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大世界历史遗留问题
民族大世界相关材料
民族大世界基本情况:
北京西单将腾退民族大世界服装商场,已存在25年。北京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曾是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清初时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民间叫做“驸马府”,曾建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现在,四合院内老屋加上院里院外的临时彩钢板房,这个市场已经超过5000平米,存在20多年。今年,北京市文物局对“北京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下发《违法建设拆除通知书》,要求在今年6月底将近4000平方米的彩钢板违章建筑全部无条件拆除,逾期不整改将申请法院强制实行。
当前存在的问题: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北京市地面上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看,像民族大世界这样的还有几十家,很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都是在《文物法》颁布之前的遗留问题,所以搬迁难度大。对于民族大世界,从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多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通过这几年的跟踪督促,国家民委做出了很多努力,效果是有,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让人放心。此次,国家民委、西城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大世界的保护修缮问题。
在北京市内,还有孚王府、宁郡王府、段祺瑞执政府,现状都与民族大世界相近,有些还有居民住,甚至使用明火,严重影响了文物安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逐个解决。在《文物法》颁布之前后,解决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法律依据与争议:补偿款的确定 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5号)第三十三条、《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87号)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经济损失的,拆迁人可以结合被拆迁房屋的区位和使用性质,按照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
根据《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助费有关规定》(京政函[2001]109)
五、根据《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经济损失的,对被拆迁人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使用性质,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元至1500元给予一次性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具体标准由各区、县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属出租非住宅房屋的,对承租人的停产、停业损失,由被拆迁人按照双方协议约定给予补偿;双方没有约定的,由被拆迁人参照前款规定的标准对承租人给予适当补偿。
只要协议没有约定遇到征地拆迁无条件腾房就能争取到一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草案在报送审批前,应当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第五十条规定,“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解决办法:制定补偿方案对商户补偿
民族大世界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维护商户利益,确保腾退工作顺利进行,民族大世界商场还为自愿异地经营的商户联系异地经营场所,供商户选择。目前已可提供4000平方米。为了体现公平、公正,民族大世界商场依据有腾退经验的社会评估权威机构(第三方中介组织)依法制定的补偿方案对商户进行补偿。
具体的腾退步骤为:在张贴通告前,给商户召开会议说明腾退的目的、要求、原则、步骤和补偿的事宜;张贴公告进行说明,同时成立补偿谈判小组依据社会评估机构评估的补偿方案对商户进行补偿;为自愿异地经营的商户提供其他类似经营场所信息;自民族大世界商场张贴关闭公告之日起,对商场内所有商户给予两个月清货期,凡是在规定期限内撤场的商户,清货期内的租金均予以免除;对仍不自行撤场的商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解。
相关案例:
案例介绍: 某公司将两间平房租给许某居住使用后,因该房屋被列入六环路建设拆迁范围,公司通知许某终止租赁协议遭到拒绝。许某反诉该公司,要求享受与被拆迁人一样的待遇。日前,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租赁合同纠纷,一审判决解除租赁协议,许某腾空二间平房,公司赔偿许某搬迁费损失五百一十元。
某公司诉称,2003年12月1日,本公司与许某签订了房屋租赁协议,约定:公司将门头沟区平房二间租给许某居住使用,租赁期限为2003年12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同时还约定:“甲乙双方因特殊情况或不可抗力因素可要求提前终止协议的执行”。2007年6月,因该房屋被列入六环路建设拆迁范围,公司通知许某终止协议并在15日内腾退房屋,遭到拒绝。公司方面认为,国家建设拆迁属于不可抗力,租赁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已经出现,许某应当腾退房屋。于是公司将徐某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许某腾退租赁的房屋,补交2008年1月至5月的房屋租金1500元。许某答辩并反诉称,由于自己承租的房屋被列入六环路建设拆迁范围,公司在不给自己任何拆迁补偿的情况下要求解除房屋租赁合同,让其腾房,没有法律依据。拆迁不属于不可抗力,故未成就租赁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条件。同时,自己作为房屋承租人,要求享受与被拆迁人一样的待遇。为此,许某提出反诉,要求公司给付自己非住宅搬家费、提前搬家奖励费、工程配合奖等共计5万余元。门头沟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租赁期限自2003年12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1日止,该公司起诉时,协议约定的租赁期间虽未届满,但租赁标的被列入六环路建设拆迁范围,鉴于公司已经订立拆迁补偿协议,故公司与许某订立的租赁协议事实上不能继续履行,应当予以解除。许某有权要求公司赔偿因提前解除合同给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但许某并非房屋所有权人,无权获得拆迁补偿款
民族大世界:执法人员低调进场
昨天上午近11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民族大世界商场仍正常营业。记者了解到,由于此前一天市场方面告知商户,文物执法部门要来检查,涉及腾退整改问题,市场内气氛有些紧张。为了避免商户围堵执法人员和媒体,随行记者被要求不要携带大型摄录设备,并以顾客身份分散进场。
2007年以来,市文物局曾对民族大世界多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但整改工作进展缓慢。在这几年时间里,该商场拆除了中心院落500平方米的钢结构临时建筑,清除商户100余个,并对消防设施进行了改造。但目前院内仍被搭建得密密麻麻的近4000平方米彩钢板建筑遮住,整个文物保护单位被400多个服装箱包商铺占满,人员拥挤,用电负荷大,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对于文物执法部门的检查,商户们显然已有了经验,他们都准备了灭火器等器材。对于腾退和拆除违建问题,商户们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说腾退,现在也没动静。”一名商户表示,拆除违建是市场的事情,但如果损害到他们利益,大家也会联合起来维权。
据民族大世界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商场内的数百个商户和近百名职工安置问题是腾退的最大难题,有的商户甚至签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今年底,商场方面会联合西城区政府制定初步修缮改造方案,并上报市文物局。如果方案获批,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将在保护文物和符合西单商圈整体风格的要求下进行改造。
民族大世界方面的答复显然不能令文物部门满意。市文物局认为,相关领导重经济效益轻文物保护的态度应该改变。昨天,在市文物局下发的《责令整改通知书》中明确指出,民族大世界所属单位应在三个月内将3970平方米彩钢板违建全部无条件拆除。如果逾期拒不整改隐患,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追访
民族大世界商户“没听说要搬” “没听说要搬走,这不都正常营业呢吗?”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再次来到“民族大世界商场实地探访,看到商户们仍在正常经营,东侧进门处的一家小店还挂着招聘工作人员的纸条儿。大多数商户还表示,并不知道未来这里将被腾退的事情。
记者顺着商场里面弯弯曲曲的通道,走不远就能来到整个平房建筑区的中央地带。在此前的整治中,这里已经被还原成露天小空地,在这里还能看到老式的平房建筑。就在这些平房之间,许多通道、房间都被搭上了蓝色的彩钢房顶,整个院落和许多间平房,被这些建筑连接成近乎一整座建筑。
“没听说要搬走。”记者询问了多个商户,这些商户均表示,目前并没有收到市场方面关于整改、搬迁甚至腾退的消息,“前两年有过整改,后来就没什么动静了。”但记者问及目前商户租金状况以及预付租金时限,商户们均表示“我们不能接受采访”或者“不知道”。在市场办公室里,两位女士正在值班,记者表明身份询问情况,对方也婉拒了采访要求,“我们也说不好。”
-背景
文物占用单位 整改不到两成 自2005年底以来,市文物局先后分三批公布了54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跟踪督促整改。对涉及的71家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依法制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给各隐患整改单位发书面协商解决隐患工作函、通知书等200余份。但真正按规定整改的单位不到20%。
市文物局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个别文物保护单位重经济效益轻文物保护,认为花钱费力解决文物隐患太吃亏,本单位不受益,甚至认为影响目前本单位的经济创收,对应该承担的文物安全保护的主体责任认识不足。有的单位把文物安全工作交给后勤人员管理,主要领导很少过问,有的甚至交给退休人员管理。
-链接 民族大世界 多次被勒令整改
据民族大世界商场负责人介绍,该商场1990年成立。而西城区文委的资料显示,1989年商场所在地已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北京市文物局曾对民族大世界商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2008年,民族大世界再次“入围”整改规划的20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底,市文物局和市消防局联合检查民族大世界,并现场要求相关单位制订腾退方案。半年后,在民族大世界方面不见“动静”的情况下,市文物局再下整改通知,并启动起诉程序。
民族大世界闭市公告
3月20日至5月19日 清货期,租金免除
5月20日 停止一切经营活动
5月29日 所有商品搬离民族大世界商场
5月30日零时起商场全部封闭,开始进行保护性修缮工作
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昨天一早贴出撤市公告。有“西单动批”之称的民族大世界商场5月20日正式关门谢客。此后,其将恢复国家一级文物的真身,并进行保护性维修。拥有25年历史却饱受“侵占破坏文物”诟病的民族大世界商场将与北京人挥手告别。借助社会评估机构
商场中现有大大小小的商户226家,而真正与商场方签订租赁协议的只有5家商户,其他商户为这5家商户的转租、分租或承包者。
为维护商户利益,民族大世界商场将为自愿异地经营的商户联系异地经营场所,供商户选择。目前已可提供400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但有关方面并没有透露具体地址。此外,商场方将依据社会评估机构的评估,对商户进行补偿。
■修缮
力争重现文物原貌
国家民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驸马府老宅确实年久失修,殿内立柱底部已腐朽成粉末状。专家表示,站在西单商场的8楼可看见驸马府的整体结构。但由于驸马府老宅均被彩钢板等现代装饰装修材料包裹,无法辨识文物本体原貌。文物专家现场踏勘提出,必须先拆除非文物建筑,还原文物建筑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记者获悉,商场腾退工作完成后,文物修缮团队将入驻现场,完全拆除附着于文物建筑上的非文物建筑,显露文物本体原貌。同时,对文物目前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编写文物保护规划与修缮设计方案,报请国家文物局依法开展文物保护修缮工作,重现文物风貌。
预计文物保护的规划与修缮设计方案,最快将在年内完成。修缮工作力争重现文物原貌。
■新闻背景
驸马府变身大商场
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的民族大世界商场前身为“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旧址是明初北京最早的会馆之一――常州会馆。清初成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吴应熊娶了皇太极的女儿,也被称为驸马府。院子里有现存北京市年龄最大的古枣树。为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1988年,在驸马府的四合院老宅内建起服装市场,这就是著名的民族大世界商场。
整个商场现有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其中文物古建面积2850平方米。就在商场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同时,“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的文物地位却在不断地升级。2001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7年,市文物局对民族大世界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拆除违建,消除火灾隐患,2011年更是“限期三个月整改,否则法庭上见”。为此,国家民委、西城区政府专门成立了“西单33号院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联合工作小组”。但是,民族大世界商场似乎并未受影响,而整个文保行动被批“走过场”。
民族大世界商场有三进院落,目前西路一部分已经完成腾退,古建也得到了修缮。但东路还有很大面积的古建筑仍然被遮天蔽日的临时建筑包裹着,只是透过天花板偶尔能看到一截古老的房梁或一块柱头。有关部门昨天表示:“只有彻底闭市,才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还文物本来面目。”
第二篇:抗日战争历史遗留问题
二战时期日本侵华遗留问题
尽管日本侵华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中国人民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而且至今尚有许多战争遗留问题有待解决。所谓二战遗留问题, 是指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生成的、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
1.日本战争责任问题
所谓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实质上是日本战后对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多年来, 日本从政 府到民间否认战争责任的逆流一直存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势力在逐步加强。从日本政府官员不断发表的否认战争侵略性质的右翼言论到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 这些事实充分表明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对自己的战争责任进行真正的反省和正确认识, 所以日本对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堪称今天二战遗留的最大的问题。2.修改教科书问题
战后日本右翼多次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实质上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历史、逃避战 争责任的具体实践, 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问题密切相关。3.钓鱼列岛的归属问题
钓鱼列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是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中时有摩擦的敏感问题, 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战争遗留问题。近年来, 随着日本右翼分子不断挑起事端。4.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考证问题
否认南京大屠杀是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借以逃避战争责任的又一卑鄙伎俩,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此类活动愈演愈烈: 2000 年1 月23 日, 日本右翼团体在大阪举行集会, 称 南京大屠杀是20 世纪最大的谎言。这是战后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一次令人瞩目的闹剧。日本右翼的翻案逆流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愤慨。6.慰安妇问题
日军战时强征被侵略国家的妇女充当慰安妇,被迫为日本军队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军专属的性奴隶。在二战期间,全世界至少有40万妇女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受害者涉及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地、日本和少量在亚洲的白人妇女。中国至少有20万以上的妇女先后沦为“慰安妇”,朝鲜半岛的受害者不下14-16万人,“慰安妇”遭受了旷古未闻的苦难。7.日军强制劳工问题
中国沦陷区作为二战期间日本的最大占领区,是日本实施“以战养战”政策和扩充军备生产的主要战略资源供给地,也是其“强制劳动”暴行的“重灾区”。据初步调查、研究和考证,日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到1945年八一五投降的14年间,从我国东北(即满洲)、内蒙(即蒙疆)、华北、华中、华南各占领区,先后以诱骗、强征、抓捕等手段有计划地强掳输出和就地奴役中国劳工达1000余万人。
8.日军在华进行化学战及其战后遗弃化学武器的问题 9.中国战争期间财物损失的统计问题
二战期间日军在疯狂掠夺财物的同时还大量劫掠中国的珠宝、文物和图书资料。战后只 归还了一少部分, 大量的文物至今下落不明。如今欧洲各国仍在追讨被德国抢去的文物珍宝, 我们也有必要进行统计追查, 要求返还。10.日本战时公债遗留问题及其他
战时日本为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 在中国沦陷区发行了大量公债, 这些债券的种类多样, 形式不一, 但总的特点是期限长, 利率高。随着日本战败, 遗留在中国人手中的公债基本没有兑现。据不完全统计, 战后遗留在中国的公债总值471 亿日元, 这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负担。根据国际惯例, 日本政府和银行财团应该赔付这笔债款。日军战时在华南、华中、(i9 B;z-j6 N+ p:华北等地发行的军票也有类似问题。
多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主张正义的人士共同努力,为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争取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是宣传教育、伸张正义、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与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过程。然而,日本政府未向中国人民深刻反省,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不断为侵略战争翻案,使得军国主义思想复活。导致战争遗留问题不能短期内解决。
以史为鉴,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重新审视抗战遗留问题,并不是要我们仇恨日本,放任仇日情绪蔓延,而是我们应该与日本人民友好和平相处,坚决反击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这样,我们才能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有效着手解决,以告慰无数抗战先烈。以史为鉴,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历史不能忘记,这要求我们不断的警示自己,反思自己!
第三篇:国企改革“向前看” 也要高度重视历史遗留问题
国企改革“向前看” 也要高度重视历史遗留问题
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作者:陈少强 2014-10-11 06:36:25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定调。国有企业改革已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正在酝酿之中,不少省份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已出台,其余省份也正在讨论和酝酿。社会各界普遍对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充满期待。
这种向前看的思考方式符合改革思维惯性。毕竟,大家希望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释放更多的正能量,以充分调动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积极性,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笔者认为,在人们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在和未来式样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改革的过去时。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都不能将历史相割裂。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一定要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过去,基于国有企业的实际,抽象地讨论国有企业的改革没有任何意义。客观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过去,既不是否定国有企业的改革成绩,更不是否定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而是为了使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更加稳健。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84年。当年,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政策设计者的改革热情,也鼓舞着改革者的信心,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有企业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大幕。
农村改革赋予改革者以灵感——国有企业改革从承包制开始。从随后的改革逻辑来看,国有企业进程大致是:减员增效,提高效率;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障增值;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
相对而言,国有企业改革对国家和企业关注多,对员工利益关注少;对物的增加关注较多,对人的社会福利改善关注较少;对效率关注多,对公平关注少。
如果从人的角度看待国有企业改革,便会发现,中国国有企业因改革不彻底而导致大量社会历史遗留问题:
首先是厂办大集体问题。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国有企业为安置富余人员、职工子女返城以及残疾人就业等问题而自助兴办了大量向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厂办大集体,每个厂办大集体企业下面还有若干工作小组或者小企业。这些厂办大集体对发展经济和解决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除极少数厂办集体企业能够维持生存之外,绝大多数厂办大集体机制不活、人员富余、职工知识结构单
一、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企业产权不清,厂办大集体无法正常办理破产程序,基本上都处于工厂停产和职工失业状态。鉴于厂办大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业务和人事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厂办大集体问题的困难很快传递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得不为厂办大集体买单——成立专门机构,拿出大量安置资金等,国有企业事实上成为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无限责任主体。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厂办大集体的改制费用与职工安置费等改革成本也越来越高。日益增加的改革成本让国有企业叫苦不堪。仅彻底解决厂办大企业一项,有可能使国有企业由盈转亏,甚至破产。厂办大集体改革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中成为越来越大的“绊脚石”,也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壳企业问题。壳企业是指不具备企业基本生存条件,没有生产经营能力,又因客观条件限制没有注销的名存实亡的国有企业。壳企业大多是在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生的“怪胎”。壳企业给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带来了不少隐患:一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空壳化企业往往管理不善,少数留守人员借机将改制预留的部分资金涨工资、发补贴,对部分没有变现的门面出租收入坐收坐支,甚至变卖资产、私吞钱财。二是“债务链”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空壳型企业丧失了经营活动能力,所欠债务必然形成呆账,又无法通过破产清算偿还债权人债务,必然影响了债权人企业的发展。三是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空壳型企业的主体资格并不合法,在竞争主体上存在不公平,特别是有些空壳型企业利用执照欺诈经营,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第三是企业办社会问题。按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国有企业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但目前国有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国有企业同时承担着生产厂区和家属社区的 “供水、供电、供热、物业”,企业每年消耗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束缚了企业发展,一些国有企业还保留着医院和幼儿园。
国有企业改革的上述历史遗留矛盾在特定地区(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特定行业(资源开发和生产等)同时存在,这些问题也与经济转型、环境保护问题相互交替,互为因果,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在我国今后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经济增幅和财政收入增速相对下降、人口老龄化突出的背景下,过去掩盖的矛盾也逐步显现,解决上述问题就显得更加棘手。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痛下决心。从2011年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用3年至5年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但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对此有畏惧心理,怕翻旧账引起新的社会矛盾,试图将矛盾往后移。但事实表明,延期解决有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
国有企业改革已过去30年。现在,人们在讨论市场化改革,讨论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即“国富”)的同时,却对“民富”关注不够。
上述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不得以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就不能算完善。中国需要痛下决心明确各方责任,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提供均等化社会公共服务。
现在,是到了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上述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了。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第四篇:详谈下岗民办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
详谈下岗民办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
下岗民办教师这个词,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字眼,因为现在的学生面对的都是专业 学校出来的教师,而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民办教师,他们会一脸茫然,甚至会痛快的答道:不知道。
这真是一个可悲的话题,曾经撑起中国农村教育脊梁的民办教师这个庞大的师资群体,从新中国诞生就开时存在,是当时农村教育的主力军。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近半个丗纪里,民办教师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我们民族的振兴,兢兢业业,不计个人报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些人一从学校走出来,怀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热情,在广阔的农村扎根立足。几十年辛劳付出,微薄的收入,在当时经济并不发达的年代,养家糊口都是问题,从稚气未脱的青年人,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岁月的磨砺,耗尽了他们的心血。一批批农村子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从大山中、从偏僻处走了出来,走向社会,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各行各业,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正因为有民办教师的存在,有他们的无私付出,我国的农村教育才有发展。试想一下,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如果当时没有民办教师这个群体坚守农村辛勤教育,农村的文盲率恐怕要占全国人口的80%,这个说法毫不夸张。
直到上世纪末,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了,国家在教育方面有钱投资了,教育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一批批专业学校出来的学生走进学校,成为主干力量,农村学校逐步合并,民办教师这个曾经占主导地位的群体逐渐退出了教育舞台。
但这出了新的问题,在新老接替的整顿中,有的老民办被排挤下岗、有的因待遇太低难以养家离开、有的因多生一孩被开除。他们大多是86年以前参加工作教龄至少在10年以上。没能等到1998年国家最后一批转正就被迫离开工作多年的学校,无任何手续和补偿。
在这次整顿中受害最大的要数女民办教师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计划生育抓得很紧,规定公职人员只生育一胎,超生开除工作,这也剥夺了女民办教师生二胎的权利。
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但这一平等是指地位上男女享有平等权,实际上男女在体力和生理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体力上男女有别,因此对于占80%人口的广大农村来说,生育一个男孩是相当重要的。在农村,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劳力,那么将很难维持生计。因为90% 的力气活比如浇地、施肥、抗粮食等等诸多重活只有男人才能做动,鉴于这种现实,要在农行村生存,就必须生个男孩。城乡差别就在这儿,在城里生男生能女都一样,因为城里人不做这些繁重的力气活儿。但农村就不一样了,地里的活计繁杂。即使如今农业现代化了,比30年前进步了,但 仍然离不开男劳力。迫于现实和生存压力,女民办教师为了家里能有个顶梁柱,他们和所有农村家庭一样,也需要生个男孩。但不知当时是哪股风刮来,说民办教师和公办一样看待,超生就要开除。
当时弄得人 心惶惶,有的女教师头胎女孩为了转正不敢再生,到头来正没转了无缘无故被整顿下岗,干了几十年,错过了生育年龄。由于家里缺少男劳力,生活极度贫困。有的女教师头胎女儿,为了生个男孩添丁,结果被揭发违反计划生育开除了,他们没能等到1998年最后一批转正,就离开了自己倾心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下岗时已成40、50人员,过了再就业年龄,这些女老师当时都是教学中的精英,只因违反了所谓的计划生育法,就剥夺了他们生育的权利,更剥夺了他们工作的权利。从这一点上说,这不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不难看出,30年前“一刀切”的计划生育政策太偏激了,造成人口自然增长的失衡,加大老龄化。女性是最委屈的,因为多生一孩被剥夺了饭碗,被强制挨刀作了绝育。世界上哪个国家有因为女性多生一孩开除公职的?还没听说过。当时的政府高官是否为自己的错误政策买过单? 经过艰难上访,国家按教龄每月给10元的补助,男女一律到60周岁才能领取。以现在消费水平,电费也不够出,连考火费等其他单位职工应有的享受都没有。还不能按时发放,太谷县下岗民办教师的养老补助金2015年的还没着落。和国家办的职工养老保险相差甚远。其他单位都是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唯独给下岗民办教师的享受年龄是男女一律60周岁。不符合养老法规定。
那些因二孩而被开除的女民办更不敢出来为自己讨说话。试想,几十年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到头来只因生一孩被开除下岗,无任何手续,实在说不过去。
鉴于民办教师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强烈要求政府给8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下岗民办教师再提高待遇,应和在职职工一样同等享受国家医疗等政策,未到退休年龄的经培训再次上岗,尤其照顾生过二胎而被下岗的女民办教师。
山西省出台[2015]84号文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但大多数人办不起。得交大约七万到九万元。全由本人支付,单位1分不掏,和本人的教龄长短没关系。一旦办了这份保险,教育局仅给的10元的可怜救济就没有了。对丧失劳动力,无任何经济来源,已步入老年的这些人实在难以承担。
政府能给办养老保险是好事,但把自己推的一干二净,一分钱也不想分担这合理吗?民办教师属国家干部。有个合理方案是:以86年以前参加工作满十年的按个人30%,国家70%;86年以后按个人与国家各50%办理养老保险。如能这样实施,也是深得民心的善事。
在崇尚民主和文明的今天,对老民办教师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要参加人性化地看待,每个有民心和同情心的政府高官应该深刻反思。在国家教育最贫困的年代是这些人支撑起了全国农村教学的一片蓝天。“下岗民办教师”这个词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他们为祖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永远记载在中国教育的历史档案里,也铭记在我们心中。
笔者在发稿前了解到,由于补助10元的生活话费太少,难以维持生计,老民办教师去县里信访局上访,却遭到接待人员的辱骂和驱赶,甚至公安局派出所派人盯梢,以扰乱社会为由不让上访,辗转艰难地去了省政府,由于去了几次认得他们,门卫根本不让进去,挡在门外。好不容易进了政府办公地方却无人搭理,向值班人员打听谁也不告诉他们。真可怜,昔日辛勤园丁含辛茹苦几十载,到头来劳苦功高却孤苦伶仃无人管!
我们应该关爱这一群体,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山西省太谷县任村乡王思村
下岗民办教师郝丽花
2016年2月27日
第五篇: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影响和阻碍众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和解好决历史遗留问题,已是当今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这些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处理和解决本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类似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依据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退文件,对其中一部分职工办理了内退。这种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所采取的内退办法,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但后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好转,企业自身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职职工收入也随之提高,内退人员的收入与同期未选择内退的退休职工收入差别日渐明显,这就导致了提前办理内退的退休职工心理上极端不平衡。于是,众多内退职工不断到企业、地方政府集访,反映企业当年不应给其提前办理内退。
二、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如果割裂当时的历史条件,单纯地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则无可下手。当时,作为内退职工,所考虑的是企业万一垮了,还不如办理内退,不用上班还比在职职工收入高,他们自愿选择内退这条道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他们办理了内退,就不用承担企业经营不佳的风险,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这一历史环境企业与内退职工都必须尊重。在双方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企业和内退职工也必须面对现实。尽管内退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许多内部职工与近几年退休的职工相比,感觉吃亏了,这是一个现实矛盾。作为内退职工,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两者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实状况,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2、把握政策,实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业仅考虑解决矛盾,不严格把握政策,则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容易给其他类似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地区类似企业的稳定。鉴于此,企业始终以国办发文件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既承认职工诉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单方面地站在企业或职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只有全面、充分、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认认真真分析其产生、发展、爆发的全过程,并采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3、不添新乱,不留后患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既要充分尊重当时的特定历史,充分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理解当时政策的进步意义,又要确保今后不产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烦,不留下任何隐患,这的确是对企业主要领导驾御企业、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清理的人员范围、处理办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留后患,又专门制定了配套办法,即《实施细则》,进一步说明了政策依据、符合解决范围的人员、操作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解释与说明,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解决方案的严肃性、全面性,缜密性。
三、解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方法
1、倾听诉求,将心比心
在集访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建立了畅通的诉求体系,要求所有干部都是上访者的接待员,所有干部都要耐心地倾听上访者的诉求,将心比心,站在上访者的角度去解疑释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所有上访者尽情倾诉,发泄其想法及不满。同时要求,所有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要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及时反馈上访者诉求,对于不能直接答复的诉求,咨询职能部门后,主动上门做工作,使上访者感受企业是真正重视他们的诉求,拉近上访者与企业的距离,为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积极的姿态,营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
2、正视矛盾,分清主次
正视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至始至终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矛盾,也从没有回避矛盾,更没有隐瞒和压制矛盾,认认真真分析各类矛盾的类别,区分出与政策有关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访期间,退休教师也来上访,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的问题不属于这次内退职工的范围,待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彻底解决后,再针对退休教师反映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即使是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也有办理内退无关的事情,我们同样也分离出来,这样,就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3、胸怀全局,体现个
性
解决内退问题,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则会影响全局,酿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企业主要领导胸怀全局,谨小慎微筹划解决方案,确保既解决企业内退问题,又不引起地区其他企业内退职工因互相攀比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先后走访了政府和类似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内退现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虑到企业的具体问题和个性问题。我们在制定措施和办法时,就特别有针对性,既解决了企业的矛盾,又没有给面上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分析企业的特点和个性,所制定的解决办法是正确的,经受了考验。
4、信息畅通,掌握主动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越具有主动权。信访稳定工作特别处理和解决内退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收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单位利用各个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过各单位、各支部公开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们有针对性安排不引起内退职工怀疑的人员深入内退职工经常聚集的地方了解内退职工谈论的情况,尤其是了解骨干人员的想法,然后将内退职工最新的思想动态反馈给主管领导。这对于企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正确的解决办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晓之以理
做信访稳定工作,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始终坚持以政策为依据,运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们处理内退问题时,始终坚持了这一点。我们制定好文件后,并没有立即出台,用了四多月的时间进行政策攻心。我们安排有关人员故意将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散布于内退职工当中,观察其反应,了解其变化。同时,表明企业的态度,不作任何许愿,决不突破政策,一视同仁,严格依据政策和文件执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会最大限度的考虑职工的利益。在正式出台文件之前,党委书记通过直播的方式发表电视讲话,党委书记饱含对内退职工的关爱之情,心系对企业发展的担心与顾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次阐明政策及实施办法,号召全体职工与家属共同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而努力。党委书记就解决稳定问题发表电话讲话,在企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其方式新颖,覆盖广泛,为迅速解决内退问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责任到位,群策群力
信访稳定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职责,它需要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同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需要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位,群力群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推动整个信访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在解决内退问题时,较好地调动了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形成企业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分片负责,各单位一把手负责本单位的责任体系。其次,全体动员,发动职工,积极宣传稳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发展离不开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浓郁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内退职工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深入家庭,开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汇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工作格局。
7、团结多数,孤立少数
对于绝大多数内退职工,其诉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很多内退职工是想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反映他们的诉求,不愿意参加集访。另外,由于他们的子女大多也在企业上班,绝大多数内退职工不愿看到因集访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心还是希望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有些是抹不开面子,是被迫参加组织者进行的集访,真正闹事的人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得出这样的判断后,我们就依靠和团结全体干部职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数内退职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数。实践证明,只要大多数人思想统一了,稳定了,企业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8、依靠政府,维护秩序
紧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尤其是处理和解决集访事件的一条重要经验。正常来说,政府是正面价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义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规范上访者的行为,更可以使集访事件处于理智状态,避免走向极端。由于,我们长期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关系,在企业发生集访事件期间,政府主动帮助我们,主动出面帮企业做工作,主动向退休人员进行普法宣传,讲解政策,反复告戒不要有违法行为,要用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有力地配合了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
总之,信访稳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尤显得格外重要。只要我们在信访稳定问题上原则把握得当,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