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2: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第一篇:《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2008年阶段总结

山阳县户垣中学

闫乐林

一、申报立项

1、申报时间:2007年

1月

2、申报课题名称: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3、申报单位:陕西省山阳县户垣镇初级中学

二、组建机构

4、课题负责人:闫乐林

5、主要成员:韩友斌、韦春慧、毛加喜

三、课题的现实背景: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中学现代化教育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缺乏父母的爱,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良好行为习惯很难形成,品德发展不健全,心里不健康。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品德发展研究的必然趋势。努力探索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本次课题的研究和确立就有她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促进学生发展”,在思想品德上努力让学生的自身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生品德以学业是否失败现象为标准形成“四段式”,即自卑、自信、勤奋、快乐。

通过以构建自信心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拼搏与成功后愉快的心理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观念,树立了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方法观以及师生合作观。一批有一定有进去心,知错能改的后进生重新建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带动了学校师生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本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师生关系间存在的一些感情分歧和矛盾冲突,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推动学生自律,遵守校纪校规,成为一个好学生。

五、理论依据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3.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3.新课程改革的理论。

六、课题依研究的目标

研究本课题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主体意识显著提高。努力在思想品德中让学生的自身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主要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开发学生自身的资源,让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体验教育资源的内容,让教学“活”起来;

二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教学的主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四是开阔教师视野,更新理念,扩展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智慧,以提升学生品德建设能力和智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对“学生品德”分类的新认识 学生品德以学业是否失败现象为标准形成“四段式”,即自卑、自信、勤奋、快乐。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学业成绩才能成为道德品质的杠杆发挥效益;

(二)对“学生品德”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优化教育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必须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八、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理论学习与个体实践相结合,网络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研究方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为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施步骤及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5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7年6月~2010年3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会,与学校教学科研处联手举办研讨课、观摩课,广泛交流,认真搜集,补充吸纳,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并将专题论文、学生自身教学资源开发汇编成集,为作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4)应用实验阶段(2011年1月--2012年5月):学校以文件形式下发实验成果,校内推广应用。

(5)结题验收阶段(2012年6月--201年7月):学校做好迎验准备工作,打请验报告,请教研室专家验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达成以下预期目标。

1、让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体验教育资源的内容,让教学“活”起来;

2、学生在教学中的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教学的主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4、开阔教师视野,更新理念,扩展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智慧,以提升学生品德建设能力和智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十、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优秀研究论文;

3、反映研究成果的相关资料等。

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2009年阶段总结

山阳县户垣中学 闫乐林

在2008年,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这对我们2009年的工作有了促进和帮助,使2009年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课题组教师会,确定研究方案

通过教师会交流研究方案,明确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1、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首先,我们以确定的研究对象为跟踪目标,将学生分层,A层学生20%,B层学生70%C层学生10%,然后将各层学生分组,明确小组长及职责。教师要注重过程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具体为:(1)以活动为平台,交流学习感悟。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可以在各类品德教育活动中畅开心扉,实话实说——或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感悟,或谈论教师某个活动环节中的缺失和自己的期待希望,或展示自己的对某个问题的奇思妙想,或推介自己的学习高招良策等。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悦纳自我,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以“书香德育”创建为抓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书香文化”是我校的主体文化,由此而生成的“书香教育”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为此,学校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以书香德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将不同潜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正是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在这个共同体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参与、表现、感受既能激活自己,又能感染别人,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自发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重新建构荣辱观。

(二)从学习方法策略上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1)注意捕捉和利用学生思维的瞬间亮点。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可能作出独辟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亮点,来自于学生,反映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的思维轨迹,容易被教师忽视,却是教与学极其宝贵的德育课程资源。

(2)不断开辟和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留地”,快乐学习。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教师要予以关注一个重要课题。开辟学生“学习园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方法、成果展示交流的理想平台,是延伸课堂、拓展学习时空的一种好方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留地”上随意“耕作”,尽情发挥,充分展示个性心理品质。

(3)借助优秀生的优势作用,让“小老师”的特长充分发挥,培优扶差。班级中的“优秀生”不用老师在学习上特别教育。优秀生道德品质往往被边缘化了。实际上,“优秀生”就是现实中的“小老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有时是大于“大老师”,有些还是“大老师”难于替代的。发挥优秀生的主导作用,巩固和提升全班同学的预习水平,课前让优秀生分组检查班级中其他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予以纠正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全班学生的预习水平,而且通过优秀生的主导引领和及时矫正,使其他学生的预习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并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既可“解放”自己,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班风建设。

(4)收集和反馈源自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个学生的学习经历、方法、策略和结果等,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亮点、错思错解等等经过学生和老师的收集、整理、提炼和升华后,作为资料反馈给学生,这种资料便不失为学生间相互研究学习的好资源。

“从错误中学习”学习中产生错误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免的,我们要深挖错误的教学价值,“从错误中学习”触及心灵主动矫治心理偏差。

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结合体。实现教学任务生成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敞开心扉,倾诉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并在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教师很轻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学生身上存在的情感态度新问题,对这些新问题加以分析,合理调节不良情绪,品德发展走向阳光大道。

(三)从师生关系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1)教学设计时,注重立足学生的基础。

学生的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新的经验才有价值。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储备入手,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之中学习课程,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如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甚至错误的回答等,都可以视为教学资源,这就是生成性资源。学生作为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充满着激情和想象,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和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处于不断生成资源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透彻地理解材料,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和生机,让学生得以信服。

(3)教学总结时,抓住学习资源的延续发展。

把学生的困惑、创意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在教学中得以再利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带着这个问题反思,使学生品德潜能得以再开发利用。

二、编制学生心理测量表并进行试验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学业成绩才能成为道德品质的杠杆发挥效益。分析“问题学生”之所以调皮捣蛋的原因,充分挖掘并发挥他们最大的优点,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愿,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通过阅读青少年的有关杂志或问卷调查从宏观层面了解现代少年的思想困惑和需求;通过个别谈话了解个体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储备大量有效的关于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资源。明辨是非,使同学们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网络带来的乐趣。正确认识自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一一列举,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学生动情践行,渐成修养,内化品格。

三、反思试验结果,及时修正试验计划,继续试验

1、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多开发自然资源;而城市学校可利用其人文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多选择人文资源来开发。这样既发挥了自身优势,降低了成本,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教学资源应具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学舞台上的角色转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例如,生动的教材、有益的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等,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合作、创造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处理好与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本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学生学业成绩是一种教育资源!谁能利用好这一资源,谁就会率先取得成功。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而且能想、能说、能干,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行为,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

.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的过程性材料的建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备。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有些材料因不能及时归类、建档,造成原始记录和影像流失。课题研究的网络初具规模,但需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任务,强化建设。

2009年是实施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实施了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的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阶段所要达成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测评的力度、准确度、完整度、连续性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2010年阶段总结

山阳县户垣中学 闫乐林

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2010年阶段总结

在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以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因此,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同时在具体实施领域,做出了以下的具体要求:

1、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符合地区、学校的实际。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多开发自然资源;而城市学校可利用其人文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多选择人文资源来开发。这样既发挥了自身优势,降低了成本,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教学资源应具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学舞台上的角色转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

3.处理好与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

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的过程性材料的建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备。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有些材料因不能及时归类、建档,造成原始记录和影像流失。

以上的基本要求经过专家,学者和普通教育工作者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共识,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规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校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自2007年以来,坚决执行此课题研究的各项要求,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并对成果进行了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以进行检验。

现将本阶段的实践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为了本次省级课题的顺利结题,学校成立了坚强的领导集体,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了跟踪指导,确保了此项工作能能够按时完成。

二、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素质教育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与体现,具体表现如下:

1、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多开发自然资源;而城市学校可利用其人文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多选择人文资源来开发。这样既发挥了自身优势,降低了成本,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教学资源应具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学舞台上的角色转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例如,生动的教材、有益的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等,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合作、创造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处理好与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本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学生学业成绩是一种教育资源!谁能利用好这一资源,谁就会率先取得成功。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而且能想、能说、能干,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行为,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

.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的过程性材料的建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备。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有些材料因不能及时归类、建档,造成原始记录和影像流失。课题研究的网络初具规模,但需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任务,强化建设。

但是,由于实践的总体时间较短,部分教师对手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吃的不透,把握不准,因此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优秀生的优势作用未能充分挖掘,让“小老师”的特长充分发挥,培优扶差。

2、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的过程性材料的建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备。

3、学生学业成绩教育资源,韦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取得成功。

4、学业失败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不自信、勤奋、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全体教师的注意,学校就以上问题已经做出了具体部署,征求大家的意见,以求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改观。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优化利用学业成绩推动学生的品德发展,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点面结合,认真探讨和建构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不断思考,联系实际,及时校正,在实践中不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对于此次课题,我们将竭力把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并接受验收。

第二篇: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步骤

一、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阳光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三、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总结: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第三篇:不同年龄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班幼儿主要年龄特点

及对教育的启示

府谷县第三幼儿园

吴雨霞

一、中班年龄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4---5岁儿童处于幼儿园教育的中班阶段,与小班儿童相比,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在加工材料上,能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能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清楚老师的话并按要求进行活动,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孩子的观察、判断、分类能力大大胜过小班儿童。如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一根是横放着的直绳子,另一根绳子与第一根两端对齐但是弯曲着摆放。小班儿童大都肯定地回答二者一样长,即使让他们用手沿着弯曲的绳子比划;只有当实验者当着他们的面把绳子拉直后,才能正确地判断它比较长。中班儿童第一反应与小班儿童一样,但当得到提示之后再重新判断时,便能得到正确答案。在进行分类活动时,小班儿童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要求他们把一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时,他可能把小的物体都归为一类,因此他把红色小方块、蓝色小方块和红色小三角形房子一起,但是三角形的积木又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他又继续加入红色大三角形和绿色大三角形。但中班儿童的分类有一致性,他会按大小或者按形状或者按颜色直接分类。

二、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三、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四、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五、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六、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七、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八、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九、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十、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十一、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十二、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十三、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5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第四篇: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研究学生论文(推荐)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研究

内容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冷战虽告结束,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东欧剧变、前苏联政局动荡加剧了世界政治形式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进程。九十年代前半期,受上述因素和经济衰退以及海湾战争等消极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仍然缓慢,1990~1993年每年国际贸易的增长率分别为4.9%、3.7%、4.5%、2.5%。随着世界经济调整的深入和各种矛盾的逐步缓和,世界经济和贸易都出现了加速稳定增长的趋势。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趋势;FDI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程.................................................................................1

1.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 1.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1 1.3新贸易理论 ·························································································· 1 第二章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1

2.1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 1 2.2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出现的显著特点 ··································· 2 第三章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的趋势.........................................................4

3.1 FTA发展如火如荼 ················································································· 4 3.2 FDI成为国际贸易的加速器 ··································································· 4 3.3商务引发了交易手段的革命 ····································································· 5 参考文献...................................................................................................................7 致 谢.........................................................................................................................8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程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贸易格局变动的理论。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次系统提出国际贸易理论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三个阶段。

1.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其中,绝对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标志,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认为只有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才能获得利益。该理论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分工和国际分工学说的基础之上的。

绝对成本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述贸易互利性原理的理论,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只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为各国扩大对外开放、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中,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受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挑战,这两位瑞典经济学家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代替李嘉图的单一生产要素—劳动,并引入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新的分析工具,从供给的角度重新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1.3新贸易理论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与传统贸易理论不相符的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二是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三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贸易实践对贸易理论发起了挑战,激发了一些经济学家对贸易理论进行反思,新贸易理论就是这阶段反思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把国际贸易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二章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2.1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1.1世界经济联系程度大大加强,国际贸易以超越物质生产发展的速度迅猛增加,达到空前水平。在战前1900~1938年的38年里,世界出口额从101亿美元增至227亿美元,仅增长了1.2倍;而战后1948~1985年的37年里,资本主义国家出口额则从539亿美元增加到17525亿美元,增长了31.5倍。1990年世界出口额增加到33 978.8亿美元。1913~193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2.2%,出口贸易量平均每年仅增长0.7%;而战后,1948~1980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5.1%,出口贸易量则以年平均6.5%的速度增长。1950年美国、日本、法国、原联邦德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在其本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5%、7.5%、11.3%、9.2%、18.9%,到1990年分别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9%、17.7%、37.4%、49.6%、42.4%。

2.1.2国际资本贸易空前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潮流。1984~1989年,国际金融市场净融资额从1450亿美元猛增至4450亿美元,年递增率达25.2%,而目前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年成交额则已是世界商品和劳务年贸易总额的25倍以上。

2.1.3世界经济联系的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新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战前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分别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各大类商品中的种类不断增多。商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级化、优质化和综合化、整体化。技术贸易发展扩大。

2.1.4世界经济联系形式日益多样化。如:生产合作和装备业务、许可证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合资贸易、合资经营、国际分包合同、来料加工以及联合投标等。

2.1.5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区域贸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加强。发达国家的贸易额由50年代末占贸易总额的66%提高到目前的71%。发达国家已占国际货币资本市场融资的80%左右。1980~1988年,在世界出口中,北美所占比重由14.4%提高到15.2%,西欧由40.1%提高到44%,亚洲(主要是日本)由15.8%提高到23.2%,其他地区都呈下降趋势。

2.1.6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的1/3。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和地位最重要的是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三大区域经贸集团。

2.2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出现的显著特点

2.2.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走过20世纪九十年代前几年的疲软后,1994年开始出现强劲增长。随着世界生产量增长率的提高,世界货物出口量增速也相应提高。199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4%,高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的增速。1995年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世界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随着全球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世界贸易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04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了9%,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货物贸易额增长了21%,达到8.8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增长了16%,达到2.10万亿美元。

2.2.2服务贸易、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快速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其年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国际货物贸易。1996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强。2004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10万亿美元。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推动全球贸易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革命使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信息时代”产品(如现代办公及电信设备)的出口增长迅速,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日渐上升。1983~1993年的国际贸易中,办公和电信设备贸易发展速度高达13%,位居同期各行业增速之冠,其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4.2%提高到1993年的10.4%,成为所占比重最大的贸易商品。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世界环保意识崛起的年代,九十年代是环保付诸行动的10年。在世界市场上,环保产品风靡全球,许多发达国家把生态研究与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置于重要地位。

2.2.3跨国公司的作用增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数目剧增,大型跨国公司日益全球化,并且开始结成新的“战略联盟”。这对于加剧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国际市场的统一、推动世界市场的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和开放政策盛行,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世界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全球和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断提高,世界性经济传递加速,相互依存加深。但由于各国经济上的差异,经济部门和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再加上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发展,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范围扩大,竞争手段日益多样化、科技化。

2.2.5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为今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最基本的规则,并负责实施多边贸易协议,定期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它不仅强化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规则,管理协调的范围更加广泛,还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贸易争端调解机制,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2.2.6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用下,出于相互合作、发展经济、提高谈判和竞争力的需要,八十年代以来,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正式启动。1994年1月1日,美、加、墨参加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1994年12月10日,美洲34个国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美洲首脑会议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原则宣言》。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区域合作已被提到议事日程。

第三章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对传统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发展在保持其80年代所出现的发展家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增强,国际贸易支持世界经济增长以及服务贸易异军突起等特点的基础上,近期又出现了几大新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3.1 FTA发展如火如荼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乃至阶段性的交替发展,凸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本质性特征。

一方面,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突破国家和地域限制,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条件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作,协调和规范了国际贸易发展的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双边和区域层次上的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仍然十分活跃,由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上再次兴起区域贸易集团化的热潮,自由贸易协定(FTA)及优惠贸易安排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40个区域贸易协定,135个自由贸易区,涉及世贸组织97%的成员,其中双边的FTA约占90%左右。FTA的蓬勃兴起,表明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来推进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贸易增长,已成为当今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趋势。

3.2 FDI成为国际贸易的加速器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对世界贸易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国政府竞相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大幅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扩张经营获得了有利的环境空间。

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5万多家跨国公司,其海外分支机构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达30余万家,累计跨国直接投资总计约4万亿美元,其中30%是由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控制,由这些投资所创造的商品销售额,比世界出口总额还要多。2000年跨国公司海内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达6.5万亿美元(其中30%是公司内部交易),数字表明跨国公司投资带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大规模向各地区渗透,进行跨国生产、经营和销售,不仅增加了东道国的对外贸易量,而且其开创的以公司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国际生产一体化体系,使母公司分支机构间的内部贸易量急剧增长,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增长中的重要构成。由于公司内部贸易可以大大减少“交易成本”,所以,跨国公司生产、销售越来越多地在内部进行。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的20%,8080%与跨国公司有关。需要指出的是,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要求各成员通报其与此相关的法规中存在的限制情况,并要求各成员根据确定的时间表在最长7年时间内取消这些规定。可见,国际贸易发展使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不断加强,同时也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证。

3.3商务引发了交易手段的革命

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九十年代后半期产生的电子商务一经问世,就以不可逆转的势头为世界贸易搭建起了快速运行的平台。特别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电子商务已成为本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之一。

在进行电子交易的同时,各国或地区已将传统国际贸易领域内正在进行的全球制度化建设实践,同步应用到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上。当然,由于电子商务平台自身运行的高技术特点,其规则的制定并非一瞰而就,但人们努力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如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以WTO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全球电子商务宣言以OECD召开的电子商务部长级会议以及电子商务全球对话形成的《巴黎倡议》,都是国际范围内进行电子商务规则建设的可喜成果。

上述两个方面的概述虽然还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全貌,但是已清楚地说明,电子商务提供的交易平台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电子商务以其快捷的运行和履约方式冲击现有的交易方式,使交易商可以在传统的谈判室与因特网之间做出选择。

其次,相当数量和比例的新生业务从初始到终结均在中运行,基本与传统的市场没有关系。

第三,网上交易既是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市场,数据库建设、域名注册以及电子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市场自身开发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商战。

凡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将引发全球贸易的又一次洗牌。就发展趋势而言,电子商务不仅冲击着传统贸易方式,也将取代传统的商务活动。同时,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优势,使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从而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贸易联系大大加强,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当前国际贸易所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或阶段性现象,又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的基础和条件。每一种趋势都以巨大的力量在助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各种趋势又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鲍晓华,《世界经济研究》,2001 第2期,万方数据 [2]卜海,《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 第5期,维普资讯网 [3]远立,《沿海经贸》,1997 第5期,维普资讯网

[4][美]保罗·克鲁格曼著,黄胜强译,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际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 [6]陈同仇,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7]王建福,《经济师》,2005年第9期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本文是在吕玉秀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吕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外贸方面的知识,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师姐对我实验以及论文写作的指导,她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还要感谢,柏叶才和张峰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同时实验室的王老师也时常帮助我,在此我也衷心的感谢他。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五篇:不同年龄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2~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

2~3岁是由感知运算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儿童刚完成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喜欢在玩中认识和感知世界。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加工能力上以认知、记忆为主,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这里所说的图形指幼儿通过感官能感知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如物体的大小、颜色、重量、软硬、香臭等,以及听到及自己说出的单词、句子等。这时期的儿童喜欢玩弄、摔打、触摸物体来获取直接知识,并通过自言自语、重复他人话语等方式来发展词汇。有研究指出,两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词汇快速增长现象,经常能在接触单词一次后就大致掌握该词的准确意思。在认知物体时,2-3岁孩子大多以兴趣为主,容易注意到新鲜、有趣且运动的物体;在记忆物体时,以无意义记忆为主,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会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这一阶段儿童另一显著特点是“自我中心认知解除”,儿童不再以为自己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中心与主体,其它物体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二、3~4岁儿童思维特点

3~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并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还是以认知、记忆为主。这一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图形加工材料从其生活中的玩具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变,如比较常见且特点显著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代表常识的图片如“行人止步”、“有电危险”等,并开始数5以内的数。值得欣喜的是,这时期的孩子在认识图形时,不再仅仅把其看作好玩的图片,而是能学着了解图片或者数字代表的物体,如能根据给出的数字“3”列出相应个数的物体。认知、记忆特点与前一时期无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成人引导下会产生有意记忆,如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等,记忆策略主要为复述,或者谐音记忆、编儿歌记忆等等。

三、4~5岁儿童思维特点

4~5岁儿童处于幼儿园教育的中班阶段,与小班儿童相比,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

在加工材料上,能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能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清楚老师的话并按要求进行活动,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孩子的观察、判断、分类能力大大胜过小班儿童。如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一根是横放着的直绳子,另一根绳子与第一根两端对齐但是弯曲着摆放。小班儿童大都肯定地回答二者一样长,即使让他们用手沿着弯曲的绳子比划;只有当实验者当着他们的面把绳子拉直后,才能正确地判断它比较长。中班儿童第一反应与小班儿童一样,但当得到提示之后再重新判断时,便能得到正确答案。在进行分类活动时,小班儿童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要求他们把一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时,他可能把小的物体都归为一类,因此他把红色小方块、蓝色小方块和红色小三角形房子一起,但是三角形的积木又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他又继续加入红色大三角形和绿色大三角形。但中班儿童的分类有一致性,他会按大小或者按形状或者按颜色直接分类。

四、5~6岁儿童思维特点

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加工材料和能力得到较大发展,对图形、符号、语义、行为的加工都有涉及,认知、记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评价在思维活动中都有体现。儿童能认识常见的立方体图形(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能掌握10以内加减法并能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能讲述比较简单的故事,能在老师引导下识别不同的表情符号并体验与之相应的情绪,但在分类时,还是具有随意性,并不能自觉地按照物体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也就是未掌握事物的真正概念。在认知、记忆事物时,儿童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记忆。另外,处于这阶段的儿童在认知客观事物时,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方式的放弃或解除。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其认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参照自己才能理解客观事物,而不能从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皮亚杰作过这样的试验: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布娃娃置于山的另一边,要儿童描述布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5岁以下的儿童大都按自己看到的景色来描述,而5岁以上儿童能站在布娃娃的角度描述看到的景色。

下载《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摘要:小学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 1. 目前幼儿园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 2. 为了纠正偏差,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分三个课时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

    大二年级学生特点研究(含五篇)

    大二年级学生特点研究 内容摘要:大二学生处于大二其实还是处于“责任延缓期”中,因此还可以比较理想化地学习、学术化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与思想体系,而不必像大三、大四学生那样......

    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5篇范文

    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我镇团委在团市委的指导和我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围绕xx年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完成了一定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1、顺利完成团市委......

    学生品德量化评价的研究

    学生品德量化评价的研究 ——个性化立体式的发展性评价龙泉一中叶智华[摘要] 学生德育的管理与评价是学校教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整个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

    学生品德培养教育工作总结

    2011年学生品德培养教育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开展学生品德培养教育工作,使“规定动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学院党委品德教育《实施方案》,结合京东的实际,2011年品德培养教育工作主......

    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研究》课题,是东平县“十二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DJK125G03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

    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北安市二井镇自民学校 刘金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北安市二井镇自民学校刘金良 一、问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