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高中历史课堂“动”起来
让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活”起来
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 王培娇
摘要: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要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则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精彩的导语,灵活的教法,适当的留白,以及课堂小结和音乐实践活动,吸引学生,达到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灵活多样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下,随着“课外访万家,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僵化的教学方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体”的新型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通过此次亲身体验孝感市高中音乐欣赏“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首先要做到的是让课堂“活”起来。“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活”起来的源泉。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必须备好课,而备课的中心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的参考书,吃透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心理特点,确定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时段和时限,以及预测出应该或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在制定知识能力目标时不可脱离本单元、本节的教学要求,同时兼顾歌唱、演奏、舞蹈、创作、戏曲表演五大模块之间的链接。在拟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应从情理为切入点,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性,哲学性、人文性和美学性的东西,以情动情,给学生有血有肉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 鸣,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和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以实现,音乐教师还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遵循个别差异规律,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目标细分为基础目标,一般目标和高级目标,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感知、体验、判断、鉴别、表现音乐的欲望,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活力。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艺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音乐作品蕴涵的概念化、理论化的知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呈现出来,赋予它们绚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盎然的趣味,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精彩的导语,是课堂“活”起来序奏。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①一个适度、巧妙、新颖、多样的导语能够迅速形成一种浓厚的兴趣势头,直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迅速进入课堂角色,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歌》这一课时,不妨准备几幅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服饰简图,让学生观察的同时并思考相关问题。这样带有趣味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进而轻轻松松进入课堂。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活”起来的动机。②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出生动的教与学的氛围,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地位。教师精通业务,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师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得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如标题的交响曲《马太受难曲》、《第九交响曲》、《大海》等我们可以从标题着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月光奏鸣曲》等,这些都是可以从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中去进行引导,使学生产生联想与想象,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渗透结合。
适当的留白,是课堂“活”起来的华彩乐章。④课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学生个体更是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适当的留白。任何艺术形式都讲究留白,这是给欣赏者自我发挥的空间。优秀作品最为深刻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描述的内容,而是作品中留给欣赏者自我发挥,创造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留有一定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则会显得缺乏深度。教师有教师的视界,学生有学生视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自己“闲下来”,尽可能的把时间留给学生,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自主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对话”,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思索、交流、探讨的碰撞中充分领悟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的情感。
如在欣赏维吾尔族民歌《一杯酒》歌曲时,教师可让学生改编歌词,跟着音乐跳新疆舞,学生两手放在脖子下摆动脖子,加上颤膝,脚下垫步,新疆音乐的特色在舞蹈中完美展示。又如在教学《非洲音乐》时,教师可以设计“击鼓传乐”活动,一个学生敲击,大家猜击鼓的意思,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非洲音乐的魅力。
课堂小结和音乐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不可缺少的协 奏。⑤当教学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易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而如果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则更能促使学生归纳、回顾每一个课堂细节,认真提炼教学活动中的精华,自觉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样不仅检验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检查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学生乐于接受。
“学可以指导习,习可以指导学”。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讲练结合,通过适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较快速、直观地把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对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性,以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入,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激活学生音乐表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精心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高度”。如何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学生与音乐作品沟通,心灵对话的舞台,因人而异,每一位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坚持不懈。虽然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已在安陆隆重落下帷幕,但,我们音乐课堂教学赛场才刚刚开始。
主要参考文献:
②③⑤分别引用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3版 第242、216和246页 ①④分别引用 周维强:《让知识变得更易学——名师改造难学知识的优化艺术》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第1版 第25页和111页
作者:王培娇 通讯地址:孝感市第三高级中学 邮编:432100 联系电话:2882038 电子邮箱:994667016@qq.com 5
第二篇:互动式电子白板——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互动式电子白板——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内容提要:
互动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教学系统。它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电子白板操作系统组成,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利用投影仪可以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电子感应笔承担电子白板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双重功用,代替了传统的粉笔。互动式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做到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基础功能,让学生的情绪“动”起来;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让模式化的课堂“动”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打造数字化教学的完美平台。
关键词:互动式电子白板 数学课堂 优势 “动”起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互动式平台,如今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互动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的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互动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自身专业化的成长。现结合教学谈谈在数学课堂中是如何充分发掘龙芯电脑的互动式电子白板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一、互动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互动式电子白板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集软硬件系统、资源系统为一体的平台,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等技术,将传统的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利用投影机将电脑显示器上的内容同步投影到交互白板屏幕上,定位感应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在交互白板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构造一个人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系统中应用而产生的教学交互,使其既不同于传统课堂交互,也不同于日趋成熟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交互研究。与其他媒体相比,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互动式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教师用白板组织教学,操作在白板上完成,与白板融为一体,并且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白板操作系统中的某些功能,使知识与概念的讲解和演示更加清晰明了。
第二,与以往制作课件相比,用白板软件来制作课件,不需要考虑交互,只要准备素材,便可以制作出交互式的课件,这样就大大解放了老师,使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使用交互式课件组织教学成为可能,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教学的设计上。
第三,白板操作系统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具有强大 的交互功能及特有功能。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的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白板上直接上网寻找课程资源。
第四,白板课件即时生成性强,灵活性大。过程性注释可以得到保存与回放;白板课件中未预设的内容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即时生成与调整,已经预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需要出示或不出示。
二、互动式电子白板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一)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基础功能,让学生的情绪“动”起来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互动式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使用,使问题的呈现变得新颖有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个课堂都是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开展,学生的思维整节课都保持欢乐愉快的最佳状态。由于互动式电子白板特有的拉幕、涂色、隐藏、资源库的支持功能给平常教学带来无限的遐想。
例如我在执教一年级数学《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我首先选取了我们班和四班拔河比赛的实况录像,看完后学生们兴高采烈,万分激动,都说XXX在上面,我借此机会问学生,拔河时我们两个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拔河才可以开始呢?学生回答完了这个问题,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静止的拔河画面,让学生数数两边的人数,再一次印证了两个班拔河时,两边的人数一定相等。就这样轻松的进入了教学情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我引导学生看《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片段,通过小片段的演示,截取一个静止的画面,用电子笔在上面圈圈画画,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我两次利用白板拉幕的显示功能,创设了三年级1班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的场景,随着幕布拉开,使学生了解到“他们每人套了15个圈,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他们还想请我们给他们当小裁判呢!”从而为学生呈现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情绪活了起来。
在《生活中的统计》的新授教学中我白板上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统计图,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自主探究:比比哪个队套的准些?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提供条件—统计图练习板,提出明确要求:可在图上画画想想,也可在图下比比算算,让学生自主感悟“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互动反馈环节运用白板的书写直线功能,在页面上清晰的把“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用红线表示出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生“先总后分”计算方法的反馈,我运用白板的隐藏功能,事先进行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地进行拖出,既快捷又清楚,通过两次的反馈操作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电子白板有效的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尤其是手写等功能更是激发了学生体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上台板书,互动交流,协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人,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对于数学的一些抽象概念比较生疏,而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的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互动性较差的缺陷,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
我在执教二年级数学《统计》时,我先用白板播放了有趣的动物园视频,那可爱的兔子、调皮的猴子、威武的老虎和慢吞吞的乌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投票、统计票数,填写统计表,学生兴趣盎然。
老师出示统计图(一格代表1人)让学生到前面来给统计图涂色,完成统计图。
生:老师,这个统计图没法用。
师:怎么没法用?
生:我们喜欢老虎的有18人,而格子只有10格,没法涂(表示)18人。
师:这个同学观察真仔细,反应真快,那怎么办呢?
马上就有学生跑上去,用电子感应笔把纵轴上的1改为2、2改为4„„
师: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突出了课堂的教学重点。)
生:一格代表2人,18人用9个格子就够了。(这样课堂中的难点,就在愉快的环境中解决了。)接下来,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给统计图涂上了不同的颜色。
这节课,学生不仅可以更改了老师原先的“课件”内容,而且对“课件”进行了充实,使学生真正的与老师交流并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更好的体现了合理使用电子白板技术给学生所带来思维上的提高。
又如《认识钟表》这一课的教学中,把白板与动画视频相结合,在认识整时的时候让学生看动态的分针和时针走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获取了新知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运用电子白板的拉幕、擦除、拍照等特殊效果,使本来枯燥的概念知识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她们的学习热情,由静变动,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形象教学中逐渐成熟,让学习更丰富。
(三)巧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让模式化的课堂“动”起来
互动式电子白板与电脑、投影机的互联构成了互动式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课堂活动都可以借助白板来完成,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师不再受操作电脑键盘的控制,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和学生的交流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运用电子白板改变了课堂程式化的尴尬局面,课堂上老师随时调用教学资源,教学进程随师生活动推进。
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环节,充分利用白板课件的灵活性,通过人机互动让学生上台自己操作,直观反映移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移成这样比目的就是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后面的练习“移移、算算” 中,在这儿我也充分体现白板的人机互动性,让学生上台进行移移的操作,并通过计算进行验证,让学生巩固平均数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拓展练习中利用白板的互动功能,直观感知第三次套中个数的情况。
从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分析,利用互动式白板的信息保存与视频录制
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生活中的统计》教学中我发挥电子白板抢答器的互动反馈功能,使练习呈现方式活了起来。在生活应用中我设计了3道辨析题。第1题我借用例题直观,让学生学会想象平均身高160厘米有哪几种情况?采用两次判断,从而加深对平均数含义的理解。第2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后,我借用画面直观,让学生看到为什么可能有危险,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110厘米的真正内涵。第3题,让学生脱离任何直观独立判断并理解月平均工资1000元的含义,再次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一练习中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抢答器的互动反馈功能,让学生运用抢答器进行现场抢答,不仅能调动学生兴趣,人人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能使判断结果更信服,公正,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信息,使老师能够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对策,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互动式白板的应用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要真正进入课堂,在理念和方法上需要经历的最大转变之一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而不是技术出发。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自动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根本性突破的是教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文 集:1 《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丁兴富,蒋国珍(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37)期 刊:2 朱 峰.《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江苏教育技术》.2010年出版,第6期:16-17页。
期 刊:3 《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陶慧贤 杨雪
期 刊: 4 《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3期
第三篇: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让学生在科学课动起来
现在,小学开设有科学课,科学课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而科学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探求大自然科学的秘密。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持续兴趣呢?我认为科学课堂需要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动中学习浅显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动中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在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敢于大胆猜想、敢于创新。下面我结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一、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课堂有效,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先得让孩子们心动。因此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和感兴趣的一些因素,让孩子们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节课的开始,就呈现了一个信封,神秘地告诉学生:“信封里有一张纸,是我特制的一封密信。”
师:谁愿意上来拆开密信,告诉同学们老师写了什么?
(学生上来打开没看到什么,摇摇头下去了,换一个学生上来,依然如此)生:老师,你根本就是什么也没写,还耍我们!
生:就是,就是。(学生们马上附和)
师:我的密信是用毛笔蘸着粘稠的白米粥上层的液体写下,然后晾干的。生1: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生2:这个好象在哪里听说过,好象用什么药水涂上就显现出来了。
师(赞许的目光):这个孩子知识面很渊博,确实涂上药水就能看到密信内容,大家想不想看看?
学生(齐):想!
从学生好奇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高涨了,这时我取出碘酒涂在纸上,纸上立刻就显现出——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今天的课题)。哇!全班孩子都惊讶地喊出了声,“这是什么神奇的药水?”“为什么涂上药水就会出现蓝色的字?” ┅┅孩子们的问题一串串冒出来,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推上了顶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刚才老师使用的药水就是碘酒,碘酒有什么作用呢?它涂在纸上为什么就会显现出老师先前写下的字呢?是碘酒和纸发生反应了吗?在这节课上,老师将让大家亲自用碘酒去探 1
究一下原因。
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这样一个勾起强烈探究欲望的课堂上,孩子们哪能不心动?
二、行动——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
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尽管是高年级的孩子了,他们还是不喜欢枯燥的讲解,希望课堂上能有尽可能多的时间亲自动手实验或观看老师操作。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心动,而且还要让学生行动。要让孩子们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达到有所感受,有所体验,要让孩子们自己去活动、去操作,让孩子们亲历探究活动或者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在亲历中感知,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能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思考,得出结论,达到认识自然现象的目的。
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中,在观看了老师操作的米饭遇碘酒和淀粉遇碘酒两个小实验后,孩子们知道了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还仅仅是老师的操作,孩子们早已经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亲自尝试一下这种神奇的变化。于是我让孩子们拿出课前分组准备好的食物,再给每一活动小组分发碘酒、滴管和实验记录表格。课前布置准备材料时,孩子们的热情就很高,额外带来了好多蔬菜和水果,甚至还带了一些糕点食物,分组操作开始前,我让各组孩子都先进行大胆猜测,然后再逐一进行实验。活动过程中,欢呼声此起彼伏,笑声不断,全班孩子都在愉快的活动中快乐地探究。
分组活动后,请两三个小组指派代表带上实验成果和表格,展示结果,呈现结论并加以分析。在大家的补充和整理下得出玉米、土豆、红薯等食物都含有较多的淀粉,滴上碘酒后变色非常迅速且明显;而黄瓜、洋葱、西红柿、菠菜等食物中均未含淀粉,滴上碘酒后没有变色。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活动成果,一个个露出灿烂的笑脸。从孩子们灵动的眼神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抑制不住的兴奋,更看到了他们学会了如何从实践中寻找科学,如何让科学更好地服务生活的方法。
三、情动——引导学生拓展和创新
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半独立的过程,通过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途径来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对科学活动的预见能力,使孩子们通过探究,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发展和提高。
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课堂中,让孩子们亲历寻找含有淀粉的食物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勤于探究、乐于合作、敢于交流的科学态度,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实验能力, 也发展了他们的科学记录能力。小学生的科学课堂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才得以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在本课的结尾,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份网络资料《淀粉的作用》:
淀粉里主要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淀粉吃到肚里后,就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同吸进的氧气化合产生热量供给人体肌肉运动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保证人生活的正常进行。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苏登博士研究发现,米、面及黄豆等豆科植物中含有一种叫IP6的化合物,这是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使肿瘤缩小的自然化合物。淀粉食物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防肠癌的:
一是当淀粉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就会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这有助于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促使结肠内容物排泄,加速可致癌的代谢物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二是淀粉在结肠内被发酵酶作用后,会产生大量丁酸盐,这种丁酸盐能直接抑制大肠内壁任何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由于淀粉类食物与蔬菜、水果一样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所以,有关专家建议,除米面食物外,还应多吃含淀粉的食物等。
孩子们吁然,原来淀粉食物还有防肠癌的作用。那么淀粉还有没有其他特别的功能呢?孩子们议论开了。科学课解决的就是科学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堂上一一得到解决,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尚未解决新问题走向课外,这样的情动,才能使学生对科学课保持持久的兴趣,这也对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拓展,于是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在课后向书籍、网络等媒体寻求答案。
班上有个孩子就是因为我在科学课上表扬她能细心观察并能结合身边的环境来解释自然现象而沾沾自喜,在日记中情真意切地写下了一则《我最爱的一门功课——科学》,让我为之感动。每当看到孩子们对实验结果的那种惊讶的眼神、每当看到孩子们对科学结论的那种渴求的目光,我怎能不将心动、行动、情动在科学课中进行到底呢?
众所周知,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因此我们平常的科学课,需要老师的引导,需要孩子们的热情参与,当然更需要师生的合作,让孩子们心动在课始,行动在课中,情动在课后!
第四篇: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摘要]:素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个教育,是追求人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关键字]:主体、个性差异、关怀。
一、搞好角色转换,突出学生个体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总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把课堂教学活动简化为灌输知识,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独奏者,学生是听众,是观众。这种形式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抑制了学生间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哟啊转化角色,变教师为主的独奏,为以学生为主的伴奏,为乐学教育插上双翅。
要真正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养成了自我思考问题,自我分析问题的习惯。这将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形式上可以将学生改为多种组合的小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有差异的个体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发现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处于学生中间,便于多向交流,教师掌握情况能及时,了解问题更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教师或略作指导,或故意不作任何指导,而让学生独立地提问题、分析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去解决。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样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依学习伙伴。
传统教学在教师的脑海中留下了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和定势,其中有很多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因而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定位,尽快从传道授业感惑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育教学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披露个性色彩
传统教学方法明显的不足是对学生信任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不足。因此,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的多,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的自学尝试实践的机会和
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大半是“半扶”或“半放”。改革教法,就是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善于探究,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干预。出现问题了,那正是教师可以进行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自学过程中教师的监控则作为学生活动的反馈和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这个实践的过程,决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松散的个体学习,各自为中心,不相互联系。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间的谈论,围绕一个主题来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可以说,小组学习是很重要的形式。
以前,由于教师对学生实际缺乏正确把握,更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的备课要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设计成双轨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或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争论或师生间共同探讨,教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互相交流、争论,才敢于披露其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观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因人施教,鼓励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带有个性色彩的意见,即使言语有些偏激,不全面甚至不完善,但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不要断然地简单地给予否定,而应当在思想上给予指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质疑争论,勇于发现自我,敢于发表与权威不同的见解,敢于超过教师、名家。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富于幻想和充满好奇的天性消磨殆尽,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应肯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最自由、最大限度的发挥。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这是能够先放后扶的前提,只有“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容的学,有课堂思考的余地,有凭自己的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只有“放”,才能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教师的“扶”,要扶在方法上,扶在重点上难点上。“扶”只在对少数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上,只有在缩短少数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的差距后进行的集体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重视正确导向,呼唤人文关怀
语文教材与数理化教材相比,莫过于它丰富的思想性,再加上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每一次解读,必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教师必须辨证地把握
教材的思想内容,跳出“非错即对”的思维定势,不可用认识的怪圈来束缚学生丰富的思想,不可用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去熄灭学生多彩的思想火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讲究“师道尊严”,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尊重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尤其是差生,更是漠不关心,单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讽刺和挖苦,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上严重地出现了隔阂,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怎会主动参与呢?因此说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题,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教育学生,鼓励为先。其一,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当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富有个性地提出有悖于传统理论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应对这种富于探索性的求知态度予以肯定。其
二、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疑虑,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一位学生内在潜能。为此,教师应放手让主动权给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打量,用装满智慧与爱心的语言去点化,让学生每一次都能获得赞赏与鼓励,这样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不断实践中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师生在尊重、关心、鼓励、支持中展开心灵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虽然考试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但新课程下的考试理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要使评价由只重视静态的学习结果而变为更注重学习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现行的考试中要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考核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恰当的等第,要符合学生实际。关注他们的不同感受,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找到成功秘诀,指明前进方向,这样有利于成功感,求知欲、好奇心的形成,让他们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师还要善于把批评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让小伙伴们激烈地“争吵”,热烈地讨论、真诚地赞美,在小组的交流中能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而且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而总结经验教训,因而说学会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总之,大千世界,学生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资源,但
利用差异并非为了消除这种差异,而要对其提供机会和指导,扬长避短,使每个个体在自己可达性目标上可得到最优化发展,发掘个性,发挥个性,成为有个性的出色的一个。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与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2002年3月北京大兴讲座辅导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9.让每个学生都有好感觉[N].中国教育报,2002-06-02(03).
第五篇: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
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
一 前言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交往交流场所,如何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生动、开放,让教学活动摆脱过去的枯燥呆板,进而更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实在的生命感受过程、享受过程,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而现代课程教学则更重视将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这些都需要一个开放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基础。
本文从让课堂活跃立意,从爱出发,在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管生命体验过程中,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思索如何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自由,进而让课堂发散出独特的魅力,又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二 如何评价一个课堂的活跃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活跃的课堂是成功的课堂?活跃课堂的标志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表现:
2.1 课堂要有活跃氛围
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心心相连”,即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一个课堂才能够活跃。一个课堂活跃与否,往往有很明显的表现,笔者认为课堂活跃概括起来表现在要有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2.1.1 笑声
在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往往都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在上面传授知识,学生往往因为害怕老师而正襟危坐,或者整个课堂闹哄哄,不时出现教师大声呵斥的声音,看起来一个课堂活泼热闹,但是却收不到教学效果,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的。一个活泼有效的课堂,首先要有笑声,这个笑声是通过教师的幽默语言,或者教师设置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由心的欢笑,这样的欢笑是师生和谐的明证,并且有笑声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加期待这位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1.2 赞美声
再来说说赞美声。有的教师,由于教学心切,往往对学生出现的差错很难以容忍,在课堂上不时出现呵斥声或者批评声。这样的教师教学出发点是负责的,但是往往收到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在教师多次的“纠错”下,往往会更加拘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善于发现学生做好、作对的事,给予激励和赞美,催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课堂的互动,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2.1.3 惊讶声
这里指的惊讶声不是简单的哄闹、故弄玄虚,在有的课堂上,教师过于按部就班,授课缺少特点和亮点,学生对学习没有激情,只有枯燥和接受教师的强迫性机械记忆;或者有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吵闹无从管理,整个课堂不时出现无序的喧哗,这些都是课堂失败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堂教学内容里面的新颖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在学生出现听课疲惫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新鲜的激发,引发学生的惊奇感,引起学生由衷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教学效果。
2.2 课堂要呈现出有效性
现在教师要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呈现出有效性,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学生有参与热情、体现出学生思维有效性、体现出学生学习感情、结果体现出学生能力形成。
2.2.1 学生有参与热情
一个课堂在上面说得有“三声”之余,考察其是否具有活跃良好教学效果,还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热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观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是否普及,能够查看学生参与热情度。并且观察学生的参与深度,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2.2 体现出学生思维有效性
在教学里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通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产生与教师教学的共鸣。这一点,教师要根绝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和方式,适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多提“为什么”的效果远远大于提“是什么”的效果,通过这些学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暂时性思维转化成为有效的思维。
2.2.3 体现出学生学习感情
课堂有了活泼积极的气氛背后,有很多实际的内涵,比如可以看出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学生是否吸收知识等等。现代教学活动在追求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专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成功其中80%是因为有情感因素,而智力因素只占据2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会自发地努力学习,有对学习的迷恋。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创设情境,在合适的时间促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推动教学,课堂气氛自然会呈现出积极活跃。
2.2.4 结果体现出学生能力形成
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而学习能力形成就是一个课堂成功与否的直接表现,现代教师要尽力避免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或者出现“高分低能”的局面,虽然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比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学生记忆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自由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培养出考试之外的终生发展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 培养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
3.1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想要培养出一个成功自由活跃的气氛,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且还是给予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引导学生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教师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教学研究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对学生的教学不断发现问题、改变问题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教学不仅仅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且教师要把握学习的发展性,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枯燥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发展的流动过程,掌握好这些原则,是形成一个气氛活跃课堂的前提条件。3.2师生关系良好是基础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基本的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不同教师进入教室,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对有的教师反映热切友好,对有的教师反映冷淡。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听课的效果也大有差异。
这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 课堂气氛活跃的一个关键点,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铺垫,有助于课堂形成相互信任、尊重与理解,就为形成一个活跃生活的课堂气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教师不应该再是传统的“古板严格”的代名词,而应该随着时代发展,为自己融入更多新鲜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能够感觉是一个便于沟通,并且在生活、学习上值得敬佩的老师,加之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对学生多加关系,与学生成为朋友,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和信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的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的学生成绩好或者更乖巧而表现出更多的关爱,这样会丧失掉学生沟通交流的愿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润滑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要抛开传统的古板面孔,做一个阳光激情型的教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才有助于师生形成亲切、有好的双向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整个课堂在轻松课愉悦中度过。
3.3 多鼓励学生
千人千面,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特质,有的学生安静,有的调皮,成绩也各有千秋,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多加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质疑、见解独到、标新立异、有创新精神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一旦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会更加喜爱这个老师,从而更认真听教师的课程,并且向正面的方向发展。
3.4 呵护学生的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然而我们看到,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上面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严肃有加,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安静规范,但是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敢保证。现代的学生,更多了创新、标新立异的精神,更加敢想、敢说,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呵护和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种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激发对学习的乐趣,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多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教师尊重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自我,教师也会收获一个平等、自由、活泼、友爱的课堂。
3.5 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因材施教是一个在教学研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但是在实践中却并不容易做到。课堂仅有限定的时间,学习知识量固定,很多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堂”,这样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话教学方式,譬如对活泼好动的学生着重于培养其注意力,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提加鼓励,对自卑胆怯的学生多加鼓励,对较为懒惰的学生在教学中多加促进和激励等等,都能够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层次更加丰富,课堂气氛也良好积极。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感和参与兴致来听课,教师往往会面对很多突发的问题,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教过要求。通过教师倾注的关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让每个学生在大学习效果达成的前提下都有不同的收获和灵感。
通过有效的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现在人们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学”上面,对“如何教”还缺少更多的探索,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对这方面的探索,是改变课堂无效的有力方法,通过教学中努力探索方法,总结成功的方法和经验,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教育有重大的突破,也为教育改革带来新鲜的血液和生机。
四 总结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要探讨了如何让课堂更加活跃,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一种固定墨守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精彩简洁的激趣语言和优美灵活的肢体语言,加上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来造就一个活跃自由的课堂氛围,进而完成完美的课程教育。