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科学《神奇的石头》说课稿
中班科学《神奇的石头》说课稿
中班科学《神奇的石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们生存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给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天然的沙、石也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玩具,虽然自然中的小石头在大自然中再常见不过,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接触的机会却很少。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石头,让孩子在敲敲打打、看看摸摸,玩玩的过程中,体验玩石头的乐趣,同时,发现、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意亲近自然的情感。
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
2、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中常见的石头,萌发探究意识。(这是指向情感、态度目标主要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情感。同事,发展幼儿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感受石头的特性,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多种价值。
(这一目标是指向知识技能的,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幼儿对石头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3、说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感受常见石头的特性。我在活动中充分让幼儿通过感官观察、触摸、操作、比较,进行实际的感知,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来巩固对石头特性的充分认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结,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提升。
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多种价值。因为幼儿虽然对石头并不陌生,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对石头用途的观察不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前经验准备时,调动幼儿的自主探究兴趣,提前一两周让家长带领幼儿亲自去寻找收集石头。然后,再根据教师收集到的图片,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认识,了解石头的多种价值。
4、说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为调动幼儿的自主探究兴趣,提前一两周让家长带领幼儿亲自去寻找收集石头,并下发详细要求:每人收集3——5个不同的石子:如:鹅卵石、青石、花岗石、沙石等。并在收集过程中告诉孩子它们的名称和用途。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在活动中,能够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交流,进一步得到经验的提升。有了经验的准备,孩子会更乐于发言,乐于积极参与活动。二是让幼儿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要想了解自然的奥秘,不是通过课堂获得,而是真正的走进自然,接触自然,才能感受最深、最真。家长不是专业的,不太注意让幼儿关注这些,因此,这一环节尤其显得重要。
(2)课前将幼儿带来的小石头汇集在一起,分成几组,每组用一个带盖的盒子盛好,每盒的石头尽量做到各种特征的石头都有。
(3)ppt
(4)歌曲《雨花石》
二、说教法: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因此,我在本次活动的教法上,主要围绕:寻石、观石、玩石、赏石几个部分来进行。
在活动中,我主要让幼儿通过与石头的充分互动,让幼儿看、摸、玩,自己进行感知,来获得真实的体验。
主要做法有:
1、谈话法: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充分感受石头的多样性。
2、归纳提升法:将石头拟人化,以小石头的口吻将石头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总结,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将经验集中、提升。
3、直观演示法:利用ppt图片演示,让幼儿直观欣赏不同石头带来的美妙感受,了解石头的丰富多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进一步探究自然的愿望。
三、说学法:
针对幼儿年龄小、喜欢操作和游戏的特点,我运用了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充分的摆弄石头、玩石头,去寻找石头的特性。
2、观察法:通过反复操作、比较、观察石头的不同的特征。
3、讲述法: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看法,尊重幼儿的感受,让他们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谈话交流:石头在哪里?你都知道哪些石头?
2、观察石头:主要引导幼儿以观察形状、大小、颜色、花纹的不同为主。
3、玩石头:通过几种不同的玩法,分别感知石头的其他特性。
4、赏石:通过总结石头特性引出石头的用途,感受石头的丰富多彩。
5、结束:欣赏歌曲《雨花石》。
首先第一环节:谈话交流:
我以一个卡通的小石头形象引出课题,拟人化的方法能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这是一颗小石头。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收集了很多小石头,对吗?还记得你们是在哪里找到的吗?都找到什么样的小石头呢?”(请幼儿充分说一说,都有哪些石头,这里可以让幼儿初步感知石头的常见和多样性、部分名称以及用途。)
幼儿交流后进入第二环节:以小石头的口吻:“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别看我们小,我们的身上有很多小秘密呢,我们每个石头都和别的石头有不一样的地方,需要你们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教师:“那你们带来的小石头在哪呢?在盒子里,打开以后拿出小石头仔细的看一看,它们身上有什么小秘密呢?看谁发现的最多。”请幼儿翻开盒子的盖子。让幼儿自由观察2分钟。教师不打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教师巡回观察个别引导。
两分钟后,教师请每位幼儿挑选一个小石头,尽量和别人拿的不一样,剩余的放回盒子。来,每人一个小石头,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小石头身上有哪些小秘密?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从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分别说一说。在形状部分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一下自己手中的石头像什么?花纹部分请幼儿仔细观察,互相看,找花纹。
第三环节:玩石头:
“你们发现了小石头身上的秘密,小石头可高兴了,它说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你们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请大家再把小石头的伙伴们取出来玩一玩,但是注意,一定要注意安全。”(幼儿再次尝试发现石头的特性,给幼儿两分钟的时间:教师分组引导幼儿摸一摸、握一握、敲一敲、掂一掂、滚一滚小石头)。两分钟后,再组织幼儿一起来玩一玩:摸一摸:你手中的石头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光滑的举一下,粗糙的举一下。握一握,能感觉到什么?凉、硬。敲一敲?响、不易碎、坚硬。掂一掂,比相同体积的物体重。最后一起在桌子上滚一滚,发现什么样的能滚动?什么样的不能滚动?“小石头累了,我们把它送回盒子里休息下。”
第四环节:赏石:
“今天,小石头还给我们带来很多石头的图片呢。”结合赏石,进行小结及对石头用途的认识。
“刚才我们玩的石头是大自然中非常常见的,它们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各种形状的;它们的颜色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带花纹,有的不带花纹。有的摸起来光滑,有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石头非常坚硬,可以用来做很多东西呢。”
到这里,停下来,问问孩子:唉,你们说石头都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是用石头做的?幼儿说一说后,“你们说了那么多,说明你们平时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小石头的大用处吧。”
欣赏图片:可以铺路、造桥、砌墙、万里长城---因为它很坚固,什么都不怕----可以用很多年,打造家具、装饰家居、用来观赏和收藏---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用石头来打火呢---
“你们看,小小石头用处这么多,是不是很神奇啊?再给你们看看还有很多很值钱的石头吧:宝石、玉石、水晶石、钻石---再欣赏一下世界有名的奇石-----”(通过观赏图片,让幼儿感受石头的丰富和神奇,了解石头的多种价值。)
“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连小小的石头都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里,要不断的去看、去想、去发现跟多大自然的秘密,你们说好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结束:“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石头的歌曲吧!”
第二篇:《神奇的石头》说课稿
这是一本探索石头的秘密的书;从最寻常的到最珍贵的;从最令人嫌弃到最漂亮的;应有尽有。往往外表最黯淡寻常的石头;却拥有最长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神奇的石头》说课稿”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神奇的石头》说课稿一
⑴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⑵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⑶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首先是因为石头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四光去向老师请教。老师讲到了石头的几百年的历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于是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要是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对此,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这又进一步表明了石头的怪──大人也不知道。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的思考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明确,李四光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J!活动的遗迹……”,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神奇的石头》说课稿二一、说教材
《神奇的石头》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自然的赠礼”中课题一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他们的质朴、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则围绕着石头的自然美,对于石头的想象、石头的传说和对石头的创作等进行展开。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在石头上的添画创作。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赏心悦析身边平凡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神奇、质朴、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不同的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再创造,使平凡的石头变为艺术品。
教学用具:一些小石头,水粉颜料等。
二、说学情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等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路、河流、大山中的石头随处可见。而小孩子们天性喜欢玩耍,漂亮奇怪的石头形象亦是他们的玩具。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神奇的石头画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作品。所以,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先要启发学生想象。在课堂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学生看各种千奇百怪的石头照片,照片中的石头具有明显的特性,学生进行想象没有多大的困难。初尝想象乐趣的学生这时一定会对着自己的石头进行联想,进行讨论,进行探究,课的进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术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忌讳学生作业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解决好想象的问题后,就要解决好如何绘画的问题。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思考创作,从构图、涂色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本课中要做到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习观察、体验、探究、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则是一个引导者。使学生的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被激发。
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学课件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课的开始以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导入,歌声委婉悠长极富感染力,点题和导入一箭双雕,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石头是神奇的,到底多神奇?”我这样问。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课件播放出神奇的石头图片使得这个悬念瞬息即破。
《神奇的石头》说课稿三《石头书》是义务教育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本课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熏陶的好体例。
我们学校的科技展厅里有一些化石和动物的标本,学生已经参观过,并且也像文本中的川川和磊磊一样对它们非常好奇。因此,当他们接触到这篇课文时,马上会进入文本所描写对话情境中。
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并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我拟订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其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结合课文语境,特别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是一本怎样的书,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来看我觉得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有关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来优化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教时。
第一教时,我准备安排“疑问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我准备先板书课题,当你看到这三个字时,想到了什么?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教师小结:同学们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弄明白为止,学生齐声说:对!教师归纳: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板书: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打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布置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如“堪、炭”是前鼻音,壳是多音字,还要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第七自然段,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借助多种方法理解部分词语,如借助媒体展现雨痕、波痕、矿物的画面,让学生理解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样的。通过理解“刨根问底”的“刨”是“挖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找出他们问了哪些问题,请男同学问,女同学读叔叔的回答,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一教时的最后,是“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一环节。通过分析字形、示范书写、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田字格内把字写端正、匀称。
第二教时,我将在第一教时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重点对话部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教师有机调控,学生自主参与达到逐步到位,对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也准备安排三个环节,分别是:复习检查,作好铺垫;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课始,先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然后对上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让学生说说通过上一节课学习,对课文有了什么了解,从而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在第二个环节“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中,我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段,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议一议等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的愿望。进而读懂石头书。比如在学习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时,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
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想川川和磊磊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读懂了吗?
2、学生自读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明白他们的问题是石头书上有字吗?有画吗?根据叔叔的回答学生明白了石头书和语文书一样,上面有字、有画。
3、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仔细读读,找出描写石头书上的字、画的一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先后顺序出示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一步: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鼓励:你真行,一边读一边将“石头书”与“语文书”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有相同的地方。石头书上的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明白。
第三步:借助媒体,使“雨痕”这个石头书中的字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感受。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当点拨下,体会出“雨痕”是“雨点留下的脚印”,教师出示放大的雨痕的图片,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这些字呀,可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呢。所以,指板书,大家一起读:石头就是书。在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这句话,把句子中包含的情趣表达出来。
其他“波痕”“矿物”我也将采用上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在讨论“波痕”时重点抓住“波浪留下的足迹”引导学生体会波痕就是石头书中的字,也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懂,所以指板书:一起读“石头就是书。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通过读读、想想、看看、等方法,紧扣“石头就书”来品悟文本内涵。
第四步:教师过渡,石头书中的画能看懂,学生读书上的话“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五步:借助媒体,使“树叶、贝壳、小鱼”这些石头书中的画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体会。你说你认识石头书中的画,那么你上次参观了我校的科技展厅,你说说看到了哪些画呀?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估计会说: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等。教师小结:所以,石头就是书。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把他们那种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表达出来。通过读读、想想、议议等方法,紧扣“石头就是书”来品悟文本内涵。并在这过程中,形成这样的板书:
石头书字:雨痕、波痕、矿物
画(化石)树叶、贝壳、小鱼
课文的最后一段对话化石说明的问题,我准备联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来学习,如果我们在这座山上发现有树叶的化石,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什么?学生通过想想、议议发现曾是密林,我随即利用媒体把“密林”点红,出示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好“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其他的“大海”“高山”我也准备采用上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让学生明白“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再出示课文第一段,怪不得“他们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原来,教师引读““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延伸拓展“。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让学生当一回解说员,在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校的科技展厅缺少一个解说员,教师作当场测试进行选拔,题目:向游客介绍“石头书”。
以上是我对《石头书》一课的教学构想。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将根据学情作适当调整。谢谢!
第三篇:中班科学《神奇的鱼》说课稿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中班综合主题活动《漂亮的鱼》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
鱼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除了平时经常见到的食用类的鱼,大海中还有好多更加神奇,美丽的鱼,《纲要》中也指出中班幼儿能够主动照顾动物,并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他们,了解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因此为了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发展需要,我认为通过活动《漂亮的鱼》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鱼的不一样的本领,也同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以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爱护照顾动物的情感以及保护自己的一些常识。
(二)幼儿现状分析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中班幼儿已开始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多种感多种积极动手、动脑。班上大部分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问这是什么?他们通过探索和实际操作摆弄,获得切实的生活经验。而他们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操作、表达的能力,已能观察到事物现象的细微之处,也有针对性表达的能力,这些为本次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三)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常见的鱼,知道关于鱼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多种方法去研究探索鱼类。
3.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小动物。愿意亲近大自然。
(四)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能够知道鱼的特征,并能够用多种方法来探索鱼。
活动难点: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大胆的表现自己。
(五)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达到活动目标,帮助幼儿有效学习而进行的。为了更好的开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鱼的图片,活鱼,记录、海底世界的纸板,各类小鱼图片,小鱼的毛绒玩具1.欣赏过“美丽的鱼”,画过热带鱼,对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有所了解、鱼的课件、图画纸、水彩笔和油画棒。
经验准备:认识鱼,知道鱼的基本生活习性、鱼类的知识及鱼的基本构成。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着,合作者,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幼儿,幼儿学习往往取决于对被感知的对象感兴趣的程度,而幼儿的思维又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在本次主题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一下集中方法:
1.讲解法,向幼儿讲解内容,方便幼儿理解。2.提问法,可以一定程度抓住幼儿注意力。
3.引导发现法,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用表格记录,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观察法,使幼儿感受到大海中鱼种类多样性和鱼的神奇,我采用幼儿与老师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使幼儿获得认知能力。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做做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预设运用以下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运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运用讨论法,创设宽松、自主的语言交往环境,给幼儿更多说的空间,培养倾听、表述行为,激发科学探索兴趣,情境表演,幼儿通过扮演角色,用身体动作,可以更好理解学习内容。
2.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去观察,得出研究的结果。本次活动中,主要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和身边的环境,去发现新事物,更直观地了解鱼儿的特征。
3.操作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认真地完成一定的动作和活动方式。幼儿在观察图和环境、以及教师示范讲解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操作,从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展示法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全体师生面前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5.多媒体演示法
通过播放多媒体,让幼儿对活动内容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让幼儿对活动感兴趣。
四、说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教师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不仅要预设教师的讲、问、答,而且要预设幼儿的学、思、辨,本次主题,我分别预设了三个活动,基本的流程如下:
活动一中班语言活动《彩虹鱼》
一、开始部分
在活动开始部分,我主要用了提问法,让幼儿对活动有兴趣,并能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我运用启发式的提问法,为下面的活动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进行部分
我一边讲故事给幼儿听,一边提问幼儿故事的内容,让幼儿能好好的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里讲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利用故事的内容让幼儿有所启示,并进行开放式的提问。通过多媒体演示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三、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一次手工制作,并进行了作品展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并愿意与幼儿一起分享东西。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延伸
本次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幼儿的知识,加强记忆,提高兴趣。活动中,3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够完成活动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材料,引导幼儿正确操作,促进全面发展,并且让幼儿学会分享。
活动二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鱼》
一、开始部分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环节,让幼儿对活动内容更加有兴趣,引出主题,并使主题更鲜明。为了下面的活动环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进行部分
在这个环节我用真实的鱼儿,使活动更鲜明更生动。展示了PPT,让幼儿了解海洋里的神奇的鱼儿,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有探索的欲望。然后进行填表格,用图形来代替鱼的种类,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鱼的种类。
三、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我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所填的表格,锻炼幼儿的胆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进一步复习今天所学的。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
四、活动延伸
根据这一活动,使幼儿明白要爱护鱼儿,保护鱼儿的家。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知道鱼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和鱼儿好好相处。
活动三中班美术活动《漂亮的鱼》
一、开始部分
我利用经验准备,让幼儿回忆故事,引起活动的兴趣。我采用了提问法,让幼儿回忆起故事的内容。
二、进行部分
我使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然后让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大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展示鱼儿的身体构造,使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鱼的特征,为下面的绘画做充分的准备。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在绘画的同时要对幼儿做出规定,保持衣物的干净。
三、结束部分
在绘画完之后,进行作品评析,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幼儿能够大胆 4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的表现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延伸
做律动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巩固这一节课。
第四篇:中班美术《神奇的石头画》
中班美术《神奇的石头画》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想象,发现石头造型的丰富性。
2、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体验创作的乐趣与同伴分享的喜悦,并加深对大自然的喜爱情感。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想象,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石头画。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活动准备:
1、范例石头画及幼儿绘画所需的石头(至少人手一块,直径约8-10cm)。
2、石头画PPT,幼儿创作时的背景音乐。
3、水粉颜料、棉签、水粉盘、画笔、勾线笔、湿布、废报纸等。
4、环境创设:“神奇的石头画”作品区(在讲台前放4张桌子,上面放若干个鸡蛋托盘用于摆放作品,使之更有立体感)
活动过程:(组织常规)
1、观赏各种形状的石头,展开想象。(2‘)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石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石头有哪些形状?像什么?(出示石头在展台上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请个别幼儿回答)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像XX,有的说像XX,原来同一块石头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2、作品欣赏,激发幼儿兴趣。(3‘)
(1)今天老师给这些石头宝宝换上了新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展台依次出示范例石头3-4个,再摆在鸡蛋托盘里)你们觉得这些石头漂亮吗?漂亮在哪?(引导幼儿从图案、颜色方面描述)
(2)播放PPT。因为石头太重了,不能全部带来。老师就把一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石头宝宝用相机拍下来,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石头画,边看边说石头上的图案)
3、教师示范装饰石头。(5‘)
(1)看到这么多漂亮的石头宝宝,老师也想动手来画一画了。看看今天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来帮助石头宝宝换衣服?(出示水粉颜料、棉签、水粉盘、画笔、勾线笔、湿布等)
(2)(在展台上操作,铺上报纸)在动手之前要先想好给自己的石头穿什么样的衣服?老师想变出XXX。接着我勾线笔画出XX的轮廓(可以用我们认识的形状来代替如圆形代表眼睛,三角形代表鼻子等等),再用画笔、棉签蘸颜料给图案上色,让它变得更漂亮,这样我的XXX就画好了。
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对了在动手前要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用勾线笔画出轮廓,再用水粉颜料给图案上色。
(3)让幼儿讲述想怎么样装饰自己的石头呢?(个别幼儿说)
4、幼儿绘画装饰石头,教师巡回指导。(15)
每一个石头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都来画一画石头,比比谁的石头最漂亮。
(1)介绍提供的材料并提出要求:
今天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水粉颜料、棉签、水粉盘、画笔、勾线笔、湿布。现在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小小设计师,给石头宝宝设计漂亮的衣服呢?(想)在当设计师前老师有几个要求,请小朋友认真听。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给石头宝宝设计什么样的衣服、然后再动手画。
2、先用勾线笔画再上色,这样勾线笔不容易坏,或直接用颜料画出图案,用水粉颜料时用棉签、画笔轻轻蘸取。涂完颜料轻轻吹一下,这样容易干。
3、做手工时不能走来走去,有事可以和旁边好朋友小声说说或举手问老师。
4、画好后把把桌面收拾干净,手上沾到颜料可以用湿布擦一擦,把你的作品摆在讲台前的“神奇的石头画”作品区(摆在鸡蛋托盘中,使之有立体感),椅子搬到中间,可以去欣赏作品区上别的小朋友的作品。等下老师会请你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2)引导幼儿制作,巡回观察个别指导
现在请小朋友小椅子找桌子,轻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画。(提醒幼儿用各方法装饰石头。鼓励幼儿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5、组织幼儿展示并分享作品(5‘)(组织幼儿集中到中间)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神奇的石头画》。
师:这块石头宝宝的设计师是谁呀?请设计师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个别幼儿介绍)
(2)幼儿相互参观,说说谁的石头最漂亮。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当了小小设计师,把石头宝宝变得更漂亮了,你们真棒。当石头宝宝的设计师开心吗?(开心)老师把小朋友的作的石头造型展现在“神奇的石头画”作品区,大家可以一起欣赏。
第五篇:中班科学《神奇的磁铁》[范文模版]
神奇的磁铁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够吸住铁质的物品,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活动准备
1、自制小鱼若干条,一部分别上曲别针,带有磁铁的钓鱼竿。
2、按扣、钥匙、小锁、勺子、梳子、插塑玩具、彩笔、纸片等铁质品及非铁制品每组一筐。
3、条形磁铁若干条。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游戏:钓鱼。
2、问题:为什么有的小鱼能够被钓上来有的小鱼却钓不上来,秘密在哪里。
3、小结:原来鱼竿上有磁铁,小鱼身上有曲别针就能够被钓上来。
二、基本活动
1、磁铁找朋友。
(1)小框内有许多材料,请你试一试谁是磁铁的朋友。(2)幼儿尝试为磁铁找朋友,教师巡回指导。
2、分享交流
(1)你找到的磁铁朋友是谁,再试试吧!
(2)将操作材料按能被吸住的和不能被吸住的进行分类。(3)讨论:为什么磁铁能够吸住这些材料?(4)小结:磁铁能够吸住铁质的物品。
3、请你找一找活动室内谁是磁铁的朋友。
4、每人两块条形磁铁,鼓励幼儿自由游戏。(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在磁铁上有两极,同种颜色的相互排斥谁也不理谁,不同颜色的相亲相爱。
三、结束活动 情景表演
四、延伸活动
幼儿设计制作小鱼,将曲别针别在小鱼身上,玩钓小鱼的游戏。
认识蔬菜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各种蔬菜的认识,了解吃的是蔬菜的哪部分。
2、了解蔬菜的功用,知道不挑食多吃蔬菜身体棒。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图片若干。
2、蔬菜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巩固对蔬菜的认识。
2、分一分。
二、基本活动
1、你喜欢哪些蔬菜?为什么喜欢?你知道该吃那一部分吗?
2、情景表演。
3、小结:蔬菜是小朋友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每天吃新鲜蔬菜能使身体棒。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和蔬菜做朋友。
活动延伸课外让家长到市场认识蔬菜。
菊花
活动目标
1、了解菊花的名称、外形特征及主要用途。
2、知道要仔细观察才能够发现更多有关菊花的秘密。活动准备
1、菊花若干盆。
2、各种品种菊花的视频及历代名家的绘画作品视频。
3、彩笔画纸每人1套。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谈话:看教室里有什么花?什么季节开放?
二、基本活动
1、师生共同观察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菊花。(1)闻一闻菊花什么味道?
(2)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菊花?长的什么样、像什么?
(3)菊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看看摸摸有什么感觉?
2、欣赏:美丽菊花的视频。
3、了解菊花的用途。
三、结束活动:欣赏历代名家的绘画作品视频。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通过画、撕粘、剪等方法制作菊花。
美丽的秋天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秋天垂柳、白杨树、银杏树、马尾松、枫树叶子的变化。
2、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布置成展板。
2、教师制作的树叶画。
3、彩笔、画纸。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谈话:你收集到了什么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
二、基本活动
1、欣赏展板。
2、讨论: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叶子吗?它的样子像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叶子?为什么?
3、欣赏教师制作的树叶画。结束活动
教师提供各种绘画材料请幼儿自由创作。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形成“美丽秋天”主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