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大全
简述课程的类型
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5.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5)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6)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2.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等的培养。
(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化。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教学评价应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2)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3)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4)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3)有利于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有哪些
1、课前计划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新手型教师的课前计划: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修改课前计划。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1)教学过程中: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执行力强。新手则较为模糊,难以执行。(2)维护学生注意力方面:专家方法多样。
(3)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先回顾再讲授,而新手:从较难得或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入手。
(4)提问与反馈:专家的提问多,反馈及时。
3、课堂练习与检查家庭作业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进度的手段,而新教师认为练习是必经的步骤。
4、课后评价差异
新教师的课后评价比老教师更关注课堂发生的细节。
5、其他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师生关系融洽,人格魅力大,对职业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业务感和好责任感强。
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与其它学科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等 6.班主任工作
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起到“点”和“拨”的作用。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4.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用一个小故事巧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8个德育原则 原则1.导向性原则
小杰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脾气有点急,有些小顽皮。有一次,由于小杰动手打了邻班一位同学而被班主任赵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进行训导。班主任赵老师在教导小杰之前就准备把“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道理讲给小杰听。(赵老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之前自己要先明确是非,即导向性原则)原则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小杰来到赵老师办公室,赵老师对小杰说:“小杰,你先坐,我们谈谈你和隔壁班同学打架的事情。”(试想,如果此时赵老师采用的不是和蔼可亲的口吻,而是让小杰站在一旁对他进行训斥,效果应该不会理想,也就是说,想改造一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尊重他,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原则3.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小杰坐下来,赵老师问:“小杰,为什么要打邻班同学呢?”小杰:“因为我亲眼看到邻班××同学欺负我的好哥们阿强,我气不过,就打了他!”赵老师:“原来是这样。”(赵老师只有了解了小杰为什么打人,才能针对小杰的实际问题对他进行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原则4.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赵老师继续说:“小杰,你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重感情,这是好事儿,可是,你也应该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样不由分说的就去打同学,是不是不太好呢?我们可以和××同学讲道理啊,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和老师过去给你们评评理。(赵老师给小杰讲道理,让小杰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小杰,体现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原则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我也知道阿强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班级里也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流,所以总是受一些同学欺负。小杰,我觉得你要是真讲哥们义气,是不是应该在平时多帮助一下阿强呢?帮助他在同学中逐步树立威信!”(赵老师利用小杰重朋友感情的优点来引导他帮助阿强逐步树立威信,体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小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赵老师讲的道理。赵老师说:“小杰,既然你已经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了,如果下次再有和同学打架的行为,我可要有惩罚措施啦!”(赵老师对小杰进行完正面教育,也要有相应的纪律约束,以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原则7.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回到家,小杰和奶奶说起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奶奶对赵老师的教导表示赞同。(家庭与社会只有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保持统一才能够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试想,如果小杰奶奶认为,小杰如果不打同学,小杰就会挨打,那么,赵老师的教导就白费了。充分体现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原则8.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一段时间后,赵老师发现,小杰变得彬彬有理了,在他的帮助下,好哥们阿强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当学生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才能说德育工作取得了实质效果,即体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直观性语言。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4.发扬教学民主。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四、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注意培养学生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七、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
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份量、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贯彻要求: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八、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其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师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考点 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考点 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考点 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考点 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
考点 6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考点 7 问卷设计的结构及基本原则
考点 8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考点 9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考点10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考点11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考点1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13 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考点14 情绪的 ABC 理论
考点15 班级管理的模式
考点16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考点17 组织竞赛型活动的注意事项
考点 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考点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考点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4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 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 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 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考点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 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 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考点6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
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如一般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指的是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
考点7 问卷设计的结构及基本原则
(1)问卷的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
(2)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第一,将为调查对象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第二,保证问卷的适当性。如研究目的(理由)的充分性;问题 对于调查目标的适宜性;问题对调查对象的适当性。
第三,对于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阻碍问卷调查 的因素包括主观障碍(如:畏难情绪、顾虑重重、漫不经心、毫无兴 趣)和客观障碍(如:阅读能力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表达能力 的限制、记忆能力的限制、计算能力的限制)。
考点8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先天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它包括一个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先天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能力的形成。
(2)早期经验的影响
早期经验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除与自然素质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教 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和实践活动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个人勤奋的影响
后天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固然起主导作用,但没有个人 的努力和勤奋,要获取事业成功同样是不可能的。
考点9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考点10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 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学习的情境性
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 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本身便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需 要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世界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3.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考点 11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的合力。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考点1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顺序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考点 13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1.导向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 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 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3.知行统一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 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 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4.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 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 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考点 14 情绪的 ABC 理论
情绪的ABC理论又称理性-情绪疗法或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 ABC 理论。
ABC来自3个英文的首字母。在 ABC 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 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是 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 A 引起的。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 的间接原因;而 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 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考点 15 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考点16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1)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
(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调 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
(4)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
考点 17组织竞赛型活动的注意事项
(1)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考点。
(2)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
(3)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
(4)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
(5)在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教学方法: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信息的传输的载体 作息传输的工具.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⑴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教学方法改革:51发现教学(布鲁纳);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饵顿制.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阐述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不利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分组教学制:能力作业分组 外部内部分组.教学设计法 杜威 道尔顿制 帕克赫斯 备好课⑴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懂 透,化;了解学生;考虑教法.⑵制作好三种方案.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课题即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课的类型:单一课和综合课,讲授课 演示课 讨论课 阅读指导科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好课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指向性;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⑴内容型策略.⑵形式型策略.⑶方法型策略.⑷综合型策略.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⑴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原则:⑴导向性原则.①以马列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③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方针政策.⑵正面教育原则.①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②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③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④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⑶知行统一原则.①联系实际,讲清理论.②组织时间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和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③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⑷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①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②提出的德育要求要合理明确具体并序列化.③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⑸因材施教原则.①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承认过程性和差异性.②要根据现实有的放矢,切忌一般化.③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育.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①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⑴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育.⑵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⑶课外校外活动.⑷社会实践活动.⑸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⑹班主任工作.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
尊师爱生的风气;要定期和任课教师互通情况;全面调节安排好各科教学负担;②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③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定期家访,及时和家长沟通;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种有利因素对学校提供支持.以科学主义为导向的科学管理对教育管理的影响:⑴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⑵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管理.⑶以科层管理为组织基础.以人本主义为导向的民主的人际关系管理思想的特点:⑴注重管理中的人际管理研究.⑵注重人的需要的满足.⑶注重领导方式的研究.以道德理想主义为导向的人伦管理理论特点:⑴强调政教合一.⑵重视知行合一.⑶讲求人伦秩序.行政管理模式: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⑴中央集权制国家在逐步加强“民主化”,给地方以更多的办学权限,同时建立各种咨询审议机构,鼓励多方面参与的积极性.⑵地方分权制国家为了有效地推行国家教育计划,逐步加强中央的教育行政管理权.既要加强中央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又要充分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⑶建立中央办学与地方办学,教育部门办学与业务部门办学,国家办学与社会集体个人办学相结合的教育行政体系,这是总的发展趋势.⑷政府对学校实行宏观管理,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⑸提倡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⑴多元化办学体制.⑵以地区统筹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⑶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⑷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制.①确保国家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②提高个人教育投资比例.③面向全社会筹集资金.学校管理的特点:中介性;管理的对象是人;相对独立性;基础性.学校管理中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教育价值观.学
第四篇:201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和等级性.3)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2.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3.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4.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2)理论导向的冲突与融合 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7.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一,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1.为什么说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人力资本理论
12.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第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3.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4.学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5.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16.为什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19.遗传的意义是什么?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视 20.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
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必须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5.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学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人;
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6.学生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7.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绝对的善良。28.简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
3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2.课程的改革趋势?
一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二是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三是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3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3)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35.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36.教学进程的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3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
38.如何处理好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
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
2、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能动性;
3、建立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9.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3)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40.教学过程的结构?
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42.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4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与讲解相结合;充分运用语言直观。44.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45.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复习;在运用知识中巩固
4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第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第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4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52.选择教学方法的因素?
1、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
2、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
3、学生的特点;
4、教师本身的素质;
5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第一,有利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改变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 54.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
优点: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55.综合课的构成?
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56.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社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5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59.中学德育的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0.德育规律?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61.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6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以理服人 2)树立先进典型 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4)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相结合。63.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联系实际。2)组织实践活动。3)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6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差异性。2)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进行教育3)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67.德育的途径?
主要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68.班级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四个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二是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是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7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第五篇:2012护士资格证必背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护士资格证必背
1、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脊柱结核)。
2、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血培养)。
3、抢救由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脏骤停时,最有效的方法是(非同步电击复律)。
7、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的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
8、心肌梗死24小时内并发急性左心衰时,最不宜用(洋地黄)。
9、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垂体肿瘤)。
10、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控制多尿最适宜的药物是〔去氨加压素(弥凝)〕。
1、造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
2、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最主要的区别是(Ph染色体阳性)。
4、硫酸镁中毒时最早出现的是(膝反射消失)(此题2008年助理重复再现)。
5、最常见的子宫肌瘤类型是(肌壁间肌瘤)(此题2008年助理重复再现)。
6、推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最主要目的是(保护血液资源)。
7、引起脑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8、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上皮组织)(此题2007年助理重复再现)。
9、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10、AIDS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孢子虫)。
1、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
2、确诊高功能性甲状腺结节,最有意义的检查是(放射性核素扫描)。
3、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郎格汉斯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4、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值是(260nm)。
5、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红细胞)。
6、诊断缺铁性贫血最肯定的依据是(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7、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效果最好的是(质子泵抑制剂)。
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是(脊髓)。
9、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
10、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K+)。
1、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2、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等容收缩期)。
3、胆汁中含量最多的有机成分是(胆汁酸)。
4、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水和钠代谢紊乱是(等渗性缺水)。
5、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上题很重要,结合了时事)
6、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特异性最高的是(CPK-MB)。
7、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在(乙状结肠和直肠)。
8、早期诊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有价值的方法是(局部分层穿刺)。
9、恶性肿瘤种值性转移到盆腔,最多见的是(胃癌)。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10、脱敏治疗的最佳适应征为(恐怖症)。
1、胫骨中下1/3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延迟愈合)。
2、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部位是(L5)。
3、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中,最先发生的病理改变是(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4、消除支气管哮喘气炎症最有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
5、争性颅内压增高,有脑疝征象时,应立即使用下列哪种药物最佳(20%甘露醇)。
6、颅内肿瘤中最多见的是(神经上皮性肿瘤)。
7、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是(利尿剂)。
8、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广泛应用的化验指标是(血清淀粉酶)。
9、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心脏听诊)。
10、对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妥布霉素)。
1、正常人脑脊液中糖的最低含量为(2.5mmol/L)。
2、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高血压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为(发病率)。
3、鉴别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最有意义的是(尿中白细胞管型)。
4、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最佳的检查是(甲状腺核素扫描)。
5、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首选的氧疗是(高压氧舱)。
6、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首选的药物是(硝苯地平)。
7、劳累时有心绞痛及晕厥发作的主动脉狭窄患者首选治疗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8、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是(B受体阻滞剂)。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9、根据症状和体征提示有胸腔积液时,需确定是否有胸腔积液应首选的检查是(胸片)。
10、室性心动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的首选方法是(同步电复律)。
1、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血液学缓解的首选药物是(羟基脲)。
2、SLE,狼疮肾炎(病理为IV型)首选的免疫抑制剂为(环磷酰胺)。
3、下列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红霉素)。
4、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失神发作合并发生时,药物治疗首选(丙戊酸钠)。
5、肺炎球菌肺炎治疗的首选抗生素是(苄星青霉素)。
6、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环疑合并硬膜下积液,首选的简便诊断方法是(颅透光检查)。
7、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首选(羟基脲)。
8、变异性心绞痛首选(地尔硫卓)。
9、治疗脑膜白血病首选药物是(甲氨蝶呤)。
10、代谢性酸中毒在没有发展到循环衰竭程度时,首选治疗应该是(实施病因治疗)。
1、为感染性休克病人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时,下列各组液体中首选的是(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量血浆和全血)。
2、疑为垂体腺瘤时,定位诊断首选(MRI)。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发生惊厥,首选的药物是(苯巴比妥钠)。
4、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丙酸睾酮肌内注射)。
5、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是(溴隐亭)。
6、诊断尿道结石首选的X线检查是(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
7、三叉神经痛首选(卡巴西平)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
8、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宜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9、合并冠状动脉痉挛心绞能的高血压宜首选(B受体阻滞剂)。
10、准备进行骨髓移杆的患者需要输血改善贫血症状,首选的血液制品为(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1、成人股骨干骨折,并有足背及胫动脉搏动细弱,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
2、诊断胆囊结石首选的检查方法是(B超)。
3、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
4、下列治疗军团菌的首选药物是(红霉素)。
5、青春期甲状腺肿,肿大明显时首选治疗方法是(口服甲状腺素片)。
6、为确定肝脓肿穿刺点或手术引流进路,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是(B超)。
7、上消化道出血时,为寻找出血的病因,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胃镜检查)(而不是大便隐血试验或上消化道钡餐)。
8、正常足月儿的皮肤外观特点是(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
9、内脏病的主要特点是(定位不精确)(而不是对牵拉不敏感或是必有牵涉痛)。
10、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是(阑尾容易缺血、坏死)。
正德教育2012护士资格考试保过班强势收班中扣扣 /331299270 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