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2:5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第一篇:作文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作文应渗透在范文阅读教学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仅停留在一学期几个单元的集中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写作知识渗透在范文阅读教学中。

平时我们上每一节范文阅读课都应该认真汲取写作营养。譬如教师对范文的解题,有些同学往往忽视,殊不知,解题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对每一篇范文,我们都很重视朗读教学,其实这是训练语感,即培养学生作文的“语句要通畅”;教师对范文的段落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师课堂上让学生复述事件,实际上这是在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取材能力;对范文的人物分析,是在教学生写人物的方法;对每篇范文主题的归纳,是在提示学生怎样扣题围绕中心作文的道理;总结范文的写作特色,则是教师刻意教学生作文的技巧;对文中典型语言的揣摩,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驾驭语言的能力,等等。所以在学习范文时,学生要认真揣摩教师教学中所渗透的作文知识和技巧,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己完成范文阅读分析,更会有所收获。如自己在未读范文前,依据选文标题想想自己的构思,往往会想出与作者相同或相似的思路,这时会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惊喜。无形之中就克服了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若结合范文学习,再适时做一些仿写练习,作文水平定会不断提高的。因为仿写是在学习范文后学有样,仿有影,既摸得着有看得见,非常直观。但是仿写既不是改动几个词语的仿抄,也不是改写,更不是缩写或抄写,而是模仿别人的文章的写法,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另立新的题目,并布局谋篇,寓情于文,来表达文章的主题,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能有人误认为仿写对学生的作文没什么帮助,那就错了。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作文作诗的方法。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学写作文又有何不可以从模仿范文起步呢?

当然,仿写要根据范文的具体情况因文而异地进行:

1、模仿范文的精彩片段,即对文章中好的开头、结尾、过渡段以及精彩的有特色的片段描写进行模仿。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节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后,让学生模仿其写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等。

2、模仿范文的选材方法,即模仿作者是怎样选择适当的材料来突出表达中心的。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是为了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胸怀这一主题的。在众多的材料中作者只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构思成文的。鲁迅《孔已己》一文的构思也是如此。所以在学习此类范文后可以就其选材方法来练笔。

3、模仿范文的结构特点,即模仿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条理的安排材料的。在对范文阅读分析时,我们不妨都给它们列个详细的结构提纲,待弄清本文的结构特点后,你就可以仿此结构作文了。

4、模仿范文的语言特色,即模仿作者是怎样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抒发真情的。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文章的语言则是构成生命的“细胞”。阅读范文时可模仿那些生动形象,或通俗朴素,或含蓄凝练的语言。如杨振宇的《邓稼先》一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浓浓的情感,且感人至深,这种朴实的语言就很值得效仿。

5、模仿范文的表达技巧,即模仿作者如何运用熟练的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水乳交融的。一篇文章作者总是要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处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除了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外,还有各种句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朱自清的《春》,文中竟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迷人风景,表达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种表达技巧就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总之,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师的范文阅读分析指导下,让学生从优秀范文学习中获得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限时完成仿写练习,久而久之就能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水平也将在仿写训练中得到提高。

吉林省扶余县中学

王炳太

(本文已发表在《学习方法报》教研版上)

第二篇: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以上内容为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简单说明以。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教师在 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教学生做人,做 大写的人,作文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德育教育。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阅读优秀文章、学生 观察人生分析社会、学生感悟生活、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教师恰当给学生作文打分、写好学生作文评语、作文训练与

相。

话 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 的。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 对学生写作技巧的,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 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 思想品质、道德 的 流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 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但文章立意不高。原因是学生境界不高,缺少优美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一学生在《我的老师》中写到:我的 任老师是我的妈妈,她在生活上无私的 我、帮助我,在 教育我。她教我为人不要太老实,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文章的文笔、审题都,但在思想教育 节的选材上就还有待推敲,原因是文章立意不高。小作者为 会选择 的事例,这应该是小作者的真情抒发,妈妈确实是 教的。但 教到底好不好,毛泽东又是在 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能 拿这句话来教育孩子。还有一学生在《真没想到》一文中写到:四个好朋友一起学一起玩,有一天,放学途中,三个人一起欺侮 同学,结果

朋友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师。那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真没想到,她会出卖朋友,连朋友都出卖的人,还算 人呢?” 小作者之

说,思想作怪,是受电视电影中江湖义气的。更有甚者,有同学在《记一件趣事》中,记叙了偷东西,欺侮同学等,学生 不 德育教育,不教会 为人,的作文永远也写不好。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育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醒目地雕刻在岳阳楼上。为 ?不只 《岳阳楼记》生动地描写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色,更主要是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之 脍炙人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深深地感动每 读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 耳熟能详,是 文中的忧患意识能激励 勇敢地肩负起振兴 和民族的重任。是第五册的三篇文言文,还有许多 优秀的文章,像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阿累的《一面》等,它们之 优秀是 作者将个人的痛苦融入 的社会中,将个人的得失与 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 起来,变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也的文章中渗透了德。说作文教学 要渗透德育。

了“以德治国”的方针,湖南省 了关于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的 会议,宁乡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隆重,局党委的“以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报告都时刻提醒每 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等级中规定:“思想健康,中心,内容充实”。要求思想感情 健康,文章中

乱纪的思想和腐朽堕落的情绪。发展等级中规定“ 透彻”,要求见解,说理透彻,要求能够透过

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规定: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写作时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中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条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生活的 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中考、高考有 好分数,做人,做 正直有用的人,、民族的利益,老师都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 起来。

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 仍需发扬光大;诸葛

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值得后人仿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引人深思„„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 ”“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学生阅读 的“大气”文章,学生 世界大事、大事、社会风云、。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 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 ”、国企改革、黄河断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对 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学生 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先认识它们,它们,这惟有下功夫观察”。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 功,不会观察的人,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到写作,冥思苦想,腹内空空,当然写不出东西。不会分析的人,不会将观察的材料,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不会透过,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 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 ”。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周围的事情熟视无睹。要让学生明白:观察 一时性起,心血来潮,而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学校观察老师和同学,在路上观察社会,在家观察家人。

多彩的,但观察生活不 一览无余,面面俱到。观察时,要有选择、有侧重、有主攻。比如在学校观察同学,就可以选择试卷发下之后,早自习到校时„„ 的眼睛,伸长 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的精神,从生活中 新事物,新感受。

学生感悟生活

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即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价值。从“从校门 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 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悟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德是不 悟出的。从“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的互相交流”中,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生活无处不 亮色,而要挖掘亮色,以“德”为先。

学生 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能和哲理。

应启发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 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 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提倡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有两个意义:,作文和做人上分不开的。作文和做人一样,要真诚、质朴,不要弄虚作假、言不由衷、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提倡写真情实感,是 文风问题,关系到做人的问题。,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就能真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 到 的心灵深处,放矢地做渗透、诱导工作。

学生写文章、写观察笔记,要求说 的话,写 的思想,许多学生在习作中向老师敞开思想,倾心交谈,地反应了 许多思想问题。暴露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学生心扉紧锁,专写假话、空话、大话来敷衍老师。暴露 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 简单粗暴,压制。而要分清主次、轻重,有 地、艺术的。

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愈是 的,就愈动人;愈是濡染了 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

现在有那么多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教师是有责任的。教师的责任是教师自

觉不自觉之间倡导了学生说假话。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写了 进取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都通常给学生打高分,学生作文中 了 的捡钱包、送老人回家;只要学生写 优美的句子,哪怕是堆砌词语,也给学生打高分。相反学生暴露了思想的弱点,正如学生现状中所说,教师就因学生思想不健康而将作文定为不及格。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写真情实感,而好写空话、套话、假话。正 教师长期有意无意的误导,了现在学生作文假大空的,教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不要因一时的喜好,随意给分,而是

学生的作文,教学生做人。教师用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心愿》一文中,一学生诉说家庭的苦恼,父母 忙于生意 吵架,他不希望钱,倒希望有 温馨的家。老师就写上“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阳光,也有坎坷、陷阱。挺起腰来和不幸抗争。”另 学生在《心愿》中写到:我想有 家,父亲去世,母亲外地打工,剩下他一人独守空家。他怨父亲,别下 母子俩离家而去,他怨母亲,忍心将他一人留下。“父亲

家,妻子儿子,将生命献给了煤矿;父亲倒下了,母亲只好撑起家的经济杠杆,在外劳碌奔波,孩子,多想想母亲的不易,丈夫倒下了,儿子 要长大,要读书。要 家明天更美好,发奋读书,孝顺母亲。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让老师看到了你一颗纯真而多情的心。老师非常感动,无情未必真豪杰,你在老师心中是 永不言败的真正的男子汉,老师相信你有能力 好这件事。”

写作,仅 了写作,也 了 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从而健全 的人格,使 精神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高尚品格的人。德育求实效的一项 措施,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事实上作文评语应是对学生 客观地 地评价。

相 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除了写上有 性的评语外,还应找同学 谈心。放矢的评语是必要的,但光靠评语是 解决问题的。

学生不 评语,往往一看了之; 虽 看了评语,但领会不深;还 对老师的评语不以为然,的看法。诸于此类,不作 的谈话,诱导,问题 得 解决,是那些家庭缺陷的学生。我在涌泉山中学任教八年,学生因家庭贫困而 的极度自卑,我就从经济上尽量地帮助,更 是教 人穷志不短,现在的努力,成就将来的辉煌。我到大成桥中学之后,又 了 更为严重的问题,那 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的孩子的思想问题,父母离婚,而是 小煤窑夺去了 父亲的生命,心灵闭塞,娇惯,缺少家庭的温馨,缺少父母的真爱,解决 问题,我多写评语,多找学生谈心,给 以真爱。作文训练,帮助 健康成长。

学生写作,仅是 消遣,写作,也

个人素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有德才能得天下,有德才能治天下,有德才能

对、对民族、对 真正有用的人。有才有德才是 真正大写的人,新世纪合格的中学生。

第三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 结 合 课文 培 养 学 生 作 文 能 力

贵溪市实验中学 夏群燕 电话:***

我们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比较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或多或少忽略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按照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学生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仅靠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习作指导训练是无法实现课标要求的内容。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每位乐于思考的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办法。上海李白坚教授提倡的‚快乐作文‛曾让我为之着迷,并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效果很好,但这种教学方法因‚活动‛而需要有充足的课时保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每周只有五~六个课时,如果要坚持这种作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就难免捉襟见肘了。江西九江黄上庚老师首创的《快速滚动作文》本人也参与过研讨与编写,这种作文形式提供了一个竞赛的写作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但这种作文形式不能与综合性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写作素材真实性、生动性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诸如上列热门的作文教学‚流派‛还有许多,其中各有优点和不足,可以适当借鉴,但难以长期坚持。唯有一种资源,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都拥有的共同资源——课本,才应该是我们日常作文教学的长流水,是我们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如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主要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一、抓住契机,适时仿写

课程教材研究所聘请了许多语文大师,为我们精心编选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的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并且适时进行仿写引导,以此来培养成学生赏析与运用语言的能力。1. 字词仿写

‚语言赏析‛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锤炼语言‛则是作文最基础的功夫,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作者想要写的人、事、景、物逼真地描述下来,而且还可以生动地表达出细微的感情。阅读课上把语言欣赏与仿写结合起来,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次直接的促动与提高。

如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其中小兄弟的动作和神情描写特别细腻、逼真,把一个孩子对风筝的渴望写得淋漓尽致。我请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进行赏析后,便进行创意仿写:描写一个跟在卖‚糖葫芦‛商贩身边馋嘴小男孩的神态和动作,结果很多学生通过动作与神态的描写把小男孩的‚馋状‛写得活灵活现,既有真实感,又具有艺术感染力。

教过《端午的鸭蛋》的老师必然不会忘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句。我每每读到此句时,总觉得口中有涎水要溢出。为什么如此平实而普通的语句,会有如此魅力,引导学生分析‚扎‛‚吱‛‚冒‛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了用词精准的作用,然后请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食物进行仿写,要求动词和拟声词用词精准,让人阅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很多学生写到水果,还有写到虾等其他海鲜类食品的,有几个学生的仿写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竟能 让同学垂诞欲滴——把嘴巴‚扎巴‛出声来。2.句段仿写

每一篇课文都有这样的句段,这些内容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练的叙述,或是富有哲理的议论等,都值得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并进行仿写。

如在教《理想》一诗时,我便让全班四个组的学生分别用‚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理想使你忘记鬃发早白,理想使你白头仍然天真。‛‚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仿句,每组请了两个同学到讲台上板演,结果不仅很好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理想的作用,把四个组的句子进行缀连,居然成了一篇很好的抒写理想的诗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我就曾让学生对最后一段中总结性的语句进行创造性仿写:‚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我要求学生用‚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什么困难时),我就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提醒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刚进初中,很多同学都是初过独立生活(读住宿),遇到的困难自然是多方面的,因为这个话题能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所以他们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仿写任务。诸如这样的段落还很多。《紫藤萝瀑布》中第一段对紫藤萝的描写,《济南的冬天》中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一段等。

二、点燃思维,学会改续

对于寓言与童话、小说以及一些情节曲折的记叙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部分内容或结尾进行改写,或是对意犹未尽的内结尾进行续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对学生独特写作思维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与引导。

如在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这一则寓言时,我改变原文寓言,请学生设想如果赫耳墨斯是个谦虚的人,然后从‚后来,赫耳墨斯看 见自己的雕像‛部分开始改写。学生能够根据其性格改变合理地把他的心理活动和听到回答后的表现作相应改编。

在教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请学生续写皇帝游行完回到皇宫后的内容。有的学生写把皇帝愚蠢进一步夸张,有的重点写大臣的阿谀奉承,有的写小孩子说真话最后被杀,有的写这个国家最后被其他国家灭亡了,有的写骗子被抓的经过,也有的写皇帝最后悔改,总之,学生们的想象非常丰富。

三、引导感悟,生成随笔

在初中六册所编选的课文中,有许多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这样的文章容易引发学生的感情体验,还有一些课文,篇幅短小,思想新清,形式活泼,适宜于借鉴写作方法,老师如果善于引导,让学生适时写成随笔,不仅能很好地巩固了课堂阅读成果,而且是课堂阅读的一次全方位的提升与运用。

如在《羚羊木雕》一文教学后,我先请学生口头述说生活中曾经遇到的‚类似‛的伤心事,并谈谈自己的处理结果后全班讨论。通过谈话,讨论,很多学生都想起自己或朋友曾有的‚类似‛事情,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后,我趁势请学生写成一篇随笔。在写法上也有一定要求,尽可能用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果在记叙过程遇到回忆的情节,可以学习文章中‚倒叙‛的写法。

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全文用假想的方式,把自己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通过抒写孩子回报母亲的几件事,来展示母亲对孩子爱的影响。全文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把抽象的母子深情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人留下鲜活、深刻的印象。学过这篇课文后,我便让学生用进行全文仿写,要求:想象丰富,把自己想像成一个独特的事物,以回报父母或老师的爱。因为有阅读欣赏开路,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仿写任务。许多学生想象丰富且独特,有的把自己想象成小鸟,有的把自己想象成路灯,有的把自己想象成天上的一片云,等等。

又如《第一次真好》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叙写生活中第一次的感受奇妙、新鲜而刺激。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仿写。还如《散步》,作者像摄像师一样抓住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是蕴含丰富的一个镜头——一家人散步进行点染。虽然只写了几个细节,但一家人敬老 爱幼、相互关心、体贴的深沉之爱已得了充分体现。文章中选取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在表现文章主题以及优美的画面,动人的细节都值得学生学习并进行模仿。

总之,只要教师能精心备课,慧眼识珠,许多的作文教学素材就在你尽在你日常所用的课本之中。

2013年12月12日

第四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于完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

1、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丰富教材,补充教材内容的需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应当把这些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华集中起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为初中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是教育熏陶,培养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极好的精神食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传统道德教育是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和改进的迫切要求。

2、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但它的负面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思想对学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义利观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等价交换是经济生活中的通行准则,但是有人把它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出现“权钱交易”,“互利互惠”等,奉献精神被日益淡化。让传统道德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弘扬光大,很有必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他们能否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取决于这一代能否具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造,积极进取的精神。根据时代要求,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已迫在眉睫。因此,渗透从头到底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七、八年级各两册,九年级全一册,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1、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排在八年级下册之首,要成为一个好公民,一个国家的主人,首先必须爱国,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爱国必须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的思想,也是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曾经有许多光辉的思想。

儒家伦理要求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孔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凡有治国平天下抱负者,必须从修身做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也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开了中国历史上为国家置死直谏的先河。此后,爱国爱民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豪情壮语不绝于史,是我们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

儒家强调人的群体价值,并把它作为培养理想人格的主要途径和标准。孔子主张“国民之利而利之”并把“见利思义,而见授命”作为“成人”的标准。孟子指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若全国上下都追逐个体价值,国家就要灭亡。全国上下都以群体价值为重,人己利益统一,国家就要兴旺。当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发生矛盾时,必须牺牲个体价值保存群体价值。孔子主张“杀生以成仁”,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这些儒家群体价值观的基本信条是培养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

2、自强不息,勤奋节俭

人生自强少年始,学会合理消费,是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和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例,他(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以自

我为中心,花钱大手大脚,对他(她)们进行自强不息,勤奋节俭的教育尤为重要。

节俭对立面是奢侈,历来为人民所反对和痛恨,认为它是亡国、败家、腐化堕落的重要根源。我国古代许多文人,政治家对此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词中形象地概括了这一历史经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墨子认为“节约则昌,淫佚则亡”。意思是说崇尚节约俭朴,国家就会兴旺发达;追求荒淫享受,国家就会灭亡。

在我国古代的“家书”、“家训”中,教育子女要保持“俭朴”的美德和家风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宋代司马光位至宰相,但他教育儿子要崇尚节俭,他在《给子康书》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检素为美。”并提出了“由检入奢易,由奢入检难”这个富有哲理性,教育性的道德格言。清代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指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上这些古人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代,热爱劳动,勤奋节俭,顽强拼搏等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3、享受学习,戒骄戒躁

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关系知识,追求真理,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自我的超越,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主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学生的首要任务。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知识,追求真理,他坚持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好学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他坚持真理,主张“当仁不让于师”他要求学生学而实习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孟子十分重视学习知识,认为只要认真学习,“人皆可以成尧舜”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君子三乐”之一,主张舍生取义,为真理而献身。此后,热爱学习、追求真理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如悬梁刺股,穿壁引光、映雪读书等故事成为好学的榜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警句,成为促学的格言。

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必须做到谦虚戒骄,因为“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的对立面是骄傲,《礼记·曲礼》中告诫人们“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及”。毛泽东高度概括出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科学论断,告诫人们“逆水行舟用力拼,一篙松劲退千寻”。以上这些谆谆告诫是我们培养学生力志勤学、谦虚戒骄的丰富的精神食粮。

4、关心他人、尊敬师长

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在八年级上册有三课这方面的内容,尊重他人,包括自己的师长和父母,要求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这也是我们用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把“仁”解释成“仁者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他的教诲下,弟子们倡行“四海之内皆兄弟”。他期求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关心他人的思想,提出了“与人为善”的原则,他为建立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奋斗终身。从此,关心他人的品格就逐步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民主心里。当前我们更应该把这一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提倡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对于老师权益的保护却少之又少。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非常必要。中国古代尊师之风就达到鼎盛,所谓“天、地、君、亲、师”,教师排在第五位,仅次于神、国君、父母。韩愈在《马说》则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程门立雪的故事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教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孝敬父母更是我国古代做人的美德。古圣先贤早就告诉我们“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也就是说治国必先齐家,齐家比先孝悌。孔子还提出了对父母要有敬有养,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慰籍,物质上得到保障。孝敬父母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史上更是数不胜数,“欲报

三春晖,当尽寸草心,”“羔羊跪乳鸭反哺,不忘养育恩如山”,作为增广贤文广泛流传,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5、走进法律,遵纪守法

走近法律,学法、知法、守法是七年级上册七、八课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遵纪守法,贵在自觉。传统美德中讲究“自律”,他是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反思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孔子主张“克己”,意即约束自己。他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还提倡“自省”,“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意思是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问心无愧,这还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惧独”是自律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人们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人独处时,也能高度自觉地约束自己,谨慎地遵守各种道德规范,而无丝毫越轨的思想和行为。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忠告是我们从头到底传统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遵纪守法的二十一世纪新的极好教材。

三、渗透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原则

1、扬弃的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浩如烟海,必须认真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道德中有不少封建糟粕,需要我们分析鉴别。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伦理规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特权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的价值观念,这些封建糟粕至今仍然沉淀在我们民族的心理之中,腐蚀人们的思想,应当抛弃。

2、辩证的原则

要把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辩证思维,防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要把谦虚戒骄与拼搏进取,勤奋节俭与合理消费,与人为善与坚持原则,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结合起来,塑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3、传统道德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与当今时代有着漫长的时空差距,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如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我们必须进行改造,赋予新的内涵。“仁”即要求学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义”即要求学生见利思义,见义勇为;“礼”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谦恭礼让;“智”要求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信”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以此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青春。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下载作文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应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渗透 摘 要:文学作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是形成学生很好品德的润物细雨,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借助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启发......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高中语文教师的角度,重点从学生个人层面、语文教师层面以及社会发展层面探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并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性对......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大全)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活动......

    作文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

    作文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如是说。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练笔,使读写结合、互相促进,这是作......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陈晓如 文章来源:中山小学 点击数:1179 更新时间:2010-4-19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

    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范文

    略叙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点滴渗透 一讲起写作文,很多同学都会痛苦不堪。拿起笔来搜肠刮肚也无从写起,文思枯竭,作文教学任务显得任重而道远。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结......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5篇范文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千万别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课文,即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7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千万别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课文,即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