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12:0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系统的阐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重要作用,提出了生物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对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初中 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5-02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提高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事件中,通过现场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巧,还要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参与,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因此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通过设置各种案例,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施计划和交流,可以形成科学探索的基本思维,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式学习的局面。案例教学法不仅仅是教学的变革,还是传统生物教学观念的变革,也是一种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实践。

3.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1 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中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不切实际的空想。虽然案例教学法中不一定会得出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教师要注重基本理论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其次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效果。最后要有针对性,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教学服务,案例教学只能作为辅助的教学方法,不能替代正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3.2 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是案例讲授法。案例讲授法的主体是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式,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然后在进行系统性的讲解。第二是案例讨论法。这种方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提出案例后,可以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三是案例练习法。教师可以将练习材料发给每一个同学,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发言,然后通过其他同学的评论和补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建议

4.1 制作完备的案例汇编

完备的案例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备课过程中,要有意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案例,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较为完备的案例储备。教师之间也可以分工合作,通过案例共享,提高案例汇编的质量。

4.2 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原理的关系

受制于背景限制,每一个案例基本都是针对某一个特殊的情形和原理,只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偏概全,以现象来解释原理,从而颠倒了原理与案例的地位,使原理的学习变成了单纯的案例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将案例讨论引导到原理讨论上,防止学生出现漫无边际的争论。

4.3 正确对待案例教学的评价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是仍然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最为合适的参考答案,让学生真正掌握案例学习的精髓。案例学习法注重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4.4 提高教师素质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观念,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民主教学的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在准备案例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的知识结构的挑战,因此学校应当给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功.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194.[2]李??.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学周刊,2015,03:88.[3]包敏英.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湖南农机,2012,05:180-181.[4]陈鹏.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03.[5]糜梅.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2:201.

第二篇: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作者:高江 时间:2011-4-11 14:46:44 来源:高香135 原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课堂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使用多媒体还会使教材„活化”,所以倍受广大师生们的欢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作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帮助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开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蒸腾作用”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

在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教学中先可以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发条被拧紧了,就会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课的结尾可以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用动画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课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巧用媒体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采用故事式、游戏式、猜迷式等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思维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状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声音》一课时,采用了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获得的知识感受最深刻。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魔盒,里面装了各种声音,小朋友们能猜出是什么声音吗?”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开始播放各种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顺利完成游戏活动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四、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 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五、能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

在编制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每张图片的播放方式,力求与图像内容相一致,给学生美的享受。通过播放豌豆植株、豌豆花彩色照片展示生物自然的美,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图片,力求图形科学美观,线条轮廓清晰,色彩柔和,比例适当,前后图像整齐配套,运动轨迹平滑,给学生和谐的美,从而感受生命活动的美;配套音乐选用我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乐曲,引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接受美妙音乐的陶冶。

总之, 多媒体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为培养我们的生物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靶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靶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小肠的结构

马茜

摘要: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靶思维教学是借鉴靶向治疗和射击打靶训练的思想,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学习。而生物教学的课程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构建高效的靶思维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人真正投身到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靶向教学

小组合作式探究

无论是医学中的靶向治疗,还是军事上的打靶演习,它们都有针对性。靶向教学是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学习。“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以研究自然现象为基础的生物学科,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肠的结构》这节课中,我按照:定靶、瞄靶、打靶和验靶四步来进行靶向教学的实施。

1.定靶

“靶”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靶向教学的实施必须明确核心问题是什么,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靶子”明确了,教学目标也就明确了。而“靶子”的确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教材分析:《小肠的结构》一课位于北京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在课标的内容标准中属于第五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食物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的。教材从吸收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出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被小肠吸收的,引导学生学习小肠的结构,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有关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学生在理解时存在一定难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研究,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一方面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靶子”——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从而制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肠说出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等结构;说出环形皱襞、小肠绒毛等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的关系;阐明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肠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探究制作小肠结构模型,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动手操作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瞄靶

瞄靶就是根据核心问题“靶子”,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形成教学预案。由于本节课的“靶子”——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比较抽象难懂,所以我的教学预案设置了三个环节:

①备学,就是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学教材,熟悉《观察鸡的小肠》实验操作步骤,总结归纳小肠的特点。并选出优秀学生录制演示实验微课、制作教具模型,从而做好学习准备。

②议学,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在本节课中,安排了三个小组活动,从分组实验,到观察分析教具模型,再自己动手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层层递进,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导学,就是教师的引导、传授、解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领、知识阐述、疑难解惑等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打靶

打靶就是根据教学预案,实施教学,解决核心问题。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实施:激兴趣、现问题;细观察、获新知;探模型、得结论;动手做、有升华;善总结、出真知。

①激兴趣、现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从已有知识过度到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②细观察、获新知:目标明确后,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的想要观察小肠的结构,这时播放学生提前录制好的演示实验微课,“同学上电视”一定能引起学生们的关注,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通过微课再次温故《观察鸡的小肠》实验操作步骤,避免在分组实验中出现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重点观察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与吸收功能的关系是什么?

③探模型、得结论: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微小抽象,借助两个自制教具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在分组研究模型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塑料管、塑料褶皱、绒毛布、矿泉水瓶、红黄蓝线分别模拟的是什么结构,并提示学生可以将模型进行拆解分析。通过拆解模型,学生们会发现,塑料褶皱拉直后,大大增加了塑料管的长度,从而分析出塑料褶皱模拟的环形皱襞、绒毛布模拟的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而红黄蓝线模拟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可以将消化终产物吸收并运输到全身。最终得出小肠的结构增大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结论。之后用绸缎布和毛巾布吸水,对比吸水效果,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强化小肠的结构特点适于其吸收功能。

④动手做、有升华:学生对模型具有浓厚兴趣,通过展示模式制作过程的照片,学生们会惊喜的发现原来模型是由几位同学自己制作的。而桌子上已经放好了模型原材料:白纸、彩纸、剪刀、胶带,让每位学生结合所学的小肠结构特点,尝试自己制作小肠结构模型。起初定会有学生毫无思路,这时展示百褶裙和筒裙的图片作为提示,褶皱可以增大面积,学生们就会通过反复折叠纸张,将两张甚至更多的彩纸放于等大小的一张白纸内。之后,让学生到台前进行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展示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纸张过硬的问题,学生们展开讨论,得出可以改进材料,选择柔软的纸巾或手纸来代替,从而达到更好效果。

⑤善总结、出真知:最后,由各组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学案,并派代表发言,总结出小肠的结构特点增加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树立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验靶

验靶就是采取不同措施,验证教学核心问题的解决效果。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每个阶段都由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发言,同时通过完成学案、制作模型等方式来进行验“靶”。最后,通过学案中有层次的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

通过实施靶向教学,能够针对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灵活操作;同时综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的同时,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例如,认识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问,应该提醒学生“当你吃饭以后,哪里有饱腹感?指给老师看看。这个部位是在腹腔的哪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也愿意积极参与。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普及和进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生物学科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既有结构生理又有情景过程,所以这一点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而且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观察、操作、探究、研讨、交互学习等融合一起,紧密联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学生获得认识过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下面就结合自身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案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并简单介绍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和多媒体技术整合,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

(1)图文声像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能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其合理的利用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课的教学中,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通过图片和录像适当地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使枯燥的描述和数字转化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其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2)变枯燥抽象为形象直观。直观性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在学习“DNA”分子结构也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DNA”分子结构的立体模型的图像,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而将微观领域的世界宏观化,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以解决。

(3)化静为动、促进理解。教材中的照片、图像、挂图,以及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往往缺乏动态变化,而许多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往往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仅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挂图和模型等难以理解。如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对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学生难接收,特别是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半传递,而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其次,在上血液循环时,用多媒体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学生一目了然;再次,讲述人的生殖过程时,展示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课件。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4)省时高效,增加容量。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并用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增加了。

毫无质疑,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具体表现在:

(1)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但是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有时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所以,喧宾夺主的声色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注意力,也会削弱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信息容量大、呈现速度快,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多媒体向播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较短,学生很难作笔记,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课件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尤其是教材之外的知识,一定要把握好取舍,必须保证学生有理解、质疑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保证教师有将课件回放补充、归纳总结的时间。

(3)淡化了师生情感交流。其实在黑板上讲解、板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思想与灵感相互碰撞的过程。而多媒体授课时,若教师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这就容易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

多媒体教学迅速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是生物新课改的要求,是以往传统的生物教学中的一次新的改革。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教学过程,教师们要灵活的应用、深入的研究、适时、恰当的设计课件的思想和意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好多媒体,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正确认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能盲目的滥用多媒体教学,更不能套用别人现成的课件。要科学地选择多媒体辅助工具教学,一方面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点为生物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其缺点给生物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龙,刘雍潜.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标准研究,2004.[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郭力华.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王永胜,沈雁.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和生物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第二中学 许自三 摘要:多媒体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将多媒体教学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

    自制“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自制“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具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正确运用直观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

    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摘要:本文从新课改中生物教学的转变以及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现状、优势和实际出发, 探讨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阐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生物教学在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同时,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对于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期待的课堂。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