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补短板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时间:2019-05-12 14: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补短板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补短板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篇:交通补短板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交通补短板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基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稳评引发的思考

董嘉明 叶建勇 陈啸 王畅

近年来,浙江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已建高速公路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尤为突出,各种社会矛盾层层叠加、年年累积,已严重阻碍了新项目的顺利推进。相关矛盾和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有历史的原因,即高速公路建设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养老保险政策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项目推进和后续运营过程中制度执行偏差所造成的。本文以近年来浙江省省内十余条高速公路(含拓宽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为基础,对评估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并提出应对与化解措施。

现有高速公路历史遗留的主要问题

失土农民养老保险没有解决成为项目推进的最大风险隐患。从稳评调研来看,浙江省内十余年前建造的高速公路普遍存在失土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没有办理的情况。由于当时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不高,失土农民参保的意愿普遍不强。比如,浙西某高速公路建设时,村民纷纷出具承诺书放弃参保,造成100多个参保名额浪费。而近几年来,随着失土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逐步接轨,其待遇逐年提高,失土农民的参保意愿日益强烈。比起浙东北地区,浙西地区由于大项目建设相对较少,农民从其它项目征地获得的参保机会也少,因此,相当一部分失土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如果遇到高速公路拓宽,失土农民就会要求将过去被征土地的社保也补上,否则,就会出现阻碍施工的情况。稳评调研中了解到,浙西某县当时因高速公路建设未参保农户多达3500多户,全部补缴预计政府需支出3个多亿。这对于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浙西县(市、区)来说,确实是不堪重负。

大小“三改”工程留尾巴。高速公路红线内外的大小“三改工程”(改路、改渠、改沟)是高速公路主线建设影响地方水系、道路和农田的恢复性工程。高速公路的修建,不可避免要截断和破坏路线两侧原有的道路体系、灌溉体系和排水体系。如果“三改工程”恢复不好,会给沿线百姓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进而引发、激化地方矛盾,造成阻碍施工等现象发生。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因“三改工程”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以浙西某高速公路为例,稳评调研中发现,项目已运营多年,业主承诺的改道、改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及时完成。如遇拓宽工程,以前的矛盾会因此叠加。某行政村村民居住地与承包田被高速公路分割在两边,承诺建设的高速公路上跨桥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实施,村民上访不断。还有的村反映高速公路“三改”工程因层层转包,存在质量问题,或高速公路积水未解决,或土地未复垦,或村道未修复。工程结束后建设指挥部撤销,存在的问题找不到责任主体处理,群众只能走上访途径。

对沿线绿化土地租用政策不满意。高速公路绿化既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工程,又是国土绿化和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情况来看,存在沿线群众对绿化用地政策不了解、用地租金支付标准过低或不及时、后续绿化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比如,浙北某高速公路沿线的村民要求在拓宽工程建设时,将绿化土地一并征用。群众还反映绿化带的后期管理问题,比如,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无人修剪,乔木灌木影响农作物生长,有人随意往绿化带里倒生活垃圾,还有个别苗木老板组织村民在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带里抢种苗木,等待道路拓宽补偿等。

第二篇: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后,须重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后,须重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不要让军人流血又流泪!蚊香

这个好消息想必已经传遍军人军属和一切涉军圈了: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系,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其主要构成见下图:

新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退役军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工作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褒扬彰显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待遇保障工作,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优待抚恤等,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等。

1对于这类好消息,我的态度一向是保持谨慎乐观。任何事,不是只建立一个机构、不是哪位领导讲了几句强调的话、不是仅出台一个高屋建瓴的政策文件就可以势如破竹、水到渠成的。官僚体制具有很大的惯性与惰性,譬如一个酱缸,当把新鲜事物和新生力量填充进去,很多时候只能起到短期稀释的作用,时间一长就会被习惯势力和利益羁绊同质化,变得与原有的东西一样粘稠和深暗,于是一切照旧。直到再也搅不动时,重新加了新的东西进来。

当然这些话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醒和警示,丑话说在前头是为了后面干得漂亮。我们理应对国家组建这样一个关乎军队和国防建设大计的权力部门充满信心,也理应对国家重视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这个庞大群体的切身利益充满欣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除了公开发表的那些目的意义之外,对于国防事业的积极意义,一是在全社会培树起国民的“尚武”精神,为军事斗争准备打牢思想基础;二是把分散的无组织的退役军人重新管理和组织起来,既减少不稳定因素,也为军事斗争准备铺垫一些人力和制度基础。

新部门组建之后,除了完善机构遴选人员制定规章这些务虚工作外,第一要务是摸清底数。这些底数包括:当前相关政策都有哪些,有哪些是老旧需要补充完善的,哪些是需要废除或者新建的,重复的有哪些遗漏的有哪些;当前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自主择业干部的家底是什么,数量质量怎么样,他们都有哪些需求,存在哪些困难,哪些是政策不完善造成的,哪些是落实不得力造成的,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组织、管理和保障;全国拥军优属、优待优抚、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目前是一个什么底数,各地都有哪些好的做法,存在哪些普遍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强调和固化哪些东西……等等等等,可谓百废待兴,千头万绪。

2不过无论再怎么忙,也须从轻重缓急中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我们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甚至再早一些时候,就开始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了,积攒到现在有的差不多快四十年了,已经成为政府严重的政治包袱,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不利因素。这些年,集体上访行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这一群体强大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以及特殊的政治性,使得各级政府很难应对,并且动辄就会被敌对势力炒作,既影响国家声誉,也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影响现役军人的思想稳定。

对于包袱,当然是越早卸掉越好,置之不理只会坐视包袱越背越大,越背越重。寄希望于让时间去帮忙卸掉这些包袱,更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也违背宗旨意识,甚至也说不好谁会最终赢得时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不能把这些本来依靠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再去交给下一代了。既然是历史包袱,就要尽快交还给历史。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后,使得解决这些历史包袱不但成为可能,而且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电影《芳华》上映,无数当年参战老兵集体整队入场观影,除了告慰战友英灵与再抒报国情怀,提醒有关部门和舆论重视这一群体的现实问题也是重要目的。烈士赵英占的母亲悄然离世,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攒了二十年路费才能够去到烈士陵园看一眼儿子的可敬而又可怜的母亲。所有这些行为和呼吁都汇集成一个声音:国家一定要重视这些为了国家利益流血牺牲的英雄们,不要再让他们流血又流泪了!

上述两例,还仅仅是被舆论公开报道过的,至于那些埋没在江湖之远的无数退役军人、军属烈属们,有谁来为他们说话?有谁能看到他们最卑微的挣扎,以及最无力最无奈也是最伤心的呻吟呢?如果连这些为国尽忠甚至不但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整个家庭利益的忠诚卫士都不能得到国家最优厚的对待,得不到社会最尊崇的看待,请问当国家民族再有危难之时,谁去冲锋陷阵,谁会一往无前?当然,我们相信解放军的每一位官兵,都会有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精神境界,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一个成熟的社会,我们能不能维护一个起码的公平与正义?

3当前影响最大、呼声也是最高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集中为四类:参战老兵的待遇问题,复员军人的政策问题,退伍兵特别是农村退伍兵的安置及待遇问题,转业干部降职安置问题。

参战老兵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待遇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老兵的实际需求;复员军人的问题,主要是个人选择与国家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的矛盾问题;退伍兵特别是农村退伍兵的问题,主要是安置不落实以及有的地方政府不重视导致他们无人管无人问,很多人生活拮据,沦为社会底层;转业干部降职安置问题,最早是自百万大裁军而起,有一定历史原因,但目前地方政府虽然有困难却早已不是三十多年前了,主要还是有的地方缺乏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往年亏欠军转干部的帐,仍想继续亏欠下去。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各有各的成因,各有各的特殊性。所以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套方子治所有的病,更不可能一副药下去就落地见效。不过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有普遍规律,就是多数要么是政策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要么是虽有政策但不落实、落实不力。新成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的,当站在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区分轻重缓急拿出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吹透历史尘埃,露出绿水青山。

当年商鞅变法,志在整军东出,第一件事除了立下“军功授爵”之制,就是厚待战伤战残的老秦兵,并由国家每年为其供给粮秣。“君以国士待人,必以国士报之”。老秦兵或老或残,已经失去战斗力,但是秦国仍然“以国士待之”,这就是“千金买马骨”的激励示范意义,结果就是激发秦国的年轻军人们为国效力,奋勇拼杀,终于成为六国惊惧的“虎狼之师”。今日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首先从解决退役老兵的历史遗留问题开始,正具有同样的深远意义。

领袖在两会期间出席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曾经充满感情而又意味深长地指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一句“谁是最可爱的人”,令所有退役与现役重拾信心,也必将再创光荣;一句“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令所有曾经为国尽忠和正在尽忠的军人及其军属受到鼓舞,意识到使命的光荣伟大;一句“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但令所有情系军营的人们瞬间飙泪,也令他们斗志昂扬: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

第三篇: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影响和阻碍众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和解好决历史遗留问题,已是当今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这些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处理和解决本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类似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依据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退文件,对其中一部分职工办理了内退。这种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所采取的内退办法,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但后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好转,企业自身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职职工收入也随之提高,内退人员的收入与同期未选择内退的退休职工收入差别日渐明显,这就导致了提前办理内退的退休职工心理上极端不平衡。于是,众多内退职工不断到企业、地方政府集访,反映企业当年不应给其提前办理内退。

二、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如果割裂当时的历史条件,单纯地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则无可下手。当时,作为内退职工,所考虑的是企业万一垮了,还不如办理内退,不用上班还比在职职工收入高,他们自愿选择内退这条道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他们办理了内退,就不用承担企业经营不佳的风险,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这一历史环境企业与内退职工都必须尊重。在双方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企业和内退职工也必须面对现实。尽管内退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许多内部职工与近几年退休的职工相比,感觉吃亏了,这是一个现实矛盾。作为内退职工,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两者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实状况,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2、把握政策,实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业仅考虑解决矛盾,不严格把握政策,则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容易给其他类似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地区类似企业的稳定。鉴于此,企业始终以国办发文件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既承认职工诉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单方面地站在企业或职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只有全面、充分、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认认真真分析其产生、发展、爆发的全过程,并采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3、不添新乱,不留后患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既要充分尊重当时的特定历史,充分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理解当时政策的进步意义,又要确保今后不产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烦,不留下任何隐患,这的确是对企业主要领导驾御企业、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清理的人员范围、处理办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留后患,又专门制定了配套办法,即《实施细则》,进一步说明了政策依据、符合解决范围的人员、操作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解释与说明,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解决方案的严肃性、全面性,缜密性。

三、解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方法

1、倾听诉求,将心比心

在集访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建立了畅通的诉求体系,要求所有干部都是上访者的接待员,所有干部都要耐心地倾听上访者的诉求,将心比心,站在上访者的角度去解疑释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所有上访者尽情倾诉,发泄其想法及不满。同时要求,所有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要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及时反馈上访者诉求,对于不能直接答复的诉求,咨询职能部门后,主动上门做工作,使上访者感受企业是真正重视他们的诉求,拉近上访者与企业的距离,为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积极的姿态,营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

2、正视矛盾,分清主次

正视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至始至终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矛盾,也从没有回避矛盾,更没有隐瞒和压制矛盾,认认真真分析各类矛盾的类别,区分出与政策有关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访期间,退休教师也来上访,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的问题不属于这次内退职工的范围,待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彻底解决后,再针对退休教师反映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即使是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也有办理内退无关的事情,我们同样也分离出来,这样,就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3、胸怀全局,体现个

解决内退问题,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则会影响全局,酿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企业主要领导胸怀全局,谨小慎微筹划解决方案,确保既解决企业内退问题,又不引起地区其他企业内退职工因互相攀比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先后走访了政府和类似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内退现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虑到企业的具体问题和个性问题。我们在制定措施和办法时,就特别有针对性,既解决了企业的矛盾,又没有给面上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分析企业的特点和个性,所制定的解决办法是正确的,经受了考验。

4、信息畅通,掌握主动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越具有主动权。信访稳定工作特别处理和解决内退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收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单位利用各个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过各单位、各支部公开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们有针对性安排不引起内退职工怀疑的人员深入内退职工经常聚集的地方了解内退职工谈论的情况,尤其是了解骨干人员的想法,然后将内退职工最新的思想动态反馈给主管领导。这对于企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正确的解决办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晓之以理

做信访稳定工作,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始终坚持以政策为依据,运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们处理内退问题时,始终坚持了这一点。我们制定好文件后,并没有立即出台,用了四多月的时间进行政策攻心。我们安排有关人员故意将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散布于内退职工当中,观察其反应,了解其变化。同时,表明企业的态度,不作任何许愿,决不突破政策,一视同仁,严格依据政策和文件执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会最大限度的考虑职工的利益。在正式出台文件之前,党委书记通过直播的方式发表电视讲话,党委书记饱含对内退职工的关爱之情,心系对企业发展的担心与顾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次阐明政策及实施办法,号召全体职工与家属共同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而努力。党委书记就解决稳定问题发表电话讲话,在企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其方式新颖,覆盖广泛,为迅速解决内退问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责任到位,群策群力

信访稳定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职责,它需要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同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需要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位,群力群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推动整个信访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在解决内退问题时,较好地调动了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形成企业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分片负责,各单位一把手负责本单位的责任体系。其次,全体动员,发动职工,积极宣传稳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发展离不开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浓郁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内退职工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深入家庭,开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汇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工作格局。

7、团结多数,孤立少数

对于绝大多数内退职工,其诉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很多内退职工是想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反映他们的诉求,不愿意参加集访。另外,由于他们的子女大多也在企业上班,绝大多数内退职工不愿看到因集访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心还是希望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有些是抹不开面子,是被迫参加组织者进行的集访,真正闹事的人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得出这样的判断后,我们就依靠和团结全体干部职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数内退职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数。实践证明,只要大多数人思想统一了,稳定了,企业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8、依靠政府,维护秩序

紧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尤其是处理和解决集访事件的一条重要经验。正常来说,政府是正面价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义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规范上访者的行为,更可以使集访事件处于理智状态,避免走向极端。由于,我们长期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关系,在企业发生集访事件期间,政府主动帮助我们,主动出面帮企业做工作,主动向退休人员进行普法宣传,讲解政策,反复告戒不要有违法行为,要用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有力地配合了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

总之,信访稳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尤显得格外重要。只要我们在信访稳定问题上原则把握得当,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务。

第四篇: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影响和阻碍众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和解好决历史遗留问题,已是当今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这些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处理和解决本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类似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依据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退文件,对其中一部分职工办理了内退。这种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所采取的内退办法,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但后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好转,企业自身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职职工收入也随之提高,内退人员的收入与同期未选择内退的退休职工收入差别日渐明显,这就导致了提前办理内退的退休职工心理上极端不平衡。于是,众多内退职工不断到企业、地方政府集访,反映企业当年不应给其提前办理内退。

二、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如果割裂当时的历史条件,单纯地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则无可下手。当时,作为内退职工,所考虑的是企业万一垮了,还不如办理内退,不用上班还比在职职工收入高,他们自愿选择内退这条道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他们办理了内退,就不用承担企业经营不佳的风险,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这一历史环境企业与内退职工都必须尊重。在双方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企业和内退职工也必须面对现实。尽管内退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许多内部职工与近几年退休的职工相比,感觉吃亏了,这是一个现实矛盾。作为内退职工,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两者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实状况,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2、把握政策,实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业仅考虑解决矛盾,不严格把握政策,则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容易给其他类似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地区类似企业的稳定。鉴于此,企业始终以国办发文件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既承认职工诉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单方面地站在企业或职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只有全面、充分、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认认真真分析其产生、发展、爆发的全过程,并采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3、不添新乱,不留后患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既要充分尊重当时的特定历史,充分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理解当时政策的进步意义,又要确保今后不产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烦,不留下任何隐患,这的确是对企业主要领导驾御企业、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清理的人员范围、处理办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留后患,又专门制定了配套办法,即《实施细则》,进一步说明了政策依据、符合解决范围的人员、操作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解释与说明,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解决方案的严肃性、全面性,缜密性。

三、解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方法

1、倾听诉求,将心比心

在集访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建立了畅通的诉求体系,要求所有干部都是上访者的接待员,所有干部都要耐心地倾听上访者的诉求,将心比心,站在上访者的角度去解疑释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所有上访者尽情倾诉,发泄其想法及不满。同时要求,所有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要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及时反馈上访者诉求,对于不能直接答复的诉求,咨询职能部门后,主动上门做工作,使上访者感受企业是真正重视他们的诉求,拉近上访者与企业的距离,为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积极的姿态,营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

2、正视矛盾,分清主次

正视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至始至终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矛盾,也从没有回避矛盾,更没有隐瞒和压制矛盾,认认真真分析各类矛盾的类别,区分出与政策有关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访期间,退休教师也来上访,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的问题不属于这次内退职工的范围,待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彻底解决后,再针对退休教师反映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即使是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也有办理内退无关的事情,我们同样也分离出来,这样,就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五篇:历史教学要重视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要重视德育教育

陈宜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步被提上日程。历史教学改革更是面临严峻考验。历史教学改革也确实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围绕教育理念,围绕课程教材,围绕考试评价,围绕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围绕研究性学习„„改革的根本是抓住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掌握知识铺就一条捷径。然而,这种改革内容中似乎总缺少点什么?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了一幕幕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的场景:面对长者、弱者而肆无忌惮的行为、恶人行凶而百人围观时的麻木神情、一个个巨贪中饱私囊侵吞国家亿万资财的大手笔、影视明星制造的“日本军旗事件”和体育明星面对众多外国记者而大谈不知“沪沟桥事变”为何物时的坦然,真是古有“商女不知亡国恨”,今有“明星不知亡国恨”的悲哀。

此时,才陡然醒悟,是国人的道德意识滑坡,才使那些有损社会风气和民族尊严、利益的情况出现。于是社会疾呼、国人疾呼: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这样的呐喊早已响彻耳端,然而,呐喊毕竟代替不了现实,有时它越响亮,越说明它本身的低效、苍白!

为提高国人的道德素养,国家提出了“以德治国”作为“以法治国”的重要补充的决策。《江泽民总书记致国家教委领导的一封信》中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这无疑是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项任务也艰巨地落在教育工作者的肩上,特别是历史教师的肩上。要求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不能忽视德育的存在。

其实,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明礼诚信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古代优秀科技成果特别是四大发明的创造,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金戈铁马、折戟沉沙的古战场上驰骋纵横的英雄精忠报国的气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让他们明白国家的强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从而让学生树立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的信念;历史上为一己之利而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辈,最终将遭到历史的唾弃,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利益、正人正己„„

这些史实都可成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一、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

切入点就是把书本知识传授引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达到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如在讲授“百家争鸣”各派思想主张时,就可以儒家的“仁”“礼”、墨家的“兼爱”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声情并茂的语言。

历史教学本身就是富于情感的教学,讲课时声情并茂,往往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感,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如在讲述中国“四大发明”时,语言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时,语言悲愤、低沉,但要深沉有力,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

三、观看影视、图片展或参观革命基地。

此法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寻求适当的方法,灵活机动,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德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并重,创新必须以德为本,千万不顾此失彼,否则就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就不能局限于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范围,而要以德育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的人文理想、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从而造就每一个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也应坚持不懈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的坚强卫士,才能赋予历史教学以无限的生命力。

下载交通补短板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补短板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