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是本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介绍班级情况。
本班有26人,本人与搭档配合默契,认真、尽心管理班级,班级已树立较良好的班风、学风。迟到、旷课等现象极少发生,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也越来越高。
二、语文教学情况。
1、预习习惯的养成。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之前都要先预习,预习要求有:①读课文三遍,在文中画出生字。②查字典给一类生字组词,并读两遍。③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第二天早读我还要检查预习情况,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求:①每人在课堂上至少要举一次手。②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开动脑筋。③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
3、学会课文朗读的一般技巧。
在抓朗读时做到:首先,我抓停顿。每天我必带读课文,教学生如何读好长句,甚至告诉学生在哪应该停半秒钟,无论学生是自由读、还是齐读,只要我一听到学生唱读,就会马上叫学生停下来,做到一句一句地教,直到教好为止。其次,抓感情。想把书读好,首先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再次,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尽量避免漏字、添字、错字的现象发生。
4、加强学生的背诵量。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检查方式有两种:一是家长签名检查;二是老师组织同桌之间检查。
5.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识字,提倡个性化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⑴课前准备: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⑵课堂上: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低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些不足:如: 班级发展不平衡,学生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学生还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本班学生生性活拨、好动,有些学生写字习惯差、姿势不正确。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争取做到最好。
第二篇:2017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 ”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 ”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百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百,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3、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4、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分、2分、5分。
5、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角、2角、5角。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1元=10角
2元=20角
3元=30角
4元=40角
10角=100分
5元=50角 6元=60角
7元=70角
8元=80角
9元=90角
10元=100角
1角=10分
2角=20分
3角=30分
4角=40分
5角=50分
6角=60分
7角=70分
8角=80分
9角=90分
6、分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7、钟面上时针走一圈是12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1时=60分 半时=30分
8、半时
钟面上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那个数字小就是几时半(如分针指向6时针在3、4中间,就是3时半)。
9、整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5就是5时)。
10、快几时了
分针在11和12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分针在12和1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几时刚过都可以说大约几时。11、100里面有(10)个十,有(100)个一。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12、30+5=35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5-5=30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他们看成以十为单位的数进行加减,最后是几就是几十。
14、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15、笔算减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各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
16、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等。
17、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都一样。
18、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19、用三根木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拼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木棒,三个三角形至少需要7根木棒。
20、上下楼梯靠(右)行。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图形的拼组:
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拼组,有些同学没有空间想象力,就会比较难。我建议一开始,最好有个魔方或者是积木,自己动手拼组出各种图形,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
2、理解减法和加法的互逆关系: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这部分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可能你用这些术语就很难理解。建议用数组来体会,比如:3,5,8.先画圈圈表示出3+5=8,然后体会,8-5=3,8-3=5.接着随便给出3个可以变成加法的数字,比如:5+6=11,让孩子变出两个减法出来。
等熟练之后,再让他理解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尽量不要一开始就说这些术语,可能有些学生会蒙圈。3、100以内的心算
这一点,需要一个训练过程,包含了记忆数字,分离出十位和个位,分别加减之后得出结果。
建议寒假就做一些心算训练,从简单的开始,记得先理解竖式的运算。
4、人民币是难点!
据我的经验,很多同学理解人民币都会遇到困难。那么,这个寒假,记得给孩子红包的时候,顺便让孩子体会一下人民币吧。找出足够多 1 的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100元,跟孩子玩兑换游戏,相信很快就能掌握了。
5、规律题
这一个内容,其实不是很难,涉及到一些加减规律,学好那几种规律,一般来说都没有太大问题。当然,有些比较偏的,可能不一定能想出来,但是常规题,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做出来的。
最后提醒,平时多用实物或者是实际的场景来互动,比较容易形成一个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