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妥善解决我区在册民办教师历史遗留问题
妥善解决我区在册民办教师历史遗留问题
民办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底,原临沂市教育局进行了民师建档工作,把85年9月30日以前任教的民师列入在编民办教师。85年10月1日后截止87年建档前招用的这部分民师被称为“在册不在编民师”。1999年7月,原临沂市教育局实施“一刀切”政策,把他们清退(只给87年补招的34名在册民师纳入在编)。自清退之日起至今,他们不断群体上访,是我区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
在册不在编民师是民师建档前县级教育部门批准录用备案的。他们在工资低师资紧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奉献青春,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初中英语新学科的开设与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样不在编的在册民师,临教字(1994)20号文只给87年补招的“34初中英语民师纳编,允许他们连年招考,现已全部转正,而没有给其他在册民师(包括在岗的英语教师)一次招考的机会。这部分人连续工作了十四、五年,采取不分良莠“一刀切,全部清”,不仅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而且有悖社会公平,是当时清退工作中的失误。
同样是在册不在编民师,我市周边县有给予招考的机会,有的下文予以解决,如莒南县早在98年就联合下文《从在册不在编民办教师中选招合同制教师》合理及时地解决了这部分人员。
2006年我区南坊办事处和枣沟头镇根据区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从在册民师中通过考试招用了部分“临时教工”,至今还坚持在学校的工作岗位上。但工资太少(400-500元/月)远低于兰山区最低工资标准950元,也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部分人的出路。因此,群体上访也时有发生。
经调查,我区这部分中小学在册民师人数不足百人,坚持到最后被清退者实际大约40多人,而且大都有大专学历。有的还是县市级优秀教师,很多人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教育部曾发布“截止2006年,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约有44.8万人。对于其中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通过适当形式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教师公开招聘,转为正式教师”。
为此,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妥善解决在册民师的问题已摆在面前。给所有在册民师以公平竟聘的机会,通过科学公开的考核,让真正优秀的人员留在教师岗位,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继续为教育服务,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因此建议:
一、对在岗的在册民师,特别是取得教师资格和合格学历的民师可优先聘用,直接与正式教师享受同样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或结合我区一年一度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给予机会,从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中择优录用。
二、对未取得教师资格或未被录用的人员,可根据教育部2010年下发的《中 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按照企业退体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管理办法办理。
以上提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如能得以妥善解决,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尊重,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二篇: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总结
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xx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为确保妥善解决我乡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顺利实施,由xx乡政府牵头,组织各村委会书记、主任、计生站、派出所负责人、xx民族中学校长、各完小校长召开了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民代教师的教龄认定工作,制定了《xx壮族乡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成立了xx壮族乡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领导小组。
二、进村入户宣传
根据《师宗县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精神,把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身份和教龄认定需要的材料制定成宣传单,安排各完小教师根据摸底情况进村入户广泛宣传,让每一位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都知晓政府的政策,明白认定教龄的程序,清楚教龄认定要准备些什么材料,扎扎实实做好第一步工作。
第三篇:详谈下岗民办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
详谈下岗民办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
下岗民办教师这个词,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字眼,因为现在的学生面对的都是专业 学校出来的教师,而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民办教师,他们会一脸茫然,甚至会痛快的答道:不知道。
这真是一个可悲的话题,曾经撑起中国农村教育脊梁的民办教师这个庞大的师资群体,从新中国诞生就开时存在,是当时农村教育的主力军。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近半个丗纪里,民办教师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我们民族的振兴,兢兢业业,不计个人报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些人一从学校走出来,怀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热情,在广阔的农村扎根立足。几十年辛劳付出,微薄的收入,在当时经济并不发达的年代,养家糊口都是问题,从稚气未脱的青年人,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岁月的磨砺,耗尽了他们的心血。一批批农村子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从大山中、从偏僻处走了出来,走向社会,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各行各业,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正因为有民办教师的存在,有他们的无私付出,我国的农村教育才有发展。试想一下,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如果当时没有民办教师这个群体坚守农村辛勤教育,农村的文盲率恐怕要占全国人口的80%,这个说法毫不夸张。
直到上世纪末,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了,国家在教育方面有钱投资了,教育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一批批专业学校出来的学生走进学校,成为主干力量,农村学校逐步合并,民办教师这个曾经占主导地位的群体逐渐退出了教育舞台。
但这出了新的问题,在新老接替的整顿中,有的老民办被排挤下岗、有的因待遇太低难以养家离开、有的因多生一孩被开除。他们大多是86年以前参加工作教龄至少在10年以上。没能等到1998年国家最后一批转正就被迫离开工作多年的学校,无任何手续和补偿。
在这次整顿中受害最大的要数女民办教师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计划生育抓得很紧,规定公职人员只生育一胎,超生开除工作,这也剥夺了女民办教师生二胎的权利。
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但这一平等是指地位上男女享有平等权,实际上男女在体力和生理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体力上男女有别,因此对于占80%人口的广大农村来说,生育一个男孩是相当重要的。在农村,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劳力,那么将很难维持生计。因为90% 的力气活比如浇地、施肥、抗粮食等等诸多重活只有男人才能做动,鉴于这种现实,要在农行村生存,就必须生个男孩。城乡差别就在这儿,在城里生男生能女都一样,因为城里人不做这些繁重的力气活儿。但农村就不一样了,地里的活计繁杂。即使如今农业现代化了,比30年前进步了,但 仍然离不开男劳力。迫于现实和生存压力,女民办教师为了家里能有个顶梁柱,他们和所有农村家庭一样,也需要生个男孩。但不知当时是哪股风刮来,说民办教师和公办一样看待,超生就要开除。
当时弄得人 心惶惶,有的女教师头胎女孩为了转正不敢再生,到头来正没转了无缘无故被整顿下岗,干了几十年,错过了生育年龄。由于家里缺少男劳力,生活极度贫困。有的女教师头胎女儿,为了生个男孩添丁,结果被揭发违反计划生育开除了,他们没能等到1998年最后一批转正,就离开了自己倾心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下岗时已成40、50人员,过了再就业年龄,这些女老师当时都是教学中的精英,只因违反了所谓的计划生育法,就剥夺了他们生育的权利,更剥夺了他们工作的权利。从这一点上说,这不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不难看出,30年前“一刀切”的计划生育政策太偏激了,造成人口自然增长的失衡,加大老龄化。女性是最委屈的,因为多生一孩被剥夺了饭碗,被强制挨刀作了绝育。世界上哪个国家有因为女性多生一孩开除公职的?还没听说过。当时的政府高官是否为自己的错误政策买过单? 经过艰难上访,国家按教龄每月给10元的补助,男女一律到60周岁才能领取。以现在消费水平,电费也不够出,连考火费等其他单位职工应有的享受都没有。还不能按时发放,太谷县下岗民办教师的养老补助金2015年的还没着落。和国家办的职工养老保险相差甚远。其他单位都是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唯独给下岗民办教师的享受年龄是男女一律60周岁。不符合养老法规定。
那些因二孩而被开除的女民办更不敢出来为自己讨说话。试想,几十年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到头来只因生一孩被开除下岗,无任何手续,实在说不过去。
鉴于民办教师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强烈要求政府给8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下岗民办教师再提高待遇,应和在职职工一样同等享受国家医疗等政策,未到退休年龄的经培训再次上岗,尤其照顾生过二胎而被下岗的女民办教师。
山西省出台[2015]84号文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但大多数人办不起。得交大约七万到九万元。全由本人支付,单位1分不掏,和本人的教龄长短没关系。一旦办了这份保险,教育局仅给的10元的可怜救济就没有了。对丧失劳动力,无任何经济来源,已步入老年的这些人实在难以承担。
政府能给办养老保险是好事,但把自己推的一干二净,一分钱也不想分担这合理吗?民办教师属国家干部。有个合理方案是:以86年以前参加工作满十年的按个人30%,国家70%;86年以后按个人与国家各50%办理养老保险。如能这样实施,也是深得民心的善事。
在崇尚民主和文明的今天,对老民办教师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要参加人性化地看待,每个有民心和同情心的政府高官应该深刻反思。在国家教育最贫困的年代是这些人支撑起了全国农村教学的一片蓝天。“下岗民办教师”这个词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他们为祖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永远记载在中国教育的历史档案里,也铭记在我们心中。
笔者在发稿前了解到,由于补助10元的生活话费太少,难以维持生计,老民办教师去县里信访局上访,却遭到接待人员的辱骂和驱赶,甚至公安局派出所派人盯梢,以扰乱社会为由不让上访,辗转艰难地去了省政府,由于去了几次认得他们,门卫根本不让进去,挡在门外。好不容易进了政府办公地方却无人搭理,向值班人员打听谁也不告诉他们。真可怜,昔日辛勤园丁含辛茹苦几十载,到头来劳苦功高却孤苦伶仃无人管!
我们应该关爱这一群体,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山西省太谷县任村乡王思村
下岗民办教师郝丽花
2016年2月27日
第四篇: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新宾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辽宁重点水源涵养林基地。全县总面积4287.4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80个行政村,总人口3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9万人,林业用地面积505.4万亩,占区域总面积的78.5%,集体林面积414.6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82%,森林总蓄积量2573.9万立方米,其中集体林蓄积量1858.9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72%,森林覆盖率70.7%。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2006年起,我县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历史遗留的林权纠纷问题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这些纠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村与组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人与村组之间因林木、林地权属不清,界线不明而引起的纠纷;二是农民“自留山”、“承包山”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纠纷;三是一些承包合同不完善而引起的纠纷;四是农村撤队建村以后各小组山林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村民委员会采伐或转让各小组山林数量不均衡而引起的纠纷;五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流转山林过程中由于操作程序不规范、数量不准确、价格不合理而引发的纠纷。特别是本次林改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规范转让集体山林所引起的纠纷,群众反映强烈。这些纠纷如不及时解决,不仅直接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更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为了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处理好各种纠纷,确保改革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在推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等、不靠、不拖、不瞒,分析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索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途径,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各种纠纷问题,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到纠纷发生地进行现场调研,了解纠纷发生的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先后多次召开由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2008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林权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成立了林业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及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林业“两乱”严打、林权纠纷调处和重大林业案件督查三个工作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林业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林业局、县信访局的局长担任,成员由县政法委、纪检委、检察院、法院、政府法制办和林业、农发、信访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具体负责林权纠纷调处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文件,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并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合同的审查和认定由法院、司法局和林业局等部门负责,并从省、市聘请了林业、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对存在纠纷的合同进行审查和认定;对纠纷产生原因和发生过程的调查由纠纷发生地的乡镇负责;对纠纷山林数量的核查由林业局负责;对纠纷山林的调处由
法院、司法局、林业局和农发局等单位负责;对承包合同纠纷经调处达不成协议的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负责仲裁;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由纪委、监察局、检察院等部门负责。同时要求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林权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全程介入。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本辖区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在工作中推诿扯皮,阳奉阴违,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肆意阻挠,干扰破坏调处工作的行为,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
二、依据法律法规制定调处纠纷的政策意见
在解决林权纠纷工作过程中,除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处理林权纠纷之外,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新宾满族自治县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实施意见》,该意见对解决林权纠纷所遵循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方法、步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工作中,一是巩固确认:凡是流转行为规范、合同真实有效并依法履行的,应予以维护,特别是依法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不得变更。二是补充完善:签订的集体山林流转合同没有违法违规,但流转程序和合同等方面不够规范,原则上应维护原合同,通过调处、协商、补充完善加以解决。三是依法纠正:对违法、违规签订的集体山林流转合同,明显不合理、少数人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严重侵害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可通过协商或司法程序予以纠正。解决林权纠纷
工作坚持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操作,防止出现新的争议和纠纷,同时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因林权纠纷而涉及的其它相关问题,使各种问题都能得到完全彻底的解决,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调处有效化解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我县历史遗留的各种林权纠纷的特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具体就是“确定一个目标、采取二条途径、建立三项制度、利用四种办法”。“一个目标”即:在林改过程中及时处理好出现的各种纠纷,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为目标。“二条途径”即:要通过调处、协商和仲裁、司法程序两条途径来解决发生的各类纠纷问题,要坚持以协商调处为主,以仲裁和司法程序解决为辅的原则,因大部分纠纷产生的原因都很复杂,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前因后果,所以要尽量通过协商和调处的方式加以解决,对不能通过协商调处解决的或者通过协商调处无法达成协议的,要引导纠纷双方通过仲裁或司法程序加以解决。“三项制度”即:建立林权纠纷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领导包案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在解决林权纠纷工作中,我县建立了林权纠纷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吸收各部门的意见,研究制定解决办法。我们还建立了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及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包案制度,一包到底、限期解决,对因工作不利造成后果的实行问责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林业工作责任状过程中,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各类纠纷问题纳入考核范围,考核分
数占很大比重,以促进和保证纠纷能及时化解在基层。“四种办法”即:一是开展宣传,说服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广大林农的法律意识,让群众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引导群众自我参与,依法、依规主动化解矛盾,同时要做好纠纷双方的说服教育工作,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既要承认历史,也要面对现实,既要依法、依规办事,也要以人为本听取多方意见,引导纠纷双方要换位思考,采取互谦互让的方式协商解决问题。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全力做好纠纷调处工作。县直有关部门按照新委发[2008]21号文件和新委发[2009]2号文件中明确的任务和职责,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县纪检、监察等部门加大对促成纠纷、激化矛盾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林业“两乱”打击工作组加强对林业违法案件和涉林违法行为的打击,重点查处滥砍盗伐、非法转让活立木等案件,查处为林业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方便和保护的公职人员。重大林业案件督查工作组负责对全县重大林业案件的查处进行督查督办,重点督查公、检、法、森林公安等部门在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时态度是否积极、量刑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到位、有无徇私枉法行为等。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抽调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人员参与此项工作,全县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工作所需车辆和物品均能在第一时间首先给予保障,有效地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县的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目前主体改革已基本结束,全县应参与改革的集体林面积为373万亩,已完成明晰产权369.9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9.2%。其中家庭承包面积为249.3万亩、自留山35.58万亩,合计284.9万亩,占改革面积的77%;有6.4万户群众参与了改革,占总户数的98.5%;共签订林改合同11.3万份;林权发证面积366万亩,发证率达到98.1%。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正在推进之中,已建立了一个县级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两个分中心,建立各种专业协会43家,成立林业合作组织320个。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林业快速发展:一是极大地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改后4年累积造林36万亩,是林改前九年的造林总和,其中非公有制造林比例占95%以上。二是吸引各种资金向林业聚集。改革4年来,全社会投入林业建设资金达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等部门投入林业扶持资金9000多万元,吸引社会投入资金达2.7亿元,占总投入的75%。三是林业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到2009年全县累积林地经济发展达到61万亩,是林改前的4倍。2009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1.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及依托林业收入达到3085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57.5%。林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2倍和1.6倍。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林改过程中解决各类纠纷304起,处理纠纷山林面积14.26万亩,纠纷调处率达到97.1%。通过改革,有效地拓宽了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农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自家山林的经营管理和林地经济发展上面,人均收入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稳定得到进一步巩固,广大群众一齐称赞是党的好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第五篇:妥善解决民代课教师遗留问题实施方案
车古乡中心完小
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
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
解决好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爱心工程,关系到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的切身经济利益、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和《红河州教育局、红河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红河州财政局、中共红河州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及上级会议精神,为了切实妥善解决车古乡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准确掌握民代课教师的数量和有关信息,经车古乡中心完小领导班子研究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以县市为主,省州奖补;统一思想,强力推动;明确责任,严格问责的原则。通过“建立择优招聘机制、退出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妥善解决我州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
二、实施范围和对象
在红河州红河县车古乡小学曾担任过教师,先后被辞退或解聘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含已去世的)和现仍然在岗的代课教师,离开教师岗位后没有再被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录用的原民办代课教师。
三、解决的办法
1.提高离岗退养民办教师退养费。根据云南省《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精神,对目前健在的离岗退养民办教师,离岗退养费按不低于当地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二。对已去世的离岗退养民办教师,按云南省2012年12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其直系亲属6个月的生活补助。
2.择优招聘在岗代课教师。截止到本意见实施之日仍然在岗的公办中小学代课教师,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个人自愿与用人学校按照国家、省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后,转为临时聘用教师,纳入劳动合同制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代课教师参加2013年至2015年的教师公开招聘和特岗教师招聘。对持有教师资格证、评为州级以上劳动模范的代课教师,可以直接考核招聘为公办教师。未能招聘为公办教师的,待劳动合同期满后,终止劳动合同,并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3.妥善做好辞退人员的经济补偿工作。对在公办中小学已辞退的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含已去世的),按照国家、省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受到开除、除名等处理的和自动离职的除外。对已领取过经济补偿的(含已去世的),按现行标准扣除已领部分给予补发。
一次性经济补偿按云南省2012年12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教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的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6个月以下的发给半个月工资。教龄按学校任教年限累计计算。
对已去世的辞退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按云南省2012年12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其直系亲属6个月的生活补助。在本意见施行之日后去世的,按其参加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
4.依法依规纳入社保。辞退的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可自愿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可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补缴费办法另行制定。对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可按国家规定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待遇。
5.增强就业创业能力。通过支持自主创业、扶持农业生产等多种办法和方式,增加辞退代课教师的就业机会。鼓励辞退代课教师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6.进一步改善生活待遇。各县市要积极研究多种措施和办法,对辞退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给予更多关怀,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采取切实措施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四、方法步骤
1、宣传告知(5月1日至24日)。车古乡原民办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工作小组通过召开各村两委干部会议、小学及教学点负责人召开会议,在村务公开栏张贴通知,以及学生通知、原民师代课教师相互告知等多种形式,将这次调查摸底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广而告之,做到不漏村,不漏人。
2、乡镇登记(5月25日至31日)。符合条件的人员到村委会开具证明信,本人或其委托人持村委会证明信和身份证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乡原民办代课教师领导工作小组领取并填写有关调查摸底表格,进行登记。登记时需提供能够证明本人原民办代课教师身份和教龄的原始物证材料,由车古乡原民办代课教师领导工作小组查验核实并复印、照相存档,原件退还本人妥善保存,以备正式认定时再次查证。还须提供证明人名单及有关信息,其中须有同事3人以上和学生3人以上提供证明。
登记时本人须公开承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和信息,真实无误,无虚假行为。如有不实,个人承担一切后果。并由本人签名并按手印。
3、乡镇查证(6月1日至6月22日)。
乡原民办代课教师领导工作小组对本人提供的材料进行调查取证,查证物证材料真伪,听取证人证词,领导工作小组对其进行调查并作出笔录,并由乡派出所出具本人有无违法犯罪的证明材料,由乡计划生育办出具本人有无违反计划生育情况的证明材料等。
4、乡村公示(6月23日至29日)。
按照与宣传告知相同的办法和范围,乡原民办代课教师领导工作小组将查证结果并统计上报的民代课教师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公示期间群众的举报和疑问,原民办代课教师领导工作小组及时进行公开补充调查取证,完善相关材料,查处弄虚作假现象。
6、汇总上报(7月1日至30日)。公示无异议后,乡原民办代课教师领导工作小组将所有登记人的材料整理建档,汇总上报红河县教育局。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原民办代课教师进行摸底是一项十分敏感、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当前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确保调查摸底工作顺利进行。
2、层层部署,周密安排。乡镇召开会议,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村委会和有关学校,确保工作如期开展,按期完成。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好政策,明确责任,熟悉工作流程,圆满完成任务。
3、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学校要加强对调查摸底工作的指导和督查,需要跨县(市、区)、跨乡镇协调的事项要认真及时地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工作进度。镇原民办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工作小组要聘请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的原民办代课教师代表作为兼职监督员,协助纪检监察人员作好工作监督。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关心群众,解决困难。在调查摸底过程中,对发现的特殊困难户,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反映和沟通,对相关救助条件的人员落实救助措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红河县车古乡中心完小 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