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百草园课题阶段小结 林娟
“主题教学网站”课题实验是我校实验课题之一,现就本人在实验中所经历的点滴收获做以下阶段性小结。
一、研究的目的
学校秉承发展性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以基础教育“主题教学网站”资源共建教育为核心的教科研网络,设想将“数字教学”发展成为我校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力求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来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打造一所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健康和谐的校园。
二、内容与方法
本人为实验班教师,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定期进行交流,学期末撰写阶段性小结。让学生以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科学等学科和我校的特色“百草园”为题,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数学故事”、“游戏乐园”、“ 数学小神探”等趣味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百草园”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从而巧妙地利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百草园”中的问题,通过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实验情况
作为三年一班数学教师的我,在课题实验中,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和布署,针对自己所教的三年级数学课程,有计划的进行着分项实验。三年级数学课本是采用了新人教版教材,此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积极探索以基础教育“主题教学网站”资源共建教育为核心的教科研网络。下面就本人的具体做法做以下汇报。
1、课题实验的过程,是教师自身提高完善的过程
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我注重提高自己对实验课题的思想认识,利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交流,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确保实验课题能够科学规范的正常进行。在教研室和学年组组织的公开课和交流课中,积极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的课题经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使课题的实验效果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地完善。
2、在实验中,初步探出一套适合自己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一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自己确定研究主题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由学生分小组去解决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失败,课堂上学生运用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了结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使我进一步明白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首先教师要构造问题情景,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贴近学生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获得和形成教学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继续探究创新。
3、将“百草园”和数学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立“数学百草园”, 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创造亲子播种活动、采摘丰收果实、主题班队活动。如采摘百香果,在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学会了积累,一个个小小的收获将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中的一个个足迹,让孩子们享受丰收的喜悦。
3、定期写观察与发现日记:学生每天来到学校,都会直奔‘百草园’,看着‘百草园’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变化着,感觉特别新鲜。有时候,还会在‘百草园’中做些植物生长记录的日志,既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4、定期写实验栽培心得体会: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栽培心得和感想,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实验中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的实验也要“以人为本”。
对于课题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改革的形势,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和实验目标。但是,实验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实验的教师,不能把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强加在学生身上,那样的实验一定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说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小学生的身心接受能力为立足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试验思路。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小学生为本”。对小学生来说,知识和经验都处于较低水平,教学中的情景设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始知识经验。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实验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验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多增加自主探究的任务和内容。我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先对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集中提示,然后让一部分学生“走在前面”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测自评,并注意做好速度、目标的调整和信息的反馈。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为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阶段性成果
1、首先,培养学生在研讨中将观察实验中对各种植物,定期写下观察日记,使学生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发展其观察能力。
2、通过数学与百草园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百草园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课题实施的这一年来,我勤于反思和总结,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撰写了论文,编写了典型案例。例如: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等。
总之,通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我将数学与百草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了探究的意识,作为实验教师的我也信心十足,进行了初期的经验积累,为下期课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课题论文获奖篇幅较少,还需深入反思与总结,勤练笔,勤思考。
五、课题研究展望
1.明确任务,加强考核。确保各项研究制度的落实,形成共同参与、主动研讨的氛围,使研究真正深入而有效。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提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
4.强化成果意识。如课题研究课、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评价体系,认真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总而言之,课题研究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后期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效果,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落实活动的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第二篇:数学课题阶段小结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
阶段性总结报告
城北中学 来柏林
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15年9月确立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2015年12月被县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立项,现已完成准备阶段,进入实验探索阶段,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实验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本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的主要价值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强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构建有效教学新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会并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3.促进教师的成长。有效教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经验型”为“反思型”,从而加快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4.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5.为初中的数学教育教学提供借鉴或参考,本课题研究旨在针对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本课题预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1、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
2、分析影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3、探索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检验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
以研究常规教学的优化为切入点,侧重于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以课后反思作为促进教师学习、交流和改进、提高的平台。本课题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应用性研究,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理论为依据,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在实践中应用方法及策略达到预定目标。
四、课题实施的主要过程及方法
1.培训研究人员,提高课堂研究的水平
我们先后选派出了多名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有效教学培训、观摩、研讨活动,在校内进行了全校性有效教学教师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相关理论、研究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校长、副校长亲自参与培训并做专题发言,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深入调查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本课题立项以后,我们围绕初中数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现象在全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认真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撰写了调查报告,并提交给教务室,引起了全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和思考。
3.践行有效教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课题研究采取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备课组内至少搞一次全员参与的研究活动。集体活动过程: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目标→备课组成员听课→评课、评价达标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继续开展下一轮研究。聘请县教育局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黄华敏等数学专家到校指导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数学教师张翼老师在县内举行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经过努力,我们高兴地看到,我校数学教师大部分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一支既有政治追求,又有专业素质的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众多的有效教学案例。
4.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我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奖励制度,凡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刊物发表有效教学论文或有效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获奖的教师,在评优、考核评优中都给予优先考虑。
5.研究重点与策略
本课题前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调查影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个方面具体研究对策。
(1)调查影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分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小学基础薄弱,畏难情绪,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其中小学基础薄弱和畏难占80%以上。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的同学分析来看,他们充满自信,对学好数学不怕困难且很有信心,因此克服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点。(2)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①分层教学七年级一进校,对每位学生都定位为C组,经过一段时间,对照标准将部分同学提升为B组,再过一段时间,将一批最优秀的学生提升为A组。并说明组别不是终生制的,每月调整。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竞争机制,实际中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动了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布置课后作业不搞一刀切,否则会使C组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使A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A组和B组学生完成。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
②小组合作,相互竞争。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各组中三层次学生搭配,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明确分工,轮流发言,以优带差。每天课堂开展小组竞赛,形式多样,并设置优秀小组奖、最快进步奖、优秀个人奖等,通过小组合作,C组学生也有了充分的表现机会,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信心。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和鲜艳的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改变数学课堂单调、枯燥的形式,特别是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教师解释一些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多媒体课更感兴趣。
④建立成长记录卡。七年级开学初,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成长记录卡,内容包括:每次数学测验分数,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我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数学小论文,成败史,获得的荣誉,老师的夸奖,学习心得等。通过成长记录卡的建立,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变化,制定一个个短期的奋斗目标,记录老师对我的夸奖等等,学生能通过一个个小的成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一次次失败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据调查,部分学生就是从建立成长记录卡中逐步树立信心,从而提高了兴趣。
五、已获得的成果
1.初步建立了课堂有效教学体系
课题组在认真研究了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规范课堂教学环节。
2.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015-2016学期期末考试和中考我校数学教学成绩有较大进步。名列全县同级学校前列。
3.组织推荐教师参加各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张翼参加县教学比武获县一等奖等。
六、值得肯定及推广的方面
1.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实验研究工作,想方设法为研究提供所需的各种条件。学校在教师培训、教学环境建设、课时安排等方面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课堂研究的顺利开展;组织教师进行理论教材学习、教学课例观摩,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提高。我们感到:学校各级领导对课题研究的热情态度和务实精神,是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2.教师整体上对课题的理论思想、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和利用等方面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与教材内容相近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源。学生初步表现出常规教学模式培养的同龄所不及的学习方式、思维品质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
七、问题与思考
该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研究人员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加之缺乏专家指导,致使研究成果得不到很好的提炼。二是图书资料缺乏、学习渠道不广,致使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成果不够显著。三是部分教师认识水平还不够,致使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提出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如下:
1.加强有效教学的实践论证,收集反馈信息。2.进一步搞好教师培训以及研究人员的合作和交流。3.加大有效教学案例推广力度。4.提炼研究成果。
第三篇:课题阶段小结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XX年初申报了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在获得批准立项后,就开始了研究,现在把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五、改进措施: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六、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5.加强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第四篇:课题阶段小结(推荐)
《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引导儿童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河,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但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2012年9月, 我校启动了新一轮的微型课题研究,我准备以《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为题进行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陪伴其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一)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所调查的项目,不仅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形式,还涉及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以及家长的参与度,为马上开展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二)扎实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了与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潜心学习。我阅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让阅读伴随成长,让生命浸染书香》《带着孩子快乐阅读》《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等大量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指导即将开展的课题实践。
(三)制订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本次课题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和本年级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制订出了一份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 爱的教育》等经典儿童文学,也让《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沈石溪动物小说全集》等新时代的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让这些名家名篇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保护伞。计划像一座桥,连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所以,制定阅读计划对于开展阅读活动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我教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短期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求学生做到“详、实”,要写清楚每天该看什么书、看多长时间,安排好自己的阅读活动。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是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的关键,更是学生意志力的体现。计划的顺利实施,贵在坚持。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自控力差,困难也就更大。因此,我发动家长参与其中,指导、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让计划发挥其指导作用。
(六)重视阅读方法的引领
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质疑阅读法、思考阅读法、档案阅读法等。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书本如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七)发挥家长的作用,开启“亲子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点,大都在家里,这就需要广大的家长配合、督促。“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如果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一起挑选读物,一起参与阅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大的,效果会更佳的。因此,我们及时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希望家长为孩子布置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向家长介绍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推荐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倡议定期购买或借阅书籍,诚邀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最后,我希望家长能对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进行指导,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使计划不流于形式,保障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八)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1.做读书笔记
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就鼓励他们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教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勾勾画画,或记在笔
记本上,或制作成阅读卡,以积累语言文字,丰富写作素材。通过展示读书笔记、阅读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2.开展读书交流会
不定期开展推荐优秀读物的活动,讲一讲各自近期所看的书籍,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学会与人分享读书的乐趣。因此,通过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书籍,使《窗边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的最爱。
3.进行手抄报评比
学生阅读指定书籍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把各自阅读后的感受表现达出来,展示阅读的收获。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纷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还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小组成员辛勤努力后结出的硕果。
4.举行赛诗会
在进行了诗歌专题阅读后,要求学生选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歌,古诗、现代诗不论,参加朗诵比赛。这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5.进行童话剧表演
针对学生特别爱看童话书的情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排练,最后参加童话剧表演。每个剧本的成功编演,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相互协调、精心磨合,才完成了由故事内容到实践演出的蜕变。整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演出的乐趣,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阶段研究成果
(一)通过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养成了收藏并与人交流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阅读的氛围逐渐形成。
(二)课题实验得到了大部分部分家长的认可和理解,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
(三)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时,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四)每天按计划进行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
(五)在展示各种阅读活动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不再说“我觉得、我认为”,而是说“我们小组觉得、我们小组认为”,学习效果有了质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进了小组成员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小组凝聚力。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阅读”的开展,使课外阅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有一些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无法开展“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在每一个家庭中正常开展,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随着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小组长的重要作用凸显,如何培养合格小组长,让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成员锻炼,则是我下学期需要考虑的。
五、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寒假在即,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具有意义的寒假,布置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尤为必要,因为寒假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为此,我让学生们制定《寒假阅读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读书,写出读书心得。开学后,我们将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读书的乐趣。下学期,研究的重点还是开展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品尝读书的快乐。
2013、2
第五篇:课题阶段小结
重点课题
《挖掘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
第一阶段(2011年3月—8月)个人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挖掘苗侗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研究实施方案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并落实幼儿园课题工作的目标,进一步发挥好教科研的引领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通过《挖掘苗、侗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的研究,充分吸取苗、侗文化中有关德育教育的资源,立足本园的特点,挖掘自身的优势,努力探究出一种以幼儿为主体的具有我园德育教学特色的生活管理模式、环境创设模式、教学活动模式的园本文化课程。
课题启动阶段是2011年3-8月,本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收集整理苗族传唱的儿歌以及歌曲中包含着独特的德育教育内容,分析归纳出适合本园各年级组的课程进入下学期的实施阶段。
三、具体工作安排1、3月,组建课题组,按照课题方案做好成员分工。
2、4-5月到州博物馆、文研所、书店、网上等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6月选择一个或几个苗族村寨,实地采访,查看,再次收集民间德育
教育的资料。
4、7月筛选整理资料,找出苗族德育传唱的童谣、歌曲,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锤炼出下学期的德育教学课程。
5、全面总结一学期课题开展的工作情况并做好阶段小结。
2011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