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打造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村干队伍
严选拔管理 重教育激励
努力打造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村干队伍
中共XX市委组织部
(2014年12月2日)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XX市高度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选、育、管、励”四个方面创新制度机制,落实措施办法,为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一、始终把高标准选人才作为重要前提,全面推进公推直选,村干部队伍初步实现“一好双强”配备
坚持把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作为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注重广渠道、高标准、多形式选拔人才,村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一是扩大选人视野。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业界限和在本村人员中选任的贯例,加大在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转业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力度,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回原籍担任村干部,有效破解了村“两委”换届选人难的困境。在今年村级党组织换届新进班子的696名委员中,有致富能手198名、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人员51名、转业退伍军人49名、乡镇下派干部44名,为村级党组织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严格选任标准。鲜明提出村干部应当具备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正确行使职能职权、依法办事等6项基本条
件;切实做到“四个不用”(违纪违法的不用、群众信任度赞成票低于50%或反对票超过30%的不用、能力弱和作风差的不用、不服从上级安排的不用);明确要求新任村干部原则上应在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继任者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今年换届的新一届村级党组织中,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7.08岁,比上届下降2.1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042人,占38.39%,比上届提高了2.79%。三是改进选任方式。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广泛采取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四荐”形式产生初步候选人,认真对照村干部任职条件和纪委、计生、综治等部门意见进行资格审查,然后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进行信任度测评和民主推荐,并经组织全面考察和公示7天后举行直选大会。直选大会上竞选人要进行竞职演讲,并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
二、始终把从严管理干部作为根本要求,大力实施“双述双评”,村干部队伍责任意识和破难意识不断增强
坚持把从严管理作为切实发挥村干部队伍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核心作用的根本要求,积极采取双述双评、公开承诺、绩效考核等管理手段,村干部队伍务实奋进、清正廉洁的形象不断攀升。一是创新“双述双评”。年终各村实职干部在认真总结全年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个人述职报告,然后乡镇考察组到村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村实职干部在大会上公开述职并接受群众评议。同时,乡镇党委组织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驻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代表以及各村支书、主任参加的述职测评大会,各村支书、主任在大会上进行公开述职,并接受参会人员的
民主测评。村、乡(镇)两级测评情况以6:4的比例计入村支书、主任年度考核总分。二是开展公开承诺。年初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分别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向全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乡(镇)党委根据承诺事项与各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半年举行一次践诺汇报,年终进行践诺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年度考核,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不能完成公开承诺事项的村干部,提请党员大会或村民大会免去其职务。三是实施绩效管理。结合平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综合计算出村干部个人年度考核得分,并按照“固定报酬+绩效报酬”(70%作为固定报酬、30%作为绩效报酬)的形式发放绩效工资。其中,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除全额领取30%绩效工资外,还将获得年度总工资10%左右的奖励;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全额发放绩效报酬;考核等次为基本称职的,发放70%绩效报酬;考核不称职的,不享受绩效报酬。
三、始终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重要目标,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村干部队伍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把提升素质作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是健全培训机制。市委将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把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党校、农广校、远程教育站点和培训基地建设,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明确划分市乡村三级培训责任和任务,建立起市乡村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培训体系;明确提出村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
于10天,其中乡(镇)组织的培训不得少于2天,利用远程教育站点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个小时;一年中,无故缺席培训会累计达3天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二是加强理论培训。市委党校每年举办两期以上的政策理论培训班,重点对村支书、主任进行中央、省委、资阳市委、XX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和新出台的方针政策的培训;乡镇党委每月对村干部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理论培训;村“两委”每月举行3个小时以上的集中学习;每年每名村干部自学达60小时以上,并有读书笔记和2篇以上的心得体会。三是注重实践锻炼。灵活采取“菜单选学、基地实践、上挂外派、潜能拓展”等方式进行实践锻炼,每年轮流安排一批村干部到产业示范基地学习锻炼,特别是有征地拆迁任务的村,在征地迁拆之前,乡(镇)党委都会主动把该村村干部派遣到市内正在开展征地迁的现场实践锻炼,切实增强村干部“和谐拆迁”的能力水平;坚持实行村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制度,市委每年均选派一批优秀村干部到沿海及周边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引领农村加快发展的能力素质。近年,市委先后组织了15批次1000余人次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
四、始终把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作为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保障措施,村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
坚持把落实保障措施作为激发村干部队伍的关键,注重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强化对村干部的激励,切实让村干部岗位“香”起来。一是提高经济待遇,让村干部有干头。在已有每月报酬的基础上,对新连任的村干部每月增加10元补助,使连任的村干部报酬分别达
到每月650元、590元和520元,并建立逐届提高机制。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兼任组干部、村电工、园区及基地经理等职务,实行兼职兼薪,以提高其获得的报酬总额。二是提高政治待遇,让村干部有奔头。坚持每年评选表彰“十佳村支书(主任)”、优秀社区支书(主任),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再给予3000元重奖。畅通村干部晋升渠道,近年来,先后选拔3名优秀村支书、定向考选了1名村支书和1名大学生村干部作为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连续4年面向村干部公开考录公务员,先后有30余名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建立离职保障,让村干部有盼头。建立并完善了村干部保障制度,将村干部的离职补助纳入市财政预算;统一为村书记、主任购买养老保险,设立困难村干部互助促进会,建立了建国后离职村干部离职补助制度,有效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第二篇: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努力打造高素质党务队伍 作者姓名:张辉
为全面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安达市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严格落实,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文化水平、服务能力过硬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
一、着眼长远,扩大范围,突出培训对象的广泛性
市委对基层的党组织班子和党务干部工作局面打不开、成效不显著,急需“充电”、“加油”的现状,开展“组工大讲堂”活动,扩大了培训覆盖面,将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两新组织”、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600多人都纳为教育培训对象。在培训中,明确主题,突出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党务工作者政策规定把握不准、工作要求了解不清、开展活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升了党务工作者的素质。
二、立足实际,优化组合,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围绕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优化培训内容,将政治理论培训与岗位职责培训相融合。邀请了东北石油大学杨中华教授、北京大学现代文化研究院于行教授、北京大学李振一教授,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开展了《政府之职与干部之为》、《高效执行力》、《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研究》等专题讲座。同时,借助现场教学基地资源,组织参观了黑龙江贝美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安瑞佳化工有限公司、先源乡友谊牧场等典型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增强了党务工作者的本领。
三、以人为本,拓宽渠道,突出培训方式的实用性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注重运用多种培训模式,确保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在专题讲座过程中增加答疑环节,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加培训人员可以现场提问,由专家授课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参训人员更好地把握政策、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通过邀请专家和知名高校学者授课,即从宏观上提高参训学员的能力素质,又从微观上使培训更贴近实际、更具有感染力。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提升了培训效果。
第三篇: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吴建平
村级组织是我国行政组织中最基层的组织,它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的职责。村干部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以培训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着眼全局抓领导。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新化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将高质量培训村干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富民强县的引擎工程来抓,县、乡、村三级均成立了村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干部培训三年规划和计划,按照“统筹全局、科学整合,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特别在村干部培训经费保障上,一方面将村干部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范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全面整合财政、党费、扶贫培训、移民培训、劳动就业培训、农技培训等各方面的经费,归拢到组织部门集中使用。
结合需求抓分类。结合工作实际推出“菜单式”培训模式。除了列入培训的必修教材,参训的村干部还可以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工作方法、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自由选择。这种方式,发挥了参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促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明确职责抓督查。采取“三级培训、各负其责”的做法,从不同层面进行规划和指导:由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县委党校集中培训村支书和村主任;乡镇党校和农科教中心集中培训村级两委主职以上的其他成员和后备干部;村级培训网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开展集中培训。
贴近实际抓创新。在培训方式上,围绕“活”字下功夫,除分层负责集中培训、部门包干对口培训外,积极探索依托基地实践培训、远程教育灵活培训、学历教育长期培训等方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三年来,全县创建了9个市级、97个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通过面对面传授、手把手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致富典型;充分发挥村级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优势,在红星网新化分站上开辟致富信息、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专栏,以专家讲座、视频互动、在线答疑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102名村干部获得大专学历、632名正在电大就读。
典型引路抓示范。县委特别注重挖掘本土先进人物、先进基层组织的典型事迹,将其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村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五年来,我们编辑了60多万字的本土培训教材,先后推出了扎根天门乡金马村18年的 “一支书”刘成虎等身边的模范人物,总结了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桑梓镇洪潮村、全省 “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曹家镇娘家村支部、全省小康示范村——温塘镇祥星村、全市民企联村活动示范单位——曹家镇水竹村、全县第一个亿元村——琅塘镇印双村等先进村级组织的发展模式。(作者系新化县委书记)
第四篇:建设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村党支部书记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最基层的组织者,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抓好农村工作,必须首先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特别是近3年来的整顿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从佳木斯市的情况看,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偏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建设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标准,确立适应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需要的选人用人观念。应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的要求,把能否带领党员、群众实现跨世纪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根本标准。具体地说,就是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市场意识和产业化经营本领,能够推动本村经济快速发展;能够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兴农;能够依法治村,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团结带领一班人,发挥好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拓宽视野,多渠道选配村党支部书记。总结我市多年来的实践,选拔农村党支部书记可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提;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中选;从县乡机关干部中派;从乡镇企业骨干中请;从经济较发达的村调;从回乡的高中生、复转军人中挑;从涉农科研部门中找。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两点:一是拟任人选必须具备担任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和综合素质;二是必须按照党章规定,经由本村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三,畅通出口,及时调整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建设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必须畅通出口,加大对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切实解决难下的问题。调整的重点是那些作风粗暴,干群关系紧张,民意测验胜任票低的;班子长期闹不团结,作用发挥不好的;年龄大、文化低、素质差、思想保守,长期改变不了落后面貌的;不廉洁,有贪占问题的。调整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一方面要痛下决心,只要不称职,谁来说情,有多长时间的“苦劳”,都要以事业为重,不能照顾情面;一方面要做好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多数人能够想得通,下得愉快,对于因为年老体弱下来的老支书,在生活上、工作上要做出妥善安排。第四,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重点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存在的市场经济观念淡薄、思想守旧、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基本理论水平较低等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二是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可以通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经验;以县乡为单位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编发实用技术教材;发挥科技协会作用,搞好示范服务基地引带等办法,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领导方法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通过系统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管党的能力,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民主管理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两手抓”的能力,使村党支部书记逐步完成由“经验型”领导向“知识型”、“智能型”领导的转变。四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村党支部书记的政策水平、法治意识对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政策法规的系统教育,既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进行违法案例分析,增强他们的政策、法规意识;又要发挥市、县、乡各级领导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示范作用,带动、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学会有效地运用各项政策、法规,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学习、遵守和运用政策、法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第五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一、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关键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性质决定了团干部首先在政治上要靠得住。因此,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关键,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过得硬的团干部队伍。对团干部来讲,我认为有三方面很重要:
一是
要增强坚定性。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增强坚定性的关键在于要加强学习。要始终注重思想带团、理论先行。学习是一件艰苦的、认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状态、一种人生态度,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修养、一种精神境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抓住精髓学,抓住本质学,在系统学习、深入领会上下功夫,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结合团干部的实际学,要结合共青团的工作学,坚持理论学习与把握青年工作规律相结合,与指导工作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转化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二是要提高忠诚度。“忠诚是责任,忠诚是品格,忠诚是境界”。提高忠诚度,首先是要提高政治忠诚度。政治忠诚是团干部对党忠诚的核心和灵魂。要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不断摸索,不断思考,加深对政治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政治的敏锐性和洞察力,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政治信念,使自己在政治上的忠诚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一种永远的品格与境界。其次是要提高事业忠诚度。团的事业是充满理想、充满奉献的崇高事业,共青团的岗位是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奉献的岗位,要热爱团的事业,珍惜团的岗位,不断增加光荣感、使命感,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落实到对团的事业当中,转变成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第三是要提高工作忠诚度。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和行动表现出来的。工作忠诚是政治忠诚和事业忠诚的落脚点。要把忠诚的信念转化为扎实的行动,满怀激情、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团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水平和业绩。
三是要强化责任感。责任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歌德讲,“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尽责任本身就成为你生命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因为这种爱,你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竭尽全力。要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将事业心和责任感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行动上,落实到忘我工作的实践中。共青团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千百万人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团干部在这个岗位上自觉奉献,勇于创造。团干部都很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在短暂的团干岗位上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只要我们在团的岗位一天,就要为团的事业奋斗一天,实实在在地在团的岗位上锻炼、成长。要力戒浮躁心理和短期行为,竭尽全力在那些打基础、谋长远、固根本的工作上做文章、下功夫,把团的事业作为一种抱负、一种追求、一种义务,真正扑下身子干事业,沉下心来做事情。我们要真正做到“精心谋事,潜心做事,谨慎行事,坦荡处事”,才能健康顺利成长。
二、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始终突出能力建设这个重点
能力建设是共青团的一项根本建设。共青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干部队伍的能力。团干部队伍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团的事业,团的发展,团的前途。对团干部来讲,能力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相同的干部选任制度面前,没有性别差别、年龄差别,只有能力差别。拼到最后就是拼素质,拼能力!团干部要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从团的工作职能上看,要不断提高团干部的服务能力。一是要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共青团的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赢得地位,这就要求团的干部要冲破“就团论团”的束缚,提高自身把握全局、贴近中心、服务党政、服务发展的能力。这既是共青团工作本身对团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团干部成长、成才的要求。二是要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要始终坚持把“党政满意不满意、社会认同不认同,青年欢迎不欢迎”作为衡量我们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对党负责和对青年负责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党的根本利益与青年的具体需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要做到和做好这一点,必须不断增强团干部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社会是共青团工作的鲜明主题,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共青团作为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化。共青团作为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更多的由政府承担社会职能将交给社会组织来承担,这势必要求共青团组织和团的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本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是从团的工作对象上看,要不断提高团干部的凝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