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甘肃会宁,一片孕育着神奇的精神能量的土地,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早期的文明。会宁位于甘肃中部,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会宁人之所以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会宁教育能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
会宁,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出奇迹。他们擎起 “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的大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
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的精神,为会宁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面对我们的教育现状,思绪万千,现就主要的方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创先争优。
教学工作是个复杂而琐碎的工作,我们首先应具有非常的耐心,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我们教师而言,要我们付出的是更多的汗水,有时我们的收获也许跟我们的付出并不成比例,但我们不应气馁,我们需要的是承受。我们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应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2、激发学生苦读“乐学”的斗志。
目前,我们的学生需要我们进一步有效激发学习激情,培养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开发能推动学校良好学风形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增强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爱学、更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方面下大工夫。
3、诚心关爱学生。
我们要以极大的爱心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予热情的关注,使他们时时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只有“严师”方能“出高徒”,这似乎也有一种很合理的说辞: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错,我们是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他们何尝不该理解,在现代教学理论中,除了“严”之外,更应多一层“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他们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总之,聆听报告之后,无论从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教育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品格培养、教育文化建设逐多层面,感觉受益匪浅,需要今后不断揣摩、体会,学以致用。尤其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学生指导等方面,认真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管理文化。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他山之石,一定可以为我所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将来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心须努力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以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要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做为人名教师之后用红色精神和情怀站好教师这一光荣岗位!
第二篇: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会宁精神心得体会
听了有关会宁精神的专题报告,感受了会宁精神。会宁人之所以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会宁教育能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
会宁,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出奇迹。他们擎起 “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的大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
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的精神,为会宁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面对我们的教育现状,思绪万千,现就主要的方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创先争优。教学工作是个复杂而琐碎的工作,我们首先应具有非常的耐心,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我们教师而言,要我们付出的是更多的汗水,有时我们的收获也许跟我们的付出并不成比例,但我们不应气馁,我们需要的是承受。我们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应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2、激发学生苦读“乐学”的斗志。目前,我们的学生需要我们进一步有效激发学习激情,培养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开发能推动学校良好学风形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增强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爱学、更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方面下大工夫。
3、诚心关爱学生。我们要以极大的爱心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予热情的关注,使他们时时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只有“严师”方能“出高徒”,这似乎也有一种很合理的说辞: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错,我们是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他们何尝不该理解,在现代教学理论中,除了“严”之外,更应多一层“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他们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将来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心须努力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以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要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做为人名教师之后用红色精神和情怀站好教师这一光荣岗位!
第三篇:学习会宁精神心得
学习会宁精神心得
月亮岛
近来我听了有关会宁精神的专题报告,感受了会宁精神。会宁人之所以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会宁教育能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是因为会宁人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高度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吃苦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作为山区的教师,在全社会对教育仍不够重视,对教师存有偏见的情况下,我们应排除一切困难,不能只感动,不行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懂得:
1、强化 “责任”意识。和会宁的孩子们相比,我们的学子缺少的就是会宁学子所拥有的吃苦精神。和会宁的教师相比,我们的人民教师缺少的就是会宁教师所拥有的乐教精神。所有的教师都应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待工作,以博大的胸怀去对待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与不幸;在名与利大潮的冲击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师不仅要有甘于奉献地“苦教”精神,更要有“乐教”的精神和“会教”的能力,只有将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当作一件宝贵的艺术品去精雕细刻,才能享受到在追求事业成功时的快乐,只有用“汗水”和“智慧”,才能浇灌出艳丽的教育之花。
2、激发学生苦读“乐学”的斗志。目前,我们的学生需要我们进一步有效激发学习激情,培养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开发能推动学校良好学风形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增强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爱学、更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方面下大工夫。
我相信:只要我们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扎扎实实为教育办实事,全体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扎实工作,每位学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我们一样也能让郁南这片土地开放出鲜艳的“教育之花”,同样能谱写一个属于我们郁南自己的教育神话。
第四篇: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坚定信心跟党走,奋发有为在明天 ——会宁红色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XX年XX月XX日,XX组织参观了会宁会师根据地会师楼,用心感受了会宁地区和会宁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感受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
地处黄土高坡的会宁,虽然自然面貌几千年来容颜依旧,但不向命运低头的会宁人却在这片红色圣地上孕育出了绿洲。会宁,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出奇迹。他们擎起 “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的大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在党旗下,我们向烈士们敬献了鲜花并进行了宣誓,说出我们心中那份真诚的誓言。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经过精心设计,将当年红军长征会师中艰苦悲壮的历程,真实地书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牢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会师塔及会师楼。讲解员对纪念馆内的每一件革命纪念文化的历史、墙上每一幅宣传画背后的故事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回顾和讲述。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都听的特别仔细,并把参观过程中看到的很多实物拍摄下来。
第二天上午,我们向着桃花山出发,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受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天气很热,但是并没有阻挡我们重走长征路的决心。走在红军当年走过的路上,我们更加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更加体会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会宁状元中学——“会宁二中”,看到墙上那一组组升学数据时,我们由衷的感到敬佩。会宁创造的教育传奇,改变着黄土地上许多人的命运。“状元县”的背后,彰显的是“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团结胜利的红军长征精神,支撑着会宁人在打造教育高地的长征中,永不停歇。
和会宁的孩子们相比,我们缺少的就是会宁学子所拥有的吃苦精神。和会宁的教师相比,我们缺少的就是那会宁教师所拥有的观乐精神。
作为一名XX员工,我深深地懂得,现在不珍爱自己的岗位,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深深的爱,才能在具体的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
第五篇: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心得
2012年11月24日,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参观了会宁会师根据地会师楼,用心感受了会宁地区和会宁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感受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
地处黄土高坡的会宁,虽然自然面貌几千年来容颜依旧,但不向命运低头的会宁人却在这片红色圣地上孕育出了绿洲。会宁,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出奇迹。他们擎起 “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的大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经过精心设计,将当年红军长征会师中艰苦悲壮的历程,真实地书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牢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会师塔及会师楼。讲解员对纪念馆内的每一件革命纪念文化的历史、墙上每一幅宣传画背后的故事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回顾和讲述。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都听的特别仔细,并把参观过程中看到的很多实物拍摄下来。
下午我们去爬了桃花山,上山下山共历程2.5里,虽然较红军两万五千里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但这也让我们感到很艰辛。想想76年前我们的革命勇士穿着草鞋,踏着泥泞路翻山越岭,那分艰苦可想而知。
经过这次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及桃花山之旅,我受益颇多。
伟大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也是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长征的胜利为搞日战争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值此纪念长征胜利75周年,我们要缅怀长征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巨大动力。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 2 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岁月悄然流逝,可是长征精神却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隐埋,却有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回顾长征,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毛主席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历史无言,精神不朽。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就 是胜利。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以这次参观为一个新的起点,严格以“长征”的精神要求自己,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不断探索,超越自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利用好业余的时间,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争取尽快的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风风雨雨八十载,从积贫积弱到昂首世界东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从改革开放到构建和谐社会,几多风雨,几经沉浮,世纪的洪钟大吕已敲响,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取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一曲强劲的乐章。我们要将长征精神传承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