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乡2006-2010继续教育汇报
XX乡(B00F--B0A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汇
报
材
料 XX乡(B00F--B0A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汇 报 材 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
自B00F年以来,我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县教培中心的指导下,按照《贵州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全乡教师的共同努力,第三阶段的继续教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在,向各位领导、专家及老师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乡有完全小学D所,BC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F0F人,在职小学教师DC人,其中专任教师C9人;幼儿园A所,两个教学班,在职教师C人,在园儿童EB人。独立初中一所,F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CA8人,在职初中教师BB人,其中专任教师B0人。中小学校(园)长均通过培训,并持证上岗。全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到位率A00%,参训率A00%,参考率A00%,合格率A00%。
二、领导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经费有保障
自B00F年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以来,我乡及时成立了以乡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室主任为副组长、教育室分管人员及中小学校(园)长为成员的继教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了《贵州省(B00F——B0A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及县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我乡实际,及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实施方案,各校成立继教培训学习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宏观上全面把握和引导了全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各学校及时成立了以校(园)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继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继教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和年推进计划,制定了继教工作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继教考核制度、继教考试制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制度、继教培训考勤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并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情况纳入了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范畴,形成了乡、校联动的工作机制。五年来,乡政府投入全乡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为8CF8F元,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经费为A7BADC.9元,教师个人投入一共BC000元,“每年E%——A0%的公用经费投入到教师培训”工作得到保证。
三、抓好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对教师的挑战越来越强烈,要求中小学教师角色转变大,所以我们更加注重“一德三新”全员培训。《新时期师德修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校本研修面面对面》等培训教材的到位率A00%,对教师培训签到、学习纪律、学习记录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制度,教师参培率、参考率、合格率均为A00%。
A、各学校都认真制定年培训计划,积极组织教师校本培训,培训做到了有计划、有培训记录、有签到册、有培训教材、有培训者,校长履行了组织者、参与者、培训者的职责,教师有参培记录和心得。
B、我们在师德培训方面,坚持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增加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贵州省中小 学教师师德专项教育年活动学习材料》等内容的学习。同时,还开展了师德演讲、师德大讨论等活动,培训材料完整、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明显提高。
C、我们坚持以教研促培训的方式,全面开展了“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教学技能演示活动、“同课异构”优质课教学评比活动、“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教学探讨活动、“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成果比赛”活动等。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在B009年,我乡中小学教师参加县教培中心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有AC位教师参加并全部获三等奖以上。B00F年以来,全乡中小学教师有多人次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并获奖。B0A0年C月AF日由教培中心组织KK县四中、XX中学教师参加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中学成功举行。D月AF日由教培中心组织县直小学、XX乡中心小学教师参加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中心小学成功举行。
四、落实教师专项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A、骨干教师培训与管理。五年来,各校都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传、帮、带”管理;乡教育室认真选拔或推荐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县级骨干教师不断成长起来,其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C人,初中县级骨干教师C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A人。
B、落实新教师培训。B00F年以来,全乡新分教师C人(全部在中学)。学校重视新分教师的培训,普遍采取“岗前培训”、“岗上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覆盖师德、教育技术、新课程理念等,培训学时均达AB0学时,培训率达A00%,有效促进了新教师角色的转变。C、落实班主任培训。为培养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培训计划,以校本培训、走出去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班主任培训完成率A00%,其中,中学和小学各B人参加上级组织的“班主任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D、落实学历提升培训。为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品和业务素质,我乡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在职专业对口学历提高。目前,全乡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为9B.CA%,初中本科学历EE%。
E、落实其他培训。为了全面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按照培训计划,结合我乡实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实验教师及其管理人员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规范档案管理,软件资料较完善
A、学校资料:按照各校的规划与统一安排,各校都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管理,按照全县的统一要求,对资料进行了规范归档,做到了资料完整、规范、查阅便利。
B、教师个人资料:按照学校安排和统一要求,教师一人一个档案盒,个人资料主要涉及了个人发展规划,E年来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学习培训心得、学习小结、听评课记录、教案等材料,资料充足,分类规范,检索清楚,查阅便利。
C、县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B0A0年E月A9日对我乡(B00F——B0A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乡教育室ABA.D分(优秀),乡中学AA0.E分(良好),乡中心小学AAB.F分(良好),新坪小学AA8.F分(良好)。
D、根据县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意见,我乡于B0A0年E月BB —BC日,组成检查评估组,对县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未评估的XX乡窄溪小学、磨坪小学及乡幼儿园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评估结果是: 窄溪小学A07分(合格),磨坪小学AAC分(良好),乡幼儿园A09分(合格)。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打算 A、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教师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少数教师没有处理好工作与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关系,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太多的精力放有学习上。
三由于部分教师是民办转正的,本身业务素质和能力较差,给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B、今后的打算:
我们在认真听取检查专家组的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主动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继续查缺补漏,搞好继续教育资料建设,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搞好我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谢谢大家!
XX乡继续教育工程 领导小组办公室 B0A0年A0月B8日
第二篇: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关于
“十二五”继续教育
相
关
工
作
汇
报
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关于对“十二五”继续教育相关工作事宜的汇报
“十二五”继续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2011年11月以来,我校按照普安县教育局继教办和三板桥镇中心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要点要求深入开展,不断创新,通过有效的县级二级培训和学校校本培训,使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明显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现将“十二五”期间所做的工作作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完小。学校历史悠久,曾几度辉煌于普安教育,伴随历史变迁,老校区正处于搬迁于新校区的过程中,全体教师在张崇罡校长领导的领导班子建设下,克服各种困难力争搞好教育,严把普安教育西大门关,争取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教育中,办出三板桥小学特色教育。我校现有学生数489人;教职员工43人(其中1人为特岗教师),本科学历教师22人,专科学历教师18人,中师学历教师3人,本科学历比例为49%,学历合格率为92%,县级骨干教师6人,参加校长培训及提高培训2人。力争在“十三五”继续教育中学历合格率提升为100%,为我校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二、健全相关机制 保障工作开展
2011年11月以来,根据普安县教育局《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我校领导班子就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张崇罡校长为组长,以主管教学副校长王照福为副组长,教务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莫争同志分管和负责办公室业务工作。整个布局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切实可行的制度,是教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制度建设上,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根据分级治理、分层实施的原则,制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治理制度,如:继续教育工作治理办法,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等,我校每年投入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成逐年递增的趋势,五年来,共投入相关经费108444.00元,有力地保障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培训”的思想,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共4位(王照福、莫争、刘庭鸿、赵婷婷)教师承担三板桥镇继续教育县级二级培训,在整个三板桥镇“十二五”继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扎实抓好全员培训
1、重视师德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
牢固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是加强我校教师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关键,更是端正作风,不断更新思想的重要途径。育人先育己,德高方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教师的品德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示范影响,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质量的高低。
几年来,我校围绕普安县教育局继教办和三板桥镇中心校的工作安排,定期组织全体教师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培训教材的全员培训,共50学时。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相关材料。全体教师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普安县教师“十不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贵州教育精神》、十八大文件精神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教师们深受感染。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团结务实,发奋图强”、“爱岗敬业,协力求精”的优良作风,广大教师“爱事业如爱生命,爱学生如爱子女,重科研如重命根子,争质量如争生存”。学校出现了“多做贡献,少讲报酬,多干实事,少讲空话”的良好氛围。
2、新课程新理念培训
五年来,我校以《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学科教材为培训内容。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和反思。通过培训,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学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同时能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培训针对教师实际,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核心,狠抓教师学科业务能力。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开展好校本教研,以多种形式,如:请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专题研究课、或开展优质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教师能熟悉新教材的具体目标和课程标准、设计思想、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能把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所突破和创新。结合学校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大练兵,不断提高科研层次,提升科研品位,让学校科研逐步成为教育观念的思想库,成为名师成长的孵化器,成为师生不断提高的加油站。其中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培训达40学时,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达80学时。具体做到了:①教育科研与新理念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时俱进,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带着任务学,带着解决问题学,带着指导教改实践和小结教改经验的要求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空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及科研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②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首先要备活教材,根据课程改革思想,向教师提倡备课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多元化,鼓励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鼓励教师做课后反思,鼓励教师教研活动时讲解自己创造使用教材的课例,第二要求上活课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些活动促使了教师走出“苦教出经验,出成绩”的误区,促使教师从辛劳型走向“科研型”。
3、新教育技术培训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意见》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促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达到了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教师能利用远程、网络下载资源,能自制课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五年集中培训了70学时。
(二)专项培训
1、认真挑选教师参加上级培训者培训和治理培训,搞好校际交流,创建机会让教师外出接受培训、观摩和交流。教师参加上级培训共计80多人次。
2、积极落实上级安排的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学科培训,认真抓好英语、信息技术、等薄弱环节教师培训。几年来,我校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6人;校级骨干教师培训12人。组织教师参加了普安县新课程、计算机、英语教师等培训。
3、学历提高培训。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水平的基本情况,积极鼓励教师逐年参加学历进修。2011年以来,有9个教师进修,其中5个教师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置换脱产研修4人。
4、班主任培训。为了提高我校班主任业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安排,每年举行两次班主任培训,共计8次培训。有10名教师参加班主任网络培训。
四、教师参加培训后的变化
通过培训,教师们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能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要并且能够努力实现以下改变:第一改变学生以“讲记背练”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第二改变以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的教学标准;第三改变以考试分数高低衡量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能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体系,仔细推敲和思考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对教材的一些体会与想法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提倡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探究过程,在实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维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能深刻地领会教改的理念,在实施教学中自觉地转变教学观念。
另外,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较前更为正确,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再者,教师们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及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皆有提升。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学习和把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五、经费投入情况
自2011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来,我校共计投入继续教育经费108444.00元,教师个人投入经费共计45812.00元。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公设施,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我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固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现为:
1、部分教师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3、培训应注重实效性,避免走过场,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4、应增加校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教师培训的责任感、紧迫感,使之认识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着力解决教师培训中碰到的具体困难,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为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再做新贡献!
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
2015年5月11日
第三篇:乡汇报材料
天桥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
汇报材料
我乡自2003年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和县远教办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县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立足我乡实际,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建用”的要求,着眼于远程教育长期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按照我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从设备管理与维护、播放点管理、学习培训等方面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桥乡位于凤冈县最南端,距离县城70于公里,素有“凤冈西藏”之称,全乡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58个村民组,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人口25131人,党员648人。自2003年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乡先后建立了1个关纤站点,8个信息接收,1个播放点,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指导下,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广大群众长期得实惠”这一中心目标,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得到充分保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远教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措施配套、技术培训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远程教育相关工作,明确表示将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切实抓好,并确保人员、资金、设备三到位。
乡远教办为进一步提高全乡党员干部们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须加大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赶场天设置固定宣传点进行宣传,同时发放宣传资料,组织镇机关干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省、地、县远程会议精神,并观看电教片,通过收看此片使广大党员干部们了解远程教育,认识远程教育。
(二)、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乡党委成立了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村(社)总支书记及站点管理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职责以及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各村远教站点都分别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了专(兼)职操作管理人员,确保远程教育队伍健全。
(三)、抓好关键环节,大力推动前期宣传工作
扩大群众知晓率是确保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在村上设备还没有正式到位的情况下,我乡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没有放松对此项工程的工作力度,在全乡不断加大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远程教育的舆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从中受益。一是在村主要街道或者集中路口和学校围墙上粉刷、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在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上级有关远程教育的文件。三是根据农民们的具体需求挑选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视频节目,组织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集中收看,解决了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农村适用新技术的片源难题,降低了成本,加大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依托教育站点,开展先期培训工作
根据地、县远教办有关会议精神,在抓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同时,我乡利用已建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积极组织各个村党员干部及站点操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为此,乡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远程教育培训进行系统的安排布部署,在培训日程安排上,根据学校和村组党员各自实际,党员干部培训一般都安排在双休日、农闲时节,做到不影响学校上课,方便农村党员干部。二是不断改进学习的组织方法和授课形式,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加教育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使党员干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进行精挑细选,使操作人员们学得会,用得上。
1、针对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们进行收看节目的学习培训。为宣传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了解远程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站点,在2003年以来先后组织了龙凤村、漆坪村,天桥村的党员、干部群众近3500余人开展了播放活动,对没有终端接收站点或设备不完全的村级站点,我们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需求,借阅所需要的课件,采取流动播放的方式,在比较集中的地方组织播放,共播放86次,观看人数达到4800多人。对既没有终端接收站点,也没有播放点的齐心村,我们也采取借阅课件,流动播放的方式播放15次,观看人数达到200多人。
2、针对各村站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我乡分别进行了为期2次具有针对性的站点操作人员培训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2003年远程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乡为了确保远程教育队伍建设健全,先后组织各个村站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各个村选派的站点操作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有些对电脑还有一定的了解。培训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在课上主要让学员们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它的概念与历史,能够进行基本的开关机操作,启动和关闭简单的应用程序。在课后安排每位学员进行上机实际操作。让操作员能在5秒中之内打开远程教育相关网站,组织培训。提高操作员的技能水平。第二部分是终端接收站点的基础知识,在课上我们主要介绍了卫星天线的调试,卫星接收机和相关接收软件的使用,课后同样安排操作人员们实际练习,在卫星接收机上增加新的节目频道,设置节目参数,切换信号源等操作,让管理员及操作员掌握相关的远程教育知识,更好的服务群众。
通过每年培训班的开展以及针对性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明确了试点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使之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尽职尽责地作好试点工作,为我镇农村党员干部工作顺利开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业务骨干。初步实现了“放下锄头拿起鼠标”的跨越和转换。
(五)、认真落实、严格把关、做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
1、严格按照县远教办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对全乡拟建站点的村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我乡远程教育站点覆盖范围,对拟建村站点统一布局,合理调整,保证了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站,资源浪费的后果。
2、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我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培训,并对拟建站点村的文化室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五防”、“五好”的村要求立即整修以确保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顺利建立。
3、在远程站点的几个村中,挑选经济发展较快、基层组织建设较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天桥村、龙凤村、漆坪村做我乡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试点村,对其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以及站点操作人员进行多层面的强化培训,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站点操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一些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接受较慢,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群众因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对农业科技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较差。
三是地理条件的因素影响我乡远程教育的有效开展,由于我乡面积大,交通不便,在组织党员和村民集中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很难集中学习,导致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相对较少,与上级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我乡近年远程教育工作得到不小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贫困问题。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广大农村群众贫困的深刻根源,远程教育网络的建成,为各族群众学习文化,掌握农业科技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也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二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党员干部的终身学习体系。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党员干部培训学习模式,把培训教育送到了“家门口”,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难的问题;日益更新的理论政策、科学技术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是通过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扭转思想的愚昧落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转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所学知识向实际生产的转化,力争每年每村都有10户左右的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兴办实业,或在各自的农牧业生产中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有所进展,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县委远教办及上级的关怀和领导下,再接再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措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远程教育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各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员、操作员的培训,尽快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作用,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党员干部为“三农”服务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第四篇:市二中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打造优质教师群体
---博乐市第二中学2004-2008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检查组的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及全体教师对莅临我校光临指导的专家组的领导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教师培训是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在自治区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全面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重要形式,创设灵活多样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州、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及教师培训政策、计划、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我校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研室、教务处主任,各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把行政楼小会议室作为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活动场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培训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规划,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在校长领导下的团结、拼搏、务实的领导集体。为学校实施新课程、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规章制度不仅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制定了继续教育各项保障制度,如《博乐市二中2004-2008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博乐市二中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博乐市二中继续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博乐市二中师资培训规划》、《博乐市二中师资培训方案》、《教师校本培训方案》、《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制度》等。学校通过教代会重新修定了《博乐市二中教师年终量化考核方案》、《博乐市二中教师职称考核方案》,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业绩纳入年终量化考核及职称评定之中,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通过考核激励机制,一批教学有特色、有功底、善钻研、勤进取的符合课程要求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经费保障。学校加大经济投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到每间教室、每个会议室均配备有一台电视,并接有网线。2006年1月,学校又投入资金163430元为50位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五年来,学校在购买教材、支付讲课补助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请行家里手到校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技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干部培训、教学大赛、课题研究等多方面投资117989.6元,为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经济保障,确保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需要,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培训方案
(一)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使用,壮大名师队伍
1、根据自治区,州、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我校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选拔工作,制定了《博乐市二中新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及考核办法》、《博乐市二中骨干教师职责》,在评价细则中,制定了骨干教师专项评价标准,使骨干教师的作用与个人考核成绩挂钩。2004年9月,学校有州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2006年10月,建立了以5位市级学科带头人、21位市级骨干教师、6位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
2、学校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从2004年起学校先后派出中层以上的领导、各学科骨干教师赴北京、成都、南京、湖北、乌鲁木齐等地培训,共计261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3人,区级258人次。
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学校始终把政治思想、师德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在首位,并贯穿培训的全过程。按照年初计划成立一个组织,加强两个投入,保证三个到位,抓好五个结合,把握四项措施。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了以教学改革为载体,在教育教学中锻练、提高和成长的培养活动,如教学开放月、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大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论文比赛,书法比赛、课题研究等。以研促教,以赛促推广,在富有成效的培训活动中,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责的落实管理。(1)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实行“捆绑”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师徒结对”激励制度,对认真负责、勤于进取的师徒给予表扬和奖励。结对子的教师每周互听一节课,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从而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也使骨干教师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2)在校本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骨干教师负责指导的教师学习实践,协助培训组长审阅读书笔记,反思案例,能带头开展专题讲座,上公开课、示范课,积极帮助组内教师讨论教学设计,共同反思教学过程,在公开课和论文互评中,能带头诚恳地提出指导性建议。
(3)为全州参加中学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授课。第三轮继续教育开展后,受州、市教研室的委托,我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先后有19人承担了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为全州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素养。
(4)积极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支援乡村教育。近几年,我校受市教研中心的委派,先后由朱世德、刘玉玲、郭喜婷、鞠焕燕等高级教师到贝乡等五个乡镇场授课,受到乡镇场师生的一致好评,使新的课改理念深入人心。
(5)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学习。全体骨干教师必须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硬性指标,是我校向上级部门推荐骨干教师的一把重要尺子,骨干教师不仅要研究课题,还要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从而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整体发展。使骨干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力量。这一系列活动,为骨干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2004年2月申请课题《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试验与研究》,2006年7月结题,数学组的课题参与者均有论文和案例上交,其中朱世德、夏爱彬、陈芝梅、史辉娥等教师的论文获得奖次;
2005年3月《儿童心理素质的促进对其学习成就的影响》结题; 2006年1月,我校在自治区教研所“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中结合本校教学需要申报了子课题“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于2007年秋结题。语文组教师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结合在一起,以研来促进学习,使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语文组上研讨课20余节,教师由原来的怕上综合性学习课型到力求突破,由较多放手到教师能够适当地具体性地参与并指导,而且好课连连;加上课后热烈的互评,教师们获得了更多的启示与反思。他们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指导对于上好综合性学习课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教改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从学生角度看,推进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了资源共享。
(二)加强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认真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我校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重点全面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1、职业道德培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学校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紧紧围绕师德建设这一核心,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落到实处,努力建立一种人格平等、教学互动的教学环境,对教师师德提出了“三爱要求”(即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事业如生命)和“六高标准”(即:政治上高觉悟;思想上高修养;道德上高标准;业务上高水平;文化上高学历;身心上高素质的教师行为规范),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1)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成长规划的首要内容,坚持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加强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为依据,融入政治思想、形势政策等内容,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加强方针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加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育。同时,派教师外出学习,2006年4月于庆华老师到乌市参加德育教育培训;5月校长带领全体班主任到乌市十二中,学习德育教育的管理经验;12月张星洲、孙翠英等4人赴乌鲁木齐参加学校德育管理学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2)以健全的制度规范人。为搞好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如《博乐市二中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博乐市二中师德培训制度》、《博乐市二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博乐市二中师德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等,每学期进行2—3次由学生、家长参与的教师师德反馈评估;若有违反,学校在年终量化考核、职称评比中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3)启动了“树形象、铸师魂”的师德培训工程,以先进的形象带动人。为了对徳、能、勤、绩四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鼓励表彰,我校从2006年起每学年一次的“十大骄傲之师”评选活动,不断强化了把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这样一种认识,而且通过树典型,讲正气,倡导了高尚的师德师风,为我校骨干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培训机构,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在活动中要求教师保质保量完成规定的课时。2004年至今,我校共有140人参加州教育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126人取得了第三轮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参培合格率90%。学校能认真做好继续教育证书及其它师资培训证书的管理、发放,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及时登记造册。
3、信息技术培训
(1)不断壮大现代教育技术队伍。现代教育,必须抢占信息技术培训的制高点,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学校加大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建设投入,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设备,做到每间教室、每个会议室均配备了一台电视,并接有网线。2006年1月,学校又投入资金163430元为50位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互联网路构建了信息时代的全方位课程资源,为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学校开办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班,已先后对全体任课教师,重点是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中级培训,以及上网查阅、电子邮件使用等网络技术培训,经过考核,已有111人取得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
(2)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全面整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处理计算机的信息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强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义和目的,教学中,要求配备笔记本电脑的教师,按协议要求完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节数,教务处通过“教师教学一日常规”对课件使用情况及时记录并进行公示。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绚丽的色彩、动感的画画、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生动的信息输出,抽象事物形象化,静态事物动态化,虚幻事物具象化,教材“活”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
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站,供教师上传资料、集体备课和交流教学心得,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教师们积极学习运用,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一定的应用能力,使新课程与新技术紧密结合。
(3)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提高教师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我校信息技术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大赛中成绩卓著,曾多次承担全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考核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了计算机课件制作比赛,并将优秀课件上报参加评比,我校科学组教师制作的课件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次。
4、加强学历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
2004年至今参加学历进修(含研究生学历进修)的教师47人。其中,本科46人,研究生学历 1人,目前在校学习5人,其中在读研究生1人、本科 4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受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明显提高。
(三)“请进来,走出去”,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请进来,走出走”是提高办学水平的一大教育战略。学校针对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从而扩大了教师培训面积和培训力度。
1、聘请教研室的老师、外校专家来校作相关的讲座、报告,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对教师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进行指导。
2005年8月23日组织教师听取中科院院士及专家的讲座,特别是吴瑞华院士《表扬和奖励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令教师耳目一新;市教育局副局长吕伟胜曾多次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2006年11月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刘剑一行8人、市教研中心毛显芹、张乐老师来校做课改讲座,并通过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活动,给予全校英语教师手把手的帮助;2007年3月乌市十二中刘剑校长、乌市英语教研员卢平来我校听课指导,袁远、王景霞、鞠焕燕、苏咏、陈腊仙四位教师上了研讨课,获益匪浅。
2、建立外出学习培训反馈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习借鉴优秀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学校的品质大有裨益。自2004年合校以来,先后有395人次参加自治区以上级别的学习培训。
2005年9月底学校外语教师到乌市外国语学校深入课堂,了解课改动态,学校中层干部赴外国语学校和乌市一中学习课改管理经验;11月底学校派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师参加乌市教学开放月活动。
2006年3月语文组6位教师在乌市参加了中语会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讲座及观摩课;3月在市一中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政治集体备课活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5月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数学教师大赛。
2007年4月语文组8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说课讲课比赛听课活动;5月17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在石河子一中举办的自治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听课活动;6月选派两名教师参加了在昌吉举行的自治区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的交流大会; 5月全体英语教师在石河子一中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全疆英语教师课堂大奖赛。走出去,带回来。学校建立的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制度,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了保障,而出去学习、考察的教师回校后写汇报材料、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的要求,则产生了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3、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州、市级新课程培训。自2004年合校以来,教师参加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课改培训、公开课交流、课题研究培训等活动483人次。
(四)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校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006年9月,由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教师新课程校本培训,为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并初见成效。
1、校本培训实现了以下的组织和管理
(1)为使此项工作有序进行,制定了校本培训规划、实施方案、奖惩方案,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工作组的职能。
(2)建立了以5位市级学科带头人、21位市级骨干教师、6位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了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2、校本培训中的具体工作及做法
(1)学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分阶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计划及各项制度,明确提出具体要求与做法。在每一阶段开始前召开学校动员大会,进一步宣传校本培训的意义,明确校本培训的步骤与做法要求,使教师们思想上有了积极的准备;在每一阶段结束时召开交流及总结大会,回顾前期的培训学习,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及时组织各学科组制定学科组培训计划,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保证了各阶段的培训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2)规定集中学习时间:以往我校以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为教师集中学习时间,校本培训工作开始后我们为了加强集中学习,安排课表时就为每一学科组准备了半天集中学习时间,在集中学习中做到有学科组考勤、记录,有学校检查及记录。在集中学习中制定学习研讨主题、中心发言人,加强交流协作,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
(3)狠抓检查落实。为促进整体学习,使全体教师重视培训学习,学科组负责人每周一次检查、签字;学校领导、每月1-2次审阅。对于认真学习的教师提出表扬鼓励,对于学习不合要求的退回重新写好。同时,校内的各项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每天均由教研室安排专人检查,校领导抽查,确保了培训学习工作扎实进行。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及时了解教师学习状况,使检查督促更有实效。
(4)紧密联系实际,分四个阶段扎实开展培训工作。第一阶段: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这一阶段,以集中组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主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①精读《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自学为主,作出读书笔记(总字数2万以上),每位教师按照要求填写报告册(完成规定目标、自评自结、教师互评、案例分析或论文撰写)。
②学科教研组长制订学习计划与内容进度,有月学习进度。各学科培训组研究教材,确定每册教材的精读章节,商定专题讲座内容及教师;并对每一环节明确具体要求。以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时间为交流研讨及互评时间,各使用一个课时。要求每日一篇笔记,每周一次反思,每月一次体会,全校教师完成情况良好。每册教材学习结束后,各培训组负责人给教师提出反思课题,教师写出有一定理论高度的1000字以上的反思文章。每位教师根据学习心得,结合学校实际提出1-2条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形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③加强交流协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钢笔字比赛(30人参赛)、论文比赛(收到26份)、课件制作比赛(10人参赛);抓好教师日常教学反思与总结,每课有小反思、每周有中反思(300字以上)、每月有大反思(千字以上)。在学校举办的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有38人报名,有16人获奖。重视对外交流学习。我校在每年11月教学开放月中,邀请了乌市教学专家、州市教研知名人士前来听课评课进行指导,给了教师们很大启发。邀请部分学校教师交流指导,共同提高。
④每册教材学习结束时,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经验交流活动,每组选出1-2名教师谈认识、谈反思。并由学校组织进行测试,检查教师学习情况,成绩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认定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的依据
⑤学校检查与考核:根据培训组计划进度、教师读书笔记质量及数量、反思文章质量检查并对教师个人和培训组作出评价指导。读书笔记、报告手册填写每周检查一次,由培训组组长、副组长检查,校长审批。其他形式的学习每月检查1-2次。
⑥学习交流活动灵活多样,力求体现学科特点,力求将学与做统一起来。语文组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汇报课形式展开交流。陆淑珍、马冬红、郭艳辉、郭燕、杨芳华等教师的汇报等充分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综合性、探索性、主体性、合作性的特点,给在座教师以很大收益。数学组教师集中集体智慧,收集了各年级学习中易错题型,并以比赛形式在学生中开展纠错教学。物理组围绕作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作业设计上进行了改革,缩短作业时间,注意学生学用联系,设计了“花土式”作业、“制作式”作业,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乐趣,把学习实践收获凝聚为一篇《物理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作业和活动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专题报告。史地生组拓展学生知识的学习心得入手,辑录了《历史上的今天》作为交流汇报形式;„„
⑦更新教学活动,用实践推进培训活动。语文组开展了“语文经典朗诵活动”,感受经典律动,体现人生内涵;英语组开展了“英语朗读”、“英语教学成果展示”等 活动,使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提高了英语能力;数学组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竞赛活动,使优生更加突出;科学组开展了“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在市科协组织的中学生“科技创新之作”中,我校学生作品突出,获奖较多。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活动以其多姿多彩活跃美化了校园生活,篮球循环赛紧扣学生心弦,展示个人风采,体现团队合作; 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声势夺人;声乐、器乐、舞蹈专场活动频频掌声雷动; 美术作品版展给街市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校园文化节更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第二阶段:2007年8月至2007年2月。这一阶段开展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每人展示2节公开课。并接受专家的点评和辅导。每节公开课按上级要求进行。分为两级进行,教研组内一节,校内一节,对公开课质量,学校开展评比。具体经历了以下过程:
①制定计划。各学科组通过集体协商,确定组内每位成员上公开课的内容、时间,每位成员上公开课的内容一般不得重复,并能按时得以实施。
②撰写教案。每位教师公开课的教案要由集体备课形成。根据学科小组确定的公开课课题,主讲人提前一周时间认真学习课标要求,相关教材内容,搜集有关理论、方法、技巧、经验等。在教研活动日,由主讲教师把自己撰写的第一稿教案分发给小组每一位成员,并由主讲教师进行说课(要有说课稿),然后由小组全体教师共同分析、探讨、研究(交流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做记录,凡是集体活动都要做记录),在以上合作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小组每位教师提出对第一稿教案的修改意见(必须是在现场形成的文字性的),然后由主讲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发现的问题、设想、建议对第一稿教案进行修改,形成第二稿教案。
③上好公开课。主讲教师应该在完成说课并形成第二稿教案后的次周教研日前正式上公开课。公开课的教学要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上半年学习的“三本书”的理论精髓。学校负责该学科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和学科小组全体教师都必须听课,还可邀请学科专家参加。
④认真评好课。公开课结束后,要集中全体听课人员对本节公开课进行点评:先由上课教师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然后进行反思,之后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主要是:一评教学效果,二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三评教学态度,四评教学基本功。每位教师都至少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点评,小组记录人要做好记录。某个教师点评时,其他教师要认真作记录并积极思考。评课结束后,主讲人要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体会,写出书面反思归档。召集人要收集好各种材料,学校制定出听课要求和方法。这样,从公开课课题的确定,到集体备课形成第二稿教案,到主讲教师上公开课,进行课后反思,再到小组课后点评,形成书面反思意见,每位教师都形成了一节公开课的完整的档案资料。2007年11月19日至23日我校马东红等10位教师担任市级观摩课主讲,受到一致好评。
⑤抓自修反思。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学,小组间研究讨论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加强教学中反思研究,重点研究教学过程与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加强教学后反思研究,重点对教学得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改进方案。要求每周写至少一篇300字以上的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或反思,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修订教学策略改进方案。
第三阶段:2008年3月至5月。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反思性研究。通过校本培训,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有99篇论文参审,评出优秀论文21篇。我校分别于三月、六月将教师的论文22篇、60篇结集打印。
第四阶段:2008年6月。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总结提高,检查验收。
校长组织教师对学习理论、实践、科研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老师全面回顾了两年学习的收获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打算,每人上交了一篇校本培训总结。明确了今后的改进目标,为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5)校本培训的几点体会
①突现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校本培训过程中,仅有管理者的力量是不足以使培训深入的自主地进行的,只有有了众多教师的切身认识和主动参与,有了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带头与引领,校本培训才成为具有实质意义的培训、富有生机活力。
②在培训学习中,我们坚持穿插专题讲座、交流报告。学校定期安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时间,教师把平时学习的知识、实际的教学心得、自己的认识观点整理成文,主讲10到15分钟。两年来进行专题讲座共有百余次,如数学组毛桂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夏爱彬《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初探》;陈枝梅《如何书写教学案例》 英语组王景霞《如何突破写作关》、鞠焕燕《新课改理念下的作业观》;袁远《如何利用“信息沟”来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物理:雷优秀《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化学:马翠英《新课改化学教科书的特色》;政治:于庆华《新课标解读》;历史:黄淑慧《如何使历史课活起来、动起来》;音乐:曹广云《情感——音乐教学的纽带》;体育:靳跃生《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汉语:中华《强化汉语培训体会》,这种形式贴近教学实际,颇受老师们的欢迎。
③建立培训档案三级管理制度,校级由教研室负责,组级由教研组负责,个人由每位教师自己负责。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相比,校本培训档案不是静态的标志,而是作为全体教师自主发展的一种形式和途径,成为与教师朝夕相伴的“朋友”。档案的内容始终处于“变”的状态,可以说时时有变化,常常在充实,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教师在学习中的“发展”。
(五)重视“双语”教师、汉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1、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了《博乐市二中“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博乐市二中“双语”教学工作制度》,确保“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力度。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培训形式,使在职民语教师成功转型为“双语”教师。
(1)大力支持哈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2004年至今,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先后派出各学科哈语教师赴北京、西安、乌鲁木齐等地脱产培训,共计 5人。其中国家级培训2人,区级3人,沙吾列老师在培训期间被评为“优秀学员”。哈语教师参加疆内培训36人次;州内15人次。
(2)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哈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培训。①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从2004年9月开始,学校每周安排6课时汉语学习时间,做到有计划、有专职教师授课、有地点、有考勤。为了提高哈语教师的书写能力,汉语强化培训期间,要求课堂笔记用汉语记录,每篇课文学习后均要写出学习体会,并在期末写出学习反思。
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指定的教材开展教师自学,自学要求有计划、有笔记。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了“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②学习效果的考察采取月考制和年考制。一学年月考6-8次,考试不拘形式,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期间,通过“百词”比赛、演讲比赛、阅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哈语教师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效果
3、开展汉语---哈语教师结对互帮,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以备课组为单位,一名汉语教师帮扶一名哈语教师,开展口语交流,每周听课两节,在帮教汉语的同时,为“双语”教师进行教材分析、课标解读,通过共同参加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业务交流,共同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汉语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发挥明显。
利用合校优势,安排音、体、美、实验等学科教师,交叉在哈语班和汉语班授课。积极创造条件,为哈语一线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利用互联网学习汉语,查找资料,拓宽了学习范围。
4、本周期内,哈语教师共有 人取得HSK汉语水平等级。
5、充分发挥双语、汉语骨干教师的作用。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成为本学科的骨干力量,他们积极参加本学科同年级汉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汉语水平。同时,他们还参加了自治区、州、市级讲课、演讲、论文比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六)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学校以0-5年教龄的教师为培训对象。本周期以来聘用新任教师7人,其中接受岗前培训区级18人次;州级31人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以及班主任工作为主要内容。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适应期一年:主要在站稳讲台上下功夫,进行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学常规培训;第二阶段:训练青年教师站好讲台,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第三阶段成长期,按学校工作需要,一部分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班任教,一部分教师进入年级小循环教学。通过培训,使新任教师熟悉了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了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了教学内容,尽快适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七)班主任培训
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培训组织机构,加大了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以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及问题研讨,班主任工作创新及问题研讨,班级管理实践与经验交流,外出参观学习为主要内容,2006年5月白景校长带领42位班主任和中层领导到乌市十二中参观学习。通过培训,提高了班主任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提高了教育法律法规水平,增强依法治教意识;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掌握教育与管理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创新能力。
三、继续教育成效
在自治区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我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学生的素质教育,一手抓教师的继续教育,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作为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自2004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学校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良好成绩。
在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 5 人,国家级优秀奖5人;获区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18人;获州级一等奖3人,三等奖1人;获市级一等奖1人;获市三等奖1人。
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国家级一等奖 44人,二等奖156人,三等奖161人;获区级一等奖479人,二等奖772人,三等奖858人;获州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9人。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老化,校本培训的层次受到客观限制。学校想方设法想给教师创造机会外出学习,但因财力有限且学校人员较为紧张,一些高层次的讲座不是全部教师都能有机会参加。学校也想聘请一些专家给教师进行讲座,但缘于接触范围较窄、经费紧张,很多的计划得不到实现。
2、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改善;
3、集中培训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与校本培训存在时间上的矛盾与冲突,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上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师继续教育的氛围,加大经济投入。使学校领导和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深化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有课题”的科研氛围,努力形成“训研一体”的校本培训体系。
博乐市第二中学
2008年10月12日
第五篇:继续教育校长汇报材料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以来,我校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了解了国际、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增强了教育改革意识,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管理,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收到一定成效。现将我校继续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校现有中小学教师81人,其中获得本科学历的77人,获得研究生学历的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参训率、参考率、合格率等均达到验收标准,均有纸质档案和电子网页档案,组织管理到位,明确专人负责,各种档案资料规范、完整。
二、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于庆华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郭兴春为副组长,教导处具体组织,其余教师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会的形式,对全校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发了评估的时间、标准、原则、程序等相关资料。由专人负责、专柜存放,有部署工作的会议记录、简报,各种计划、总结及规章制度健全。
三、主要工作及成果
本阶段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即“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活动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目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培训工作: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教育法规与政策宣讲。
3、教学常规与教科研知识。
4、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运用。
5、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的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把握。
6、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7、教育和教学基本功。
8、如何评课与上课。
我校近五年来教师培训工作注重两个“实”:
一、培训学习落到实处,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从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到学员读书笔记都务真、务实,对读书笔记字数不够或者简单应付的教师,要求其重做或弥补;
二、学习内容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当前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培训和学习,如针对部分学校教务主任业务不强或者理论知识不扎实,我站开展了全校教学管理及教科研知识培训。
同时,我们根据地、县教育局工作安排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活动,目的在于认真落实“以课堂为中心,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意见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定时开展。整个活动精彩纷呈,教师积极参与讨论,每次活动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各自的建议,谦虚接受同事的评议,通过活动,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员培训
我校要求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每期不少于30学时,平均每周2学时。
1、师德教育。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结合师德教育中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师师德专项教育活动”等,通过集中培训,重点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体会活动。
2、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3、新课程。新课程培训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通过“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活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和研修,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和《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为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采取多种形式竞赛活动,督促教师把握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教法,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掌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路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
4、新技术。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为教材,主要对教师进行了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电子邮件申请及邮件的收发,网页搜索引擎的使用、网络资源的下载使用等培训。继续巩固和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使我乡教师更加快速地适应新课程。
(二)专项培训
1、根据地、县教育局要求,按时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现我乡共有地级骨干教师12人。
2、学历提高培训。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利用远程教育手段,通过函授、自学考试,参加学历提高培训。
3、其它培训。我乡注重教师教研基础理论知识及教学研究方法的培训和指导,要求学校每位教师都选修一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使全体教师在如何开展教学研讨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对自己所任学科也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和见解。同时我站还对学校教务主任进行了教学管理及教科研知识培训。
四、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终身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不主动;
2、部分学校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经费投入不足;
3、培训工作中专业引领和指导环节力量相对薄弱,还需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渠道搞好培训。
五、今后工作方向
1、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训工作继续落实到实处。
2、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搞好平时继续教育工作培训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