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乌市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细则(试行)
义乌市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细则(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土资源部关于浙江省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2015‟40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浙政办„2014‟7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破解农村建房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46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住房(含宅基地,以下简称农房)的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切实保障农民不动产权利,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指2014年3月27日之前,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违反土地、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农房(不含庭院、辅助用房及乱搭乱建的房屋等),至今未依法处理的情形。
2014年3月27日之后的违法建房,按现行政策处理。第三条 农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坚持“尊重历史、客观公正、面积法定、让利于民”的原则。
第二章 土地违法的处理
第四条 农房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按户控制面积内的未批部分按每平方米150元的标准罚款。超出部分在不动产登记时予以标注,但不确认宅基地使用权;
(四)1999年1月1日起至2014年3月27日之前建成,超出按户控制面积少于一间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按户控制面积内的未批部分按每平方米300元的标准罚款。超出部分在不动产登记时予以标注,但不确认宅基地使用权。
按户控制面积标准按照《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取得置换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确定。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予以拆除:
(一)超出按户控制面积一间以上部分;
(二)1999年1月1日起,因未批先建造成“一户多宅”的;
(三)新宅基地批准后,原宅基地未收回或旧房未拆除的;
(四)其他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形。
第八条 2009年12月31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准日之后至2014年3月27日之前,农民建房违法占用前的地类为建设用地(含存量建设用地和已农转用土地),且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可以确定为宅基地的,或者违法占用前的地类为非建设用地,且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可以确定为宅基地的,可按本细则规定处理。
第九条 1999年1月1日起,农民建房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
(二)未经规划许可的,依据建设时的改造政策,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定用地规模和规划建设指标。对符合规划的,确认房屋所有权;对不符合规划的,按本条前项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1993年11月1日之后建成的农房,属未实施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或农村更新改造村庄,建房经规划审批的,按规划审批的层次确认房屋所有权,其中有升建且不超过一层的,升建层部分予以标注,但不确认房屋所有权;未经规划审批,且不超过四层的,三层(含)以下部分确认房屋所有权,第四层在不动产登记时予以标注,但不确认房屋所有权。
第十三条 对不符合本细则第十一、十二条情形的,依据规划法律法规予以拆除。
第四章 处理程序
第十四条 已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农房,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农户提出申请,填写处理表;
(二)村级组织按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的要求开展农户建房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予以公示;
(三)公示无异议的,村级组织将符合处理条件的农户上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查;
(四)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规划、国土、行政执法等部门对村级组织上报的材料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予以公示;
未办理审批手续但已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由镇人民政府(街
问题。
第五章 产权登记
第十七条 本细则规定需拆除的农房,在未拆除之前,不得办理不动产登记。
第十八条 按本细则规定处理的超占宅基地、超建建筑的面积应在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但不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超占、超建部分待今后拆建、翻建时予以拆除。
第十九条 因实施新农村建设、拆迁安置联建的农户,可按共有方式申请不动产登记。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新农村建设、拆迁安置合法取得的农房,可参照本暂行办法处理。在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使用权人为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第二十一条 有偿使用费收取的标准和办法按《义乌市农村宅基地超标准占用有偿使用细则(试行)》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由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止。
第二篇:义乌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协议书
义乌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协议书
甲方:义乌市建设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镇(街道)(以下简称乙方)
丙方:(以下简称丙方)
根据义政办发[2007]11号文件精神,为了顺利实施和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特签订协议如下:
1、甲乙双方从关心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出发,通过实地察看,确定丙方为义乌市2010年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对象。
2、丙方感谢甲乙双方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并同意接受甲乙双方确定 的住房救助方案。
3、丙方应修缮(新建、扩建、改建、置换、租赁)住房平方米,并保证住房质量,做到安全可靠。新建、扩建房必须服从行政村统一规划和安排。
4、据匡算,丙方修缮(新建、扩建、改建、置换、租赁)住房需要资金元,甲方补助元,乙方补助元,所在村补助元,其余均由丙方自筹解决。
5、甲方负责将救助资金及时拨付至镇、街道。
6、乙方负责办理住房救助相关手续,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落实救助 资金,并按进度将各级救助资金发放到户,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7、各级补助资金在工程开工二周内预付50%,待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付清其余补助款。
8、该工程必须在年月日前完工,并报镇(街道)验收。逾期未完工,收回预付救助款。
9、在整个修缮(新建、扩建、改建、置换、租赁)住房过程中,一切与工程相关的其他事宜,尤其是工程事故,一律由丙方自负。
10、本协议经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义乌市建设局乙方:镇(街道)丙方:
经办人:经办人:
年月日
第三篇:义乌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实施办法
义乌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农村困难家庭居住条件,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分步施救。以我市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为救助重点,逐年分步实施。
(二)自力更生,多方帮扶。要立足农户自力更生,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政府补一块、集体助一块、个人出一块”的方式筹措资金,鼓励群众互帮互助。
(三)统筹建设,保障基本。摸清我市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状况,逐步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抗御灾害的能力。
第三条义乌市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领导和协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核定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救助方式、救助标准,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以及对该项工作的监督检查等。
市民政部门负责我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现状的调查摸底和救助对象的审核审定等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的筹措安排工作。
市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含工业园区管委会,下同)负责辖区内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申请的审查、工程管理、验收、资料收集等组织实施工作。
相关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根据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担辖区内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申请的受理、调查等日常服务工作。
第二章对象 第四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对象:
(一)不宜实行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二)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因灾倒房户、住房困难户(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或住房残破简陋、不御寒冷和风雨、不具备基本居住条件的家庭);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困难家庭。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拒绝管理审批部门调查的;
(二)未按规定提供有关证件、证明,或证件、证明提供不全的;
(三)因家庭成员违法、犯罪造成自身财产损失或住房困难的;
(四)历年来已接受过修缮、新建住房救助的。
第三章方式和标准
第六条住房救助根据救助对象住房实际状况、村镇建设规划以及救助对象的意愿,采取以修缮为主,租用、新建、扩建、改建为补充的救助方式。
各种救助方式不能重复享受。
第七条住房救助应当遵守以下标准:
(一)建筑面积。新建、扩建、改建面积以救助对象实际在册人口数计算,1人户一般不超过40平方米,每增加1人可增加20平方米,每户原则上不超过100平方米。修缮的,按现有住房面积修缮。
(二)质量标准。以消除各类质量安全隐患为前提,确保救助住房“安全、实用、卫生、经济”。新建、改建、扩建的救助住房应为一层或二层砖混结构,设地梁、圈梁、构造柱及纵横墙拉接,铺水泥地面,粉刷内外墙,安全实用。修缮的住房重点实施地面、内外墙、屋
顶防漏防渗处理等工程。
(三)资金标准。
1.修缮住房的,根据破损程度和实际修缮面积给予补助,最高救助金额为2.4万元。
2.在城区及镇区租房居住的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救助,除此以外的区域给予每人每年700元的救助。每户每年租用救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租用救助资金可每年予以支付,但累计不得超过五年。
3.新建、扩建、改建住房的,每平方米补助400元,最高救助金额为4万元。
第四章工作程序
第八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实行属地管理,逐级申报审批。
(一)申请。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义乌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专项救助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资料:
1.家庭成员身份证及复印件和户籍证明;
2.市民政部门核发的低保证明、低收入家庭证明、农村五保供养证等及复印件;
3.旧房平面简图及照片;
4.救助项目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二)评议。村(居)民委员会对收到的救助申请,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方式进行评议,初定救助对象,并予以公示,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经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签署意见后将申请材料及公示情况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退回申请并说明理由。
(三)审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要及时进行审核。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报送市民政局和住建局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并说明理由。审查结果应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四)核准。市民政局对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复核,确定救助对象。不符合救助对象条件的,由市民政局将有关材料退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说明理由。市住建局对经市民政局审核的救助对象的住房救助方式及标准予以核定。不符合救助条件和救助方式的由市住建局将有关材料退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最终的审批结果应在《义乌商报》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住房救助的申请、评议、审查、核准工作要在每年五月份之前完成,当年确定的计划应在当年完成。
第五章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市住建、民政、财政三个部门的联合发文,组织具体实施和管理。原则上由救助对象自行组织施工,确无能力的由当地镇(街道)落实村(居)委会组织施工。
第十二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工程质量标准逐户验收,对质量不达标的要督促整改。
第十三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于当年年终将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交市住建局备案。
第六章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由以下来源组成:
(一)省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
(二)市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
(三)社会捐赠资金。
第十五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补助资金按规定渠道下拨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算到户。救助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且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后支付救助资金。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对采取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追回救助款。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管理审批单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违规办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构成违纪、违法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其纪律、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发布的有关文件,凡与本办法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1义乌市农村更新改造实施细则(试行)
义乌市农村更新改造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更新改造行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义乌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农村更新改造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外的农村(不含“异地奔小康”村庄),在核定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内,以村级组织为主导,依据村庄更新改造规划,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按照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原则,优化调整村庄用地布局,科学合理安排农民建房,积极有序推进农房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户有所居、住有宜居”。
第三条 农村更新改造坚持“规模控制、多规管控,村级自治、镇街审批,公平取得、配置有偿”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更新改造积极引导采用权益置换、集中统建、多户联建等多种方式实现宅基地权益和“户有所居”,逐步提高货币化补偿的比例,满足农民个性化多层次需求。
第五条 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逐步探索宅基地跨村审批制度;鼓励充分利用低丘缓坡等非耕地,建设“房在山中、园在林中”的坡地村镇;鼓励建设突出地域特征、时代特色、乡土风情的美丽乡村。
第六条 规划局、国土局应当在符合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
米时,新增建设用地中耕地占用数不得高于按人均100平方米核定的耕地数。
按有关规定认定后需要传承保护的古建筑、名人故居、古遗址、古树名木等,其占用的土地可单独增计建设用地规模。
第九条 镇街对本辖区内的宅基地总规模控制负总责,市政府在年初对已经实现宅基地减量化或人均宅基地面积比全市平均数少的镇街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镇街统筹分配。
镇街分配农村更新改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应优先保障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少、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少和未大拆大建的村庄。
第十条 现有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比核定规模大的农村,镇街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级组织先与有关农户签订宅基地退出协议并拆除旧房后再申请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第十一条 农村更新改造的村庄在核定规模范围内节余的建设用地,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镇街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允许村级组织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增加农村集体、农民个人收益,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规划编制
第十二条 镇街负责组织编制辖区内的村庄更新改造规划,引导有条件的村庄编制村庄发展一体化规划。村庄发展一体化规
住宅和多层水平公寓,利用院落式、坡地式等建筑形式,在核定的用地范围内,通过规划技术手段充分挖潜建筑容量。
联立式住宅建筑房屋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0米,屋顶形式为坡屋顶,坡度1/3到1/2,起坡高度为零;多层水平公寓标准层高不超过3.2米;外立面的饰面材料、色彩要与规划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地下室红线不得突破建筑红线。
第十六条 镇街应保护和发展传统风貌完整、乡土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深厚、产业特征明显的村落,保持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传统技艺和民俗,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申报各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村落。
第十七条 对于地处地质灾害隐患、自然资源贫乏、饮用水源保护区或重点工程建设等需异地搬迁的村庄,镇街应就近选择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村进行安置并统一编制村庄更新改造规划。
第十八条 村庄更新改造规划编制与设计单位应由镇街通过方案招标方式确定,只有一家单位参加的,需要编制2个以上规划方案进行比选。
第四章 宅基地取得
第十九条 宅基地分配坚持“按人分配、按户控制”原则,农村宅基地取得由农户向村级组织提出申请,报所在镇街审批。
地。
第二十五条 鼓励采用货币、转让等方式退出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宅基地。在优先考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前提下,对无法及时退出又确需利用的宅基地,根据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拥有的农村住宅情况,允许按照村级组织确定的比例安置,但建筑占地面积最高不得超过126平方米。
第二十六条 市级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需拆迁安置的农户,可优先参加本村更新改造,自愿异地安置的农户可按不同土地级差参加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
第二十七条 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住房特困户和D级危房户,可优先参加本镇街的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或本村更新改造。
第二十八条 宅基地使用权人自愿退出宅基地,以及享有宅基地分配权的农户主动放弃宅基地的,可按土地级差有序参加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
第二十九条 鼓励村级组织回购本村农户和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回购价格参照宅基地基准价格由村级组织和宅基地使用权人协商确定。
宅基地使用权人自愿退出全部宅基地并放弃按本细则安置的,对退出宅基地合法占地面积给予村级组织每平方米1000元的资金补助。
第五章 监督管理
(三)村庄更新改造用地规模经所在镇街审核后,报国土局核定。
(四)村级组织制订农村更新改造实施细则,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公示后,报镇街批复。
(五)镇街组织编制村庄更新改造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六)根据农户与村级组织签订的宅基地安置协议进行分户报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依法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
(七)开展旧房收回与拆除、注销原土地与房屋权属登记证明工作。
(八)村级组织在镇街领导下按规划总平面方案进行宅基地有偿选位。
(九)各建房农户按选位平面位置图申请办理工程规划许可,集中统建农村多层水平公寓的还须申请办理工程施工许可,招标选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十)镇街组织定点放样后开工建设,村级组织、镇街、国土、行政执法按职责开展农户建房过程的监督检查。
(十一)房屋竣工后,向规划部门申请竣工规划核实,镇街组织农村多层水平公寓的竣工验收。
(十二)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
第五篇:深圳市处理房地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若干规定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处理房地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若干规定》的通知
(2004年11月12日)
深府〔2004〕193号
《深圳市处理房地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若干规定》已经市政府三届一三五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处理房地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妥善处理房地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实施前建成或竣工的房地产,申请人申请房地产权初始登记时,如不能提供《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第三十条第(一)、(二)、(三)、(四)、(五)项规定文件的,可以提交下列文件:
(一)补办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文件
凡1982年7月前建成或竣工的房地产,用地单位至今占有使用,但土地权属证明资料不全或没有土地权属证明的,由用地单位向国土部门申请,经调查、测绘后,国土部门对拟核定的土地权属进行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国土部门依法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特区内在1982年8月至1988年1月3日《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实施之前,宝安、龙岗两区在1993年7月14日《深圳市宝安、龙岗区规划、国土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前建成或竣工的房地产,用地单位有报建资料但无土地权属证明的,经用地单位申请,国土部门对
拟核定的土地权属进行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国土部门依法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时,年期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长使用年限。年期从土地开始使用时起算。原行政划拨土地使用年期,从开始使用时计算。1982年7月以前已建成竣工的,从1982年7月起计算。
(二)补办规划确认文件
特区内在《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实施前建成或竣工的房地产,宝安、龙岗两区在《深圳市宝安、龙岗区规划、国土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前建成或竣工的房地产,用地单位有土地权属证明但无报建资料或报建资料不齐的,经用地单位申请,规划部门核实建筑物现状功能、面积,除严重违反规划外,应补办规划确认文件。
(三)工程质量合格证明
申请办理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工程由建设单位自行委托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房产进行检测、鉴定,并由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建筑质量合格证明。工程档案管理部门根据收集的工程档案现状出具归档证明文件。
(四)消防安全证明
对未进行消防报建的建、构筑物,经检查、整改,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由公安消防机构出具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法律文书;对已报建的建、构筑物(包括已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批并经消防验收但未合格的),只要满足原审核意见,经验收基本合格,由公安消防机构出具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法律文书。
第三条 申请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申请人应按规定补交市场地价。按规定程序批准改制立项的市、区国有企业,其应补地价的80%转国家资本金,但符合《深圳市到期房地产续期若干规定》补交地价条件的,其应补地价的50%转国家资本金。
第四条 土地权属公告应在公开媒体上刊登,同时在该房地产的出入口张贴,公告期为30日,公告费由申请人支付。
第五条 已核发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地产,经登记部门核实其房屋所有权与其土地使用权权属相符的,可办理换发房地产权证手续。
第六条 未经初始登记已核发房地产代用证的房地产,经登记部门核实,权属清楚的,可办理抵押、转移等其他相关房地产登记。
第七条 《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实施前在合法的建设用地上进行合作建房或转让房地产的,按规定补交地价后,可以办理房地产登记。
第八条 购房者因房地产开发企业被吊销或注销营业执照无法登记但具备其他法定条件的,购房者可向登记机关申请房地产登记。
第九条 已批准预售并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买受人已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因房地产开发企业欠缴地价但具备其他法定条件而不能办理初始登记的,可为合法房地产买受人办理房地产登记。
土地管理部门应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欠缴的地价进行追缴;在本规定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后仍拖欠地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从事新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第十条 经市房改主管部门批复办理了房改手续但未办理房地产登记的安居房,按本规定可以办理房地产登记的,应提供市房改主管部门核实文件。
第十一条 纳入《深圳经济特区处理历史遗留违法私房若干规定》及《深圳经济特区处理历史遗留生产经营性违法建筑若干规定》调整范围内处理的房地产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