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

时间:2019-05-12 12:4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

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梁好

摘 要: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实施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聋校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不受制于教材,用活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拓展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潜在作用,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材;使用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我国现行聋校通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出版的聋校全日制实验教材,时隔十余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与变迁,聋校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突破,这套教材明显存在着不能适应当今聋生学习需求、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因素。因而聋校语文教师应当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分析、科学的方法对待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将聋校语文教材作为聋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聋校教材的优势资源,革除聋校语文教材的潜在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实际作用。那么,聋校语文教师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

聋校语文全日制实验教材是老一辈特殊教育专家辛苦努力的劳动成果,聋校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首先应当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深入地理解教材,走进教材,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更好地为聋校语文教学服务。

(一)通读教材,宏观把握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的编写有其系统的理念以及指导原则,只有把握教材的编写体例,领会全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才能找寻教材教学的主线,把握各年级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处理好教学的衔接与传承问题,才能充分认识到聋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与特点,而要深刻领会这些就需要聋校教师通读全套语文教材。

(二)细读文本,微观解读教材选文内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而利用教材开展教学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刻把握。教师对于教材解读的深度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深度,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厚度。充分发掘聋校语文教材潜在的教学资源,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最佳效益,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教师只有细读文本,吃透教材,才能将教材的教育因素呈现出来,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对教材合理的使用,有效的拓展。

(三)钻研习题,把握教学重点训练项目

聋校语文实验教材,每篇主体课文背后都设置了精练的训练习题。包括预习与思考两个部分,这些习题对于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心中有“教材”的教师绝不能放过这些习题,教师通过钻研这些习题,会发现编者选编课文所要承担的训练项目和训练目的,从而对聋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

二、不受制于教材,用活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工具,教师要树立“用教材”的意识,而不能被教材所用,受制于教材。教材的编写更多体现的是统一性,但是因为地域的差别,认识水平的差距,教师与聋生的个性差异,宏观统一的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应无数个教师与班级。特别是聋校实验教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需要教师融合自己的教育思想,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配合聋生的客观实际需要,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聋校语文教师在使用聋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班级聋生的实际特点以及教学外部环境,对教材进行微观意义上的处理,适当地增加、删除与调换,以便更加适应于聋生,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与时俱进,适当革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聋校教改的深入,聋校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错误、陈旧的内容。这些内容如若教师不能理性对待,那么将对认识能力欠缺的聋生产生极大的误导。聋校语文教师活用教材首先应当理性地对待教材,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错误即时更正,对于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容即时更新,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性与鲜活性。例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课《两只小狮子》一文中出现这样一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本领和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狮子生活在草原之上,并不生活在森林里,因而教材中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聋校语文教师应当将正确的教学内容呈现给聋生,让聋生接受到正确的知识,这不仅是对知识尊重的体现,而且还可以让聋生树立不迷信教材的人本思想。再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17课《我会煮饭了》一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小心地擦燃火柴,拧开煤气灶的开关,“噗”的一声,火点着了。用火柴点燃煤气灶还是十年以前的行为,对于现如今的聋生根本无从理解,因而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此文时应当给予聋生说明情况,并介绍当今煤气灶的点燃方法以及正确的句式表达,这样才能更贴合聋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在聋生的心目中才能突显出应有的生命力。

(二)适时链接,注重迁移

聋校语文教材是聋生语言表达的范本,旨在通过文本的学习让聋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正确表述生活内容。聋生因为听力的障碍,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进行语言的学习,因而语文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作为聋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渠道,就应当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聋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在聋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将语文教材与生活链接,将文本知识迁移扩展,内化为聋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学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3课《我的“小花鹿”》一文时,在学习教材描写“小花鹿”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拿出准备的玩具物件,让聋生观察,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巩固语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写物的方法。

(三)调整编排,活中有序

活用教材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聋校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节气、活动等外部环境因素,适时调整教材,从而促使聋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贴近生活实际,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从具体生动的实境中理解教材,学习语文,以更加顺应聋生的学习心理,提高聋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例如聋校语文第十二册实验教材第2课《雨中》可以安排在下雨之时进行教学;第13课《春晓》可以提前至春天时节让聋生诵读;第4课《我和姐姐争冠军》可以在学校的乒乓球比赛过后进行教学,也可针对此课单独组织班级乒乓球竞赛。通过这样的教学调整,可以降低了聋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聋生爱上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不拘泥于教材,拓展教材 教师应当树立课程意识,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有效地予以拓展,将聋生由教材引向生活,使其探索多彩的生活世界;将聋生对教材的阅读引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使其浸润在丰富的知识海洋;将聋生对教材的解读引向对于认知世界的广泛思索,进而思考深隧的人生。

(一)补充阅读材料,深入解读文本

让聋生理解文本,就需要走进聋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与需要,根据聋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延伸,重新建构教材,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教学聋校语文教材第14册第9课《一夜的工作》最后一段:“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作者只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怎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给聋生提供一份从总理工作表中随意抽出的一天的活动安排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的拓展阅读,使聋生头脑中的周总理的形象越来越具体、生动,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二)以课文为基点,引导拓展阅读

聋校语文教学应承担起激发聋生课外阅读欲望的责任。聋校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利用迁移规律,为聋生提供各种获得课外阅读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聋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引导。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十八册第1课)作者从其盲人的独特视角,表达了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切关爱。为了帮助聋生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鼓励聋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著作,从而由课文片断的解读引向整部原著的阅读;再如教学《背影》(第十八册第2课)一文时可以引导聋生寻找朱自清的其他散文,让聋生透过作者优美的文笔感受人世间的情与美。

(三)依托单元主题,开展专题阅读

聋校实验教材按照主题将课文编排为一个个单元,在教学中聋校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聋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语文教学走向自主阅读,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厚重而丰盈,让聋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例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写景的文字,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摘编有关写景的优美文字,提供给聋生阅读,从而将教材内容生发出去,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

聋校语文需要合理利用教材,需要教师对于教材深入地解读,还需要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有效地予以拓展。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高效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聋校语文教材的潜在作用,才能尽可能地促进聋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走向了开放与复杂,指向课堂的教学设计势必面临着改革。本着“心中有人”的原则,首先要将多维目标的设计纳入教学设计中;其次面对变化发展中的课堂,应注重“软设计”,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最后,教者要树立大设计观,将设计引入生活,备与教学有关的一切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目标强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审美情趣、思想道德、学习方法、习惯融合的综合语文素养。目标的提出引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一批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生本位”教育理念的回归使课堂走向开放与复杂,教师需要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思维的差异、体验的独特等等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伴相随的教师主观操纵学生配合演练式的教学设计必然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

二、传统教学设计的扬弃

在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之前,有必要对传统教学设计作全面评价,以便客观辩证地留其精华弃其糟粕。

传统教学设计,即教案,是老师在解读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杜威说过: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教案体现了老师的经验、学识、机智以及人文素养,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依据。徜若老师没有作好准备进行施教,那么他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所以教学设计必不可少。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聋教育界、一线教师的观念中存在着“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的片面认识。反映在教学设计中表现为:僵化地“唯教材”是从,仅仅停留于理解教材,执行教材上。“串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调控的方式由繁冗的分析、烦琐的提问、由段及中心思想的八股式概括组成,学生没有一点发挥和支配的空间,这种设计造成聋校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极其低下的恶性循环。“生本位”的真正落实,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教材用教材”。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充满创意,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改革

要消除以上弊病,革新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把聋哑学生从“语言灌输器,知识接受器”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还原其“生命本体”角色,这些生命同样是充满激情与想象的火炬,教师的使命不是“知识传送器“,不是“装满”它,而是“点燃”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立足“生本”,注重目标设计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体现了“生本位”思想,体现了对“全人”的关注。因此,在目标设计中要从传统的单纯的以知识掌握为核心的一维目标转为三维目标。在制订三维目标时,关键是定位准确和具体可行。

定位准确是指教师要善于将学段目标转化为每一单元、每一课文、每一课时的目标。比如八年级第一组的目标为: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识和能力);通过学文,学习有条理地叙述和观察(方法);欣赏自然美景,感悟美的事物(情感)。具体到第一课<<桂林山水>>,应为:

1、自学部分生字新词,初步读通课文,理解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学习课文总起分述的叙述方法和前后对照的写作特点;

3、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资料,身临其境,感受漓江之水“静、清、绿”,感受桂林之山“奇、秀、险”。

具体可行是指要充分分析学生现有条件、在现有条件下达成目标的程度。以目标1为例,“自学部分生字新词”,教师依据学生自学能力、知识基础(现有条件)预计:部分词语学生可以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真正理解,比如“观赏”、“欣赏”、“水平如镜”等等,但是对于“波澜壮阔”、“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等,预习仅限于将词典中的解释抄下来,达不到真正理解的程度,这部分词语需要教师精心指导(达成的程度)。

准确的定位、具体可行的分析,使目标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得见、可调控的对象,这样目标的达成才能真正实现。(二)、立足课堂,注重“软、硬设计”

所谓“硬设计”是指对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进行的设计。但是“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教学设计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那么,要达到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基于此,教学设计应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这种“伸缩性和可塑性”就是“软设计”。软设计有助于教师临危不乱、展开教学机智及时变通,成就预设外的精彩。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必将在设计与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软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内容上,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进行“软设计”。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张扬个性;对片面和局限性的见解,如何通过点拨使之深化和完善;对偏颇和创见共存的体悟,如何进行引导,在研讨比较的基础上达到消除偏颇、提升创见的目的等。

2、在容易产生疑义的内容上,多角度进行“软设计”。设计怎样指导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资源,通过讨论、争辩消除疑义,实现认识上的飞跃。面对一些含有人生哲理、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设计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演示、联想、操作等不同层面去认识和体悟。

3、在生成性问题上,从诱导学生思辩、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出发“软设计”。比如,怎样拓展教材空间,进行启迪和诱导,以引起学生的思辩;怎样依据学情进行引导和激发,以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化和优化。

以<<桂林山水>>为例,从“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字入手,为“第一位”之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抓住“甲”字,要学生仔细读课文,桂林山水为什么是天下第一美景?经过一番讨论,归结出水: 静、清、绿;山:奇、秀、险;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这样一幅山环水绕、山水交融的美丽画卷。如果说这一过程是以教师的组织引导为主的话,那么顺着这条思路让学生具体地揣摩、品赏课文的语文材料,激发情意、调动想象,交流阅读心得等,就应当让学生因人而异地去主动探究。这一部分无疑应当以“软设计“为主,教师根据具体学情临场处理,即兴挥洒。最后,以这样一个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仔细读课文,挑一处最能吸引你,你觉得写得最美的景物讲给大家听,要把怎样写出了“美”,好在哪里清楚。这个环节不再按传统的“硬设计”迫使学生顺着教师的小步子提问,亦步亦趋地应答,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从各人的差异出发,只挑体会最深的,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部分作交流,为成功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软设计”,教师必须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去随机诱导、现场处理、及时调适,并在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去灵活点拨,有机渗透。

(三)、立足生活,追求动态设计

看似偶然的精彩,其背后隐藏着必然,在课堂教学关注生本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设计。这里所说的设计,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备课,而是一种大设计和动态设计。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是教学设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学观摩和研讨也是在教学设计;教师的读书、爱好、生活都是教学设计。所谓动态设计,是指我们的教学方案要在反复的实践和反思中完善,教师平时的教后反思、教学随笔、案例分析等都是动态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说用一生准备的一节课就是这种大设计和动态设计观的体现。

当然,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心中有人”。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设计要求更高了,我们需要淡化的是狭隘的模式化的备课,应该强调正确预设观指导下的有效备课。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教案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设计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教育科学学院 2014级特殊教育专业 叶鹏 20142102050)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视觉化、生话化、个别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关键词

聋生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我国《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之际,反观我国聋校数学教学,虽然在培养聋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取得了些成绩,但按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新教育的理念,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条理十分清楚,知识传授很系统,将每个知识点分析得十分透彻,学生似乎听得很明白,但稍一改变题型,学生一下子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的老师将课堂教学过程组织得很活跃,既有教师的讲授、提问、引导,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看似教学效果很好,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又不很理想;有的老师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意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虽然练习的正确率较高,但仔细观察又发现学生多是机械练习、生搬硬套。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聋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多的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而轻视了聋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性”。这样的教学,是训话,“我讲你听”、单向传授;是机械的记忆、巩固和掌握;是程式化、封闭式的,只注重冰冷的所谓“知识”的传授。教师完全成为了一厢情愿的课堂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两耳失聪、有口难言的聋生来说,他们又能收获多少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教师越投入,越负责,可能对聋生造成的损伤、摧残就越大,可谓“南辕北辙”。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成熟,以及《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我们急需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本研究的一个主要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尝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聋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聋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聋校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聋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目标上,以传授教学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在教学内容上,以课本教学为主,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即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一基本原则。

3.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得很被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缺少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较弱。多是单个的、被动的、适应性的学习。

4.在教学手段上,以单纯的口语为沟通手段,忽视了学生以视觉为主的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师生课堂教学上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

三.聋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要方面获得极大成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既是一个事实,更是一个过程,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因素。其中,聋生的数学学习的特征是影响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首先分析研究聋生的数学学习的特征和特点。

(一)理解能力差,很难把握题目中隐含的关系

比如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生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如果不能读懂题目叙述的事件,很难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感知和分析。由于聋生语言发展的滞后缺乏了应有的词汇贮备,很多词语他们不理解其意思,加之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与聋生的手语表达方式的不一致,也加大了审题的难度。而到了高年级,题目的信息量增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更让聋生感到吃力。如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道练习题:“聋哑学校原计划向灾区捐书800本。实际捐书1015 本, 超过计划多少本?”本题中“原计划”、“灾区”、“实际”、“超过”,学生不完全明白,尤其是“超过”,学生不理解它的意思,就无从切入。

(二)概括、综合、推理等能力不足,数学信息捕捉能力弱

聋生的视觉捕捉能力强,大部分的视觉信息是他们认知世界的纽带。聋生往往爱以表面的特征推断本质属性,容易以偏概全、爱主观臆断。比如应用题用抽象的文字来表述,在缺少实物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自己建构起题目的现实情境,抓不住题目的数量关系,往往会出现乱猜算法,根本没有任何的推理过程。比如“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等应用题, 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表面看起来已经会列式计算了, 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搞清楚“谁和谁的前后关系、主客关系”,往往是当时记住了,而后再碰到就迷惑了。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形成对这一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清楚认识。

(三)缺乏生活体验和经验,难以理解数学概念和情境

大部分的学龄前聋生们没有与正常孩子玩耍、游戏等形式的交流,使得聋生先前的生活实践经验处于空白状态。上学后的聋生多半是住在学校,他们的交往范围非常狭窄,生活体验和经验进一步匮乏。从认识数、数的运算到应用题的学习,由于没有直接的、生动的数学经验的支持,应用题中的情境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就连很多常识性的生活知识他们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比如:打折优惠、利息、相遇问题等,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他们很难认知这些问题。

(四)聋生的特殊的记忆特点让聋生的知识遗忘快,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前后知识的断层和脱节

聋生的各科学习中,最初知识的学习不深刻,停留于表面,在记忆系统中存贮结构混乱、不系统;他们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知识的获得不是自主建构, 而是被动的接受生硬死板的东西;加之聋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聋生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现象。特别是到了文字应用题学习时,对应用题解决过程几乎每次都是全新的探索,他们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

(五)聋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不强

数学学习对聋生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比较困难,导致了很多学生很早就失去数学学习信心。时间久了,很多聋生缺乏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经常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面对他能力范围内的数学题,他们也不思考去解决。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有时碍于给老师面子,很多学生选择随大流,随声附和,不独立思考。数学学习只有有了学生情感的真正融合和思维的真正参与,学习和教学有效性才有基础。

三.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针对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程理念,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聋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学习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重视数学体验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1分等于60秒,学生可能会掌握,但不能深层理解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体验,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最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开展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活动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过去包括现在有不少教师虽然给了聋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环节,但整个过程,他们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遵循教师制订的方案,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教师每一步都牢牢掌握教学的支配权。聋生自主的空间非常狭小,几乎没有自己做决策的机会和权利。在这样的探究教学中,学生有探究的机会却无自主的空间。真正的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出发点就在于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他们自主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中自己去质疑、判断、分析、比较和概括,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自主选择、自我担当。如果教师剥夺了聋生的自主权,探究教学就只剩下苍白的形式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聋生喜欢集体生活,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开展合作性学习,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去集体思考、集体动手、集体探究,通过他们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集体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一开始,通过“考考你的眼力”环节复习了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渗透了图形转化的思想,然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猜测,明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有关,在此基础上再次猜测: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验证猜想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最后设计了两组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训练并向生活延伸拓展。再比如,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难点,主要原因是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有些词语在健全人看来十分容易理解,但聋生却不理解或有误解,在教学中,作为健全人的教师想当然的按照自己或教参确定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好似建筑空中楼阁,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这时很多教师会感慨“这么简单还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上面讲到的原因,也有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原因,但有时教师又很难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语言理解情况,对此,我.采用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或者叫做“交流”更合适,这个“小老师”可以是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而不必刻意选优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或交流,可以充分的暴露出“小老师”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生生交流过程中,形成思维上的“冲突”,这样的问题或“冲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这时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看似效率较低,但教学效果很好,又充分利用了聋生之间易于交流的特点。

新《聋校教学大纲》强调:聋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让聋生“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锻炼聋生动手实践和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外部思维的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明确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也清晰明了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辅助聋生的活动,与他们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的活动组织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聋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掌握学习的方法。

(五)多语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

手语是聋生的母语,手语具有形象、生动、具体、敏捷的特点。口语是形成书面语的基础,也是是聋生形成良好语序的基础。书面语是聋生与健听人交流的主要途径。书面语言的发展又是与口语、手语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口语、手语、书面语有它们各自的优点。

聋校数学教学也是建构在语言(口语、手语和书面语)基础上的。教师讲解教材和学生回答问题应尽量利用口语,尽量少用手语。教师也应用普通话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求他们讲完整的句子。

在强化训练口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要把口语和看话的训练融合一起。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看话对聋生是一件很费力、很复杂的事情,他们说话过程又很慢,这就会影响讲课速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的放矢地使用,可用书面语来代替。

除了口语、手指语、书面语外,手势语的使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很复杂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手势的需要是不同的。在讲解名数解答应用题过程中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更多的解释。这种解释不能仅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例如:教师在教“ 公里”、“分米”、“分钟”等概念时,要告诉学生使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必须使用手势把题意讲解清楚,让聋生能更快理解所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口语、手语、书面语往往结合运用。例如:讲解应用题:“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公斤,筐苹果重45公斤,每筐梨重多少公斤?”首先要让学生用口语来读题,边读题边指导学生思维考虑题意,然后教师用书面语在黑板上画出图例表示题目意思,并通过少量手语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聋校教师应当在遵循发展聋生的口语能力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语言,使聋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六)个别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由于聋生个体间和个体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采用个别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有利于关照到班级所有聋生的学习,促进每一位聋生的进步与发展。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个别教学方法,对每个聋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再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确定分层、分类的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行”。

四.结论

聋校数学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用科学的以“聋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合理运用视觉化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合作性教学活动等综合教学手段,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使聋校数学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2.汪飞雪,吴静.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9:172。

3.宋杰.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2):127。

4.陈华陆.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聋校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0(6):150。

5.向汝森.谈聋童数学学习的特殊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2000,3。6.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

第三篇: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雨》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智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的。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想先考一考大家,谁能说出描写雨的俗语或词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雨的。(板书课题、出示课件)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

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一、讲授新课

问:请一位同学说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雨的? —雨前、雨中、雨后(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如果按照“雨前、雨中、雨后”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出示课件)

1。学习第一段(出示课件)(找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雨呢?(—夏季)

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课件)(板书:闷热、暗、狂风)

过渡:这是夏季阵雨前的天气特点,那雨中又是什么景象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件)2,学习第二段(齐读课文)

“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说明雨来的急,这也是夏季阵雨的特点)

“粗大的雨点落下来,打的玻璃窗叭叭直响”是作者„„?(板书:听、叭叭)

阵雨刚来的时候,是粗大的雨点,那么雨越下越大又是什么景象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这是作者„„?(板书:看)

作者在看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板书:天地之间、屋顶、房檐、地上)

作者在描写雨中景物时,你认为哪句话写的最好?为什么?

作者在详细描写雨中情景的时候,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在本册课文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比喻句,哪位同学能说个比喻句。

作者在这里运用比喻,把夏天阵雨的雨中景色写得很具体,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雨中景色的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作者把雨中景色写得形象、具体、生动,那么谁能把雨中景色复述一下呢? 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真是一场及时雨呀”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我仿佛看到”是不是真的看到? —不是,是想到的。(板书:想)

作者看到雨中的美景,想到了“渴极了的„„”,玉米苗会不会咕咚咕咚的喝水呢?这里是把玉米苗当作什么来写的?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修辞方法?(出示课件)

小结:这场雨流进了大田,流进了果园,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说明了大田里的庄稼需要水,果园里的果树需要水,人们呢,热切的盼望着下雨,现在下雨了,人们心情怎么样呢?所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板书:及时雨)

读到这里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出示课件)我们也和小作者一样,心情特别高兴。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过渡:夏季的雨就像小孩子的脸,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阳光灿烂。那么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

(教师读,学生默读)

3、学习第三段

问:雨后是怎样的景象? —空气清新、杨树柳树美丽极了。我们看看课文中小作者是怎样写的?(出示课件)

比较:哪一组句子写的好?为什么? 复述课文。

[渗透德育]:空气是这样清新,树木是这样美丽。让人的心情非常舒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到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心情是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身边美好的景物,并把你观察到、体验到的美和大家共同分享。

(板书:美丽极了)

总结:分析完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整篇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叙述顺序来写的。写雨中景色时,是从远到近观察的,远看雨“像天地之间悬挂的珠帘”,近处是从上到下观察的,先看屋顶,再看房檐,后看地上,并且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使课文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运用这些写作方法。现在是冬季,不久就会下雪,老师期待着在大家的作文中看到美丽的雪景。

巩固练习:

1.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两个比喻句,并说一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狂风

一()清香 一()小溪

一()水花 一()薄烟

一()大雨 3.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1)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2)杨树、柳树美丽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类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改进,并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以摆脱以往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的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而后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该文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的关键点。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自身角色的调整。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等理论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考试观、人才观等都要重新认识和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及指导者。

2、教学策略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转变就是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导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七个重点:(1)重感悟。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会,揣摩语境,训练语感。(2)重读书。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适量齐读,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快速把握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重积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但要重视课内积累,还要重视课外积累。通过对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段的积累,学生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4)重情感培养。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课文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5)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6)重合作。合作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7)重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探索语文学习规律。

3、教学结构的转变

教学结构包括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运用。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课堂结构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结构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探究合作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变的关键点

1、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化设备来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讲故事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往的简单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摒除以往的死记硬背,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在学习《身边的科学》这篇说明性课文时,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抨顺写法上的脉络,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看浪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的气势与壮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人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出探究课题,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汇报探究成果,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5、以情动人,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以情动人。如在讲解《小蟒鲜找妈妈入《爱迪生救妈妈》这类蕴含深厚情感的课文时,要感情充沛、以心感人,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获得“亲情无价”的情感共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答案的正误之分,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成果,对于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独具一格的回答要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认可,避免全盘否定甚至当堂呵斥,以维护学生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倡导积极、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升华,能够在体会语文的魅力中快乐成长。

6、探索开放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的开放性学习,是指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和学生的学习视角,充分开发社会、学校等对学生有益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的开放式学习可分为故事式学习、辩论式学习以及“导游”式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语

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凌。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1

[2]武玉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2010

第五篇:聋校语文教研组09-10下工作总结

聋教组09-10下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里,我校聋教组教学遵循课改的一系列原则,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在校领导正确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创建创办职业教育,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逐步回归主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1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这既是每学期的常规工作,也是教研组的中心活动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每位教师备课时在学习目标的合理设定,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课堂中新生成教学任务的及时处理,作业的科学安排,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等诸多方面下工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能随时接受相关检查。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研究创设

聋康班继续上学期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争取按照计划完成工作。本学期争取确立一个主课题,所有课任教师参与其中,也可单独另立题目,尽最大可能在学期末取得一定成果。教学过关测试

为了促进日常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年起实行教学质量双过关测试,本学期先进行月考,再进行“计算过关测试”,通过列表对每个学生的阶段成绩做一外部横向内部纵向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

虽然上学年组里老师也为校本教材准备过,但这一学期真正用起来却没有一

点实际意义。直到五月份,在教导主任的带领下,终于着手进行校本教材前期工作—— 编写大纲,在一个礼拜的努力,制定出了两年四册的教学大纲。四册教材共围绕六个主题展开,每一册分别三或四部分,本学期着重对第一册进行编写。

在以后这两个月里,我是这样安排工作的。

1、何娟负责第一部分:学前训练

张海娇负责第二部分:我的学校

徐倩倩负责第三、四部分:我的家、冬季

2、制作小课模板和单元模板。

3、利用周一、三、五兴趣课时间在机房进行集体研究编写。

4、其余时间各自负责进行编写。

尽管进度很慢,但是我们很认真,有时候遇到难以确定的题目,就三个人共同商量探讨,知道得出较为满意的结果。校本教材很累,我们水平不高,但每一步走的都很小心,相信经历了这个过程后,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加油吧。

2010-7-7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用好聋校语文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聋校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试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4分) 炽热( ) 虐待( ) 执拗( ) 挑衅( ) 冥思xiá( ) 花团锦cù( ) 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

    聋校语文第六册

    聋校语文第六册《彩虹》教学设计 固原市特教中心:崔 哲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董广本 [关键词语] 新课程理念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媒体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媒体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满足学生在听觉、视觉上的需要。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能省去大......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自己和不少教师的课堂......

    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严鑫华 (琼州学院中文系,海南五指山市572200) 摘要:本世纪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育有......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汪洙的《神通诗》里有这样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见,古人心目中读书是多么高尚、多么重要的事啊。因此,在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