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12: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10题,每题1分)(书上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例如,某一具体的教学原则来源于古代哪一个文献,4选一,例如,教学相长来自于()文献。选项:A《论语》、B《大学》、C《中庸》、D《学记》)

二、判断(10题,每题1分)(只需答勾或x,不要改错。注意审题,例如,“就是”、“仅仅是”等极端的语句。例如,学历,是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错,是在法定教育机构中的。)

三、简答(4题,每题8分)(简要回答,答出要点,需要解释性的拓展语句。例如,备课的基本要求:三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加以解释。)

四、论述(2题,每题15分)

五、案例(分析)题(1题,18分)(重点:教学论中的内容,有话说,围绕主题说)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师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小点一: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P14 小点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P15)小点三:大学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P15)小点四:高等教育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P15)小点五: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6)

小点六: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P18)小点七: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文学、法学、医学、神学(P19)

小点八:19世纪,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P24)

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P24)

小点九:赠地学院: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P29)威斯康辛思想:(P29)

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③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与“洪堡时代”相比,多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小点十: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单选)(P32)

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一题: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小题)(P44-48)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第五,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第二题: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大题,简答题)(P53-54)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第三题: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判断题)(P65-66)

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②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题:小题: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P68)

高等教育是再生产社会政治关系。(P69)

第二题: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P71-72)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因于教育。他因此,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题: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方面。(小题P75)

第四题: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大题,P77-79)

第一章不要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第五题:高等学校的职能(大题,P79-81)①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主要职能)。

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效职能的延伸)。

②三项职能的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P82)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 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 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效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效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

第一题:教育目标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P87)①定义:教育目标是指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广义是指教育目的,狭义上是指培养目标。(补充)②特征(小题):1)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质。(P87)

2)高等教育目标还有相当的复杂性。(P88)③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大题)(P89)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评价和激励作用 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小题)(P89)

第二题: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即细化了的教育目标。)(P93)

第三题:通才和专才(P98)

通才: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专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第四题:高等教育的任务(P102)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第一题: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P114)(大题,简答题)答题要点: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一题: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大题,P125-128)(答题要点:三性)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时间活动的统一过程。(1)特殊性 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而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

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即,条件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

程。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时间有限性)。(2)双向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再者,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发展性

第一,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第二,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小题:

判断题: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正确)(P125)

单项选择: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力。(P127)

第二题: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四点,P129-130)专业性 独立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三题:教学原则的特点(补充)实践性

科学性(客观性)

第四题:谁提出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记住,小题)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P131)《学记》总结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朱熹提出:循序渐进原则 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方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悱:学生想说心里话,表达不出来; 发:教师指导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P133)《学记》:道而弗牵:教师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P133)

强而弗抑:要强迫学生顺从(P133)

开而弗达:学生在思考阶段,老师要给予启发,又

要有保留(P133)

思想性:文以载道:寓理想性于教学中(P132)判断题:知识与能力成不成正比?(不成正比)(补充)判断题: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正确)(补充)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P138)

第五题:你能否结合你所任教的专业课,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一番评述。(P131-138)

要点三个方面:①教学原则的概念

②教学原则的体系

③能否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

①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②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③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您还可以选择别的原则进行阐述,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所讲的课)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师同样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须既有专业所长,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

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

第一题:班级授课制(P141)

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后经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赫进一步完善得以推广。我国首次使用:1861年,京师同文馆

第二题: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考点:年年都考,出大题)(P141)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由于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因而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兼顾个别差异。)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第三题: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小题)(P143)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第四题:备课(P144)

答题要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第五题:大学上课不用讲究?或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即,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补充)第一,目标明确

第二,内容正确(懂,透,化)第三,方法得当 第四,表达清晰 第五,气氛活跃

第六题:教学方法(重要内容)(P148)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小题: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综合。(×错误,解析:是传统观点,是不对的。)

第七题:讲授法(要求新教师掌握的内容)(P150)运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方法。①明确的目的性 ②内容的科学性 ③内容的逻辑性 ④语言的感染性

此外,教学方法还包括:问答法、讨论法、试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能判断,哪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归属于这里何种方法。)(P150-154)

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者向学生作示范,以说明或印证所教知识的一种方法。(重要)(P152)

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正确,补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正确)(P159)

第八题:教学方法选择依据(补充)①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③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④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⑤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⑥要依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第九题:教学评估(P163)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判断题,正确)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一题:小题目

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P16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从19世纪开始。(P167)科研作为高校职能的提出者:德国人

洪堡(重复前面内容)

第二题: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即教育科学的研究)的内容(简答)(P176-177)

①教育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体系中的特色内容。②含义:高校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内容:

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

小题: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P178)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师

第一题:与教师相关的几个法律法规(P188-189,以及补充)1985年2月12日

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会条例》 1993年10月31日

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

《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

《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

十九次会议

《职业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

九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会议

《高等教育法》

第二题:教师的含义(P189)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第三题: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即教师的三大基本任务或三项重要职能)(P192-193)

要点: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承担者: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思想品德教育)。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第四题: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大题,记住,P194-195)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持久、稳定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小题: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创造性)小题:向师性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示范性)

小题: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示范性)

第五题: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补充)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由教师的地位、性质、劳动特点及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用于坚持真理)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③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体制健康,耐受力强,反映敏捷,精力充沛;二是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地情绪,顽强的毅力)

第六题:教师的教育情意(P198)①教育理想 ②教育情操 ③教育性向 ④教师自我

第七题:教师的权利(6点,P201-202)①教育教学权 ②科学研究权 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取报酬权 ⑤民主管理权 ⑥进修培训权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每节标题,记住即可)①高等教育大众化 ②高等教育国际化 ③高等教育多样化 ④高等教育综合化 ⑤高等教育私营化

第一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教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补充)答:①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②个人本位价值观(含义):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

③社会本位价值观(含义):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④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1)个人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2)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⑤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视作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纪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第二题: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加补充的内容)

①概念:所谓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应。

②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四大发展趋势、潮流)

1972年 法国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979年 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终生教育)代替维持性学习

1989年 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 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 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人:全面发展

1996年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知识经济 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发展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1949—1978(30年)“双基”教育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979—1982(4年)发展智力

1983—1989(7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990—至今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 ③国际上教育的行情 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的变动、岗位的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突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对责任感、道德伦理提出新的要求。人的发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④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

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

大学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⑤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和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发展情感

第三题:扫尾知识点: 小点十一: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高等学校兼有“教育性”“学术性”的组织属性。(P208)小点十二: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216)小点十三: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上分为三种模式:集权模式(我国属此)、分权模式、并重模式(P232-233)小点十四: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P234)小点十五:学历,使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历经历。(P237)

小点十六: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P239)

小点十七:分段标准(P248)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下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我国已属此阶段,在18%左右

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 标准:国家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又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考点汇总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3

4高等教育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赠地学院: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大学要学六艺: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礼、乐、射、御、书、数19世纪,洪堡开创了高等教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育史上的“洪堡时代”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

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教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

答:①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

②个人本位价值观(含义):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

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

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7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9

10.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学校。

1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11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12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

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复杂性。13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15 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力。

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学记》总结出:教

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从19世纪开始。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第五,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2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还要了解他们的个

③社会本位价值观(含义):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

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

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4大学上课不用讲究?或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第一,目标明确,第二,内容正确,第三,方法得当,第四,表达清晰,第五,气氛活跃

2、论述高等学校科研的作用

(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1)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敏锐地觉察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要求,从而能对教材进行深刻剖析,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对教材内容高屋建瓴,并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有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2)通过科研,师生之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启发教师新的思想和科学讨论的焦点问题移至科技领域继续深入;

(3)使教师授课更加紧密联系实际,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④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1)个人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2)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⑤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视作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纪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加补充的内容)

①概念:所谓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应。

②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的变动、岗位的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突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对责任感、道德伦理提出新的要求。人的发发展的基本要求。

④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⑤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和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发展情感

你能否结合你所任教的专业课,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一番评述。

①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②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③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您还可以选择别的原则进行阐述,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所讲的课)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在专业教育的前提

等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学相长,长善救失朱熹提出:循序渐进原则.孔子提出: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启发式教学方式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有助于个人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学生想说心里话,表达不

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出来; 发:教师指导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学记》:道而弗牵:教师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

强而弗抑:要强迫学生顺从

开而弗达:学生在思考阶段,老师要给予启发,又要有保留

思想性:文以载道:寓理想性于教学中 3

20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创造性)21向师性体现了(示范性)

22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示范性)

23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高等学校兼有“教育性”“学术性”的组织属性。

25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上分为三种模式:集权模式(我国属此)、分权模式、并重模式

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高等学校的职能

①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1)培养高级

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的创见,使教师保持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并将课堂中

专门人才(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主要职能)。3)

(三)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效职能的延伸)。(1)科研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 ②三项职能的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科研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的。其中,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养;(3)科研活动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 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2)(4)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特质和创新的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效应对当地社会

(四)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五)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六)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即教师的三大基本任务或三项重要职能)要点: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承担者: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思想品德教育)。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时间活动的统一过程。(1)特殊性

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而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

精神;(5)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26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效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办学实

28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29分段标准: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我国已属此阶段,在18%左右.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

标准:国家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又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0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首次使用:1861年,京师同文馆 1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②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6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综合。×

9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正确)

职能之间的关系。

讲授法运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方法。

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内容的科学性③内容的逻辑性④语言的感染性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①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③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④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⑤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适用范围⑥要依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即教育科学的研究)的内容(简答)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不同(即,条件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持久、稳定性 发现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亦即再发现的过程。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由教师的地位、性质、劳动特点及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用于坚持真理)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相关学科知识)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教学实验和1与教师相关的几个法律法规

1985年2月12日 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会条例》

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

过程是有时限的(时间有限性)。(2)双边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再者,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发展性

第一,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贯彻博与专相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师同样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须既

有专业所长,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

③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第二,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素质)第三,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 《教师法》 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调控作用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教育法》 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19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职业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 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高等教育法》

5教师的教育情意①教育理想②教育情操③教育性向④教师自我6教师的权利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取报酬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1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四点,P129-130)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3教学原则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短学程化,场所多样化

5教学方法: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评价和激励作用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由于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因而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兼顾个别差异。)

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考点考试必备

高等教育学考点

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P15

2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来自于认识主体和客体两方面。主体:好奇心进取心探索心是主导动因。客体: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P16 3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自己找答案。

4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和发展。P2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型,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高等教育13高等学校老师、学生的关系:现状(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师生关系比较淡漠、师生关系有些异化),关系理论【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论、双主体论、教育主体(“一体两面”)】,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P129 14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原则,宽口径原则,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P152

15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机制有机统一的原则,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统一的原则,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知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发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P160 1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结构、多样动态的专业结构、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的学历结构、多元互补的学源结构、凝聚人心的团粒结构。

28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29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重视学术梯队建设;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30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课程管理。31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含义:高校校园文化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认同与超越、交融与批判、吸收与辐射、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P36

5高等教育的地位: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个人发展角度)和社会价值(服务社会角度);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P43 6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使用指向。P58

7高等教育的目的: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70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史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含义: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旧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75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含义: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特征——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以培养适用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的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10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P107

11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职能的新发展(引导社会的职能、创造新职业的职能、国际合作的职能)P114

12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科学基础、教育智慧),心理素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

P164

17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从过程路径方面说,有两种模式——“自上而下”的模式,“自下而上”的模式。P193 18高等学校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势,学科综合化趋势,教学趋向个性化,教学管理灵活化,倡导自主学习,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P194

19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人平等意识;依法治校,促进教学规范化;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管理。P196

20科研的类型:从课题来源分(自主研究、立项课题研究),从课题性质分(基础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基础性应用研究),从人员多寡分(个体研究、集体研究),从学科类别分(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P205 21科研选题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P206

22科研选题的步骤:阅读有关项目申报通知材料,掌握申报范围、条件、要求等;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外成果、问题);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项目意向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因素,围绕项目意向收集的资料信息,实事求是地估计和评判自身的研究能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及所在地区、高校的优势及特色,从新的角度和高度提出具有创造性的科研项目。P207

23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教学服务(为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正规的教学服务;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岗位培训;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科研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科技咨询、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高校将图书馆、体育馆和设施对外开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P224

24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体制,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体制,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25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26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美国高等学校学制: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日本高等学校学制:学士、硕士、博士;法国高等学校学制:学士、硕士、博士、国家博士。

27高等学校需要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切合实际的职称

对外的独特性与对内的一致性。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导向目标、启迪智慧、塑造人格、规范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一)共创校园精神——第一,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第二,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第三,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第四,共建文明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第五,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发展智能结构——扩大知识面、发展多种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发展业余爱好。

(三)培养健全人格

(四)丰富业余生活。

32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15%~50%,一定资格者的权利,等等。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结构多样化、专业设置多样化、民办高教规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内容、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化的教育评估。高等教育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实体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现代化、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现代化、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内涵——对自己本质真正占有、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精神、具备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新精神;

(三)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传统文化限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实国情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 总结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2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养性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5 美国的第一所大学 哈佛大学 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 二年制学院 本科院校 研究型大学 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 学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洋务学堂主要有三类,包括 外国语学堂 实业技术学堂 军事学堂 11 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柏林大学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学术自由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大学校长职业化理念中大学校长扮演 募捐者 管理专家 政治家

协调者 14 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胡适 15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杜威 属于理性主义主张的有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的对象是人 以人及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 17 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突出差异” 在特定情境方面,基本逻辑是“现存即合理” 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有 硬件 软件习俗

特定情境 下列属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有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世纪50初期的院系调整之后,我国进入一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22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进入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阶段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其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分为 政府 非营利部门 营利部门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之一的日本模式是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以下时称为精英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依据办学主体的性质和构成,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有

欧洲模式

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 董事会制的优点是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中央集权型优点的是 有利于中央政府统筹全局,协调区域不均衡问题,提升整体水平29 属于学术权力主导型特点的是典型代表是欧洲大陆国家 欧洲大学具有学术自由和自治的深厚传统,高校内部以讲座等机构的学术权力为主导,主持讲座的教授自中世纪以来一直主宰着高校的教学和学术领域。下列哪个制度呈现了高校办学的全方位的原始数据,以及相应的诊断性分析?高校自我评价制度

政府评价高校时采用的是 行政权力

按照作用和时段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划分为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33 高等教育促进个体化发展的功能体现在高等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同时,还应该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促进个体的个性成长。

高等教育为个体提供生活能力的功能体现在高等教育通过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系统地传播知识,促进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 提高个人知识与能力水平培养良好的个性 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与价值

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指 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接纳和排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包括

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制度决定着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 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

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 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从19世纪末至今,是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

中世纪模式大学的特点是 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 42 目前已经初露端倪的是高等学校的第四种职能是 促进国际交流

从统一知识转向多样知识、从已知信念转向未知领域、从知识本身转向知识探究,是新课程体系与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基于高深学问的大学课程从理论上说有三个特征

知识的专业性强 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究 面向少数精英人群

下列对高等学校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有 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 学院提出的在人类不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中那些被认为是对某个时期受教育者的生活有用的、适当的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情景中的学术方案

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正式学术经历

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的是文化素养课程 47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则上10年修订一次

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类型主要有 多学科交叉课程 文化素养课程 科研项目课程 专业课程 49 进行课程评价, 首先要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舒尔曼为首的“关于教师专业性的专门小组”特别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是教学设计的知识

大学一门课程编制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 对需要的调查及表述 确定课程目标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

在学校规定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制度是 选修制

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以学分的形式进行量化,用于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和授予学位的是学分制

高等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很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 选修制 必修制 评课制

以教师为主体的某门课程的编制,由院系组织课程审定专家小组负责审议。专家小组成员包括 院系领导 学科专家 教育专家

从做中学、兴趣和主动参与等教学原则是由谁提出的杜威

循序而渐进教学原则是孔子提出的

下列属于强化问题意识原则的基本要求的有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9 我国高等学校的原则主要有 讲述思路为主原则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 增强学生参与原则 强化问题意识原则

实验法是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是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包括 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 63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上课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有 备课 辅导答疑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6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的具体环节有 预习上课 自我检查与小结

高等学校教学的实习实践环节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社会职业要求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学生的主体选择性与实习总体的统一性相结合 专职指导教师与兼职指导教师相结合 专职教师从总体上把握实习实践活动的进行 68 我国现行的分类,共有13个学科门类

学科制度化的优点有 能够建立完整而贯通的理论传统和严格的方法学训练

对学科制度化理解正确的有 学科制度是以建设学术、生产系统性高深知识为宗旨的制度安排 作为体制安排和行为约束的学科制度,它是相对于学科组织中的行为个体而言的学科制度就是指学科人或学者在建设学术、生产系统性高深知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体制安排和行为约束

学科制度一般指与学科相关的诸多制度

对比中国和西方,两种学科制度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 高等学校在学科设置上有无自主权 72 对跨学科研究理解正确的有 代表着一种促进知识整合与统一的愿望 意味着不同知识学科领域的整合程度 具有整合多种学科的特征 通常关注不同学科所共享的问题、主题或题目 73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关键是 学科梯队建设

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和保障是 学科基地建设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有哪些共同特征 注重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 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 高度重视学科队伍建设 加快学科基础条件建设,全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学科建设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基层学科组织等多个层面,下列属于高校层面的是学科的布局和调整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前提是 学科体系规划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要科学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 要突出重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学科

要克服封闭保守,面向经济社会需要 79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是 学科方向建设 80 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学科

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在 大学科研活动

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 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 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83 高等学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84 对象性价值表现在 开启心智、塑造人格

高校教师的学术地位是由其什么决定的 综合能力 个人表现 其拥有的知识类型 86 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教师的 权利 义务 待遇分配 权益保障 87 利思伍德综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模式,其主体是 专业知能发展 88 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目标、文化以及专业共同体从心理上认同并且树立起坚定的专业信念、专业责任和专业荣誉感,是指专业信仰

从研究者所使用的专业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和研究框架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如下几种理论模式 教学关注阶段论 心理发展阶段论 职业生涯周期论 综合发展阶段论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主要包括 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 接受岗位培训,成为“技术熟练者” 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开展校本教研,成为“研究型实践者”

“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 立足本校 以满足教师的需要为宗旨 以高效、实用为目标 92 高校教师的岗位培训主要包括 岗前培训 校本培训

高校教师的校本教研主要包括专业学术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94 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是辞聘

用人单位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所需人员是招聘

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技术职务任命制阶段 职称评定阶段 技术职称制度恢复与整顿阶段 职称制度成熟与全面落实阶段

高校依法管理学校内部事务是指高等学校的“办学者”

依法举办高等学校的政府、组织和个人是指高等学校的“举办者”

行政权力在高校管理中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体现在 高校内部行政人员享有行政权力 实施行政管理 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等职责 促进了管理的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

学科参与治理的组织载体是同行评议、基于学科的中介组织

在高校外部,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的特点 包括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具有“计划发展”的特点 拨款制度和考核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抓手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广泛存在于高校办学的各个环节

在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特点有 管理活动一般由专职行政人员承担,在学校层面表现最为集中 学院作为中间层次,兼顾管理活动和学术活动 高校的“双肩挑”干部则是管理活动和学术活动的双重主体,使得两种活动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关系更为复杂

关于高等学校的学术管理,阐述正确的有 管理的主体是“学者”和“学科” 运用的是“学者的权力”和“学科的权力” 具体表现为教师维护学术自由并处理学术事务的过程,学科捍卫学术自治的过程 源自高等学校的学术属性

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法

以单个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以服务于该院校实际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是院校研究 按照高等教育研究的层次划分,高等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微观层次 宏观层次 106 研究的起点是问题

不良引注也是学术失范的一种现象,其表现有 虚张声势自我引注

要将发现的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则要顾及多方面因素,如 该问题对高等教育理论或实践的意义 个人的学术兴趣 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 完成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第五篇:新版教材-2018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点整理和题库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高等教育的概念

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教育.P3 2)高等教育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P1 [1].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2].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3].20世纪60年代,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2.高等教育学的作用

1)引导观念更新 2)服务政策咨询 3)推动实践发展。

3.高等教育学的作用(简答题、论述题,P12-15)

二、题库 1.1984年,()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A谢冰

B洪秋雨

C潘懋元

D.孟宪承

正确答案:C

2.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P10 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解剖分类”

D、理论性分类 标准答案:C

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30分)P10 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 标准答案:A,B,C

4.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30分)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标准答案:B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

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

1)专门学校:修辞学校,哲学学校

2)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代表:亚历山大大学(缪思翁博物馆)。古伊斯兰国家的许多清真寺也是传授高深知识的教育场所。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1)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1].西周大学:西周时期已建成比较严密的学校体系,分国学、乡学两轨。大学旨在培养统治人才,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私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官学衰败,私学繁荣的局面。代表:齐国的稷下学宫。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3)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教育水平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峰。

3.欧洲中世纪大学

1)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宗教性。

2)中世纪大学实行专业教育,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3)学位制度的雏形也始于中世纪大学。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可称为“学士”。学完法、医、神等科的学生,可称硕士或博士。

4.德国:洪堡和柏林大学:确立了大学新的社会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

1)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简答题、论述题,P26):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大学的教学应该在科研的过程中进行,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师生一同“为学术而共生”;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5.美国:

1)1636年建成第一所大学——哈佛学院。2)第一所州立大学——佛吉尼亚大学 3)“威斯康星思想”: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包括: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和经济服务。(特别强调了直接为本地社会和经济服务的职能)。4)研究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

5)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层次上有二年制学院、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性质上有私立大学、州立大学、社区学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6.清末高等教育

1)洋务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2)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度;该书院为学堂;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3)清末学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颁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1].初等 [2].中等 [3].高等

a)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 7.8.9.10.二、题库

1.美国的第一所大学(30分)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B

2.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A、1920年

B、1930年

C、1900年

D、1910年 标准答案:C

3.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包括(40分)A、行会性

B、自治性

C、国际性

D、宗教性 标准答案:A,B,C,D

4.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30分)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A

5.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30分)A、学士

B、硕士

C、博士

D、院士 标准答案:A

6.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 A、二年制学院 B、本科院校 C、研究型大学 D、学术性大学 标准答案:A,B,C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30分)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高等教育学》 标准答案:B b)大学堂:经学、法政、文、医、格致、农、工、商 c)通儒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

199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9年:扩招;2003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达到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美国学者马丁·特罗于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 1)毛入学率低于15%:精英阶段; 2)15%-50%:大众化阶段; 3)超过50%:普及化阶段。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众生花。

8.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30分)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B

9.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40分)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标准答案:A,B,C,D

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

一、知识点

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1)教育理念

[1].自由教育理念 [2].通识教育理念 [3].专业教育理念 [4].职业教育理念 2)学术理念

[1].学术自由 [2].学术中立

[3].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3)机构理念

[1].大学自治:最经典。[2].教授自治 [3].学生自治 [4].校长职业化 [5].管理专业化

2.教育理念主要流派

1)理性主义:纽曼、赫钦斯、维布伦、佛莱克斯纳 2)功力主义

3)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斯、杜威(胡适)3.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P66)

1)理念源于实践; 2)理念引领实践; 3)理念超越实践

二、题库

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30分)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学术自由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C

2.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制度性机构,在其发展历史上先后产生过诸多理念,其中,最经典的是(30分)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D

3.高等教育理念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包括(40分)A、教育理念

B、学术理念

C、研究理念

D、机构理念 标准答案:A,B,D

4.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30分)A、陈鹤琴

B、陶行知

C、胡适

D、蒋梦麟 标准答案:C

5.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30分)A、博克

B、杜威

C、克拉克•克尔

D、德雷克•博克 标准答案:B

6.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理念的关系包括(40分)A、从源头上看,一定是“实践在前、理念在后”

B、从发展上看,理念产生以后,往往又是“理念在先、实践在后” C、从源头上看,一定是“理念在先、实践在后”

D、从发展上看,理念产生以后,往往又是“实践在前、理念在后” 标准答案:A,B

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

一、知识点

1.高等学校分类

1)根据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层次

[1].高等专科学校 [2].学院 [3].大学

2)根据设立性质和经费来源:

[1].公立高校

a)中央政府(部属)b)省政府(省属)c)市政府(市属)[2].私立高校

3)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式

[1].普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函授大学、夜大学、职工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网络大学

2.高等教育分类

1)学历高等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2)非学历高等教育:夜大学、职工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大学。3.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4.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

5.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类型

1)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 2)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和营利部门

3)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7.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国家、社会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

[1].中央集团型:法国 [2].地方分权型:美国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

2)高等教育微观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1].学术权力主导型:欧洲:以讲座为基本单位的学术权力占有主导地位。[2].行政权力主导型:美国,校董事会和校长。[3].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结合型:英国

8.学校领导制度

1)校长负责制

[1].特点: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全校工作。[2].优点:决策程序相对简单、决策效率较高。

[3].缺点:校长自身思想、认识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公正、低效率等问题。

2)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制:

[1].构成: 9.10.11.12.a)非学术人员:美国 b)学术人员:法国、德国

c)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结合:英国

[2].优点: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决策程序科学。[3].缺点:决策过程繁琐,决策效率较低。

3)董事会制:私立高校集体决策。优点: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建立管、办、评分开,以高校自我评价为基础,以政府行政性评价为指导,以第三方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问责

1)契约型高等教育问责:政府与高校之间。政府有权对高校进行契约型高等教育问责,要求高校(对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水平)履行“解释说明”的责任,并对高校履行职责的过程与效果进行监督。

2)道德型高等教育问责:社会中的学生或家长、普通公民和专业人士对高校的问责。3)自律型高等教育问责:高校的自我问责。高校按照自身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活动,向内部成员或内部其他成员进行解释说明。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类型 1)政府行政性评价

2)第三方评价制度:独立与政府和高校之外

3)高校自我评价制度:高校自身发展的理念、目标、活动,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经由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估、自我诊断、自我调控等环节。

二、题库

1.在硬件方面,基本的逻辑是(30分)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A

2.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D

3.高等学校按照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40分)A、省属高校

B、普通高等学校

C、市属高校

D、成人高等学校 标准答案:B,D 4.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之一的日本模式是(30分)A、政府和社会“双主体”办学

B、政府、非营利部门和营利部门“三主体”办学 C、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D、政府和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标准答案:C

5.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多少时称为大众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30分)A、15%∼50%

B、20%∼55%

C、25%∼60%

D、30%∼65% 标准答案:A

6.依据办学主体的性质和构成,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有(40分)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中国模式 标准答案:A,B,C

7.董事会制的优点是(30分)A、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 B、有利于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 C、决策程序科学,决策质量有保证

D、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标准答案:D

8.校长负责制的优点有(30分)A、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 B、有利于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 C、决策程序科学,决策质量有保证

D、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标准答案:A

9.以下属于学术权力主导型特点的是(40分)A、大学内行的教授会与外行的董事会共同管理大学 B、典型代表是欧洲大陆国家

C、校董事会和校长集中掌握校级权力

D、欧洲大学具有学术自由和自治的深厚传统,高校内部以讲座等机构的学术权力为主导,主持讲座的教授自中世纪以来一直主宰着高校的教学和学术领域。标准答案:B,D

10.第三方评价采用的是什么权力(30分)A、行政权力

B、市场权力

C、自治权力

D、教师权利 标准答案:B

11.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评价主体是(30分)A、高等教育的内部评价机构或外部评价组织 B、一定的规则、标准和程序

C、评价主体按照依据对高校据进行评价 D、高等学校教师 标准答案:A

12.按照作用和时段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划分为(40分)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他评

D、终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A,B,D

第五章高等教育功能

一、知识点 1.个人发展

1)全面发展

[1].劳动能力的发展

[2].各种素质和具体能力的协调发展 2)个体发展

[1].人的基本素质(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以及心理生理素质)

[2].个体独特的个性与特长 3)终身发展 2.人发展的维度

1)身体发展 2)心理发展 3)社会性发展

3.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P111):

1)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 2)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

[1].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2].促进个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化 [3].促进个体角色的社会化

[4].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3)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

[1].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 [2].促进个体的差异化发展 [3].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

[4].发展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促进个体独特价值的实现

4.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的特征与表现

1)难以消除性:盲目追求高学历 2)延迟性

3)可减低性:人们通过女里可以减少或者降低其负向功能的影响程度。5.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118):

[1].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高等教育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 [3].高等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120):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a)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资源

b)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c)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 d)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2].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a)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b)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P123):

[1].高等教育的文化保存、继承功能:高层次、专业化、系统化 [2].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a)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推动力 b)高等院校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c)高等教育传播深层次的文化

[3].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自主性、时代性、丰富性 [4].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a)高等教育创新文化的途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b)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创新文化的主体

6.当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构成(P130):

1)培养人才的功能;

[1].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

[2].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2)发展科学的功能;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3)服务社会的功能。

4)高等学校各职能之间的关系:

[1].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责,满足着不同的社会需求,因此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是不可互相取代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2].高等学校的各种职能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3].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具体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其职能的数量和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

二、题库

1.人的发展不包括(30分)A、人的全面发展

B、人的个体发展

C、人的终身发展

D、人的心理发展 标准答案:D

2.高等教育在实然层面所发挥的这些负面功能已经发生,下列不属于正视问题并且通过更好的教育来弥补和矫正的是(30分)A、学校教育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B、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C、培养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学生 D、偏重于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标准答案:D

3.高等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有哪些功能形式?(40分)A、为个体提供生活能力的功能

B、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C、促进个体化发展的功能

D、促进个体身体健康 标准答案:A,B,C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30分)A、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制度决定着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度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D、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 标准答案:C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30分)A、经济增长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B、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C、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D、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标准答案:D

6.政治,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政党或国家为实现经济奋斗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和活动方式,其含义包括(40分)A、政治就是阶级斗争

B、政治就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

C、政治就是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活动 D、政治就是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 标准答案:A,B,C,D

7.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30分)A、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制度决定着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度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D、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 标准答案:C

8.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40分)A、高等教育能培养高级政治人才

B、高等学校是开展思想领域斗争的场所 C、灌输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观念

D、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标准答案:A,C,D

9.从11世纪到18世纪,是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职能是(30分)A、培养人才

B、培养人才、发展科学

C、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

D、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 标准答案:A

10.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30分)A、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

B、高等学校在继续承担大部分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更多地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C、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D、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标准答案:B

11.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40分)A、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

B、高等学校在继续承担大部分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更多地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C、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D、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标准答案:A,C

第六章高等学校课程

一、知识点

1.高等学校课程的含义: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可以分解为“目的的确定与表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2.高等学校课程理解的多种视角

1)大学课程是一种政治

2)大学课程是一种制度。制度是课程的重要形态。3)大学课程是一种文化 3.高等学校课程观

1)普遍知识课程:以统一性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可以称为普遍知识,基于普遍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称为普遍知识课程。特征如下: [1].强调知识本身就是目的 [2].其核心是理智的培育 2)高深学问课程:以多元化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可以称为科学知识,基于科学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称为高深学问课程。[1].特征:

a)知识的专业性强

b)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究 c)面向少数精英人群

[2].这些特征的生成基于四个现实条件

a)中等教育的大众化

b)人才的专业化称为社会的普遍需求 c)研究成为大学职能之一 d)大学享有学术自由

3)多元教育课程:以个人自主建构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为个人知识,基于个人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称为多元教育课程。

4.高等学校课程规划的文件构成

1)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教育部制定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明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2)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每个高校 3)院系专业课程方案:专业课程方案是教师编制与实施课程的刚性指导文件。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规定、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学时安排、考核要求。

5.高等学校课程类型

1)文化素养课程: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2)多学科交叉课程: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有机结合。

3)专业课程:是融高深学问、专业文化、职业取向于一体的课程设计。兼备通识教育的责任,课程的目的最终是促进人的发展。4)科研项目课程:主要以为学生开发的科研活动项目为载体而设计,包括学生直接申请研究项目、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项目。5)学生咨询课程:包括学术咨询、道德咨询和自我了解。6)隐性课程(潜在课程):大学的组织特征、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学院经历、校园环境等对学生所产生的类似课程的作用。

6.高等学校课程结构

1)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

[1].普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收到分析、运算、实验、概括等技能的训练,特别是科学方法的训练。

[3].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技术基础课程,是某一“专业类别”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内容,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内容

[4].专业课程:某种专业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设置的课程。2)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7.高校课程编制

1)影响因素

[1].社会力量 [2].学生需求 [3].学科发展 [4].专业架构 [5].教师素质

2)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任务

[1].调查课程需求 P156 [2].确定课程目标:来自学科专家的建议,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3].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必须遵循五条原则,整体性、量力性、满足性、效用性、经济性。

[4].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首先要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方式。

8.高等学校课程管理

1)基本制度

[1].选修制 [2].学分制

[3].评课制:学生评教制度 2)课程管理基本过程

[1].课程审定:以教师为主体的某门课程的编制,由院系组织课程审定专家小组负责审议。专家小组成员包括院系领导、学科专家、教育专家。[2].课程督导 [3].课程评价:通常采用学生、专业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估,以学生评估为主。

[4].课程更新:在课程更新的审批中,学科教学专家小组和院一级的教学委员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题库

1.下列属于多元教育课程的特征的有(30分)A、强调知识本身就是目的 B、其核心是理智的培育

C、从统一知识转向多样知识、从已知信念转向未知领域、从知识本身转向知识探究,是新课程体系与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D、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状态,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它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生成一种跨学科的探究状态 标准答案:D

2.基于高深学问的大学课程从理论上说有三个特征,不包括(30分)A、知识的专业性强

B、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究 C、面向少数精英人群

D、面向普通大众教育 标准答案:D

3.下列属于普遍知识课程的特征的有(40分)A、强调知识本身就是目的 B、其核心是理智的培育

C、从统一知识转向多样知识、从已知信念转向未知领域、从知识本身转向知识探究,是新课程体系与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D、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状态,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它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生成一种跨学科的探究状态 标准答案:A,B

4.下列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的是(30分)A、多学科交叉课程

B、文化素养课程

C、科研项目课程

D、专业课程 标准答案:B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则上多少年修订一次(30分)A、10年

B、5年

C、1年

D、3年 标准答案:A

5.下列属于科研项目课程的有(40分)A、学生直接申请研究项目

B、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 C、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项目

D、教育教学实习标准答案:A,B,C

6.各高等学校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40分)A、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B、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C、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

D、推进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标准答案:A,B,C,D

7.进行课程评价, 首先要(30分)A、确定评价主体

B、确定评价对象

C、制定评价过程

D、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 标准答案:D

8.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舒尔曼为首的“关于教师专业性的专门小组”特别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是(30分)A、专业知识

B、教学设计的知识 C、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D、教学管理知识 标准答案:B

9.调查结果的描述包括(40分)A、简单描述该门课程

B、学生、教师、系、学院要为该课程的开设各做什么贡献 C、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其原因

D、描述编制和讲授该课程的潜在的复杂因素 标准答案:A,B,C,D

10.每门课程结束前或是每学期的最后几周都要求学生对该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为学生选课、选教师提供信息。这属于(30分)A、选修制

B、必修制

C、学分制

D、评课制 标准答案:D

11.在学校规定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制度是(30分)A、选修制

B、必修制

C、学分制

D、评课制 标准答案:A

12.以教师为主体的某门课程的编制,由院系组织课程审定专家小组负责审议。专家小组成员包括(40分)A、院系领导

B、学科专家

C、校方领导

D、教育专家 标准答案:A,B,D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知识点

1.教学的基本任务:P170 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3)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 4)培养与发展个性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体现专业目的性;

2)突出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3)注重科学研究

4.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运用(结合自身,论述1~2个原则,P174):

1)讲述思路为主的原则;

[1].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

[2].教师提供阅读书目,学生撰写读数报告。

[3].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注重心路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呈现 2)增强学生参与的原则;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 [2].做好教学安排 [3].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强化问题意识的原则;

[1].指导学生学会选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创造性与独立性的原则;

[1].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2].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3].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要多学生严格要求

5)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

[2].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种教学活动 [3].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扩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6)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

[2].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5.教学方法概述(简答题,P180)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取的办法。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7.8.9.10.11.12.13.14.15.2)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体现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1)第一类,运用语言传授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2)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

3)第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实习法等。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简答题,P183): 1)做好教学设计; 2)注重内容的逻辑性; 3)提现语言的艺术性。

高等学校主要教学环节:备课、上课、考核与评价 备课(简答题,P193):

1)第一步:研究和熟悉教学大纲;

2)第二步:钻研教材各章节内容,熟练驾驭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3)第三步:研究教学方法; 4)第四步:编写教案。

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远程授课等。

班级授课制(起源于16世纪西欧国家,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后初步形成,我国创始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优点和缺点(简答题,P197): 1)优点

[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育对象数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缺点: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结果的功能 1)诊断与反馈功能; 2)导向与调节功能; 3)激励与促进功能; 4)教育功能。

二、题库

1.循序而渐进教学原则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30分)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荀子 标准答案:B

2.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原则出自哪里(30分)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学记》 标准答案:D

3.我国高等学校的原则主要有(40分)A、讲述思路为主原则

B、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 C、增强学生参与原则

D、强化问题意识原则 标准答案:A,B,C,D

4.从做中学、兴趣和主动参与等教学原则是由谁提出的(30分)A、杜威

B、布鲁纳

C、叶圣陶

D、胡适 标准答案:A

5.下列属于增强学生参与原则的基本要求的有(40分)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

B、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C、做好教学安排

D、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标准答案:A,C,D

6.实验法是指(30分)A、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B、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C、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巩固或检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D、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标准答案:B

7.讨论法是指(30分)A、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B、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C、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巩固或检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D、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标准答案:A

8.下列属于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的有(40分)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标准答案:A,B

9.课堂教学的核心是(40分)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

D、辅导答疑 标准答案:B

10.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的具体环节有(30分)A、预习

B、上课

C、作业

D、自我检查与小结 标准答案:A,C,D

11.备课的具体内容就是人们常说的9个字,是指(30分)A、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状态

D、备方法 标准答案:A,B,D

1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有(30分)A、备课

B、辅导答疑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自我检查与小结 标准答案:A,B,C

第八章高等学校学科

一、知识点

1.学科:以独有的领域为研究对象,按照专门的属于和方法家里起来的概念一致、体系严密、结论可靠的专门化知识体系。包括教学科目、学问分支、学术组织三层基本含义。2.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引入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3.学科建设的内容

1)学科体系规划,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前提 2)学科方向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3)学科梯队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关键。4)学科基地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依托。5)学科建设管理,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保障。4.学科建设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基层学科组织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对于学科建设实施的侧重点与切入点不同。

1)政府层面主要是政策引导与支持,建设经费的投入和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估检查 2)高校层面是高校领导层从全校角度来规划和领导学科建设,包括学科的布局和调整、重点发展学科的确定以及学科建设的立项论证等。3)基层学科组织层面主要是落实高校的政策与决策,负责具体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等。5.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1)学科与科研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可产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成长,带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学科建设,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事例,从而可以争取高级别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2)基于学科推进科研

[1].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该决定科研水平[2].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 [3].学科建设有利于凝聚高级研究人员 3)通过科研建设学科

[1].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2].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 [3].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 [4].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二、题库

1.我国现行的分类,共有多少个学科门类(30分)A、12 B、13 C、14 D、15 标准答案:B

2.对比中国和西方,两种学科制度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30分)A、高等学校在学科设置上有无自主权 B、学科门类体系 C、学科分类方法 D、制度制作主体 标准答案:A

3.对学科制度化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有(40分)A、19世纪以来,学科的分化不断加速,新的独立学科大量增加

B、我国民国以来,随着高等学校的建立,现代学科大量涌入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才开始了制度化进程

C、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重建中迅速发展,学科制度建设问题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D、19世纪以来,相应的学科规范也逐步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学科大致形成 标准答案:A,B,C,D

4.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和保障是(30分)A、学科体系规划

B、学科方向建设 C、学科梯队建设

D、学科基地建设 标准答案:D

5.学科建设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基层学科组织等多个层面,下列属于高校层面的是(30分)A、政策引导与支持

B、建设经费的投入 C、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估检查

D、学科的布局和调整 标准答案:D

6.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40分)A、要科学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 B、要突出重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学科

C、落实高校的政策与决策,负责具体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 D、要克服封闭保守,面向经济社会需要 标准答案:A,B,D

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30分)A、教育教学

B、科学研究

C、学科建设

D、招生就业 标准答案:B

8.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在(30分)A、大学科研活动

B、教育教学活动

C、学科建设活动

D、教学管理活动 标准答案:A

9.基于学科组织建制推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具体体现在(40分)A、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科研水平B、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 C、基于学科组织建制推进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 D、学科建设有利于凝聚高级研究人员 标准答案:A,B,D

10.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30分)A、专业

B、学科

C、高等学校

D、学院 标准答案:B

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师

一、知识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

1)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 2)高等学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3)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主导性的教育地位 4)高等学校教师具有独立自主的学术地位 3.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力与义务

1)权力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力 [2].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力 [3].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力 [4].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力

[5].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力 [6].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力 2)义务

[1].认真教学的义务 [2].告知义务

[3].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 [4].尊重给学生人格的义务 [5].树立教师积极形象的义务 [6].提高自身水平的义务

[7].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义务

4.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1].首先,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自然资料,也不是动物和植物,而是活生生的人。[2].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知识与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3].再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2)创造性:

[1].首先,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

[2].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3].再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3)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劳动必须带有强烈的示范性;高等学校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4)长期性:

[1].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 [2].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5.6.7.8.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

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价值

1)社会性价值:传递知识,传播文化 2)对象性价值:开启心智,塑造人格 3)主体性价值:完善自身,自我实现 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P245): 1)专业知识; 2)专业精神; 3)专业信仰; 4)专业人格; 5)实践智慧。

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1)教学关注阶段论

[1].任教前关注阶段 [2].早期关注生存阶段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4].关注学生阶段 2)心理发展阶段论

[1].自我保护期 [2].墨守成规期 [3].尽责期 [4].自治期 3)职业生涯周期论

[1].入职期 [2].稳定期

[3].实验与重估期 [4].平静和保守期 [5].退出教职期 4)综合发展阶段论

[1].获得教学的基本技能 [2].拓展灵活性

[3].逐渐摆脱教学常规的束缚 5)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共同特征

[1].教师的发展是动态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

[2].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受到生命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1].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 [2].接受岗位培训,成为“技术熟练者” [3].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4].开展校本教研,称为“研究型实践者”:校本教研包括专业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

二、题库 1.对学术声誉的重要性的理解正确的有(40分)A、它是一所大学的品牌

B、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而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 C、代表社会的认可度

D、学术声誉与科研水平密切相关 标准答案:A,B,C,D

2.高等学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30分)A、辅助

B、主导

C、引领

D、实施 标准答案:B

3.对象性价值表现在(30分)A、传递知识、传播文化

B、开启心智、塑造人格 C、完善自身、自我实现

D、创新文化、培养人才 标准答案:B

4.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什么的特点(40分)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标准答案:A,B,C,D

5.利思伍德综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模式,其主体是(30分)A、心理发展

B、职业周期发展

C、专业知能发展

D、多维度发展 标准答案:C

6.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是(30分)A、专业知识

B、专业精神

C、专业信仰

D、专业人格 标准答案:A

7.从心理发展阶段论出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40分)A、自我保护期

B、墨守成规期

C、尽责期

D、自治期 标准答案:A,B,C,D

8.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主要包括

A、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 B、接受岗位培训,成为“技术熟练者” C、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D、开展校本教研,成为“研究型实践者” 标准答案:A,B,C,D

9.高校教师的校本教研主要包括

A、专业学术研究

B、教育教学研究

C、学科研究

D、创新研究 标准答案:A,B

10.“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 A、立足本校

B、以满足教师的需要为宗旨 C、以高效、实用为目标

D、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 标准答案:A,B,C

11.用人单位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所需人员是(30分)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辞聘 标准答案:A

12.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是(30分)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辞聘 标准答案:D

13.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0分)A、技术职务任命制阶段

B、职称评定阶段

C、技术职称制度恢复与整顿阶段

D、职称制度成熟与全面落实阶段 标准答案:A,B,C,D

第十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知识点

1.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P265):1.教育性;2.知识性;3.专业性;4.超越性 2.高等学校的“举办者”是指依法举办高等学校的政府、组织和个人,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3.高等学校的“管理者”是指有权对高等学校进行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由政府来承担。4.高等学校的“办学者”是依法管理学校内部诸事务的主体,即高等学校自身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者。

5.高等学校的管理过程

1)学术管理过程

[1].教师的学术自由 [2].学科的学术自由

2)行政管理过程:主要表现在决策、执行、调控、评估等方面

[1].高校管理人员的行政化管理 [2].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

a)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具有“计划发展”的特点

b)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主要通过拨款制度和考核制度来实现 c)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常常体现在招生、学科专业设置、教学、机构和认识以及其他办学自主权等方面。

6.高等学校治理

1)内部治理

[1].教师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实现参与治理 [2].学科通过同行评议和中介组织实现参与治理 [3].高校管理人员改进管理:去行政化 2)外部治理

[1].教育行政部门保障高校自主办学

[2].教育行政部门保障高校治理的多元参与

二、题库

1.高校依法管理学校内部事务是指高等学校的(30分)A、“举办者”

B、“管理者”

C、“办学者”

D、“引领者” 标准答案:C

2.有权对高等学校进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指高等学校的(30分)A、“举办者”

B、“管理者”

C、“办学者”

D、“引领者” 标准答案:B

3.行政权力在高校管理中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体现在(40分)A、高校内部行政人员享有行政权力 B、实施行政管理

C、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等职责

D、促进了管理的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 标准答案:A,B,C,D 4.在高校外部,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的特点不包括(30分)A、管理活动一般由专职行政人员承担,在学校层面表现最为集中 B、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具有“计划发展”的特点 C、拨款制度和考核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抓手

D、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广泛存在于高校办学的各个环节 标准答案:A

5.学科参与治理的组织载体是(30分)A、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 B、同行评议、基于学科的中介组织

C、去行政化、落实战略管理、增强校长治校能力

D、教育行政部门扮演好自身角色,既保障自主办学,又保障多元参与 标准答案:B

6.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0分)A、决策

B、执行

C、调控

D、评估 标准答案:A,B,C,D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研究

一、知识点

1.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

1)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 2)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4)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者素质,增强决策科学性。2.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

1)按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性质和功用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2)按高等教育研究的层次划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

3)按高等教育研究所采用的一般方法的不同划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4)按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划分:描述研究、分析研究和规范研究 3.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文献为主要证据进行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在一定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所要研究的兑现改进型考察,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获得结论并形成调查报告。

3)实验研究法: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

4)比较研究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现象的异同及其联系中认识事物、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题: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2)查阅文献

3)形成假设,制定研究计划

4)开展研究活动,收集资料和数据 5)分析资料

6)解释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二、题库

1.以文献为主要证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30分)A、文献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比较研究法 标准答案:A

2.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是(30分)A、比较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文献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标准答案:D

按照高等教育研究的层次划分,高等教育研究可以分为(40分)A、质性研究

B、微观层次

C、宏观层次

D、量化研究 标准答案:B,C

3.研究的起点是(20分)A、问题

B、文献

C、假设

D、计划 标准答案:A

4.比较常见的学术失范现象主要有(40分)A、抄袭

B、剽窃

C、不良引注

D、虚假署名 标准答案:A,B,C,D

5.选题包括(40分)A、提出问题

B、解决问题

C、确定课题

D、发现问题 标准答案:A,C

6.研究的起点是(20分)A、问题

B、文献

C、假设

D、计划 标准答案:A

7.要将发现的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则要顾及多方面因素,如(40分)A、该问题对高等教育理论或实践的意义 B、个人的学术兴趣 C、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

D、完成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标准答案:A,B,C,D

8.研究方案主要包括(40分)A、明确研究目的 B、选定研究类型 C、择取研究方法

D、确定研究对象 标准答案:A,B,C,D

下载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考点总结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1.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内容。 2.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分小成和大成两段。......

    教育学考点总结

    1. 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 教育形态划分: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根据教育赖以进行的空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1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 2 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上传

    高等教育学 一论述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 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

    汇总_高等教育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