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7年新课程高考政治复习课反思
07年新课程高考政治复习课反思
广州市75中学 刘洪芜
看着学生充满自信的笑容迈进高考考场,意味着2007年高三思想政治课复习任务的结束,莫名中觉得有点失落。回味一年来风里雨里,反思复习过程的不足,却有许多启示,就从复习组织、计划推行、内容扩展、方法适用等概述为四“精”,以供后来人参考。
一、精心组织、注重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 高三的教师都是“拼命三郎”,但如果没有优秀生源、团结向上的学风、益于竞争的学习氛围为基础,也是会举步维艰的,这就是组织、管理、辅导的重要性,也是我们一开始组织复习首先都逢到的问题。因而我认为:
一是要甄别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进行有效复习的基础。学生往往是受“政治不难,靠临时背”观念驱使,大量成绩中下的学生报读政治为X科;教师又以女生暂时记忆力强为由,动员女学生选政治,造成政治X科优生不突出,女生多的局面。学生在选定X科中,领导、教师——特别班主任的导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学校要有统筹意识,不能造成学科间学生构成的失衡;要注重学生构成的阶梯差,有差别,才能产生竞争,才能进步;要充分发挥优生的标杆作用。当然,面对学生具体情况,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只能采取最大优化方法精心组织了。
二是培养团队精神,注重学生学习管理。很多政治教师不注重X班的班级管理,一般只采用按行政班各分派一人负责,在实践中发现这不利复习有效性的发挥。还是要选定班干部、小组长,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小组的建设,可按成绩分为ABCDE组,利于分层作业、辅导等,更利于形成竞争的态势,从外部上增强驱动力。当然竞争压力增加,决定要注重学生(特别女生)的心理辅导。
三是创建宽松环境,疏导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升学压力,学生焦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影响到复习效率和成绩提高,教师要会(也一定要能)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首要的是要宽松学习环境的创建和适度压力的平衡,避免直接用语言批评学生,但无形压力是必要的。还有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要经常找其进行个别谈心,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放松情绪,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最为重要的是考试心理的辅导,要在月考、周考中严格要求学生,教会学生放松心情,达到“麻木不仁”,这是成功关键。
二、精打细算、加强阶段目标和质量检测
常规的复习安排,我们都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即分三轮,第一轮为去年9月到今年2月;第二轮是今年3月到4月中旬;第三轮是4月中旬到5月下旬。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分法。实践中发现,如果按这计划进行,则第二轮专题复习较仓促,第三轮由于的有模拟考和填志愿、动员会等,时间更是捉襟见肘,可见,精打细算是必要的。
一是要以学科考试的宗旨为依据。高考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的基本政治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注重创新,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高三政治复习时间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在复习知识、形成网络、培养能力、挖掘潜能上下功夫,提高复习时间效度。
二是终极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兼顾。《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毕竟是终极性的,即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考虑如何分阶段来达到,制定阶段性目标。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果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偏紧,急于赶进度,试图挤出更多时间进行解题训练和综合复习,就会造成基础不实,知识点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就如是沙滩建塔。所以我们在按章节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进行复习基础知识同时,要细化对能力的形成和训练,对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也进行一番分析,按其发展规律,融化在知识内容中,特别是审题、解题方法和时事知识的强记。一般是按选择题(特别多选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中的说理、图表、开放性题等。使复习既有明线,又有暗线;既有阶段性,也要有连续性。
三是教师的课堂复习与学生自身复习交叉向前。我们教师在复习中往往要求学生紧跟自己的进度,其实教师的课堂复习往往是大容量、大跨度、强思维的过程;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有一个时间长或短、质量高或低、不一定跟得上。因而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复习时间表,在第一轮复习中允许学生按自己情况复习,但复习中教师与学生“两根线索”在第二轮开始后一定要交汇。
四是是要做好阶段总结和模拟考后的展望。高三一定有月考、周考,要及时向学生反馈复习情况,加强质量检测,调整复习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模拟考后的展望,广州市教研室张云平老师在《“二模”后备考要思考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一个回顾和展望的集成,这对我们的有效复习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后阶段,要精选一些高考模拟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熟悉做题过程;也可以检测一下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随时记录一些当初出现错误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引导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而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与其它学科抢时间,这不单是一个效率问题,更重要是一个“让学生重视X科”氛围建设问题。
三、精耕细作、优化系统知识和时政关联
细节决定成功。今年是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出得较慢,广东版的复习资料也千奇百怪,造成第一阶段复习时显得“乱”。这促使我们教师抛弃对征订资料的依赖,从细节入手,原创资料,反而效果更佳。
一是以纲为本,循序渐进。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没出版之前,我们的复习指导思想也要十分明确。因为高考命题走向是一定的,必然还会延续前年的模式,以学科知识和能力为主导,保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包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这就是“纲”。要排除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高考是考查能力,不必重视知识了。其实不然,基础知识是源头,没有了基础,那么能力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复习,要循序渐进,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一定要重视学生读书,甚至是最原始的背书,强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厚积”才能“薄发”,“死去”才能“活来”。因此,夯实基础,是政治科复习最重要的一步。
在微观上使学生从广度深度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的要求一一落实后,我们才能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科能力。在第一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按章节弄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最为常用方法是让学生能顺畅默写出各章节的目录。在这基础上学生解题能力才可能自觉、迅速地得到提高。
二是精心选题,事半功倍。高三复习资料可以说是满天飞,大量的重复习题、网络资源、各级研讨信息、校间交流资料、考前试题猜测等,使得复习工作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也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如果不能进行恰当的筛选和整合,将会导致高三老师和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目的性,在区域性上,除广东省各市外,其它地方习题基本可以不用;在资料上,广州市教研室编写了黄皮书、白皮书,基本够用,没必要再征订如“夏建新、高考状元、新课程”等——实践证明其实时间也不够用。
而最为重要的是注重校本学案、教材编写,面对大容量、大跨度、强思维的政治复习,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知识的整合、能力的训练、思维的形成、应试技巧提高等方面研究,而成果在于高质量的习题。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需要综合性强、新颖灵活的题目,立意要独特,情境要新颖,设问要灵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设计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测试性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并分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以获得解决测试性试题的体验。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抢时间”问题,在学校无法协调情况下,只能采用粗放性操作,多印发
练习总比学生没暇顾及政治科强。
三是突破常规,注重校本。政治高考的主、客观试题都是以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的,是政治科测试命题的一大原则,因此,我们在复习中都会非常重视重大热点问题。传统复习上我们都认为时事专题复习是高考复习最常见而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其实按普通中学情况来看,我却认为不然。时事专题复习条件是学生具有牢固、系统的基础知识,而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其二是高考是热点与冷点结合,往往题目设置的是冷点,如若过分强调时事热点,会造成学生因对某一知识“点”或“块”记忆缺失而导致考试不必要的紧张。因此,时政专题不如改成专题重点知识复习,在复习知识时通过练习、作业带热点问题分析,分析热点材料时又要回归基础知识,处理好热点与教材基本理论相结合的问题。
专题重点知识复习所选专题要实在,一般以多次考核和必考知识为重点,既要能概括主干知识,又要能提升能力与思维,更重要的是专题的选取要与本校学生的情况相结合,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而又多次错误的知识点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提高复习效率。
四、精益求精、提升训练效率和技巧掌握
复习教学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应是从自发的形成阶段,上升为自觉的内化阶段,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能达到。这原因在具体教学中缺乏课堂教学的能力复习目标,即使有也趋于形式。特别是复习模式单调,一讲到底,或一练到底,评讲报答案,缺少创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解决最佳的方法应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诱导、点拨、精讲精练。“练”要以定时作业、测试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讲”应突出重点,重在方法指导,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努力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强化解题规范、培养答题语言表述水平。
一是提升解题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练习题和考试题的讲解,重点不在答案本身,而着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如何读题、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找切入点、如何建立政治题模型、如何组织解题步骤和组织语言。举一反三,并总结每一类题的解题方法,不能就题讲题,做到讲一题而达到会解一类题的目的。具体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准题意,牢记“题目在书外,根据在书中”,要从题意出发,找出已学知识为根据。课堂操作中要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讨论,从而相互启发、借鉴,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去点拨。还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提高复习效率。
二是强化解题规范。答题不规范是学生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学生在掌握审题肢、审题干、审设问的技巧上,通过找出材料关键词和关键句,推理出答题相关原理,最后就是注意答案的简明有效性了。一些常规性的答题方法,我们教师部是不注意的,如分点、段答题;简答题不要求过分分析,否则后面不够时间;辨析题注意判断词、原理名称、方法论、内容要写清;说理题一定是原理+内容+方法论+材料;论述题一定要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环节;开放性题要多注意从国家、集体(团体、单位、企业)、个人考虑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是靠学生在“做、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的,要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训练。
三是培养答题语言表述水平。高考政治答题最终要落实到笔关表达上,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尤其是用规范的学科术语表达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联系题目提供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注重原理科学性表述;力求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切忌就理论空谈,或就事论事的叙述,观点与材料两张皮。加强这一能力的培养,最原始、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选择典型体例,先让学生做,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解,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答案抄一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高三复习是为高考服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最为幼稚、或教育家们反对的方法,诸如背书、时事资料,重复练习,高强度作业等。我们广大教师都懂得快乐学习的原理,但在高三这万众关注的复习阶段,往往是不能实施的。特别是非示范性高中,必须付出比其它学校高出几倍的努力,才可能跟得上兄弟学校,除了教师高强度工作、学生高强度学习外别无选择。学校中内耗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我们政治科不增加学习强度,学生就不会重视,这一科的成绩必然下降,当然加强班级任课教师间的协作性是可以改决问题的。最后还是强调理想化的计划不一定与具体的复习相适应,只要我们刻苦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篇:政治复习课教学反思
复习课应注意把握好“六要”
---政治复习课“一课一研”教学反思
在本周“一课一研”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复习课,课题为《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下面我就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一、设计意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内容,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公民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以及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公民的合法权益权益受到侵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学会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当自己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设计时我认为可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两个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归纳,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本节课内容。
二、实践结果:
(一)通过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热情高,效果较好。有几个突出亮点:
1、设计思路清晰,知识能在学生的活动中生成,活动一环紧扣一环,教学流程顺畅。能煽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2、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心中有学生。课堂中的素材选取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
3、这堂课选用了许多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又很生动地展示本节课内容,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不足 时间没有调控好,导致本节课仓促结束,这真是一大败笔。
三、课后思考
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上课,我认为在复习课中应注意把握好“六要”。
第一、要讲清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要讲准重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讲透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采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易混淆知识相对照等方法加以讲解。
第四、要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要讲活时政热点。随着中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放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第六、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 2 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得失,不断反思,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高考政治复习
高考政治复习: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12个考点
高中政治学习需要总结归纳重要知识点才能更好学习政治学科,在掌握了每课重要知识点后才能为以后高考文综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2013高考政治复习重要知识点。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1.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②国家力量是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2.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3.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国际组织是通过正是条约或协议成立的。可分为政治性、专业性;世界性、区域性;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等类型。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联合国:①宗旨: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②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干涉国家内政。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全体会员国参加的审议机构,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对实质性问题实行大国一致的表决原则。④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2)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仍存在,世界并不太平。(3)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8.建立国际新秩序:(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3)国际新秩序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9.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种发展。这种趋势有助于遏止美国搞单级世界的图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10.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世界各国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世界格局种占据有力地位。当前,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种掌握主动权。
1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种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①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个国家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4)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实行对外开放中,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御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和“西化”图谋。
本单元的内容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根据本的热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用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分析美国和西欧、俄罗斯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行动。(2)结合联合国的改革,回答安理会的知识、联合国的作用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等。(3)结合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分析说明我国重大科技突破的政治意义及面对世界挑战,我们如何应对。(4)结合中国的积极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相关外交政策和活动的依据、意义。(5)结合国际社会在援助非洲的举动说明联合国的作用和如何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第四篇:2013高考政治复习
2013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劳动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按劳分配的原因≠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供求关系,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它不否认计划,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四、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不等于经济组织,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是企业。
2、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企业的规模大,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既是一种经营形式,也是一种分配方式。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农业结构,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而权利能放弃。
14、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④计划经济时代,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⑤我国的改革,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地区经济相协调。
五、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六、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
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企业法人,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形成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7、要弄清债券与股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
8、从广义来看,对公民来说,储蓄存款,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9、虽然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但我国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我国的金融政策具有连贯性,对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七、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八、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因原则各有其特点,又相互联系。它们和市场的一般特征有天然联系,但又不能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竞争性必须以遵循公平原则为前提。违背公平原则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调节,又体现市场的法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2、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广义的消费还包括生产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家庭消费中要量入为出,既不黯后也不超前。不滞后就要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就是要量入为出,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励消费与提倡节约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与鼓励消费也是不矛盾的。
3、消费者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依法。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一致的。
4、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外汇汇率是不同的,但两者有密切联系。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指货币与外汇的汇率变化,不是指购买力变化。一国货币贬值,意味着该国货币能换的外汇更少,在对外贸易中有利于产品出口,升值则不利于出口。
5、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外债。
6、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商品贸易,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包括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发展国际旅游等。
第五篇:高考政治复习教学反思
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巩固的阶段,是考生政治能力及政治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考的胜败。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把巩固“三基”放在首位;完善,即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综合,即在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训练,增强知识的连结点,增强知识交汇点的题目,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高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
随着政治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命题也在逐年探索、改革,命题的方向愈加突出考查能力,所以研究好高考,尤其是把握好高考的新动向,搞好高考复习,不仅能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而且也必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研究高考要研究大纲和考纲,要研究新旧考题的变化,要进行考纲、考题与教材的对比研究。通过对高考的研究,把握复习的尺度,避免挖的过深,拔的过高、范围过大,造成浪费;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形成缺漏。
有效性的设计政治复习课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下,怎样进行政治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我认为应该注意“一定、二点、三略、四化、五思”。即:一定,就是要对复习课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二点,就是复习课上要点明本节课的两点--------重点和难点;三略,就是上复习课要把握三个策略;四化,就是上复习课时例题、习题的选择要优化,教学过程设计要细化,学生参与要全体化,课堂小结要具体化;五思,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五思考,思规律、思多解、思变通、思归纳、思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