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社会实践总结(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3:4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宁社会实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宁社会实践总结》。

第一篇:会宁社会实践总结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的调查

实践时间:2012年2月1号—2月8号

实践内容:调查**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

从西北工业重镇**出发,平定高速和312国道如刀刻般陷入贫瘠的陇东高原,跨越黄河天险,打通沟壑山河和八百里秦川。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繁华散尽,黄土覆盖表里万物。我的家乡**就坐落在这片曾被联合国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中国革命圣地,红色文化遗产丰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的胜利会师让“**”彪炳千秋。

而和大多革命老区一样,**也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历史上一直有“十年九旱”之说,近年来甚至有了“十年十旱”的倾向。可尽管有如此艰苦的自然环境,惊人的大学生出产率让**教育拥有与“贫穷”不相伯仲的显赫名声。恢复高考的三十多年来,这里共培养出近八万多名大学生,此外,五千多名硕士和一千多名博士更让**赢得了“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美誉。

多少个家庭即使家徒四壁,也从不放弃对教育的追求。多少个学生即使家境贫寒,求学的信念从不动摇。“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成为无数**人的信条。这种精神,像一个火种,在苦涩的土地上燃烧、蔓延,薪尽火传,生生不息。多少年来,**人自力更生,创造了一个国家贫困县教育超常规发展的“**神话”,创造了薄弱的经济基础支撑教育强县的“**现象”,创造了“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教育的“**精神”。在**,教育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改变自身命运的惟一通道,也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立县之本”。在中央财政对于西部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背景下,**人对“读书脱贫”寄予着赌博式的希望,然而这也让**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更为贫困的漩涡。南方周末曾发表过一篇《甘肃**大量农村大学生失业 家庭因教育破产》的报道,“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因教返贫’屡见不鲜„„”

而**的过去与现在正是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困局的典型缩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去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因为“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读了大学回不去自己的家乡是悲剧”的言论引发公众热议。还有南方周末的一篇名为《读书输掉命运:甘肃**的疯狂教育样本》的后续报告让广大关注**教育茁壮成长的社会人士为之心寒的事实,引发了许多讨论。农村的教育问题到底面临着什么问题?大学生的供养问题有没有成为农民的“不可承受之重”? 就这些问题我们来自西安各大高校的**学子以及其余地区的学子组成了一临时小队,在我们家乡**县进行了一个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共调查走访了**县150户人家,完成调查问卷150份。其中准备供给大学生的家庭有36户,正在供给大学生的家庭有60户,已经供过大学生的家庭有54户,而供过两个或以上大学生的家庭也多达8户。考虑到广大**留守的老人以及妇女学历有限,不会写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现象(男性青壮年均外出打工),本次调查采用了被调查对象口述,调查人员笔录,并且在结束当日调查任务后立即完成该日的调查电子表格的方式。本次调查走访农户涉及杨集、魏岔、**、老坪、郭城、四方、土高等十余个乡镇,地区分布均匀,调查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性,较为准确的反映了**在教育上面临的一部分问题,以及完成了大学生的供养问题有没有成为农民的“不可承受之重”这一问题的调查。

就本次调查得到的150份问卷结果来看:

一:全县96%的农村家庭因供给或曾经供给大学生负有债务(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其中,负债5万元以上的占80%,其中约有30%的家庭供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学生,普遍反映负债8万元以上。

二:大学生毕业后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并且从此家庭摆脱贫穷面貌的占到了80%;只能自己糊口,勉强还清贷款的约占19%;无法还清贷款,家庭彻底因教育返贫的不到1%。

三:从供养孩子上大学的动机上讲,**人对于“上大学能改变命运”近乎迷信。95%以上的**农民认为上大学的孩子一定会比不上大学的孩子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从此蜕农脱贫。“在**,连续考三四年才考上的人也不少”,“如果第一年考不上,那就复读到考上为止”。剩余的不到5%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不一定比没有上大学的有出息。其中大部分是受一些反面例子的影响或者对自己的子女不满意得出来的结论。

四:对于供养大学生是否会让家庭返贫的问题,80%的 家庭认为不用过于担心,他们普遍觉得“娃娃上大学,这个家苦一阵,但不上大学,整个家就苦一世”,甚至有些家庭认为家庭已经很贫穷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不在乎多过几年这种日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学业有成,找到工作并且过上了奔小康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下面就是此次调查中的几个个例子:

案例一:**,**县**乡**村**社人,24岁,2007年考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在校期间盲目跟风,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并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由于专业知识不过关,2011年6月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现在在省城**待业。除去由国家助学贷款所得学费,在校四年期间总计花费7万多元。其父为小学高级教师,月工资2400元,其母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妹妹于2010年考入**师院,月花费约600元。对于如此高昂的生活费,家里早已负债累累,说起不争气的儿子,父亲叹息不断:“当初儿子作为村里的少数几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里人都感到特别荣耀,以为儿子从此之后有出息了。谁知上大学后他根本没有认真学习,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思想消沉,完全丧失了以前我极力培养的好习惯。现在没有本领,根本没有用人单位要他,而同村和他同一年考上**大学的同学现在已经在**找到了一个待遇很不错的工作,可是他好好的前途就让他自己给毁了呀!”

然而这仅是一个特例。据我们实地走访调查,绝大多数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是能找到个不错的工作的,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大学生仅占很少一部分,并且大多是一些三本院校或大专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极个别的二本或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失业也都是自身在大学不努力,由于挂科或者其他原因没有顺利拿到毕业证造成的结果。

近年来,**人对于大学生的渴望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大家张口闭口谈论的问题也都是教育问题。当然他们不会深入到什么理论的讨论中去,朴实的**人民只是一方面羡慕着有孩子考到重点大学的家庭,一方面默默努力着,为子女尽量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尽力提供营养较为丰富的食物。到县城租房陪读的家庭就接近一万户,而整个**县才有60万左右的人口。县城四所高中附近挤满了陪读的家长,仅**一中附近就有陪读出租屋3000多间,很多家中有高中生的农民家庭基本都是同一个模式,父亲外出打工挣钱,月工资1500—3000元,母亲在县城租房子,给儿女做饭陪读,目的主要在于监督子女学习,避免其上网或者因为沾染其他不良习惯等荒废了学业。当然,也为了让儿女吃的更好一些,母亲也外出打工,从家里接来老人来照顾孩子。经济情况稍微好一些的家庭,会把年迈的需人照料的老人也接到县城的出租房里面,在照顾自己的孩子考大学的同时照顾老人。有些租不起大房子的家庭,只好留下生活必须品,让老人在家里面自己照顾自己。还有极少数甚至还要通过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他们辛苦而卑微地游离在城市边缘,目的只有一个——供孩子上学。

这些形状各异的院子换了一批又一批房客,容纳着**人民的美好希望,也见证落魄的逃离。胜出者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和身份地位的晋升,而失败者则前功尽弃,甚至沦入更糟糕的深渊。为了解释说明这一陪读现象,我们特地采访了两位在**一中附近陪读的家长。

案例二:作为千千万万陪读家长之一的王阿姨在谈及为什么这么迫切的想供孩子上大学时面容严肃的这样说道:“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还像我一样从地里刨着吃(我们当地方言,意思是靠自己的双手种地养活),希望他以后走出大山,比我们这一辈过得好。虽然很多人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很难,但我还是觉得就算是打工,大学生有文化,也要比没文化出去打工让人放心的多。如果在家务农的话,就像这几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绝收,那就是等死啊!只要人家娃娃能念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是要供的,种地也得有文化,有技术啊!再说这几年还有助学贷款,娃娃的学费不用担心了。现在就是他爸出去打工挣些生活费,娃娃再省省也就够了,生活是苦些,但为了娃娃,这些苦算不上什么„„”

在**一中附近租房陪读的土高乡农民**杨大妈这样说到:“我就害怕娃娃考不上,现在考上了大学有贷款,一般都能走起。娃娃考上了我和他爸就算都出去打工也要供他。就咱们这里的情况,大学生一般要比考不上出去打工的有出息,我们上一辈没知识,不能让娃娃再没知识,我和他爸就是再吃苦也要供他们„„”杨大妈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由于没考上大学,今年准备复读,二儿子在高二,三儿子也到了初三,杨大妈现在的唯一工作就是给孩子做饭,然而事与愿违,三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好,尽管如此,杨大妈一家还是一再坚持供养,“如

果第一年考不上,那就复读到考上为止”!

“害怕的娃娃考不上,能考上的大多数都会有出息”这是很多**家长最为真实的想法。虽然**的大学生出产率相较其他农村区域而言高的惊人,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大学。

据统计,由于硬件设施问题**普通的高中入学率仅仅约为40%,而几所高中当中也只有**一中、**二中的高考本科(包括提前批)上线率达到50%多,**三中、**四中、**五中以及河畔农业中学的高考上线率一般都低于25%,甚至低于15%.这样算下来,**孩子真正能上大学的连30%都不到,大多数孩子从初中毕业就面临着外出打工的命运,也有不少上技校的初中毕业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得一技之长的寥寥无几,到头来还是农民或者农民工。而上了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虽然大多数上了高职、大专,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他们毕业后也不过是农民或者农民工。不管大学生的界定到底是怎样的,**人眼中的大学生只是上了二本院校包括以上和军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大多数都能够完成反哺家庭和自身生活达小康的目标,“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并不是主流!

所以说,由本次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教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供不起大学生,而是上不了大学的学生除了做农民或农民工别无出路的问题!又由于**县长期以来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发展模式的落后,已经工业和服务业的弱小,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脱不了农就意味着脱不了贫!科举取士和尊儒重教得传统因闭塞而保存,又因贫穷而被迫兴盛。长期以来,教育被押上了很大的赌注,甚至如南方周末记者认为的那样,“教育即赌博”,成为了改变寒门命运的出路和调节贫富悬殊的杠杆。而上大学也的确是一条相对光明的道路。无数从**走出去的优秀大学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它可以带来城市户口和收入稳定的工作,从而为整个家庭提供一个安全网。“你们**是状元县,我的秘书也是**人。”2004年全国两会上,早年曾在甘肃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代表说。在中国,高考曾一度因此被理想化,被放大成无所不能的“神话”,纵使这些想象现在已越来越难兑现,但对于毫无选择余地的西部贫苦家庭来说,仍愿意将其看作化解一切苦难的解药和钥匙。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时也曾说:“一个贫困县出几万名大学生,不仅为全国、全省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蜕农脱贫,这成为了无数**人即使

吃苦受罪、倾家荡产也要供养大学生的最原始动力。

然而,“因教返贫”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调查发现,中国大学学费10年上涨20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增长却不到4倍。政协委员孙继业也提醒人们,中国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跻身世界学费最昂贵的国家之列。还有一项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相当于像**这样的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是国家继续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再加上社会各界的教育资助让**大学生辍学率几乎减小到0,在没有助学贷款的年代,“一户农家无力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只能抓阄上学”,或者被迫上军事院校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现在这种情况已寥寥无几,“六月紧张,七月高兴,八月忧伤”的**高考现象不再重演。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问题,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要让**人找到除了教育以外的脱贫之法,让他们找到除了上大学之外的生存之道,正如**籍学子、北京大学教授柴彦威说,“在**,我们需要新的经济模式和更广泛的基础教育机会,来纠正一些异化的人才观念和人生逻辑。”而不是所谓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

2012年3月8号

第二篇:甘肃会宁支教社会实践

甘肃会宁支教感言

支教结束回来已有一段日子了,经历之后细细想来,如一场梦,短暂却铭记于心,这段经历可能真的成为了经历,不会再重演,即便现在当收到孩子们用爸爸妈妈的手机发来的信息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想念我们的时候,也偶尔会有再回到山里去看看他们的冲动,但我心里明白,这种冲动会随时间的慢慢流逝和各种不现实的因素渐渐消失,直到那一天,我害怕我会忘却那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忘却那一座座有着动人传说的充满神秘的高山,忘却那一日日饱含泪水与欢笑,艰苦却快乐的时光……唯有用笔,在心口原有的印迹上再一道一道地复写,刻划,让它在我心里占据更深更大的位置。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山东科技大学对我们燃梦支教团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感谢山东科技大学全体同学的全力支持,在我们募捐过程中积极奉献,提供爱心资金,感谢和我一起参加本次支教活动的其它志愿者们,和你们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在我生命中弥足珍贵,感谢会宁县十百户村十百户小学的教育负责人的支持配合理解,才使得我们这次活动得以圆满结束。“梦想共筑,爱心传递”赴甘肃会宁支教的活动我感受很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我们之间

这里的我们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们与孩子们,与当地的村民们。十百户小学是一所由社会资助建立的希望小学。初次进入小学,迎接我们的便是一张张陌生却洋溢着热情的脸庞,全校师生及家长总计一百人左右都在,经过一个下午的交流之后,我初步感受到山里百姓的勤劳朴实,打心眼儿里对我们这些大学生的感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山外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对艰苦环境的坦然和淡定,那个时候我想,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是不可能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突飞猛进

改善的,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合理的引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到校的第二天,我就第一次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走上了讲台。在学校中,我负责教授三年级学生的语文,一周有九节课。三年级只有七个人,是学校最少的年级。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就和下面的七个孩子紧紧连在了一起。第一节课做完彼此基本介绍之后,翻开我上堂课下留在讲台的课本,看到一个个手工缝制的香包,锦囊,吊坠,手链,绣花鞋垫时,我木然了,惊呆了,再看看下面,是一双双羞怯的眼神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刹时间竟无语凝咽,一丝丝温暖和感动在心头涌动,怎能不感动?那都是孩子们的心意也是心血啊!那里的民风纯朴,乡亲们勤劳善良,生活简单宁静,我们走访的每家每户,尽管都是家里条件特殊,困难拮据,但无一不是对我们尽其所能的热情招待。至于团队,那个时候我们更像超越了队友情谊的一家人,忘不了大家一起做饭时的说说笑笑,抢饭争菜的小打小闹,为推卸洗锅轮到谁涮碗吵的面红耳赤,半夜备完课躲被窝里讲悄悄话……尤忘不了到达后的第一个夜晚,那个难忘的夜晚,队长说,从现在起,咱们就是一家人,有吃的一起吃,有喝的一起喝,咱们大家要互相照顾,共同努力,出色的完成这次支教。在这个特别的时候,在抵达会宁的第二天。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一下我们的小学生们,他们担心晚上气温低我们会生病,特意在家里给我们送来了被褥。每晚睡前看到这些被褥心里都是暖暖的,仿佛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谢谢你们,和你们在一起,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家的温暖。亲爱的队友们,亲爱的我的学生们,我们的情谊长存!

二、关于教学工作

在动身之前,我曾作过种种设想,设想在教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也充分准备了所带课程的层层材料,可实践了走进教室之后才认识到,孩子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我想象之中大相径庭,由于当地各种条件的之约,这里的学生相比城市里同年级里学生普遍基础要弱一些,这样就增加了一点教学的难度。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回顾老知识和修改错误的认识。但每天清晨听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一个个趴在地上写字的孩子时,我的心都会被触动,他们是如此的渴望着知识,他们的勤奋努力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在遥远的中国西北部甘肃,又是这样一个贫穷的小山沟,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大部分孩子要辍学走上社会,或者继续父辈辛勤劳作,或者远走他乡打工谋生,可以并且能够坚持完成学业的家庭或孩子很是有限,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表责任的重大性,我们在这里如果能够在他们心中埋下一枚欲将破土而出,枝繁叶茂,不甘命运不公的种子,让他们牢记:知识改变命运!那么,即使我们不具备哺育培养他们的能力,我们也在他们寻找养分,迎接阳光,茁壮成长的过程中出了一份力,当他们有朝得志记起有这么几位不是很优秀但充满热情的大学生曾走进过大山,走进过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当过几个星期的老师,给过他们走出大山的理想,那样就足够了,我们已不虚此行。

三、关于当地的生活

说到生活,很自然离不开水和食物,每次看到孩子们渴了从井里吊起那生硬浑浊的地下水抱着桶你一口我一口的喝,都会很心寒,可他们说,不碍事的,喝生水都已经习惯了。山路,更难走,羊肠小道,险峻陡峭,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一二个小时的山路,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点都不为过,下午放学,我们送孩子们回家,和他们一起走在坑洼的山路上,总是这些十多岁敏捷的如猴般的小家伙们跑在我们这群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前面,看着他们一个个那么熟练,那么矫健,想着十多年日复一日孩子们每天在上学与回家的这条条山路,座座高峰,道道险沟之间来来回回,因路远就背着干粮上学,饿了,啃馍吃饼,渴了,就着桶喝生水,我不由得鼻子发酸。他们只因生在了这个贫穷的地方,便无权拥有其它地方同龄孩子各种各样的享受。可是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临走的最后一堂课上,我对孩子们说,大家要好好学习,老师等着你们,等着你们走出大山,我们一定会在大学校园里再见的!如今在家中,当每天收到孩子们发来的短信,“老师,你在家里好吗?”“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啊?”我的回复简单到近乎千篇一律,还是那句话:我很好,你们要好好学习,在大学里我们会再见面的!我承认,我不知道该和孩子们聊些什么,面对他们的信息,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面对简单得如白纸一般的他们,我做不到敷衍和搪塞,我只能想想远方的他们此刻在做什么呢,那些可爱的笑脸,那些熟悉的名字——郭庆、马建航、李文文……那些恋恋不舍的眼光与泪水,那是一种无法割舍却无法带走不得不放弃的痛!再一次打开来看孩子们送的那些小礼物,再一次拆开来看送别时他们交到手里的信,“张老师,你到火车上了再看,要吃饭,你在走路吗,一定要回家——李凯”一行行不齐不晰的字迹,一个个稚嫩逗人的字眼,却足以让人泪眼模糊。如此的年纪,如此的心意,如此透彻心肺的安慰,让我怎能不想念他们呢?他们真的好可爱,好苦,好令人感动!以致于至今我仍为自己能力不够才疏学浅所给予他们的太少太微不足道而惭愧不已。

支教活动结束了,我们离开了大山,离开了十百户小学,离开了难舍难分的孩子们,可我们的友情没有结束,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我们将永远与他们保持联系,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长,激励他们努力向上!最近我常常在思考,除了对孩子们的牵挂,我还带回了什么?诚然,于我,与其说我给他们带去了多少倒不如说我从他们那里带回了多少。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被孩子们的热情善

良坚毅执著感染着,尽管每天几小时的山路奔波会让他们身体疲惫,但少了心灵的羁绊,他们每天都是那样的快乐!融身在他们之中,我们也成了一帮大小孩,仿佛回到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时,他们在如此艰苦贫困的环境中都可以那样灿烂的笑,于是我知道了要乐观勇敢的面对生活,开始了对自己散漫无为,即将挥霍殆尽的大学生活进行反思,对自己身处城市,享尽优质资源以及美好生活学会赞美和珍惜,同时对贫困山区教育之落后,生活之贫穷燃起愤愤不平平和无奈叹息。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把我们的支教活动持续下去,希望有更多有意愿有热情的同学投身到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苦旅中来,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向贫困山区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去浇灌每一颗需要关注的种子.....--------------建筑学10-1张婷

第三篇:会宁支教总结

会宁支教总结

-------一米阳光支教队

一米阳光支教队员 王队:帅气,随和

刚哥:博学,帅气,稳重,音乐师

闫姐:拍姐,记录每个队员的精彩瞬间,可爱,体贴,关心每位队友 何子:热情,负责,小权:活泼,笑容灿烂,声音粗犷

小朱:热爱音乐,很怀念睡眼朦胧中你若隐若现的歌声 小灰灰:可爱,大家的开心果 陶陶:一个沉默的小孩

志梅:最有学生缘,学生心目中的王老师,舞姿动人,做人洒脱 阿宝:热情,歌声响亮,挺有学生缘 田杰:帅气阳光的主持人

张雨锋:“酱油哥”,基本不担任教学,提照顾大家的,比较细心,一顿“洋芋盖被子”让大家开了眼 郭少敏:淑女姑姑

李胤宁:多才多艺(绘画,书法,乐器都会),学生心目中的威严老师

2013.1.14(热情,驱散了心中的寒意)

伴着雪花,一路颠簸,我们14名支教队员来到了丁沟乡慢湾小学,看到了错落的教室,那一刻,我就在试想,我讲课的情景,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憧憬。。。

在校门口下车后,把物资放到学校,随后,去何子的家----此次支教活动的居住地。刚到就看到热情的叔叔阿姨在门口迎接我们,突然间,很温暖,热情驱散了心中的寒意。。2013.1.16(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

今天,和我的拍档阿宝同学前去家访,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们家访的孩子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而言还算好,家里快过年了,一切也都挺好,农村人,总是那么热情,让人不忍心拒绝,阿姨,真不是嫌弃你们家里的东西,而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原则。。。。家访下来,感到心酸无奈的是:这里的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的文化水平过低,想辅导孩子,也没有办法,请家教,家庭情况不允许,2013.1.17(每个梦想,都有权利期待,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面对一双双澄澈的眼神,我第一次懂得了自己的责任,看着孩子们冒着严寒来到学校听你讲课,你有什么理由用匆忙准备的教案糊弄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我都要尽我所能,让你们有所收获。看到他们上课认真的样子,仿佛就是小时候的自己,那么无知,那么用力,透着股傻劲,伴着岁月的光影,我们终究会长大。。亲爱的小孩,我只愿你过得比我好,有个灿烂的前程。。

2012.1.19(疯玩吧,少年)

此次支教,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接触相对多一些,看到他们课间活动的身影,踢毽子,打球,忍不住想起我的童年,跟着一群男孩子疯玩,掏鸟窝,弹玻璃球,烤土豆等。。

逝去的童年再也回不来,流年一样的青春,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孩儿们,疯玩吧!童年终将被流光抛弃,只留下串串或甜美或苦涩的回忆,在我们深深的脑海。。2012.1.20(经历过,就不忍看到一地破碎的梦)

即使再平淡的流年,说到离别,都是悲伤的姿态。。。

下午没课,就一个人在校园中,打量着这个不大的校园,回想起十天里的点点滴滴,总觉得那么美好,那么充实,有一瞬间,就想留在这儿了,看着这一切,很实在,很踏实,我终于明白让最美乡村教师一天天坚持下来的动力了,那就是:这群孩子------可爱纯真的让你不忍心就这样离开,就这样丢下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想想他们的未来,总会让你离开的决心散失全无。。经历过,就不忍看到一地破碎的梦 2012.1.21(我喜欢这里的一切)

我喜欢你们上课认真听讲的样子,我喜欢你们围着我让我教你们折纸,我喜欢看你们玩耍的时候,也喜欢你们看到我后表现出拘谨的小紧张;

我喜欢小小的学校里空旷的一切,喜欢踩着午后的阳光看已经熟悉的一切,即使那是最后的留恋; 我喜欢上课、下课、做饭,忙忙碌碌,我喜欢看到小小的集市上人来人往;

我喜欢在熟悉的小路上拍照,也喜欢一个人走那条路,我喜欢路途中的一切,也喜欢它的终点,一头是学校——有可爱的孩子,另一端是何子的家,我喜欢热情的叔叔、阿姨,我喜欢那个温暖的家,我喜欢有人半夜给我拉上被子留住温暖,我喜欢听到鸡叫和狗吠,那么和谐的曲调,我喜欢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我喜欢。。。2012.1.25(承诺,我给不起;若有缘,以后再见)

我们班的同学们,六年级,当离别的钟声想起,我真的很不舍,黄晓燕,梁云,杨彤,朱丽娜,朱彦合,巩龙刚(可爱的小班长),李巧红和李巧霞两姐妹,郑逢春小伙子,还有宋仁雄小朋友很乖哦。。你们,我都很喜欢,当你们问我,明年还会不会再来时,我真的不能答应你们,那份承诺太重。。我可爱的孩子们,若有缘,以后再见。2013.1.26(因为短暂,所以美好)离别的钟声响起,仅仅十天,总觉得有那么多的留恋,许多的不舍,我的学生,热情的叔叔阿姨,默契协作的队友,同炕共枕的室友,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是我心中的永恒。。。一首《再见》,道出了每个人的心声: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 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

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我的想法

对于此次支教,划过美好的回忆外,我想说说不足之处,对于课程设置准备不足,没有范围规定,也没有大体指导,备课随意,讲课也随意,没有统一评课,这样,对于每个队员都没有提高,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也好也不好,我想说,支教不仅是大学生的实践圆梦基地,我想,整个支教中,最重要的还是课程设置,以每个孩子为中心,尽我们的全力,最后下来,我们每个人一定会获得成长的。。而不是一开始,就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欢,把支教当做短期之旅,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

既然被尊称为老师,那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即使,只有短短的十天。。

第四篇:会宁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甘肃会宁。我是会宁旅行社的ⅹⅹ导游,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会宁的相关情况。

会宁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1936年十月上旬,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四方面军,连续在会宁地区对敌人发起了攻势,一举攻占了会宁县城,为胜利大会师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三军会师并顺利实现继续北上,红军在会宁境内同国民党胡宗南部先后进行了6次比较大的战斗,消灭国民党军队8千余人,也有1800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司令部及直属团队、二方面军、四方面军、红一军团一师等7万多名红军将士在会宁休整达22天。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不仅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团结胜利”为内涵的“长征会师精神”;留下了红军总司令部、红军大学、会师门、会师楼﹙出示图片﹚、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红军烈士墓地、战斗遗址等一大批革命遗址和大量革命文物。我们会宁人民为了弘扬红军精神纪念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50周年于1986年修建会师塔。会师塔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到会师门,会师楼,会师塔旅游。

第五篇:会宁农业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便有1.07公里的沟壑。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拨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

会宁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合965.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6万亩,占总面积的23.4%,在耕地面积中川地31万亩,占14%;山地175万亩,占77%;塬地20万亩,占9%。全县现有水地有效面积28.12万亩,梯田146万亩。耕地土壤类型有灰钙土、黄绵土、黑垆土、红土、灰褐土五类,其主体为黄绵土。会宁属温带半干旱气候,降水南多北少,且集中在7、8、9三个月,干旱是会宁的主要自然灾害,霜冻、冰雹、风灾、病虫害、洪灾也比较突出。会宁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年均降雨量34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沿祖厉河流域和关川属靖会高扬程灌区,有郭城、河畔、头寨、白草塬、甘沟、柴门等7个乡镇受益。南部属二阴山区,部分乡镇有少量井泉灌溉。

小杂粮基地建设:会宁县小杂粮产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无残留的环境土地资源优势及“中国小杂粮之乡”的品牌优势,建设优质无公害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全县大力实施以凉谷、荞麦等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共种植各类小杂粮35万亩。同时,在中川高陵和丁沟南门引进大凉谷、小银米、航天1、2号等良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按照“小产品、大批量、大产业”的思路,一是依托懿隆、三利和旭升公司的加工带动,创出了良谷米、杂粮挂面、荞麦米等绿色品牌,以加工促种植、以品质促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县小杂粮年加工量达到2.5万吨,销售各类小杂粮3.5万吨。二是重点抓了良谷米、黑谷米、荞麦、扁豆等特色杂粮的生产,稳定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三是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会宁县小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中川高陵、丁沟南门、新庄巩昌等地建立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4万亩。2006年,在中川引进神州绿谷、小良谷、赤谷8号等11个谷子品种,引进定莜1号、定莜4号等4个莜麦品种,示范推广膜侧沟集水种植技术、渗透膜应用技术、一膜两茬免耕栽培技术、全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和半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建立中川旱作农业示范区;在丁沟南门村引进美国保罗、斯大富等5个品种建立莜麦新品种展示区,并建立了三个莜麦新品种区试。依托三利公司提供的种子和地膜在四房乡三房村、大沟乡田坪村一带建立2800亩良谷订单生产带。四是建立了“中国小杂粮之乡”红堡子市场。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协会和种植大户的作用,开展了小杂粮订单生产工作,产前为农户提供信息,签订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产中提供服务,产后提供市场,形成服务体系健全的产前、产中、产后开发机制,带动和促进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小杂粮龙头企业:会宁县小杂粮由于量大质优,因此,一直享誉国内并被远销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主要措施,成为会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比较优势,发展地域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提出思路、筹措资金、优惠政策、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大力发展小杂粮农产品加工企业。“三利土特产公司”、“懿隆工贸公司”和“会宁旭升土特产有限公司”等小杂粮加工和贸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三利公司年生产加工能力3.4万吨。其中,面粉2万吨,杂粮挂面6000吨,良谷米5000吨,胡油3000吨,年加工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产品主要有良谷米、荞麦挂面等杂粮挂面和小麦粉,其中良谷米、荞麦挂面和小麦粉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三利胡油正在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懿隆公司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年加工销售收入达980万元;开发出“发滋瑞”荞麦米、食用荞麦淀粉、燕麦粉等二十六个精包装的十多类产品,其主导产品食用荞麦淀粉属国内首创,荞麦米填补了省内空白,荞麦米和食用荞麦淀粉两项都获得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奖,荞麦米在绿色食品认证的基础上又在2001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新上市的发滋瑞、八宝炒面粉、杂粮糊和地达菜等方便即食食品已被列入《甘肃产品质量精粹》。依靠这个品牌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称号,建立中国小杂粮之乡红堡子市场,并组建会宁旭升土特产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小杂粮、黑瓜子等多种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运销为一体的市场型民营企业,是“市场+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的成功典范,年购销黑瓜籽、小杂粮1.6万吨,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小杂粮科技示范基地: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建立了中川高庙、丁沟南门、掌里韩岔、大沟新坪、四房三房吴、甘沟田岔、新庄罗马等八大典型示范基地,年均示范面积1.3万亩。以凉谷为指示作物的膜测和穴播技术年均推广2000亩,根据示范结果分析,穴播平均亩产414.4公斤,比常规种植平均亩产240公斤净增产174.4公斤,增产率72.7%;膜测平均亩产315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75公斤,增产率31.3%;尤其膜测栽培配套机具先进,操作简单,工效高,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结合全县小杂粮发展情况综合制订了《会宁县杂粮产业标准化技术生产规程》,以规程为主线,利用农闲,年均举办集中培训8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00人,印发规程和宣传资料3000份(册)。

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农牧业发展回顾

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最先从农村试行,内容以集体土地由农户分散承包经营为重点,使禁锢了中国农民近30年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农业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发展。会宁和全国一样,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认真贯彻落实10个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牧业生产得到了持续、快速、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生产重中之重来抓,在生产实践中始终坚持农艺农机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的农牧业发展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增加单产、提高总产”的发展思路,围绕“压夏扩秋、压低扩高、压单扩复”开展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旱山塬区总结推广了“修梯田、压砂田、铺地膜、打水窖、调结构、兴科技”的旱作农业发展路子,在引黄灌区推广和建设了一批“吨粮田”、“双千田”及优质高产高效模式规范化种植,夏秋比由1978年的1:0.82调整为2007年的1:2.4;粮经草(紫花苜蓿)比由1978年的9.8:1:0.7调整为2007年的5:1:2.6;高产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29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20万亩,并从1978年开始试验种植玉米,到2007年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2007年底,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近12万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176600吨是1978年粮食总产量96606.55吨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是1978年农村社员人均所得43.92元的41倍。一是良种应用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引进马铃薯、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300多个,选育出红农1号、会宁10号、会宁18号等7个小麦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地膜覆盖工程。1982年首先在瓜类、蔬菜上引进推广,1984年在玉米等粮食作物上试验推广,1995年以“温保工程”形式推广地膜平铺玉米种植3.5万亩,亩均产粮350公斤以上,较露地增产33%以上,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从2005年以来,年均推广地膜覆盖种植7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近40万亩,亩均产粮400公斤。尤其是2006年以来,试验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微雨集流、抗旱保墒能力,十分适宜我县推广,增产效果明显。据测定,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亩产均在500公斤,最高可达800公斤,亩均增产在100公斤以上。2008年,作为县上科技抗旱增收1号工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2.28万亩,全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75.12万亩。三是沃土工程。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从80年代开始全面施用或喷施化肥,2006年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累计施用配方肥面积20万亩,配方肥推广面积90万亩,增产显著。四是植保工程。会宁地域复杂,农作物病、虫、鼠及草害种类繁多,通过农业技术人员多年艰苦探索,基本摸清了各类农作物主要病、虫、鼠、草害种类,掌握了发生机理和规律,通过生物、物理及化学方式开展综合防治,挽回损失。五是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从1983年以来,在沿黄灌区先后推广了小麦

套玉米、小麦套黄豆、玉米套豌豆、马铃薯套玉米、马铃薯套黄豆等多种高效规模规范化套种模式,年均推广面积8万亩。从2003年以来,在旱山塬区以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为重点,集成配套节水补灌、生物抗旱、配方施肥、全膜双垄沟播等技术,年均创建高产田15万亩。

二、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围绕建设“草业大县、畜牧强县”的目标,按照“建基地、带农户,联市场,兴产业”和“坡地抓种草,全县抓养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百万亩草、百万只羊工程,全力推广舍饲养殖、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转变养殖观念,发展健康养殖,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定发展,成为全省肉羊十强县之一。2007年底,全县牛、羊、猪、鸡存栏由1978年的1.88万头、26.22万只、13.86万头、6.71万只,增加到2007年末的6.08万头、57.67万只、23.49万头、98.80万只,分别是1978年的3.23倍、2.2倍、1.69倍、14.72倍;牛、羊、猪出栏由1978年的0.03万头、1.54万只、7.23万头,增加到2007年末的2.95万头、52.38万只、24.77万头,分别是1978年的98.33倍、34倍、3.4倍;肉类总产量由1978年的3091.4吨,增加到2007年末的29855吨是1978年的9.66倍;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19%增加到2007年末的43%以上。一是畜禽品种改良。通过引进种畜禽,建立冻配点等方式,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在甘沟、白塬等乡镇建立11个冻配服务点,以利木赞、西门塔尔为主,年冻配改良黄牛3000头,以荷斯坦为主,受配奶牛1500头;存栏种公猪和母猪以长白、杜洛克、约克为主;肉羊以小尾寒羊、美利奴、无角陶赛特及本地滩羊为主;鸡以海兰褐、海赛、三黄等为主,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二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5万多座,推广暖棚养羊40多万只,占总饲养量的36%,养牛3万头,占总饲量的33%;建成青贮池2万多座,年青贮氨化饲料20多万吨;推广舍饲养殖,推行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三是加快标准化养殖步伐。制定标准化养殖规程,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底,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8处,标准化养殖户达到1.5万户,其中养羊1.33万户、养牛200户、养猪1000户、养鸡500户。四是动物和肉品安全得到保障。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制,大力实施“放心肉”工程,对病死动物严格执行“四不一处理”。加大标准化养殖基地检疫、屠宰检疫、牛奶检测力度,依法加强了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切实抓好畜产品安全监管,确保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总结、探索和培育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打绿色牌、把会宁建设陇中绿色产业基地”的奋斗目标,大力组织实施了百万亩马铃薯、百万只羊、百万亩草、百万亩林“四个百万”工程,建设草畜、马铃薯、小杂粮、瓜类、仁用杏“五个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绿色产业,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全县已形成了以马铃薯、草畜为主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以小杂粮为主的地方特色产业和以瓜类、仁用杏为主的区域优

势产业。2007年,全县马铃薯种植达到120万亩,总产量140万吨;有天然草场270万亩,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各类农作物190万亩,其中玉米50万亩,饲草总产量达到110万吨,玉米籽粒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肉羊饲养量达到110万只,牛饲养量9万头(其中奶牛2200头),生猪49万头、鸡180万只;杂粮种植35万亩左右,产量3.5万吨;推广砂田地膜西瓜3.1万亩,产量为3.4万吨,籽瓜16.0万亩,生产黑瓜籽4300吨。1992年,成功试验建成第一座日光温室,全县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蔬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3200座、1500亩,塑料大棚2700座、100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12万吨。其中关川砂田西瓜、郭城驿镇尚家湾早熟马铃薯、会宁博亚肉羊通过无公害绿色产地认定。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项目扶持等方式,建成农业产业化企业4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龙头企业中,马铃薯加工企业12家,年设计加工淀粉0.5万吨以上,具有先进的旋流工艺设备的中型以上企业6家,其中祁连雪工贸有限公司年加工精淀粉3.5万吨,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精王淀粉公司年加工精淀粉2万吨,年总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杂粮加工企业5家,培育“西北磨坊”、“发滋瑞”等绿色品牌,生产出三利良谷米、三利杂粮挂面、三利胡油、懿隆荞麦米等绿色产品,其中懿隆公司生产的“发滋瑞牌”小杂粮29个品种荣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其产品在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草畜企业11家,其中肉羊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企业有1家,奶牛存栏量800头以上的企业1家,300头以上的企业3家,年出栏育肥猪1万头、仔猪3000头的企业1家,出栏育肥猪和仔猪1000头的企业2家,出栏乌鸡20万只的企业1家,存栏蛋鸡20万只的企业2家,年生产2000万罐杏仁露的加工企业1家;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基地9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80万头(只),农户4万户。三是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引导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下岗职工、种养大户和贩运经纪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专业协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固定资产达6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26000万元,带动农户4.2万户。已形成了“以协会带农户,以农户建基地,以基地促增收”的良好发展势头。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户均增收20%左右,人均增收近150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争取项目扶持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力度的机遇,把农业项目争取和实施作为搞好农牧业工作的有力抓手,围绕产业开发,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积极衔接,上下沟通,有针对性地论证,争取了一批建设规模大,拉动能力强的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先后争取实施了旱地粮食作物综合增产技术整乡承包、中低产田改造、油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沿黄灌区农业科技村建设、粮食自给工程、退耕还草、科技扶贫试点、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农村综合发展、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肉羊、农村沼气国债资金、动物防疫

体系建设及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主的旱作农业项目等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项目,争取资金5亿多元,新种植紫花苜蓿80万亩,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万亩,总面积达到29.5万亩;新修人饮及灌溉水窖21.1万眼,总数达到24.3万眼;新修建梯田98.5万亩,总面积达到150.1万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应用500多项,累计推广地膜覆盖种植600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3.5万亩;累计完成测土施肥90万亩;建成农村户用沼气9000多座,服务网点11处;新建标准化暖棚圈舍5万多座;建成化验检疫室2处、配备设备400多台套,改扩建基层农业区域站5处,乡镇兽医站11处;县乡两级农业服务部门配备电脑及打印机70多台套,改善了办公室条件,为农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农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通过多年努力,全县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日趋健全,体系不断完善。已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协会,示范户”的总体格局,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得到强化。县农牧系统现有单位13个,包括两大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服务中心)、三个项目办(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办公室、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办公室、农村能源项目办公室)、三个产业办(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牛羊产业办公室、草产业办公室)、种子管理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经营管理站、良种繁殖场;乡一级建成了28个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内设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林业工作、水利水保、农机服务等5个站,能够正常开展农业各项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村级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并在每村配备了村防疫人员,落实了工作报酬。全县共有县、乡农业科技人员4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1名,中级人员50多人。

六、农村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农村改革首先从改变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入手,在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等责任制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逐步取消了农业税。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1979年冬,青江公社首先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获得成功后,1980年对旱山塬区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1981年对引黄灌区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全县全部落实了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期为15年。1998年,全县实行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填发农户《经营权证书》111939册,占99.8%,续签合同111602份,占99.5%,承包期为30年。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迈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农村税费改革。根据中央中发(2002)7号、国办发(2002)25号文及省市要求,从2002年起全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当年农民负担由2494万元降到1434万元,2004年又下降一个百分点,降至1171万元,并免征牧业税,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实现农民零赋税。三是各项惠农政策。近五年来,我县通过落实减免农业税、乡村转移支付、粮食直补等14项惠农政策,总资金达到57230.54万元,除2007年退耕还林款6720万元尚未兑现外,实际兑现50510.54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七、农业科技贡献成果累累

改革开放以来,会宁县农牧系统干部职工和勤劳朴实的会宁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团结胜利”的红军长征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业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落后的思想观念斗”,谱写了众多辉煌篇章,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从1980年以来,农牧系统先后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奖项30多项,其中1988年在农村科技开发工作中成绩显著,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1990年在贫困地区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施“温饱工程”中,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农业部表彰奖励,1990年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共有40多名科技人员获市(地)级以上表彰奖励180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李如仁同志1982年、1989年两次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1988年被评为白银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1992年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

5、A(B句子未讲完,成份残缺

C前后不对应

D“安全着陆”和“成功发射”的语序颠倒。)14.【内容归纳】(3分)

参考答案:

凄凉(黯淡)、惊恐。

评分标准: 答对“凄凉”或“黯淡”,得1分,答对“惊恐”,得2分。15.【文意理解】(5分)

参考答案:①休假前后的风,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意思对即可)

②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我”苦恼、厌恶,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①答对“休假前后的风”得1分,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意思的得1分。②答对“野外作业时的风”意思的得1分,答对“既让‘我’苦恼、厌恶”意思的得1分,答对“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意思的得1分。16.【内容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因为现今的“我”失却当年的意气和豪情,因此感到悲。因为现今的“我”不用再经受当年那种忽忧忽喜的悲苦,因此感到喜。(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答对“因为现今的‘我’失却当年的意气和豪情”意思的得2分,答对“因此感到悲”意思的得1分。答对“因为现今的‘我’不用再经受当年那种忽忧忽喜的悲苦”意思的得2分,答对“因此感到喜”意思的得1分。17.【评点鉴赏】(4分)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②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③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答对修辞手法得1分,答对其作用意思的得1分。三点中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1.评分标准:符合该事物的特征2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寄予一定的思想感情1分。不符合该事物的特征本题不得分。参考答案示例:

橡皮

你注定一生与错误为伴,时时为别人改正过错,却消磨了自己。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别人指引前行,却耗尽了。

10.根据文意,对禽流感疫情相关特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是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造成的,这一病毒的特点是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

B.流感病毒可以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能够

传染给人。

C.绝大多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是直接从病禽传染上的,禽流感在人间的传染性即使有也可能是偶然的。

D.如果人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就会大大增强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11.下列各项关于H5N1病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目前在亚洲流行,并在香港、越南、泰国造成多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都是H5N1亚型。B.香港H5N1毒株的毒性特别强是因为病毒内部的另一种蛋白质上出现了一个点的突变,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识别防范。

C.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相对于其他禽流感病毒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D.H5N1亚型病毒内部的蛋白质只要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病毒毒性大为增加。12.对“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无论是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还是近年来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是发生在禽类或其他动物与人之间的。

B.基因突变往往带来病毒毒性的增强,而病毒毒性增强仅仅意味着病毒对人或动物的感染性的增强,并不造成病毒的传播性的增强。

C.一旦大量的人感染禽流感就有可能使禽流感病毒发生较多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禽流感在人之间的大规模流传。

D.基因突变并不是造成病毒在人之间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的基因重组更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在人群中爆发的可能性。

1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江苏近来也出现了禽流感,并且感染了一些人员,这种病毒可能也属H5N1亚型。B.禽流感病毒有许多种类,如果被感染人身上有相关种类的抗体,就不怕这种病毒了。C.禽流感病毒体内没有遗传基因,所以它生殖后会变异。

D.从现在形势来看,新的流感大流行也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在积极努力研究对策。

4.C(“流传”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终极”是最终、最后的意思,而“终结”是最后结束,是个动词;“反之”表前后两个分句间是相反的关系,“所以”表因果关系;“从而”表前后两个分句是顺承关系,“反而”表转承关系。)5.C(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正确,而非不认为重要。)10.C(A“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这一特点仅存在于死亡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中。B“有3种”不当,原文是说“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D只有在两种病毒在体内发生基因重组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结果。)11.B(A项中此次禽流感并未在香港造成人员死亡。C项的判断没有根据。D项的“只要”所表达的条件关系不存在。)12.D(A原文是说“基本上是从病禽传染上的”。B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使病毒传播性增强的一个原因。C原文的意思是“越多的人感染禽流感,发生这样的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就越高”,而基因重组造成流感毒性增强和传播力增强也都只是存在可能性,用“一旦……就”显得绝对。)

13、C

三、(15分,每小题3分)

14.C,“乘”,登上。

15.D

16.B

17.C。18 C 1.既准确地勾勒出了“小松”的外形特点,又突出了它坚强不屈、敢于战斗的性格特征。2.壮志抱负

3.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精神发展,千姿百态,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归根结底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生、发展的产物。人文精神,也是它们自身形成时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

然而在肯定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而联系到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才能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和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

由是,我们可以大致对人文精神作出这样的认定:所谓人文精神,即是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是就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而言的,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显然,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短文中,曾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同他的两个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应当看到,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现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暗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用,在于把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1.下列对第一、二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和历史沉淀。

B.“社会的产物”实际指的就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

C.文中“整个精神文化层面”的含义就是指“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和发展”。

D.每个社会时代都含有与其相应的、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2.对第四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不要忽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B.强调要注意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人文课题。C.强调要特别重视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社会问题。

D.强调要注意解决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的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3.作者在第四段中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的目的是()

A.说明马克思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所作的贡献之大。B.强调科学精神中包含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C.说明科学精神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D.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

4.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由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而产生宝贵的人文精神。B.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的,因此二者是一致的。

C.文中第四段“他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D.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5.毕业生重地域

用人方看实力D 6.D 7.D 8.B 16.下列对各个句子在文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三、(15分,每小题3分)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故且缓攻即墨...而王齐。齐人未附.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回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缪(无那个字)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附:归附。.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 B、遣使约降于.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而城中鼓噪从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城之不拔者二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16.下列对各个句子在文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下载会宁社会实践总结(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宁社会实践总结(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宁诗歌

    会宁诗歌 北关操场砍过树,东山底下盗过墓,此生行尽长征路,会宁男儿就是酷。盘旋路上赶过场,一中食堂喝过汤,万里长城万里长,会宁男儿就是强。东河桥上下过海,定西车站挂过彩,青山颜......

    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坚定信心跟党走,奋发有为在明天 ——会宁红色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XX年XX月XX日,XX组织参观了会宁会师根据地会师楼,用心感受了会宁地区和会宁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

    会宁支教心得

    早上六点醒来,昨天大雨的痕迹已经全无,雨过天晴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教学与学习生活。 八点上课,最早的学生六点半已经到了学校。他们远的要从山上下来,还要过一条河,山路最少......

    红军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 谱写历史新篇章(一) 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会宁教育基地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廉政教育基地——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坐落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甘肃省会宁县城西的会师园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而建......

    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听了有关会宁精神的专题报告,感受了会宁精神。会宁人之所以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会宁教育能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 会宁,被称为“陇......

    学研会社会实践总结(五篇材料)

    学研会社会实践总结七天的时光真是眨眼间的事情,闭上眼还可以清析的体会到当时刚到北堡乡时的那股热情与澎湃的心情,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幻想着自己可以真正的去亲近一下大自然,膀......

    2016年学研会社会实践总结

    200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衡水基地工作总结创业中心 200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企业的积极配合和下,于8月7日已圆满结束,完成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