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工电子教案 5.5控制电机 PPT概要
步进电动机(2)如定子绕组按U-V-W-U…的顺序重复通入电脉冲,转子就按 顺时针的方向一步一步转动。通入的电脉冲频率越高,电动机的 转速越快。(3)如改变通入电脉冲的顺序,按U-W-V-U的顺序,转子反方向 一步一步转动。实际中,常将步进电动机定子每一个极分成许多 小齿,提高步进电动机的精度。5.应用 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自动记录仪和石英钟表等设备中。[图片]:步进电动机实物
第五节 控制电机 【课堂小结】
一、伺服电动机: 1.作用:将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为轴上的转速信号。2.特点:具有服从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的功能。3.应用:只适合于100W以下的小功率控制系统中。
二、测速发电机: 1.作用:将转速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2.主要特点:输出电压与转速成正比。
第五节 控制电机
三、步进电动机: 1.作用: 将输入的电脉冲信号变换为输出的角位移。2.特点:每输入一个电脉冲,电动机转动一个角度或前 进一步。3.应用:应用于数控机床、自动记录仪和石英钟表等设 备中。
第五节 控制电机 【课后作业】 1.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26.27.28.29。2.《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学习指导与练习》第 五章第一题32.33.34.35;第二题39.40;第三 题30.31.32;第四题10.11.12。
第二篇:《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EE307
2、课程名称(中/英文):电机控制技术Control Technique of Electrical Machines
3、学时/学分:45/2.5
4、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基本电路理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
5、面向对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材: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
谭弗娃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电机控制技术是介绍各类电机的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包括直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等。电机控制技术结合了融合了电机,电力电子,微机原理技术,已成为电子及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当前电机控制的主流技术的基本原理。为深入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电机的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熟悉直流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并初步掌握电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为深入研究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概述 1.电机拖动系统的构成 2.电机控制的基本要求 3.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5.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平衡方程式和稳定工作奂概念 6.电动机调速的概念 7.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常用控制电器和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1.控制电器的分类 2.常用控制电器及囵形符号 3.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4.电动机的几个基本控制线路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 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 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5.直流电动机的开环调速系统 6.带速度负反馈的直流闭环调速系统 第四章 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电机控制技术基本知识和原理。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交互式,教师应讲要点、难点和讲思路。2.实验分为三个层次: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六、其它说明
考试安排:笔试(60%)+ 实验论文(40%):笔试主要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程度,实验检测学生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论文主要检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三篇:电工电子教案
课程:
灯光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并且满足是开关S闭合,灯泡EL亮。
2、分析在S闭合、打开条件下,能够用万用表测量电位。
3、分析在S闭合下,能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教学重点:掌握实物电路的连接。
教学难点:使用万用表测量电位、电流。
一、旧课复习,新课导入
回顾:提出关于教室电灯(风扇)的电路布置形式,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分析两图情况,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制作一个基本电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灯光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二、新课教授
任务准备······
1.工具准备:万用表、连接线、电池插座 2.材料准备:电线、蓄电池(5号电池)、开关、小灯泡 提问:5号电池与车用蓄电池作比较,包括电压、电流 3.连接线制作:用夹子与电线相接,从而方便连接。工作中······
1、线路连接与检验(1)线路连接步骤
①连接蓄电池正极与开关S ②连接开关S与灯泡EL
③连接灯泡EL与蓄电池负极
(2)线路连接检验
开关S比合格,如果灯泡EL亮,则正常,反之为不正常。
2、电路测量(1)电位测量
何为电位: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某点移到参考点(零电位点),所做的功叫做该点的电位,单位为V。(P42)
测量方法:用数字万用表选择直流电压挡“2V”,黑表笔(负)接于蓄电池负极上,红色表(正)接触于需要测量电位的测量点,万用表里显示的电压就是测量点的电位。测量点位图示(1-5)点,并记录数据。
标准数据:1与5,断开1.5V,闭合1.5V
2与5,断开0 V,闭合1.5V
3与5,断开0 V,闭合1.5V
4与5,断开0 V,闭合0 V
(2)电流测量
用数字万用表选择直流“20mA”,断开测量电路的电线,把红、黑表笔分别接于断开电线的两端,则万用表显示的电流就是测量电路流过的电流。
标准数据:断开,电流为0;闭合,电流为120mA
提问:如果开关不闭合,电流是否还可以测量?
灯泡端电压:断开为0,闭合为1.5V;灯泡状态:断开为不亮,闭合为亮。
总结:
1、灯泡端电压UEL=0V时,流过灯泡电流I=0A,灯泡不亮。
2、灯泡端电压UEL=12V时,流过灯泡电流I=1mA,灯泡亮。
三、作业布置
思考与联系:P39~40,题1、2
第四篇:电工电子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1)
【课题编号】
1-07-01 【课题名称】
半导体二极管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半导体及其特性,特别是它的掺杂性;
2.解释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结构特点;
3.知道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4.认识二极管,掌握它的结构及其特性;
5.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电子方面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二极管的结构及特性 【难点分析】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十分抽象,PN结及二极管特性曲线的形成原理,都必须从内部电子转移的角度才能解释清楚。而且,学生以前对半导体一无所知,所以学习起来十分困难。但学生有着对家电的向往和对半导体及二极管的好奇心,所以,教学过程中若结合多媒体动画和实际应用电路,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 【教具资源】
二极管、多媒体课件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演示实验一套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家用电器中的电子线路,唤起学生对半导体和二极管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我要学”的思想推驱动下,拉开本节内容的讲解序幕。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一)半导体及其特性
教师活动:1.从家用电器→放大电路→二极管(三极管)→半导体;2.示意一些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实物(或焊接板)让生观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觉表象。
学生活动:观察电子元器件实物,了解半导体的概念及特性。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动画演示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形成过程的多媒体动画,了解电子、空穴的移动规律。
(三)PN结的形成
教师活动:演示PN结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分析几个重要环节:扩散运动→复合运动→内电场→漂移运动→动态的结→PN结。
学生活动:观察PN结形成过程的多媒动画,理解PN结的形成原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2: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及外形
教师活动:解释二极管定义、示意二极管实物、展示二极管结构的多媒体动画。学生活动:观察二极管实物及其结构的多媒体动画,初步形成对二极管的感性认识。
(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教师活动:做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的演示实验;出示实验原理图的多媒体动画,简析二极管导通和截止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理解二极管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的真正含义。
(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教师活动:出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多媒体课件。简要解释曲线形成的原因。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的归纳三条结论:1.是一条非线性曲线。2.导通电压和死区电压的数值。3.IF随UF的变化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多媒体动画,理解其特点。
(四)常用二极管的参数、分类及型号
教师活动:讲述二极管的参数、演示二极管分类表格的多媒体动画、拿出各种类型的二极管实物让生观察。
学生活动:记忆二极管的参数,观察二极管分类表格的多媒体动画和实物,全面了解二极管。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觉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半导体及二极管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规律: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2、3、4、5、6、14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2)
【课题编号】
2-07-02 【课题名称】
半导体三极管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认识三极管实物、知道它的结构及特点;
2.牢记PNP型和NPN型三极管的图示符号和他们的文字符号; 3.解释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和伏安特性曲线; 4.叙述三极管的主要参数。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及特性曲线 【难点分析】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半导体、PN结等的知识,为学习三极管提供了前提。三极管的工作原理非常抽象,理论分析时,结合放大电路中载流子移动规律的多媒体动画和观察实验数值,加深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对知识的理解度,从而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和演示法 【教具资源】
三极管放大电路演示实验一套和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家用电器到放大器再到三极管,引出本节三极管的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思维。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教师活动:示意三极管实物;投影两种类型的三极管结构示意图的多媒体动画。
学生活动:观察三极管实物,形成初步表象;观察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多媒体动画,初步掌握其结构。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三极管的兴趣
教学环节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教师活动:1.结合多媒体动画,说明三极管放大的先决条件;从内部电子转移的角度简析三极管中各极电流和电压的形成过程和分配规律。2.结合三极管电流测试原理图的多媒体动画,演示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观察三极管电流分配电路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实验结果,理解三极管中电流的 分配规律。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觉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3: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教师活动:结合三极管特性测试电路的多媒体动画,讲解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定义和曲线形成原理。
学生活动:
观察三极管特性测试电路的多媒体动画,理解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定义和曲线形成的原理及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4:三极管的参数、分类及型号
教师活动:1.结合三极管放大测试图的多媒体课件,分析三极管的各个参数。2.演示三极管的分类图表多媒体课件,讲述三极管的种类。
学生活动:观察三极管放大测试图和三极管分类表的多媒体课件,理解各参数的含义;记住各参数的符号,全面了解三极管。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鉴别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三极管的结构、放大原理、特性及参数等;引导学生归纳三极管的结构组成、三极管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特征;说出三极管的参数及种类等。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7、8、9、10、11、12、1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3)
【课题编号】
3-07-03 【课题名称】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放大器的定义和种类;
2.掌握一般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图,熟悉电路中各器件的作用; 3.解释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画出其波形图
4.理解静态及静态工作点的概念,掌握静态工作点的简单计算,会画交、直流通路。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基本放大电路图和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难点分析】
难点: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单从理论上讲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结合工作波形的多媒体动画,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降低理论难度。
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很关键,教师要从放大器中无静态工作点时的工作情形,推理到设置工作点的必要性。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突破问题的关键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和推理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家用电器,激起学生对放大器的求知欲;运用放大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教师活动:投影基本放大电路的多媒体动画
学生活动:观察放大电路的多媒体动画,初步掌握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中各器件的作用。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环节2:静态工作点及其作用
教师活动:陈述静态及静态工作点的概念,结合放大器无静态工作点时的电路及工作波形的多媒体动画,分析放大器不正常的工作状态。
学生活动:观察多媒体动画,深刻理解放大器中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3: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结合放大电路和工作波形的多媒体动画,讲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学生活动:观察放大电路和工作波形的多媒体动画,理解和掌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环节4:静态工作点
教师活动:投影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的多媒体动画,讲解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学生活动:观察共射放大电路的多媒体动画,理解和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基本放大电路的电路组成及特点,引导学生解释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说出静态和静态工作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6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4)
【课题编号】
4-07-03 【课题名称】
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图,了解其稳定工作点的原理; 2.会画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交、直流通路,会计算静态工作点; 3.了解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教学重点】
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教学难点】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原理 【学情分析】
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稳定过程较复杂,采取多媒体动画演示能降低其理论难度,节省时间;有关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学生以前很少接触,采用多媒体动课件和讲练结合的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提高计算技能。【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和演示法。【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际放大电路的图纸或焊接板等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中工作点不稳定的角度出发,激起学生的思索和探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分压偏置共射基本放大电路图
(一)电路图
教师活动:投影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多媒体动画。
学生活动:观察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图的多媒体动画,初步掌握它的电路结构和特点。
(二)稳定工作点的原理
教师活动:投影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图和直流通路的多媒体动画,分析其稳定工作点的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图,试着画出它的直流通路,并了解稳定工作点的原理。
(三)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教师活动:投影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的多媒体动画,导出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观察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的多媒体动画,理解并熟练掌握静态工 作点的计算公式。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环节2:放大电路的交流性能分析
教师活动:出示放大电路的性能测试图多媒体课件,解释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及交流通路的画法。
学生活动:观察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图多媒体动画,理解并掌握各个参数,且试着画出交流通路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引导学生说出稳定工作点的原理、交流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以及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公式等,并提醒学生区别上节课中的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5)
【课题编号】
5-07-03 【课题名称】
射极输出器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认识射极输出器的电路图,会画它的交、直流通路; 2.解释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
重点:射极输出器电路图及其特点 【难点分析】
难点:射极输出器的动态分析 【学情分析】
射极输出器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电路,它的动态和静态分析比较复杂。但在这里不要求详细分析。由于学生有了共射放大器的分析基础,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故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放大器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电路的需求,引入射极输出器的概念;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射极输出器电路
教师活动:先后投影射极输出器的电路图及其交、直流通路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先观察射极输出器的电路图,弄清电路的结构特点,然后试着画出交、直流通路,初步掌握其结构。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环节2:射极输出器的动、静态分析
教师活动:投影射极输出器的交、直流通路的多媒体动画,分析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等
学生活动:观察射极输出器的交、直流通路的多媒体动画,了解其动、静态的分析过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环节3: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教师活动:结合射极输出器在实际中的应用电路的多媒体课件,解释它的特点。学生活动:观察多媒体动画,牢记它的各个特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记忆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射极输出器的电路图及其交、直流通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其特点和用途。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1.画出射极输出器的电路图和交、直流通路?
2.请写出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6)
【课题编号】
6-07-04 【课题名称】
多级放大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多级放大器的定义和它的电路组成;
2.掌握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三种多级放大器的电路图及其特点; 3.了解三种多级放大器的用途和放大原理。
【教学重点】
重点: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三种多级放大器的电路图及其特点。【难点分析】
难点:多级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学情分析】
多级放大器种类较多,电路较复杂;采取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掌握它们的结构及特点;多级放大器的实际应用电路较多(如收音机电路、电视机电路等),可采取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电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点。【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和举例法 【教具资源】
三种多级放大电路和实际应用电路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前面学习的单级放大电路,过渡到实际的电子线路大都是多级放大电路,从而引入本节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级放大器电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多级放大器及其电路结构
教师活动:投影多级放大器的定义和电路结构的多媒体动画
学生活动:了解多级放大器的含义,观察电路组成结构的多媒体动画,对多级放大器电路有个初步认识。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对多级放大器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2:三种多级放大器
教师活动:演示三种多级放大电路的多媒体课件,讲述它们的结构组成、特点及用途。学生活动:观察三种多级放大电路的多媒体课件,掌握它们的电路图及其特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环节3:多级放大电路的动、静态分析
教师活动:根据多级放大电路的多媒体课件简单进行动、静态分析。学生活动:观察多级放大电路的多媒体课件,掌握其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4:多级放大器的实际应用电路
教师活动:展示多级放大器的实际应用电路多媒体动画。
学生活动:观察多级放大器的实际应用电路的多媒体动画,判断他们的种类,体会他们的真正用途,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三种多级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并说出其动、静态的情况。
四、课堂练习五:课后作业
1.分别画出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三种多级放大器的电路图,指出他们各自的特性和用途?
2.写出三种多级放大器的动、静态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7)
【课题编号】
7-07-05 【课题名称】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知道反馈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反馈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3.明确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反馈类型的判断及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难点分析】
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反馈的类型较多,判断方法比较复杂,学生很容易混淆。采用多媒体课件对每一种反馈类型的电路进行演示,能使学生在分析、比较和鉴别中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鉴别法 【教具资源】
反馈电路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实际应用中带反馈的放大电路(如电视机中的场扫描电路、收音机中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等)引入本节内容;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反馈的基本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反馈放大器方框示意图的多媒体动画,解释反馈及负反馈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反馈放大器方框示意图的多媒体动画,理解和掌握反馈的定义。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教学环节2:反馈类型及判断方法
教师活动:结合多个反馈电路的多媒体动画,讲述反馈的类型及判断方法。学生活动:根据反馈电路的多媒体动画,初步掌握各个反馈类型及其判断方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环节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根据多媒体动画,理解负反馈的真正意义所在。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反馈的定义及反馈类型,引导学生总结出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及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教师可出示一些反馈电路的多媒体动画练习题,让生分析和判断。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的第18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8)
【课题编号】
8-07-02 【课题名称】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简易检测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认识二极管和三极管实物;
2.能根据管壳极性标记和管脚排列,判断出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极性; 3.会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管脚极性及质量; 4.会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学重点】
重点: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和三极管 【难点分析】
难点: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集电极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实践课,学生的兴趣较高,对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和三极管感到很新奇。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践测量和多媒体课件展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集电极较难理解,教师结合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及多媒体动画,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教学方法】
实践法、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教具资源】
二极管、三极管检测练习板1块;万用表1只;100kΩ电阻器1只。【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质量及管脚的判断,在放大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结合具体实物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二极管的管脚及极性的判别
(一)根据管壳极性标志符号判别
教师活动:投影各种二极管外型的多媒体动画;拿出二极管实物,讲解判断二极管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二极管多媒体动画和实物,初步掌握二极管极性的简单判别方法。
(二)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管脚及极性
教师活动:投影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方法步骤的多媒体动画和二极管、三极管检测练习板的多媒体动画。示范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观察多媒体动画,熟记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方法步骤。2.实践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极性及质量:按练习板上二极管的编号顺序,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RAB 及RBA);判别二极管的管脚极性(+、-);判别二极管的质量(好、差、短路或断路)。将测量值及结论填入表格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三极管的判别
(一)根据三极管的管脚排列方式判别三极管的电极
教师活动:投影几种不同排列方式的三极管的多媒体课件,说明判别方法。学生活动:观察多媒体课件,掌握判断三极管极性的规律。
(二)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管脚及管型
教师活动:投影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管脚的方法步骤的多媒体动画;示范测量方法。学生活动:1.观测多媒体课件,熟记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具体步骤。2.动手实践,按练习板上三极管的编号顺序,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基极和管型进而判断集电极,并将结论记入表格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二极管的极性及质量的判别和三极管的管脚及管型的判别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的方法和步骤。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实验报告单一份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9)
【课题编号】
9-07-03 【课题名称】
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学会组装和调试分压偏置单管放大电路; 2.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3.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电压幅度与波形的影响。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教学重点】
重点: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难点分析】
难点: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学情分析】
本节课属于实践课,学生对这种课有着极大的热情而又感到很陌生,因为学生一般动手的机会较少。所以,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采用现场教学法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增加学生的直接感觉和视觉享受,从而解决关键点,降低难度,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方法】
实践法、讲授法、演示法和现场教学法。【教具资源】
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 示波器1台; 电子毫伏表1只; 12 V稳压电源1台; 万用表1只;
电阻、电容、3DG6三极管器件若干。【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实际应用中测试和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电压幅度的影响
教师活动:投影单管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图的多媒体动画,介绍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多媒体课件中单管分压偏置放大电路实验图,组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然后实践测量静态工作点和交流信号的变化,并将结果记入表格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观察电路在非正常情况下的输出波形,理解各器件的作用 教师活动:投影单管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图的多媒体课件,并设置几个故障点。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要求,分别判断故障现象,进一步理解放大电路中各器件的作用。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3:研究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
教师活动:投影单管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图的多媒体课件,并提出通过改变RP来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学生活动:根据多媒体动画中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从而进一步理解静态工作点的重要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测试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调整和测试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步骤以及静态工作点对输出信号有哪些影响。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实验报告单一份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篇:《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1.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1.4 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案例1.1 手电筒电路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种用来照明的最简单的用电器具,如图1.1所示。
它由四部分组成:
(1)干电池,它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2)小电珠,它将电能转换为光能;
(3)开关,通过它的闭合与断开,能够控制小电珠的发光情况;(4)金属容器、卷线连接器,它相当于传输电能的金属导线,提供了手电筒中其它元件之间的连接 1.1.1 电路
电路是由若干电气设备或元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线联接而成的电流通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等三部分组成。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装臵,如发电机、干电池、蓄电池等。
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臵,通常也称为用电器,如白炽灯、电炉、电视机、电动机等。中间环节是传输、控制电能的装臵,如连接导线、变压器、开关、保护电器等。
实际电路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划分为电力电路(强电电路)、电子电路(弱电电路)两大类。
电力电路主要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电子电路主要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1.1.2电路模型 1.电路模型
由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电路元件一般用理想电路元件代替,并用国标规定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表示。
2.电路元件
为了便于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实际元器件近似化、理想化,使每一种元器件只集中表现一种主要的电或磁的性能,这种理想化元器件就是实际元器件的模型。
理想化元器件简称电路元件。
实际元器件可用一种或几种电路元件的组合来近似地表示。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1. 电流
(1)电流的大小 电荷的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规定以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强度
idQdt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用符号i表示。则:
式中dQ为时间dt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简称直流电流,采用大写字母I表示,则
IQt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
(2)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电流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在简单电路中,如图1.3所示,可以直接判断电流的方向。即在电源内部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而在电源外部电流则由正极流向负极,以形成一闭合回路。
为了分析、计算的需要,引入了电流的参考方向。
在电路分析中,任意选定一个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有时又称为电流的正方向。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流为正值。反之,若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则电流为负值。这样,电流的值就有正有负,它是一个代数量,其正负可以反映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
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般用实线箭头表示,如图1.5(a)表示;也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如图1.5(b),其中,Iab表示电流的参考方向是由a点指向b点。
2、电压
(1)电压的大小
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在数值上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中a点移到电路中b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用uab表示,则:
uabdWabdQ并规定:电压的方向为电场力作功使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称为恒定电压,简称直流电压,采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a、b两点间的直流电压为:
UabWabQ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为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2)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分析、计算电路时,也要预先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压为正值,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电压为负值。电压的参考方向既可以用正(+)、负(-)极性表示,如图1.6(a),正极性指向负极性的方向就是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如图1.6(b),其中,uab表示a、b两点间的电压参考方向由a指向b。
(3)关联参考方向与非关联参考方向 如果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则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
如果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不一致,则称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3.电功率与电能
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作的功称为电功率,简称为功率。
PQUUIt用上式计算电路吸收的功率时,若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则等式的右边取正号;否则取负号。当P>0,表明元件吸收功率;当P<0,表明该元件释放功率。
电能就等于电场力所作的功,单位是焦耳(J)。
W=Pt
例1.1图1.9中,用方框代表某一电路元件,其电压、电流如图中所示,求图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并说明该元件实际上是吸收还是发出率?
解:(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 UI= 5×3 =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吸收功率。
(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UI=-5×3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发出功率。
(3)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 UI=(-5)×3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发出功率。
(4)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UI=-(-5)×3 =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吸收功率。
1.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案例1.2单相异步电动机属于感性负载,它常用于功率不大的电动工具(如电钻、搅拌器等)和众多的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电风扇、抽油烟机等),图1.11是吊扇的电气原理图。其中,LA、LB分别是单相异步电动机(M)的工作绕组、起动绕组;电容C是起动电容,它与起动绕组LB串联;S是开关;电感L是调速电抗器。二端元件:分为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
1.3.1 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1.电阻元件的图形、文字符号
电阻器通常就叫电阻,在电路图中用字母“R”或“r”表示。电阻器的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通常用符号“Ω”表示。
电阻元件是从实际电阻器抽象出来的理想化模型,是代表电路中消耗电能这一物理现象的理想二端元件。
电阻元件的倒数称为电导,用字母G表示,即
G1R电导的SI单位为西门子,简称西,通常用符号“S”表示。2.电阻元件的特性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可以用电流为横坐标,电压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平面上的曲线来表示,称为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工程上,还有许多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这样的电阻元件称为非线性电阻元件。如图1.14所示曲线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所以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
3.欧姆定律
无论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电阻元件功率为:
在电阻电路中,当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欧姆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IUR当选定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方向时,则欧姆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IUR无论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电阻元件功率为:
2URPIRR2R上式表明,电阻元件吸收的功率恒为正值,而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因此,电阻元件又称为耗能元件。1.3.2 电容元件
1.电容元件的图形、文字符号
电容器又名储电器,在电路图中用字母“C”表示,电路图中常用电容器的符号如图1.16所示。
电容器的SI单位是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2.电容元件的特性 当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线性电容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iCdudtdudt若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容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iCC的单位为法拉,简称法(F)。电容元件有隔直通交的作用。在u、i关联参考方向下,线性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uiCududt在t时刻,电容元件储存的电场能量为:
W(Ct)12Cu(t)2电容元件是一种储能元件。
在选用电容器时,除了选择合适的电容量外,还需注意实际工作电压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是否相等。如果实际工作电压过高,介质就会被击穿,电容器就会损坏。1.3.3 电感元件
1.电感元件的图形、文字符号
电感线圈简称线圈,在电路图中用字母“L”表示,电路图中常用线圈的符号如图1.18所示。
在一个线圈中,通过一定数量的变化电流,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能力就称为线圈的电感量,简称电感。电感常用字母“L”表示。
电感的SI单位是亨利,简称亨,通常用符号“H”表示。2.电感元件的特性
当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线性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uLdidtdidt若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uLL的单位为亨利,简称亨(H)。
在u、i关联参考方向下,线性电感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uiLididt在t时刻,电感元件储存的磁场能量为:
W(Lt)12Li(t)21.4 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案例1.3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源,它多用于汽车、电力机车、应急灯等,图1.20是汽车照明灯的电气原理图。其中,RA、RB是一对汽车照明灯;S是开关;US是12V的蓄电池。凡是向电路提供能量或信号的设备称为电源。
电源有两种类型,其一为电压源,其二为电流源。电压源的电压不随其外电路而变化,电流源的电流不随其外电路而变化,因此,电压源和电流源总称为独立电源,简称独立源。
1.4.1 电压源 1.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简称为电压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它有两个基本特点:
(1)无论它的外电路如何变化,它两端的输出电压为恒定值US,或为一定时间的函数us(t)。
(2)通过电压源的电流虽是任意的,但仅由它本身是不能决定的,还取决于外电路。
电压源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如图1.21所示。直流电压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22所示。
2.实际电压源
实际的直流电压源可用数值等于US的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阻Ri相串联的模型来表示,如图1.23(a)所示。实际直流电压源的端电压为: U=US-UR=US-IRi 例1.4图1.24所示电路,直流电压源的电压US=10V。求:(1)R=∞时的电压U,电流I;
(2)R=10Ω时的电压U,电流I;(3)R→0Ω时的电压U,电流I。
解:(1)R=∞时即外电路开路,US为理想电压源,故 U=US=10V 则: IUUS0RR(2)R=10Ω时,U=US=10V 则:
IUUS10A1ARR10UUSRR(3)R→0Ω时,U=US=10V 则:
I1.4.2 电流源
1.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简称为电流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它有两个基本特点:(1)无论它的外电路如何变化,它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IS,或为一定时间的函数iS(t)。(2)电流源两端的电压虽是任意的,但仅由它本身是不能决定的,还取决于外电路。
电流源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如图1.25所示。直流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26所示。2.实际电流源
实际直流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
IIS1URi'实际的直流电流源可用数值等于IS的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i„相并联的模型来表示,如图1.27(a)所示。实际直流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27(b)所示。
例1.5 图1.28所示电路,直流电流源的电流IS=1A。求:(1)R →∞时的电流I,电压U;(2)R=10Ω时的电流I,电压U;(3)R=0Ω时的电流I,电压U。解:(1)R→∞时即外电路开路,IS为理想电流源,故
I=IS=1A 则
UIR
(2)R=10Ω时,I=IS=1A则:UIRISR110V10V(3)R=0Ω时,I=IS=1A则:UIRISR10V0V 1.4.3 电源的等效变换
电源的电路模型有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如图1.29所示。
在图1.29(a)电路中,有:U=US-IRi 式中,US为电压源的电压。
在图1.29(b)电路中,有:
IIS1U'Ri整理得 : U=ISRi – Iri
式中,IS 为电流源的电流。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若要等效互换,其伏安特性方程必相同,则其电路参数必须满足条件:
Ri= Ri ;
US=IS Ri
在进行等效互换时,电压源的电压极性与电流源的电流方向参考方向要求一致,也就是说电压源的正极对应着电流源电流的流出端。
应用电源等效互换分析电路时还应注意这样几点:(1)电源等效互换是电路等效变换的一种方法。
(2)有内阻Ri的实际电源,它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之间可以互换等效;理想的电压源与理想的电流源之间不便互换。(3)电源等效互换的方法可以推广运用。例1.6 已知Us1=4V,Is2=2A,R2=1.2Ω,试等效化简图1.30所示电路。
解:在图1.30(a)中,把电流源IS2与电阻R2的并联变换为电压源US2与电阻R2的串联,电路变换如图1.30(b),其中
US2R2IS2122V24V
在图1.30(b)中,将电压源US2与电压源US1的串联变换为电压源US,电路变换如图1.30(c),其中
US =US2+US1=(24+4)V=28V 1.5 基尔霍夫定律
1、支路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端元件依次连接称为串联。电路中的每个分支都称作支路。
2、节点
电路中3条或3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节点。
3、回路
电路中的任一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网孔
平面电路中,如果回路内部不包含其它任何支路,这样的回路称为网孔。因此,网孔一定是回路,但回路不一定是网孔。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定律指出: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出或流入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 i(t)0
在直流的情况下,则有:I0 通常把上两式称为节点电流方程,简称为KCL方程。
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背离节点的电流取正号,而对参考方向指向节点的电流取负号。
例如,图1.33所示为某电路中的节点a,连接在节点a的支路共有五条,在所选定的参考方向下有:-I1+I2+I3-I4+I5=0 KCL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的节点,还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中的任一假设的封闭面。即在任一瞬间,通过电路中的任一假设的封闭面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例1.8已知I1=3A、I2=5A、I3=-18A、I5=9A,计算图1.3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6及I4。
解:对节点a,根据KCL定律可知:-I1-I2+I3+I4=0 则:I4=I1+I2-I3=(3+5+18)A=26A
对节点b,根据KCL定律可知:-I4-I5-I6=0 则:I6=-I4-I5=(-26-9)A=-35A 例1.9已知I1=5A、I6=3A、I7=-8A、I5=9A,试计算图1.3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8。
解:在电路中选取一个封闭面,如图中虚线所示,根据KCL定律
可知:-I1-I6+I7-I8=0 则:I8=-I1-I6+I7=(-5-3-8)A=-16A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定律指出: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回路绕行方向,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为零。即:u(t)0
在直流的情况下,则有:U0
通常把上两式称为回路电压方程,简称为KVL方程。
应当指出:在列写回路电压方程时,首先要对回路选取一个回路“绕行方向”。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同的电压取正号,同时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例如,图1.37所示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ABCDA,各支路的电压在选择的参考方向下为u1、u2、u3、u4,因此,在选定的回路“绕行方向”下有:u1+u2-u3-u4=0 KVL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的具体回路,还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中的任一假想的回路。即在任一瞬间,沿回路绕行方向,电路中假想的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例1.10 试求图1.39所示电路中元件3、4、5、6的电压。
解:在回路cdec中,U5=Ucd+Ude=[-(-5)-1]V=4V 在回路bedcb中,U3=Ube+Ued+Udc =[3+1+(-5)]V=-1V 在回路debad中,U6=Ude+Ueb+Uba=[-1-3-4]V=-8V 在回路abea中,U4=Uab+Ube=(4+3)V=7V 1.5.3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变量为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所决定的两类约束关系,建立数目足够且相互独立的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进而再根据电路有关的基本概念求解电路其它响应的一种电路分析计算方法。例如,图1.40所示电路有6条支路、4个节点,选定的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均标注在图中,且各支路电流变量分别用I1、I2、I3、I4、I5、I6表示。由KCL定律,可以列写出三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
节点a: I1-I3+I4=0 节点b:-I1-I2+I5=0 节点c: I2+I3-I6=0 由KVL定律,可以列写出独立回路电压方程: 网孔abda-US1+R1I1+R5I5-R4I4=0 网孔dbcd-R5I5-R2I2+US2-R6I6+US6=0 网孔adca R4I4-US6+R6I6+R3I3+US3=0 由此就可以求解出6条支路的电流,从而可以获得电路中的其它响应。
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利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电路的一般步骤如下:
(1)在电路中假设出各支路(b条)电流的变量,且选定其的参考方向,并标示于电路中。
(2)根据KCL定律,列写出(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3)根据KVL定律,列写出l=b-(n-1)个独立回路电压方程。(4)联立求解上述所列写的b个方程,从而求解出各支路电流变量,进而求解出电路中其它响应。
例1.11图1.41电路中,Us1=130V、Us2=117V、R1=1Ω、R2=0.6Ω、R=24Ω,试用支路法求各支路电流。
解:这个电路的支路数b=
3、节点数n=
2、网孔数l=2,选定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标在图中,并设各为I1、I2、I。列一个节点的KCL方程和两个网孔的KVL方程:
解:这个电路的支路数b=
3、节点数n=
2、网孔数l=2,选定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标在图中,并设各为I1、I2、I。列一个节点的KCL方程和两个网孔的KVL方程: 对节点a:-I1-I2+I=0 对回路Ⅰ:I1-0.6I2=-117+130 对回路Ⅱ:0.6I2+24I=117 解之得:I1=10A,I2=-5A,I=5A 1.6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6.1电阻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电阻元件的识别
(1)电阻的分类、特点及用途
电阻的种类较多,按制作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绕线电阻和非绕线电阻两大类。
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用途的电阻,如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2)电阻的类别和型号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阻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区别电阻的类别,在电阻上可用字母符号来标明,如图1.43所示。
(3)电阻的主要参数电阻的主要参数是指电阻标称阻值、误差和额定功率。
1)标称阻值和误差
国家规定出一系列的阻值做为产品的标准,这一系列阻值就叫做电阻的标称阻值。
最大允许偏差值除以该电阻的标称值所得的百分数就叫做电阻的误差。
2)电阻的额定功率
这个不致于将电阻烧坏的最大功率值就称为电阻的额定功率。
(4)电阻的规格标注方法
1)直标法直标法是将电阻的类别及主要技术参数直接标注在它的表面上,如图1.45(a)所示。
2)色标法色标法是将电阻的类别及主要技术参数用颜色(色环或色点)标注在它的表面上,如图1.45(b)所示。
色标法是在电阻元件的一端上画有三道或四道色环(图),紧靠电阻端的为第一色环,其余依次为第二、三、四色环。第一道色环表示阻值第一位数字,第二道色环表示阻值第二位数字,第三道色环表示阻值倍率的数字,第四道色环表示阻值的允许误差。
2.电阻元件的应用
(1)电阻器、电位器的检测
电阻器的主要故障是:过流烧毁,变值,断裂,引脚脱焊等。电位器还经常发生滑动触头与电阻片接触不良等情况。1)外观检查
对于电阻器,通过目测可以看出引线是否松动、折断或电阻体烧坏等外观故障。
对于电位器,应检查引出端子是否松动,接触是否良好,转动转轴时应感觉平滑,不应有过松过紧等情况。
2)阻值测量
通常可用万用表欧姆档对电阻器进行测量,需要精确测量阻值可以通过电桥进行。
(2)电阻器和电位器的选用方法
1)电阻器的选用
应从类型、阻值及误差、额定功率三个方面进行选取。2)电位器的选用
电位器结构和尺寸以及阻值变化规律两个方面进行选择。1.6.2电容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电容元件的识别
(1)电容的分类、特点及用途 电容器是电信器材的主要元件之一,在电信方面采用的电容器以小体积为主,大体积的电容器常用于电力方面。
电容器基本上分为固定的和可变的两大类。(2)电容的类别和型号
电容的类别,可在电容上用字母符号来标明,如图1.46所示。
(3)电容的主要参数
电容的主要参数是指额定工作电压、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范围、绝缘电阻。
1)额定工作电压
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电容器在线路中能够长期可靠地工作而不致被击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又称耐压)。
有时又分为直流工作电压和交流工作电压(指有效值)。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范围
为了生产和选用的方便,国家规定了各种电容器的电容量的一系列标准值,称为标称容量,也就是在电容器上所标出的容量。
根据不同的允许误差范围,规定电容器的精度等级。电容器的电容量允许误差分为五个等级:00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
3)绝缘电阻
电容器绝缘电阻的大小,说明其绝缘性能的好坏。当电容器加上直流电压U长时间充电之后,其电流最终仍保留一定的值,称为电容器的漏电电流I,这时绝缘电阻R为
RUI(4)电容的规格标注方法 电容的规格标注方法,同电阻元件一样,有直标法和色标法两种。
1)直标法将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直接标注在电容器表面上。2)色标法与电阻元件的色标法相同。2.电容元件的应用(1)电容器的检测
电容器的主要故障是:击穿、短路、漏电、容量减小、变质及破损等。
1)外观检查
观察外表应完好无损,表面无裂口、污垢和腐蚀,标志清晰,引出电极无折伤;对可调电容器应转动灵活,动定片间无碰、擦现象,各联间转动应同步等。
2)测试漏电电阻
用万用表欧姆档(R×100或R×1k档),将表笔接触电容的两引线。刚搭上时,表头指针将发生摆动,然后再逐渐返回趋向R=∞处,这就是电容的充放电现象(对0.1μF以下的电容器观察不到此现象)。指针的摆动越大容量越大,指针稳定后所指示的值就是漏电电阻值。
3)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检测
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标记无法辨认时,可根据正向联接时漏电电阻大,反向联接时漏电电阻小的特点来检测判断。交换表笔前后两次测量漏电电阻值,测出电阻值大的一次时,黑表笔接触的是正极。
4)可变电容器碰片或漏电的检测 万用表拨到R×10档,两表笔分别搭在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和定片上,缓慢旋动动片,若表头指针始终静止不动,则无碰片现象,也不漏电;若旋转至某一角度,表头指针指到0Ω,则说明此处碰片,若表头指针有一定指示或细微摆动,说明有漏电现象。(2)电容器的选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型号根据电路要求进行选择。2)合理确定电容器的容量和误差
电容器容量的数值,必须按规定的标称值来选择。3)耐压值的选择
电容器耐压值一般选用为实际工作电压两倍以上。4)注意电容器的温度系数,高频特性等参数 1.6.3电感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电感元件的识别(1)电感的分类、特点及用途
按功能来分,有高频阻流圈、低频阻流圈、调谐线圈、滤波线圈、提升线圈、稳频线圈、补偿线圈、天线线圈、振荡线圈及陷波线圈等。
按结构来分,有单层螺旋管线圈、蜂房式线圈、铁粉芯或铁氧体芯线圈、铜芯线圈等。(2)电感线圈的主要参数
电感线圈的主要参数有两项:电感量L品质因数Q。1)电感量L 线圈的电感量L也称为自感系数或自感,是表示线圈产生自感应能力的一个物理量。当线圈中及其周围不存在铁磁物质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与其中流过的电流成正比,其比值称为电感量。
2)品质因数Q 线圈的品质因数Q是表示线圈质量的一个物理量。它是指线圈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即
QLR2fLR3)分布电容
线圈的匝与匝间、线圈与屏蔽罩(有屏蔽罩时)间、线圈与磁芯、底板间存在的电容,均称为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的存在使线圈的Q值减小,稳定性变差,因而线圈的分布电容越小越好。2.电感元件的应用
(1)在使用线圈时应注意不要随便改变线圈的形状、大小和线圈间的距离,否则会影响线圈原来的电感量。尤其是频率越高,圈数越少的线圈。
(2)线圈在装配时互相之间的位臵和其它元件的位臵,要特别注意,应符合规定要求,以免互相影响而导致整机不能正常工作。
(3)可调线圈应安装在机器的易于调节的地方,以便调整线圈的电感量达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