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语文现代文课外语段有效阅读
初三语文现代文课外语段有效阅读
王秋梅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三语文现代文语段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误区:
1、阅读材料量的把握上,贪求多多益善,兴起题海战术。
2、阅读材料质的要求上,不能精选文本材料,鱼目混杂。
3、阅读材料的学习过程,线条粗略,方式单一,只重解题技巧,不重感悟、理解、鉴赏、积累和方法的指导。
4、阅读材料与作文的关系上,不重迁移,割裂了阅读与作文的双向迁移的关系。
这种阅读现状,是应试教育产生的不良状况,其后果:
1、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和牵制着学生主体性阅读的体验,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2、由于急功近利,教师不能树立大语文观念,教师的短视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浅知,使得学生思维面狭窄,积累薄弱,思想高度不够,语文素养不足,作文水平不高等现象。
二、实施原则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有六个方面、20个知识点和能力点。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呢?我们反对篇篇面面俱到的做法,即每一篇阅读
都要训练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因为这种做法往往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由于分解的太零碎,使学生抓不住重点,破坏了整体感悟为先的阅读宗旨,破坏了学生的阅读体验的整体过程,阅读收效甚微。
那么,在初三阶段,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现代文课外语段阅读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我们提出初三现代文课外语段阅读的四要原则:一要精选文本,二要抓少精练,三要注重积累,四要注重迁移。这些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把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下面就《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女兵墓》两篇课外现代文比较阅读的实践加以论述。
三、实践与论述(一)要精选文本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业负担繁重,初三现代文课外阅读材料纷繁庞杂,这是不可回避的学情。如何精选有益的文本,利用较少的时间,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目的呢? 答案是:选择阅读材料应该本着择真而读、择美而读、择善而读的原则,要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文本,注重文本的人文价值,注重文本的内涵和深度,力求使学生从精美的阅读材料中直接汲取思想和语言的精华,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提高阅读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极为朴实的伟人墓地,生动再现了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文章流
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无限沉思。这篇文章曾被选用为宁夏的中考现代文阅读,上海高中版文本教材。《女兵墓》是当代作家王宗仁的记事散文,文笔细腻而生动,表现的是无名女兵无私奉献的精神。04年北京中考阅读试题曾经选用。
这两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有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语言风格相似,抒情性强,文笔细腻而含蓄。
2、都有震撼人的悲怆力量。
3、都是在通过坟墓再现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中的思想和品质。不同点:
1、表现的对象一个是伟人,一个是平凡之人。
2、写作手法上各有特色。将这两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能够体现阅读教学的宗旨。(二)要抓少精练
每一篇阅读文本都独有特色。在教学中让学生能通过学习手段真正感悟欣赏每一篇文章中赋有特色的内容,或情感、或思想、或结构、或语言,抓住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加以深悟、探究、质疑。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主体性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女兵墓》两篇文章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两篇文章的特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
学习重点是:
1、通过描写墓的环境、形状及人们的感受的句子,整体感知文章所表现的人物伟大的灵魂。
2、鉴赏《世间最美的坟墓》对比的写作特色和《女兵墓》开头结尾的写作特色。
学习方法的设计是:
1、反复朗读,仔细圈划,反复品味。
2、小组讨论,感悟探究。
3、点拨引导,质疑,归纳并概括。
教学后思:由于阅读点抓得集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阅读体验,注重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能沉浸文本,能收获到感悟、研究和阅读的喜悦。对这两篇文章所体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印象深刻,也为下一课时的积累和迁移做好铺垫。
(三)要注重积累
积累可以突破课文的局限,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既能入于课本之内,又能出于课文之外,涵养语文的素质。初中语文最有效的积累原则应是自于阅读文本及与阅读文本有关的延展内容。对于初三学生的文学积累,更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女兵墓》的比较阅读第一课时的教学结束时,可以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题目:
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女兵,刻在她的无名碑上,你想写些什么?(审题:可以表达歌颂的情感和缅怀的情感。)要求:小组经过积累、筛选,确立出十句佳句,在第二课时进行交流汇报。汇报结束,全班同学就几组汇报的精彩佳句再次积累感悟。
示例: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屠格涅夫
3、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增广》
4、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5、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圣经》
6、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7、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它的黑斑。——张笑天
8、死是伟大的激情惟一纯洁、美丽的终结。——劳伦斯
9、倘使有一双翅膀,我原作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地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化作一阵烟,一撮土。——巴金
1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1、我奉献的没有其他,只有热血、辛劳和汗水。——丘吉尔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4、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范伸淹
15、思君如满月,月月减清辉。——张九龄
(四)要注重迁移
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学习理论在初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具有指导意义。它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积累,促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用原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体性联想进一步延伸,达到阅读到写作的良性迁移,提高初三现代文阅读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女兵墓》比较阅读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之后,可以布置下面题目使阅读向写作迁移。
学完《女兵墓》文,你是否也想到了另一座坟茔——托尔斯泰的朴素的坟墓„„女兵的坟,托翁的坟,是否激荡起你心中的某种情愫,请把这种感受写下来(可参考相关链接的材料)学习方法及过程:
1、小组感悟、探究、归纳手头的材料。
2、教师读下水作文,创设情境,激发写作。
3、学生习作欣赏,品评。
教师下水文示例:
追思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问候,轻轻地垂目,轻轻地驻足。那风儿依然俯临。日光依然温煦„„不平静的是我内心久久萦回的思绪。
是你,伟大的托尔斯泰。你提醒人们从卧轨自杀的安娜的悲剧命运上去品尝美被撕碎后的那份悲怆与深邃,从人性复苏的聂赫留朵夫身上你又引领人们沐浴道德的恩泽。我钦佩你,钦佩你能够决然舍弃贵族的奢华,像一名流浪的士兵静静地消失在无名车站的勇气;我欣赏你这位巨人流着眼泪的面容和你那无比温柔的心。你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你是俄国人民永远引以为豪的骄傲。
是你,无名的女战士,你用年轻的生命堵住敌人的枪眼。是你用绚烂的夏花丰富了人生的意义。可敬的女兵,你的死如秋叶般静美,你的爱将与天不老,与日同辉。
如果说“豪华落尽见真淳”是人生最美好的归宿,那么托尔斯泰追求平民式的朴素回归就是最好的见证。
如果说雪莲花如“清水出芙蓉般”清丽、雅致,那么无名女兵就该是这雪莲花中最馨香,最圣洁的一朵。
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最深邃的大海是平静的。走过这片智慧高地,我似乎参透人生。
学生习作示例:
最美的精神花园 初三(1)班 杨梅
生命,有相同的开端相同的归宿,不尽相同的是生命的过程。这其中,有崇高,有伟大,有卑劣,有渺小„„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但在生命的后半段。他却力求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他淡泊名
利.追求平民化。虽然他只是中等偏矮的个子。但他却是精神的巨人。
那无名的女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她的生命很短暂,却留下了最绚丽的华章。她没有漂亮的衣裳,但她那美丽的眼睛会让人铭记在心。虽然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但她那奉献的精神使人无法忘却。
是啊,古今中外,哪一个名人伟人不是拥有着过人的学识、胆略以及精神呢?苏轼以旷达的胸襟面对多变的现实。他敢于讲真话,他是一个风节凛然,敢做敢为的儒者。屈原追求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爱憎分明更不随波逐流。他的爱国精神被世人景仰。诸葛亮公忠秉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影响深远。海明威是20世纪文坛的灵魂人物,是个正视人生的硬汉。正如他在《老人与海》中这样写道:“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些名人和伟人有的就是与命运不断抗争的高贵品质。这些人各有各的痛苦,但是他们的坚持精神和托翁、无名女兵是一样的。正是这种坚持,他们熬过了人生的严冬,迎来了生命中的春天。正是如此,他们的生命才如此绚烂、精彩。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做一棵大树,经历风吹雨打。变得更加强壮,而不是成为一株小草,在树荫的庇护下免受日晒雨淋。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清贫一生却拥有不慕奢华,傲视权贵的豁达,而不是纸醉金迷。
活 着 初三(1)班 张斯琪
有些人活着就像是死了,但有些人死了却依然活着。他活在人们记忆里,活在人们心里,活在人们犹如大海一般广阔的思想里。
活着就是对后人的一种奉献,奉献崇高的精神。奉献思想,奉献知识„„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能被人们记住,因为他将《复活》、《战争与和平》留给了后人;文中的女兵之所以能被人们记住,因为她用生命挽救了集体,她将奉献精神留给战友,留给后人。
滚滚红尘,浪花淘尽英雄,历史洗尽铅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人很快就被人们忘记。但有人却早已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历史的碑上。细数中国05年风流人物,且看下面这些感动中国的3位:洪战辉是黑夜里的一只萤火虫,奉献出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妹妹学习的路、人生的路,他坚韧地活着。丛飞是滑过天际的流星,虽然短暂,却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灿烂,华美的一瞬,他快乐地活着。邰丽华是林间飞舞的蝴蝶,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美丽,在人们眼里绘出一副绚烂的图画。她幸福地活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些人就像这梅花一样,即使已化作尘土,还留在人们心里.飘香如故„„
归纳总结:
过程进行完毕,学生习作所涉及到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品质有:奉献、谦让、豁达、率真、朴素、坚韧、宽容、温和、团结、合作、诚信、善良、纯洁等等。学生作文的体裁有诗歌、散文、读后感,甚至还有短幕剧。他们在真诚、细腻而生动的作品中,提到了苏轼、屈原、诸
葛亮、海明威、贝多芬、勃兰特总理、麦克阿瑟将军、邱吉尔总统,提到了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丛飞、邰丽华,提到了足球骄子齐达内,提到了神州五号的幕后总指挥王有志,还有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平凡人,以及这些人的精神内涵。
注重积累和迁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互动吸纳和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深切体会到人类精神家园里的美好思想,受到文学美的熏陶,学生思维的空间得以拓展,语文的素养得以提高,思想层次和写作水平得以提升。(作者单位:淞谊中学)
第二篇:初三语文的有效复习方法
初三语文的有效复习方法
中考临近,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的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校、家长、自己满意的答卷,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四年初三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探索积极有效的复习方法。下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开始,我们就要为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制定计划时要瞄准考点,以类型题复习为主,分门别类,拟好复习要点,作系统的布局。这样,也好让学生知道要复习什么,在复习当中做到心中有数,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中考题型,我把复习内容分为文言文板块、古诗文积累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板块、现代文阅读板块、写作板块。
二.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加强方法指导
(一)重视文言文的复习
依据:历年语文考纲中的文言文阅读比分占到16分左右,比重较大。
具体做法:采用把握中心,理清层次,层层铺开的复习方法。下面以《桃花源记》为例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步,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如《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我们学过的诗有《饮酒》。
第二步,明确文体。复习时,要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篇目进行归类,如说理、描物、记事、写人等,做到心中有数。如《桃花源记》是一篇传记文章。
第三步,把握主旨。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第四步,理清思路。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分别写了桃花林美景、桃花源环境以及桃花源纯朴的风尚。而理清层次的目的在于理解中心,促进背诵。
第五步,落实字词、句式。字词可分为四大类:一词多义字;通假字;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性活用的字。如“要,妻子、绝境”这些在其他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都应掌握理解,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句式本文主要出现的是省略句,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强调学生要在翻译时把句式特点反映出来,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第六步,拓展延伸,巩固落实。为了让学生落实基本的字词,举一反三,具有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应给学生配备相应的课外练习。如复习《桃花源记》后,让学生做《狄梁公治病救人》。
(二)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落实与训练
(1)加强语言题的训练
从考纲例卷来看,积累与运用占到26分的比重,除去6分左右的背诵,运用题有20分。而这一板块里的内容包罗万象,有拼音,有标点符号,有修改病句等等。怎样复习好?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考纲,重视考纲里提到的知识点。在这点上我颇有经验教训。2007年中考复习时我虽然注意到“变换句式”这一条,可没有引起重视,那年中考恰恰考到短句与长句的转换,学生失分较多;去年复习时我们反复研读考纲,注意到容易被忽视的“日常应用文的写作”这一块,除了专题讲解外,还配备了相应的练习,当学生考到编后语时应该是不陌生的。
其次,以考促教。复习时怎样做到化繁为简,条目清楚?我的做法是以考促教。每份综合卷在语言版块上每次突出一个主题,然后再通过专项复习、专项训练巩固落实。比如这张试卷出到对联的练习,然后以之为契机,专项复习对联并配备对联专项训练。
(2)重视古诗文的背诵
依据:考纲要求默写必背50首古诗文的名言佳句,从例卷看背诵占到6分的分值。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强调学生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求学生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要求学生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着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将复习的知识来一个“验收”,有时我们会进行“知识竞赛”之类的语文活动,通过竞赛等形式,变出花样,如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既定分数,设必答题、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计算得分,对优胜的进行表扬奖励。这样,学生乐此不疲,老师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1、阅读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1)在复习当中,应当注意传授给学生答题的技巧,力求让学生在考试时碰到类型题时大脑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信息给学生以答题的方法。那样就更能体现复习的系统性了。如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渲染、烘托作用,插叙的作用,各种表现手法的作用;议论文寻找论点的突破口要先找准论题,再追踪对此论题所持的见解、主张的文字信息;还有,在对比中加以领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科学,记叙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议论文语言的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2)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3)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
2、写作
(1)学生要学会积累。平时作文时,我经常把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挑出来,面批之后让学生再作修改并打印起来。这样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为他的中考做了必要的储备。
(2)看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学龄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看经典名篇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3)还需要在作文结构上进行训练,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训练,因为在60分钟的作文时间里,学生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存在着难度,所以首先要做到规范,以期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4)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5)提供学生写作的时间。学生课外时间基本被大量的作业挤占,即使有时间作文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写作最好放在课内完成。我基本上是一周一篇,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类型来训练,做到循序渐进。
三.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认识转化为信念并不是行为的频繁重复完成的。知识,只有在行为方面能给孩子带来正义感,能使他激动,能使他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并能振作的情况,才能转化为信息。”因此,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只有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才会萌发出幼芽来。
特别是学生到了初三第二学期,随着中考的临近,他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更需要任课老师加强情感沟通,疏导学生的情绪,树立信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卡耐基说过:“太阳能比风更快的脱下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沟通情感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做让学生反感的事。比如不拖课、不抢课特别是抢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音美课。
沟通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赞赏教学,无论是古诗文的背诵还是写作训练等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及时捕捉到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诚挚的肯定。比如:学生今天的背诵比昨天流利了,作文中出现了好句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感觉老师时时在关注他,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主动性也有了,成绩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这对差生尤其有效。
总之,如何搞好语文复习,是一项教学艺术。只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第三篇:初三语文评课
燕子掠空衣带水:重温经典《范进中举》
听了段老师的一堂小说《范进中举》赏析课后,很受启发,获益匪浅。现就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对这堂课评价如下。
一、评教学目标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文,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自渎篇目,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作了选录。本单元都是“小说”,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阅读赏析小说的能力与技巧。段老师结合学生、教材及考点要求的情况,将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分层设置为:知识目标:①了解作品及作者。②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义。③能疏通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能力目标:①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并能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②学习小说对比、夸张的讽刺艺术。③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课文,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及学习知识的真正作用。这样逐层推进的目标设置,既落实了文学作品阅读对于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把新课程“美育”的目标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了学生以文本为窗口来观照社会、思考人生的意识。
二、评教学思路
基于上述目标,段老师预设这样的教学思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义,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结合课堂预习检测,明确重点字词及情节——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即品析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关系变化探究小说主题。如此一来,就把小说阅读与赏析的文体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小说的核心要素——人物呈辐射状展开,将小说三要素的作用具体化,提高了学生概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因而,整堂课结构清晰,循序渐进,学生思维活跃,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与文本、作者、时代的情、智、理的对话,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艺术经典的韵味,激发了鉴赏性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三、评教学过程
段老师的这堂课采用的虽然是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却完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段老师把这堂课的课型定位为“合作、探究、欣赏”课。因此,在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时,各个环节衔接紧密,紧扣预设方案展开且适时加以变化。我把他的教学流程归结了一下:段老师先是以假设孔乙己中举导入课文,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情况,点拨学生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明确了吴敬梓的生活年代、人生经历,《儒林外史》的文学史地位——第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拓展了“外史”跟“正史”、“野史”的关系,窜连了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拔贡”出身通过的是京城礼部进行的“会试”,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作家经历相映照,加深印象。接着,段老师叫学生上黑板标注拼音,强调重点字词——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小说的大致情节,对学生的复述作了及时的指导和鼓励评价。然后,引领学生一起复述情节,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据此切入文章精彩片断的赏析。此时,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那种由于听课老师较多而造成的紧张感融化了。而更为精妙的是:段老师抓住学生的发言情况,用一个问题导入了对文章重点段落的赏析——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结合文章的这个标题,我认为文章有一段写得最精彩。大家认为应该是哪一段?把教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结合,课堂对话如何深入的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加上教师的板书提示,文章的写作特色与情感基调得到了以点带面的强化。在完成文段赏析后,段老师乘热打铁,继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走向对小说的主题探讨。一共“量身定做”了三个问题:范进只中了一个举人,也就是才通过了乡试就欢喜得发疯了。大家看看范进中举发疯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结合文中语句,看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何变化?——围绕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他周围的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这些人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这篇小说揭露了什么?批判了什么?最后,归纳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解读,段老师作了小结。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再次学习了小说主题的归纳方法。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段老师设置的六个主要问题,层层推进,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自由表达,师生合唱,起伏有致,充分发挥了两大教学“主体”的课堂建构功能,令人茅塞顿开,大受启迪。
四、评重点难点
段老师把“结合典型的人物描写,从动作、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追究形成人物性格的原因”作为本堂课的重点,把“分析课文中各种任务的变化原因、认识封建社会中各种人物对功名、富贵的痴迷和丑态”作为难点,并设计了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从教学过程及效果来看,这样的突破策略得到了丝丝入扣的实施,取得了圆满的预期效果,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段老师不仅立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常规方法指导,也不只是为了带动学生感受了文章艺术魅力就此打住,而且还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学生赏析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时,针对学生不指明语段所在具体页码、自然段的情况,马上发问:标没标段落序号?引起其他学生注意养成严谨的预习习惯。)、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主题解读方法的灵活规范化巩固应用。这也算是每一位执教者默认的重点和难点吧。
五、评教师素质
善于抓住学生情绪反应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引导,是段老师的魅力所在。无论是窜讲还是做示范模拟朗读,段老师都能做到声情并茂,配以得体的身势语言,从而营造出了愉悦自由的课堂气氛。面对学生理解方面的不足,耐心加以引导,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在课堂大合唱中,段老师让学生唱主角,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作为参照和珠线,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解读,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此外,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段老师还注重保持教学思路的稳定性,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授课套路,进而找到参与课堂的方法,师生配合默契,互相学习。还有一个细节,女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最爱敢于发表自我观点的那三个女生,整节课上她们的声音几乎没有间断过。为此,段老师有意识地调节了男女平衡,给男生相当的发言机会,直接点明让他们参与了进来。
六、评板书设计
段老师的板书分为三块:一是课前板书,即预习检查部分。将课文重点字词在课前休息时就板书出来,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勾画标注,对课文进行“再预习”,提前感知文本。其次是主体板书,即赏析第五自然段写作特色的板书,将主人公(范进)和次要人物(老太太、众人、范妻)依次纵向罗列,正面与侧面相互映衬,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分条并举,简洁且明了。加上相应的窜讲补充、口头明确,学生的心神既能超脱于书本之外,在教师的点拨中豁然了悟,又时时专注于课文中间,顺着原文语句旁批作注。第三种是潜板书,在归纳小结小说主题时,段老师口述,学生笔录。这种“隐形”的板书格式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写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取到了及时复习巩固、加深理解层次的潜在效果。
七、我的建议
段老师的这节小说欣赏课,教学设计科学,教学过程完整,师生互动融洽,堪称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一个成功范例。在这节课的观摩学习中,我所获得的经验与启发让我难以再作吹毛求疵的指陈,唯有一条个人经验想与段老师互通有无:一是关于情节梳理与概括:在学生复述完故事内容后,我们可按“人物+事件”的格式,为相应的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我所拟的标题依次是:范进“进学”,胡屠户前来“贺喜”——范进要盘缠遭胡屠户臭骂——乡试回来,范进上集卖鸡——报录人报喜,邻居飞奔集上寻范进——范进看喜帖,喜极而疯,疯跑集上——众人商议治疯之道——胡屠户喝酒壮胆,上集市治疯——范进醒后,张乡绅送钱送房攀交情——范进送银给丈人,胡屠户假意推托收银子。这样更便于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归纳方法。
上述浅薄之见,不足之处尚请段老师多包涵。同时,也请各位同仁指点迷津。
披沙拣金演绎成文,听王千授《变色龙》有感
带着学习的心态听了王千老师执教的《变色龙》一课。40分钟,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已然引人入胜,确见功力,确有收获。今有评课一事,仅以不成熟的视角浅析一二。
亮点:
一、教态很端正。良好的态度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王老师备课充分,教学内容详实,熟悉教学设计中的各教学环节,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整节课一气呵成。可见用功不少,自然也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
二、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入课题,接着检查字词音义,介绍作者作品,掌握基础知识,然后重点分析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之后再以几个检测题巩固新知,最后还别有新意的布置了一个叫“小剧场”的课后作业题。
三、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间检查本节课涉及到的重点字词的音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课文内容,而不是由教师一味的讲、“满堂灌”,最后总结得出关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四、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王老师言语温和,有效地缓解了听课堂的紧张气氛;其次,设置问题,当
堂讨论,学生们颇有劲头;再次,课件制作稍带趣味,亮出人物时选择较为有趣可爱的剪贴画,最具特色的是插入了一个根据文章内容制作的动画片,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气氛良好。
五、问题设置精巧。例如,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假若自己或者现实中的人遇到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怎么处理?这不仅很好的过渡了教学环节——下面即将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同时还能使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即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还不忘设计课后作业——小剧场,给出一段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文字,让学生据此自编一个表演剧或创作一个剧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四篇:《真正的英雄》课外语段阅读题1
课外语段阅读题一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 面的练习。
“挑战者”号在卡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_____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______。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观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①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之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_____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为死难者哀悼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观看发射实况的现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_____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②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1.文中画横线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写的词语是()
A.继续致敬慰问罹难
B.持续致哀慰问罹难
C.继续致哀抚慰遇难
D.持续哀悼安慰遇难
2.第一段介绍航天飞机爆炸的详细情况时,依次写了发射基地_____、飞行高度、___________、坠落状态、颜色以及散落面和________的时间。
3.比较文中划曲线的两句,同样都是说话,所用的标点却不一样,为什么?
4.“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5.选段主要写全美国对航天飞机失事的反响。这包括全国公众的反映,_______的反映,______的反,宣传机构的反映,______的反映。
参考答案:
1.B
2.飞行速度,坠落地点,持续
3.第①句引用里根夫人原话,须用冒号和引号。第②句是作者概括了里根讲话的内容,所以仅用了冒号。
4.不能,“几乎”突出了全国震动之大,但很有分寸,若去掉“几乎”,就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5.政府机关,总统和夫人,教堂现场观众。
第五篇:课外语段阅读训练(搜集到的6篇)
小学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写 人 篇)
一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下课后,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把学生召集在一起,问大家:“读书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能发财致富。”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响亮 轻声 想了想)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那 哪 拿)时起,已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大 伟大 宏伟)的志向。教他历史的高老师知道后,非常赞赏,就亲切地对周恩来说:“我们灾难深重(zhóng zhòng)国家,多么需要革新图强(qiáng qiǎng)的人啊!”为了鼓励周恩来不断进步,高老师赠给他“翔宇”的名字,还说:“一个有志于革命救国的少年,应该像扶摇直上的大鹏鸟,永远翱翔于宇宙之中。”
1、把括号中不合适的拼音、词语划去。
2、找近义词。
赞赏()鼓励()翱翔()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5、这段话着重对小时候的周恩来进行了哪几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周恩来怎样的一个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________
米斯是一位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一个马戏团。()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所以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在船上,三个游客乘着酒后的高兴,对遍体鳞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给了他少许银币和大把铜币。那三人继续喝酒,竟露骨地攻击米斯的祖国。“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雹子一样飞掷到那三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喝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乘”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A 趋,就着;B 坐; C 计算方法。下面句子中“乘”应该选哪一个解释。(1)他乘船回家。().(2)三个旅客乘着酒后的高兴。().
2、解释。
(1)怜悯:_______
(2)遍体鳞伤:________
4、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
5、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这段话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A 意大利少年米斯
B
怜悯
C “人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D 一大把银币
三 ________
匡衡年轻的时候十分好(hǎo hào)学。他家境贫困,买不起蜡烛,一到夜晚,屋里就漆黑一片。匡衡想读书,可晚上室内没有亮光,怎么办呢?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到深夜。当时地方上有个大户人家,主人并不识字,却有很多藏(cáng
zàng)书。匡衡听说了,就卷起铺盖上他家去做佣工。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很奇怪地问他 你要什么 只要能遍读你家的藏书 我就满足了 匡衡回答说。主人很感慨,于是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就这样勤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
1、选择括号里一个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__”。
2、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遍读:________
(2)漆黑一片:________
4、用“‖”把这段话分为车层,想一想这四层之间是____关系。
5、给这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
四 聂耳拜师
___________________聂耳家隔壁住着一位木匠师傅。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劳动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枝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笛声传来,聂耳似乎听到了欢乐的笑声,哀怨的泣诉,愤怒的呐喊。他跑到木匠师傅跟前,手 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了侧耳倾听。木匠师傅指着短笛问他 孩子 你对这个感兴趣吗 聂耳点点头 恳求说 师傅您吹得太好了 能教教我吗 木匠师傅点点头 收下了这位未来的大音乐家做徒弟。
1、给文中留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2、按“短笛夜奏”、“听乐入神”、“求师收徒”这三个意思,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
3、用一个能概括这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做这段话的开头,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4、聂耳是怎样听木匠师傅吹奏短笛的?这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线画出联想的句子。这是由_______引起的联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张海迪
对张海迪来说,不用讲,生活是艰难的,艰难得令人无法想像。‖她下身没有知觉,大小便都不能控制。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强迫自己少喝水,不吃稀饭。由于身体严重缺水,嘴唇干裂了,身体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但她照样坚持下去。身体瘫痪的张海迪战胜了重重困难,学文化,练本领。她没上过一天学 依靠自学学完了中 小学的全部课程 她还自学了英语 日语 德语 世界语 并翻译了十几万字的英国小学 海边诊所 她学会了针炙,用小小的银针为病人解除痛苦;还学会了修理无线电的技术,成了县广播局的正式工人。‖海迪热爱生活,不断地充实自己生活的内容。她热爱音乐,能演奏几种乐器,并能唱一支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她喜欢美术,经常画素描,练写生;她天天记日记,夜夜读小说,希望将来能写出鼓舞人们热爱生活、奋勇前进的文学作品。
1、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的层次,写出每一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张海迪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采用第几人称来写的?主要是对张海迪的什么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报道张海迪姐姐事迹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六 阿基米德
一天,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正蹲着专心致志地研究画在地上几何图形。忽然,残暴的罗马士兵闯了进来,但是,阿基米德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罗马士兵拔出宝剑,指着阿基米德的鼻子,这时,他才明白眼前的事情。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惧怕,坦然地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道题做完,不能给人留下一道没有做完的题啊!”残暴的罗马士兵狞笑着,举起宝剑向阿基米德砍去。阿基米德大叫一声“我还没做完”,就这样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1、找近义词。
残暴()惧怕()狞笑()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坦然:________
(2)专心致志:__________
3、“不能给人留下一道没有做完的题啊”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把这段分为三层,并写出每一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歌颂了什么?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1)表现阿基米德刻苦钻研的精神。()
(2)表现了阿基米德热爱科学,致死念念不忘科学的崇高品质。()(3)赞扬了阿基米德干事专心致志,临死不惧的品质。()
_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