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

时间:2019-05-12 12: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

第一篇:浅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

浅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

蒋 澎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立国之本,粮食安全关系国家战略,同时六亿农民的生存发展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虽然农村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然而,就整个中国农村而言,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由此造成一方面农业经济发展领域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流向城市。这就是过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与紧缺的矛盾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的矛盾极大的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从劳动力流动的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存在相对剩余和绝对短缺的矛盾。

据农业部估计,中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亿人左右。农村地区在大量输出劳动力资源的同时,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在小农经营的生产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化肥、农药等替代要素的大量投入维持产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对于资源的使用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收益。不仅如此,农业劳动力投入的不足,更进一步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等问题。

(二)从劳动力构成的结构上来看,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体现出结构性剩余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资源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能够适应较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劳动力较稀缺。以农村输出的劳动力资源为例,多集中于二、三产业中对技术和文化程度要求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岗位。据统计,在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2.6%,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8%。由此可见,虽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大量流出,但其构成中低素质劳动力比例较高,相对剩余,而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高技术人才绝对短缺。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低下,是农村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余短缺矛盾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资源大量流出,农业生产不能投入必要的劳动力资源,而替代要素的过量使用,增加了成本,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更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利润。从而使农民主观上更加倾向于将劳动力资源投向有更高比较效益的城市。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投入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以满足其生产方式和产品的要求。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整体偏低,劳动力资源的低质化带来的是劳动者收入的微薄化。加之城乡科教文化投入的不均衡,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形成一种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从而农村地区就更无法培养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剩与缺的矛盾主要是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低下的生产力水平造成的

(一)小农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类型

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条件和低下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共同决定了传统农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小农经济。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2006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远低于4.8亩的世界平均水平。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摆脱手工作业的局面,人力、畜力是最主要的动力类型。所以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一种在较稀缺的资源环境下不断增加劳动力投入以提高总收益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一是农业产业聚集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二是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小生产方式,三是存在大量的不充分就业。与之相对应的,传统农业具有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劳动力的粘性较弱的弊端。

(二)城乡差距是导致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资源大量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

我国建国以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首先是通过收集分散的小农经济产生的剩余为工业和城市提供了必要的初始积累。在此过程中,城市经济快速的发展了起来,与此同时农村并未得到和城市同等程度的工业化发展。由此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由于劳动力可以在率先工业化的城市中获得更高的比较效益。所以,城市在争夺劳动力资源的过程中就有比农村更强的竞争力。事实上,作为先进生产力形态的城市经济自身也有吸收生产要素进行自我扩张的需求和活动,即城市化的原动力。这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

(三)传统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边际收益递减是农村劳动力剩与缺矛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土地、资本等其它生产要素投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劳动力边际收益递减。在社会发展程度差距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出现之前,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以外的其它经济载体,机会成本极低,所以可以不断增加其投入直至边际收益为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经济出现以后,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高的比较效益,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机会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化肥、农药等替代要素的出现和使用,使达到农业最大产出率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在此条件下市场中的劳动力资源自动向较高边际收益的城市流动,就造成了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替代资源从而人为增加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导数,以从农业生产中“挤”出更多劳动力资源的现象。

三、解决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的矛盾,关键在于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比较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比较效益,一方面应当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模式,着力提高农业的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产业链的提升以满足农产品商品化的需求。在强化农业生产保障性功能的同时,重视发掘农业产业的生态、健康、经济、文化等多种价值,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推广无公害蔬菜、发展观光农业等。有效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和盈利能力。一是通过产业的高度集中减小外部性导致的成本,二是通过生产环节的高度分工提高规模效应,三是通过高度的规范化和市场化提高农业生产适应需求的能力。使农业按需生产、合理分工、科学经营,更好的应对市场变化,有效规避风险,创造更高价值。比如由农户、加工厂、渠道商构成的产供销模式,以及规模经营、规范管理、集中议价的专业合作社等。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首先,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开展新农村建设,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模式,使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尽快与城市相适应,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应当合理引导城市的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进入农村地区,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要素流动机制,鼓励和促进城市的人才、资本等向农村流动,对农村地区直接输血。二是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的辐射作用使农村地区可以共享优势资源。三是促进城市先进文化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引导农村社会经济建设少走弯路、稳步发展。

再次,扶植农村地区优质经济模式的发展壮大,利用要素投入的乘数效应,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健康的经济模式,使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够发展壮大农业的自我发展水平,城市的带动能够使农村经济走上自我完善的快车道。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双赢。

(三)提升农村地区专业教育水平,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利用社会的专业职教资源发展针对性强,即学即用的职业培训模式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由于传统经济模式中产业单一而造成的劳动力结构性缺乏,避免过度教育导致的资源浪费。

第二,加强基层农技服务力量,同时开发和探索利用学校、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农技服务和推广的新模式。为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迅速推广和普及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另外,在农村市场发展过程中进入农村市场的各种企业团体,因其自身盈利需要也对农村地区的工作人员和普通用户进行一定的培训。此类培训大多以实用性为主。虽然大多没有官方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但也切实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质量水平。因此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定时期,合理利用非官方机构开展的职业培训,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益补充。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使得整个中国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农业国已经发生变化,传统农业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

以我所在的陶唐乡邱坊村为例,全村3230人,常住人口2950,土地2261亩,人均耕地仅0.7亩。男的大多去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务工,20岁左右的女孩子去沿海地区工厂打工,中年妇女在家养育子女赡养老人。村里的整个状况以留守老人小孩为主,大批的青壮年外出。通过村支书吴志权介绍情况,从中了解到农村劳动力本来就弱,村里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已经被征收用于建设藤陶新型材料产业园。随着今后土地流转政策的实行,农田耕作集约化、机械化后,在家种地的人就更少。走访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农村的冷清,受访者多为留守老人及中年妇女,大多都会担心过低的收入不能支持以后的养老医疗。到了晚上,可以发现农村的灯火很早便已经熄灭。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

1、经济状况依赖度高。依靠外出打工的收益维持一家的生活,而农村本身没有新鲜血液的产生,导致农村经济相当脆弱。集体土地大多供开发用,农民固定收取利益,依赖性很强;

2、养老医疗缺乏保障,仅仅依靠政府财政的拨款,导致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虽然农村医疗保险逐步普及,大力发展农村养老系统,但看病难养老贵得状况短期内依然难以解决;

3、土地利用率低,在缺乏足够劳动力的情况下,农村土地仅由留守老人及中年妇女这个群体的耕作,利用率极低,本可以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的,现好大一部分稻田都改种单季稻,还有一部分土地由于劳动力不足导致荒芜。虽然早已取消农业税,但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使土地的利润不能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严重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根据陶唐乡20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全乡人口中,0岁~14岁人口为2720人,占总人口的17.09%;15岁~64岁11440人,占70.15%;65岁以上2080人,占12.76%,老少比为75.63%。老年系数和老少比两项指标均高于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7%、30%以上)水平,也高于全国6.69%和30.4%的平均水平,启东从1990年起已成为标准的老年型人口社会。就我所在村1~16岁占村总人口16%,17~40占25%,41~60占27%,61岁以上的占32%,所在村老龄化现象严重。

(二)、单一的经济结构下农村经济薄弱。我所在村的经济对外的依赖度很高。村里只有一个奥兴公司这个服装企业,以出口创收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其员工多为村里的妇女以及一些年轻女工,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订单大量减少,很多员工在家待业,收入减少很多,而多年的工作使得自己早已不能再回到土地。大量外出人口的经济收入构成了农村很普遍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农村的生命力十分薄弱,出现了依靠不断输出劳力而不能自生血液的脆弱经济结构。

(三)、公共设施不健全。由于公共设施的不健全导致农村生活水平不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调查,所在村依然有很多的露天厕所,夏天的卫生状况堪忧。居民用水情况相较多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面临夜间停水的问题。对于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居民普遍担忧,虽然可以接入市里的水,但费用较村水站还是高。村里的娱乐、购物场所几乎没有,购物娱乐需到乡上。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年青人急于走出农村,外出的人又不想返回农村的恶性循环。

对此,就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流出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以政府性项目催生相应的服务业。近期内周边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很多,如崇启大桥的开工建设。热闹的集乡上,一幢三层小楼上的 ‚大桥旅馆‛与崇启大桥‚同步开工‛,如今生意十分红火。除了迎来送往一批批散客外,还有客人长期包住在这里。‚最近两个月,附近新开了10多家旅社、饭店、超市,从这里向南已经形成了一条‘商业街’。‛旅馆老板陈永安说,‚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这种服务性行业就是受益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对此,随着所在村作为上海启东一小时经济圈的第一站,各种配套设施的投资值得村里投入。村里的土地也可以更集中的利用,将部分用地作为开发用地,吸引投资;部分用地可以自行建设,构造一些旅游、运输、维修性的服务性组织。

第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2007年,南通市委组织部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力争用五年时间培养1万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2万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3万名种养能手、4万名能工巧匠,树立百名市级、千名县级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典型,建立10个市级特色农业人才基地,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扶持。作为农村的人才工作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送出去,二是引进来。送出去是讲培养优秀的农村青年,通过表彰、津贴等方式鼓励优秀农村青年,由村或者乡出资免费给予网上科技期刊查询,免费赴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观光、考察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农村培养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引进来的方式也有很多,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学生村官机制。国家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后,给农村带来新思想、新思路、新风气。此外,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事业单位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一线发挥余热。

第三、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健全的公共设施是保留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的必须。农村的公共设施不完善主要是供水、供电、卫生系统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供水供电系统建立齐全,出现问题多在维修上,出现水电系统的问题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修理,对居民影响很大。因此我的建议将修理维护职责写入乡供水项目承包合同,以此约束水站承包人。在农村中卫生情况一直堪忧,村里的露天厕所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让我格外关注。‚小康不小康,不看厨房看茅房‛,厕所的改造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关注。对此,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厕坑及储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的厕所,同时粪便通过特殊结构(如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或沼气池式等),能使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得到有效灭活处理的厕所,或叫做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推进农村厕所入室工程,改变农村卫生环境。

第四、推进农村创业。农村的经济模式在进几年有很大的改变,因此,鼓励农民自我创业也是保证农村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法。相对于城市创业来说,农民自主创业困难较多。首先,水价、电价、通信等费用高,导致创业初始成本多,创业门槛过高;其次,从银行取得贷款难度大,农民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自行找不到贷款抵押的物品,也很难找到担保对象。再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即使有了资金能够进行创业,能够进行生产,但由于农民信息渠道缺乏,生产的产品销路很难顺利打开;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化等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能力予以解决。就政策上需要建立完善农村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在这个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措施,协调地方于银行关系,故不作多的探讨。村里则需要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市场信息、技术规范等,为创业者提供产业改革、发展、结构调整、资金投向、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创业者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健康发展。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地外流,这是现阶段农村普遍的状况,一方面,这解决了农村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推动城市化进程。但就现如今的形势,需要改变这种不断外流的现象,原因归于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及农村城市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带来的矛盾。因此吸引劳动力回归农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创业投资环境,不断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加大农村政策扶持,使农村成为真正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使得整个中国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农业国已经发生变化,传统农业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

以我所在的陶唐乡邱坊村为例,全村3230人,常住人口2950,土地2261亩,人均耕地仅亩。男的大多去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务工,20岁左右的女孩子去沿海地区工厂打工,中年妇女在家养育子女赡养老人。村里的整个状况以留守老人小孩为主,大批的青壮年外出。通过村支书吴志权介绍情况,从中了解到农村劳动力本来就弱,村里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已经被征收用于建设藤陶新型材料产业园。随着今后土地流转政策的

实行,农田耕作集约化、机械化后,在家种地的人就更少。走访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农村的冷清,受访者多为留守老人及中年妇女,大多都会担心过低的收入不能支持以后的养老医疗。到了晚上,可以发现农村的灯火很早便已经熄灭。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

1、经济状况依赖度高。依靠外出打工的收益维持一家的生活,而农村本身没有新鲜血液的产生,导致农村经济相当脆弱。集体土地大多供开发用,农民固定收取利益,依赖性很强;

2、养老医疗缺乏保障,仅仅依靠政府财政的拨款,导致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虽然农村医疗保险逐步普及,大力发展农村养老系统,但看病难养老贵得状况短期内依然难以解决;

3、土地利用率低,在缺乏足够劳动力的情况下,农村土地仅由留守老人及中年妇女这个群体的耕作,利用率极低,本可以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的,现好大一

部分稻田都改种单季稻,还有一部分土地由于劳动力不足导致荒芜。虽然早已取消农业税,但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使土地的利润不能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严重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根据陶唐乡20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全乡人口中,0岁~14岁人口为2720人,占总人口的%;15岁~64岁11440人,占%;65岁以上2080人,占%,老少比为%。老年系数和老少比两项指标均高于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7%、30%以上)水平,也高于全国%和%的平均水平,启东从1990年起已成为标准的老年型人口社会。就我所在村1~16岁占村总人口16%,17~40占25%,41~60占27%,61岁以上的占32%,所在村老龄化现象严重。

(二)、单一的经济结构下农村经济薄弱。我所在村的经济对外的依赖度

很高。村里只有一个奥兴公司这个服装企业,以出口创收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其员工多为村里的妇女以及一些年轻女工,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订单大量减少,很多员工在家待业,收入减少很多,而多年的工作使得自己早已不能再回到土地。大量外出人口的经济收入构成了农村很普遍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农村的生命力十分薄弱,出现了依靠不断输出劳力而不能自生血液的脆弱经济结构。

(三)、公共设施不健全。由于公共设施的不健全导致农村生活水平不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调查,所在村依然有很多的露天厕所,夏天的卫生状况堪忧。居民用水情况相较多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面临夜间停水的问题。对于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居民普遍担忧,虽然可以接入市里的水,但费用较村水站还是高。村里的娱乐、购物场所几乎没有,购物娱乐需到乡上。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年青人急于走出农村,外出 的人又不想农村的恶性循环。

对此,就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流出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以政府性项目催生相应的服务业。近期内周边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很多,如崇启大桥的开工建设。热闹的集乡上,一幢三层小楼上的 大桥旅馆与崇启大桥同步开工,如今生意十分红火。除了迎来送往一批批散客外,还有客人长期包住在这里。最近两个月,附近新开了10多家旅社、饭店、超市,从这里向南已经形成了一条‘商业街’。旅馆老板陈永安说,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这种服务性行业就是受益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对此,随着所在村作为上海启

东一小时经济圈的第一站,各种配套设施的投资值得村里投入。村里的土地也可以更集中的利用,将部分用地作为开发用地,吸引投资;部分用地可以自行建设,构造一些旅游、运输、维修性的服务性组织。

第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2007

年,南通市委组织部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力争用五年时间培养1万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2万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3万名种养能手、4万名能工巧匠,树立百名市级、千名县级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典型,建立10个市级特色农业人才基地,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扶持。作为农村的人才工作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送出去,二是引进来。送出去是讲培养优秀的农村青年,通过表彰、津贴等方式鼓励优秀农村青年,由村或者乡出资免费给予网上科技期刊查询,免费赴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观光、考察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农村培养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引进来的方式也有很多,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学生村官机制。国家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后,给农村带来新思想、新思路、新风气。此外,可

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事业单位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一线发挥余热。

第三、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健全的公共设施是保留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的必须。农村的公共设施不完善主要是供水、供电、卫生系统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供水供电系统建立齐全,出现问题多在维修上,出现水电系统的问题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修理,对居民影响很大。因此我的建议将修理维护职责写入乡供水项目承包合同,以此约束水站承包人。在农村中卫生情况一直堪忧,村里的露天厕所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让我格外关注。小康不小康,不看厨房看茅房,厕所的改造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关注。对此,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厕坑及储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的厕所,同时粪便通过特殊结构(如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或沼气池式等),能使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得到有效灭

活处理的厕所,或叫做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推进农村厕所入室工程,改变农村卫生环境。

第四、推进农村创业。农村的经济模式在进几年有很大的改变,因此,鼓励农民自我创业也是保证农村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法。相对于城市创业来说,农民自主创业困难较多。首先,水价、电价、通信等费用高,导致创业初始成本多,创业门槛过高;其次,从银行取得贷款难度大,农民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自行找不到贷款抵押的物品,也很难找到担保对象。再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即使有了资金能够进行创业,能够进行生产,但由于农民信息渠道缺乏,生产的产品销路很难顺利打开;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化等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能力予以解决。就政策上需要建立完善农村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在这个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措施,协调地方于银行关系,故不作多的探讨。村里则需要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市场信息、技术规范等,为创业者提供产业改革、发展、结构调整、资金投向、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创业者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健康发展。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地外流,这是现阶段农村普遍的状况,一方面,这解决了农村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推动城市化进程。但就现如今的形势,需要改变这种不断外流的现象,原因归于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及农村城市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带来的矛盾。因此吸引劳动力回归农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创业投资环境,不断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加大农村政策扶持,使农村成为真正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第四篇: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0年12月,尤溪县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示范工作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衡量,不断创新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并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及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前段时间,我就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2011年全县总人口42.3万人,农村人口37.04万人,占总人口的85.4%,农村劳动力人员21.75万人,农村劳动力中转移就业11.7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3.8%。

1、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分布特征:就业地点以乡内为主,县外、省外就业比例偏低。2011年,劳动力在本乡镇内就业的比例为31%;县内乡镇外就业的比例为18.5%;县外省内就业的比例为40.5 %,省外的为10%。

2、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情况: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占53.6%,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46.4%。从事第二产业的占农1

212 2011年尤溪县统计年鉴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情况监测指标体系

村劳动力35.4%,其中,工业占从事二产劳动力的77.4%,建筑业占22.4%。从事第三产业的占农村劳动力11%,其中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占从事三产劳动力的23%;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与餐饮业占61%,其它占16%。

3、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具有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绝大多数。据调查,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0.9%;小学文化程度占29.1%;初中文化程度占18.9%;高中文化程度占45.7%;中专程度占2.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6%。43

二、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调查资料推算,目前全县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达11.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1.75万人的53.8%,其中县外打工人数4.31人,占农村劳动力19.8%,占全县已转人数的36.8%;县内打工人数达5.9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17%,占全县已转人数的50.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22元,比2010年7112元增长了17%,其中工资性收入3502元,占纯收入的42%,比2010年的2803元增长了25%。

1、从产业行业构成来看: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占53.6%,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46.4%;从事第二产业的占农村劳动力35.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1%。2011年尤溪县国内生产总值124074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61505万元;第二产业514820万32011尤溪县统计年鉴福建省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平台人口组成分布表

元;第三产业364423万元。

2、从年龄性别结构来看:以中青年和男性为主。从年龄结构来看,18-28周岁的占24.3%;28—60周岁的占52.5%;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占50.3%,女性占49.7%。

3、从打工的流向来看:出县、市打工的多,以省外为主,县内乡镇外打工的少。全县在本乡镇内打工的占31%;全县流向县内乡外打工的占18.5%;流向本省县外的占40.5%;流向外省打工的占10%,省外打工又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分别占37%、22%、5%。

4、从务工人员外出时间来看:外出务工时间长短不均,外出1年以内的占40%以下;外出1年以上的占60%以上。

5、从获取的务工收入来看:务工收入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打工收入主要来自于省外。据坂面镇、新阳镇劳动保障所统计,乡镇内打工平均收入1500-2500元/月,县内乡外打工平均收入为收入2300-2800元/月,省内县外打工收入2400-3000元/月,省外打工平均收入2400-3000元/月。

(二)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的趋势向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县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5

656789 2011尤溪县统计年鉴福建省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平台人口年龄分布表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工作情况监测指标体系电话调查新阳镇劳动保障所电话调查坂面镇、新阳镇劳动保障所

据调查,在务工的劳动力中,具有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45.7%;经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仅占29.4%。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会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并且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对一些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岗位难以胜任,影响农村劳动力深层次转移的需要。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劳动强度较大的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采矿业,属“苦力型”务工。

2、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从总体上看,全县劳务市场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自发为主,由政府组织和用工单位招聘的仅占23%左右,而77%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是靠亲属介绍或自发外出。使得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作时间过长、无端遭搜身、殴打以及工作环境恶劣所致工伤得不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一是户籍制度的影响,虽然全国大多地方都进行了户籍改革,但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进城务工的农民享受不到各种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二是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可能要蒙受因转让土地承包权而造成额外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阻碍了农民的弃农决策,离开农业的农民“弃土”动力不足,“两栖”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转移出去的主要精力用于抓劳务,难以精耕细作;

未转移出去的人均耕地占有量未能得到较大提高,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家庭仍选择了“兼业”的方式,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三是子女教育、老人瞻养问题。由于外出务工的大多是青壮年农民夫妇,老人瞻养、子女教育已成为他们一块心病。

4、信息化建设不健全。目前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完善,辐射功能不强,信息传递周期长,效率低,特别是受一些非法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的干扰,用工信息真假难辨,部分地方交通、通讯条件落后,导致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而盲目外出务工,使部分打工者往往无功而返,不仅给打工者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也严重挫伤了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使他们各自家庭摆脱了贫困,而且极大地开拓了广大青年农民的视野,更新了观念,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扩大了他们了解外部的信息渠道,为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对实现农村小康目标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扬,致使农民收入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的政策性、价格性因素以及靠结构调整增收的渠道都是有限的,不能根本改变农民靠土地、靠天吃饭的命运。

2、有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以及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非农转移就业,特别是农民出省就业起到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小城镇的发展。要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使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4、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由于尤溪农民地处山区,信息闭塞,导致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素质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亲历了城市改革开放带来的迅速发展,经受了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洗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外出务工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迅速成长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新一代劳动者。

第五篇:县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施甸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今天召开了。这是我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县加快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的大胆探索。我代表施甸县人民政府对促进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表示亲切的问候。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兴农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打工经济”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达34096人次,收入1.02亿元左右,其中,通过政府引导有序输出到东莞、深圳、上海、浙江等地947人,完成了市级下达400人任务的234%,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把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减缓农村就业压力的一项骨干产业来抓,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局。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镇劳动保障所,抽调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干部专门抓本区域内劳务输出的宣传、报名登记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并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实绩考核。

(二)强化宣传,打工经济意识深入人心

一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劳务输出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播放招工信息5条,发放招工简章及劳务输出宣传资料1万多份,到各乡镇、村的重点地段张贴招工简章500张,悬挂标语15条。同时,利用街天时间组织劳动就业局、扶贫办、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乡镇集市,面对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到乡、村召开动员会15场次。为了让广大外出民工家庭全面直观的了解子女在外打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县里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到广东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录制了一些民工生活和工作的情况,通过电视展现给全县人民,从根本上消除了民工家长的种种顾虑,真正做到了让家长放心、民工安心。

(三)加强扶持,切实解决民工困难

针对部分农民有强烈的外出务工愿望,但经济十分困难的实际,我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一年来,共筹资99500元,对部分特困人员进行100—500元不等的无偿补助,筹借16万元为400名务工者每人支垫300—400元不等的路费,以后逐月在工资中扣除,解决了650人路费不足的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进城务工的梦想。

(四)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按照“以人为本,自愿输出,政府引导,开拓市场,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在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是严把“四关”,即年龄在16周岁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政审、体检合格;二是各种证件齐全(主要包括身份证、毕业证、政审表、体检合格证、婚育证、外出务工证等);三是抓好输出前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民工信心,提高在城市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四是搞好后续服务工作,帮助民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民工输得出、留得住、能挣钱。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不断开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新局面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要使农民增收其核心是解决农民就业,只有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才能加快农村社会的发展。从我县情况看,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组织机构、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从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来看,全县30.1万农业人口中,有17.8万农村劳动力,其中有6万富余劳动力,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左右,大量滞留在农村,必将严重制约我县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

当前,虽然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相对滞后,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中央20*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二是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分别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开工,为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将给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就业平等,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移输出、扩大就业为主题,实施先数量后质量、先就地后易地、先省内后省外的梯度开发战略,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构建劳务市场、技能培训、劳务信息、管理服务体系,深化户籍、土地、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形成管理规范、市场配置、流动有序、多元化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新格局。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总目标是:20*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次。其中,常年在外务工就业达3万人,年纯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到2010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元人次,其中,常年在外务工就业达10万人,年纯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围绕这个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与外地相比,其差距是农民在外务工的较少,潜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优势。所以,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一定要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突出位置,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来抓,实施品牌战略,实行“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大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了有效地推进和实现这一战略转变,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协调机构,组建工作班子,成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或相应机构,完善救助体系,规范劳务市场,优化中介服务,编制输出计划,统筹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加快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到有序,由自发到自主,由当地到外地,由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等方面的转变。各级各部门要层层建立农民就业培训责任制和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把促进农村劳务输出指标与农民收入增长指标一起列入考核目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要把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工业与城镇化建设、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地方交通不便等实际出发,在抓好县外输出与省外输出的基础上,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拉长加宽产业链,让有限的农业资源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培育优势产业中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二是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农民愿意进城,进得了城,住得了城。三是在健全保障体系中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步把社会保障网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城镇居民覆盖到农民,消除农民对土地保障的依赖心理,打消异地转移的思想顾虑。要通过调整结构推动,龙头企业牵动,加快城镇建设拉动,完善保障鼓动,发展非公经济启动,选派干部带动等形式,切实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三)强化协调配合,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围绕全县总体目标和要求,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减少收费项目,把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农业部门要认真制定20*年至2010年全县农村劳务输出规划,做好农村劳务输出的培训工作和服务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合理规划全县劳动力市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依法处理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逐步将进入城镇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建立包括城市下岗职工和城镇农民工在内的就业困难群体扶助体系和制度;计划部门要把劳务输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协调,使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可能安排当地农民就业,树立“大项目带动大转移”的观念;计生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或社会力量外出办学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在学生初中毕业后增加实用技术及务工知识的课程,协助相关部门搞好民工输出前的培训工作;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做好青年、妇女就近转移和外出打工的技能培训、思想发动和服务工作;司法部门要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公安部门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户籍管理和治安管理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体检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免费提供各种务工信息,加强对劳务输出、返乡创业等方面的宣传报道,树立施甸民工的新形象,为农村劳务输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我县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不断深入和拓展。

(四)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实施

各乡镇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劳务输出工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办事机构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对承担职业培训和市场开发工作的机构和企业也可视情况给予一定补助,重点解决劳务输出人员就业前和就业初期的资金困难问题。各级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规定,对外出务工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实施小额信贷帮扶,促进其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财政、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资金筹集和使用办法,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作用

组建施甸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是顺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有效缓解“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其目的在于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或加入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事业,促进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我对促进会的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正确定位,努力搞好服务

促进会是政府机构职能的一种有益补充。促进会的成立充分表明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为促进会的工作提供方便,支持促进会的发展。促进会一切业务的开展,都要服从服务于县委、政府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在具体工作中,促进会要围绕党委、政府和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及规划,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出谋划策,为农村劳动力寻找用工单位,为维护农民工和用工方的合法权益搞好服务。

(二)完善机构,尽快推进工作

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工作,没有现成模式照搬照抄,要在强化服务宗旨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增强创新意识,认真把握社会团体的运行规律,借鉴外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和其他社团的工作模式及先进经验,结合施甸实际,加快建立健全促进会的内部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尽快开展各项工作。

(三)积极活动,切实发挥作用

社团的生命力和价值最终体现为能否有效开展相关活动,促进会要发挥联系面广、机制灵活等优势。通过开展活动,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在理论研讨、建言献策、经验交流、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牵线搭桥、民工培训、民工维权、民工输出、开发试验、对外联络等方面取得实效,力争做一件成一件,以实际行动回报县委、政府的厚望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希望,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拓宽领域,大力发展会员

促进会要把发展会员和发挥会员的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社会各界积极发展会员,不仅要在研究机构、培训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用工企业、工会组织、教育界、司法界、新闻界中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而且要注意吸收有才能、有经验、有工作热情的老同志加入促进会;不仅要发展县内会员,还要发展外地会员。在发展会员的同时要注意做好组织联络和相关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会员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施甸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这个新生的团体,不断发展壮大,早日走向成熟,尽快成为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智囊团和生力军,为我县的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下载浅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剩与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XX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杜传胜学号:1046004452152 摘要:为全面摸清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

    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就......

    XX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5篇)

    XX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XX市就业局为全面摸清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我们于2月20日—3月31日开展了全市农村......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五篇

    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省、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要求,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年龄和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007-12-12 14:52:4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2)文章......

    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及其分析

    仪陇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外出务工状况调 查 报 告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年龄和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与......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