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会宁会师

时间:2019-05-12 12: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军会宁会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军会宁会师》。

第一篇:红军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 谱写历史新篇章

(一)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

76年风霜雨雪,76年艰苦卓绝。抚往追昔,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已经今非昔比。

“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已经并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开拓进取,争取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且没有后方依靠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乌江天堑、飞夺泸定桥、跨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渺无人烟的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之前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既有长征路上给红军将士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有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对革命的干扰。”长期从事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研究的会宁县委党校原校长杜守琴说。

1936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会宁北依黄河,东南面紧靠西兰公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时,就选定了会宁。毛泽东同志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日,由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的特别支队攻占会宁城。10日黄昏,红一、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

由于连日降雨渭河河水猛涨,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延迟了与一、四方面军10日在会宁县城会师的原定计划。之后分别于15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8日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实现了全面会师。

会宁县会师文化研究所所长胡炯涛说,从此,中国革命由大江南北转向黄土高原,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最后实现统一、团结、和谐共进,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

会宁是长征期间三个方面军齐聚在一起实现大会师的唯一地区,也是红军到达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会宁会师是红军数次会师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毛泽东军事路线重大胜利,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彻底失败的标志。作为长征的会合点,会宁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圣地。

抹不去的红色记忆

割不断的革命情结

走进会宁城区,沿街每个路灯灯柱上,都装饰有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血色军旗仿佛在诉说着会宁同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会宁,承载着共和国的光荣和梦想,在这里,红军和会师地群众血脉相连。

“爷爷在世时,每年上坟都要我们站在小红军的坟前,对我们说:你们要记住,没有小红军就没有这一家子。”会宁个体工商户魏长征说。

他的父亲魏煜3岁在街上玩耍时,敌机飞来轰炸会宁城,一颗炸弹落在魏煜身旁。1名年仅14岁的小红军战士猛扑过去,把魏煜压在身下。魏煜只有露在小战士遗体外面的右腿和右手2个手指受伤,而小战士却献出了生命。小红军没有名字,也找不到家人,爷爷魏鸿儒把小红军安葬在魏家祖坟旁,并以“继续长征”之意给3个孙子分别起名继征、续征、长征。

在会宁,对红军的感情也以另一种纽带呈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都要到长征胜利纪念馆接受一次革命教育。“小时候家里人给我们讲故事,讲的就是红军长征。每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说不完的红军故事。我们都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主任杜永胜说。

这些珍贵的记忆和会师留下的诸多旧址,成为会宁人的宝贵财富。目前,会宁被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自200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开馆以来,以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师纪念塔、会师楼等为主体的会师旧址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会师旧址已成为重温长征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长征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会师期间,6万会宁人民不但保证了近7万名红军将士战斗、生活所需,还把400多名会宁子弟送进了红军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征集带走的粮食就近500万斤。而如今,曾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会宁,也得到了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仅2008年,国家下拨会宁农村建设、扶贫、社会事业等诸多项目资金就达到52150万元;2006年以来,中央、省、市累计下达抗旱资金305万元,引洮工程等诸多饮水和灌溉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

在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从去年开始,每年都有来自江苏省如东县的十几位老师参与教学。第二批支教老师的带队老师陈德明说:“我们在这里上课,要把如东教学的新方法带到这里,更要认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会宁县城正南30公里的中川乡大墩梁烈士陵园拾级而上,耳听着杨树、侧柏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又回到了会师之后的大墩梁阻击战。在这一场战役中,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红军指战员伤亡。

如今,站在烈士陵园里俯视四周,农田里的小麦正在收割,玉米正在吐穗,一片丰收景象,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痕迹。每逢清明、春节,上坟的大墩村民总记得到烈士陵园点一炷香、烧几张纸„„

登上会师楼,远眺白云蓝天,看着楼上猎猎作响的红旗,耳边仿佛又听到激战的枪炮声,看到红军战士从硝烟中走来。高原小城会宁,已经紧紧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这一感情,穿越时空,无法阻隔。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 谱写历史新篇章

(二)会师精神鼓舞开创新的伟大篇章

73年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激励着会宁人,克服天旱少雨的自然环境,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会宁缺水,多年平均降水在3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十年九旱。境内主要河流——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大部分是苦咸水,无法利用。杜守琴说:“上世纪70年代大旱时,麻雀和牲口一看见部队的送水车就往前冲,赶都赶不走。”今年,会宁又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旱,从1月到6月初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城区断水,农田失灌。

面对罕见旱情,会宁县干部群众发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等不靠,积极应对:夏粮绝收了,但以玉米为主的秋粮作物却抵御住了干旱,丰收有望;水窖干了,政府筹措资金补助群众一车一车从灌区拉水,没有一户群众因为干旱而断水„„

经过6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会宁水利设施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人畜饮水、提灌等各类水利工程241项,发展水地有效面积近30万亩,全县累计水窖总数已达到23.6万眼,全县已累计缓解4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发展庭院经济3.78万处,集雨补灌田13万亩。

“会宁的发展是同干旱斗争的艰苦历史,虽然过程艰辛,但有中央和各地的支持,依靠全县干部群众顽强不屈的精神,会宁一定能取得抗旱斗争的胜利。”会宁县县长贾汝昌说。

在解决缺水问题的同时,会宁坚持“打红色牌、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打绿色牌、建设陇中绿色产业基地;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的发展思路,着力改善以水、田、路、电、林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7元。

自恢复高考以来,会宁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6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000多人、硕士学位的5000多人,形成了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三苦两乐”的会宁教育精神。现今,会宁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为会宁赢得了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赞誉。今年,全县高考二本上线3190人,其中重点上线866人,分别比去年增加430人和81人。

“过去会宁出钱出粮支援中国革命,如今会宁籍大学生遍布全国支援现代化建设。为共和国作贡献,会宁从不落后。”会宁县委书记常守远说。

第二篇: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心得

参观会宁会师纪念馆心得

新城卫生院

张婷

近段时间,院党支部统一安排党员参观会宁会师纪念馆活动。走进馆内首先伫立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讲解员向我们讲解道,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这个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

之后我们在纪念塔前进行了向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代表讲话等活动。

接着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这是一座生动记录中国红军长征过程的纪念馆,是记录中国革命的重大转的纪念馆。它的主体是两层的展厅,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各路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甘》、《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和《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红色热土》,各单元按红一、二、四方面军不同长征路线,均以丰富的图片、实物、仿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辅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完整地反映了红军光辉的战斗历程,生动地再现了会宁会师的壮阔场景。在馆内我们看到了四渡赤水的壮举,夺取泸定桥的艰辛,翻越雪山的困苦,更看到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谊。馆内陈列物品的破烂不堪让我们知道当时条件是多么艰苦,听着讲解,我仿佛看见一个又一个革命先烈倒在在我的脚下,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经过这次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我受益颇多。伟大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也是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长征的胜利为搞日战争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波涛汹涌的河流,爬雪山过草地,战胜自然界的无数险阻,平均日行74里。同时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攻克过草地,战胜自然界的无数险阻,平均日行74里。同时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攻克过62座县城,击溃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和堵截,最后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言队,长征是播种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我们,要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旗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积极向上,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值此纪念长征胜利78周年,我们要缅怀长征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巨大动力。弘扬长征精神,学习红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精神。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艰苦拼搏,“一分辛苦一分才”,刻苦勤学,不断更新自我临床知识,提升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难不难,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只要学习长征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奋勤学,努力提高个人素养,适应新形势下医改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

第三篇: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心得

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心得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五周年,学校党委在学生党员、预备党员、重点发展对象中开展了争先创优、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等一系列活动。

四月十日,我院党委书记、辅导员带领我们资源环境学院学生党员、预备党员、重点发展对象经过一个多小时奔波来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

走进馆内首先伫立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馆内讲解员李老师向我们讲解道,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这个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

之后我们在纪念塔前进行了向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代表讲话、院党委书记讲话、馆内讲解员李老师讲话等活动。

接着馆内讲解员李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这是一座生动记录中国红军长征过程的纪念馆,是记录中国革命的重大转的纪念馆。

它的主体是两层的展厅,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各路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甘》、《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和《弘扬长征

精神建设红色热土》,各单元按红一、二、四方面军不同长征路线,均以丰富的图片、实物、仿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辅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完整地反映了红军光辉的战斗历程,生动地再现了会宁会师的壮阔场景。

在馆内我们看到了四渡赤水的壮举,夺取泸定桥的艰辛,翻越雪山的困苦,更看到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谊。馆内陈列物品的破烂不堪让我们知道当时条件是多么艰苦,听着李老师的讲解,我仿佛看见一个又一个革命先烈倒在在我的脚下,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下午我们去爬了桃花山,上山下山共历程2.5里,虽然较红军两万五千里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但这也让我们感到很艰辛。而且我们上山步行云梯,下山走在盘山公路上,都叫苦叫累的,想想75年前我们的革命勇士穿着草鞋,踏着泥泞路翻山越岭,那分艰苦可想而知。

经过这次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及桃花山之旅,我受益颇多。

伟大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也是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长征的胜利为搞日战争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值此纪念长征胜利75周年,我们要缅怀长征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巨大动力。

回顾长征历程

长征初期,“左”倾错误的领导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只顾夺路突围,不敢主动寻机歼敌。红军虽然英勇奋战,连续突破敌人四

道封锁线,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重整旗鼓,进行灵活机动的运动战。这样红军不但摆脱被动挨打局面,而且牵着敌人鼻子走,寻找战机大量歼灭敌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四渡赤水河,南渡乌江,佯攻贵阳。

渡过金沙江后,红军继续北上,挺进到大渡河口的安顺场渡口。桥对岸是泸定城,有2个团的守军。红军22位勇士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炮火,攀着铁索爬过去,冲进城去消灭了敌人,后继者铺设木板。紧跟在他们后面的三连战士冲过来,敌人狼狈逃散,红军主力部队从泸定桥上顺利地渡过了大渡河这一难以通过的难关,完全占领了泸定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两个最动人的战斗场面。渡过大渡河后,进入川康边境,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大山-夹金山,即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一上一下得走30多公里,进而狂风暴雨,时而雨加冰雹,野兽不敢走,鸟儿不敢飞,人上去呼吸也困难。那时红军衣服破了,草鞋也烂了,为了摆脱敌人追击,北上抗日,红军战士与残酷无情的风雪、冰雹搏斗。上山时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狂风、冰雹没头没脑地袭来,战士们又冷又痛,拼出浑身力气,踏着没膝的积雪一步一步地前进。以无比坚毅的精神,通过了大雪山。

之后红军进入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地,方圆约600里,到处有陷阱般的无底死水潭。“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没有房屋,没有道路,连一块石头也没有,尽是些潮湿的野草和烂泥坑。当红军进入草

地时,蒋介石断定,红军要想通过大草地,等于自己找死,所以用兵把守其它要道,唯独放开草地。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吓倒,粮食吃完了吃野菜,甚至把皮带煮了吃,连树皮、书、纸等也当粮食充饥,有的同志因为得不到最低限度的热量,走着走着就倒在草地上牺牲了。最害怕的还有泥坑,上面硬下面软不留神就陷下去,越是挣扎越会陷下去再也无法出来,草地气候多变,有时浓雾弥漫,有时大雪夹带冰雹。晚上奇寒难耐,难得找块干地歇脚,同志们三三两两只能背靠背坐着互相取暖,闭闭眼睛养养神,在寒冷中度过漫长的黑夜,有时天亮起来有的同志已冰僵了。经过千辛万苦的七天六夜,经受风雨、泥泞、寒冷和饥饿的折磨,红军战胜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了大草地。

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波涛汹涌的河流,爬雪山过草地,战胜自然界的无数险阻,平均日行74里。同时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攻克过草地,战胜自然界的无数险阻,平均日行74里。同时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攻克过62座县城,击溃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和堵截,最后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言队,长征是播种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旗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弘扬长征精神,学习红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理想。今天讲理想,应该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涵。长征历史证明,树立正确的理解信念,就会有坚强的精神支柱,就会无往而不胜。大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和目标,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要学习2005年《感动中国》人的大学生沤肥战辉为榜样,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13岁就挑起家庭重担,在困境中靠打工赚钱,既要自己上学读书,以优秀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和大学,又要支撑一家人的生活,还带着无血缘关系的小妹妹在校读书。他的爱心,弥合了一个破碎家庭,重塑了一个遗弃生命。同学们,大家都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塑造思想健康道德高尚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他人有用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长征精神,学习红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精神,勇攀科学高峰。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号召,发扬长征精神,艰苦拼搏刻苦勤学,学习上要刻苦,生活上要艰苦,“一分辛苦一分才”,现在大家都能刻苦勤学,取得好成绩。但也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怕苦怕难,不肯下苦功夫,在生活上比阔气,不讲艰苦,不守校纪。“难不难,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只要学习长征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发扬艰

苦奋斗精神,发奋勤学,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学习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技术,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今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我们大学生要胸怀国家前途,肩负时代重任,既要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创新能力,动脑动手全面发展。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和体育活动,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敢于创造。我们立大志,做好人,做能人,做强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四篇: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同心城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同心城

杨文元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实现大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红军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会合,这是兴奋全国抗日民众及全世界劳苦大众的光荣的会合,这是具有全国与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的会合①”。三军胜利会师,整合了革命力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粉碎了蒋介石围追堵截、各个剿灭的梦想,也坚定了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决心。三军会师后仅一个月,即12月12日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事变”之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进入全民抗日战争时期。

在1996年前,一提三军会师,被认为就是指1936年10月9日的会宁会师,而将同年10月22日的将台堡会师和11月12日同心城的三军会师被掩盖。事实上,这三次会师,都是红军在西北实现大会师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次会师,都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只要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再作一次回顾,就能看出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同等重要性。

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后,党中央指示两个方面军趁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国民党内部矛盾进一步加深的有利时机,迅速向甘肃南部发动攻势,会合西征中的一方面军,共同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促进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但张国焘仍然坚持反党分裂活动,派人到二方面军散发攻击毛泽东、周恩

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小册子。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同志发现后立即下令封存,坚决抵制和反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在朱德、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等同志的坚决斗争下,也在国民党加紧围剿的危急形势下,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与党中央和一方面军会合的行动方针。这里值得提醒的一点是,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并不是合兵一处。走出松潘草地到哈达铺后,就分左右两路向北前进。此时,为了迎接二、四方面近军靠前指挥,彭德怀率西征总指挥部由豫旺堡迁往吊堡子,也是分左右两路准备迎接。

朱德、张国焘、俆向前、陈昌浩率四方面军经岷县、临潭、渭源、通渭,于10月9日到达会宁,与先期占领会宁城的红一军团一师陈赓师长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会宁会师。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第二天,即10月10日,充满喜悦的徐向前、陈昌浩、李特、李卓然致电毛泽东:“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合已胜利实现了②。”当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红军领导人及全体指战员以热烈的祝贺与慰问③。

这就是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被党史、军史、教科书等正史认定10月9日三军会师会宁的依据。

而实际上,此时的二方面军还在长征路上,10月4日,才从成县、徽县、两当地区开始北移。一方面军准备策应的一军团尚在同心县吊堡子和王团等清水河沿线驻扎,10月10日中央才电令一军团向将台

堡推进,并警戒西安、天水方面,保证二方面军安全会师④。

中央的这个电文,实际上在当时已否定了会宁三军会师,只是由于此为作战命令,没有《通电》的范围广、影响大而被忽视。同时,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央提前发出三军大会合的通电,对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凝聚红军内部士气是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是没有错的。但以一个战时策略而忽视历史实事,就站不住脚了。因为会宁会师只有两军,二方面军根本就未到过会宁。直到10月20日,红二方面军还在六盘山南山脚下与拦截会师的敌骑兵第七师激战,总指挥部决定留下四师阻击敌人,主力部队继续北进。21日经数次激战击溃敌人后,四师连夜追赶主力部队⑤。

在红四师激战六盘山下的当日,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率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三十二军主力到达老君坡,与六军同往平峰镇和左权、聂荣臻、邓小平率领接应的一军团二师首先会面。22日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二军到达将台堡与红一军团会师,实现了一、二方面军的会师。而一、二两个方军在将台堡会师时,四方面军正在靖远准备西渡黄河,并未参加将台堡会师。所以,将台堡也只是两军会师,绝非三军会师,也不是“胜利结束长征”。因为此时还没有完全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更没有进入革命根据地,尚在长征路上。

将台堡会师后,红二方面军拟向东北前进,通过敌海原与黑城之间的封锁线经吊堡子、彭阳进入陕北。但前卫四师在曹家洼、脱烈堡冲过封锁线后,两地又被敌占领,主力改向西北行进。总指挥部和军团六师由杨明堡到达红井子附近。六军团由冯家庄经杨明堡、鸭儿湾

到达相桐川。三十二军在杨明堡西南的红羊场与胡宗南一师接触后,到达古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附近,行动军纵队两翼后尾都有敌人接近,并有敌机空袭,随二方面军行动的刘伯承总参谋长被炸伤⑥。贺龙、关向应指挥二方面军于10月30日进至陈家湾、吴家塬一带。翌日,配合一方面军在海原的贺家堡,痛歼敌军两个团,阻止了敌人的进攻⑦。二方面军逐次向同心、豫旺方向前进。

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城作暂短休整后,即向打拉池、海原方向转移。朱德、张国焘到打拉池后,与在此等候的彭德怀司令员见了面。此时尾追红军的胡宗南、王均、毛炳文等部仍然步步紧跟,以求一逞。中央电令三个方面军布臵海(原)打(拉池)战役,要求“击破南敌”,给予敌主力胡宗南部以歼灭性打击,为下一步向北攻取宁夏创造条件。而张国焘表面上同意中央军委指示,实际上,继续推行西行计划。在中央军委24日电示部署海打战役的第二天(25日)晚上,张国焘命令三十军在靖远西南之虎豹口渡过黄河,九军亦跟进渡河。事后中央军委电示张国焘,目前作战重点,系击破南敌,阻敌追击。除已渡河的两个军外,其余各部停止过河。但张国焘又令在靖远、打拉池、干盐池一线担任右翼钳制与攻击任务的四军、五军、三十一军撤离中央军委和前敌总指挥指定的位臵,又密令五军西渡黄河,还将另两个军撤到一、二方面军侧后的兴仁堡、同心城一带,致使全军主力的右翼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由于张国焘继续推行他的打通河西走廊,建立新疆根据地的计划,多次破坏中央的作战部署,海打战役遭到破坏,原定夺取宁夏的计划也未能实现⑧。

四方面军的三个军渡河后,很快便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中,酿成了悲壮惨烈的西路军事件。张国焘的西行计划告吹,剩余部队停止渡河,转东南线向同心城方向靠拢。10月4日红四军在兴仁堡歼灭地方反动武装后,经中卫香山进至同心县城及城西南的黄谷川、马家塘一带。三十一军在向东转移的途中于古西安州歼灭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一个团后,立即向麻黄堡、关桥堡转移,直至同心城以南的王团庄、段家沟地区⑨。

此时,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也处理完“两广事件”,于10月22日飞抵西安督战,威逼张学良、杨虎城进攻苏区。敌王均和毛炳文两军追击不舍;胡宗南率五个整编旅向一军团侧击;何柱国、董英斌两军亦由南向北追进。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静(宁)地区陷入三面夹击的境地。

根据新的情况变化,11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一个新的战斗计划,集中三个军的主力,经陇东地区进入陕北,于适当时机渡过黄河入晋,寻求直接对日作战。

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二方面军绝没有到过会宁,四方面军也绝没有到过将台堡。所以,把以上任何一处视为三军会师地,都不符合历史实事。会宁和将台堡都只是一、四方面军和一、二方面军的两军会师地,没有一地为三军。只有在红二方面军东北线未行通,改西北线;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行不通,改东南线,在集中向陕北根据地转移的时候,才有了三军会合一处的机会。11月上旬,各路红军会聚新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同心城,完成了实事上的三军大会师。

当二、四方面军进入同心城时,这里已建立了红色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当地回民群众端上糖果、瓜子、油炸糖酥的迎客盘,以高贵的礼仪、高涨的热情迎接红军。广大指战员欢呼雀跃,盛况空前。因同心是二、四方面军进入宁夏的第一县(西吉将台堡当时归甘肃管辖)又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西哨前沿,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群众基础很好。许多老红军在后来的回忆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红军长征到宁夏,就像回了家⑩。朱德总司令在这里为戎马倥偬的傅连章、陈真仁夫妇主持了婚礼,他意味深长地说:“同心这个地方好,同心城里结同心,同心同德,革命到底”。同心成了三军同心同德的象征⑾。

由于张国焘在毛儿盖会议上分裂红军的缘故,使他对率军入陕总是忐忑不安,忧心忡忡。为了打消张国焘的顾虑,周恩来副主席从保安专程赶来同心城,做张国焘的思想工作,并在回豫旺的路上,成功解救了张国焘关押的廖承志⑿。

11月12日,三军首长率部分部队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清真大寺西南面的河滩上,召开了万人军民联欢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首先致欢迎词,热烈欢迎二、四方面军长征到宁夏,热烈祝贺三军会师同心城。在这令人振奋的盛会上,各方面军的领导都参加了联欢大会,朱德、彭德怀、张国焘、贺龙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朱总司令讲话时高兴地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从今后,三军要形成一个拳头,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军事技术,同心同德,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就一定能打败反

动派,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驱逐日寇出中国!彭德怀司令员的讲话特别强调要加强内外团结,认真执行民族政策。他还诚恳地说:“

二、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你们不畏艰险,英勇善战,闯关夺隘,来到了新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我代表红一方面军的全体指战员热烈欢迎你们,向二、四方面军的官兵致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贺龙也讲了话,感谢一方面军的接应和关怀,感谢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三军首长的讲话,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整个会场,群情振奋,热血沸腾。人们流着热泪高呼着,跳跃着,口号声在同心上空回荡着⒀。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大会,同心同德的大会,是三军主力第一次会集在一起的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之后,三军合力打了山城堡一仗,切断了紧追不舍的“尾巴”,胜利地结束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仗,顺利地进入陕北根据地,结束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红一、二、四方面军从最初接触到进入陕北前,共开过三次联欢大会,这三次大会是随着会师的规模而逐步升级的。

第一次是10月10日,一、四两个方面军在会宁城内文庙广场举行的会师联欢会。两个方面军的会师部队数百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宣读了中央贺电。

第二次是10月22日,一、二两个方面军在将台堡举行的会师联欢会,也是两个方面军会师部队参加了大会,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传达了中央指示。

第三次是11月12日,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同心城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人数最多的万人军民联欢大会。朱德、彭德怀、张国焘、贺龙三军首长都参加了大会,朱德总司令致贺词,三军首长都发表了讲话。纵观以上三会,唯一的三军主力、首长都到齐的联欢会是同心三军会师联欢会,这就确立了同心城为三军会师地的地位。

1996年8月,笔者进京访问当年的亲历者、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萧克将军,当问及三军会合地时,萧老张口就答:“在同心城啊!”毫无思考、犹豫之状,印象之深,足见真实。他不但挥毫题写了“红军长征陕甘宁,三军会聚同心城”的题词,还回忆发表了题为《三军会聚同心城》的简要文章,被《宁夏日报》、《宁夏党史》等多家报刊转载⒁。

上述的历史事实说明,会宁、将台堡都是两军会师,真正三军聚会在一起的会师地点,是宁夏的同心城。同心城才是真正的三军会师地。会宁、将台堡、同心城三个地点、三个时间的会师是三军大会师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地,都是不完整、不准确的。更不能以两军会师代替三军会师。

三军会师同心城的实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历史实事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共识,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三军会师同心城的历史实事就一定能恢复本来面目。

注:①《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②详见1936年10月10日红四方面军致中央电报。③详见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通电。

④见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给红一军团的作战命令。

⑤贺彪著《红二方面军从湘鄂边到陕北长征纪实》华夏出版社出版第279页。

⑥宁夏党史研究室、宁夏军区政治部合著《红旗漫卷》第328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

⑦《红旗漫卷》张平、李德明著“红军长征在宁夏概述”第11页。⑧《红旗漫卷》103页转载《彭德怀自述》。

⑨《红旗漫卷》载“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大事记”第329页。⑩见萧克1986年3月题词。

⑾陈真仁著《同心城里结伴侣》,载《红旗漫卷》88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版。另见中共宁夏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和宁夏军区政治部编著的《红军西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114页。

⑿见《廖承志回忆录》和马青年著《红军西征的回忆》,载《中共宁夏党史档案资料选编》。宁夏档案馆1986年7月出版第131页。⒀李凯国著《红军欢聚同心城》,载《红旗漫卷》,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版第84页。另见中共宁夏党史研究室、宁夏军区政治部编著的《红军西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113页。

⒁见《宁夏党史》1996年第三期。本文的参考书目还有: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史资料》、《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中共宁夏地方史简编》、《中共宁夏党史档案资料选编》、《宁夏史志》、《彭德怀自述》、张国焘著《我的回忆》等。

第五篇: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毛泽东对长征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论述。

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走、边打、边做群众工作,为着共同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河那样汇合在一起。这样的会师,是战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集中了战略力量就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动权。贺龙与任弼时深明这一道理,他们所率领的红

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会师,25日即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两个军团集中行动”,但是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却不同意,并说是“绝对错误的”。28日,贺、任等二、六军团领导人再次建议“暂时集中行动”,接着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了龙家寨战役,对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红军每次会师后,紧接着就是战略作战的胜利。如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后,随即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打了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又如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边区会师后,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打了山城堡战役。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不但大振了我军的声威,而且对分化敌军营垒、促进逼蒋抗日的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的作用。主力红军会师后,就能在统一指挥下,集中力量打一些较大的歼灭战。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

长征发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失败之时,同时又交错着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把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已进行战略退却的消极行动,升华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对全国人民和对全军有号召力的大义凛然的政治行动。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那样:“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北上抗日的方针,伸张了长征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师出有名,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敌人,红军北上抗日就获得全民族的拥戴。而反动军队对红军的“剿杀”就把自己摆在抗日的对立面,遭到全民族的反对。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还有力地团结了全党,在党内存在着“北上”和“南下”的分歧抉择上,党中央、毛泽东坚定地坚持北上抗日,并以此团结了全党和全军,北上抗日有理,南下、西下无理,是逃避。这就促使了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西北会师,避免了张国焘的分裂危险。

红军完成人类历史纪录上第一次的伟大长征。红军面对着强大而凶残的敌人,险峻艰苦的环境,用了一年多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路,主要靠着革命精神来完成了长征。长征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两点:就是强[本文来源于范文大全-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范文大全]渡大渡河,强攻腊子口,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

;就是爬雪山,过草地,吃苦耐劳,在艰苦环境中,意志坚定,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红军的革命本色在长征途中最显明、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现了出来,成了我党我军最宝贵的财富。红军就是用这种精神完成了长征任务,会师胜利更使这种精神光芒万丈。这种精神,可以养成人们高尚的情操,可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可以完成一切艰难困苦的任务。这种精神,在我国我军的文明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将产生深远影响。

下载红军会宁会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军会宁会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宁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甘肃会宁。我是会宁旅行社的ⅹⅹ导游,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会宁的相关情况。 会宁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1936年十月上旬,先期到......

    会宁农业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整个地势由东......

    会宁诗歌

    会宁诗歌 北关操场砍过树,东山底下盗过墓,此生行尽长征路,会宁男儿就是酷。盘旋路上赶过场,一中食堂喝过汤,万里长城万里长,会宁男儿就是强。东河桥上下过海,定西车站挂过彩,青山颜......

    大会师观后感

    《大会师》观后感 在《我不是药神》刷爆朋友圈期间,我看了电影《大会师》。 电影的开头便是从红军长征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激昂悲壮场面。虽然初中的时候就学过《飞夺泸定桥》这......

    会宁社会实践总结(精选合集)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会宁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的调查实践时间:2012年2月1号—2月8号 实践内容:调查会宁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从西北工业重镇兰州出发......

    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坚定信心跟党走,奋发有为在明天 ——会宁红色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XX年XX月XX日,XX组织参观了会宁会师根据地会师楼,用心感受了会宁地区和会宁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

    会宁支教心得

    早上六点醒来,昨天大雨的痕迹已经全无,雨过天晴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教学与学习生活。 八点上课,最早的学生六点半已经到了学校。他们远的要从山上下来,还要过一条河,山路最少......

    会宁教育基地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廉政教育基地——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坐落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甘肃省会宁县城西的会师园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