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2 12:5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严禁复印 教师资格证考试咨询电话:88001999

2006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C)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临床个案法 A、史莫克 B、莫雷若 C、加涅 D、奥苏贝尔

3、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A)

A、价值的性格化 B、非言语交流 C、理解 D、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D)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纪较小的学生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A)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获得好的成绩 C、适应社会发展 D、个体生活的需要

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例结合学习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A、3----6 B、4----7 C、5-----9 D、6-----10 A、字面的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学习兴趣 A、较高水平B、中等水平C、较低水平D、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B)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A、分析教学内容 B、设计教学策略 C、分析教学对象 D、设计学习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论文式评定

二、多项选选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B)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D)

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B)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B)

9、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C)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B)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C)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B)

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C)

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B)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BCD)A、有固定的组织结构 B、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情感依赖性 D、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E、凝聚力不强

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ABCDE)

A、小步子逻辑序列 B、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 C、及时反馈 D、学生自定步调 E、低的错误率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E、水平迁移 A、宽大效应 B、光环效应 C、集中趋势 D、逻辑误差 E、对比效应

三、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1、一般认为,1903 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2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这就是

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

24、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有意义接受学习。

25、在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解释时,贾德 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景到另外一个情景的迁移是能够完成的。

26、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27、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 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28、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成集体授课 和个别化教学。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9、学习(广义):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30、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过来高原现象后,成绩又会逐步上升。

31、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32、测量: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1)教学目标具有启动功能(1.5分)

(2)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1.5分)

(3)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1.5分)

(4)教学目标具有聚合功能(1.5分)

3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准备规律;练习规律(应用律;失用律);效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ABCE)

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19、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CE)

20、学习评定的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ABCDE)果规律

(1)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连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连结增强。”(2分)

(2)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连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连结减弱。”(2分)

(3)效果率“在情绪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连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连结

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连结力量就减弱。”(2分)

35、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也称遗忘曲线(2分)。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3分)。这一规律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有重要意义(1分)。

36、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1)正常的对待方式(1.5分)

(2)正确的态度(1.5分)

(3)积极的评价(1.5分)

(4)主动的操作(1.5分)

37、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1)变通性。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2分)

(2)独创性。指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3)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2分)

六、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8题12分,39题13分,共25分)

3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1分)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分)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分)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1分)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1分)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1分)

39、在学校教育总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学原则。(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2分)

(2)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3分)

(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2分)

(4)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高度(3分)

2006年10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A试题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分)

A、泰勒 B、布鲁斯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9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B)

A、詹姆斯 B、桑代克 C、斯纳金 D、布鲁斯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A、掌握学习B、认知学习C、情感学习D、行为学习A、官能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C)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D)

A、活动定向 B、内部语言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C)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C)

A、弗罗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A)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A)

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B)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A)

A、高原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顶峰现象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俄州立大学的(B)

3、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D)

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C)

5、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

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8、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

9、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

1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是

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2、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13、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14、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15、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叫做

16、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D)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纳金 D、布鲁纳(C)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B)

A、刺激反映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D)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的、情感的 和 心因动作 三类。

2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 准备、练习和 效果。

23、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_知识的转换____ 和 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159

24、技能主要包括 智力 和 动作 两种形式。

25、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创的新思想。)的三个特征是 变通性、独创性、和 流畅性。303

26、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发散思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组织者:指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258

28、技能:是通过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280

29、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提出)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168 30、上位学习:当所有的新学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178

31、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43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高就性标准75

33、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1、知识,(内容、说明)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补充:1情感的教学目标分类,柯拉斯沃,五个程序(接受‘包括感受。接受意愿,与控制

17、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1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1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或选择的注意’、反应‘包括反应默许愿意与满足’、评价“包括接纳与选择价值,从而自我约束”、组织‘包括价值的观念化与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2、心因动作 齐卜勒的四个步骤

34、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35、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包含几乎同时发生的三个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储存系统为基础,这一系统能对代表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作出反应。布鲁纳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表现在人们怎样去表征事物,所谓表征就是信息记载和表达的方式。三种表征模式即,动作模式、肖像性模式、符号性模式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的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昌发现学习

3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五、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结合实际论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绝密★启用前 严禁复印 教师资格证考试咨询电话:

88001999 2007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A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分)()

A、泰勒 B、布鲁斯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A、1903 B、1913 C、1923 D、1933()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7.11 C、感觉运动阶段 0.2 D、抽象思维阶段11.15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4.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A、内部言语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A、顶峰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A、生存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6.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8.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高层次的学习是

9.最早提出迁移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10、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

1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

12、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1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

14、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15、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16、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18、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二、填空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22、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是、和。

23、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 和。

24、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主要有两种表现,即 和。

2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和。

26、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可以从、和 进行考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个体社会化

28、学习目标

29、教学评定

30、下位学习

31、遗忘曲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3、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34、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五、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分,每题10分,共20分)

37、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38、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9、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

20、与求异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专用咨询电话:88001999

四川省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考试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1)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卢姆 D。詹姆士

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

3.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1968年进行的,实验的主持者是()A.罗森塔尔 B。古德 C。奥苏贝尔 D。史莫克

4.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和()A.接受 B。评审 C。反应 D。组织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七至十一岁儿童处于()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

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7.”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合这个联结减弱。“桑代克把这称为()

A.准备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8.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的相互影响是()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9.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A.阿特金森 B。弗洛依德 C。艾宾浩斯 D。桑代克 10.高水来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被称为()

A.自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熟炼技巧 D。动作技能 11.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B。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12.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不愿意为他所不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认知动机 B。学习兴趣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13.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I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A.加涅 B。布里格斯 C。凯勒 D。波思尔思韦特 15.下列所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的选项是()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准确度

二、多项选择题

16.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A.组建阶段 B。形核阶段 C。形成阶段 D。发展阶段 E。巩固阶段 17.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人类的学习过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A.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为 B。组织计划性 C。有效性 D。年龄阶段性 E.面向未来性

18.奥苏贝尔认为,要完成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学习者必须具备整合新旧观念的能力 B.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C.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D.学习过程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因素 E.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19.对于各种特殊学生,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做到()

A.复式教学 B。正常的对待方式 C。正确的态度 D。积极的评价 E。主动的操作

20.常用的测验方法有()

A.论文式测验 B。客观测验 C。智力测验 D。标准测验 E。心理测验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无分

21.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着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调查法)22.社会测量法作为一门简便易行的专门方法,在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存在状况时有较好的作用.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莫雷若)2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24.《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代表作.25.桑代克从他的实验中归纳并解释了正迁移作用的原因.根据他的理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26.()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27.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状态。

28.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的程序。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9.上位学习30.技能 31.禀赋优异儿童 32.评定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3.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3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35.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36.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那些 37.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8小题12分,39小题13分,共25分)3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39.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四川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克教育心理学》,该书出版的时间是:()

A、1933年 B、1923年 C、1913年 D、1903年

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4、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的是()

A、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

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A、人本主义 B、官能心理学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A、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9、总是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存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彩的方法是()A、观察 B、测验 C、访谈 D、实验

15、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斯金纳

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都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19、心理学家吉尔福最早关注的思维研究是()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分,每空1分,共15分)

21、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和

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的顺序是从 到 再到。

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 垂直迁移 和 水平迁移。

24、有意义学习的组织者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

25、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认为,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主要有 冲动 和 反思 两种类型。

26、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活动水平和 指向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8、认知结构

29、创造性思维

30、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1、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几个概念 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 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33、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3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35、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

36、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8、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四川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该书出版的时间是:()

A、1933年 B、1923年 C、1913年 D、1903年

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4、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的是()

A、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

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A、人本主义 B、官能心理学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A、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9、总是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存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彩的方法是()A、观察 B、测验 C、访谈 D、实验

15、最早提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斯金纳

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都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19、心理学家吉尔福最早关注的思维研究是()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发现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

22、学校教育心理学以教师的教学过程的研究为核心。(×)

23、阿Q精神是认同作用的一个典型。(√)

24、科尔伯格的道理发展理论深受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的影响。(√)

2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从学生的注意状态、认知水平和意志状态三方面加以考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迁移:

27、认知结构255:

28、创造性思维:303

29、学习动机:315

30、上位学习:17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32、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33、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34、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35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校条件的认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37、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判断 并改正15分

1教育学中研究对象是学与交而不是教与学(对)2布鲁纳理论是有意义学习(错)该,为发现学习3非正式群体是学生群体()

4信度是指正确性,真实性(错)改,为可靠度 5啊Q精神是认同(对)三,名词解释15分

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2上位学习3有意义学习

4非正式群体

5智力技能

四 ,解答30分 1目标选择的标准

2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皮亚杰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4如何用科学的复习,防止遗忘? 5影响迁移的因素?

五论述20分

1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感知理论如何提高直观教学

2009年四川省10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A泰勒 B布鲁纳 C布卢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是(B)A詹姆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4、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D)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6、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C)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7、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为(D)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C)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学派

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B)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10、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

11、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B)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1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的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13、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B)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二、判断

1、正式学生群体可称之为学生集体。P26

2、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P164

3、阿Q精神是投射作用的一个典型。P310

4、测验效度是反应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可靠性的指标。P479

5、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三方面加以考察。P318

三、名词解释 1.迁移P209

2、认知结构P255

3、创造性思维P303

4、学习动机P315

5、上位学习P178

6、技能P280

7、禀赋优异儿童P395

8、评定P474

四、简答

1、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P72

2、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P378

3、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P6

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P158

5、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P304

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124

7、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P156

五、论述试述

1.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158

2、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P269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P221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精选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精选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

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

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

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

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学习过程)

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评价和反思过程,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____阶段,具有____、____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____、自觉性和____错综的矛盾。少年的____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____,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____作支柱。同时,思维的____和____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初中,半成熟、半幼稚,依赖性,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反省思维,具体形象,独立性、批判性)

5、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____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____”向“____”转化,开始出现____。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____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高中,经验型、理论型,辩证思维,人生观)

6、学习准备是指________。(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___和____两个维度。____的学习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____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瑞士心理学家____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____(0-2岁)、____(2-7岁)、____(7-11岁)、____(11-15岁)等四个阶段。(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2、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____。(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3、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____,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表象或形象模式)

4、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____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____。这个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抽象,逻辑推理,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5、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____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____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____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____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命题,假设-演绎推理,成人,补偿性)

6、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____,二是___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

7、最近发展区是指________。(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的影响和干扰;具有____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场独立,场依存)

5、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____。(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6、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________。(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7、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____________。(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___。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____和____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____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9、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____。其公式为:____。(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10、1936年,美国的____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克斯勒)

11、个体智力的发展差异包括____和____。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____和____。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____、____、____等等。(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个体间、个体内,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12、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____(又称____)。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____。一般认为,IQ超过____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____。(常态分布,钟形分布,中等,140,1%)

13、布卢姆通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提出著名的____理论。所谓掌握学习,是指________。(掌握学习;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4、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____,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程序教学)

15、性格是指________。(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

17、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____和____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

18、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1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与____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和____。(外倾型、内倾型,独立型、顺从型)

4、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____-____-____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5、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____,____。(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7、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___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____的反应。(相似性,差异)

8、斯金纳是著名的____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____和____。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____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____的制约。(行为主义,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操作性,强化规律)

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0、强化有____(____)与____(____)之分。(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消惩罚)

11、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____,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____。(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12、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负强化)

13、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____。消退是一种____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消退,无强化)

14、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惩罚)

15、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____”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16、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学生从____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____,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____,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____,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____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____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____中的,一般认为,____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____,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

9、布鲁纳把____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

10、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________。(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11、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12、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____(即____)、____(即____)和____(即____)。(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13、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____、____和____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图像、符号)

14、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____与____,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与____,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5、所谓意义学习,________。(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6、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____的影响,也受____的影响。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17、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____。(心理意义)

18、接受学习是________。(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19、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________的人。(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20、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为此,他提出了“____”的教学策略。(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

21、所谓“先行组织者”,是________。(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2、____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接受学习)

23、____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

24、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25、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________。(2)学习观:____

刺激物。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反之,消极诱因可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12、____是静态的,____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____。(学习期待,诱因,诱因)

13、学习动机的种类:(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____与____的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____和____。(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____和____。(高尚的、低级的,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14、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利他主义,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15、____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____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6、____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____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1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____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____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的制约。____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1、学习动机的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____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一般说来,____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____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行为主义,强化,惩罚)

3、需要层次理论是____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____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需要,____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____、____和____。(人本主义,马斯洛,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

4、____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____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____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

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____,一是____。____,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____,即人们

1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____。(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____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____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m(a+b)=ma+mb错误地影响到lg(a+b)=lga+lgb。(正迁移,负迁移)

4、水平迁移也称____,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之间的概念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____,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的迁移,二是____的迁移。如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中即包含着自下而上的迁移,如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即包含着自上而下的迁移。(横向迁移,纵向迁移,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5、____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态度与方法影响到化学、物理学习中去。____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学完eye后,再学习eyeball时,即可产生特殊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6、____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如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等都属同化性迁移。____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____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7、迁移的作用:(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早期的迁移理论包括____、____、____与____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

2、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____的、____的。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____的、是____,需要有共同的要素。(无条件、自动发生,非常具体、有条件)

3、现代迁移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____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后继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在:第一种观点强调____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第二种观点强调____对迁移的影响。(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

35、陈述性知识________。程序性知识________。(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6、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和____两个亚类。心智技能是________。认知策略是________。(心智技能,认知策略。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7、知识学习的类型:(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8、____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____,符号学习还包括____。(符号学习,词汇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9、____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学习)

10、____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学习必须以____和____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

11、____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____和____。如学生已有“哺乳动物”的观念,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____学习来进行。如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认识“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____学习。(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

12、____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如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上位学习。____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____、____和____。通过____,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在____阶段,通过记忆使新知识得到巩固;最后,通过____使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知识的同化、保持、应用,同化、保持、应用)

14、知识学习的作用:(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和____。(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14、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1、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____,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____,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____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_____,容量没有限度。(0.25-2秒,5秒到2分钟,7±2,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3、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____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绘制成____,说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____,呈____型。(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负加速)

4、遗忘的理论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5、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____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____和____。____,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____,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相互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6、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7、合理进行复习,主要有:____,____,____。(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8、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150%)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20分钟以后,知识就被遗忘了____;一天以后,遗忘就达到了____。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了。(42%,66%)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1、所谓技能,________。(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

7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

7、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8、____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点,表现在:(1)开始进步____;(2)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____;(3)后期进步____;(4)总趋势是____,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练习,快,高原期,较慢,进步的)

9、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____是非常必要的。(过度学习)

10、练习的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____与____;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____与____;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____、____与____等。(集中练习、分散练习,整体练习、部分练习,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心理练习)

11、一般来说,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____,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____,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内部反馈,外部反馈)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1、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有:(1)________;(2)________。(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2、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四是____,五是____。(加里培林,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____、____和____。(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____、____、____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5、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地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这就是____和____,其中____是关键。(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第一步)

6、____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____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____”。(原型定向,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活动的定向阶段)

7、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必须做到:(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

97、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____的,针对____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8、元认知策略是________。(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9、资源管理策略是________。(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1、____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复述策略)

2、常用的复述策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3、____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4、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常用的记忆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臵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像、语义联想)

6、____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组织策略)

7、常用的组织策略方法:____,____,____。(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8、图形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9、表格的类型有:____、____。(一览表、双向表)

10、所谓元认知是指________。(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1、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12、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____、____以及____。(制订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13、____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

14、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____、____、____以及____。(设臵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征,深层特征,后者)

10、____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____和____。(提出假设,算法式,启发式)

11、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____和____的影响。(灵活性,已有的知识经验)

12、____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

13、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____,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由____来证明。(直接检验,间接检验,直接检验)

1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其他因素还有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15、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____,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____。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____,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____。(比较容易,比较困难,比较容易,比较困难)

16、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2)________,包括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习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是指________。(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有____和____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____成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____。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真正的创造,类似的创造,首创性,独创性)

3、创造性的基本特征:____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____,____,____。(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____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____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5、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环境,智力,个性)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1)____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____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____,也可能____。(4)____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____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

38、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____,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____,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____,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直觉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9、____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___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____和____。(道德行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技能,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有____,____。(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3、柯尔伯格采用____法研究道德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____水平,第一阶段____,第二阶段____;(2)____水平,第三阶段____,第四阶段____;(3)____水平,第五阶段____,第六阶段____。(两难故事。(1)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则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____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____,____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前习俗,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包括____,____。((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6、____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伦理,伦理道德)

7、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____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初二年级)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____、____与____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2、____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____阶段的行

54、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5、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6、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____。采用____、____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有较好的效果。(考试焦虑,肌肉放松、系统脱敏)

7、抑郁症是以____为特征的神经症。(持久性的心境低落)

8、强迫症包括____和____,____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____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9、____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中学生中____较多见。____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恐怖症,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系统脱敏)

10、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做____、____或____。人格障碍是个体____与____的产物。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原理,为有人格障碍的人提供____,奖励他们____,促使他们将社会规范与外部价值纳入到自我结构中,对于矫正他们的反社会行为有一定作用。(人格缺陷、品行障碍、社会偏差行为,先天素质、后天教养,良好行为的范例、对良好行为的模仿)

11、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神经性厌食可采用____、____予以矫正。(行为疗法、认知疗法)

12、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____来治疗失眠。(肌肉松弛法)

1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 心理评估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________。(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心理评估既可采用____,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采用____,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标准化的方法,非标准化的方法)

74、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5、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建立的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辅导与治疗功能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与____。(积极关注、尊重、真诚、同感)

6、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8、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里斯曾提出____方法。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____理论。____是一项具有浓厚____的心理治疗法。台湾吴丽娟在此基础上编拟了“____”。(理性情绪辅导,ABC,理性情绪治疗,教育色彩,理性情绪教育课程)

9、全身松弛法有不同的操作方式,____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松弛训练由____在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紧张、松弛对照训练,雅各布松)

10、____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由____首创。(系统脱敏,沃尔朴)

11、肯定训练是通过____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角色扮演)

12、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____: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2)____: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____。(请求,拒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臵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________。(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____、____、____等功能。(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

3、____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____。(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4、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5、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

9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内分两个水平:____,即对同类情境表现出一般的心向;____,即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持久不变。(概念化心向,性格化)

18、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9、____指学生通过感官,对动作、物体、性质或关系等的意识能力,以及进行心理、躯体和情绪等的预备调节能力。(知觉)

20、____指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或重复被显示的动作的能力,但学生的模仿性行为经常是缺乏控制的。(模仿)

21、____指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的能力,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操作)

22、____指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准确)

23、____指学生按规定顺序和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等的能力。(连贯)

24、____指学生自发或自觉地行动的能力。(习惯化)

25、教学目标的____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

26、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1)____,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旨在说明“做什么”。(2)____,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3)____,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旨在说明“有多好”。(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7、用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____,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第二部分为____,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一般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

28、____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任务分析)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____、____、____以及____等。(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教学情景)

2、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学生注意,揭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____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师可通过三种方式引导学生注意:____,____,____。(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变化教学情境,配合学生经验)

4、____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111、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

12、真正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工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做合理安排。)

13、____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

14、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5、个别化教学的几种经典教学模式:____,____,____。(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16、____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____。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____。(程序教学,普莱西,斯金纳)

17、____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18、CAI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交互性,即时反馈,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自定步调)

19、掌握学习是由____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____的评价项目)。(布卢姆,80-90%)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1、课堂管理就是________。(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和____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____和____的功能。(促进、维持)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5、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普雷斯顿认为,____和____对课堂管理有

313、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________。(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4、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____、____和____三种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15、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____、____以及____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

16、____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____、____和____等三种类型。其中____的课堂气氛最佳。(教师的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民主型)

17、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____,____,____,____。(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18、____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____和____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人际交往,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

19、____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课堂里的____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成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家。____、____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20、____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____、____及____为特征。____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____、____和____为特征。(人际吸引,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人际排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行动对抗)

21、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互补性、外形)

22、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使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出现____的学生、____的学生和____的学生。课堂管理中必须重视课堂里的____和____。(人缘好、被人嫌弃、遭受孤立,被嫌弃者、被孤立者)

23、____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____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合作,合作)

24、____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____。(竞争,合作)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1、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____。____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课堂纪律,课堂纪律)

2、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可分成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

5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配臵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5、____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____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6、____,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____,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配臵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7、____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____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8、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1、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评价也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方面。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____和____。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则常常采用____的评价手段。(认知、情感、技能,标准化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非测验性)

2、____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

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____,____,____。(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4、____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教师自编测验)

5、自编测验的类型:(1)客观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2)主观题,包括____和____等。(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论文题、问题解决题)

6、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____、____、____。(信度、效度、区分度)

7、信度是指测验的____,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的____,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____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可靠性,正确性,区分度)

8、非测验的评价技术包括____、____、____等。记录观察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案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

9、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____,____,其他报告方式如个人鉴定、观察报告、与家长面谈等。(评分,合格与不合格)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738-

第四篇: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精选)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学号 2011LWQZX028姓名王桂芳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体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一些东西。这种现象属于(C)

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

2、电影使静止的画面连贯起来,前一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这是利用(C)的原因。

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

3、“一俊遮百丑”属于(B)

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

4、讲台上放有一碗,从教室的不同角度看这个碗,它在人们的视网膜上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但人们觉得,碗是圆的。这是因为(A)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

5、产生“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的原因是(A)。

A、错觉B、幻觉C、想象D、记忆

6、“万绿从中一点红”反映了(D)

A、刺激的变化B、刺激的新颖性

C、刺激的强度D、刺激的对比

7、我们在听钟表的滴答声时,有时听得着,有时听不着。这是因为(C)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起伏现象D、注意的广度

8、事物不在眼前,能回想起来的过程叫(A)

A、回忆B、再认C、识记D、储存

9、老师经常要求及时复习,那时因为记忆的(A)

A、遗忘曲线规律B、动机遗忘理论

C、干扰理论D、提取失败理论

10、背诵课文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容易记忆,而中间的比较难记忆,这是因为受到(C)。

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D、舌尖现象

11、思维的最终结果是(A)

A、解决问题B、得出结论C、分析问题D、概括总结

12、搬家之前,在头脑中有一个家具放置的图象,这属于(A)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理论思维

13、找出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叫(B)

A、分类B、比较C、分析D、抽象

14、某位同学期末考试没考好,他认为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差了。这个位同学属于(B)归因者。

A、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D、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5、我们平时所说的自卑、自豪、自爱等是属于(A)

A、自我体验B、自我控制C、自我认识D、生理自我16、当个体处于某种不平衡状态或缺乏状态时,就产生了(A)。

A、需要B、动机C、信念D、注意

17、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为:(B)

A、激情B、心境C、应激D、抑郁

18、情感可以分为:(A)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功感

A、abcB、abcdC、abdD、bcd19、“知之深,爱之切”反映了(A)

A、情绪对认知的影响B、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C、认知对意志的影响D、意志对认知的影响

20、“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体现了(B)

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多冲趋避冲突

21、李四同学每次做事之前都是顾虑重重,优柔寡断。这说明李四同学的意志缺乏(C)

A、独立性B、自觉性C、果断性D、自制力

22、我们说某人好或说某人不好指的是:(B)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23、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是(A)

A、强、灵活、平衡B、强、不灵活、平衡

C、强、不灵活、不平衡D、弱、不平衡

24、小李同学是一位热情大方、活泼开朗、不拘小节、情感外露、善于交往的人。这说明属于(A)。

A、外向性格B、内向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

25、智力的核心是(D)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想象能力D、思维能力

26、小李他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调空的特别好,说明他的(D)强。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元认知能力

27、有清晰意识的记忆为(B)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

28、小李他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的特别好,说明他的(A)强。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元认知能力主体

29、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A)。

A、冯特B、华升C、詹姆士D、沙赫特30、19世纪中叶,德国心理学家(A)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着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冯特B、华升C、詹姆士D、沙赫特

二、判断题。下列句子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划“√”,错的划“×”。

1、背诵的文章中间部分易应是由于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2、倒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

3、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的效果。

4、一般情况下,有意义识记的效果大大优于机械识记。(√)

5、遗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6、记忆的敏捷性越高,表明一个人的记忆力越好。(×)

7、对法则、定理和定律的记忆属于抽象记忆。(√)

8、表象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9、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0、定势对问题的解决不总是起促进作用。(√)

11、再造想象中也有创造的成分。(√)

12、《阿Q正传》中的阿Q的塑造采用的是联合的方式。(×)

13、“天上浮去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是有意想象。(×)

14、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15、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16、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

17、在学习上,少年既希望老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又不希望老师管得过死,这种心理冲突叫趋避冲突。(√)

18、到了青年时期,人们的意志品质的发展基本成熟。(×)

19、“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是对意志依赖于认识的形象化描述。(×)

20、“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一个人的激情状态。(×)

21、全人类的面部表情具有一致性。(√)

22、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健康很不利。(√)

23、持续时间最短,强度最强的情绪状态是激情。(×)

24、人的性格不存在好坏之分。(×)

25、在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6、荣格认为,心理定势指向与外部环境的性格类型是内向型。(×)

27、由于气质主要取决于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因此性格无法对其施加影响。(×)

28、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9、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0、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910、识记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2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9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4、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5、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6、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7、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

8、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9、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0、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五、简答题

1、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现象复杂多样,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又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心理学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系统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心理想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

3、个性的基本特征?

答: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4、4、4、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早期,他把需要分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补充了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两种。同时他把人类需要的这些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关,缺少这类需要就会引起疾病。这类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或称社会交往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另一类需要是发展性(或生长性或成长性)需要。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看成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态结构;看到了需要在发动人的积极性、激励和组织人的行为中的巨大作用,并突出了高级需要在个性形成中的地位和价值;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人本质的实现,他认为人有能力自我实现和自我完成,给人类以希望。因此他的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同时,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需要之间的确存在着层次关系。但是,马斯洛过分强调潜能的作用,并把“自我”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概念,需要层次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机械的形而上的色彩等则是不可取的。

5、良好的兴趣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答:兴趣的广度、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效能。

6、注意有哪些特征?

答: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主义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注意的中心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7、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第一、刺激物的强度。第二、刺激物的新异性。第三、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第四、刺激物的对比度。

(2)人的主体状态

第一、需要和兴趣。第二、知识经验。第三、情绪。第四、精神状态。

8、举例说明知觉的特性。

答: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例:略。

9、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

10、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除了时间因素,遗忘还受如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2)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3)识记材料的数量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4)学习程度对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引起遗忘的原因:干扰说、消退说、压抑说、认识理论

第五篇:2002-2010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试卷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C)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

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B)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B)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A、线性关系 B、正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D)A、70% B、90% C、70—80% D、80—90% 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D)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

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B)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 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 C、教学内容目标 D、学习内容目标

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B)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B)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情境教学 D、理想化教学

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C)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B)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B)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A)A、积极与消极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C)A、转化联单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C)A、加涅 B、奥苏伯尔 C、布鲁姆 D、布鲁纳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 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 行为标准。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 学习准备。6.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之为 性格。

8.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自我效能感。10.学习迁移是指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12.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 心智技能。

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 教学评价。

15.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 教师的期望。16.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19.元认知的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调节策略。20.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维果斯基)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同质性的,有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但是,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仍有区别。第一,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第二,涉及的范畴有别。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

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江苏省2003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试卷

《中学教育心理学》

五、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C)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C)A、2岁 B、4—5岁 C、4岁 D、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D)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B)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C)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B)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C)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 D、以上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结性同化又称(B)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C)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B)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D)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D)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1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C)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六、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等。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的科学。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 心理准备。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自我效能感。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差异性。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率。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发现学习。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为 知识。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品德。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教学目标。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不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性格可以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4.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的高效率。

八、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10分)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考试试卷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C)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分化 D、行为强化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的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C)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A)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

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A)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A)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商必须超过(C)A、100 B、120 C、140 D、130 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D)A、加涅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布卢姆

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

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B)A、6、7岁—

11、12岁 B、11、12岁—

14、15岁

C、8、9岁—

16、17岁 D、6、7岁—

14、15岁

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C)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D)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关键期。

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 任务 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 斯坦福-比纳 智力测验量表。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维果斯基。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 等心理成分。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场依存性。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诱因。

10.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 负迁移。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心理自我 的过程。

12. 社会 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联接阶段 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 道德健康 的健康。

15.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 三个发展阶段。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

3.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研究发现,力求成功者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4.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5.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6.一般迁移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学习态度的迁移。(√)7.负强化与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8.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10.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10分)1. 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2.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 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4. 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内外部归因;可控性;稳定性。)5.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与使用。

课程设计、学生材料分析和教师的教育等都已经或将要产生重要影响。就教学设计而言,乔纳森认为,如果教学设计人员吸收一些建构主义建议,教学设计可能产生如下转变:

●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应该是协商的而不是强加的;●任务和内容分析不应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一条单一的最好的学习路线;● 教学设计的目标应该更少关心预先设定的教学策略; ●学习的评估应更少标准参照。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考试试卷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 B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B)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B)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A)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C)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D)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9.态度与吕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C)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0.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念 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B)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认识发生论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A)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 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 成就动机。

3.无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策视策略和 调节策略。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 概念同化。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 陈述性知识 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政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 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得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 自我的实现 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机体机最佳水平应是 中等 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 具体运算 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1、归因理论是从 结果 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 成素 和学习。

13、桑代克 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5、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 心理 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百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4、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6、实物直观的伏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性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9、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10、听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2、简述奥 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简述影响总是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积极主动使用的;是有效学习所需的;是有关学习过程的;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品德发展动荡向成熟过渡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32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教学心理学 B、教师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C)

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B)

3、“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弗洛依德 D、维果斯基(D)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 A、言语联结学习B、解决问题学习

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B)

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接近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A)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C)

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 A、八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三个阶段(A)

8、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B)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学习

C、言语直观 D、变式直观(A)

10、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运动技能 D、记忆技能(C)

11、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观察法(B)

12、“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原来如此!”,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

A、倾听技术 B、面质技术

C、询问技术 D、鼓励技术(D)

13、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C)

1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以下呈现的四个选项,属于新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学活动特点是

A、教学的细节方面由学生的行为决定 B、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C、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D、课后评价集中关注上课的有效性(D)

1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A)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 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8、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 行为。

19、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 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21、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 陈述性 知识。

2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 和内化三个阶段。

23、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福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24、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 目标状态 的过程

25、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 课堂情境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策略

27、观察学习

28、先行组织者

29、学习动机 30、程序性知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32、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3、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类型。(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4、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35、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效能性思维策略;

37、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开展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8、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 客观上,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拥有非人为性,它反映了前人对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内在联系的认识,且这种联系具有前后的逻辑关系;  主观上,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 其次,学习者具有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试图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 最后,学习者必须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32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与应用(A)

2、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D)

3、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A)

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洛斯 B、班杜拉

C、加涅 D、阿特金森(B)

5、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 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 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B)

6、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D)

7、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 A、无结构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界定含糊问题 D、情境不清问题(B)

8、根据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A)

9、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 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D)

10、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C)

11、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强化法(B)

12、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A、应用 B、分析

C、评价 D、综合(C)

13、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A)

1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D)

15、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B)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 学习行为 为中介。

18、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率。

19、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 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1、发现教学,又称 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者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2、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对抗的 三种类型。

23、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24、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皮革玛丽翁 效应。

25、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 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准备

27、意义学习

28、学习迁移

29、创造性 30、课堂纪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33、简述教学目标的意义

(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

3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准确地示范和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有效地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主要方法。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8、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 建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

给与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2009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

A.年龄差异 B 能力差异 C 个别差异 D 性别差异

2.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是定向性与顺序性,三是不平衡性,四是()

A.不同步性 B 规律性 C 共同性 D 差异性

3.在教育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 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

A.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B 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 D 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成果 4.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A.支持作用 B 定向作用 C 阻碍作用 D 强化作用

5.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接受学习B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 发现学习D 机械学习

6.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 是联结阶段,三是()

A.程序化阶段 B 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C 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自动化阶段

7.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A.感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理性知识 D 元认知知识 8.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分别是目的性能,认知性和()A.序列性 B 针对性 C 方向性 D 实在性

9.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A.组织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计划策略 D 调节策略 10.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学会调适 B 寻求发展 C 适应环境 D 调节自我 11.态度结构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

A.策略成分 B 品德成分 C 意志成分 D 行为成分

12.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 象()

A.服众 B 屈服 C 场依存性 D 从众 13.提出掌握学习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阿尔波特 B 奥苏伯尔 C 布卢纳 D 马斯洛

14.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A.期望效应 B 皮格巴利翁效应 C 放大效应 D 预期效应

1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A.标准化成就测验 B 教师自编测验和问卷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 认知测验和能力测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因素

1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初创时期,_____________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

18.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发展存在着_____________,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19.动机具有激励功能,______________和强化功能

2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_______ 2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信,操作的整合和__________22.认知策略通常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___________23.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______________ 2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 学生的________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25.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6.成就动机 27 群体凝聚力 28 元认知 29 技能 30 教学媒体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3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33.简述迁移的作用 3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3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试论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37.试论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8.结合加涅提出的教学观点,谈谈教学中要完成的有关教学事项

《2006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1903 B、1913 C、1914 D、1900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A、知识与技能学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则两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

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____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式。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____和调节策略。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识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___提出假设和体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____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____、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____。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____。

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____和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

三、名词解释:

26、学习准备:

27、心理发展:

28、创造性:

29、知识: 30、学习策略:

四、简答题:

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五、论述题:

36、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7、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38、论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6、B

7、B

8、D

9、B

10、A

11、C

12、C

13、B

14、B

15、D

二、填空题

16、原有认知结构

17、监视策略

18、心理学与教育学

19、理解问题 20、教学过程

21、知识学习22、11、12-

14、15岁

23、接受学习

24、障碍

25、倒“U”关系

三、名词解释

26、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7、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8、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2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30、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四、简答题

31、(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3、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3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五、论述题

36、提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包括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包括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37、提示: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38、提示: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009江苏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2岁 B、4-5岁 C、4岁 D、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二.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监控三个方面。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 和道德行为。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三.简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4.简述教学目的的功能。

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四.论述题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江苏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元认识策略、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60到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4-5岁、4岁、6岁)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强化说、认知失调论、从众说、观察学习理论)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冲动性、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图表、新知识、认知框架、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学前期、成人、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动作表征、符号表征、映象表征、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最新获得的能力、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痕迹消退说、动机说、同化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顺向正迁移、逆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负迁移)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强化原理、认知失调说、从众说、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词汇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二. 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学习准备。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 自我效能感。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个别差异性。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律。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 对教师的期望。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发现教学。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品德。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教学目标。三. 简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

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4.简述教学目的的功能。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四. 论述题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A)。

A.客观描述

B.主观判断

C.主观臆想

D.主观描述

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B)。

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预测过程

3.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C)。

A.场依存

B.内在型

C.场独立

D.冲动型

4.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提出者是(B)。

A.阿特金森

B.班杜拉

C.奥苏贝尔

D.维纳

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D)。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待遇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6.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B)。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

7.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C)。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8.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

A.定向性

B.不平衡性

C.结构性

D.差异性

9.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于(B)。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

10.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C)。

人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D)。

A.上位学习

B.感性学习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12.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1g(a+b)二lga+lgb,这是一种(A)。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C)。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巳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14.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D)

A.奥苏贝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15.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C)。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条件作用_____,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7.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_教学大纲_____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

18.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__社会期望____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心理自我_____的过程。

20.知识是人脑中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_______。

21.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为___7+2____个组块。

2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指学习需要______。

23.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_迁移_____。

24.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独创性______。

25.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__知识结构_____的学习策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27.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8.心理健康

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练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9.态度

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30.问题行为

是指不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型、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是用言语。

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特征

定势与功能固着 个体的知识经验

33.简述划分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的几个方面。

对现实的态度、理智特征、情绪情感特征、意志特征、类型特征:内倾和外倾;独立、顺从

34.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5.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精选教材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教学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37.试述合作学习的必备特征。

38.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并结合教育实际,谈谈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A2B3C4B5D6B7C8A9B10C11D12A13C14D15C 二 填空题

16条件作用

17教学大纲

18社会期望

19心理自我20主观表征 7+-2

22学习需要

23迁移

24独创性

25知识结构 三名词解释 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态度

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30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四简答题

3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问题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33.简述划分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的几个方面。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微分独立型和顺从型。

34.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时间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35.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精选教材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五论述题

3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要点 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由不同程度的影响。37试述合作学习的必备特征。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助 5团体历程

38.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并结合教育实际,谈谈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布鲁纳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2010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 ̄2岁

B.2 ̄7岁

C.7 ̄11岁

D.11 ̄15岁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 ̄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1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1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2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二、填空题: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

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的接受学习。

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经_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______。

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___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6、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7、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___________迁移。

8、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__________。

9、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是一种_____概括。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后要___________复习。

11、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从_____开始。

12、“记忆术”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记忆术。

13、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14、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很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1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________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6、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性。

17、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______________。

18、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______。

19、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从一名新生成长为一名称职者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________。

20、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观察法

2、概念同化

3、发现学习

4、原型启发

5、成长记录袋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2、何谓心理发展?

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

4、试比较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不同之处(填写在下表空白处)。

活动对象 动作的执行 动作的结构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5、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示:人有5种基本需要,将它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

下载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