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报告(第二稿12.10已补充好数据)

时间:2019-05-12 11: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才培养报告(第二稿12.10已补充好数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才培养报告(第二稿12.10已补充好数据)》。

第一篇:人才培养报告(第二稿12.10已补充好数据)

践行责任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高等学校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崇高使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重要阐述强调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发展形势下,我校召开了此次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并首次安排学生工作在大会上做报告,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学校对人才观内涵的进一步把握,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达成全员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共识。

一直以来,我校学生工作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校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积极努力下,我校学生工作着眼于“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着眼于学

生“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以“保安全、强学风、促发展”为工作思路,紧扣学校“十二五规划”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在探索中前进,在规范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工作中既注重打牢基础,又力求形成特色,既注重继承传统,又力求不断创新,努力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受学校委托,就学校的学生工作围绕人才培养情况向大会做报告,请大家审议。我的报告主要包括五大块的内容:一是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学生工作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三是学生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四是学生工作今后的工作目标、思路和任务;五是学生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做好高校的学生工作既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学生工作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建设有利于学生成长且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具有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是我们衡量人才素质的首要标准,也是我们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起点和根本任务。学生工作队伍作为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接触面最广、接触最紧密的一支队伍,通过深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理想教育、成才教育以及常规化的党校、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品质、信仰、道德和见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

(二)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综合素质。在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工作能为学生搭建科技竞赛平台、配备导师、提供指导、做好服务,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的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机器人大赛、设计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有利于较好地启发学生参与研究、敢于创新的意识,营造崇尚学术、鼓励创新的氛围。

(三)能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

校院两级学生工作队伍作为校园文体活动的组织者、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便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同学们喜闻乐见、富有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熏陶、达到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放松身心、感知艺术、提升审美的目的,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人格、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文体素养。

(四)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社会调查与研究、专业实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使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其更好地阅读社会、体验社会和感知社会,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

大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通过志愿服务所培养起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使其在发挥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得到道德精神层面的升华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学生工作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过去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也是我校在各方面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在此过程中,我校学生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思想育人实现新跨越

学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注重利用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全面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

教学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机制、途径和方法,成立了思政部,建立了相应的学生学习研究团体。实施了以“安全教育、爱情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感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学风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八项主题教育”的板块教育、“异常学生帮扶制度”的跟踪教育和“网络思政平台”的网上教育等多渠道相衔接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模式;深入开展“双学”、党团组织生活会、“十佳团日”、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举办了一百多期“八角讲坛”和 76场次“与信仰对话”系列报告会,累计有12万余人次聆听了讲座、报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编辑了《团学工作金点子汇编》、《学生工作案例汇编》、《给大学生的一封信》、《青年思想引导手册》、《引导青年工作案例》等多项思想理论研究成果;并全面开展“三联系”活动(即领导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群众、教师联系学生)和 “五深入六必访”工作。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了积极效果,我校学生思想积极上进,大一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达73.8%,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01%;异常学生得到良好的引导,有近70%以上的后进生被成功转化,比如工业设计091窦雨辰,就是一名由沉迷网络游戏学业严重挂科的学生,被成功转化为顺利毕业并两次荣获德国红点奖的典型代表。学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在2012年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还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教育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树人网、辅导员博客、qq空间、飞

信、微博等学生工作网络平台,校院两级的官方微博已有听众21151人,学生参与主题讨论并发布微博达94029条,将网络平台建成了弘扬主旋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也因此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荣获“2013年度全国高校团系统新媒体应用先锋”荣誉称号(全国仅授予10个集体)。

(二)管理育人取得新成效

一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全面审视,按照管理内容系统化、管理主体明晰化、管理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透明化和权益救济法制化的要求,颁布实施了《江西理工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等33项文件、制度,为我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导向。二是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一方面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上提出了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动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的明确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批次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并通过成立辅导员俱乐部、开展辅导员素质提升年八项系列活动、举办近15场次辅导员技能大赛和精心打造了辅导员发展论坛、开展班主任座谈会等形式,以“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学工干部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学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27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2011年饶先发作为全省的唯一获奖者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三等奖;2012年许力被评为江西

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并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013年吴媛、贺示婷、刘黎明、王苏敏在江西省第一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中分别荣获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和2个优胜奖,获奖等级和人数居全省第一,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另一方面在学生干部培养上,开设了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干部培训班,推荐了39名大学生骨干参加了全省“井冈之星”大骨班培训,通过校院两级的理论指导、素质拓展、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累计培养学生骨干5336名,取得了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在甲型流感防控、七城会组织和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中,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了我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榜样和标杆。三是认真抓好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严格抓好学生“五按时”工作,建立了辅导员、班主任宿舍值班、课堂听课和定期谈心制度,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到了“抓两头、促中间”。同时,积极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家长网上交流等形式,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每年通过电话和网络与12500多人次家长进行了联系、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日常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保安全、强学风、促发展”为工作思路,建立了有效的安全隐患预警、排查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广泛开展了新生安全教育、重要时间节点安全教育、女生专项安全教育等系列活动,成立了学生校园巡逻队,编印了《学生校园安全知识手册》、开设了学工干部主讲的《新生安全教育》必修

课,在学生中开展了23次防火避震应急演练;认真做好了在外兼职近千余名学生的登记、审批和管理工作;排查了57起火灾等安全隐患,妥善处理45起突发事件,学生宿舍被盗案率也以每年近40%的比率下降,确保了学校近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三)环境育人做出新贡献

在学风氛围营造上,学校建立了以健全制度促学风、群策群力抓学风、营造氛围育学风、表彰奖励扬学风和违纪处理严学风等五大举措,学生违纪现象逐年下降,学生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报考研究生蔚然成风,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从2008年的11.14%上升到2013年的14.92 %,有的专业甚至超过40%;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也均在33%以上,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习氛围。今年中央电视台两次以《大学寝室四成员两年拿奖五十五项》单条报道了我校“学霸”的事迹,宣传了我校学风建设上取得的成效。在先进典型宣传上,大力宣传和选树了各类优秀青年典型,开展了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十大典型人物”和“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并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及文明班级进行大会表彰宣传,让他们成为师生的一个个榜样、一面面旗帜,不断激励学生勤学善思,求是上进,团结协作,热心助人。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五年来,我校共评出“三好研究生标兵”、“三好研究生”和“优秀研究生干部”741人;评出“三 8

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10019人;评出“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社会实践奖”、“社团骨干奖”和“学习进步奖”等单项奖4688人。在全员育人工作上,通过深入开展“三联系”、“五深入六必访”,我校全体校领导、150多名处级干部和一大批科级干部均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切实发挥了干部的育人职责和育人表率作用,努力营造了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全员育人的成效已初步凸显。

(四)活动育人实现新突破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我们一是重点打造一个讲坛——“八角讲坛”。共邀请了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央视“百家讲坛”人物鲍鹏山、杨雨、商传、方志远,我校校友李德水、赖远明等百余位名家、学者为我校学生做了百余场讲座。二是每年认真规划两个活动月——社团活动月、寒假读书月活动,学生社团成员人数达到在校学生数的25%左右;三是每年努力办好三项比赛——“一二•九”班级大合唱、“青春杯”辩论赛、“我的专业我来说”课件制作及说课大赛;四是每年精心组织四个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节;五是每年巩固夯实五个平台——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就业创业实践平台、暑期社会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团组织微博体系平台;六是每年悉心策划六场晚会——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校运会闭幕式晚会、“五四”文艺晚会、中泰交流晚会、元旦晚会。每年累计有4万余人次学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结出丰硕 9 的活动成果,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男子群舞《浴血长歌》荣获全国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在全省第三届大学生舞蹈大赛中,荣获全省一等奖2项(全省一等奖仅4项);在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舞蹈大赛中,荣获全省一等奖3项(全省一等奖仅7项)。各项活动为学生提升文体素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实践育人具有新起色

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五年来,共组建了4支全国重点队、28支省级重点队、99支校级重点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有60526名学生参与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上交了实践论文,我校还与63个单位签订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合作协议。实践活动为基层人民群众带去了实惠,让学生受到了教育,强化了专业知识,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实践活动还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新华网、团中央等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大力建设学生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从 2009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19个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并组织各相关专业学生开展了以专业素质拓展平台为依托的“专业特色活动”。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多项突破,荣获了全国“挑战杯”金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五年来,累计有

两万余名学生参与了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共荣获国家级奖项260余项,省部级奖项1130余项,以学生为代表申请并获批的专利达30多项。

(六)服务育人跃上新台阶

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学生的学业发展。建立了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帮扶制度,每年为受学业警示的学生配备了200余名学业帮扶导师;服务学生的就业。建立学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学院(校区)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体系,加强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建立就业信息库,加强择业技巧指导,更加注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专业匹配程度、工薪标准、就业环境、社会贡献,着力提高大学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前列,在2011年被评为全国就业50强单位;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开通了“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打造了一个由16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近年来,开展了35期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体咨询3400余人次,及时干预了学生530多名,有效规避了200余起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事件;服务于学生的困难帮扶。建立了“奖、贷、补、助、减、免”为一体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积极募集到各类社会奖助学金699.4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040多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做好了26089名学7051.05万元的国家三金的发放工作,为10796名贫困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5876.05万元,为2300余名学生发放特困生补助和临时困难补助111.03万元,为2147名学生减免学费243.8

万元,已逐步形成了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资助相结合、校内帮扶与社会资助相结合、政策助学与临时救助相结合、国家助学贷款与校内资助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贫困生救助工作格局,较好地实现了扶贫与扶志、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困难生帮扶目标,何红兵等8名困难同学也在帮扶得到成长,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坚持为考研学生提供复习和迎考便利,关心服务特殊学生,欢送毕业生,端午节为学生发粽子、中秋节为学生发月饼,教室、图书馆装空调,五年来学生宿舍共维修改造40项,投入资金1800万元,尤为突出的是,在学生宿舍安装上了热水器,给予了学生充盈的人文关怀和细致周到的学习、生活服务。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校学生工作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和共同努力,得益于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所有从事学生工作的领导教师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生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理工大学的光荣传统;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全校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广大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始终坚持把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三、学生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在总结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学生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离学校的要求,学生及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兄弟学校相比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包括以下方面: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同时,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多、家庭教育的不够、贫困生问题的凸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加剧、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等社会突出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对家庭缺乏亲情、对同学缺乏感情、对活动缺乏热情、对国家大事缺乏激情,学生起床刷微博、睡前聊微信、上课看人人、路上淘商城的现象已不在少数。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政治不过问、时事不关心、文理不兼容、文体不搭边、学习不努力的症状。不少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弱化、心理素质欠佳,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的高校心理协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发生率为7.9%,这些都给当前的学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现实条件的制约

我校多校区办学现状、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困难、管理体制、机制、激励措施的不完善;学工队伍人员不足、不稳、不精;工作的条件、设备、经费不足;全员育人的氛围不浓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如我校目前仅有专职辅导员49人,辅导员与学生配备比为1:331,与教育部1:200比例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且结构不尽合理、性别不够协调、雇员制编制人员过多,能力素质水平专业化程度不高;另外,我校的心理咨询设备、场地、宿舍条件设备也严重不足;学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培养重技能轻文化素质培养,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

(三)自身工作的不足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校学生工作还未能完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外国际交往不多,视野不够开阔;在指导、帮助学生妥善处理成长需求与就业需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个人需求与群体需求的关系等问题上针对性还不够强;在新媒体利用的作用发挥上还不够;对学生工作缺乏总结、提炼,学生工作品牌不多、亮点较少;教育和管理中还存有一些盲点、空白点、薄弱点。学生的安全隐患还比较多,在外打工的、租房的、留级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还占有一定的比重;学风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仅2013年本部学生舞弊就达106人次;日常管理还有待加强,学生酗酒和打架斗殴事件仍然时有

发生。

四、学生工作今后的工作目标、思路和任务

好的大学不但要有好的教师队伍、科研成果、实验条件、管理水平,还要有好的学生工作。在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讲话强调,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知识分子进行文化渗透的步伐愈演愈烈,企图通过西方价值观的侵袭,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目的,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随着国内形势环境的发展变化,学生与社会进行了全方位、零距离的接触,社会的贫富差距、官民矛盾、腐败问题、信仰缺失、环境污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都对学生影响很大,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直接影响到学生,稀释了我们的教育,部分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知识能力不健全,身心素质不稳定,极易被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影响,导致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愤青思维,相当部分的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信仰,自律意识淡薄、学习目标缺失、学习方法单一,厌学、违纪、出走、轻生、犯罪的事例层出不穷,如1995年清华大学坨盐投毒,2004年马加爵凶杀案,今年的12月1日的南昌大学学生跳楼,这些均反映今后的学生工作面临困难只会越来越多,承担的任务只会越来越重,接受的挑战也只会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形势,学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重视

不能轻视,只能合力不能分散,只能中心不能边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社会的热切期盼,更是我们学工系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一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我校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践行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把立德树人,全面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

今后我校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 主线,紧紧围绕“保安全、强学风、促发展”为主要工作内容,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学生工作体系,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

现阶段我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要研究和解决国际和国内形势新变化下,消极的思潮影响与学校教育教学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信念问题。二要研究和解决学校重点加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紧密结合的关系,着力解决营造良好的合力育人氛围。三要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培养目标、教学特点、培养方式与

学生自主、自觉、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着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和学业指导;四要研究和解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的高分与低能的矛盾,着力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合理构建;五要研究和解决扩大了的学校招生规模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对下降的矛盾,着力解决择业和就业的指导;六要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非义务性”与保证贫、特困学生就读的矛盾,着力于扶贫工作;七要研究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多重挑战与其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矛盾,着力解决教育疏导和早期干预;八要研究和解决市场对学生培养特色的需求与目前办学资源相对不足、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操作能力不强的矛盾,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九要着力研究和解决“学分制”情况下年级、班级“虚化”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抓落实的矛盾,着力于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五、学生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校学生工作目标明确,任务艰巨。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进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做到深入思考,认真分析,适应形势,有所作为。

(一)创造条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我们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一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二要实施学生工作“百千万行动”,制定完善《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工作》、《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的意见》、《江西理工大学三育人工作条例》、《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管理办法》、《大学生素质学分实施办法》、《“三联系”工作的落实制度》、《江西理工大学导师制管理办法》、《学校党委、行政定期专题研究学生工作制度》、《学生工作联席会制度》、《教书育人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职务晋升中的作用》等一百项左右的学生工作制度,同时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让数以千计的教职员工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让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带来的变化。三要进一步加大学生工作的经费投入,规划建设好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为开展学生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四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践行“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努力建设具有历史内涵、时代风格、行业风貌、区域特点、学校特色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五要充分利用社会、家庭、校友的教育资源和优势,成立大学生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与学生家庭、用人单位、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制,使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做好学生工作的合力。通过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努力构建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结合、主课堂与大课堂交融、主阵地与大环境呼应的工作格局,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二)更新观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在学生工作中要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进一步确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确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和服务学生的理念,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切实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确立大的学生工作理念,在全校上下倡导全员参与学生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学生工作,充分发挥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将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大学工、实现全员化、把握全方位、利用多渠道、创造大格局、构建多层次、重视全过程,形成阶段特色鲜明、环节有机衔接的学生教育和管理体系。更新观念,改善服务,坚持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彰显服务与关爱,使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三)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新的形势下的学生工作需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的趋势,我们将紧跟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学生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努力实现内容、方法、模式的创新,研究和推动学生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学生工作的低重心运行。坚持责、权、利相统一,使我校的学生工作体制更加科学、合理。适应完全学分制和校院两级管理的需要,探索党团组

织、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进宿舍,构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管理服务模式。创新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促进高校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由思想素质、科研能力、身心健康、文明校园、文化素质等五个框架组成的人才培养工作系统工程。

(四)改进作风,提高学工队伍能力素质

学工干部是我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将大力加强学工干部队伍建设,除了制定政策外,还将对队伍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队伍,努力打造我校学生工作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德育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和就业指导专家,实现学工干部的科学化管理、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在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方面,我们将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并加大对学工干部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使其在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提高素质、改进作风,使学工干部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社会发展导师和职业发展导师。

(五)强化特色,打造学生工作亮点品牌

我们将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培育和打造学生工作的品牌上下功夫。一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三实”品质,打造与建设我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教育品牌;二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科学精

神,打造与建设我校人才培养的学术科技创新品牌;三要营造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打造与建设我校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四要注重素质培养,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打造与建设我校的学生就业创业品牌。

(六)加强研究,探索学生工作新理论

学生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特点和思想状况及工作状况进行不断的研究,在理论探索上下功夫,引导大家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将组织力量积极承担校内外的相关研究课题,围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解困育人、求职就业等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总结典型经验,撰写理论文章。建立健全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研究机构,争取专项研究资金。完善激励机制,为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和研究成果顺利转化提供组织保证、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使学生工作队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在工作能力、自身素质、理论水平上稳步提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一些新探索、新成果能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有所启示;能进一步浓厚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术氛围,我们将积极引导学生工作者们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探索出更多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出更优秀的成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新时期学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新情况、新问题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新政策、新精神提供的机遇千载难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摆在我们学生工作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胸怀大目标、把握大方向、营造大环境、构造大格局、力求大作为。学生工作是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是塑造未来,孕育希望的事业,光荣所在、责任所系,我们将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校区)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校训,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努力开创我校学生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江西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工科优势突出、矿冶特色鲜明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学生工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大数据人才培养

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贵州省在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新高地,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按照“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思路,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建基地、引人才、聚企业、抓应用、保安全、促创新,建设信息资源聚集地。2014年2月,贵州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从2014年起连续3年,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到2017年,贵州将形成1―2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引进和培育30户大数据龙头企业,聚集500户创新型大数据相关企业,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引进大数据领军人才100名,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5000名。

一方面,根据IDC的调查报告,全球从2012年至2015年的3年之间里,云计算的相关工作需求将出现26%的年增长率,超过1/4的增长率再次证明了企业对云计算人才的巨大需求。IDC的预测还表明,2012年有约170万的云计算相关岗位出现真空,而这方面的求职者也都缺乏云计算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且不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值得警醒的是,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有170万上升到700万,云计算产业面临着更大的人才缺口。若以地区来看,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人才缺失要更加严重一些,根据IDC预测,亚太区的云计算相关人才需求年增长率将达到32%,超过欧洲、中东等地区8个百分点,到2015年的人才需求是230万。这其中,中国地区也占了很大比例,尤其中国还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另一方面,根据麦肯锡报告,仅仅在美国市场,2018年大数据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的人才缺口将高达19万。此外美国企业还需要150万位能够提出正确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大数据相关管理人才。

大数据产业在中国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大数据在工业、新兴产业、农业农村 等行业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链。

然而,目前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打拼的从业者中,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极少有人受过系统化的培养和教育。在信息周刊的调查显示BI、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人才认为技术培训、认证课程和统计/分析培训是最重要的三种培训课程选择。有趣的是,数据分析人才对财务、营销等商务技能课程的兴趣远高于其他IT专业人士。

我国大数据所需人才储量小,符合条件的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明显。我国能否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这一轮新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人才是关键。在一个产业来说,高端科研和开发人才其实需求量并不大,市场需要的更多是基础开发、项目实施和维护人员,这就给我省大数据人才培养和大数据产业弯道取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贵阳市高新区、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创客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结合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共建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把呼叫中心、统计师、电商人员基本培训与数据分析师、大数据高端分析挖掘串联培养,打通大数据产业各层次人才链,造就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助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使命

1、造就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

2、助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 愿景:

1、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培训培养平台;

2、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评估评测平台;

3、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就业服务平台;

4、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创业孵化平台;

5、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6、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智慧聚合平台;

7、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国际交流平台;

8、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社群社区平台; 培训培养平台总体思路:

1、老师资源:外部合作、聚合吸引,以本地尤其是贵大师资为主,引进外部相关成熟机构或资深教师。

2、学生资源:政府助推、宣传影响,政、校、企联合创新高校学生3+1培养计划,加大大数据人才培养和职位宣传,明确职位需求。

3、学生就业:企业预订-代培、主动输送、供需对接,收集和对接全省企业或机构大数据产业相关需求,明确目标、针对岗位培训,预定就业;

4、价值创造(赢利模式):政府配套扶持、学生深入培训支付(就业后返还)、企业人才委培费用;

5、培训方式:项目实战型培训、定向定岗型培训、基础技能型培训、专业认证型培训;

6、内容设置(暂定):基础技能性人才;数据分析类人才;专业工具类人才;平台技术类人才;数据库类人才;应用开发类人才;运营维护类人才;信息安全类人才;移动互联网应用类人才;定向委培类人才等。

7、认证考核:国家认证、行业认证、学校认证;(大数据学院结合其多年教学和相关合作单位拥有ISO 20000认证 数据中心认证(CDCP/CDCS/CDCE/CDFOM)认证绿色数据中心能源与效率专家,红帽认证工程师、微软认证工程师、戴尔认证存储工程师、博科认证网络工程师、数据统计师(全省唯一一家)等等);

8、外部合作与资源整合:认证机构合作、培训机构合作、用人单位合作、创业项目合作、研究课题合作、政府机构合作、产业行业合作;

9、实习培训:到机构、项目、单位实习锻炼;参与项目课题组实战锻炼;

10、呼叫中心、电商等相关行业计策人才培养。整体切入点:

1、贵州大学六度创客工场(贵州创客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和贵州大学大数据学院合作打造)组织初创技术团队;组织相关软件技术和大数据基础培训。

2、贵州大学大数据学院组织授课老师和相关培训资质和证书。

3、高新区收集本区内相关外包项目,统一打包给六度创客工场。优点:

1、可以解决高新区企业技术外包难题,为高新区培养大量技术人才缓解高新区企业技术短缺、人才紧缺问题;

2、培养成熟的技术团队或人员推荐到高新区落户注册企业;

3、扶持一部分初创公司,帮助他们度过创业初期艰难时刻;

4、外包项目大大增加培训实战环节,有利的提高培训质量。

本地化人才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建设培训培养基地、构建运营服务体系、打造产业服务平台,快速高效地培训培养出大数据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是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和长远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们将在省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大数据产业人才发展计划,做好贵州大数据人才需求规划和培养计划,力争在2015年培训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300人,2016年培训培养出2000人才,以满足持续增长的人才需求,为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添柴加油。

六度创客工场 贵州溪山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1日

第三篇: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双证制”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关联性研究

李光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地方本科层次院校的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结合我校“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提出了人才培养“双证制”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关键词:

培养模式

双证制

双师型

关联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而我 们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精英式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现实要求。这一教育观念的滞后将存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迈入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毛入率这一量的扩张并没有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产生质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就充分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只仅仅是完成其数量扩张,还只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高校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必须对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 步伐,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既要保证量的增长,又要保证质的提高。

我国现有 600 余所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占的份量最重。近几年的突出问题是高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错位”,反映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院系与学科设置同地方经济发展脱钩,课程内容离实际太远。很多学生毕业求职不成功,有的甚至为顺利就业毕业后到高职高专学习,而用人单位却苦于寻找合适的人才。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多,大学生的数量并未过量。表现在科研与服务地方方面,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相互支撑力度不够,互动机制不畅,高校办学难于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由此带来地方高校造血功能弱,对地方依存度大,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立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坚持人才培养的“双证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坚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坚持知识、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统一,针对性与适应性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

理念。

一 “双证制”培养体系的建立 1.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特征,采用“基础平台+课程模块”的模式。具体做法是:打破学科分类,针对于某一类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将其中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细化到各专业,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最后确定课程模块(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课程模块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能力需求相一致。2.职业资格认证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特定能力、专门知识和工作经验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活动密切相联,是根据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特点、标准和规范等规定的水平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劳动者胜任职业活动的水平,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的教学和考试具有以下特点:

(1)职业针对性、实用性强。职业资格证书一般由国家劳动或人事部门、行业协会、国际著名厂商鉴定颁发,它体现了国家职业标准或国际职业标准,是按职业岗位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设定教学和鉴定内容,充分反映了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2)教学内容新颖、实用,与市场接轨。职业资格认证内容与国际市场接轨,反映了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 IT 行业,如微软公司、思科公司的认证教材的及时更新,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3)教学过程科学、先进。认证机构与考试公司(如 ATA 公司)合作,为学校提供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教学环境和技术支持,同时提供了先进的测试平台、CAI 课件、教学案例、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资料,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4)考试方式严格、规范。职业技能鉴定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对职业或工作岗位来说,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会做什么。要证明实际工作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工作现场靠你的实际表现来证明你自己。这种鉴定考核的思路和方式是考试本质的回归,它摒弃了现代考试制度最不合理的成分,是改革传统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职业技能鉴定虽然强调工作现场的实际表现,但在进行鉴定时,通过模拟工作条件下的考核、符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操作或正式上岗前的实习等方式也都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5)教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认证机构对担任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必须取得认证机构要求的培训讲师资格、考评员资格,从而使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引入教学,建立行为导向的认证课程,以此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从而实施“双证书”教育(学 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探索“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术

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

三、实施“双证书”教育的主要措施

“双证书”教育不仅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

部分,关键是提高资格证书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强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社会认

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获得名副其实的技术应用能力。1.与认证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进行课程合作、专业合作。充分利用认证机构和

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如:共享ATA 公司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 术课程改革与评价研究”成果,作为试点院校实施其为高校量身定做的微软体系计算

机专业教学计划,成为微软工程

师认证培训机构;参与 UGS 公司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

人才培养全球战略项目 Academic Partner Program(简称 APP),成为 UG 设计师、UG 工艺师认证培训单位;与 Solidworks 公司合作,成为 Solidworks 培训考试中心;与 全国机械工程协会合作,成为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机构;与 AutoDesk 公司合 作,成为 AutoCAD 软件认证授权考试站;与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成为国家注册会 — 27 —计师培训点;与省建管局合作,成为二级建造师考前培训承办单位。以上各认证培训 点具有面向全校和社会开展认证培训、考试等资格。

2.将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各专业选择部分具有较高技术含

量和社会认可度,能反映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水

平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如:计算机类专业的微软工程师认证(系

统工程师(MCSE)、网络管理员(MCSA)、应用开发工程师(MCAD)、方案开发工程师(MCSD)),思科公司的网络管理员(CCNA)认证;机械类专业的AutoCAD 操作员、Solidworks 工程师(CSWP)、机械设计工程师、UG 设计师、UG 工艺师、数控加工仿真 系统操作员认证;会计类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认证;工程管理专业的二级

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认证;电子类专业的高级电工认证等。

3.投入专项资金,建全各专业计划内认证课程所需的实验实训设

施。如计算机软

件、计算机网络、AutoCAD、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CAD/CAM/CAE、数控加工、高级电 工等实训室。

4.严格规范教学过程。将认证课程考试大纲与各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借鉴职业

资格认证考试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试方法,逐步开展认证课程建设,提

高课程质量。强化、细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针对本科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在理论课教学中,突出理论技术(相对于经验技术),在实训课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 的创造性技能(相对于再生性技能),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训练,提高技术应

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思

维。

5.制定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管理办法》,对认证课程的教学、考试等规范

程度作出规定,并对学生考试的费用进行一定的资助或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 生的实际困难。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除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之外,要具备很强的技术

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向学生传授这种能力。即同时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双 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要靠专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和聘请兼职教师共同完成。1.对担任认证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必须取得认证机构要求的培训讲师资格、考

评员资格。另外,各系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安排其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的学习、培训,对考取本专业高水平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费用由学院承担,并在《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条件》等文件中,将教师取得高水平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称聘任的重要条件,以

此作为政策导向,鼓励和督促教师向“双师型”素质发展。2.新引进的工科各专业青年教师,第一年除完成规定的理论教学任务外,必须到

本专业实验实训室,熟悉本专业各个实践环节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并由系主任

和实验室主任为其确定二至三门实验实训课,随指导教师一同完成实验实训的准备、指导、考核全过程。

3.青年教师三年内至少有半年到对口企业,从事生产实践、技术

开发、产品设计

等工作,更新知识结构,增加实践经验。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视同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各系将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一项制度,与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横向科研课

题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长期坚持。

第四篇: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2015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会议,对2015年填报要求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填报细节工作逐一落实,按照源头录入、规范采集的原则,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填报。以用好数据采集平台为依据,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来引导学院的内涵建设,规范学院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数据平台培训工作通知要求,我院精心挑选两名责任心强且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专门负责汇总各项数据。按照填报精神,我院分管院长亲自召开数据填报安排会议,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新版数据平台中的各项指标内涵,从源头上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切实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建设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学院各项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院在使用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一是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牵头单位,为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院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我院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便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的专家组来我院进行指导时能够准确的指出我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利于我院今后的发展。

我院建立健全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学院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信息为引导,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构建学院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通过对学院2014年—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学院在生师比、实践教学场所、生均占有面积、生均图书量、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方面已基本达标,说明目前学院这些方面已能够满足办学的需要。但是,通过分析对比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些条件的优势并不明显,随着学院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不足,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

对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平台数据的分析情况,我院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今后努力改进。

第一,我院教师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所有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约48.9%,这部分教师中的骨干教师比例较低,他们在授课经验、从事教师岗位时间、相应实践课程指导等方面比较有限;年龄在61岁以上的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约18.1%,这部分老师虽然授课经验非常丰富、从事本课程教学时间较长、相应实践课程指导也较有针对性,但是这部分老师在精力、课堂气氛掌控、时间等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我院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来促进我院现有的年轻教师向中青年骨干教师转变,发挥各种年龄阶段的教师的优点,以老带新,发挥资质老的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各种活动或比赛,在比、学、赶、帮、超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二是我院出台了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相关政策,用高薪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高职教育的队伍中,加入到我院教师队伍中。

第二,我校高标准建设新校园,总建筑面积有30余万平方米,共建设了三栋教学楼、三个实习实训中心、医护实验楼、一栋行政办公楼、十余栋宿舍以及体育馆、餐厅等其他建筑,为学院的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提供必需的场所,这其中大部分建筑没有房产证。我院一直以建立本科院校为目标快速发展,办理房产证也是我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也正在办理当中。

第三,进一步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使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学院将加大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按照“专兼结合,提高兼职比例,加强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结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从行业、企业一线中聘用更多的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构建合理的教师教学梯队,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我院着力强化教师技能培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我院实行“派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一方面安排教师集中外派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社会实践,协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问题,使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到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当中,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使学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技术要求、行为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利于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学校现有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此外我院还通过教学、生产、竞赛等途径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我院对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以技能竞赛为先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

促能”。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内技能大赛,努力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将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和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还采取项目开发与课程相结合,技能操作与岗位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从而把握技能操作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第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学院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内涵建设,但教育教学改革尚不够深入,缺少成果。

我院将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把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融入到内涵建设之中,力争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以及教改立项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我院将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建立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的道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

第五,加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补充校内实践教学,加快校内技能鉴定考试站点建设力度,提升学生“双证书获取质量”。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我院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院已于许多企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同时我院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到我院授课、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今后我院会进一步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力度。

第六,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发展战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研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国际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等;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臵、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材建设研究,教学方法

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等;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领导体制、办学模式研究,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研究,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研究,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等;同时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吸引力研究,以吸引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

本次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为2014-2015学即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止填写的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XXXXXXXX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日

第五篇:2012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2012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会议,对2012年填报要求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填报细节工作逐一落实,按照源头录入、规范采集的原则,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填报。以用好数据采集平台为依据,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来引导学院的内涵建设,规范学院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数据平台培训工作通知要求,我院精心挑选两名责任心强且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专门负责汇总各项数据。按照填报精神,我院分管院长亲自召开数据填报安排会议,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新版数据平台中的各项指标内涵,从源头上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切实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建设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学院各项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院在使用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一是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牵头单位,为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院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我院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便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的专家组来我院进行指导时能够准确的指出我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利于我院今后的发展。

我院建立健全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学院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信息为引导,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构建学院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通过对学院2011年—2012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学院在生师比、实践教学场所、生均占有面积、生均图书量、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方面已基本达标,说明目前学院这些方面已能够满足办学的需要。但是,通过分析对比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些条件的优势并不明显,随着学院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不足,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

对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平台数据的分析情况,我院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今后努力改进。

第一,我院教师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所有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约48.9%,这部分教师中的骨干教师比例较低,他们在授课经验、从事教师岗位时间、相应实践课程指导等方面比较有限;年龄在61岁以上的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约18.1%,这部分老师虽然授课经验非常丰富、从事本课程教学时间较长、相应实践课程指导也较有针对性,但是这部分老师在精力、课堂气氛掌控、时间等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我院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来促进我院现有的年轻教师向中青年骨干教师转变,发挥各种年龄阶段的教师的优点,以老带新,发挥资质老的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各种活动或比赛,在比、学、赶、帮、超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二是我院出台了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相关政策,用高薪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高职教育的队伍中,加入到我院教师队伍中。

第二,我校高标准建设新校园,总建筑面积有30余万平方米,共建设了三栋教学楼、三个实习实训中心、医护实验楼、一栋行政办公楼、十余栋宿舍以及体育馆、餐厅等其他建筑,为学院的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提供必需的场所,这其中大部分建筑没有房产证。我院一直以建立本科院校为目标快速发展,办理房产证也是我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也正在办理当中。

第三,进一步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使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学院将加大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按照“专兼结合,提高兼职比例,加强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结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从行业、企业一线中聘用更多的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构建合理的教师教学梯队,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我院着力强化教师技能培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我院实行“派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一方面安排教师集中外派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社会实践,协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问题,使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到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当中,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使学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技术要求、行为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利于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学校现有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此外我院还通过教学、生产、竞赛等途径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我院对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以技能竞赛为先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

促能”。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内技能大赛,努力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将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和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还采取项目开发与课程相结合,技能操作与岗位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从而把握技能操作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第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学院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内涵建设,但教育教学改革尚不够深入,缺少成果。

我院将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把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融入到内涵建设之中,力争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以及教改立项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我院将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建立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的道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

第五,加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补充校内实践教学,加快校内技能鉴定考试站点建设力度,提升学生“双证书获取质量”。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我院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院已于许多企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同时我院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到我院授课、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今后我院会进一步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力度。

第六,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发展战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研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国际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等;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臵、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材建设研究,教学方法

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等;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领导体制、办学模式研究,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研究,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研究,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等;同时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吸引力研究,以吸引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

本次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为2011-2012学即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止填写的状态数据采集平台——13322_2012_状态数据V2.12a001版。

XXXXXXXX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下载人才培养报告(第二稿12.10已补充好数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才培养报告(第二稿12.10已补充好数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研究反思报告 12.10

    课例研究反思报告 马金爱 研究时间:2014.12.10 研究主题:九年级英语读写课 教学内容:Module 2 Education Unit 2What do I like best about school 教学年级:九年级 研究教师:林......

    2007-2008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度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总结 评建督导处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2008]5号)要求和省教育厅关于《湖......

    人才培养报告(定稿版)

    铜仁职院督导室关于 2011下半年以来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的报 告 院示范办: 根据安排,下面就一年来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我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填报工作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带领下,在评建办公室的整体组织和协......

    大数据读书报告

    大数据读书报告 网络13-1戴崇卓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

    大数据调研报告

    大数据技术市场调查报告:“BigData浪潮”迫使企业做出抉择 发表于2012-02-06 13:26| 2517次阅读| 来源CSDN| 0 条评论| 作者李智 数据中心浪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大数据 摘要:......

    数据分析报告格式

    数据分析报告格式分析报告的输出是是你整个分析过程的成果,是评定一个产品、一个运营事件的定性结论,很可能是产品决策的参考依据,既然这么重要那当然要写好它了。我认为一份好......

    2015数据分析报告

    2015数据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1)项目数据分析报告简介: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是"项目数据分析师"以客观的态度和谨慎的作风,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