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总结阶段的总结[大全]
《高效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总结阶段
工作总结
我校课题组承担的市级课题《高效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即将结题。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课题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下来。现将课题研究总结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绩:
1、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十篇和实验结题报告1份
2、评选优质课件9个。
3、评选优质课5个。
4、评选优质教案4篇。
二、作法:
1、成立研究小组,利用教科月活动,有的放失进行攻关,突破了重点难点。
成立专班:组长:陈修玉 副组长:吴永方 成员:林锋 唐海宏 何栋 陈荣 项雄 肖金山 曾凤琴
附:课题研究分工:
(1)课堂提问的特点。(肖金山、林锋)(2)课堂提问的艺术表现。(吴永方)(3)课堂提问的原则。(唐海宏、项雄)
(4)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突破原则。(何栋、陈荣)
(5)课堂提问研究的效益分析
(陈修玉)
注:上述人员为该内容负责人,其他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2、查漏补缺,逐一落实。
3、组织教师撰写优质论文、教案、课件。
4、组织“三优”评选。
三、努力方向
1、组织专人进行结题材料的搜集整理装订,确保按期结题。
2、做好成果的展示和转化工作。
洋梓中学课题组
2011年4月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半期工作小结
我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课题于2011年3月确定后,我们积极准备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课题研究的计划,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就工作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一、课题研究情况
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积极作好课题研究准备。
1、制定实验方案。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中学语文进行试验研究,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制度,明确了研究思路,落实了研究任务。
2、进行了教师培训。由组长组织教师积极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把握当前的有关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此期间,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如《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学理论与教学细节》,《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等。同时认真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和理论专著, 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育报》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过程。在此期间,将自己的所读所学进行总结。
3、进行了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及时写好研究日志或调研报告。写好研究日志是进行课题研究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非常适用,所以我们把写好研究日志和调研报告作为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要求研究成员一定要坚持经常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点滴收获,详实地记录下来,并认真整理好,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4、把“服务教学”的思想贯穿始终。我们要求课题组的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查找不足,对症下药,并及时把课堂的实际教学记录下来,形成教学案例,以积累经验,把自己的研究的具体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接受课堂的检验,从而让自己的研究得到完善。
二、存在问题
1、时间不充足,特别是目前学校各方面抓的紧,要求严,耽误了课题研究,而且研究的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所以研究的适应性还有待考察。
2、研究经验不丰富,有待加强学习培训。
三、努力方向
1、小结一阶段工作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2、召开师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交流心得,提高提问艺术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团中学语文小课题组
2011-11-12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阶段总结
时间:2013-07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事实上,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复杂,甚至不举手、不发言,仿佛置身于课堂之外。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这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为此我校的几位教师组成了一个小小的课题组,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研究。经过前几次的总结和提升和最近半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点:
一、比较成功的提问策略
语文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要在哪些地方设问呢?我们经过组内实践研究总结了一下几点:
1、在主要内容上设问,预想设计富有整体性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感到一读就懂,但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线索,因而对课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师从全篇的主要内容入手,精心设计提问,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矛盾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少课文从内容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在此发问,会促使学生思维兴奋,弘扬自主探求的学习方式。如《穷人》一文,先写古老的钟嘶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后说“睡觉还早”。已经深夜,睡觉还早吗?在此预想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对矛盾的探求中,进一步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在这样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对出海打鱼未归丈夫的牵挂之情,担忧之心。
3、在课题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落花生》一文,简介作者时,告诉同学们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笔名就叫“落花生”为何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呢?简洁的问题恰到好处,为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笔。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题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偏偏用“借”呢?这不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暗示了这些“箭”在以后的对曹作战中是要“还”的。抓一字而动全篇,一石激起千层浪。
4、在反复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许多课文,作者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在这里设问,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感情内涵,也可促使学生体会悟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如《林海》一文中。三次出现“亲切、舒服”一词,分别表现老舍先生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教学中,我预想紧扣反复处发问,既可突出重难点,又能进一步感悟文章思想内容,5、在关键处、空白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统领性的问题。
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教师若抓住教材的关键,在关键处设问,提出富有统领性的问题,则教学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紧扣“神机妙算”设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则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二、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得意较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有焕发出勃勃生机。
2.自开展课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公开课,将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融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组员和学校领导的肯定。
三、语文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的不足
经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 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 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问题切入点不合适导致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课堂上,有时老师的问题范围太广,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有的问题太长,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有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偏重于机械的盲目记忆;问题和问题之间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2.教师提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提问主体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随老师的意旨学习课文,用老师想听到的话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表面热闹,实际上无论是语言训练还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偶尔有学生发问,也只是问问词语解释,句子含义之类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教师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 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3.不充足的期待时间
期待时间是指一个问题被提出之后与由这个问题引起的回答之间的时间量。大量研究揭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期待时间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学生不能迅速地思考问题,教师通常会重复刚刚提出的问题,或重新表述这个问题,要么就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一再如此,学生就失去了使他们的思路趋于完善的
四、今后的设想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深层次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更需要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 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阳街学校《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生产力。我校《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的研究》即将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为了使课题实验科学、务实、有序,能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特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申报工作的简要回顾。
我校不少教师对所任学科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学法、课堂提问、教学评价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已经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教学的推进。为此,学校在市教研室的帮助下,认真分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申报了《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的研究》课题,市教研室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工作,统一认识,建立课题档案;落实研究人员及经费,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探讨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和理论;认真撰写《课题申报方案》。经过多次的修改期中20位教师的课题成为市立项课题,我校成为市课题实验学校。
二、精心组织开题
1.一接到通知,学校就迅速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细化研究进程,制定研究措施,认真筹备开题会。
2.边研究,边完善。课题组要求核心成员马上投入实质性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多次听取市、县教研室主任的指导;讨论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开题报告》,力争方案更实际,报告更科学。经过多次修改,《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开题报告》得到市、县级研究人员的好评。
三、加强学习,增强课题研究的潜力
为了帮助各教研课题组成员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各教研组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
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课程标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
2.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学习。组织学习《有效教学》的文章;
3.有关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观摩山西省2011年优质课大赛。通过学习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潜力。
四、研究科学有序,成效可喜
1.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学校牵头,先后请市教研室专家到学校进行辅导讲座,交流经验,探讨《课题实施方案》。
2.挖掘学习渠道,给教师“充电”。每周二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培训学习;听取专家讲座和优质课;认真组织核心成员上好研究课等。
3.跟踪督导,课题研究科学稳健地开展。学校教导处不定时组织人员进入班级听随堂课,与学生交谈,关注实验师生对课题的反映。
4.对资料做精细工作。拓宽材料关,实验教师必须写出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论文。严把质量关,教研组提前安排所需材料,让实验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积累素材:对质量好、观点新、有创意的资料,作出肯定;对马虎、应付、观点陈旧老套的,甚至抄袭的资料,拒绝接受,并在教师大会上提出批评,责令改正。提升知名度,教研组对加强课改资源的梳理,将第一线、第一手的资料形成有力度、有价值、有创意、可读性强的文字。
5.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实验教师各方面素养得到提升,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得到更新,研究能力得到增强;细化了研究过程;关注重心从过去的“教”,转到了“学”,由“师”转到了“生”,由单纯的知识转到了丰富的情感;“学困生”得到了人性的关注,优生得到了“上课真有意思”的情感体验,学校各科教学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五、研究工作的建议及努力方向
1.教师培训工作还应加强。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教师培训应作为长期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应作为课题研究质量的突破口,让实验教师更新观念,“以能力、以发展”作为对研究成效的考评。实验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说中研,研中说;写中研,研中写,增强信心,增强课改专家就是你我他的自信力。
2.把握课题精髓,不断丰富课题研究内涵。课题关键词在“提问”,落脚点在“有效问题”;重心在学生。课题的内涵需要反复研讨,才能深入实验教师内心。
3.课题研究一定要务实、有序。要小步走,不停步;重基础,求合格;进课堂,促成长;做好课题的深入研究,加大研究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做好平常点滴的积累;做好课题的反思。
4.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5.深入进行课题实验,课题组教师定期座谈交流。进一步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6.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
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7.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和理论提升的问题。
新阳街学校2012年1月5日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柳河县长青小学
付丽春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校于2011年5月承担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十二五”重点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经过多半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这段时间中,我校按照实验方案、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建研究小组,完善组织管理。
承担课题伊始,我们首先组建并完善了以教导主任为组长,学年组长为副组长,精选数学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细化了研究工作项目,全体成员各负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根本上认识提问情境,研究提问情境。
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学习形式为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周两次个人学习,做到有学习有笔记;每周一次集体学习,由组长主持,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并由集体评议总结出有较强实效性的知识,以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其具体内容如下:
1、基于理论,认识提问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有效课堂提问情境,有效课堂提问情境即: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2、找准根源,把握提问的准确性。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的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习策略,指导提问的科学性。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所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次数要少而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科学知识的关键,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细小繁琐,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性,以达到 “精问”的目的。
(2)提问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非字面上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提问要切中要害。教师要根据具体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一是课堂铺垫环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二是新授环节的问题。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要求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三是巩固环节的问题。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本阶段,我们本着运用策略,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有计划的开展了听评课活动,例如:年级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和谐团队赛课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们不仅要提问,而且还要会提问?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提出来,学生的兴趣会不一样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是否真正做到了“精问”。如在六年级冯春涛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多种方法分别量了学具中大圆的周长和直径,提出质疑: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多种方法量出圆纸板和铁环的周长、直径,圆形笔环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然后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投影展示后提问“请大家观察、比较实验和统计的结果,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比较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结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这样的提问足以涵盖了“计算学生所实验列举出的各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怎样的、比值是多少、圆的周长的公式可以如何表示”这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一提问而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总结的活动,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圆周率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真正体现了提问的策略之一:少而精。
而语文教师,则是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锤炼语言的描绘情境,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如孙丽杰老师在教学《白杨》一课后,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40年过去了,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正带着他的两个小孙子坐在西行的列车上,这是爷爷领他们去上海探亲回新疆的路上。这时,他们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对两个小孙孙说些什么呢?学生便回答到:40年后的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两旁的白杨树也增多了。爷爷指着当年看到的那几棵迎着风沙成长得茂盛的白杨树,给他的孙子讲着《白杨》的故事„„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正是有了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才会有新疆的越来越繁荣。而无论何时,建设者们建设新疆的决心和美好品质却不会改变。
问题设计要大小适度,因为问题过大、过深,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思维激情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问题“大”和“小”的关系,如在六年级冯春涛老师执教《圆的面积》一课之前,先自己选择听同年级老师的同一节课后自己再进行设计改备案,接下来由研究小组集体听评。他之前设计的是:教师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将圆的模型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接着将圆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紧跟着教师就提问:你能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显然这个问题过大,难度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情。因此在听过同年级的本节课后,他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层次、两个小问题:①圆的面积与拼成后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②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这样一来,他在课堂中的这一环节就进行的非常井然有序而且充分发挥了提问的有效性,做到了提问的难易适度。
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一系列的、前后连贯的并有内在联系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依据对当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启发他们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提问切入点无疑是切中了要害。
通过学习研究,以及课堂的实践证明,无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就是要提高我们提问的技术,最好做到提问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