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幼儿园国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论幼儿园国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学热”的风潮在社会上兴起,人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许多幼儿园纷纷开展国学课程,从娃娃抓紧,普及国学知识,进行国学教育。诚然,这些做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暴露了种种弊端。本文通过探讨国学教育的价值、内容选择和培养方法,探索幼儿国学培养之道。
关键词:国学价值;内容选择;培养方法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积淀出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彰显着它独有的魅力。作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国学传播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机构纷纷开设国学课程,让儿童能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陶冶情操,扩大眼界,不仅有利于孩子从小培养爱国精神,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当前幼儿园国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学国学存在争议,阻碍课程实施
对于是否应该让幼儿较早的接触国学课程,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国学经典大多是古文言文性?|的语言,成人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让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学习国学,无异于拔苗助长;而且国学经典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会严重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支持者则认为幼儿期正是语言、记忆力等发展的最佳时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用经典的力量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幼儿,而且终会“厚积薄发”。
(二)内容选择不当,误导幼儿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虽然,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教给幼儿的。当前幼儿园国学课程体系还不健全,缺少成型的幼儿国学教材。很多幼儿园在实施国学课程时未能考虑时代所需,例如三纲五常所倡导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不符合当前的社会价值观,不加以筛选的把各种内容教给幼儿,造成幼儿价值观的冲突。
(三)教师生搬硬套,幼儿死记硬背
幼儿园国学课程的实施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幼儿园教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都缺乏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只是生硬的把《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弟子规》等童蒙读物作为教材,逐字逐句的教给幼儿,不能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化为幼儿理解的白话文,对于其背后的深层寓意也不做过多解释,这也就造成幼儿对国学内容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国学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国学课程的策略
(一)利用国学故事引发孩子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大多数都喜欢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来教授国学,既能使他们得到快乐,也能在故事中传递传统文化思想。在选择故事时,要排除幼儿难以理解、内在逻辑过于复杂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围魏救赵》等,选择形象生动、情节简单的故事进行教学,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这些故事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国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国学,是一个巨大的范畴,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融合了文学、艺术、书法等方方面面。在国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育中,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趣味性,还能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浸染,感受国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国学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取材于过去,却能指导现在和未来。幼儿的国学教育,就是要搭建生活和知?R之间的桥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扩充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发现知识之美。不仅有利于孩子们体会生活的乐趣,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国学、接受国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幼儿园国学课程应立足于幼儿
首先,幼儿园国学课程应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做好的老师。只有将国学课程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的热情。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将幼儿的兴趣点与国学课程相联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三字经》中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教师可以将其深入到有关四季的主题活动中。其次,幼儿园国学课程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课程要体现生活化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联系国学课程,从幼儿洗漱用餐、幼儿间的交往到尊敬师长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例如《弟子规》中“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让幼儿明白不要挑食,吃饭要专心,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再次,幼儿园国学课程应立足幼儿发展特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学前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因此应选择文字简单、表达形象的内容以便于幼儿理解。
(五)提高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只有教师全面深入的理解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才能进一步将其精髓传授给幼儿。正如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掌握广博的国学知识,这是开展好幼儿园国学课程的前提条件。教师们可以通过阅读国学读本、开展国学论坛、说国学、讲国学等多种途径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幼儿的国学课程及其教学方法。
(六)多途径多样化开展幼儿园国学课程
国学课程的开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可以将国学融入到五大领域的教学中进行。如弟子规中讲到:“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正符合《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可以和健康领域的有关内容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故事激趣、编排歌舞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国学经典以幼儿理解的方式教给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国学、体会国学。
结论
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潮的不断碰撞,需要国学帮助我们,尤其是幼儿正本清源。只有让他们从小接触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才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杜洁琼.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1:36-37
[2]郑琼.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8:346
第二篇: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提要: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主题墙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题墙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纵观幼儿园的主题墙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主题墙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为此我们针对现状作出了相关的思考及应对策略。主题墙的确立应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提供条件;主题墙的内容应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契机;主题墙的创设应为幼儿展示自我提供舞台。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尝试,布:形散而神聚的主题墙;做:内涵丰富的主题墙;激:平等参与的主题墙;留:富有弹性的主题墙;重:三维互动的主题墙;通过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来实践“墙壁”对家长、幼儿的“对话”,充分体现主题墙的功能和价值~ 正文: 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它是幼儿每天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的教育资源,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主题墙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主题墙创设中不仅反映了近期活动目标,还充分挖掘了其多种功能,使它成为集教育性、实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开放的材料,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幼儿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服务。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幼儿园在具体操作上还很不到位,从而影响了主题墙应有的功能和价值。鉴于此,我们就目前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谈些个人的思考与想法。
一、存在问题
1、主题墙等同于展览墙,墙面价值难以体现。案例: 在某个班级的主题墙上,贴上了本周的主题“我要上小学”几个大字,除此 1 1/7页之外,剩下的就是孩子们那些五彩缤纷的绘画作品。刹一看,五颜六色的绘画作品会让你觉得眼前一亮,可是“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究竟让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呢,难道只是学会画一些学校,或是学习用品,或是想象自己在学校的情景,此时主题墙已经转变为幼儿的作品展览角,除了“展示”没什么别的功能了,成为了一面名副其实的“花墙”。一位老师对我说,“现在搞主题,就是把所有东西都往墙上贴,贴满了,就丰富了。”是啊~视觉上满了,但是思想上呢,主题墙不只是一面墙,它蕴藏了许多教育的价值。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的有关研究都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有效的主题墙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
2、主题墙等同于宣传栏,课程、教学难以体现。案例: 某个班级这周的主题是“身体会运动”,在他们的主题墙上张贴了许多运动的图片,而且还有相关的文字介绍,还有个别幼儿的美术作品,从主题的开始到主题的结束,整个墙面没有多大的变化。主题墙上文字多于图片,幼儿看不明白,几张没有署名的幼儿作品,家长也摸不着头脑,很难有说服力。就算是图片有了,文字有了,孩子,家长个别参与了,可是我们无法看出主题墙和课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甚至这两者被割裂开来,墙归墙,课程归课程,再加上没有随之变化与更换,主题墙成为了一面死墙。之所以称此墙为主题墙,势必在主题活动进行中,主题墙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互动起来,由课程创设主题墙,由主题墙来展现我们的课程,推进我们的课程,从而让主题墙与教学产生互动,不再单单作为一种摆设。
3、主题墙等同于教师的创意角,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案例: 某个班级这周的主题是“春姑娘”,这个班级的老师是位手很巧的老师,在她的主题墙上有画,有剪,有贴,有折,整个主题被装饰的绚丽多彩,给人很精致的感觉,但是在整个主题中找不到一点幼儿的痕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让孩子通过主动参与主题墙创设获得身心的和谐 2 2/7页发展也成为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共识。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还是把主题墙当成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一味追求主题墙的美观、漂亮,而忽视了主题墙实质性的内容和作用,幼儿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如:幼儿参与主题墙布置时一般都要征得老师的同意;或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制作所需的特定的物品,通常只有能力强的幼儿才有参与布置的机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更是丧失了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主题墙等同于教师的创意角,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而获得的。儿童参与主题墙创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自身活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可以使儿童更加理解主题墙的内容,更加喜欢与环境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主题墙,不断地改变它的形式和内容,会让幼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也会使教师发展活动的方向更加明晰,更会让幼儿和教师拥有共同的成就感。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主题墙到底要折射出什么,在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我们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理性思考
1、主题墙的确立应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提供条件。所谓学习共同体包括幼儿教师与其他人员,其目标和意义就是在 于大家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幼儿的发展是主题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活动之前应根据幼儿的特点,细致捕捉有价值的线索,考虑幼儿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挖掘主题教育潜在价值、从而有机的来确定主题。在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教师提问、幼儿间的交流、家长反馈信息等途径把孩子的兴趣、想法等再次渗入主题之中,通过编制网络图来勾画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2、主题墙的内容应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契机。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幼儿知识的获得上,而如今,我们更关注创设一个随时都可以学习的环境,使幼儿主动地通过多通道的探究学习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主题墙内容的创设上,收集材料是前提,收集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取信息的过程,幼儿在明确活动内容后,一起讨论需要准备的材料,孩子们在交流,查找,搜寻中,潜移默化的对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当这些材料呈 3 3/7页现在主题墙上后,幼儿很自然的与墙面互动起来,在互动中他们学会观察、学会评价、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3、主题墙的创设应为幼儿展示自我提供舞台。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的思想和成果被他人接受或认同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更能激发他再次创作的欲望。幼儿也是如此。在确立主题后,要实现幼儿兴趣和教育目标、内容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鼓励幼儿表达真实地生活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成功和喜悦。综上可见幼儿园的主题墙是一个开放互动下生成的、真实的主题实施过程的累积的产物,是凝聚了孩子们在主题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与进步、感悟与实践、分享与交流??它是一种全新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的具体展现,它通过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来实践“墙壁”对家长、幼儿的“对话”。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来创设更具科学性,更有价值的主题墙呢,三、应对策略
1、布:形散而神聚的主题墙。主题墙的环境创设往往以主题开展为线索,在配合教育需要进行主题墙布置时,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由教师引导,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与幼儿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墙设。可以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墙设布局,然后由教师创作大背景,树型网络图或其他背景,孩子们在其中丰富内容,使之体现幼儿的意愿、兴趣、体现幼儿主体意识。这种分工布局的方法能使主题墙“形散而神不散”,既美观又不成人化。
2、做:内涵丰富的主题墙 要想吸引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必须做到主题墙的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墙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卡片、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有幼儿对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主题活动的趣闻、有关主题活动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如学习《小螃蟹学剪纸》这首诗歌,我们在孩子熟悉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启发孩子创编诗歌,为了更好的保留孩子创编的成果,我们为孩子装订了一本本的书,请孩子用剪纸、绘画及语言的形式(孩子口述,教师文字记录)将自己对诗歌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图文并茂记录在书上,并进行装饰,然后把书挂在墙上,这样便于孩子随时翻阅,随时补充新的发 4 4/7页现,从而很好展示了孩子学习创编诗歌《小螃蟹学剪纸》的过程及结果,让孩子在自制《小螃蟹学剪纸》图书中获得新的体验、认识。此外,主题墙还可打破单纯平面型布置的做法,墙壁上用小木版、插板、各种塑料筒、纸盒等规定上去,可以成为一个幼儿取放材料和展示立体物品的操作台。如在“夏令用品”板块中,可采用立体型布置的做法,里面放有宝宝金水、蚊蝇拍等,幼儿可以需要随时操作使用有关物品。
3、激:平等参与的主题墙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但是,主题墙的版面毕竟有限,如何将所有幼儿的智慧和想法展示出来而又不觉得空间太过压抑才是重要的。可以采用将幼儿作品的上沿重叠并有层次的张贴,也可以在主题墙附近利用渔线的悬挂效果将幼儿的作品悬挂在空中。幼儿的每一件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作为教师应该给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此外幼儿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需要教师灵活地安排幼儿布置的内容,在幼儿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布置。如我们班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有的幼儿对绘画活动很感兴趣,我们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对一些绘画能力差、但有一定讲述能力的幼儿,可以请他们把自己知道的动物趣闻讲出来,请老师或家长用文字记录,展示在主题墙上;有的幼儿剪刀使用好的,请他们尝试进行动物剪纸;有的能力差的幼儿,请他们用涂色的方法,制作草地、森林等。总之,我觉得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能力水平,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
4、留:富有弹性的主题墙 墙饰应当是一个会“运作的生命体”,如同孩子的身心随时在改变一样,墙饰也会在孩子心智变化中改变。这就要求墙饰的创设必须有弹性,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也就是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如,在实施“夏天到了”主题时,有幼儿家长拍摄并带来了孩子外 5 5/7页
第三篇: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以求能够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使他们获得更为科学的发展。早期阅读更是作为学前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有关语言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同时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三到八岁是学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前儿童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于今后语言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10-01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活动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成型的书籍材料并没有考虑到实施中的具体情况。长期使用已经成型的书籍材料对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锻炼也是单一的。在学前儿童自己进行阅读的时候,便会出现无法理解书中情节、表达存在障碍等一些情况。
(二)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活动中的阅读是一种放松行为,是学前儿童一种完全自我的探索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是不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相反的,像娃娃家、益智区等区角,是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的。教师在观念上的忽视,导致了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将注意力转移,甚至是放弃阅读区的观察与指导。其实不仅仅是区域活动中,在集体活动中都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的,及时帮助学前儿童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培养一种更加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改善早期阅读活动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最为主要的便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因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等等方面,都是需要教师能够进行一个很好的把控。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相关的培训,能够对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转变教学观念,能够对语言活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再将自己的教学目标紧紧地局限于识字上面,还有学前儿童前阅读技能,阅读的习惯的培养等等方面。
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强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在学前儿童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他们具体的发展特点有选择性的干预。在阅读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的采用有效方法的解决,帮助他们能够顺利进行阅读。
最后,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制作合适的早期阅读的材料。不同形式的早期阅读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加正确的发挥早期阅读在促进学前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实,早期阅读不是需要学前儿童这一个阶段学习到多少东西,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敏感度、兴趣的培养。同时,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对于成人的一种模仿和实践。
首先,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区域活动,教师都应该制定规则,让幼儿能够在语言活动中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语言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上,教师不应该说幼儿看不懂便放弃文字的展示,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文字的展示,给学前儿童形成一定的刺激。教师可以利用环境的感染力,将我国一些经典名著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学前儿童的面前,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一个兴趣的基础,充分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为学前儿童创造自己表达的机会
在利用早期阅读活动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学前儿童自己的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前儿童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表达。
1.小班(3-4岁)
在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未发育成熟,所以在表达上容易出现发音不清等情况,妨碍了他们进行正常的表达。所以说,进行语音的训练是进行正确表达的基础。在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规律和本班学前儿童的发音特点,对他们的语音进行示范和纠正。在进行语音训练的时候,尽量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内容和形式趣味性强。在时间方面,一般在十分钟左右,不宜过长。
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词汇量大概是1600个,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这1600个词甚至更多的词来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的表达,这便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学前儿童进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的以名词为主,接着是形容词、动词。
2.中大班(4-6岁)
中大班的学前儿童发音器官已经基本成熟,能够正确的进行发音,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需要使用特定的时间进行教学。而对于那些发音不准的学前儿童,教师应该利用教育活动以及一日生活中的环节进行。
在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词汇量基本上达到了2500以上,因此,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交流的愿望。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学习到新的词汇,还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表达。
三、总结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语言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学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说,语言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却也是教师需要在一线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的。
参考文献:
[1]王海金.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技巧.基础教育,2011(9).[2]管颖超,刘薇.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综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将最终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校部分教师固执地认为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低下,归咎于生源质量太差,很少认真查找或自我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大家熟视无睹的问题的对策。为引起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大兴反思和研究之风,下面就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拙见,诚盼对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上学期,我在本校听了 32 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共23 名教师,三个年级所有班。在听课中,我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知识过手等方面。几乎每次听课结束后,我都要随机抽 5 个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收集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囿于时间,我在课后只与11 位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我为老师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创新而惊喜,但也为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而忧心忡忡,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尝试着寻找一些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师生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课堂,使之成为师生获得知识和精神交流的愉快场所。但如今的情况是,个别老师对课堂产生厌倦乏味感、失落无奈感,不少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感、甚至夹杂着恐惧感、或游戏课堂,或木然面对,这样一来,课堂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上课铃响后才慢悠悠到教室;本可以提前准备在小黑板上的内容上课时才板书;由于研究学情和课程不够,导致备课不够充分不成熟,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浪费,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习惯培养不重视。由于较为特殊的校情,我校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比如,学生课前静息普遍不好,学具准备不齐,该做笔记的不做或不规范,思考问题不主动、不深入,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扰乱课堂,预习不充分或根本不预习,课后练习质量低劣或拖欠,业余时间学习安排毫无计划等等,此类现象不一而足。其关键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普遍缺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3、组织教学能力不够强。课堂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我校,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讳言,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遗憾的是,个别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个别课堂混乱不堪,甚至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4、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系统,教法单
一、呆板。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重自己的讲解感觉,对学生接受与否关注不够,缺乏新颖和创造力。尤其是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5、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情绪和钻研状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应该通过精彩的导入、精心的设计、丰富的语言、师生的互动等来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在我所听的课堂上,这种场面很是难得一见。部分课堂是沉闷的,教师严厉的眼神、枯燥的说教,学生懒散的行为、漠然的表情,简直让人压抑、窒息,哪还有教与学的乐趣。
6、关注学生发展不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荒芜了自主思维、创新思维这片片良田。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学校教学管理是促进课堂教学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缺乏思路和连续性,人浮于事而部分工作不深入,管理创新浅尝辄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如此种种,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从教师层面上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所以导致目前课堂教学中问题突出,教师自身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理解不够,而表现出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陈旧落后;其次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认同不够,表现出主人翁意识和互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第三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不够,钻研精神和上进心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3、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由于我校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差,大面积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甚至缺失,导致他们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品质不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要彻底地扭转我校教学工作的不良局面,尤其是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赐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全校的各极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必须同心同德、思想重视、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勤奋钻研、务实工作,惟有如此才能把教学工作带入一片新的天地。我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重常规、轻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督促、轻指导,重高段、轻低段,重谋划、轻落实,重情面、轻制度等缺点和不足,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做到“管导结合、奖惩结合、点面结合、人事结合、量质结合”,要竭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总之,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要敢于抓、勤于抓、善于抓、抓全面、抓重点、抓难点、抓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把教学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筑学校教学工作大厦夯好基石。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管理者要克服“怕出丑、怕揭短、得过且过”消极思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而深刻理解所有学科课标精神,有针对性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各层面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及时有效地总结和推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勤于和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要真诚地与有待提高的教师一道制定个人课堂教学成长计划,开创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
(2)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我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止步于“老三篇”,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对帮扶、优质课竞赛、示范课展示等)、校际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达成共识,提升水平,寻求新的突破。
(3)切实增强教师素质。要改进课堂教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全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理解,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又在教育的兴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责任、未来、奉献、进取,需要的是过硬的素质、先进的理念、超强的能力、务实的作风,不然,决难担此重任。我们每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对人生有无限美好期许的完整生命体,肩上扛着引导这些生命体走向成熟、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的重担。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能自觉地把上进心、责任感、求知欲、合作精神这些被视为现代人走向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植根于脑海,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与学生的感情,须知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情感越浓,学生成绩越佳。其次,教师要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反映,也是教师的本质特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能力包含了设计力、决策力、组织力、协调力、创新力、亲和力等元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得从以下途径着手:①学习中成长。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每个教师应该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学类书籍,比如《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论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巧。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一些行家、名家好的做法,用心去消化、吸收,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比如在课前设计、新课导入、课堂组织、复习小结等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教师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就应该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②实践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践那些得来的理论和经验,并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砺出来。教师要主动承担一些教学活动,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等,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诚如是,成长为教学能手指日可待。③反思中升华。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目标、内容、策略、措施、方法、结果等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并予以肯定或否定、思索与修正,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存在问题:重视阅读分析,忽视文言基础知识;习惯于串讲,教学环节不清晰教学重点、难点不明确。学生文言知识不懂。不善于知识梳理。
应对策略:
(一)把握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现代汉语与它一脉相承,但它毕竟是过去使用的一种比较深奥难懂的书面语,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些系统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
古汉语常用实词的用法与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
1、常用虚词的用法和特点:之、其、而、然、则、以、于等。
2、固定格式和特殊句式:
判断句:„„者„„也,者也,„„也。„„为„„
省略句:主语省略,(桃源人)见渔人;动词省略,再(鼓)而衰;宾语省略,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会惠;宾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宾语前置,吾谁与归?何陋之有?
被动句:帝感其诚
3、断句,标点和翻译的原则、方法以及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等。
(二)学习文言文还要理解诗文内容,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初中阶段选入的文言诗文,有的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阅读这些古诗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使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要学好文言文,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典范文言文,背诵一些名句名段,名篇。课标要求学生背诵2万字左右的文言文,并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要处理好文言文中“言”与文的关系,重视积累,交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
(四)优秀案例: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
作者: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 余映潮 老师的一个教例。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二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三、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四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2、每个同学都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增笑
[评析]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
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书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
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
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的高潮。
这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教者对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多么丰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