡增长,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突破难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从2004年开始,全省各级党组织把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纳入经常性工作,做到了“不争论,不炒作,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加大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探索研究力度,积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艺术、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高知识群体相对集中、各类专业人才比较突出的地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吸收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拔尖人才入党。2004年以来,全省研究生党员年均增长19.61%,大学本、专科党员年均增长6.9%。目前,全省大专及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1.44%。各级党组织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在农村、“两新”组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办法和措施。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注重拓宽渠道,从村级后备干部、村民代表、返乡青年、复退军人、专业大户、中介组织和各种行业协会成员等重点对象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并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同农村党员“双建双带”活动结合起来,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健全制度,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党员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推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发展党员工作预审等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有些地方还不断丰富和完善公示制度,在公示的环节上,将关口前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公示、对培养责任人进行公示,不仅实行预备党员公示,在党员转正时还进行公示,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各级党组织在支部讨论通过和党委审批的环节上实行票决制,促进了党员真实表达意愿,促进了集体决策的公正性。荆州、随州、鄂州等市采取“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赞成票”的办法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武汉、宜昌等市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部门推荐的方法考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还有的地方组织群众代表对入党申请人进行民主测评等等,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赞誉。同时,各级党组织还逐步建立完善发展党员有报必查制度、举报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有效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相关链接
全省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党员3406651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6%。其中,男性2687501人,女性654354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79.91%、20.09%。35岁以下765673人,36-59岁1858922人,60岁以上782056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22.48%、54.56%和22.96%。研究生67325人,占1.98%;本科(专科)1051579人,占30.87% ;高中(中专)1029759人,占30.2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57988人,占36.92%。
党员的职业情况为:在岗职工1284977人,其中公有经济单位1136621人,非公有经济单位148356人;农牧渔民1021574人;军人、武警2715名;学生143518人;离退休人员694234人;其他259633人,其中新的社会阶层41017人。
2004年全国、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以来,五年全省共发展党员648444名。其中发展少数民族党员577656名,发展女党员121970名,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党员114008名。■(资料来源:省委组织部)
第二篇: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研究
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研究
2015-5-18 18:06:57 来源:和顺县党建网—中共和顺县委组织部
县委组织部研究室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创新之举,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全部工作。健全农村党员能出能进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激发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内在活力,是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现阶段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就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而言,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需要,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男女比例不协调,老龄化结构严重,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等问题。一是男女比例不协调。在发展党员中,明显忽视了发展女性党员。二是老龄化结构严重。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三是农村党员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四是近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有所松懈。部分村党支部由于村里情况复杂等原因,出现了发展党员的空白档。五是党员的表率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在组织活动上,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无创新、无突破,发言不积极,组织性不强,个别党员甚至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党员的服务意识淡薄,小农思想较重,思想上放不开,只为自己打算,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把自己放到服务人民群众的位臵上来。
2、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党组织对党员发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发展党员工作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支部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而忽视了党员队伍建设。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观念不适应,拓不宽发展党员工作的入口。
二是党组织号召力不强,影响了青年入党积极性。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组织威信不高。这种情况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致使群众尤其是青年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党员中贫困党员多,使得有部分人认为就算入党了也没有前途,这也是削弱广大青年积极性的一个因素。
三是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年外流,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外出务工、发家致富仍是在乡待业青年的首要选择,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但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四是忽视了对青年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正因为对青年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忽视,使得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较混乱,缺乏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共产主义遥远,入党吃亏,当党员规矩多、活动多、会议多、不自由、受约束,影响致富等。少数青年农民对党认识片面,对党内某些不良现象看不惯,把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存在的党性观念淡薄、群众观念淡薄等不正常现象,看成是党组织的整体问题,把特殊理解为普遍,逐渐淡化了入党的愿望。
五是农村对女性的偏见依然很严重。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女性的能力天生不如男性,对于争先进,发展党员这都应该是男人的事。于是在缺乏社会氛围,自身也缺乏自信的情况下,农村妇女就不愿申请入党了,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女性党员极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制约因素。
二、现阶段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状况及原因分析
1、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状况
一是能带头发挥模范作用的。这部分党员约占到20%左右。他们主要集中在村支“两委”干部中。他们有着较高的个人自身综合素质,能够认真完成党的任务,工作勤恳,工作实绩突出;能够做到公道正派,敢于弘扬社会正气,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作风踏实,群众关系好,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二是发挥作用一般的。这部分党员约占到50%。目前,他们大都是在思想上会记住自己是个党员,无职党员,他们会自觉参加党组织的生活,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有所体现,比一般群众强,从总体上维护和维持了党组织的形象。
三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这部分党员约占25%左右。主要是老弱病残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他们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四是不发挥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这部分党员约占5%。这当中,既有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外出党员,更有小部分村干部位臵退下的党员。他们有的人不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学习、会议,不很好履行党员义务,更不用说做好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日常表现与一般群众无异,个别人甚至更差,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表面上关心村集体事业,却对村里的工作指手划脚,到处挑刺,暗地里干扰,阻挡村里的工作,在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
2、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的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格。前些年,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上过分注重结构和数量,在党员标准把握上不够严格,使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员混入党内。
二是党员队伍出口不畅通。尽管党章规定了党员被视为自行脱党的一系列行为,而在现实执行中却一直没有对不合格党员硬性约束和及时处理的好办法,导致一些自由散漫,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不认真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没有“党员样子”的党员依然能留在党内,损害了党的形象。三是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部分基层农村党组织注重抓经济建设,忽略了组织活动的开展,忽略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部分党员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一些党员把理想信念和党的组织观念抛在一边,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健全农村党员能出能进机制的主要做法
1、严把党员“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发展党员上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发展党员新要求,以把好党员“入口关”入手,严格入党程序,规范发展党员工作运行机制。比如,各乡镇党委在新发展党员上,严格执行了“群众评议制”、“党员票决制”和“新党员承诺制”,并通过支部初审、党委预审、组织部审核的三级共审机制,层层把关。对发展对象政审、程序和材料进行严格审查,查看填写是否规范、程序是否合符要求、标准是否严格,结构比例是否合理。同时,对新发展对象进行公示,对有不良反映的暂缓发展。实践证明,严格把好“入口”关,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首要条件。比如,牛川乡今年新发展的6名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农村一线分别占50%,党员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严格程序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2、畅通党员“出口”关,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过去净化党员队伍一般是依靠集中的整党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运动式特点,而现在需要探索的是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破解能“进”不能“出”的难题。新修订后的党章明确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明确了劝党员退党和党员自行脱党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对提高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严格遵守《党章》规定,对多次评议不合格、违规参与党章明令禁止活动、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等等这些符合劝退除名规定的党员,对其认定为“不合格”,及时进行处臵。比如,牛川乡近几年以来,由于露天煤矿的开采,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一些村民无理取闹上访告状,特别是部分党员参与非法越级上访,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牛川乡党委就对其严格程序进行了处分,警示教育了全乡党员。实践证明只有畅通“出口”关,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才能纯洁党员队伍,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一是学习常态化。利用远程教育、阳光农廉网等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党建知识,通过上《党课》等形式加强各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廉政教育,教育党员警钟长鸣。二是活动经常化。结合全县“科级干部下基层”、“第一书记”帮扶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帮扶联系群众等活动,增强党员作用的发挥。三是管理制度化。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全面推行“党日活动”制度,确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为“党日活动”,集中开展组织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加强对党员的平常管理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和分辨是非能力。
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意见和建议
1、要强化领导,促进发展党员工作有序开展。要通过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通过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发展计划,对发展党员工作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宏观控制,有效防止和避免了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
2、要加强培养,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加强宣传引导,主动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要采取开展“七一”纪念活动、举行报告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典型,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增进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同时,要灵活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坚持培养联系人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经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业务技能、文化素质等培训,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
3、要突出重点,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整体结构。要坚持把青年、妇女、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促使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党组织要优先发展政治素质好,具有一技之长和“双带”本领的村干部等优秀青年入党。各级党组织要联合妇联组织,采取系统培训、开展活动、备案管理等措施,将发展党员计划适当向妇女倾斜,使女党员比例保持逐年升高的势头。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使党员数量实现了均衡增长,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4、要突破难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纳入经常性工作。要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办法和措施。要注重拓宽渠道,从村级后备干部、村民代表、返乡青年、复退军人、专业大户和行业协会成员等重点对象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5、要健全制度,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推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发展党员工作预审等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发展党员民主推荐、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各级党组织还要逐步建立完善发展党员有报必查制度、举报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有效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课题组组长:杨瑞芝(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
课题组成员:李振华(县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县党建研究会秘书长)
胡旭峰(县委组织部组织组科员)
课题执笔人:李振华
第三篇: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的素质影响党的形象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我国党员数量已经达到8260万,其中农村党员2483万,农村党员数量庞大,但是普遍存在着“老、旧、弱”等现象,所以,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不断的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党员人数分布不合理。现在党员是多了,但又不是各行各业各领域普遍都多,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农村而是相对很少,以大庄镇为例,目前共有人口6.8万人,其中共有党员1644名,仅占人口的2.4%。党员队伍还有一个结构的问题,现阶段党员不但人数规模过大,而且结构还不合理,是个倒金字塔型的,越到高层,党员数量越多;越到基层一线,党员越少。尤其是在一些“非公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两新组织”,党员力量却十分薄弱。但是在党政部门和机关,党员又遍地都是,极个别部门甚至达到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党员,已经没有“先锋队”和“大部队”之分了,没有党员和群众之分了,失去了党员作为先锋模范的意义,而在农村一线,由于党员占比例较少,难以带动群众,引起规模效应。
二是党员人员结构老化。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年轻党员、能人党员严重缺乏,党组织建设相对弱化,部分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党组织功能发挥较弱,以大庄镇为例,目前共有党员1644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党员298名,仅占党员总数的18.1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83名,占党员总数的23.30%,其中还包括常年在外工作的大学生党员,党员结构老化明显,学历水平偏低,而农村老党员普遍存在接受新事物过程慢,创新能力不足等缺点,严重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而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这就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党员较为分散,导致党员的教育管理较为松散,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很多仅仅注重空洞的理论教育,不符合农村实际。二是对年老党员、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大学生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进退机制,一是有的农村支部书记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路子”搞关门主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积极分子想入党被拒之门外。二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三是“出口”关没有“疏通”,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好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对一些明显违法违纪的党员不及时处理,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如何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为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拓展党员发展渠道、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的有效手段就是将优秀青年纳入到组织视野,进行重点联系、引导和培养,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以生产第一线骨干为对象,把视线瞄准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专业户、个体经营者以及各类企业中的生产骨干和乡土人才身上,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既不盲目追求数量也不忽视新党员质量。在各行各业中为党吸收人才,补充血液。
二是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提升基层党员的文化素质。各基层党组织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以电教学习和专家讲座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用技术教育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对年终培训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的奖惩挂钩,通过科学的培训,使他们既“挣票子”(挣钱致富),又“富脑子”(思想进步),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三是建立科学的进退机制,给变质的党员、不合格党员、不发挥作用党员形成一种压力。毛泽东曾说过:“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2013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专题
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党员管理,建立规模适度的党员队伍,并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这是具有远见的战略举措。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要有一套科学的设计,特别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不把这些人推向党的对立面,而是积极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再次入党。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山东寿光市综合运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登记等手段,建立起以“
半年一分析、一年一评议、两年一登记”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体系;湖南隆回县在建立不合格农村党员“出口”机制过程中,科学区分情形,建立起一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的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科学评价体系等,完善党员退出机制具有双重目的,既是教育和警示退党党员,更是教育和警示在党党员。
第四篇:提高党员技术素质 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提高党员技术素质 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钢二党支部开展“双培”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钢二车间现有职工236人,合同技校生65名,主要生产班组8个,党员50名,随着中青年骨干逐步走向班组长岗位,如何让他们尽快熟悉岗位职能,开展“精细化管理”,满足车间生产需要。不仅给支部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双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着公司今后退城入园,以及新造火车工艺装备的更新。“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显得尤为主要。
双培工作如何落实,又怎样结合车间党员队伍结构,班组长骨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开展“双培”工作成了党支部的重要课题。党支部本着“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原则,通过开展知识培训、技术练兵等形式,逐步对车间党员,班组长骨干进行了专题调研,找出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我支部在党员年龄偏大的同志中,党性观念强,实践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但是,文化和理论水平较弱。中青年同志中,业务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岗位作用发挥好,但是有的同志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党员吃苦精神强工作积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能力弱。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和骨干,技术能力强,工作出色、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的几个特点,制定了党支部“双培”工作计划,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制定措施。
车间党支部把“双培”工作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先后多次召开了支委扩大会议。认真分析了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班组长骨干的知识结构公布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安排。首先,支部一班人,学习了太厂党字【2006】7号“关于在技术引进、产品开发工作中”把党员
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实施方案;太装【2009】10号,“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深入开展‘双培’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通过学习,支部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双培”工作不仅是新形势下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最佳切入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而且是广大党员班组长骨干影响和带动职工学知识、学文化,与争做知识型员工有效的结合。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和提高党员整体素质能力的具体措施,也是发辉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途径。
把党员培养成骨干,要通过支部的有效工作使更多的党员成为车间生产经营和业务骨干、岗位操作能手,出精品车,干放心活,能够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掌握本岗位管理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要求每个党员生产班组要努力工作,虚心学习,成为班组、岗位的尖子和骨干。
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就是要注意生产一线班组,关键岗位特别是青工中的积极分子和班组长骨干,党支部积极引导和培养,按照他们日常的表现,开展有目标的培养,考察,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和班组长骨干,吸收他们参加支部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和教育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掌握党委重点工作,和他们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积极主动靠近党组织。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提高。逐步成长。
我们按照党委【2006】7号文件“关于在技术引进、产品开发工作中‘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实施方案”,结合车间实际,制定了“钢二党支部‘双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有:
1、定期对党员,班组长入党积极份子进行技术业务,岗位技能素质分析,加强对主要岗位上的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在新产品开发,新造货车试制,工艺装备改进等工作中按要求对党员骨干,入党积极
分子定期,轮岗培训。
2、要求生产一线,中梁组、侧墙组、端墙组、底盘组、上部组、铆钉组的党员和班组长掌握熟悉本组各种设备的技术要点,操作规程及使用方法及简单的保养维护。熟悉本班组,本岗位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文件、技术要求,准确掌握关键工序作业要点。严格工艺对生产指导作用及工艺规程的执行力度。
3、对党员班组长骨干级主要生产班组关键项点的操作前首先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技术要领、掌握工艺文件要求。
4、对主要岗位上的非党员骨干和高素质、高技能的入党积极分子,落实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计划,并落实培养人、培养内容与目标。由每位领导干部和支部委员负责培养1-2名积极分子并和党小组培养人共同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
5、支部定期研究培养考察教育情况,每年进行排队汇总,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支部的活动和理论学习党课教育,并专门进行专业素质和技能,岗位培训教育。
6、开展针对性的提高专业知识讲座,质量攻关,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参加工厂培训等形式,提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整体素质。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取得实效
车间党支部针对“双培”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技术理论培训工作,结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岗位应知应会。先后举办了铆工、电焊、天车工培训。参加了工厂职业技能鉴定。在各种培训和提高职工素质的过程中,要求党员积极分子、班组长骨干带头参与,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结合各工种的培训,不同程度的对党员班组长提出要求,在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党员班组长骨共参加车间培训班6个,培训员工126人/次,党员骨干86人/次。
2008年党委举办党员技术比武活动,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的技术素质,结合电焊、铆工等特殊工种的技术要求,对电焊、铆工等党员针对 进行了理论、实作、培训考核,从而在参加党员技术比武活动中达到了报名人数最多,取得了成绩最好,其中有3人取得铆工考试前6名,3人取得电焊工考试前6名的好成绩。通过参加技术比武活动,既锻炼了党员队伍,又提高了技术素质,更重要的是许多党员骨干经过技术学习,掌握了技术要领。提高了技能,更加适应了新造货车制造的技术要求。目前,在一线主要生产工种电焊、铆工及其他服务班组,大多数党员骨干都具备了岗位应知应会素质,已经成为生产经营的骨干,为车间开展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针对申请加入党组织的青年班组骨干,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党支部一方面采取“上党课、讲形势”的方法,让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支部活动、上党课,结合党委重点工作,分别给大家提要求定目标。积极端正大家入党动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让大家了解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对骨干班组长及优秀青年员工,开展提高综合素质的措施。
在2008/2009年“降耗提效”和“降本增效”活动中,车间制定实施方案,指标下放到各班组,要求大家养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习惯。班组长骨干积极参加。大家从节约一根电焊条、一个螺丝帽开始。不仅增加了荣誉感,还达到了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家在活动中接受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党支部针对骨干班组长采取压担子、交任务,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生产关键过程中,对入党积极分子和班组长骨干,提出要求,加强考核,采取每名支部委员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谈心、交朋友的活动。逐步把发展党员、改善结构方面放在日常考核过程中,针对过去生产一线的钻床组、端墙组工作任务主要技术要求高,设备精细,班组中没有党员的实际状况,党支部根据所在班组入党积极分子的构成,采取培养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了3名班组长入党,解决
了党员空白班组。
经过不懈的努力,车间生产班组的班组长,都由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广大党员都具备了本岗位应知应会,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综合素质进一步的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形成了梯队,为“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支部“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形成了良好的循环,为完成党委、行政下达的各项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湖北枣阳熊集中学
杨进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课堂教学结构的这种空间关系,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则首先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合理的课堂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智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才得以实现。英语课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呢?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优化教学目标,我认为应抓住准确和适当两个方面。准确,是指要严格贯彻执行新课标和考纲,新课标和考纲是“指挥棒”,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不能凭经验,凭感觉,随意违背。如现行初中英语新教材把和宾语从句有联系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一语法项目已删除,中考也已不做要求,如果教师在教过宾语从句后仍像处理老教材那样,把它作为重点,花大量时间去讲解、操练,则显得毫无必要。适当,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能体现的要尽量纳入目标要求,不能体现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塞。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手段合理,教学内容就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就得到了保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来考虑。其二,要根据教学材料的特点来考虑。初中新教材自始至终贯穿了大量的情景对话,实用性很强,学生对此的兴趣也较浓厚。但如果教师把情景对话当作语法篇目来教,死抠其中字、词、句的用法,就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新教材的特点。对此我采取了“创设情景”的方法,通过简笔画、投影片、自制道具、鼓励学生表演等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出说话者所处的情景,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情景中用英语思考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从而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学生每次都反应热烈,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收效良好。其三,选择教法要灵活多样,实用有效。教无定法,每种教法既有长处也有短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用范围。有的教法,对于某些课型来说可以运用,而对另一种课型来说则可能无效;有的课可以运用一种方法,有的课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总之,要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随机应变,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
所谓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在遵循教学规律和贯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科学地对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案的一种最佳选择,以期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我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首先依赖于五P教学法。只有严格地执行五步教学法,才能更好的驾驭教材,才能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当然,“严格执行”五步法并不意味着照搬教参,一字不改,教参只是一种参考,我们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某些步骤,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教学过程的优化还要求我们学会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每课时的教学任务有很多,我们必须在几个教学任务中选取一至二个重点,以抓重点知识带动其他,忌贪多求难。如在教学阅读课(Standing room only)时,我的重点就是世界人口数字的变化,抓住了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一些词和词组的用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训练方式的优化
训练是课堂教学中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中的训练包括口头和笔头两种,口头训练贯穿于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之中,笔头训练则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另外精心设计。首先,要确定好训练内容,使之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其次,训练的量要适当,题目要精,针对性要强;难易要适度,兼顾好中差生,让每类学生都有可答对的题目,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上面提到的阅读课的训练我是这样安排的:
1.口头训练
①根据老师复述的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其中绝大多数是一般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回答这类问题的对象为中下等学生,要容忍学生的错误,以鼓励为主。
②根据所列表格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回答对象以好生为主,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笔头训练
①根据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填空。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的用法以及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含义。
②根据表格改写课文。这项的要求较高,通常我是把它作为家庭作业来布置给学生做的。
通过上面两类练习,使学生既理清了文意,又抓住了关键词和词组的用法;家庭作业更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时间安排的优化
课堂结构的优化,除了处理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之外,我认为还要注意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间所用时间的合理分配。只有合理地分配45分钟,才能保证各教学步骤的顺利实施,才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每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事先作出周密的安排,该多则多,该少则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结构是个整体,它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我们在探讨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时,不但要考虑每个部分的优化,而且还要考虑怎样使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最佳结构,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吸取各种教学结构的优点,把各种结构进行多样化组合,不断创新,才能真正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