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及绩效双重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19-05-12 12:0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及绩效双重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及绩效双重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篇:课改及绩效双重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课改及绩效双重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广西来宾市第七中学 张欣

教师职业已成为最富压力的职业之一。初中英语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初、高中英语教材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改革、《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并实施等、绩效工资等的全方位的改革中,其职业压力来源及其对身心的消极影响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

一、教改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身心状况 初中英语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压力来自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压力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焦虑、担忧、情感疲倦、压抑、对工作不满意、有受挫感、缺乏职业安全感、丧失自信心、有无助感、性格脆弱等心理障碍和身体疲劳、身体疾病。这些身心健康的失调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些教师的行为,使他们想暂时远离工作、改行或提前退休、易激动、冲动、食欲不振。职业压力在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不同程度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教师疲惫现象直接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改行、退休或生病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的频繁更换影响学校的风气,影响教师的职业安全感。

二、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压力的特有来源

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中说:“文化震荡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昏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在英国,1988年开始的系统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构成了强大的冲击,使他们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教师也“经历了几乎相当于其他职业两倍的压力水平”。笔者认为,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被调查的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震荡”,这种特有的心理现象来自于我国自上而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在内容、形式、方式、步伐上没有完全适合教师现实,来自于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还缺乏相应的能力适应或者说在短时期内无法适应的特定时期,来自于许多学校教学设备不能满足英语教学改革需求,总之,教改是造成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的最主要原因。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压力具体来源分析如下:

1.社会期望(包括学校期望)、自我期望与初中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矛盾

在我国,由于学生家长的平均英语水平偏低,社会缺乏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使得社会、家长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期望都寄托在英语教师身上。而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加大了初中英语教师实现这一社会期望的难度。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在让初中英语教师看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希望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知识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技能欠缺的素质状况。较高的社会期望提升了英语教师的自我期望,而较低的素质却增加了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压力。

2.初中英语教师个体劳动强度与工资待遇的矛盾

“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家教和社会上各种名目的英语培训班)”人为地加剧了英语课堂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的“吃不饱”和“厌食”,在加大英语教师的工作难度的同时,更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职业压力。事实上,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经常利用学生自习课和早晚自习时间为学生辅导英语,而媒体对此又不能进行积极的报道,社会也没有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另外,“学校教育的家庭化”使得半数以上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英语教师们的工作足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双重性质,他们的工作时间和业余生活没有明显界限,多数教师是利用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利用周末家访,利用假期搞教学研究和提高业务水平。初中英语教师的劳动强度大,而它们的经济收入相对于付出的劳动就更显得偏低。满负荷工作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的压力是显见的,而初中英语教师个体劳动强度与工资待遇的矛盾很可能使之放大。

3.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应试教育业绩评定的矛盾

近年来,各级各类的英语优质课评比(或叫展评),在给高素质教师展示自我机会的同时,也为初中英语教师树立了榜样并指明教改方向。但优质课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学校依据期末考、统考、中考、高考成绩对教师业绩进行评价的方法,也给教师带来了诸多困惑。部分优质课的“作秀”与“包装”、高素质师生的“可望而不可及”、优质课“好看不好用”,等等,使许多英语教师对优质课和自己的课产生了双重怀疑。希望获得优质课的成功而得到认可(社会和学校),又不想或不敢在日常教学中尝试采用优质课的教学模式(怕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应试教育业绩评定使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矛盾重重,顾虑重重,压力重重。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的职业压力也前所未有。除了上述三重矛盾外,初中英语教师还面临着其他的教学困境:英语教材内容偏多,无法实施超越课本教学;考试频繁,不敢对教学进度作大的调整;大班上课,语言实践活动难以开展,语言交流能力难以培养;学生厌学,课堂教学效率难以保证;缺乏语境,课外学习效率低下,自学能力难以培养,等等。初中英语教师投入大量精力于教学,却只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工作超负荷,却没有成就感,教师似乎与学生一道体验着外语学习的挫折。

三、关注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访谈中了解到,初中英语教师过重的职业压力来源的核心因素是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改革对于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是众望所归,它带来的职业压力本应该属于他们能够承受和乐于承受的心理范畴。然而,英语教学改革的“自上而下”以及“下情不能上达”,学校缺乏对英语教师工作的精神支持(支持教改、认可劳动、积极评价等)和物质支持(改善办公条件、教学设备、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等),教师个体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又缺乏继续教育机会,教师疲惫现象严重、社会和学校忽视对教师进行身心健康的关注等等,使英语教学改革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的职业压力超出了他们能够承受和乐于承受的限度。鉴于此,笔者建议,社会和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英语教师本人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保健。具体建议如下:

社会除了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外,还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大环境,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成立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加强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压力归因的个别指导技术,引导教师进行努力归因,指导教师进行现实归因(如能力、教学方法、家庭影响、培训进修等),使之明确凭借努力可使能力等稳定因素产生变化,可以改变压力情境,摆脱压力困扰,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水平。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抓。学校领导要经常了解教师的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职业特性,努力创造条件、铺设环境,让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之在事业上有成就感,获得心理满足,强化教师参与教改的内驱力,鼓励和支持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获得职业的安全感。另外,学校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校园人际关系,如组织教师外出参观,校际间观摩教学,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新老教师互助活动,等等。学校要尽可能帮助教师适应环境,沟通情感,相互理解,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减少孤独,排除心理障碍,促进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个体要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要开朗、乐观,要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有效驾驭压力,并变职业压力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动力。教师要学会从情感或身体紧张中放松下来,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调整、改变行为态度,合理利用时间,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在保证“低层次的”心理健康的同时,追求“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树立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辨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发展合作竞争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机遇和挑战,主动寻求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机会,如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社会英语资源,自修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以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水平以适应改革需要,努力实现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学校、社会和教师个体要合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优化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社会地位、社会态度、行政管理、教育政策、人际关系、同事支持、学校氛围、沟通理解等等),优化教师心理健康的“内部因素”(工作成就、职业发展等等),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篇:2014.3.30就业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就业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普遍感到烦躁,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等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有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在受到挫折后就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更是一片茫然,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大学生在重大的就业压力下都会有哪些心理表现呢?

(一)社会不公造成的怀疑心理

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大学生毕业后,有许多所谓的关系户便会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对于那些家庭普通没有关系的大学生而言,在重大的就业压力下,毕业等同于失业。于是他们心中便会产生焦虑,甚至是抑郁。除此之外,一些用人单位对女生的歧视使得部分女生对自己的奋斗产生了怀疑,于是出现困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家庭自身投入的回报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加大,大学学费标准也与日俱增,一个大学生四年毕业大约四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开支,况且有的家庭还不止一个学生。这些问题无不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产生一种急于想找到一份待遇高的工作来回报父母。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十年寒窗苦读,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理想的工作,便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付出。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和自我期望,大学生们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的愿望更加强烈。然而在目前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这种强烈的愿望却不能得到满足,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自卑与焦虑等情绪。

(三)普通院校毕业的自卑感

许多大学生找工作时都会被问是不是“211”“985”等院校的毕业生,这对于这些院校的学生们来说当然可以自豪的回答,然而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只会增加他们的尴尬和自卑,久而久之,会耗尽他们找工作的热情。

(四)狂投简历却畏惧参加面试

有许多大学生一有机会就到处投简历,但是在接二连三的面试被拒绝后便对此有了心理阴影,由此当下一个面试到来时欣喜却又因为担心被拒绝而不去面试。无疑这种心理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而言是“致命”的。

面对这些心理,如何更好地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呢?清源为您带来:

(一)了解就业难的客观社会现象,就业难不只是某个人面对的难题,而是一个群体面对的难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二)学校方面做好就业指导规划方面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不清楚各个单位的需求性和导向型,这个时候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强心理健康素质训练,注重培养自己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这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给迷茫的毕业生些许帮助,如果您觉得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些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话,清源心理咨询中心多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愿意为您提供帮助。

第三篇:浅谈课改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转变

浅谈课改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转变

结合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对英语的教学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听和说的技巧训练,而必须把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融入到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去,这是一个在理念、目的、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整体教学体现,要搞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重点的转向。

一、由重教师主导教学转向重学生主体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要能动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只要我们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能自觉地将这种意识体现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才可能得到体现。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实践的空间。

二、由重按部就班转向重体现情趣的教学

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研究表明初中阶段仍然是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在情趣教学的探索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当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趣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情趣教学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教师在课堂上举手投足、微笑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三、由重知识传授教学转向重课堂实践

英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精心设计,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向学生提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与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接触目的语,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练习机会,使语言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设法给每个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外,还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划分成行、排、组、同桌等单位,还可按学生的英语水平组合,以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所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是多信息和高密度的,为使教材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我们还必须增大信息量,因为内容的增设,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智力活动的质量,又能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材料,开拓知识视野。

同时,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诚然,英语教学中,要完成较大量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要做到快节奏,就必须注意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不至于因为教学环节的松散而造成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教学中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时,教师便可设计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境中进行实践。例如,教师让学生向班上的同学描述自己的个人情况,自己喜欢的动物、水果等等,这些活动需大量运用所学句型结构和词汇,因而大大提高了所学语言的再现率,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由重传统教学手段转向重现代教学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四十五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英语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第四篇: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课改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伴随新课程的推行,历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产生许多新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有如下变化:

1、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古之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反映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领域的绝对权威,是知识输出的唯一源泉,教师承担着将人类社会一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通过传授的方式传承下去的伟大职责。在传统教学中只是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自主性可言。

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的时空界限被突破,教育资源得以实现共享。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学习”为基本理念,在教育日趋开放的今天,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角色必须作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必要时教师自身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过程。

2、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给予是最普遍、最传统的,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入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教给受教育者三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拥有谋生的本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年轻一代才有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3、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新课程倡导教师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得。随着人们对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这个问题必将逐步引起历史教学界的重视。今后历史教师必将更多地参与课程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是不言而喻的。

4、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习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我国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历史教师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应该说,作为促进者的历史教师不清闲,他(她)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习过去发生了些什么的“事实性”知识,更要学习关于历史这一门知识要如何而来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顺利实施新课程中那些知识涉及面广的探究活动,历史教师自身要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问题,还有,新课程的弹性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因此,历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防止发现“散漫的课堂”。

5、由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所谓孤独的工作,即教师不仅与学生有心理距离,而且同行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新教材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注意发挥材料的论证作用,在正文简约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副文,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探究课题,运用了许多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景。对此,历史教师要由传统教学形式下默默耕耘的孤独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惟有如此,历史教学才是比较经济和高效的。

6、由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历史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共同认识历史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于人们深入探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审视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反思与改进。而且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变得比较复杂。

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研究者,历史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教学中各种微观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理论问题。基于历史教师的工作特点,我认为,教学研究主要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总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使受教育的对象接触到了更为广泛的信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教育新特征的出现,使教师也必然要走出传统的角色,而扮演新的角色:信息时代的教师是研究者、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支持者、点火者,技术的掌握者。

第五篇: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绩效分配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谭荣健,本科,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职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财务科,广东省江门市)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绩效分配

摘 要:目前医院绩效分配主要是以传统收支结余分配制度为主,但随着医改不断深入,与新医改下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要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相背离,本文阐述了公立医院绩效分配现状,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缺陷,提出改善绩效分配有效措施和对策。我们认为只要从“多收多得”粗放型绩效管理模式,向“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精细化内涵质量绩效管理模式转变,能有效改善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状况,符合医改绩效变革趋势。

一、前言

目前很多医院都在执行收支结余为主要形式的绩效分配制度,多收多得,多结余多分配模式,过分注重收入、成本、收支结余等绩效考核已经出现了明显趋利现象,忽视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随着医改不断深入,传统绩效分配正面临改革,一方面根据《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明确提出,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各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另一方面根据《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明确禁止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等行为。面对以上新医改对于绩效分配要求,目前收支结余绩效分配模式显然有悖于政策。改善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关键是做好按劳取酬。本文详细研究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绩效分配措施。帮助公立医院在医改新形势下改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从而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二、绩效分配概念和特点

绩效分配对象是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指个人或科室在履行医疗职责的基础上按照就诊人数、诊冶病种、服务项目等业绩所给予的报酬,包括创造了科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工作时间、完成了科研任务或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而给予货币奖励。绩效分配则是绩效工资来源考核方法,是指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照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医院一定时期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精确评价过程,是实现医院稳步发展的重要杠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工资约占个人总体薪酬32%-40%。

医院绩效分配与企业不同,企业绩效分配都是以多收多得为主,产品价格与市场经济成配比关系,收入越多,个人绩效工资越高,而且该简单分配方法也基本做到分配公平。而医院绩效分配则要体现政府办医公益性,要逐渐减轻患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不能体现多收多得。另外医疗服务价格完全不能反映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很多医疗项目基本不能补偿医务人员劳务成本,造成按项目价格取酬为基础绩效考核也会导致分配不公平。所以医院绩效分配与企业相比较而言更加复杂,尤其做到公平更难。

三、公立医院绩效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体现劳务价值不够,趋利动机推高医疗费用。

一方面按照收支结余是以医院创造多少“结余”为衡量的尺度,不能体现劳务价值,无法体现提供不同医疗服务所需技术含量和风险大小,其本来应有的价值被严重扭曲。医生劳务价值在诊疗过程中得不到绩效回报。如果仅以“结余”计算科室的绩效,导致医院多开具检查、化验、治疗等不必要的治疗手段,趋利动机明显,造成过度治疗不能做到合理施治和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以检查、化验为主的科室其绩效工资远高于以体现劳务价值为主临床科室,造成劳务吃亏,设备养医的诟病。

2.医疗质量、服务考核维度没有建立。

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很少将医疗质量、服务纳入考核维度,就算建立也很难持之以衡严格落实,流于形式。医疗质量、服务考核不明确,导致医务人员干好干坏一样,造成医疗人员只重视经济质量,而忽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

3.全成本核算制度下,绩效分配中成本考核存在瓶颈

收支结余计提绩效工资工式为(收入-成本)*计提比例,这个成本对于实行全成本核算绩效工资模式的医院,其科室成本包含了大量分摊的不可控成本,加之分摊方法选择的影响,导致科室成本失真,造成科室结余计算不准,绩效工资就很难合理。尤其固定成本是科室无法控制的,完全按照财务核算的原则分摊给科室,不管科室收入多少都要扣除,这就会出现当科室收入少于成本时,也就没有收支结余,科室就没有绩效工资。尤其当不可控成本占比较高时,成本下降很难明显体现绩效分配上,影响员工对于成本考核积极性。

4、缺乏科研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分配制度尚待完善。以往公立医院绩效分配中很少涉及科研绩效,但科研实力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现随着公立医院推进医改深入,常见病、多发病引导到基层就诊,城市公立医院必须加强科研创新以提高疑难病、大病救治能力。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科研考核机制尚没有健全,奖励还是固化于个人主义模式,没有形成特色专业科研创新团队。个别医院虽然有自身科研团队,但科研成果奖励中也与职称相关,与个人贡献关联较少,容易打击年轻医生科研积极性。另外科研项目或研究缺少评审标准,导致科研项目质量很难评价,科研绩效分配难言公平。

四、影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的因素分析。

1.劳务价值与医疗价服务格价不配比。医疗服务价格部分项目与市场脱节,大部分地区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多年不变,导致不符合当今物价水平,虽然医改政策对医疗服务价格做出调整,但仍然没有实现完全价值回归,尤其儿童医疗项目服务价格还是偏低。若按照时间系数折算部分医疗项目价格甚至比地区最低保障性工资还要低。因此医院为弥补劳务价值补偿不足,多开部分不必要治疗和检查化验,绩效自然酝酿成多收多得,造成过度治疗。

2.缺乏对医疗质量数据数集和奖惩力度不够。医院目前主要重视经济指标考核,缺乏对医疗质量、服务重视。一方面是医疗质量指标较多且难以收集,没有专设专人专岗对医疗质量数据进行基础整理。另一方面是考核奖惩力度较少,造成医务人员不重视,考核流于形式。

3.混淆了成本核算与成本考核的关系。成本核算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本考核是绩效分配中重要组成部分,用以鼓励员工降低成本,调动医务人员控制成本积极性,属于激励范畴。两者属于不同概念。

4.科研绩效考核特点。目前公立医院科研项目奖励绩效主要以个人项目为主,不重视带教作用,没有形成以科研团队为考核单位。造成一旦科研项目骨干离开,科研项目很容易导致流产,浪费医院资源投入。另外科研项目都是按起点以统一标准奖励,缺少质量评审,造成项目优劣难分,科研绩效分配尚待完善。

五、公立医院绩效分配的对策

1.把技术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作为薪酬分配依据。杜绝医疗行为趋利动机,必须改革科室收减支结余提成分配这一传统分配模式,建立新型的科室收入分配体系和管理办法,围绕业务量、医疗服务项目、工作时间作为激励,按照医疗项目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劳动强度、作业时间实行积分法。风险性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和单位工作量耗费人力价值多的项目,积分分配比例就高,反之则低。只判读不亲自操作的项目,积分分配比例就低。积分点数医务人员清楚,鼓励多劳多得,体现效率优先。向重点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达到合理拉开差距。绩效分配结果由结余分配转化为按劳分配的考核机制。改变医生为患者诊治价值取向,达到合理施治。

2.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质量考核制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每月将绩效奖金15%-20%用于医疗质量考核。各医疗部门设立专职人员对基础医疗质量数据进行搜集,绩效办或其他相关部设立专人专岗对基础医疗质量数据进行复核和汇总分析。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测(2011年版)》相关要求,将医疗质量数据分为科室管理、科室医疗制度落实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基本药物使用等25大类一级指标,设置相关占比权重,并在一级指标下细分设置具体二级指标,同样设置相关权重。形成医疗质量指标逐一分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通过任务细分和责任落实到科室。另外奖励和扣款总体统筹,医疗质量考核扣款科室可用于其他科室医疗质量奖励。每年对各科室每月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级,并予以奖惩,使各科主任重视医疗质量考核,持之以衡落实,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做到合理施治、降低病人费用具有重大意义。

3.将成本考核化为动力,建立可控成本责任中心。

成本考核应重点考核科室可控成本,对于不可控成本不应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纳入考核每个科室构建起成本责任中心,谁控制谁负责,消耗可溯源原则,并且责任应该落实到科主任和护士长。在考核中淡化分摊概念费用,对于不能通过公平合理方式计算间接费用和短期内不能通过员工努力降低的费用不属于成本考核范畴。每个核算单元作为责任成本考核,医院层面考核到科室,科室层面可考核到医疗组或个人,诊疗层面考核到医疗项目和病种。每月分析责任中心各项变动成本和可控固定成本指标分析,如每出院病人消耗低值易耗品费用、每住院床日消耗卫材费用、每门诊病人或出院病人负担人员成本等。计算责任中心可控成本下降结果,并计提相应百分比奖励给相关医务人员,上升则进行倒扣绩效工资。通过考核责任中心手段,迸发员工寻求成本下降动力,激发员工对成本考核积极性。

4、以科研团体为考核单位,以科研质量为评审标准。建立科研团体考核制度,以科室科研团队为考核单位。临床经验或学科理论较高专家带动科研团队,言传身教。并设立带教人员绩效奖励。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摒弃以职称为分配基础制度,建立以个人贡献和工作量双向考核原则,科研绩效与职称、学历无关,与个人科研工作量、投入时间、贡献力相关。既鼓励低年资医生投入科研,也充分激励高年资医生领导科研团队。另外设立科研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由院内和院外权威专家组成,对科研项目如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研究、病种或医疗项目创新治疗、临床技能提升等进行项目难度、技术、创新、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质量评审,并对项目类别综合评级。按分数级别进行绩效奖励,摒弃以往只要能达到考核标准就按统一金额奖励缺点。更加体现科研绩效分配公平。

五、结束语

目前公立绩效分配大部分都是采用收到结余分配制度为主,绩效分配只要是体现医疗服务收费基础上,成本也包含了来自分摊和非科室可控成本核算上,没法体现不同医疗服务项目之间技术和风险差异,医疗服务质量好坏。不符合新医改对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本文通过研究收入核算实行按医疗项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代替按医疗服务收费考核,成本考核剔除不可控因素,强调责任成本中心。健全医疗质量、服务考核制度来平仰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建立以科研质量为核心评审标准,能有效帮助公立医院建立医、教、研于一体完整绩效分配体系。绩效分配是医务人员关注重点,现实中除了货币绩效薪酬激励还需注重非货币薪酬激励,如成长机会激励,学习机会激励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对更好为患者服务,合理诊治、合理治疗,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将进一步研究绩效考核指标分析,为完善医院绩效分配,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冯岩.基于新形势的医院绩效工资核算分配方案分析.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年第9期:285-286 [2]陆惠群.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问题.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年第2期:33-34 [3]尹妍,吉训明.医院专职科研人员绩效考核问题新探索.中国医院.2014年第11期:39-40

下载课改及绩效双重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及绩效双重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