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支教总结[5篇材料]

时间:2019-05-11 22:4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宁支教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宁支教总结》。

第一篇:会宁支教总结

会宁支教总结

-------一米阳光支教队

一米阳光支教队员 王队:帅气,随和

刚哥:博学,帅气,稳重,音乐师

闫姐:拍姐,记录每个队员的精彩瞬间,可爱,体贴,关心每位队友 何子:热情,负责,小权:活泼,笑容灿烂,声音粗犷

小朱:热爱音乐,很怀念睡眼朦胧中你若隐若现的歌声 小灰灰:可爱,大家的开心果 陶陶:一个沉默的小孩

志梅:最有学生缘,学生心目中的王老师,舞姿动人,做人洒脱 阿宝:热情,歌声响亮,挺有学生缘 田杰:帅气阳光的主持人

张雨锋:“酱油哥”,基本不担任教学,提照顾大家的,比较细心,一顿“洋芋盖被子”让大家开了眼 郭少敏:淑女姑姑

李胤宁:多才多艺(绘画,书法,乐器都会),学生心目中的威严老师

2013.1.14(热情,驱散了心中的寒意)

伴着雪花,一路颠簸,我们14名支教队员来到了丁沟乡慢湾小学,看到了错落的教室,那一刻,我就在试想,我讲课的情景,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憧憬。。。

在校门口下车后,把物资放到学校,随后,去何子的家----此次支教活动的居住地。刚到就看到热情的叔叔阿姨在门口迎接我们,突然间,很温暖,热情驱散了心中的寒意。。2013.1.16(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

今天,和我的拍档阿宝同学前去家访,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们家访的孩子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而言还算好,家里快过年了,一切也都挺好,农村人,总是那么热情,让人不忍心拒绝,阿姨,真不是嫌弃你们家里的东西,而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原则。。。。家访下来,感到心酸无奈的是:这里的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的文化水平过低,想辅导孩子,也没有办法,请家教,家庭情况不允许,2013.1.17(每个梦想,都有权利期待,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面对一双双澄澈的眼神,我第一次懂得了自己的责任,看着孩子们冒着严寒来到学校听你讲课,你有什么理由用匆忙准备的教案糊弄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我都要尽我所能,让你们有所收获。看到他们上课认真的样子,仿佛就是小时候的自己,那么无知,那么用力,透着股傻劲,伴着岁月的光影,我们终究会长大。。亲爱的小孩,我只愿你过得比我好,有个灿烂的前程。。

2012.1.19(疯玩吧,少年)

此次支教,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接触相对多一些,看到他们课间活动的身影,踢毽子,打球,忍不住想起我的童年,跟着一群男孩子疯玩,掏鸟窝,弹玻璃球,烤土豆等。。

逝去的童年再也回不来,流年一样的青春,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孩儿们,疯玩吧!童年终将被流光抛弃,只留下串串或甜美或苦涩的回忆,在我们深深的脑海。。2012.1.20(经历过,就不忍看到一地破碎的梦)

即使再平淡的流年,说到离别,都是悲伤的姿态。。。

下午没课,就一个人在校园中,打量着这个不大的校园,回想起十天里的点点滴滴,总觉得那么美好,那么充实,有一瞬间,就想留在这儿了,看着这一切,很实在,很踏实,我终于明白让最美乡村教师一天天坚持下来的动力了,那就是:这群孩子------可爱纯真的让你不忍心就这样离开,就这样丢下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想想他们的未来,总会让你离开的决心散失全无。。经历过,就不忍看到一地破碎的梦 2012.1.21(我喜欢这里的一切)

我喜欢你们上课认真听讲的样子,我喜欢你们围着我让我教你们折纸,我喜欢看你们玩耍的时候,也喜欢你们看到我后表现出拘谨的小紧张;

我喜欢小小的学校里空旷的一切,喜欢踩着午后的阳光看已经熟悉的一切,即使那是最后的留恋; 我喜欢上课、下课、做饭,忙忙碌碌,我喜欢看到小小的集市上人来人往;

我喜欢在熟悉的小路上拍照,也喜欢一个人走那条路,我喜欢路途中的一切,也喜欢它的终点,一头是学校——有可爱的孩子,另一端是何子的家,我喜欢热情的叔叔、阿姨,我喜欢那个温暖的家,我喜欢有人半夜给我拉上被子留住温暖,我喜欢听到鸡叫和狗吠,那么和谐的曲调,我喜欢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我喜欢。。。2012.1.25(承诺,我给不起;若有缘,以后再见)

我们班的同学们,六年级,当离别的钟声想起,我真的很不舍,黄晓燕,梁云,杨彤,朱丽娜,朱彦合,巩龙刚(可爱的小班长),李巧红和李巧霞两姐妹,郑逢春小伙子,还有宋仁雄小朋友很乖哦。。你们,我都很喜欢,当你们问我,明年还会不会再来时,我真的不能答应你们,那份承诺太重。。我可爱的孩子们,若有缘,以后再见。2013.1.26(因为短暂,所以美好)离别的钟声响起,仅仅十天,总觉得有那么多的留恋,许多的不舍,我的学生,热情的叔叔阿姨,默契协作的队友,同炕共枕的室友,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是我心中的永恒。。。一首《再见》,道出了每个人的心声: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 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

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我的想法

对于此次支教,划过美好的回忆外,我想说说不足之处,对于课程设置准备不足,没有范围规定,也没有大体指导,备课随意,讲课也随意,没有统一评课,这样,对于每个队员都没有提高,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也好也不好,我想说,支教不仅是大学生的实践圆梦基地,我想,整个支教中,最重要的还是课程设置,以每个孩子为中心,尽我们的全力,最后下来,我们每个人一定会获得成长的。。而不是一开始,就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欢,把支教当做短期之旅,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

既然被尊称为老师,那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即使,只有短短的十天。。

第二篇:会宁支教心得

早上六点醒来,昨天大雨的痕迹已经全无,雨过天晴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教学与学习生活。

八点上课,最早的学生六点半已经到了学校。他们远的要从山上下来,还要过一条河,山路最少得走半个多小时以上。虽然我们规定了到校的时间是八点,学生们到校那么早,我们也就不得不六点过点儿就起床,虽然大家一天上课,做饭,送学生回家很累,但是看着孩子们这么早就来学校,我们真的很感动。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睛,嘴角扬起了微笑,一天的疲劳早就化为乌有了。今天是我们支教第七天了啊,生活简单并真实。一转眼都到倒计时的时候,我不得不感慨时间的飞快。今天又有新来的两个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学校找我们,我们热情的接待了家长,家长在交谈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家长的一声声谢谢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身为志愿者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把支教工作做好的决心!大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目送家长离开,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早上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先复习上一节课教的:《长歌行》。让后就接着昨天讲的,开始讲唐朝文学,初唐四杰,李白。。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第二节是我上的体育课,教羽毛球。先从羽毛球在英国的起源,以及之后的发展讲起,规则场地介绍,各种接发球方式,以及吊球,扣杀,网前小球。。下午,依次是英语和数学,虽然很多东西学生没有学过,不过学生还是听得特别认真。之后,教孩子们唱《隐形的翅膀》,唱的我嗓子都有点哑了。唉,效果不是很理想,看来还需要多加练习哈。

该放学了啊,活动课后,集合带队送孩子们回家,不断强调:明天迟点到学校,别来太早了哈。不过第二天情形肯定和往常一样,六点多就有学生到校了。。这点我们也就不多说了,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好好珍惜。备课到很晚,打个哈欠,相信着明天一定是个大晴天吧!

第三篇:甘肃会宁支教社会实践

甘肃会宁支教感言

支教结束回来已有一段日子了,经历之后细细想来,如一场梦,短暂却铭记于心,这段经历可能真的成为了经历,不会再重演,即便现在当收到孩子们用爸爸妈妈的手机发来的信息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想念我们的时候,也偶尔会有再回到山里去看看他们的冲动,但我心里明白,这种冲动会随时间的慢慢流逝和各种不现实的因素渐渐消失,直到那一天,我害怕我会忘却那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忘却那一座座有着动人传说的充满神秘的高山,忘却那一日日饱含泪水与欢笑,艰苦却快乐的时光……唯有用笔,在心口原有的印迹上再一道一道地复写,刻划,让它在我心里占据更深更大的位置。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山东科技大学对我们燃梦支教团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感谢山东科技大学全体同学的全力支持,在我们募捐过程中积极奉献,提供爱心资金,感谢和我一起参加本次支教活动的其它志愿者们,和你们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在我生命中弥足珍贵,感谢会宁县十百户村十百户小学的教育负责人的支持配合理解,才使得我们这次活动得以圆满结束。“梦想共筑,爱心传递”赴甘肃会宁支教的活动我感受很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我们之间

这里的我们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们与孩子们,与当地的村民们。十百户小学是一所由社会资助建立的希望小学。初次进入小学,迎接我们的便是一张张陌生却洋溢着热情的脸庞,全校师生及家长总计一百人左右都在,经过一个下午的交流之后,我初步感受到山里百姓的勤劳朴实,打心眼儿里对我们这些大学生的感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山外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对艰苦环境的坦然和淡定,那个时候我想,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是不可能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突飞猛进

改善的,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合理的引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到校的第二天,我就第一次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走上了讲台。在学校中,我负责教授三年级学生的语文,一周有九节课。三年级只有七个人,是学校最少的年级。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就和下面的七个孩子紧紧连在了一起。第一节课做完彼此基本介绍之后,翻开我上堂课下留在讲台的课本,看到一个个手工缝制的香包,锦囊,吊坠,手链,绣花鞋垫时,我木然了,惊呆了,再看看下面,是一双双羞怯的眼神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刹时间竟无语凝咽,一丝丝温暖和感动在心头涌动,怎能不感动?那都是孩子们的心意也是心血啊!那里的民风纯朴,乡亲们勤劳善良,生活简单宁静,我们走访的每家每户,尽管都是家里条件特殊,困难拮据,但无一不是对我们尽其所能的热情招待。至于团队,那个时候我们更像超越了队友情谊的一家人,忘不了大家一起做饭时的说说笑笑,抢饭争菜的小打小闹,为推卸洗锅轮到谁涮碗吵的面红耳赤,半夜备完课躲被窝里讲悄悄话……尤忘不了到达后的第一个夜晚,那个难忘的夜晚,队长说,从现在起,咱们就是一家人,有吃的一起吃,有喝的一起喝,咱们大家要互相照顾,共同努力,出色的完成这次支教。在这个特别的时候,在抵达会宁的第二天。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一下我们的小学生们,他们担心晚上气温低我们会生病,特意在家里给我们送来了被褥。每晚睡前看到这些被褥心里都是暖暖的,仿佛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谢谢你们,和你们在一起,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家的温暖。亲爱的队友们,亲爱的我的学生们,我们的情谊长存!

二、关于教学工作

在动身之前,我曾作过种种设想,设想在教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也充分准备了所带课程的层层材料,可实践了走进教室之后才认识到,孩子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我想象之中大相径庭,由于当地各种条件的之约,这里的学生相比城市里同年级里学生普遍基础要弱一些,这样就增加了一点教学的难度。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回顾老知识和修改错误的认识。但每天清晨听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一个个趴在地上写字的孩子时,我的心都会被触动,他们是如此的渴望着知识,他们的勤奋努力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在遥远的中国西北部甘肃,又是这样一个贫穷的小山沟,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大部分孩子要辍学走上社会,或者继续父辈辛勤劳作,或者远走他乡打工谋生,可以并且能够坚持完成学业的家庭或孩子很是有限,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表责任的重大性,我们在这里如果能够在他们心中埋下一枚欲将破土而出,枝繁叶茂,不甘命运不公的种子,让他们牢记:知识改变命运!那么,即使我们不具备哺育培养他们的能力,我们也在他们寻找养分,迎接阳光,茁壮成长的过程中出了一份力,当他们有朝得志记起有这么几位不是很优秀但充满热情的大学生曾走进过大山,走进过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当过几个星期的老师,给过他们走出大山的理想,那样就足够了,我们已不虚此行。

三、关于当地的生活

说到生活,很自然离不开水和食物,每次看到孩子们渴了从井里吊起那生硬浑浊的地下水抱着桶你一口我一口的喝,都会很心寒,可他们说,不碍事的,喝生水都已经习惯了。山路,更难走,羊肠小道,险峻陡峭,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一二个小时的山路,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点都不为过,下午放学,我们送孩子们回家,和他们一起走在坑洼的山路上,总是这些十多岁敏捷的如猴般的小家伙们跑在我们这群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前面,看着他们一个个那么熟练,那么矫健,想着十多年日复一日孩子们每天在上学与回家的这条条山路,座座高峰,道道险沟之间来来回回,因路远就背着干粮上学,饿了,啃馍吃饼,渴了,就着桶喝生水,我不由得鼻子发酸。他们只因生在了这个贫穷的地方,便无权拥有其它地方同龄孩子各种各样的享受。可是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临走的最后一堂课上,我对孩子们说,大家要好好学习,老师等着你们,等着你们走出大山,我们一定会在大学校园里再见的!如今在家中,当每天收到孩子们发来的短信,“老师,你在家里好吗?”“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啊?”我的回复简单到近乎千篇一律,还是那句话:我很好,你们要好好学习,在大学里我们会再见面的!我承认,我不知道该和孩子们聊些什么,面对他们的信息,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面对简单得如白纸一般的他们,我做不到敷衍和搪塞,我只能想想远方的他们此刻在做什么呢,那些可爱的笑脸,那些熟悉的名字——郭庆、马建航、李文文……那些恋恋不舍的眼光与泪水,那是一种无法割舍却无法带走不得不放弃的痛!再一次打开来看孩子们送的那些小礼物,再一次拆开来看送别时他们交到手里的信,“张老师,你到火车上了再看,要吃饭,你在走路吗,一定要回家——李凯”一行行不齐不晰的字迹,一个个稚嫩逗人的字眼,却足以让人泪眼模糊。如此的年纪,如此的心意,如此透彻心肺的安慰,让我怎能不想念他们呢?他们真的好可爱,好苦,好令人感动!以致于至今我仍为自己能力不够才疏学浅所给予他们的太少太微不足道而惭愧不已。

支教活动结束了,我们离开了大山,离开了十百户小学,离开了难舍难分的孩子们,可我们的友情没有结束,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我们将永远与他们保持联系,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长,激励他们努力向上!最近我常常在思考,除了对孩子们的牵挂,我还带回了什么?诚然,于我,与其说我给他们带去了多少倒不如说我从他们那里带回了多少。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被孩子们的热情善

良坚毅执著感染着,尽管每天几小时的山路奔波会让他们身体疲惫,但少了心灵的羁绊,他们每天都是那样的快乐!融身在他们之中,我们也成了一帮大小孩,仿佛回到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时,他们在如此艰苦贫困的环境中都可以那样灿烂的笑,于是我知道了要乐观勇敢的面对生活,开始了对自己散漫无为,即将挥霍殆尽的大学生活进行反思,对自己身处城市,享尽优质资源以及美好生活学会赞美和珍惜,同时对贫困山区教育之落后,生活之贫穷燃起愤愤不平平和无奈叹息。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把我们的支教活动持续下去,希望有更多有意愿有热情的同学投身到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苦旅中来,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向贫困山区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去浇灌每一颗需要关注的种子.....--------------建筑学10-1张婷

第四篇:会宁社会实践总结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的调查

实践时间:2012年2月1号—2月8号

实践内容:调查**县农民供养大学生情况

从西北工业重镇**出发,平定高速和312国道如刀刻般陷入贫瘠的陇东高原,跨越黄河天险,打通沟壑山河和八百里秦川。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繁华散尽,黄土覆盖表里万物。我的家乡**就坐落在这片曾被联合国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中国革命圣地,红色文化遗产丰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的胜利会师让“**”彪炳千秋。

而和大多革命老区一样,**也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历史上一直有“十年九旱”之说,近年来甚至有了“十年十旱”的倾向。可尽管有如此艰苦的自然环境,惊人的大学生出产率让**教育拥有与“贫穷”不相伯仲的显赫名声。恢复高考的三十多年来,这里共培养出近八万多名大学生,此外,五千多名硕士和一千多名博士更让**赢得了“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美誉。

多少个家庭即使家徒四壁,也从不放弃对教育的追求。多少个学生即使家境贫寒,求学的信念从不动摇。“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成为无数**人的信条。这种精神,像一个火种,在苦涩的土地上燃烧、蔓延,薪尽火传,生生不息。多少年来,**人自力更生,创造了一个国家贫困县教育超常规发展的“**神话”,创造了薄弱的经济基础支撑教育强县的“**现象”,创造了“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教育的“**精神”。在**,教育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改变自身命运的惟一通道,也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立县之本”。在中央财政对于西部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背景下,**人对“读书脱贫”寄予着赌博式的希望,然而这也让**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更为贫困的漩涡。南方周末曾发表过一篇《甘肃**大量农村大学生失业 家庭因教育破产》的报道,“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因教返贫’屡见不鲜„„”

而**的过去与现在正是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困局的典型缩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去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因为“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读了大学回不去自己的家乡是悲剧”的言论引发公众热议。还有南方周末的一篇名为《读书输掉命运:甘肃**的疯狂教育样本》的后续报告让广大关注**教育茁壮成长的社会人士为之心寒的事实,引发了许多讨论。农村的教育问题到底面临着什么问题?大学生的供养问题有没有成为农民的“不可承受之重”? 就这些问题我们来自西安各大高校的**学子以及其余地区的学子组成了一临时小队,在我们家乡**县进行了一个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共调查走访了**县150户人家,完成调查问卷150份。其中准备供给大学生的家庭有36户,正在供给大学生的家庭有60户,已经供过大学生的家庭有54户,而供过两个或以上大学生的家庭也多达8户。考虑到广大**留守的老人以及妇女学历有限,不会写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现象(男性青壮年均外出打工),本次调查采用了被调查对象口述,调查人员笔录,并且在结束当日调查任务后立即完成该日的调查电子表格的方式。本次调查走访农户涉及杨集、魏岔、**、老坪、郭城、四方、土高等十余个乡镇,地区分布均匀,调查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性,较为准确的反映了**在教育上面临的一部分问题,以及完成了大学生的供养问题有没有成为农民的“不可承受之重”这一问题的调查。

就本次调查得到的150份问卷结果来看:

一:全县96%的农村家庭因供给或曾经供给大学生负有债务(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其中,负债5万元以上的占80%,其中约有30%的家庭供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学生,普遍反映负债8万元以上。

二:大学生毕业后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并且从此家庭摆脱贫穷面貌的占到了80%;只能自己糊口,勉强还清贷款的约占19%;无法还清贷款,家庭彻底因教育返贫的不到1%。

三:从供养孩子上大学的动机上讲,**人对于“上大学能改变命运”近乎迷信。95%以上的**农民认为上大学的孩子一定会比不上大学的孩子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从此蜕农脱贫。“在**,连续考三四年才考上的人也不少”,“如果第一年考不上,那就复读到考上为止”。剩余的不到5%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不一定比没有上大学的有出息。其中大部分是受一些反面例子的影响或者对自己的子女不满意得出来的结论。

四:对于供养大学生是否会让家庭返贫的问题,80%的 家庭认为不用过于担心,他们普遍觉得“娃娃上大学,这个家苦一阵,但不上大学,整个家就苦一世”,甚至有些家庭认为家庭已经很贫穷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不在乎多过几年这种日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学业有成,找到工作并且过上了奔小康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下面就是此次调查中的几个个例子:

案例一:**,**县**乡**村**社人,24岁,2007年考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在校期间盲目跟风,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并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由于专业知识不过关,2011年6月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现在在省城**待业。除去由国家助学贷款所得学费,在校四年期间总计花费7万多元。其父为小学高级教师,月工资2400元,其母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妹妹于2010年考入**师院,月花费约600元。对于如此高昂的生活费,家里早已负债累累,说起不争气的儿子,父亲叹息不断:“当初儿子作为村里的少数几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里人都感到特别荣耀,以为儿子从此之后有出息了。谁知上大学后他根本没有认真学习,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思想消沉,完全丧失了以前我极力培养的好习惯。现在没有本领,根本没有用人单位要他,而同村和他同一年考上**大学的同学现在已经在**找到了一个待遇很不错的工作,可是他好好的前途就让他自己给毁了呀!”

然而这仅是一个特例。据我们实地走访调查,绝大多数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是能找到个不错的工作的,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大学生仅占很少一部分,并且大多是一些三本院校或大专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极个别的二本或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失业也都是自身在大学不努力,由于挂科或者其他原因没有顺利拿到毕业证造成的结果。

近年来,**人对于大学生的渴望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大家张口闭口谈论的问题也都是教育问题。当然他们不会深入到什么理论的讨论中去,朴实的**人民只是一方面羡慕着有孩子考到重点大学的家庭,一方面默默努力着,为子女尽量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尽力提供营养较为丰富的食物。到县城租房陪读的家庭就接近一万户,而整个**县才有60万左右的人口。县城四所高中附近挤满了陪读的家长,仅**一中附近就有陪读出租屋3000多间,很多家中有高中生的农民家庭基本都是同一个模式,父亲外出打工挣钱,月工资1500—3000元,母亲在县城租房子,给儿女做饭陪读,目的主要在于监督子女学习,避免其上网或者因为沾染其他不良习惯等荒废了学业。当然,也为了让儿女吃的更好一些,母亲也外出打工,从家里接来老人来照顾孩子。经济情况稍微好一些的家庭,会把年迈的需人照料的老人也接到县城的出租房里面,在照顾自己的孩子考大学的同时照顾老人。有些租不起大房子的家庭,只好留下生活必须品,让老人在家里面自己照顾自己。还有极少数甚至还要通过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他们辛苦而卑微地游离在城市边缘,目的只有一个——供孩子上学。

这些形状各异的院子换了一批又一批房客,容纳着**人民的美好希望,也见证落魄的逃离。胜出者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和身份地位的晋升,而失败者则前功尽弃,甚至沦入更糟糕的深渊。为了解释说明这一陪读现象,我们特地采访了两位在**一中附近陪读的家长。

案例二:作为千千万万陪读家长之一的王阿姨在谈及为什么这么迫切的想供孩子上大学时面容严肃的这样说道:“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还像我一样从地里刨着吃(我们当地方言,意思是靠自己的双手种地养活),希望他以后走出大山,比我们这一辈过得好。虽然很多人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很难,但我还是觉得就算是打工,大学生有文化,也要比没文化出去打工让人放心的多。如果在家务农的话,就像这几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绝收,那就是等死啊!只要人家娃娃能念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是要供的,种地也得有文化,有技术啊!再说这几年还有助学贷款,娃娃的学费不用担心了。现在就是他爸出去打工挣些生活费,娃娃再省省也就够了,生活是苦些,但为了娃娃,这些苦算不上什么„„”

在**一中附近租房陪读的土高乡农民**杨大妈这样说到:“我就害怕娃娃考不上,现在考上了大学有贷款,一般都能走起。娃娃考上了我和他爸就算都出去打工也要供他。就咱们这里的情况,大学生一般要比考不上出去打工的有出息,我们上一辈没知识,不能让娃娃再没知识,我和他爸就是再吃苦也要供他们„„”杨大妈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由于没考上大学,今年准备复读,二儿子在高二,三儿子也到了初三,杨大妈现在的唯一工作就是给孩子做饭,然而事与愿违,三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好,尽管如此,杨大妈一家还是一再坚持供养,“如

果第一年考不上,那就复读到考上为止”!

“害怕的娃娃考不上,能考上的大多数都会有出息”这是很多**家长最为真实的想法。虽然**的大学生出产率相较其他农村区域而言高的惊人,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大学。

据统计,由于硬件设施问题**普通的高中入学率仅仅约为40%,而几所高中当中也只有**一中、**二中的高考本科(包括提前批)上线率达到50%多,**三中、**四中、**五中以及河畔农业中学的高考上线率一般都低于25%,甚至低于15%.这样算下来,**孩子真正能上大学的连30%都不到,大多数孩子从初中毕业就面临着外出打工的命运,也有不少上技校的初中毕业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得一技之长的寥寥无几,到头来还是农民或者农民工。而上了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虽然大多数上了高职、大专,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他们毕业后也不过是农民或者农民工。不管大学生的界定到底是怎样的,**人眼中的大学生只是上了二本院校包括以上和军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大多数都能够完成反哺家庭和自身生活达小康的目标,“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并不是主流!

所以说,由本次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教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供不起大学生,而是上不了大学的学生除了做农民或农民工别无出路的问题!又由于**县长期以来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发展模式的落后,已经工业和服务业的弱小,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脱不了农就意味着脱不了贫!科举取士和尊儒重教得传统因闭塞而保存,又因贫穷而被迫兴盛。长期以来,教育被押上了很大的赌注,甚至如南方周末记者认为的那样,“教育即赌博”,成为了改变寒门命运的出路和调节贫富悬殊的杠杆。而上大学也的确是一条相对光明的道路。无数从**走出去的优秀大学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它可以带来城市户口和收入稳定的工作,从而为整个家庭提供一个安全网。“你们**是状元县,我的秘书也是**人。”2004年全国两会上,早年曾在甘肃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代表说。在中国,高考曾一度因此被理想化,被放大成无所不能的“神话”,纵使这些想象现在已越来越难兑现,但对于毫无选择余地的西部贫苦家庭来说,仍愿意将其看作化解一切苦难的解药和钥匙。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时也曾说:“一个贫困县出几万名大学生,不仅为全国、全省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蜕农脱贫,这成为了无数**人即使

吃苦受罪、倾家荡产也要供养大学生的最原始动力。

然而,“因教返贫”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调查发现,中国大学学费10年上涨20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增长却不到4倍。政协委员孙继业也提醒人们,中国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跻身世界学费最昂贵的国家之列。还有一项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相当于像**这样的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是国家继续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再加上社会各界的教育资助让**大学生辍学率几乎减小到0,在没有助学贷款的年代,“一户农家无力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只能抓阄上学”,或者被迫上军事院校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现在这种情况已寥寥无几,“六月紧张,七月高兴,八月忧伤”的**高考现象不再重演。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问题,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要让**人找到除了教育以外的脱贫之法,让他们找到除了上大学之外的生存之道,正如**籍学子、北京大学教授柴彦威说,“在**,我们需要新的经济模式和更广泛的基础教育机会,来纠正一些异化的人才观念和人生逻辑。”而不是所谓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

2012年3月8号

第五篇:邓宁的支教总结

支教总结

桃源小学 邓宁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时间走得真快,回想去年初秋刚刚来到支教学校时,内心里充满了激动。我们不知道支教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将会是一段怎样的人生经历!转眼一年的忙碌与充实的支教生活结束了,看似短暂亦平淡的日子,却为我的人生路途上树立了一座坚韧闪亮的里程碑。

自支教生活伊始,我就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把自己当成城子坦中心小学老师中的一员。顾全大局,服从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安排,团结老师,竭心尽力地为城子坦中心小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的个人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下乡支教,累并快乐着!我走进了乡村小学教育的深处,了解到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了乡村小学教育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会到了这些可亲可敬的乡村小学教师的酸甜苦辣。这一年真可谓是辛苦的付出,幸福的收获;勤勉的耕耘,快乐的成长!

刚来到城子坦镇中心小学就感受到了这里领导和老师的热情。当我们站在全校教师面前作自我介绍时,感受到的是五十几位老师欣喜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瞬间我们就融入到了这个可爱的大家庭里。

随后,经校领导集体研究,给我安排了五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

我和五年三班的丛阳老师作为师徒结了对子,彼此像老朋友一样交流了班级情况和各自情况。学生到校第一天,丛老师就把我领进班级。这里的孩子真是天真质朴,见到新老师来到班级,显得腼腆又高兴。我向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希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从彼此身上都有所收获。这些可爱的孩子回敬给了我极其热情的掌声。

开学第一课,我带领学生从整体来感知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并提出了预习的相关要求。孩子们显然对这种感知教材和预习的新方法很陌生,课堂进度较慢。之前我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但事实比我预想还不乐观。

开学第一周,我就明显感受到孩子们思维的闭塞,阅读量和知识量的匮乏。就连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孩子都是相当薄弱的。为了扩充孩子们的语文阅读知识量,我做了三件事: 1.布置积累本,动笔写短文

我们中山区多年来一直利用积累本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所以,我便尝试着让这里的孩子也试着写写小文章,把写作训练做的扎实一些,细致一些。

我想,第一次小练笔弄一个简单一点的题目——《自我介绍》。这个题目孩子们写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把自己的自然情况、性格特点简单介绍一下,让我对他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好。

但事实证明,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作文题目是简单的。全班四十多个孩子,交上来三十多个本子,二十多个本子都只写了两三行,最好的孩子也就是写了两个段落。

看到这些歪歪扭扭又少的可怜的作文,我当时就茫然了。不知道该怎么批这写作文,该怎么写评语。孩子们的作文能力之弱是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的。

可第一次写文章,我又不能打击他们。鼓励和赞赏是必须的。我就矬子里拔大个,找了几篇文章的几句话给孩子们读了一下。让后讲解了自我介绍应该怎么写。虽然这些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仍旧不知道怎么写。

随后又布置了一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想了解一下孩子们平日的阅读情况。结果同样是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布置积累本的练笔内容,坚持每一本都认真评阅。听说读写,写最难!作文教学就是个慢功夫,只能一天一天慢慢来。

2.诵读经典古诗词

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个“举三反一”的积累过程。没有厚重的积淀,很难言之有物。所以,我挑选了一些诗词,打印出来,孩子们人手一份。

每天早晨和中午休息时间,或其他零散时间,就让班委带着大家一起诵读。我不要求他们背诵,但是读久了有些孩子自然就能背下来了。

除了古诗词,我还会给孩子拓展积累一些名家名篇的好句子,好片段。课上课下,与课文或作者相关的一些短诗短句也都会抄在黑板上,让孩子们积累下来。

所谓,“不积跬步之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入手,让孩子们有语文积累和运用的意识。我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将这些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哪怕只用一个词,只引用一句话,那都是极好的!

3.建立图书角

除了知识,孩子们还要有见识!见识从哪里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们年纪尚小,家庭条件有限,那就从读万卷书里寻见识吧!

相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这里的孩子读书氛围稍差一些。书店少,而且即便网上购书也不给送到这里。

所以,我自费买了几十本国内外儿童文学书籍。然后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运到学校里。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孩子们自由借阅,课间或者回家都可以看。

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书,最受欢迎的是《窗边的小豆豆》《吹牛大王历险记》等等。建立图书角,只是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千万方法中的一种。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做阅读推广人,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在阅读中成长。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存状态!这才是我做这一切的最终梦想!

在近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跟学生们达成了一片,跟老师们相处也特别融洽。我上课,丛老师就随堂看课,认真做听课笔记。下了课,我们还就课上的一些问题作交流。我做课后反思,丛老师就做相关点评。这种小教研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让丛老师汲取到很多好方法,好思路。

这种小范围的教研和交流还不够有辐射性。所以,在9月7日 周三全校教研时,我们做了第一次校本研训的讲座。

我以《伴着文字幸福成长》为题,分别从“学语文,感受文字的力量;教语文,注重积累爱阅读;写文字,积累本的有效使用”三方面和在座的老师交流了以读书为主题的小讲座。在座的五六十位老师特别认真地听讲做记录,反响非常好。

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我和五年三班的学生还有班主任老师日渐默契。11月中旬的教研活动,校领导让我上一节观摩示范课。尽管平日里认真备课上课都轻车熟路的,但是真要在全校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语文教学风采,还是非常有压力的。

现在乡村小学的硬件配备可以说是不亚于城市学校,但是能否高效使用这些教学手段和信息化设施却是乡村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选择使用交互性电子白板来上一节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备课前,我收集、查阅了大量关于圆明园从兴建到毁灭的资料。思考着,我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来讲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博物馆的毁灭这一事实?尽管我只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但是我始终认为,教育要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站在生命长河里,如何给学生展示一个客观的历史?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反思整个民族和人性的弱点?这应该是我备这节课的立足点。

然后我认真研读了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设计。

最后就是制作能在电子白板上顺利达成教学目的的课件。通过视频剪辑、图片、文字、音乐的编辑整理,耗费了一周的时间制作了一套精美的课件。

11月16上午,我的全校观摩课《圆明园的毁灭》圆满成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到——首先,“当人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时,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其次,“而当人们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自大自满的时候,灾难也将随之降临。”最后,“任何外在的形式的美与精彩都是脆弱的,只有内在的美与精彩才可能永恒。”

所以,通过圆明园的毁灭,孩子们得到了更多人生的思考:“多想想别人,少想点自己”“低调做人,谦恭做事”“真正的美丽是心灵散发出的芬芳”„„

可以说,不仅是学生,老师们也通过圆明园的毁灭来反思了以往对历史的看法。这一堂观摩课赢得了城子坦中心校老师的极大认可。

于是,在11月25日的月度教研时,我再次做课,并与全镇一百多位老师交流研讨了这一课,同样受到了极大地好评!

在平日上课和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丛阳老师一直特别认真地学习着。在两个多月的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之后,丛老师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看到的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于是,我们调换了位置,她走上讲台上课,我在下面认真做记录。一方面思考丛老师课堂的优势劣势,另一方面也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在课后我们的评课和交流中,总能让彼此有巨大的收获和进步。教学相长,让我们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下半学期。有了上半年的训练和课堂教学铺垫,下半学期,我更有针对性的强化了学生的作文训练。

前半学期的积累本小练笔,是兴趣的激发,后半年的作文训练才是真刀实枪的应战。

我从写清楚一件事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学生写清楚、写具体、写真实!

训练先从题目入手。我给孩子例子,教孩子方法,让他们知道如何命题。然后,从句子入手,教孩子运用修辞方法。做句子训练的时候,不单单是要学生会写,还要让他们会说。要把平日上课分析课文关键句、重点句的方法运用其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平日上课所使用的那些分析方法,可谓事半功倍。

最后,再从段落结构和篇章入手,教孩子如何布局谋篇。在这一过程中,穿插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引导学生仿课文运用的写作方法;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的构段方式;仿作者用词准确、表达生动的语言特点等等,来提高孩子们的作文水平。

在训练这一期间,我每周布置给孩子们一篇写事的作文,然后详批详改;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赏析点评自己和同伴的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进步飞速。大部分孩子,从最初只能写三四行,到一写就是三四百字;还有一些好孩子,文章不仅在数量上有提升,而且质量上也是相当过硬。这些孩子们在作文上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对他们来说,以往学习语文最难的习作已不再是一件难事。

4月26日普兰店市进修学校在城子坦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全市高段语文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我做的课,讲评四单元习作《一件感人的事》。这一课之后,学生不仅收获到了巨大的成就感,而且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我也为学生的进步而感到欣慰和幸福。

随后,我和与会的一百多位普兰店市各学校的老师做了交流。我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做了《我笔写我心》的作为教学经验介绍。我的课不仅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而且讲座也引起巨大的反响。讲座做完后,老师们争先恐后到电脑上拷贝我的教案、讲座稿和课件。老师们普遍反映,“无论是授课还是讲座,都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可学的东西。”即便散会后,有些老师还热情的与我进行交流和探讨。

这次公开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与普市老师教研活动并没有结束。随后几天,一些老师给我发邮件或在qq上与我交流有关语文课堂的一些问题。网络交流还不够便捷,我们就电话联系。我与普兰店市沙包镇的张成有主任,更是多次电话沟通,探讨课堂转型的问题。我从农村课堂实际出发,表达了忠恳的意见和建议。我想,支教生活虽然结束了,但是与这些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们的交流并没有终结。一年的支教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富!

蓦然回首,已是满眼花红柳绿苁蓉季。我们告别了那撒发着乡土气息的熟悉的校园,告别了那些朝夕相处的可爱的面庞,告别了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挚友亲朋„„心里纵有说不出的感触也都将化作美好的记忆留存与心底;支教生活所焕发的异彩将会照亮我今后的人生路,我要让这光亮温暖更多的生命!

支教总结

桃源小学 邓宁 2012年7

下载会宁支教总结[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宁支教总结[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宁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甘肃会宁。我是会宁旅行社的ⅹⅹ导游,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会宁的相关情况。 会宁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1936年十月上旬,先期到......

    会宁农业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整个地势由东......

    会宁诗歌

    会宁诗歌 北关操场砍过树,东山底下盗过墓,此生行尽长征路,会宁男儿就是酷。盘旋路上赶过场,一中食堂喝过汤,万里长城万里长,会宁男儿就是强。东河桥上下过海,定西车站挂过彩,青山颜......

    赴甘肃会宁爱心支教行(写写帮推荐)

    “赴甘肃会宁爱心支教行”大型募捐活动具体事宜 亲爱的同学们: 哈师大基础教育学院“西部阳光--爱心支教行”已经开启篇章。感谢大家前一阶段的大力支持,为了让此次活动更有意......

    支教的感想 马宁

    支教三部曲 老师的境界:尊严而不刻板,美丽而不妖艳,自信而不寒碜,高雅而不富贵,大方而不怪异„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题记 美丽的金秋是一个感恩的季节,因为付出,收获累累硕果。......

    暑期赴会宁支教感想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感想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09级核化工专业 朱永琴 青山绿水,孕育了悠悠淳朴和善良,也孕育了一个一个美丽的梦;山路崎岖,却阻挡不了孩子们求学的渴望,也隔不断你我......

    参观会宁心得体会

    坚定信心跟党走,奋发有为在明天 ——会宁红色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XX年XX月XX日,XX组织参观了会宁会师根据地会师楼,用心感受了会宁地区和会宁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

    红军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 谱写历史新篇章(一) 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